日
近幾天,連續觀落日,拍日落,特意在夕陽西下之時,放縱自己的思緒,大膽地去放飛自我,忽然憶起宋代詩人李覯的《鄉思》中“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的詩句,看落日,走天涯,望斷天涯不見家。落日把心緒都帶到過往云煙之中,落日的情境自覺不自覺地融進了天涯海角的遠程近地中,追隨落日,望斷天涯,這原來是在尋找日思夜想的家,家在遠方,家在天涯,家在海角。其實看見落日就看見了家,不用那么費勁去望斷天涯,不用那么用力地尋遍海角,其實家就在心中。
也許是思維受到了詩句的感染,心緒受到了情境的影響,腦海里又出現了元代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詞句,整個人仿佛已經置身那種意境中,真正成了天涯之中的斷腸人,著實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覺。
夕陽、落日、斷腸人,天涯、心緒、家,看到有形的,想象無形的,構成一段富有詩情畫意的抖音,想發出去和大家分享,突然感覺有些低沉,有些悲觀,還是算了,就只留下自己欣賞吧。
落日每天都有,是太陽按照自己的軌跡有計劃有步驟有規律地運轉結果。不管什么情況,日出東方,日落西山,有始有終。每天按時出發,永不停歇,有方向,有路線,有目標。夕陽西下,是為了保證第二天正常日出東方。不會因為心情好壞,情緒低落等人為因素而放緩腳步,更不因為風云變幻而改變方向或延遲時間。
看夕陽西下,云遮斷歸途,余暉捧出霞光把遮擋落日的云慢慢染成淡黃色,橙色,金黃色;染成粉紅色,赤紅色;金黃和赤紅交相輝映,把云層沖淡了,色彩繽紛的向外延伸,把近處的天映照的金碧輝煌,不遠處的一團濃云,被霞光反襯成了陰暗的灰色,濃烈的黑色。落日在處變不驚地按計劃運轉,時間飛逝,落日飛速。剛才的視覺美景已經被定格在手機中,看上去是云在變,其實是落日在變,云和天都被落日改變著色彩和形態,金黃色淡了,赤紅色淡了,灰色和黑色看不見了,遠處的天邊出現了一片淡藍色,既而又成了淡黃色,淡紅色,像彩帶一樣飄落在天邊,像是在列隊為落日送行。
也許是像彩帶一樣的霞光吸引了眼球,也許是落日自始自終就牢牢抓住了心弦,也許是這落日和霞光形成的美景引人入勝。人隨心動,像個肩負重任的戰士前來為落日送行,看著落日漸行漸遠的身影,既有完成任務的如負重釋,又有親人遠行的不舍,在這種矛盾中忽而又跳躍出一種隱隱約約的惆悵,在落日和余輝的反照之下,靜靜地站在遠處的影子,仿佛已經又成為那個斷腸人,落日是天涯,還是在想家喲!
圖文:許建忠
命
一直以為,生命是十分脆弱,甚至是弱不禁風的。
因為一場不期而遇的意外,可能讓一個活潑潑的生命戛然而止;一個隨時可能染身的小病,可以讓一個健壯的生命痛不欲生。
親歷的兩件小事徹底改變了我對生命的認識。
假日里,我們舉家外出,一別就是十幾日。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開窗戶透風,檢查家中的那些花花草草是否別來無恙。沒有了多日的呵護與關愛,家中的花兒已經無精打采,像生了一場大病。這些狀況已在我的預料之中。最讓人痛心的是,那盆平日隔三差五需要澆水的梔子花葉子全部干枯,看來已是枯死無疑了。我摸了摸枝干,上半段已經完全干枯,又用指甲摳了摳靠近根部的枝干,發現還未完全干枯。
生命
家里的所有人都認為這個花已經沒救了,但我還有點不死心,抱著死馬當著活馬醫的心態,將完全干枯的上半段減掉,在干裂的盆土中又澆了許多水,就將花盆移到一個陰暗的角落里。
一周后,我下班回到家,無意中看了一眼那個花盆,發現那些殘枝斷干上竟然又萌發出許多嫩綠的、細碎的新芽,這讓我著實吃了一驚。沒想到這棵梔子花,又奇跡般的活了過來。在此后的日子里,我對這盆梔子花呵護有加,它也讓我驚喜不斷,小小的葉蕾一天天長大,我眼看著它從枯亡變得生機勃勃。到現在已是綠葉繁茂,而且葉片比以前更加翠綠油亮。梔子花經歷了一場枯木逢春和起死回生的過程,我也親眼見證了一盆花對生的渴望,感知了生命的頑強。
夏日的一天,我和兒子去河邊散步,在一堆亂石中,我意外發現了一株很眼熟的植物。是野草還是西瓜?我有點不好分辨。沒錯——是西瓜!我觀察再三,終于確定了我的新發現。鴨掌形的葉子昂然挺立,細長的瓜蔓倔強的向前伸展,掛著幾個綠綠的、圓圓的、如蠶豆大小的西瓜。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不能相信在寸草不生的亂石堆的小空隙中,竟然長出一株西瓜樹,還結出幾枚小西瓜來。
是有人嗑生瓜子,無意間在此散落的嗎?是誰在此吃過西瓜,瓜子不經意間掉下的嗎?還是鳥兒從遠處叼著瓜子飛來,在此小歇時不小心滑落的?也許是隨著河水從遠處飄來,一陣波浪將它送上岸邊的……面對這株西瓜樹,我不禁陷入遐想。
生命
不管這粒種籽來自何方,怎么到此,但它一經落到這里,就沒有放棄生的希望。沒有沃土滋養,也沒有清水灌溉,面對這塊不毛之地,在荒蕪和貧瘠中,它依舊沒有放棄一棵種籽的夢想,悄悄的汲取養分,默默的積蓄力量,破殼、發芽、生根、開花、結果,最終從石縫間爬了出來,看到了陽光,見到了雨露。
生命其實并不脆弱,也沒有那么不堪一擊。生命的堅韌,足以讓我們面對任何困難永不言棄。生命的寶貴,足以令我們每天只爭朝夕,不枉此生。
作者簡介:李穎,筆名木風,酷愛文學,喜歡用書籍浸潤生活,喜歡用文字抒寫感悟。
/大悔憶智冰
據我所知,現在網上發非小說文學作品的網站很多,只要不談稿費,到處都可以發的。
詩歌,無論舊體還是新詩,都可以發中國詩歌網。
中國詩歌網是中國作家協會和中國作家出版集團(可能就是以前的作家出版社)合辦的網站,號稱“詩歌高地,詩人家園”。
以前,“中國詩歌網”和“詩歌高地,詩人家園”這八個字都用的繁體字,看來還面向海外。
據我的經驗,中國詩歌網門檻不高,注冊審核后就能發表作品,不幾天就加V成為“藍V詩人”。
中國詩歌網每天推薦“今日好詩”,作品發表時可以勾選參加評選,參加網站推薦的征文活動。
散文可發中國散文網和美文美句網。
中國散文網為原中國作協官員和魯迅文學院教師辦的網站,原名中華散文網。
中華散文網迄今已舉辦五屆中外詩歌散文邀請賽。
拙作《美麗人生》獲一等獎,獲獎作品匯集出書后“優中選精”又獲特等獎,通知去人民大會堂賓館領獎并邀我做特約編審及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美文美句網是一位真心熱愛文學,不圖名利的“往事如煙”女士辦的網站。
她對作者非常好。我駐站后特許作品可以不審核直接發表,還邀我和她父親加好友,給我推薦可以掙錢的網站。
雜文可以到中華雜文網發。記得是雜文核心期刊《雜文選刊》和《雜文月刊》聯合主辦的。我在該站發過15篇并獲首頁推薦,其中《真話人話,中國的希望》被大力推薦。
《真話人話,中國的希望》還曾經被《人民日報》博客轉載。(“九井”是我曾用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