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月17日,中國航天史上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早晨7時30分28秒,搭載著航天員景海鵬、陳冬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正式點火發射!中國的太空探索又向前邁出了堅實一步!
激動人心!一組動圖回顧神舟十一號發射升空全過程↓↓
本報記者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現場見證了全過程,點這里可看直播回放>>>
此次神舟十一號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
神舟十一號飛船入軌后,2天內完成與天宮二號的自動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組合體在軌飛行30天。
期間,2名航天員將按照飛行手冊、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進行工作和生活,按計劃開展有關科學實驗。完成組合體飛行后,神舟十一號撤離天宮二號,并于1天內返回至著陸場,天宮二號轉入獨立運行模式。
厲害!長沙造“眼睛”幫航天員開好飛船
長沙湘計海盾提供的儀表顯示系統和神舟十一號一起登上了遙遠的太空。在太空活動中,被稱為“航天員的眼睛”的儀表顯示系統無疑起著關鍵的作用。
飛天任務:協助飛船與空間實驗室對接
從為神舟七號飛船提供配套用液晶顯示器開始,湘計海盾已先后為天宮一號、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提供儀表顯示系統,在助力航天員實現出艙太空行走、建立我國首個空間站用人機交互系統、協助實現飛船與空間站的自動交會對接和手動交會對接等任務上立下汗馬功勞。
湘計海盾研制的儀表液晶顯示器等設備,是航天員手動交會對接任務中的關鍵設備。打個形象的比喻,就像是將汽車停到指定的車位上。由于飛船是個密閉的空間,航天員只能通過各類儀表和攝像頭畫面來觀察“路面”和“車位”,并“打方向盤”和“踩油門”,飛船停靠的位置不允許出現絲毫偏差。因此,儀表顯示設備就十分關鍵,畫面是否清晰、流暢將對手動交會對接任務是否順利有很大的影響。
本次神舟十一號發射任務中,湘計海盾的顯示系統同樣承擔重要任務。除此之外,還為航天員定制了手持儀表、筆記本計算等設備,既可以滿足軌道運行期間的工作需要,還可為航天員提供發郵件、聽音樂、看視頻等生活和娛樂服務。
搭建平臺:可追溯產品生產全過程
今年中秋之夜,湘計海盾的相關產品隨天宮二號奔向太空?!疤鞂m二號上面有我們制造的顯示屏、加固鍵盤、航天員個人計算機?!闭劦竭@件事情,湘計海盾負責人戴湘桃頗有成就感,“我們和天宮二號合作很融洽?!?/p>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對航天產品的“體積、功耗、重量”三個指標都有嚴格要求,后期還要求公司交付全套設計文件,制造過程測試記錄,保證產品生產全過程可追溯。“就連生產制造環節中不可測試的環節,也要通過照片、錄像來記錄,保證產品品質。”戴湘桃說。
目前,湘計海盾已建立了良好的航天產品設計及工程化平臺。該公司研制的航天儀表顯示器,在航天顯示器領域,首創了多路視頻融合、開窗疊加等技術,實現了在單一顯示屏幕上,觀看多路攝像頭視頻和多條文字信息,將幫助航天員更好地開“好”飛船。
據悉,湘計海盾與神舟飛船合作任務已排到了神舟十五號。
神舟十一號的點火電纜是湖南制造
今天上午,為發射升空生產點火電纜的湖南華菱線纜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文鋼告訴記者:“發射45秒后心就落下來了,火箭升上去了,我們的點火電纜的使命就完成了。”
據悉,華菱線纜已經為長征系列火箭提供了上百次高溫點火電纜,從“神一”到“神十一”,發射用點火電纜都出自華菱。
華菱線纜的前身——原湘潭電纜廠從1993年開始研制產品。1994年試制出第一根電纜,通過實驗取得成功。1995年送出第一批樣品,運用于長征系列火箭。
2004年5月30日,華菱線纜正式接管原湘潭電纜廠資產后,注重加強技改,提升包括超高溫電纜在內的電線電纜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僅生產超高溫電纜、特控電纜的特纜分廠就投入技改資金1000萬元,對包括拉絲、絞線、擠出、編織、成纜、擠護套、表面耐溫防火層等幾乎所有的流程都進行了技術改造或設備更新。經過技術改造,產品可靠性達到100%。
該公司軍品廠廠長助理高帥和他的團隊從事這種超高溫電纜和特軟控制電纜的檢測和生產。他介紹,從“神四”開始,華菱線纜生產的點火電纜成功應用于長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和嫦娥一號、嫦娥二號等重大航空工程建設。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射,翟志剛邁出了中國人在太空中的第一步。將翟志剛的各項生命體征傳導到億萬國人歡呼聲中的,正是出自華菱線纜的臍帶電纜。
這根史上名氣最大的電纜,能經受負80℃至正250℃極寒極熱的太空環境考驗,結束了中國載人飛船宇航員出艙專用電纜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填補了國內空白。
隨著“天宮二號”今年中秋夜一飛沖天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華菱金鳳新型點火電纜連續兩次經受住重大考驗。
來源丨綜合長沙晚報、人民日報、新華網、央視新聞
編輯丨文娟
文/觀察者網 李煥宇】2021年12月9日,“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講,“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由于天地相隔,本次“天宮課堂”是用“上網課”的方式進行,無論是宇航員還是地面的學生、觀眾都需要借助顯示屏等多媒體設備交互。
那么,這種高大上的“太空網課”和我們平時了解的“地面網課”之間有有何區別?
觀察者網就此采訪到了本次“天宮課堂”的顯示屏提供商——中國長城旗下企業長沙湘計海盾科技有限公司。在本次的“教室”天和核心艙上,該公司的智能顯示器、顯示屏組件、鍵盤、電源附件等7套設備頻頻亮相,是“天宮課堂”“無障礙交流”的基礎硬件保障。
湘計海盾航天信息技術工程研究室產品負責人趙鵬介紹稱,太空授課首先是對實時行的要求更高,簡單來講就是地面聽到聲音的間隔要短,這需要空間站、天鏈中繼衛星和地面站三者的共同參與。
央視新聞報道稱,本次授課用了天鏈一號03星和天鏈二號01星來保障信號的流暢穩定,這兩顆星的傳輸速率相對以往設計的指標來看,已經翻了一倍,單星效率相當于2013年時的兩顆星。
除了信號要好,要保證畫面高清穩定,顯示設備本身也得經得起天地間的種種考驗。
趙鵬表示,用于太空的顯示屏面臨的最大考驗是航天器發射過程中產生的劇烈震動和沖擊;然后是太空的真空環境以及大范圍的溫度變化;另外,太空中有很強的空間輻射,這是一個持續累加的過程,即便核心艙艙體阻擋大部分輻射,普通電子設備的芯片也會被少量輻射損壞;最后,以本次上課的天和核心艙為例,該艙要在宇宙中長期駐留,研發設備在軌壽命至少15年以上,這也對設備的耗電、續航提出了要求。
種種因素使得顯示屏必須要在設計和材料方面做特殊考量。趙鵬以材料為例,稱只有經過原子能轟擊測試成功的抗輻射材料才能采用。同時,材料的導熱性要好,萬一出現真空的極端環境,少了空氣對流散熱,要能把熱量有效導到核心艙艙體,再由艙體導到太空中。
湘計海盾公司內景
他強調,這批用于太空的顯示屏在可靠性上要比地面設備高得多。畢竟,太空授課只是個“兼職”,這批屏幕的主業是用來顯示航天器的各個參數,如果沒法保證可靠,那后果是難以想象的。
設備的可靠性是“天地通話”的基石,但要撐起像太空授課這樣的大型互動,光可靠還不夠。
據湘計海盾介紹,他們的液晶顯示屏早在2016年就曾用于天宮二號實驗室以及與之對接的神舟載人飛船了,但那時候顯示設備全部是機械按鍵,按壓操作極其不便。
為了讓顯示設備操作更簡潔、高效,他們這次為天和核心艙提供的7套液晶儀表顯示、信息指令等控制設備都有著全新一代空間站人機交互系統,配備了輸入設備鍵盤、鼠標、語音輸入模塊等,特別是在航天上首次使用了觸摸屏,在實現高清顯示的同時,可用“手劃”的方式來完成相應指令;同時,智能顯示器還有語音交互功能,航天員可通過語音方式切換顯示頁面及通過語音與地面進行交流溝通。
趙鵬強調,相比國際空間站的傳統按鍵操控,智能顯示器的人機交互體驗有了質的飛躍,航天員可以像智能手機一樣,劃來劃去地操作。除此之外,只要核心艙在軌運行,智能顯示器就成了一臺電腦,通過搜索網絡資源,完全可以看電影、看短視頻、看資訊、聽網絡歌曲……
“上天”的顯示屏實物
趙鵬表示:“本次的太空授課中,航天員與地面小朋友交流時,可通過我們智能顯示器在太空中實時直播小朋友提問的畫面,并且多個分會場的畫面可以在我們一臺顯示器上同時顯示,還可以根據現場情況進行全屏或分屏播放。在軌的三臺智能顯示器可同時進行12路高清視頻信號的直播,以保證本次太空授課順利進行。”
湘計海盾有著近40年的特種顯示研制經驗以及近20年宇航人機交互設備研制經驗。趙鵬認為:“中華民族是勇于創新的民族,我們探索宇宙的腳步仍未停止,我們研制宇航產品會伴隨著航天員的腳步邁向深空,下一步我們將著力研制月球探測、火星探測人機交互系統的相關設備。我們的目標就是哪里有中國航天員的足跡,那里就有湘計海盾的產品。”
源:【華聲在線】
神十八乘組便攜移動終端“長沙造”
湘計海盾為神舟十八號提供液晶顯示器、顯示屏組件和信號分配器等5套設備
長沙晚報4月28日訊(全媒體記者 周斌)神舟十七號、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28日在軌舉行交接儀式,兩個乘組移交了中國空間站的鑰匙,神十八乘組成為空間站“主管”。在湖南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長沙湘計海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湘計海盾”)員工們對此也是高度關注,因為和以往不同,本次湘計海盾為神十八乘組提供了一個便攜移動終端和控制應用軟件,不僅應用于空間站日常的維護和科研試驗工作,還能在突發情況下進行各類應急響應。當應急事件發生時,航天員可以及時響應并快速解決問題,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大幅縮短了航天員處置故障的時間。
北京時間4月25日20時59分,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成功,湘計海盾為其提供了液晶顯示器、顯示屏組件和信號分配器等5套設備,組成完整的儀表顯控人機交互系統。
一直以來,應用于航天器的儀表顯示設備的性能要求極高,從發射升空到成功入軌全過程,各個環節均須確保零失誤,對控制系統的可靠性、穩定性要求極其嚴苛,湘計海盾的產品攻破各項技術難關,滿足各項復雜要求,為神舟十八號任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湘計海盾是長城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屬骨干國有企業,公司擁有優秀的管理團隊和技術專家隊伍及員工近500人。據了解,神舟十八號飛船發射后,湘計海盾還將在后續飛行任務中承擔多項重要設備的研制工作。目前,湘計海盾正在開展載人探月任務中新飛船綜合顯示模塊的研制任務,引入高性能處理器平臺并完成技術難點攻關及應用,將在我國載人探月工程中承擔重要使命,繼續為我國載人航天任務提供有力的信息化保障。
來源:長沙晚報
本文來自【華聲在線】,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