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u升級,一個從國外傳到國內的汽車改裝技術,從一開始被車主認為是高級玩意,有車主說:刷ecu提升動力會對發動機有壞處,不但會增加油耗,而且還會縮短發動機壽命,為了提升動力而犧牲發動機壽命不值得。但有車主在刷ecu以后,一直使用沒有發現不正常問題,除了動力提升了以外,反而還省油了。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ECU是咱們的汽車電腦的控制單元,或者叫做汽車的大腦,那再具體點來說呢,這個智能的電腦程序,它是控制我們發動機運行的核心。它主要控制什么呢?主要是控制三個指標,發動機進氣量、噴油量以及點火的時間,而這三個指標數據是直接影響咱們發動機的傳輸功率、扭矩和運轉效率的。
刷ECU主要分為刷入式、外掛式和替換式三種。
刷入式和我們安卓系統所謂的刷機原理比較接近,在原廠硬件不變的條件下對ECU刷入一套新的程序,直接修改發動機的扭矩、功率等參數的輸出。由于不用觸碰到原廠的零件,這種方式相對比較可靠。
外掛式和刷入式的區別就在于它改變的是傳感器反饋給ECU的信號,使ECU根據信號再自行改變輸出參數,這種情況下車輛改裝后就會變得比較激進。
有些汽車改裝發燒友會對懸掛、變速箱和發動機內部的機械機構等等進行強化,這種情況下原廠的ECU可能無法滿足這副“好底子”,就需要使用第三方的高性能ECU。這種刷法動力提升最顯著,但它有個大前提就是硬件要經過加強,否則會對車輛零部件的可靠性造成非常大的傷害。
其實刷ecu程序不單是用在動力提升中,而在我們平時修理發動機電腦時候也經常需要刷寫ecu程序。因為很多時候車輛發動機不正常工作,都是由于ecu電腦數據數據丟失所致,例如,發動機發抖、廢氣排放大、怠速不穩、油耗比正常高、動力比原廠還要低、無法啟動等等,尤其是很多國產合資品牌車輛ecu程序很多是不穩定、數據不夠精準,很多需要刷寫ecu程序來解決問題。
而對刷ecu提升原廠動力,只要在合理正確的范圍修改ecu程序,提升發動機工作效率,不會對發動機會有影響。原因是:在專業ecu升級技術領域中,ecu程序數值的調校是配合所使用發動機而定的。并不是單純把噴油和點火時間數據改變就能提升功率。ecu程序升級是一連串發動機工作數據調整,讓它更匹配使用的發動機。當然,在不夠專業的技術情況下對ecu程序升級,肯定會有很多不良后果。
為什么汽車廠家不把ecu程序調校到最好呢?
對于汽車廠家來說,一款車的能耗、可靠性、舒適度等都要找到一個平衡點。電子控制單元簡稱ECU(Electrical Control Unit) 其出產廠商均為國際跨國企業, 例如:BOSCH、SIEMENS、MM……出產產品均銷售至全世界各國使用。因每個國家汽油品質、溫度、大氣壓力、濕度、引擎形式上的差異,ECU程序軟件設定上須符合各國的前提來使用,才不致水土不服,再加上必需堅固耐用、經濟、環保等多方前提,所以原車電腦所設定的范圍比較守舊,故留存一定的空間可供改裝進級。
當升級以后,油耗是不是會提高?這是一個車主們都會關心的問題。
不一定。有部分車型刷ecu后反而更省油了,發動機在時間單位內發揮出的功率比原來增大了。跑同等距離路程時候,踩油門踏板時間會比以前減少。例如原來要2/3油門才能產生的力矩,現在只要1/3的油門就已經達到了。因為升級ecu是能效比的提高,而并不是單純提升輸出功率。這是現在很多人誤認為刷ecu就會耗油的誤解。還有一點就是,刷ecu程序實際上是提升駕駛樂趣。并不等同于要開快車,超速。除了提升了馬力之外,附帶增加了車輛的操控性能。不是要你提升馬力去突破極限時速,而是要你在合法的速度內享受駕馭的樂趣。
汽車刷ecu提升動力以后,還需要注意些什么?
1,建議做ecu升級后的車輛,最好鞏固一下車輛本身的制動剎車系統。有些車型原來的剎車只是剛好滿足制動。當刷了ecu以后,由于馬力的增大可能導致原來的剎車不能滿足。
2,縮短原來的保養周期時間,由于發動機動力的提升,內部零件相應加大承受力矩的作用。為確保發動機最大使用壽命,縮短保養時間周期,個人認為是有必要的(可以在兩次保養之后視情況調整保養間隔時間)。
3 刷寫ECU之后建議100℃粘稠等級比之前大一個級別
最后一點提給刷ECU的店家,給客戶刷寫程序之前一定要檢查車況,這是對車主負責,也可以給自己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有些車真的是疾病纏身,刷完ECU之后那些隱藏的毛病就一下都出來了,你解釋都解釋不清楚的。
天又有一條轟動越獄社區消息了,那就是 iPad 居然可以為手機進行刷機恢復操作,眾所周知只需要手機刷機,都需要通過電腦才能完成的操作,而他用 iPad 也能實現,也是首次的。
先不管它能否刷機到那個系統,而在 iPad 上能完成此操作,也是一條非常棒的技術,如果此技術簡易整理后,意味著不用電腦愛思助手或iTunes為手機刷機,直接使用iPad也可以。
從 Hayden 推文得知,沒錯他又炫耀,告訴我們,這是從 iPad 恢復的第一部iPhone 手機,也是首次成功的。
其中有開發者問到,能否用 iPad 使用 checkra1n 為A7至A11設備引導越獄?作者也回應了,可能需要一個 arm64 checkra1n bin ,作者也是未知,如果可行話,那 iPad 也有可能引導越獄。
隨后,Hayden 再次推特告知,告訴開發者們是如何操作,只需要從 Procursus 安裝 usbmuxd 和 idevicerestore,再運行 idevicerestore-latest 這樣就行了,告知 iPhone SE 成功恢復 iOS13.6系統。
具體情況,我們暫時觀望著,我們只需要知道,iPad 也能為手機進行恢復刷機操作,后續是否有簡易教程,還需要有待研究,等待通知。
今天除了講這件事情外,還有件關于越獄工具消息,那就是 RootlessJB4 工具作者:Brandon Plank 之前提到,后續會發布一款具有越獄功能的工具,意味著激活設備后,有越獄商店。
從作者最近分享截圖來看,這款具有越獄功能的工具,應該不會叫 RootlessJB4 而叫 Elixir 越獄,它支持系統為 iOS12.0 至 12.4.8 系統,如下圖所示。
從上面界面來看,是不是有點熟悉,它與最初 unc0ver iOS12 越獄工具界面一樣,使用操作起來很簡單,也具備 restore RootFS 清理越獄。
我個人認為期待可能性不大,因為 unc0ver 目前已經支持 iOS12.4.8 越獄了,意味著現在使用 unc0ver 5.2.1 就能為設備越獄,不需要等 Elixir 工具出現,當然之前激活失敗,試試 Elixir 越獄工具。
而目前!Elixir越獄工具還未發布,一旦發布了,我們會第一時間上架到「有趣工具箱」小程序分享給你們,也會提供在線安裝,不需要電腦激活。
大概這些內容了,話說,你們期待 Elixir 越獄工具嗎?請評論。
米手機之所以能做大做強和他當初給各大品牌的手機適配MIUI系統有很大關系,在隨后一段很長的時間內刷機成了很多人共同的愛好。最近我入手了一臺很有意思的mini PC---Station P2,讓我找回了刷機的樂趣。
Station P2采用的處理器是基于ARM架構的瑞芯微RK3568,集成CPU、GPU、NPU和VPU等功能,可玩性是非常高的。
雖然Station P2是一臺定位mini的主機,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包裝內除了主機之外配件是非常豐富的。遙控器、天線、HDMI線、Type-C數據線、2.5寸硬盤支架等一應俱全。
Station P2的硬件配置更接近于手機平臺,所以它的機身可以設計得非常小巧緊湊。和一塊3.5英寸的機械硬盤放在一起Station P2反而顯得更加苗條。為了提高散熱性能Station P2的外殼全部由金屬材料制作,并且外殼上做了鰭片處理,進一步提高了散熱表面積。在后續的使用中實測在高負載運行的時候,機身也只是溫熱,這種被動式散熱已經足夠用了。
機身做小以后在有限的空間內可以容納的接口數量就比較受限了。設計師給Station P2的后部塞進了兩個RJ45千兆網接口,一個HDMI接口、DC電源接口和兩個天線接口。各位看到兩個網線接口是不是有種想拿它來做軟路由的沖動?
機身前面板更是被設計得滿滿當當。像Type-C、USB、3.5mm耳機孔這些接口都是比較常見的,面板居中位置的控制接口倒是比較少見,它支持RS485/RS232兩種規格,在很多電氣設備上用的比較多。
我手里這臺Station P2是4GB+64GB的存儲組合。如果說4GB運存還勉強夠用的話,那64GB的存儲空間明顯是不夠用的。好在Station P2在擴展存儲方面給了多種方案,其中前面板上的TF卡槽就是其中之一。我平時是用一張512GB的TF來刷入第二套系統,而存儲資料和文件的倉庫盤使用了另外兩種方式。
Station P2是支持2.5寸硬盤的,包裝內提供了硬盤支架,只需要把2.5英寸的硬盤安裝到支架上然后插入到機身內就可以了。
通過拆卸底殼可以看到2.5寸的硬盤是以什么形式接入到機身內的。Station P2的強項是影音播放,電影會占用比較多的存儲空間,所以我選擇了一塊1TB容量的固態硬盤做倉庫盤,在容量和速度方面都比較有保證。
第三套存儲方案就是外接移動硬盤,可以更靈活地在不同類型的設備之間傳輸文件。在TF卡+2.5寸硬盤+移動硬盤三種方案的加持下,Station P2的總存儲容量由原來的64GB提升到了3.5TB,不用再糾結存儲空間不夠用了。
介紹完了Station P2的硬件部分,咱們再來看看它的軟件系統。硬件和軟件搭配得合適才能帶來優秀的用戶體驗,而對于軟件的支持才恰恰是Station P2的靈魂。
Station P2內置的原生系統是Station OS,是一套基于安卓核心定制的系統。Station OS設計得很簡約,不像智能手機那樣有很多花里胡哨又不實用的功能,更看不見那些煩人的廣告,為影音娛樂服務才是Station OS的根本目標。
上圖中除了安兔兔評測是我自己安裝的應用以外,其他app都是系統自帶的應用,一眼可以看出這套系統是非常純粹的。
應用商店里的app大多數也是影音類的軟件,看到這里我突然悟到了,這套系統不正是智能電視該有的么?如果你用膩了電視里提供的那些功能,被各種廣告搞得焦頭爛額,Station P2不正好是電視的靈魂伴侶嗎?
Station OS系統自帶的影庫支持DLNA和SMB協議,這讓它可以更靈活地播放影音文件。如果你手邊正好有NAS,或者局域網內有其他電腦設備,都可以把它們掛在到Station P2上播放電影。
Station P2最高支持4K 60Hz的分辨率,支持H.265/H.264/VP9/HEVC等主流的編碼格式,實測播放高清電影的效果很不錯,拖動時間線調節播放進度也很順暢。
前面講了那么多硬件和軟件的內容,其實到刷機的部分我覺得才是Station P2好玩的開始,也是它的靈魂所在。Station P2支持豐富的第三方操作系統,其中既包括很多人耳熟能詳的Ubuntu、Android,又包括EmuELEC、OpenWRt等值得深入研究的系統。
Station OS內置的系統助手可是實現在線刷機功能。只需要點幾下鼠標或者遙控器就能把系統刷進U盤或者TF卡里,讓一臺機器實現多系統共存。
國內的手機和平板電腦基本都是自家定制的安卓系統,內置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應用不說,還有各種各樣煩人的廣告。要想體驗純粹的安卓系統只能想辦法不走尋常路了。Station P2可以刷機安卓11,我給Station P2第一個刷進的系統就是安卓11,原生系統就是清爽。
安卓11自帶的app并不多,可以根據自己的用途下載其他app使用。
安卓之類的系統不適合辦公或者搞些專業的工作,不過Station P2支持更專業的Ubuntu。雖然Ubuntu相比Windows和MacOS的用戶群體要小很多,但是它可以干些更專業的用途,比如編程、搭建服務器等。Ubuntu已經有了WPS、微信這類國民級的應用,普通人拿來辦公也不是不可以。
前面在介紹接口的部分我們看到Station P2有兩個千兆網口,有些人肯定會想它能不能做軟路由,答案是肯定的。STATIONPC官方給Station P2提供了OpenWrt固件,通過系統助手或者第三方的刷機軟件可以給Station P2刷進支持軟路由功能的固件。
刷機成功后電腦或者手機連接OpenWRT名字的無線網絡,在瀏覽器中訪問192.168.2.1的地址就可以進入OpenWrt的后臺。后臺默認賬戶名稱root,密碼為firefly。關于軟路由的功能這里就不做過多介紹了,精通這方面的玩家肯定可以把Station P2玩出更多花樣。
Station P2是一臺集成度相當高的迷你主機,雖然性能不能和臺式機、筆記本等相比,但是它通過走支持第三方固件的道路,反而讓有特定需求的用戶用起來更方便更順手。原生的Station OS注重影音體驗,適合做多媒體中心;Ubuntu系統對于編程、服務器搭建等專業用戶提供更精準的用途……有很多大神在給它適配更多的系統,就連華為的鴻蒙系統也已經做了適配,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還可以用上Windows11這樣的系統,到時候真的就是娛樂+生產力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