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些年,除了早已爛大街的iPhone和iPad,Mac也逐漸在外面變得多起來。先不說星巴克和圖書館里Mac的占有率,就說我每天上下學路上路過的房地產商,透過落地窗,對著窗的工作臺,上面的筆記本電腦中,總有一兩臺是MacBook。這在前幾年,絕對是難以想象的。

    但是,雖然Mac變得越來越常見,但大多數人用的還是傳統的Windows PC。誠然,WIndows可以用到絕大多數軟件(包括一些某些行業專用的不可替代的軟件),Windows上面創建的文件在文件共享上基本上不存在兼容性問題,Windows PC選擇廣泛、可玩性可以選擇強,但是Mac也有很多WIndows做不到的東西。

    (注:本文提及的使用環境,全部在macOS系統下)

    1. 各種彈窗廣告?各種捆綁軟件?不存在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平時用的都很小心,但是彈窗廣告仍然不減,用什么軟件都無法徹底清除;裝一個軟件不小心,沒有取消勾選掉所有捆綁軟件的選項,結果電腦被安裝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軟件,甚至有時這些不需要的垃圾軟件就不知不覺出現在了你的電腦里,嚴重影響性能和使用體驗……

    在Mac里面,都是不存在的。雖然蘋果的過于封閉導致大家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在純凈的系統體驗方面,還是很棒的。你怎么用,也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廣告彈窗;你選擇安裝一個軟件,就是安裝一個軟件,絕對不會悄悄“幫你”安裝任何其他軟件。

    2. 有些操作非常便捷!

    就拿安裝軟件為例吧。

    先說一下Windows里面如何安裝和卸載軟件:

    安裝軟件:打開安裝包,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安裝,等,完成。

    卸載軟件:控制面板,程序和功能,找到要卸載的軟件,卸載,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等,完成。

    好煩呀!!!

    ---------------分割線---------------

    在Mac里面,這個操作就變得非常便捷高效:

    安裝軟件:

    大部分從App Store:找到軟件,安裝(,輸入Apple ID密碼),等,完成!

    (不要說新Windows有應用商店,那就是個殘廢)

    點一下,下載安裝很快完成!

    大部分從dmg包:打開包,等,把軟件拖到應用程序文件夾,等,打開(,仍要打開),完成!

    也是非常快

    小部分從安裝包:打開安裝包,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安裝,輸密碼,等,完成。

    這個和Windows邏輯差不多,甚至因為要輸密碼還要再麻煩一點,但也只是一小部分啦!

    卸載軟件:拖到廢紙簍或Command-Option-Delete,輸密碼,完成!

    這種簡便的操作在Mac里面還有很多,例如,選中文件單擊空格可以快速預覽文檔和圖像,甚至可以直接編輯圖像 (10.14及以上macOS):

    直接預覽

    直接編輯圖像

    又例如,Shift-Command-3/4/5快速截屏或錄屏(3全屏,4選區域,5打開截錄屏工具欄)

    Shift-Command-5截錄屏工具欄

    至少我說到的這兩點,前者Windows上只有一個非常隱蔽的預覽窗格,還不能直接編輯圖像;后者貌似只有登了OneDrive才可以按PrintScreen鍵才可以……

    還有很多,雖然我沒說,但是熟悉的應該都熟悉~~

    3. 非常簡便的系統級備份方案:時間機器

    在Windows里,要想備份,Windows里面雖然有系統級的備份和系統映像,但前者只能備份文件,后者就是備份選中分區的全部內容,都不夠靈活,并且在所有第三方軟件中,由于涉及到注冊表問題,沒有一個可以備份應用程序。

    在Mac上,就不一樣了。通過時間機器,可以備份電腦上的全部文件,包括系統和應用程序。并且只要在設置里開啟了“自動備份”且硬盤一直插著并且有空間,每個小時都會進行備份,一直備份下去,最后保留最近一個月的每日備份和之前每個月的周備份。備份過程幾乎是無感的,如果你在菜單欄上顯示了時間機器,正在備份的標志,也只不過是一個菜單欄時間機器圖標左下角的小三角而已。

    系統偏好設置里面的時間機器設置

    菜單欄里的時間機器備份信息

    在系統里恢復文件也很簡單。打開時間機器,選擇一個文件夾,通過時間軸,你可以很快看到那個時候的文件夾里的內容,選中你想要恢復的文件,就可以恢復了。

    就算是你買了新Mac,或者你重裝了系統、換了硬盤、抹了盤,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全盤恢復——應用程序、文件、用戶、設置,都會回來的。

    4. 桌面可以自動整理(macOS 10.14及以上)

    用Windows,總是不知不覺地在桌面上放很多東西,可能都把壁紙上的東西給擋住了一大半。有時在這一堆里面找個文件,是真的艱難。

    在Mac里面,有一個選擇叫做“使用疊放”,只要打開來,什么文件,都給你按照類型,放得整整齊齊。除了堆疊里面東西放得太多以至于桌面塞不下的時候有點麻煩之外,其他都很好。

    使用疊放,快捷鍵Option-Command-0.

    使用堆疊后的效果,可以看到文檔、圖片、截屏、視頻,都自動歸了類。

    5. 與自家產品聯動性強

    Windows因為廠商眾多,沒辦法做到很多也很好的聯動,貌似聯動也就是華為手機和華為電腦可以傳文件,小米手環可以解鎖小米筆記本而已。

    而macOS、iOS、iPadOS系出同源,再加上有且僅有蘋果管這些系統,所以有非常棒的聯動體驗。

    比如說,隔空投送、接力、隨航、連續互通相機,甚至可以在手機上復制,在電腦上粘貼(實際上只要是登錄一個iCloud賬戶的設備就都可以這么做)。

    隔空投送,蘋果設備之間傳輸文件的,非常方便

    接力,可以把其他設備上的東西在另外一臺設備上繼續

    連續互通相機,可以把iPhone/iPad上拍的照片直接放到電腦上甚至文檔里

    通過蘋果自己的云服務iCloud,日歷安排、圖片、備忘錄、郵件(僅限“郵件“app里面的)、瀏覽歷史記錄(僅限Safari瀏覽器)都可以跨設備同步,非常方便。

    6. Mac獨家軟件非常好用!

    有很多Windows獨家軟件,那些是某些行業的必備軟件;但也有一些Mac獨家軟件,雖然不多,但不僅好用,優化也是非常到位。

    比如說Final Cut Pro X(以下簡稱fcpx),操作界面和邏輯都比Pr舒服得多,并且就算是12英寸MacBook這種性能弱雞的垃圾電腦,使用fcpx也可以非常流暢的剪輯1080p甚至是4k視頻,導出也比pr快多了;這電腦用pr剪1080p,絕對卡死。

    并且fcpx很多東西都很好操作,比如視頻要除去音頻,需要鎖定視頻部分然后刪除音頻然后解鎖視頻部分,在fcpx只需要直接把音頻部分的音頻線直接拉到最低就行了;又比如要加轉場,pr把轉場選項放在里三層外三層的地方,預覽轉場還需要點預覽按鈕;fcpx把轉場放在了觸手可及的地方,并且都有縮略圖可以直接了解效果。

    放兩張圖來直觀的對比下吧:

    FCPX

    Premiere

    還有Keynote講演,相當于PowerPoint,界面也是簡單明了,主界面里面只有最有可能需要用到的選項,其他選項基本上都放到最上面的菜單欄里面了。移動對象的時候,像ps一樣,有各種參考線,非常方便。做各種東西也是比PowerPoint體驗好太多,有些時候做一些簡單的圖,都可以代替ps直接做,并且可以直接快速導出為圖片格式,非常方便。B站的視頻封面,一些視頻里面用來說明的圖,甚至是手寫字幕的綠幕排版,我都喜歡在Keynote里面做。

    7. 系統比較穩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電腦意外關機了任何沒保存的東西全都沒了,軟件一死機導致什么軟件都用不了……

    在Mac上,其實很少出現全面死機的情況。一般一個應用程序卡死了,不大會影響到其他的應用程序;就算系統意外關機,開機以后可以選擇恢復意外關機前的內容。

    雖然macOS這幾年也有些bug,有些bug也不小,但是大體上看,macOS還是比較穩定的。

    總結

    大體來說,Mac還是有很多可以吊打Windows的點的。雖然macOS的操作邏輯和Windows差別很大,但是基本上堅持用一段時間,熟悉了就好。

    不過,無論Mac再怎么好用,關鍵還是要看你的使用場景。比如說,你就是要經常用到那些只有Windows才可以使用的那些軟件,那么Mac也確實不適合你。永遠記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用的。

    本文經“什么值得買”社區作者@我是莘莊溫客行授權轉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玩家直呼內行



    選購輕薄本,MacBook Air 一直是熱門選擇之一。尤其是 M1 芯片橫空出世之后,極低的能耗比讓吃瓜群眾大受震撼。特別是視頻創作方面的提升,在眾多 KOL、UP主力捧之下,MacBook M1 仿佛成了無敵神機,大家伙買就完事兒了。

    但現實生活里并非人人都是創作者,生產力也不是僅視頻剪輯這一種,我就是那個用了 M1 MacBook 和 intel Windows 的普通用戶,最終的選擇仍然是后者。

    從一個 Windows 用戶,到 MacBook M1 用戶,如今又跳回了 Windows 的我,接下來來跟大家說說為什么。

    入手華為 Matebook X Pro

    先說說入手想法。

    之前用的是 M1 MacBook,日常辦公+輕度短視頻剪輯(剪映在M1上較intel的加成不大),感覺系統太封閉,很多小軟件、插件不能裝,而且家里還有PC,來回傳文件也不方便。雖然iPad、iPhone、Airpods之間接力有點加成,但想了想也沒那么強。正好也想換個手機,于是就把換 Windows 筆電提上日程。

    如果要換 Windows 輕薄本,在工業設計和外觀上自然不能走下坡路,所以最開始鎖定的機型是聯想YOGA Pro 14S 和華為 Matebook X Pro 2021(入手時還沒有2022版,虧)。

    由于家里是高配PC,所以辦公本就抱著半嘗鮮的心態買(配置夠用就行),心想既然 MacOS 有自己的一套生態,那 Windows 的生態是什么樣的?對,沒錯,這里我注意到了華為筆電的鴻蒙。

    正因為這個,最終入手的是這臺 i7-1135G7 的華為 Matebook X Pro 2021版。因為 intel 和 Win11 的深度合作,這本子也能第一時間通過華為應用市場安裝安卓App,和M1 MacBook 有點異曲同工,再加上鴻蒙,我當時判斷會有生態雛形。

    究竟怎么樣呢?接下來說說。

    兩機型對比

    華為 Matebook X Pro 和 MacBook 在機身材質上都是 CNC 一體成型工藝,外觀看起來非常相像。華為這臺是13.9寸 3:2比例的 3000*2000 屏,覆蓋了100%sRGB色域,論色彩肯定是打不過 MacBook 的原彩和P3色域加持,不過支持十點觸控,也算一大優勢。

    MacBook 這邊是13.3寸2.5K視網膜屏,觀感是一如既往的絢爛多彩,就是這個邊框……真是祖傳模具了。

    觸控板也是 MacBook 令人津津樂道的地方,而華為 Matebook X Pro 的壓力觸控板在手感方面已經無限接近前者,也許是很久沒重點關注過 Wintel 筆電的觸控板了,華為這臺基本可以達到“關機才發現觸控板其實是不能按下的”水平。

    不過,兩臺機器的差距也包含 Windows 觸控板的交互仍然沒有 MacOS 流暢的問題。之前用 MacBook Air,不修圖的話基本用不到鼠標,這塊觸控板真的絕了。但 Windows 11 的操作邏輯仍然有點“平板+桌面系統”的影子,觸控再好也得鼠標。

    哦對了,Matebook X Pro 在機身右側多了一枚USB接口,這在Windows陣營里不值一提,但和 MacBook Air 相比就是“極為先進”啊……

    另外,Matebook X Pro 觸控板區域內置了NFC感應,是能用華為手機一碰連的區域,喚醒鴻蒙的體驗會在下文去講。

    MacBook Air 呢,其實沒什么可講的了,觸控板、屏幕都是 YYDS。而且作為無風扇的輕薄本,面對有風扇、Windows 陣營,開機剛激活就呼呼開轉的 Matebook X Pro ……這確實令人坐不住啊。

    配置方面,盡管intel X86 和 ARM 有著鴻溝一般的差異,但 M1 和酷睿 i7-1135G7 也可以跑個分試試吧?首先是測試CPU渲染性能的cinebench R23,結果不出意外的,M1單雙核均強于1175G7,多核性能尤為明顯。

    然后是GeekBench,CPU性能同樣M1更強,但在 OpenCL 的GPU測試上,1165G7扳回一城,領先約10%,XE 銳炬集顯進步頗大。

    至于生產力性能和能耗比,一些KOL已經做過很多,就不贅述直接說我的體驗了。

    生態體驗

    話說在前,經過1個多月的使用,就現階段我覺得兩個陣營的生態都是畫餅期,尤其是移動端,想要全面打通仍然需要第一方和三方軟硬件的不懈努力,目前的體驗還遠遠不夠。

    先說上一臺用的 MacBook Air。蘋果一統全平臺之后,開發者只需要開發一次,就可以在全平臺無差別被運行。用戶體驗上來說,就是設備的學習成本大大降低,各種APP用起來完全一樣。

    我之前是 iPhone、iPad、MacBook AIr 三持,講真這個App打通之后,除了用抖音和即刻在 MacBook 上摸魚之外,對我本人真沒什么提升感。本來覺得可以在電腦上點點外賣啥的,結果體驗差的一批,還不如換手機搞得快……

    其它,蘋果生態常常被提及的是這三點,其中1、2是我常用的,3因為網速體驗不太好,我已經用OneDrive來替代了。

    1. 設備間共享粘貼板,iPhone 復制,MacBook 打開,文本和圖片都闊以,用熟了效率非凡!
    2. 隔空投送,蘋果設備之間,文件、圖片、視頻、表格等一鍵傳送,而且重要的是,相機圖片只要不是特別大,都是原圖。(過大的相機直拍圖會被壓縮一點,不明原因)
    3. iCloud,蘋果生態的根基,不限速的大網盤,全設備同賬號即可打通共用。

    綜上,加上電話和短信能在其它蘋果設備上處理,就是我這個普通用戶對蘋果生態的最大使用狀態。如果算上“從Win換到MacOS的時間和學習成本”以及“對傳說中Macbook生產力的期待”,我對蘋果生態的滿意程度并不算高。(各種文件、素材什么的已經快塞滿了……不能裝擴展盤也是很無語)

    接著說說鴻蒙。換到華為 Matebook X Pro 之后,PC 上的鴻蒙是我最好奇的。總結來說,我覺得鴻蒙生態的構建和蘋果風格完全不同。鴻蒙追求的是萬物互聯,即IoT,蘋果設備做的是“聯動”,而鴻蒙是“協同”。

    比如把華為手機連接至筆電后,可以直接在電腦上操作手機——這一點如果只看過視頻,真的沒法體會實際上手帶來的驚艷感——文件、圖片可以直接從電腦拖到手機,也可以從手機拖到電腦,用不著投送傳輸,都通過交互完成。

    假如用手機微信的視頻通話,還可以調用電腦攝像頭——當然這點噱頭大過實用,攝像頭這個角度是照亮我的鼻孔……

    拍完的影音素材,平時積累的文本,還有一些碎片文件都可以通過這一功能完成,甚至都不用筆電和手機來回換手。所以對我日常辦公需求來說,鴻蒙的便利程度要更高,就差一個MatePad便能組成全家桶了。

    另外,Win11 早先便公布可以安裝使用安卓App,不過正式版遲遲未上。Matebook X Pro 得益于 intel 和華為的聯合開發,通過華為應用市場下載使用安卓App。我先試了支付寶,可以順利支付,甚至可以拿著電腦去便利店買東西。

    綜合體驗下來這個功能要比M1裝iOS App適配范圍更廣,這很安卓。但自由的代價就是……不穩定。比如手機版《原神》不斷閃退,《英雄聯盟手游版》本以為能搓13寸屏打一局結果不支持Win觸屏等等……

    試了一圈,最適合筆電的手游是卡牌類如《金鏟鏟之戰》這種一個指頭就能玩的,體驗好的出奇,一邊工作一邊下棋簡直不要太爽。

    至于常規App,

    比如點外賣前可以同時打開美團和餓了么,先比價在訂飯,省錢的同時還能有效延長摸魚時間

    也可以同時去老羅或李佳琪直播間搶東西,當然還有電腦不能用的拼夕夕。

    (拍完上圖沒過幾秒,淘寶App閃退了……)

    多多表現穩定,M1 Macbook 還沒有手機版可以下載:

    像SnapSpeed、一個木函這種有名的工具App也可以在電腦上用,比那些掃碼關注、付費解鎖的在線工具要靠譜多了。

    雖然因為 Win11 的兼容問題體驗不是非常穩定,但加上鴻蒙的手機多屏協同,基本補足了日常體驗。所以就生態來說,它在 intel+Windows 11 的基礎上做到了錦上添花,或者說遠勝于花的效果。

    個人總結

    視頻是互聯網當下最熱門、聲量最大的內容形式,而視頻制作恰恰又是 M1 MacBook 極為擅長的。我們常看到 Up 分享M1的強大,是因為在做視頻的場景下,M1 對他們是無敵的。但是于我,于其他消費者,需求就千變萬化。從 Win 換到 Mac 再換回 Win,個人認為如果不是強剛需生態(比如FCP、碼程序等),Windows 或許是更適合的選擇(而且Windows筆電還有很多性價比的產品)。

    這回華為 Matebook X Pro 也給我帶來了很多驚喜,尤其是鴻蒙。在日常辦公和娛樂方面,我認為體驗完全不輸Mac。如果能夠把續航(靠intel 12代酷睿的能耗比提升了)和 Windows x 安卓APP搞的更好,持久和順滑度都能和 MacOS 拼一拼的話,就更完美了。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將到來的6月拉開了電商大戰的帷幕,已經有很多小伙伴摩拳擦掌準備購入自己心愛的電子產品了。如果你有購買MacBook的準備,可別急著去購物車結算,不妨先來看看MacBook的3大難言之處,再決定下單與否。

    存儲升級貴出天際

    MacBook的價格大家都知道貴,但是你了解的貴還真就只是貴的一部分。以M1版本的MacBook Air為例,8GB內存+512GB硬盤的版本為9799元,而想要把內存增加到16G,你需要加1500元。

    注意,這1500元是在8G內存的基礎上增加的,也就是說,在蘋果這里加8G內存要1500元,誠然,蘋果的內存會挑選品質較好的產品,速度也會更快,但這個價格即使買DDR5內存都能買到32G了,在蘋果這卻只能“享受”8G容量。

    固態硬盤也類似,加512G容量的固態硬盤要加1500元,加1T容量要3000元,約等于3元/G,懂行的玩家都知道這個價格比旗艦SSD都貴太多,除了貴之外我不知道還能說什么。

    而原因就在于,蘋果壟斷了存儲升級的途徑,尤其是捆綁在M1上的內存,想要升級僅此一家,你以為萬元就可以買到一臺不錯的MacBook,實際上如果想提升一下容量,就得做好錢包再次受傷的準備。

    虛假的生產力工具

    提到MacBook,很多人想到的是“生產力”。沒錯,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抱著MacBook的程序員小哥,或是成功認識白領小姐姐,也想和他們一樣成功的你是不是蠢蠢欲動了?

    其實這是蘋果和影視作品營銷的效果,也就是說這是他們想讓你看到的,MacBook因為性能和生態的限制,只在部分場合中適用且有很好的體驗,比如圖片處理,視頻剪輯,編程等等。

    但對于一些專業的制圖和建模軟件,根本就沒有Mac版本,還有很多儀器的軟件只有Windows版本,所以MacBook根本就不用考慮卡頓或崩潰的問題,而是連軟件都沒有,更不用說生產力了,你看到的那些博主用剪視頻作為生產力的宣傳,是他們只需要剪視頻而已。

    散熱拉胯夏天捉雞

    不管是MacBook Air還是MacBook Pro,他們的散熱性能都一樣捉急,為了輕薄的造型和時尚的外觀,犧牲了一部分散熱性能,使得高負荷工作尤其是夏天沒有空調的時候升溫非常快。

    對于芯片來說,溫度高導致的一個嚴重后果就是性能大幅降低,如果散熱不好,就會導致電腦運行變慢,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將MacBook放在桌面上使用的用戶會在長時間使用后速度變慢。

    如果買來不進行高負荷的工作,一般不會有發熱嚴重的問題,不過要是想外出的時候用MacBook做點工作,我勸你還是不要把它放在腿上。

    最讓人尷尬與抓狂的地方是,當然你不遠萬里帶著精細設計的PPT去給用戶提案時,你的MacBook與客戶投影機鏈接時出現的各種顯示適配不穩,又無法解決時,客戶一定因為你的驚慌失措而第一印象粉碎一地!你別吹噓,作為十年死粉的MacBook老用戶我都經歷過。

    最后,真的已經下決心在618買一臺MacBook的朋友,我建議綜合思考以上幾點后在剁手不遲。畢竟萬元買一臺筆記本,你開箱激活的那一刻就沒有退貨的回頭路了!

    (7932082)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