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在聊05年那款老戴爾Inspiron 700M拆解時,有人跳出來懷疑小胖沒玩過好東西,所謂士可殺不可辱,既然如此,那小胖也就懶得再低調了,正好新入手了一臺很有意思的游戲本,當把它跟上半年入手的另一臺同樣非常有意思的游戲本擺在一起時,可就不只是意思意思的意思了哦。
話不多說,直接上圖,大的那個是小胖上半年入手的華碩ROG GX800VH,嗯,就是有水冷散熱模塊那個。18.4英寸4K屏,i7 7820HK預超頻4GHz,GTX 1080 SLI顯卡,64GB DDR4-2400內存(4條16GB)、1.5TB SSD RAID 0(3塊512GB三星PM961,雖然不是SM961,但勝在總量大,性能可壓制2塊512GB SM961),機身體重5.7kg,水冷模塊4.8kg,2塊330W適配器加起來2.5kg……入手價69999,可以說是目前最巨無霸的游戲本了吧,你再說小胖沒用過高端本試試看?
而上周,小胖又拿到了海淘的,同樣來自華碩的ROG GX501,也就是圖里比較小的那一臺。因為采用GTX 1080 Max-Q獨顯,所以它的體重只有2.2kg出頭,機身厚度不到20mm,毫無疑問是同級別獨顯本里體型最輕薄的存在。也正是這個原因,所以它的價格也不便宜:26999元,當然這是國行價格,海淘會稍微便宜一點。其余硬件配置主要15.6英寸全高清120Hz/G-Sync屏、i7 7700HQ處理器(為降低發熱而沒采用HK系處理器)、24GB DDR4-2400內存(8GB+16GB)、1TB SSD(單塊三星SM961,最強級單體SSD,節省體積,減少發熱源),所以它的適配器只有230W輸出功率,重量也只有670g左右,全面輕薄化……
再來換個造型繼續俯拍,已經可以看出著兩種極端設計的游戲本有多大不同了吧。
從側面來看,一個是不計厚度只為性能極限的GX800VH,另一個是為均衡頂級性能+輕薄便攜的GX501,在機身厚度上的差別也是非常明顯的。
換個角度來看后部出風口,尺寸差異也是大到讓人難以相信GX501居然是GTX 1080獨顯本……
說到散熱出風口,GX501有個取巧的設計,打開屏幕后轉軸會自動將底部靠近出風口一側撐開一個縫隙,增進底部風道的進出空間。插電使用時這個縫隙還會發出紅色背光,挺有意思。
鍵盤面的差別也非常巨大,GX800VH是正常的傳統設計,而GX501因為性能太強,機身又特別輕薄,如果還是采用老設計就會因為熱量太高而大幅影響使用體驗,所以把鍵盤下移,上面空出來散熱,結果就是沒有腕托,沒有數字鍵盤,觸控板向右移動,沒有機械軸鍵盤,背光模式簡化……極致性能+輕薄設計在細節上的妥協還真是不少。
不過雖然妥協有不少,但接口并不位列其中,GX501依然有很充裕的輸出接口,雷電3這種強力擴展塢必備接口也沒有被舍棄,但有線網絡必須轉接。當然,GX800VH顯然要更細致一些,雷電3和USB3.1 Type-C都是分開的,提供了MINI DP輸出,還有外置無線網卡增益天線的接口……
GX501的話題我們明天或者后天再來聊,來給大家看看GX800VH的水冷散熱底座,內置2個熱排,需要專屬供電,同樣有背光系統,光這個家伙的體重就可以當2個GX501了。
按下頂部的擋片,與筆記本連接的接口就會露出來,中間紅色是供電,往兩側分別是鎖止卡扣、水冷頭和固定位置+防呆用金屬棒。
最后再來個合影。其實在用過這么多電腦之后,小胖對性能都有點麻木了,入手它們的最大原因還是覺得設計夠“奇葩”,明天或后天跟大家分享一下GX501的使用體驗,尤其是MAX-Q是不是真的會讓GTX 1080貶值,以及它的熱量是不是真的在這種厚度下能HOLD住。感謝支持!!
015-11-06 05:56:00 作者:趙悟省
我們之前為不了解DIY攢機的朋友提供了快速入門指南《求人裝機太磨嘰 小白怒變高手只需5分鐘》,但是單純的講內容比較枯燥,一些裝機部分的單純敘述也顯得比較乏力,這里我們就通過實際裝機為您帶來DIY攢機實操教程。
千元裝機10萬跑分暢玩LOL
雖然主機的價格都在逐步下降,不少朋友在選擇配置時也會有更高的預算,但還是有很多在校學生或手頭不寬裕的朋友也需要有自己的主機,自己攢機則是非常高效的應用方式。
對于一些朋友來說,千元的價格可能都達不到一顆CPU或者一塊顯卡的預算,不過對于囊中羞澀的朋友,千元則是擁有自己主機和體驗經典游戲的資金。
點擊跳轉至DIY攢機基礎教程
下面我們就來試試在接受二手的前提下,千元級別的攢機如何搭配組裝,最后能夠得到什么樣的效果。文中提到的所有二手價格均為可以在二手市場網上店鋪買到的價格,非秒殺或促銷,注意:二手硬件存在不同的風險,在選擇時務必挑選有保障的商家,我們建議電源和硬盤選擇全新產品。
在端游吃雞界有個共識,要把吃雞玩順暢,你需要1060級別的顯卡,最好是6G版本,3G的差點意思(對應A卡是580這個級別)。它的價格大約是2800塊,這可不是個小數字……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你配有之前的旗艦機,比如980Ti。從效果來說它大致等于1070不帶Ti,還是能壓1060一檔的。
1060這是一般人,土豪們裝機,注重的已經不再是性能而是外觀。因為顯卡這東西,買來買去就那樣。你能上1080Ti我也可以,你有Titan Xp我也可以買,你串兩塊我還不是一樣串兩塊。也就是說,硬件拉不開差距,怎么辦,只能比外觀。所以就出現了摩托車外形的電腦、機關槍外形的電腦甚至是京東總部外形的電腦,看著真是一個比一個炫酷。
但是無論你外形怎么炫酷,真正能賣出好價錢的還是硬件本身。就拿顯卡來說,目前消費級(也就是一般人知道、買得起的)的顯卡,頂級的應該是去年年底發的Titan V,性能是Titan Xp的九倍,價格只要兩萬塊!就我平時看的一些主播(吃雞的也有別的也有),他們的電腦一臺都是3萬起步,還有人配過10萬的電腦,之所以沒上Titan V是因為配的時候還沒出,不然以他們機器的價格,買這個顯卡很輕松。
(這些主播的年收入少的幾百萬多的幾千萬,根本無所謂這點錢)
但是也有買起來不輕松的,比如上次我們說到民用領域最強機器,用的是服務器CPU,服務器主板上有4個CPU槽、32個內存槽。再加上一拖四的PNY Quadro GP100顯卡,三星3.8T固態硬盤,重點是還要配一臺夏普 LB-1085顯示器(對角線有108寸約2.7米之大,是世界上最大的顯示器)。這臺顯示器現在二手價格大概是一百多萬吧,所以最后這臺機器加起來差不多就要200萬人民幣,堪稱史上最強吃雞電腦,可以吃龍……
NO!
才200萬就想當史上最強吃雞電腦?不可能!
想要更上一層樓,在CPU方面是不太可能了,但顯卡還有潛力可挖。比如其實NVDIA出過另一個系列的顯卡,代號叫“Tesla”,特點是計算能力非常強,近代Tesla顯卡更據說有“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功能,是典型的礦卡。當然這并不等于說它不能拿來玩游戲,只是它用來玩游戲沒什么性價比:和Titan V同檔次的是Tesla V 100,價格大約是1萬美金,是Titan V的三倍多。花3倍的價錢獲得差不多同樣的效果,只有不差錢的土豪才敢這么做。
那問題來了,如果真的不差錢,非要在游戲主機上插專業顯卡,會是什么結果?
這就是NVDIA今天剛發布的新“核彈”級別顯卡(準確地說是一個計算系統),DGX-2。這個系統設計出來是為了應付超高級別的AI運算,它把16塊Tesla V 100通過開關連接在一起,有1.5T的系統內存(這比我家的硬盤還大),30T固態硬盤,512G顯存,功耗是10000瓦(每開1小時要耗10度電),重160公斤。
這個系統的價格是……39.9萬美金,也就是大約250萬人民幣。換句話說,它一個就頂上面那臺吃龍電腦的全部,不算顯示器還綽綽有余。
用這個東西組的電腦我也不知道能吃什么,可能要吃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