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想不到,明明標著公司售后服務熱線,但卻是山寨熱線,稍疏忽,2000多塊錢就白花了,現在家電維修套路太深了!”修了一次空調,趙先生感慨萬千。
7月27日中午,太原市民趙先生家的海爾空調在使用過程中突然斷電,然后無法啟動,趙先生檢查時發現有跳閘現象,再次接通電源后,空調仍然無法正常啟動。當天氣溫高達34攝氏度,由于手頭沒有海爾客服電話,趙先生打開電腦,搜索“海爾空調太原維修電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太原海爾空調售后服務熱線(太原海爾統一)”,趙先生撥通這個4001541088的電話號碼,對方稱是海爾空調售后客服,簡單問了空調故障后,客服說:“應該是主板壞了,需要600元更換主板,馬上有維修人員和你聯系。”
幾分鐘后,維修人員打來電話,說一個小時后可以維修。結果一直等了7個小時,維修人員才趕到。當時外面正下大雨,維修人員進門時說了一句:“我還要看外面的電閘。”沒有戴鞋套就進了家,趙先生就感覺和以前來過的維修人員不一樣。維修人員在沒有打開空調機蓋的情況下,反復試了幾次電源后,說:“現在空調不上電,應該是主板燒壞了。”趙先生問:“就跳了一次電閘,主板就燒了?”維修人員說:“跳閘后你們又接通電源,反復開了幾次,把主板燒了。”趙先生又問:“那你檢查是什么原因造成短路燒壞了主板。”維修人員又重復是因為重復啟動電源造成的。在趙先生反復詢問下,維修人員又有了新答案:“應該是壓縮機壞了,你們不懂,反復開關電源造成壓縮機和主板同時燒壞了。”
趙先生聽后很驚訝,難道一個成熟品牌電器如此脆弱,安裝有專業的電源保護開關也確保不了空調安全!問及價格時,維修人員說:“更換主板1200元,壓縮機至少1500元。”“價格這么高,客服說只需要600元。”趙先生開始起疑。維修人員說:“客服不知道型號亂說,我給你申請一下,給你減200元。”當時晚上8點多了,外面還下著雨,維修人員答應第二天來檢查壓縮機損壞的情況,然后再更換主板。先收取30元檢查費,趙先生看到收據是迎澤區鼎力家電售后維修公司,便問:“你們是不是海爾的售后維修點?”維修人員答復:“是,現在海爾把業務全委托給當地公司了。”
維修人員走后,趙先生覺得疑點重重,不換鞋套、不穿海爾制服、不開機檢查就說主板損壞,更換配件價格隨口說……于是趙先生重新查找海爾官網,發現海爾客服電話是4006999999,撥通后,咨詢得知4001541088并不是海爾授權熱線,海爾官方客服為趙先生安排了正規的維修人員。
7月29日下午,海爾授權公司的維修人員來到趙先生家,穿著海爾制服,進門先換了鞋套,然后打開空調機蓋進行了檢測,主板并沒有燒壞。之后又爬到窗外,發現壓縮機電路出現了問題,很快排除了故障,還給壓縮機加了氟。結算時,維修人員打開印有海爾公司的收費明細小本子,收費項目一目了然,上門服務費、維修費、加氟費,一共380元。
兩個公司,6倍的價格差異,真是讓趙先生吃驚非小。
趙先生再次打開電腦,發現搜索“家電維修”,有的是“某某家電維修熱線(太原統一)”,有的是“某空調太原售后維修*指定”,有的是“某某空調太原售后維修總部電話”,還有“某某空調全國聯保售后服務電話”……出現的結果真是亂花迷人眼。
在此,記者提醒廣大消費者,現在維修家電水太深,一定要撥打正規的售后服務電話,以免遭受經濟損失。
本報記者 趙奕
博新聞網訊(記者商萍萍)市民李先生(化名)日前撥打本報新聞熱線,反映新買的洗衣機剛使用了兩個多月,電腦板就出現了故障。更讓他生氣的是,在向商家反映情況后,商家和品牌售后互相踢皮球,商家需要他出具一份鑒定報告才能退換,售后則以15天內才能退換為由拒絕出具鑒定報告。李先生想要換貨,卡殼在了一張鑒定單上。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6月14日,市民李先生在一家連鎖電器賣場購買了一臺品牌洗衣機,購價為900元,當時承諾99天之內出現質量問題包換。在使用了2個多月后,李先生發現這臺洗衣機出現了故障,電腦板壞了,他便聯系了品牌方售后報修。“售后說我的洗衣機確實壞了,有質量問題,確定了以后我就去找賣場。對方說可以給我換,但需要售后給我出一個鑒定單。”李先生告訴記者,他沒想到就這一個要求攔住了換貨的路。
李先生告訴記者,他將此事告知售后人員之后,對方拒絕出具鑒定單。“售后說是賣場承諾我3個月包換,跟他們沒關系,售后那邊換貨就是15天之內的,出了這個時間就不能換了,只能修。”李先生稱賣方與售后對應不起來這一點讓他很郁悶,他認為從哪里買的出了問題就該找誰,現在明明有承諾,卻出現了能換貨卻換不了的尷尬局面。
針對這個問題,記者電話咨詢張店區消保委工作人員倪成學了解到,國家三包規定中三包有效期自開具發票之日起計算,在時間方面“7日”規定為產品自售出之日起7日內,發生性能故障,消費者可以選擇退貨、換貨或修理。“15日”規定為產品自售出之日起15日內,發生性能故障,消費者可以選擇換貨或修理。“按照國家三包規定,售后方所提的15天之內可以換貨的說法是沒有問題的,但洗衣機出現質量問題,售后方是可以為消費者出具鑒定報告的。銷售一方如果跟消費者有書面約定,應該要履行承諾。”倪成學告訴記者。
21日下午,記者再次聯系李先生,李先生告訴記者第二個售后師傅上門維修時稱電腦板沒有壞。“第一次來的師傅確實說電腦板壞了,20日換了個工程師來又說沒問題,是程序沒按對,讓用另一個程序洗。我21日去賣場看樣機,銷售人員給我演示了程序,說都是這樣的。我問了下怎么先前說是質量問題,只回復說第一個維修的師傅不太懂,不懂去給我修什么?我肯定生氣。”李先生也有些懵了,稱若是換了也是如此,那就不換就只能認了,日后就不用“浸泡功能”,只用“常用”程序洗衣服。
記者查詢《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發現,在第三章經營者的義務中,第二十三條“經營者提供的機動車、計算機、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等耐用商品或者裝飾裝修等服務,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六個月內發現瑕疵,發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對此,若已確定購買的電器出現故障是質量問題,商家應該拿出證據。
對此記者調查了解到,在家電類消費糾紛中,鑒定往往是最容易卡殼的一環,消費者多半缺少對電器專業知識的認識,產品是否有質量問題也不能完全確定。加之對第三方鑒定機構了解少,有的鑒定機構不面向個人或者需要鑒定費用,這些都是消費者難以自行解決的。本報也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購買任何商品時,一定要保存好憑證,將約定或承諾落實到書面上,以便日后出現問題時好維權。
責任編輯 劉洋
北網8月6日訊 家中的電器壞了,要如何與售后聯系?是翻箱倒柜找說明書上的廠家電話,還是上網搜索售后服務電話?最近,家住鐵鋒區平陽南苑的王女士家的冰箱出現了問題,她上網搜索廠家的售后電話。讓王女士沒想到的是,她遇到了“山寨售后”,花了高額的修理費但冰箱還沒修好。昨日,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的王女士向本報編輯部反映了自己被騙的經過,希望市民別再上當受騙。
2003年,王女士購買了一臺海爾牌電冰箱。今年4月末,王女士發現冰箱不制冷,冰箱里的食物全部壞掉。王女士找不到當初買電冰箱的發票,于是上網搜索海爾售后電話。隨后,王女士點開一個名為“海爾售后電話”的鏈接,上面寫著“全市聯網,電話預約,24小時報修熱線:400-6518-552”,還注明是“海爾廠家維修”服務字樣。
盡管網頁簡陋,字體也不太標準,但王女士也沒多想,拿起電話撥打了過去。說明電冰箱問題和住址后,沒過多久一名三十歲左右的男子來到王女士的家中,自稱是海爾廠家售后維修人員。隨后,男子將冰箱維修,并以添加制冷劑和更換配件的名義向王女士收取了1100元維修費用。
男子走后,王女士發現冰箱仍舊不能正常使用,但在與男子聯系時,男子卻推脫有事沒來。按照男子提供的數據,王女士將后來找出的說明書對比發現出入很大。在朋友介紹下王女士聯系到海爾售后,海爾售后表示沒有此維修人員,也從未接到過王女士的報修電話。于是王女士驚覺被騙,立刻向新工地派出所報案。
接到報警后,新工地派出所民警展開調查,以家中有家電需要維修為由多次與男子聯系,但男子均以“有事”、“正在維修”等理由推脫。
已經被山寨售后坑苦了的王女士表示,希望她的事例可以警示廣大市民,需要售后服務時,一定要找正規的維修店,以防被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