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文字工作者或者說上班長期用電腦當做生產力工具的人,一個好用、稱手的鼠標往往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當然是在恒定工作量下越快完成就有越多時間來摸魚的前提下。
當然我自己也是多年來一直在尋找如何更快進入摸魚狀態的方法,怎樣的鼠標才算一個好用的辦公利器,我自己感覺應該符合下列盡可能多的要求:
最終選擇了性價比相對較高的MT 760鼠標,也基本符合了最初的需求。同時,MT 760還附帶了M+無線跨屏傳輸技術,可以跨電腦操作控制和文件傳輸共享算更高階亮點功能了。
其他功能包括鋁合金材質霍爾磁感應側滾輪,跟常用的中間滾輪可以同時協作控制界面的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移動。另外還有7檔DPI一鍵切換,藍牙&無線2.4G&有線連接最大5臺設備切換,800mAh電池容量,無線充電擴展以及11個自定義按鍵。
主機、筆記本、平板可能是日常工作中最常接觸的三種設備終端了,往往還需要在多臺設備間來回切換使用。每個設備配一個專用的鼠標也不是不行,不過一個鼠標可以快速切換控制最多5臺設備的話就更方便了。
就我自己的設備情況來看:
正好MT760鼠標匹配我的需求,在鼠標底部能看到整套切換設備控制的模組:
總體來說整體的控制邏輯還是非常清晰的,按鈕標識也簡單易懂,日常操作熟練后可以靈活切換匹配設備大大提高控制效率。
現在的平板尺寸都越來越大,匹配原裝的智能鍵盤保護套輕辦公也完全不輸筆記本了,如果再搭配一個鼠標輔助就更完美了。不過平板一般都只有一個Type-C的接口,所以鼠標配對還是最適合通過藍牙來連接。
筆記本依然是移動辦公的首選,不過現在筆記本配置的接口有點越來越奇怪了,像我自己這臺雖然配置了2個C接口,但是最通用的A接口卻簡配到僅剩1個了,所以還是盡可能優先選擇藍牙外設控制。
MT760具備的跨屏能力跟平時一臺主機連接2個顯示器的跨屏完全不同,準確的說應該是跨終端設備的快速控制。
不過也是有限制條件的,在局域網模式下需滿足:
在離線模式下則需要設備都插入連接同一鼠標的接收器,并且所有設備分別完成對碼操作。
簡單的說你先要同時控制多少主機就需要同數量的接收器,同時需要進行對碼連接鼠標。
以我目前臺式機和筆記本來舉個例子,上圖中2臺電腦已經分別插上接收器并成功匹配了我的MT760鼠標。在軟件中同時打開“跨屏切換功能”和“剪切板功能”。
這是時候2臺電腦的桌面其實有點類似大家經常接觸的“一機雙顯示器”的狀態了,當鼠標移動到電腦A的桌面邊界就會看到有白條感應提示,繼續移動鼠標就會自動進入電腦B的桌面上來了。
其實實際體驗中更加順滑,兩臺電腦間的切換完全不需要等到感應條的出現,直接左右大范圍快遞移動就行,2臺電腦的桌面就好像合二為一一樣,這樣就可以輕松實現一個鼠標控制2臺電腦的狀態。
更進階的操作就是,通過軟件對鼠標進行自定功能設置,比如我對MT760的2個側鍵分別分配了“CTRL+C”和“CTRL+V”的組合鍵。
通過MT760的跨設備功能中開啟的“剪貼板”設置,可以看到從WIN11系統的筆記本word中復制測試文字,然后直接跨屏移動到WIN10系統的主機的word中,通過一個鼠標的就能完成資料的跨屏傳輸。不單單是文字,其他圖片、文件也同樣可以通過MT760來進行不同設備間的快速移動。
MT760帶配對是原相3220引擎,在體驗感覺這個引擎的追蹤精準度確實非常高。我感覺應該非常適合需要精確控制的場景,特別是我日常拍照掃街回家修圖時在細節及參數調節時精度非常高。另外搭配這個底部的特氟龍腳墊,最近出門去了好幾個會議室遇到各類桌子臺面,雖然臺面材質各不相同完全沒有遇到過鼠標失控的情況。
如果需要更加精準的鼠標控制,或者有自己熟悉的DPI參數,完全可以進入鼠標的軟件中自定義設置。MT760鼠標應該預設的是800/1000/1200/1600/2400/3200/4000 7檔DPI值,微調的話可以50一級浮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DPI參數。
關于MT760鼠標的續航我倒是完全不擔心,我公司工位上使用的雷柏VT3S同樣是配備的800mAh大電池,我已經忘記是啥時候充電的了,一看余量還有83%。從官網數據來看,最高160小時的續航也已經非常給力了。
MT760鼠標的2.4G接收器是在底部磁吸收納倉內的,可以看到內部還有2個金屬觸點,當然是支持額外的無線重建模塊的。
當然這種極大提升使用體驗的配置我肯定不會落下,小小P3無線充電模塊安排到位。
P3無線充電模塊完美替換原有的磁吸蓋板,唯一不足是顏色不是很適配,好在是在底部日常使用看不到。
說到無線充電我可就不困了,屯的各類無線充電設備總有一款適配,正好掏出之前閑置的無線充電鼠標墊還帶音量調控。能看到鼠標墊右側有一個圓形充電區域,好在雷柏鼠標的無線充電都用的是通用標準,離開座位就把鼠標放上面簡直可能無限續航。說到這我又要噴一下我的羅技G903了,雖然也有無限充電功能,但是那個配套的私有協議鼠標墊價格是真下不去手。純純的割韭菜啊,還得是國產廠商給力。
我老婆日常也是有主機和筆記本這2臺經常使用的設備,在體驗過我的MT760后也要求安排一個。好在MT760還有一個mini系列,同樣的功能配置更適合中小手的尺寸,重量也從100G左右優化到了88G左右。
我的TM760云母灰和我老婆的MT760 mini薔薇粉配色對比,整體按鍵布局、結構比例完全相同。
不玩游戲的話確實這種符合人體工學的弓背型設計長時間使用更舒服,特別適合大拇指操控MT760提供的側滾輪。特別是在文檔、圖片等放大后查看細節時,搭配本身的上下移動滾輪真是太方便。
另外還要提一下這2個鋁合金的滾輪,應該是鼠標整體上質感最好的部分,而且用的是霍爾感應控制,精度、穩定性、控制平順度還是滿意的。
羅技G90和雷柏MT760對比,整體長度其實差不多。
就目前的使用體驗來看,MT760確實算得上一個辦公級的旗艦鼠標了。無論是三模多設備切換控制,還是跨屏傳輸功能,以及手感、續航、無線充電都滿足了我對一個辦公室鼠標的需求。
近把MacBookPro筆記本外接了顯示器、鼠標和鍵盤。與PC臺式機共享這三個外設,具體經驗分享請參考第1篇文章。這次主要說說鍵盤鼠標的習慣。
Mac電腦鍵盤與PC Windows鍵盤布局不同,主要是左下角經常用到的幾個功能鍵,但MacOS系統已經替用戶考慮到了這點,可以靈活的設置,具體如何設置,取決于使用者是把鍵盤、鼠標當成Mac來用,還是當成Windows來用。
先說鼠標:
1. 鼠標滾輪默認方向“自然”,與PC方向正好相反。取消勾選像PC,但是回到MBP上,用觸控板四指滑動切換桌面時又反了,很別扭。這里我保留默認的“自然”勾選。
2. 我的鼠標是羅技的G502 RGB,中鍵滾輪可以左右方向掰,在Mac系統里可以充當觸控板的左右雙指滑動,無需安裝羅技驅動軟件,滾輪速度調高一些,默認速度太慢。在系統設置、鼠標設置里更改。注意:鼠標滾輪前后、左右的速度一起修改的,不能分開調整。
再說鍵盤:
1. 一般PC鍵盤左下角功能鍵的鍵位順序是Ctrl,Windows,Alt。
Mac鍵位順序是Fn,Control,Alt,Command。
2. 在Mac里最常用的是CMD,而在PC里最常用到的是Ctrl。
3. 這里又要做選擇,很多人喜歡把鍵盤左下角的Ctrl鍵當作CMD鍵,復制粘貼像PC一樣順手,可是這樣會有一種分裂感,手上的鍵盤是PC的感覺,而屏幕顯示的東西是Mac的感覺,違和感嚴重。
4. 我的做法的是把PC鍵盤,距離”空格鍵“最近的Alt鍵,換成CMD鍵,鍵位和MBP鍵盤一致,這樣可以做到”神同步“,缺點是需要習慣一陣子。
5. Mac系統(10.14)的鍵盤設置里,有個”修飾鍵“的選項,可以設置這幾個功能鍵的位置。(如圖)
6. Mac是沒有Home和End鍵的,在Screenflow軟件里,編輯文字的時候,因為已經習慣的PC鍵盤,經常按下End鍵到文本末尾,結果跑到了時間軸的末尾。遇到好幾次了,手的下意識會把鍵盤識別為PC,習慣難改。以后可以在MBP鍵盤上多練習這個操作:編輯文字可以用CMD+左右箭頭,讓光標跑到文本的Home或者End。
7. Ctrl+左右方向鍵是切換桌面1,2
8. 外接顯示器默認亮度太高,不能用鍵盤調節屏幕亮度,手動調節顯示器亮度。雖然App Store有免費的調亮度軟件,但是那是模擬的亮度,截圖的時候可以看出來,界面很灰暗,果斷刪除APP。
9. 我用的鍵盤是機械鍵盤,如果MBP休眠后鍵盤燈會滅掉,鼠標鍵盤均可喚醒MBP,但是喚醒后鍵盤無法輸入密碼,登陸后也無法輸入文字,鍵盤燈是亮的。這種情況網上有很多案例,也有一部分鍵盤是正常的,估計是鍵盤與MBP兼容問題。可以通過設置MBP節能,關閉硬盤睡眠。設置后有明顯好轉,至少機械鍵盤燈一直長亮了,但也出現過無法輸入文字的情況,只能重新拔插鍵盤USB接口。
蘋果MacBook Pro筆記本與PC臺式機合用顯示器鍵鼠經驗都分享完了,謝謝收看。
筆記本的鼠標或觸摸板出現無反應的情況時,這可能會給用戶帶來不小的困擾。首先,我們需要從多個角度考慮可能的原因,并逐一排查以找到解決方案。
對于無線鼠標無反應的情況:
電池電量:無線鼠標的電力不足是常見的故障原因之一。如果鼠標突然停止工作,首先應檢查電池是否耗盡,并嘗試更換新電池。此外,如果使用的是充電式鼠標,應確保鼠標已充滿電且電源適配器工作正常。
接收器問題:無線鼠標的接收器負責接收鼠標發出的信號。如果接收器松動、損壞或未正確連接到電腦,鼠標將無法正常工作。因此,應檢查接收器是否牢固插入USB端口,并嘗試將其插入其他USB端口以排除端口故障的可能性。如果問題依舊,可能需要考慮更換接收器。
驅動程序:驅動程序是硬件與操作系統之間的橋梁。如果驅動程序過時、損壞或未正確安裝,鼠標可能無法正常工作。此時,應從鼠標制造商的官方網站下載并安裝最新版本的驅動程序。
外部環境干擾:強電磁干擾有時會影響無線鼠標的信號傳輸。如果懷疑存在此類干擾,可以嘗試將鼠標和電腦移至遠離其他電子設備(如路由器、手機等)的地方,以減少干擾。
硬件故障:如果以上方法均無效,可能是鼠標本身存在硬件故障。此時,應聯系制造商或專業維修服務以獲取進一步幫助。
對于觸摸板無反應的情況:
檢查觸摸板開關:許多筆記本電腦都配備了用于開啟或關閉觸摸板的快捷鍵(如“Fn+F10”)。如果觸摸板無反應,首先應檢查是否意外關閉了觸摸板功能。
系統設置:在Windows系統設置中,可以檢查觸摸板設置以確保其功能未被禁用。如果設置被更改,應將其恢復為默認值。
驅動程序:與無線鼠標類似,觸摸板也需要驅動程序來與操作系統通信。如果重裝系統后觸摸板失靈,應從筆記本制造商的官方網站下載并安裝最新的觸摸板驅動程序。
硬件損壞:如果以上方法均無效,可能是觸摸板硬件損壞。此時,應考慮將筆記本電腦送至制造商授權的維修中心進行檢查和維修。
當筆記本的鼠標或觸摸板出現無反應的情況時,我們應從電池、接收器、驅動程序、外部環境干擾和硬件故障等多個方面進行排查和解決。同時,定期更新驅動程序和檢查系統設置也是預防此類問題發生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