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 800 美元的華碩 ROG Ally X是你能買到的最昂貴的游戲掌上電腦之一。值得慶幸的是,它也是我用過的功能最豐富的游戲掌上電腦。它是ROG Ally的中期更新,但毫無疑問,這就是你想要的。它在很多方面都比其前身和市場上大多數其他掌上電腦更好。Ally X 的存儲空間更大,性能略好,最重要的是,它的電池比原來的 Ally 大兩倍。
Ally X 與Steam Deck OLED并列,是游戲掌機的典范。它近乎完美,但 Windows 11 和微軟對其操作系統(tǒng)在小屏幕上的疏忽讓一切都變得比本該的要困難。此外,對于任何掌機來說,這都是一個高昂的價格,無論它有多好。
一些人宣稱,無論是 Steam Deck、聯(lián)想 Legion Go還是 ROG Ally,在手持游戲機上玩游戲的唯一方式就是將設備插上電源。對于任何手持游戲來說,這都是更糟糕的方式,無論是任天堂 Switch 還是舊的 Game Boy Color。這種外形保證了它的自由;它可以隨處攜帶:飛機、火車、汽車,隨便什么都可以。如果你總是把它插上電源,為什么不買一臺廉價的游戲筆記本電腦,然后試著把它塞進行李箱里呢?
手持設備的問題在于電池。在大多數此類設備上,你可以穩(wěn)定地玩《冥王之戰(zhàn) II》的搶先體驗版,但玩任何需要高畫質和穩(wěn)定幀率的游戲時就不行了。在配備新 80Wh 電池(是 Ally 40Wh 的兩倍)的 ROG Ally X 上,我玩《博德之門 III》和《賽博朋克 2077》等要求苛刻的游戲時,可以玩兩到三個小時。有些玩家會說這還不夠,但他們錯了。在被提醒休息一下是有益的之前,這已經足夠玩了。三個小時是國內航班的大部分時間。這是我通常坐火車上下班時間的兩倍。
重新設計的底盤和按鈕使它成為我自 Steam Deck OLED 以來最喜歡的手持設備。它會取代 Valve 的 Deck 成為我最推薦的手持電腦嗎?很遺憾,不會。Ally X 售價 800 美元,而 1 TB OLED Deck 售價 650 美元。華碩的設備也使用 Windows 11,無論其內置的 Armory Crate SE UI 有多大的改進,在如此小的屏幕上通過多個啟動器進入游戲仍然太煩人了。
但如果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Ally X 就是一頭猛獸。得益于更好的 RAM 和電池以及更高的標準 TDP,它在 CPU 和游戲基準測試中的表現(xiàn)優(yōu)于普通的 Ally。它是你能買到的最昂貴的手持設備之一,但它也是最接近于充分發(fā)揮這一新興設計潛力的產品。
我想要一臺具有 Nintendo Switch 的便攜性和 Game Boy 的電池續(xù)航能力的游戲電腦。我們還需要它能夠像使用鼠標和鍵盤一樣通過拇指桿和面部按鈕進行控制。從這個角度來看,Steam Deck OLED 仍然是您的最佳首選,尤其是如果您的預算有限。Ally X 緊隨其后。
Ally 的更新不僅僅是簡單的顏色變化。它只是厚了幾毫米,重量也略重了一點,大約680 克。新設備重新設計了拇指桿、扳機和背板的感覺。總的來說,它的構造更加舒適。背部不再有脊狀物,不會成為無名指的尷尬架子,而且現(xiàn)在扳機更傾向于掌上設備的側面,因此更容易握住。
還有一個新的 8 向方向鍵,但總體而言,拇指搖桿無疑是最大的改進。舊款 Ally 的搖桿感覺很薄,但更新后的型號更重,但不會晃動。華碩聲稱,如果這次出現(xiàn)任何問題,更換搖桿會更容易。我覺得設計中唯一缺少的是正面按鈕的 RGB 背光,這也許是我對MSI 模仿 Ally 的 Claw唯一的好話。
后部通風口都位于相同的位置,但如果您以前使用過 Ally,您會注意到頂部的按鈕已被重新排列。不再有 XG Mobile 端口;相反,您有兩個可以為設備充電的 USB-C 端口(盡管只有左側端口支持 Thunderbolt 4)。許多常見的 Steam Deck 基座(例如 Gulikit 提供的看起來像舊 SNES 的測試單元)將難以伸手插入該端口。不過,這總體上是一種改進。
SD 卡插槽已重新定位到 Ally 的右上方。此前一些用戶和The Verge提到,原版 Ally 偶爾會燒壞 SD 卡。我們在這方面沒有遇到任何問題,但要找到任何問題還需要幾周時間,而且要靠運氣。這款新掌機采用與去年相同的 7 英寸 1080p 屏幕。這塊屏幕還不錯,它仍然可以顯示 120 Hz 的刷新率,但與 Steam Deck OLED 甚至 Nintendo Switch OLED相比,它看起來仍然很暗淡。
在 Ally X 上,我設法獲得了 2.5 到 3 小時的電池續(xù)航時間,且電量不會低于 20%,我將 Ally X 放在 Ally 旁邊,并將兩者設置為在相同的 TDP 和圖形設置下停留在Control 模式。雖然舊款 Ally 在不到兩小時內就完全耗盡了電量,但 Ally X 仍能以 60% 的電量運行。在性能要求較低的游戲中,我設法在更高性能的設置下運行了接近四個小時。如果調低圖形和速度,您可以擠出更多時間,但我知道很少有游戲玩家會做出這樣的權衡。
我的觀點不僅僅是認為掌機最好不插電玩。華碩的開發(fā)人員聲稱他們花了很多精力重新設計設備處理熱量的方式,但即便如此,在炎熱的夏日夜晚玩 Ally XI 時,我的左手食指離 USB-C 端口很近,感覺設備會非常不舒服。在掌機插上電源且不運行任何游戲的情況下,我用激光溫度計測得設備充電處的溫度約為40攝氏度。游戲機的其余部分(包括屏幕)摸起來相對涼爽。
盡管電池會產生額外的熱量,但即使插上電源連續(xù)使用數小時,我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幀率損失。ROG 已經證明其Zephyrus 筆記本電腦能夠控制熱量,所以我很高興 Ally X 能夠繼續(xù)保持這一優(yōu)勢。即便如此,我仍然建議您不插電玩游戲,以獲得最佳、最純粹的掌上體驗。
華碩 ROG Ally X 使用與去年的頂級 Ally 相同的 CPU,即 AMD Ryzen Z1 Extreme。Legion Go 也使用了相同的芯片,與其他 AMD 或(陷入困境的)英特爾 Meteor Lake 芯片相比,它的性能表現(xiàn)最佳。但這并不是 Ally X 的結局,因為現(xiàn)在最大的不同是 RAM 和電池升級。
新款 Ally 配備 24 GB LPDDR5 內存,而上一代手持設備只有 16 GB。新款雙 RAM 棒的速度也更快,但增強型電池讓 Ally X 更勝一籌,從而能夠更好地消耗電量。我對 Ally X 比去年的 Ally 性能提升感到非常驚訝
在 3DMark Time Spy 測試中,Ally X 得分比 Ally 高出約 200 分,雖然不多,但還是很可觀的,因為這是同一款處理器。在 PCMark10、Cinebench 和 Geekbench 6 等基本 CPU 基準測試中,我看到性能也有幾百分的提升。
在游戲中,差異更為明顯。在 Forza Horizo?ns 基準測試中,在相同設置下,包括 AMD FSR 轉向性能,我看到的 FPS 比舊款 Ally 高出 15。在其他游戲中,差異不那么明顯,例如 Cyber??punk 2077,在默認中高設置和 FSR 設置為自動的情況下,F(xiàn)PS 從 21.52 FPS 躍升至 25.86 FPS。
與配備 16 GB 7500Mhz LPDDR5X RAM 和 Z1 Extreme 的聯(lián)想 Legion Go 相比,Ally X 在我們的測試中表現(xiàn)仍然相當出色。由于其更大的屏幕設置為 25 TDP,Legion Go 在Forza: Horizo??ns中的 FPS 比 Ally X 低 30 FPS,在Cyber??punk基準測試中比 Ally X低 20.64 FPS 。在 Legion Go 的大屏幕上調低更高的分辨率,您會看到得分更接近 Ally X,但并不完全處于同一水平。
這是一家大型 OEM 公司推出的一款游戲掌機,可以提供接近完整 PC 體驗,且沒有太多妥協(xié)。不過,如果您想長時間玩游戲,您應該選擇一些不太費力的游戲。新款 Ally 承諾您可以在靜音和性能模式下獲得更好的 TDP,分別高達 13 W 和 17 W。在Steam Deck、Ally 或任何主要掌機上玩《Hades II》等自上而下的游戲時,您永遠不會遇到問題,但很高興知道您可以消耗更多電量,并且電池壽命仍然不錯。
Armoury Crate SE 的最新更新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 Windows 11 在手持設備上揮之不去的明顯問題。盡管存在一些錯誤導致偶爾出現(xiàn)屏幕凍結和其他問題(這些問題應該在最新的 1.5.11 補丁中得到修復),但用戶界面讓選擇不同的游戲和啟動器變得相對輕松。通過 Armoury Crate 或命令中心為每個游戲設置自動控制和圖形設置配置文件非常容易。
但它無法帶你一路走到那里,這就是為什么 Steam Deck 將保持至高無上的地位,直到微軟決定創(chuàng)建以手持設備為中心的 Windows 版本。從 Armoury Crate 加載 Steam 會以大畫面模式打開應用程序,這對控制器來說仍然更好,但盡管微軟最近有所改進,但 Epic Games Store、GOG 甚至 Xbox 應用程序卻并非如此。
游戲啟動器仍有很多無法識別控制器輸入的情況,需要大量使用觸摸屏(然后用超細纖維布擦拭以免影響視覺效果)。Windows 11 喜歡彈出窗口,盡管您可以關閉許多窗口,但如果您沒有簡單的方法插入鼠標和鍵盤,則難度會更大。
微軟和 Xbox 似乎仍不愿推出 Xbox 掌上游戲機。微軟 Xbox 主管 Phil Spencer 之前曾表示,他的便攜游戲掌上游戲機是 ROG Ally。他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在如此小的設備上使用 Windows 11 的痛苦。也許如果他拿到了 Ally X,他可能會更有動力在公司采取正確的措施,推動移動優(yōu)先版 Windows 的發(fā)展。
Ally X 在各方面都比其前代產品更好。如果 Steam Deck OLED 是所有主流手持游戲設備中最漂亮、最易用的,那么如果您想要所有選項和最長的電池壽命,那么 Ally X 就是最好的。
它還需要支付高昂的費用,而且沒有通常有助于降低成本的較低存儲選項。它比 1 TB Steam Deck OLED 貴 150 美元,比聯(lián)想 Legion Go 貴 100 美元,比較新的 Ally 貴 150 美元。它的價格與最高端的 MSI Claw相同,但 Ally X 可以證明其成本合理,而 Claw 則不能。
這也使得恢復舊版 Ally 變得更加困難。我可以切換回我的 Steam Deck,尤其是因為我比 Ally X 更喜歡它的顯示和 UI。除了價格之外,原版 Ally 與 X 相比沒有任何優(yōu)勢。
如果您不介意在 7 英寸屏幕上運行 Windows 11 所花費的額外精力,并且您的辦公桌抽屜里恰好有 8,000 便士,那么華碩 ROG Ally X 就是您的好朋友。
于品牌知名度高,而且?guī)缀跛?PC 游戲玩家都與 Steam 生態(tài)系統(tǒng)緊密相連,因此,當涉及到可高度定制的便攜式游戲時,我們都會對 Steam Deck 情有獨鐘。最近,Steam Deck OLED 的加入使其更具吸引力,出色的屏幕質量改善了游戲體驗。但是,如果你想嘗試 Steam Deck 以外的其他游戲,該怎么辦呢?它是一款出色的便攜式游戲機,但并不完美,其他選擇可能更適合你的需求。
為了幫助你找出最適合你需求的產品,我們挑選了一些目前最好的 Steam Deck 替代產品。每個系統(tǒng)都提供了與 Steam Deck 稍有不同的體驗,同時在不同的游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提供了同樣出色的游戲體驗。為了幫助你做出最佳決定,我們還研究了為什么我們會選擇這些游戲機。請繼續(xù)閱讀,我們將帶你了解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優(yōu)點:
缺點:
聯(lián)想 Legion Go 是最佳的 Steam Deck 替代產品。它比 Steam Deck 更大、更重,但在便攜性略遜一籌的情況下,你卻能得到一些出色的硬件。它擁有一塊華麗的 8.8 英寸 16:10 QHD+ IPS 顯示屏。這款 1600p 顯示屏的刷新率為 144Hz,你還可以根據需要調整分辨率和刷新率。聯(lián)想 Legion Go 的出色性能進一步提升了它的外觀效果。我們的評測介紹了它的性能有多好,但無論你玩什么游戲,它的性能都非常出色,只需極少的調整即可。
聯(lián)想 Legion Go 并不像 Steam Deck 那樣簡單易用,因為它本質上是一款運行 Windows 11 的 Windows 平板電腦,但它仍然相當有效。尤其是作為 Xbox Game Pass 機器使用時,它的效果很好,功能也很豐富。
同樣,它的操控也相當吸引人。它有兩個堅固的霍爾效應操縱桿、面部按鈕和反應靈敏的觸發(fā)器。它的右側觸控板可以模擬鼠標,但響應速度不如 Steam Deck。根據你的手型,控制器的位置可能會稍有偏差,但你可以像使用 Switch 一樣拆下控制器,并通過內置腳架以桌面模式使用游戲機來糾正這種偏差。在 FPS 模式等特定模式下,右手柄會變成鼠標,這對某些游戲非常有用。與所有 Steam Deck 替代產品(以及 Steam Deck 本身)一樣,聯(lián)想 Legion Go 并不完美,但其出色的屏幕和性能會讓你愛不釋手。
優(yōu)點:
缺點
與聯(lián)想 Legion Go 一樣,華碩 ROG Ally 表面上看起來很像 Steam Deck。它的全高清屏幕意味著只有 1080p 的原生分辨率,而不是聯(lián)想選擇的 1600p,但它的幀速率不設上限,在要求較高的游戲中,當處于 Turbo 模式時,可以輕松提供每秒 30 幀左右的幀數。渦輪增壓模式對電池續(xù)航時間有些影響,但對于要求不高的游戲來說并無必要,因此兩者之間的平衡還算不錯。歸根結底,與 Steam Deck 相比沒有太大的區(qū)別。
最重要的是,華碩 ROG Ally 是一款基于 Windows 的掌上電腦,它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它運行華碩的軟件包 Armoury Crate,其中的中樞與 Steam Deck 的游戲模式非常相似。它可以與 Steam、Epic Games Store、Xbox 應用程序、Ubisoft Connect、GOG Galaxy 和 EA 應用程序等所有主流 PC 平臺兼容,因此有很多選擇。因為你必須在 Armoury Crate 和 Windows 之間切換來安裝游戲,所以并不總是那么簡單,但它仍然相當好用,而且比 Steam Deck 提供了更多的功能。
它的控制方法也相當靈活,你可以為不同的游戲設置許多配置文件和配置,不過你需要花一些時間來獲得你喜歡的東西。與 Steam Deck 一樣,華碩 ROG Ally 也有巨大的潛力,如果你希望輕松訪問所有店面,這將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而且可以始終如一地快速運行所有游戲。
優(yōu)點:
缺點:
羅技 G Cloud 純粹為云游戲而設計。這意味著你不需要關注存儲空間,甚至處理能力在這里也不那么重要,因為你更依賴于網絡連接和使用的云游戲服務。我們直奔主題--羅技 G Cloud 依靠的是 Wi-Fi,因為它不支持 4G 或 5G,這固然令人遺憾,但考慮到可能涉及的數據上限,這并不是世界末日。
這里的重點是羅技 G Cloud 的工作性能及其屏幕。它采用了 7 英寸多點觸控 IPS 面板,分辨率為 1920 x 1080,刷新率為 60Hz。這對于云游戲來說恰到好處,也為羅技 G Cloud 出色的電池續(xù)航能力做出了貢獻。我們的評測人員發(fā)現(xiàn),羅技 G Cloud 的續(xù)航時間不到 12 小時,完全充電只需 2 個半小時。與其他 Steam Deck 替代產品相比,這是非常出色的。
羅技 G Cloud 也非常輕巧。對某些人來說,它的觸發(fā)器可能有點小,但它的按鍵和 D-pad 感覺非常好。質感手柄確保了握持的舒適性,同時還有觸覺反饋和 3D 陀螺儀。整個設備運行基于 Android 11 的定制 UI。四個主要應用程序包括 Xbox Cloud Gaming、Nvidia GeForce Now、Steam Link 和 Google Play,因此你可以獲得云游戲的所有關鍵要素。從某種程度上說,羅技 G Cloud 就是一款為云游戲而生的手機,但它所增加的功能卻能讓你在玩游戲時感覺更舒適。
優(yōu)點:
缺點:
如果你只想在移動中玩 PlayStation 游戲,你需要 PlayStation Portal。作為 Steam Deck 的替代品,它的價格非常實惠,不過為了保證物美價廉,它還是做出了一些讓步。
PlayStation Portal 實際上是一個對半切開的 PS5 DualSense 手柄,中間是一個 8 英寸的 LCD 顯示屏。它看起來有點笨拙,但握在手中感覺很好,并提供了 DualSense 手柄的所有優(yōu)點。控制器保留了 DualSense 控制器的所有關鍵功能。這意味著你不僅能獲得觸覺反饋,還能獲得自適應觸發(fā)器,這是一個巨大的優(yōu)勢。只有在某些游戲中使用陀螺儀控制時才會出現(xiàn)問題,因為 PlayStation Portal 需要搖晃整個設備來執(zhí)行動作手勢。
要復制 DualSense 的觸摸板,你可以使用 PlayStation Portal 的屏幕,因為它是一個觸摸顯示屏。雖然實現(xiàn)得并不完美,但這意味著你不會錯過太多。PlayStation Portal 的其他功能相當簡陋,因為它不支持藍牙,其 USB-C 端口僅用于充電,當然,你甚至不能玩 PS5 游戲以外的任何其他游戲。在游戲過程中,電池續(xù)航時間約為 4 小時。歸根結底,PlayStation Portal 旨在吸引那些與 PS5 相處時間不長,但又經常外出的人,甚至只是在客廳里玩游戲,而家里其他人卻霸占著電視機的人。如果你不需要訪問其他流媒體云游戲服務,PlayStation Portal 正好能滿足你的需求,而且價格還相當便宜。
優(yōu)點:
缺點:
如果你更想要的是一款出色的便攜式游戲機,而不是 Steam Deck 的替代品,那么你應該認真考慮一下 Nintendo Switch OLED。它的限制是只能玩任天堂 Switch 的游戲,沒有云游戲選項,但任天堂 Switch 游戲的精彩程度足以彌補這一點。它采用 7 英寸 OLED 顯示屏,讓一切看起來都非常華麗。色彩超級鮮艷,而最深沉的黑色意味著一切看起來都清晰悅目。Switch 的游戲目錄包括一些最棒的游戲,如《塞爾達傳說:王國之淚》和《超級馬里奧奇跡》。它的游戲目錄非常豐富,適合所有家庭使用。
與許多其他 Steam Deck 替代產品不同,任天堂 Switch OLED 還可以連接到電視上。它專門為此設計了一個底座,你可以將其插入電視,然后將 Switch 插入底座,這樣就可以毫不費力地在大屏幕上開始游戲。它還配有可拆卸的 Joy-Con 控制器,無論你是與人并肩作戰(zhàn),還是只想感受更多的控制權,都可以立即使用控制器。
游戲機的畫質僅限于 720p,因此性能并不強勁,但對于可用的游戲來說,效果還是不錯的。雖然不能在這里玩 PC 游戲,但沒有辦法在云端玩游戲也是一個遺憾。盡管如此,Nintendo Switch OLED 仍是一款豐富的精品,既有實體游戲,也有數字下載游戲。如果你選擇后者,請務必購買一張 microSD 卡來升級相當有限的 64GB 標配存儲空間。
優(yōu)點:
缺點:
如果你想要一臺便攜式電腦,而不是游戲設備,那就來看看 AYANEO Air PRO 吧。它實際上就是一臺電腦,安裝了 Windows 11 操作系統(tǒng),包含普通電腦的所有硬件。它看起來很棒。它有一個華麗而小巧的 5.5 英寸 OLED 屏幕,同時非常輕薄。最重要的是,它給人一種高端和高品質的感覺。
它的正面有標準的按鈕和控制裝置,但沒有像 Steam Deck 上那樣的背面按鈕。它還使用了無紋理塑料,但手感仍相當不錯。AYANEO Air PRO 預裝了 Windows 11 和 AYASpace,可根據需要將按鍵映射到 Windows 功能。
游戲運行相當不錯,對于要求較高的游戲,幀數穩(wěn)定在 30 幀,而對于許多獨立游戲,幀數則為 60 幀。OLED 屏幕確保它看起來非常漂亮,這一切都與大多數競爭對手不相上下。缺點是電池續(xù)航時間很短,只有 3 小時左右,但如果考慮到最初的任天堂 Switch 或 Steam Deck,這個時間也不算太短。當然,上述屏幕非常小,這可能會讓一些人感到沮喪,在玩文字較多的游戲時肯定會有所影響。盡管如此,如果你想要真正的便攜式 PC 體驗,你一定會喜歡 AYANEO Air PRO 的潛力,我們尤其欣賞它的復古/模擬游戲能力。
所有 Steam Deck 替代品,就像 Steam Deck 本身一樣,都是相當昂貴的投資。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你實際上是在購買一臺便攜式電腦和游戲系統(tǒng)。正因為如此,確保購買適合自己的 Steam Deck 替代品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總結出我們的最愛之前,我們考慮了一些關鍵功能。以下是我們的想法和建議。
大多數 Steam Deck 替代品都非常笨重。就像 Steam Deck 本身一樣,需要為硬件、散熱和足夠的屏幕留出空間。不過,有些設計比其他設計更笨重,所以一定要提前考慮清楚。最重要的是,如果你的手較小或有關節(jié)問題,你就不希望掌上游戲機讓你長時間握持時感到別扭。查看每款 Steam Deck 替代產品的重量和尺寸,同時考慮你愿意長時間握持的產品。這可能會讓人體力不支。
所有 Steam Deck 替代品的屏幕都相當不同。有些采用標準的全高清顯示屏,而有些則采用 OLED 面板,這意味著更好的色彩。每個屏幕的尺寸也不盡相同,因此請考慮一下什么對你最重要。小屏幕意味著更難看清屏幕上的內容,也不太適合文字較多的游戲,但大屏幕意味著你需要攜帶更多的重量。這都是權衡的結果,只有你自己知道什么對你最重要。
你打算如何使用 Steam Deck 替代品?你是想帶著它外出游玩,還是只是將它放在家中與游戲設備不同的房間里使用?如果你想在旅行時使用它,你最好需要一款電池續(xù)航時間長的 Steam Deck 替代品,甚至可能需要 4G 或 5G 連接。后者比較難獲得,但你肯定希望電池續(xù)航時間長。至少,假設你打算長時間旅行的話。這里的所有 Steam Deck 替代品至少都能使用幾個小時。不過,如果你只是打算在家里使用 Steam Deck 替代品,就不用太擔心了。你可以在電源附近使用,還可以依靠家庭 Wi-Fi 連接。
如果你有一個龐大的 PC 游戲庫,其中包括 Steam、GOG、Epic Games Stores 和其他游戲,那么你就需要一個支持所有這些游戲的 Steam Deck 替代軟件。但是,你在哪里玩游戲呢?你是否是一位希望能在移動中玩游戲的 PS5 玩家?這就是 PlayStation Portal 的用武之地,而任天堂的粉絲們將從 Switch OLED 中受益更多,而不是真正的便攜式 PC。好好想想你打算玩什么。在某些情況下,便宜的基于云的解決方案可能就足夠了,但在其他時候,你可能希望能在一個地方安裝來自許多不同商店的游戲。
您更喜歡哪一款游戲機呢?(歡迎在評論區(qū)給出您的觀點)
如果您喜歡本文,還請您動動小手為小編點個贊,也歡迎大家踴躍地評論、分享!
想要獲取更多相關資訊?請點擊上方頭像,獲取關注。
1988年:譚偉豪先生和譚偉棠先生創(chuàng)辦權智有限公司
1989年:權智推出第一部電子詞典快譯通EC-1000
1993年:快譯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名人公司成立
1994年底:成立一年的名人公司首創(chuàng)“中文手寫掌上電腦”,經國家信息研究中心檢索確認為世界首創(chuàng)產品。
1997年:名人公司推出世界首創(chuàng)“資料永不丟失、夜光顯示、紅外線數據傳輸、原筆跡輸入”的全中文手寫掌上電腦“名人21世紀”
1998年:孫陶然在恒基偉業(yè)作為創(chuàng)立者也作為重要決策人,開始精心打造"商務通"品牌。
1998年12月18日:第一臺商務通上市,廣告:“商務通查電話,只點一下”、 “這個電腦能手寫”
1999年12月:由濮存昕和李湘主演的“科技讓你更輕松”和“呼機、手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3分鐘廣告《商務通成功的足跡》,在中央電視臺連續(xù)播放了三個月,恒基偉業(yè)成功樹立起了商務通全國性的品牌形象。
1999年:商務通銷售7億多元,市場占有率超60%,成為中國PDA市場的老大
著名的PDA商標注冊和撤銷風波
2000年3月:國家信息標準委員會和北京市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所為“掌上電腦”作出明確定義:只要具備電子記事、計算、上網的功能之一的手持電子設備均可以定義為掌上電腦。因此,PDA產品也就有了合法的稱之為掌上電腦的依據。
2000年5月:“商務通連筆王”MBA-8606上市
2000年:快譯通PDA產品Xplore 5000、PDA3800
2000年秋季:PDA市場價格戰(zhàn)再起硝煙
2001年3月:相關調查數據顯示:
2001年2月8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今天公開開庭審理了國內兩家知名的掌上電腦品牌-“商務通”與“掌上通”之間因廣告引發(fā)的爭端。
2001年2月:名人電腦在北京向全世界掌上電腦廠家發(fā)下“戰(zhàn)書”:要跟國內外同行比技術、比質量、比性能和功能性價比的優(yōu)越性。據悉名人公司用來打這次技術戰(zhàn)的先鋒是體積超小、技術先進的新一代掌上電腦“智能王”:第一、具有“連筆王”的所有優(yōu)點;第二、草書連筆技術,寫字畫圖,一筆連到底,手寫識別率和識別速度超過傳統(tǒng)的“連筆王”產品;第三、耗電量減少到原先的四分之一,一節(jié)7號電池就可保持工作3個月時間。
2001年4月:恒基偉業(yè)提出的個性風暴行動-讓中國人用上自己喜歡的掌上電腦。發(fā)布商務通CE2168,Windows CE3.0
2001年:快譯通V88
2001年8月:商務通挾6288和6213兩款產品;TCL推出更低價的“朋友”系列
2001年8月:北京金遠見宣布文曲星PC、NC、CC三大系列降價30%。
2001年1-9月:整個中國PDA行業(yè)同比去年萎縮32.5%。商務通1-9月累計零售額是6.298億元,同比去年下降51.2%。第九月份開始,名人的銷售也隨市開始看跌,同比下降48.2%。
2001年10月10日:名人公司祭出所謂“技術領先,價格到底”的雙劍行動,智能王從1380元降到980元。10月到11月,名人的市場占有率開始回升,分別達到26.9%和27.9%
2001年:2001年國內PDA低端產品銷售大幅度滑坡,導致整個PDA市場出現(xiàn)16.9%的負增長
2000-2002年:
2002年:快譯通與波導合作開發(fā)首款無線移動互聯(lián)掌上電腦E938。快譯通V2002,嵌入式Linux系統(tǒng)PDA
2002年:名人聯(lián)手網易,推出超級智能王和無線電郵王,首創(chuàng)無線電郵和網絡名片功能
2002年4月:統(tǒng)計數據,商務通、名人、聯(lián)想和快譯通4大廠商的銷售量總和占全部銷售量的87.5%,商務通和名人的市場占有率相比去年同期分別下跌2.6和5.9個百分點,而聯(lián)想和快譯通的市場占有率卻在逐漸提高。
2002年6月下旬:全球第一臺中文版的Linux掌上電腦文曲星WalkPad GP1288
2002年上半年:PDA高端市場的銷售為5.7萬臺
2002年8月:IDC統(tǒng)計,以最廣義(含電子字典等產品)的PDA計算,2002年Q2全球前10大PDA業(yè)者分別為Palm Computing、惠普、SONY、Handspring、恒基偉業(yè)、夏普、東芝、RIM、名人、聯(lián)想,銷售量各約為84.5萬臺、48.5萬臺、25萬臺、17萬臺、12萬臺、11.2萬臺、10萬臺、8.8萬臺、5.7萬臺、4.8萬臺。
2003年1月:市場主流掌上電腦價格行情
聯(lián)想系列PDA產品:
2003年:名人陸續(xù)推出名人牛津雙解、名人牛津精英等電子詞典
2003年:恒基偉業(yè)推出彩屏掌上電腦商務通HC2210,WIN CE4.1版本
2003年5月:易觀咨詢公司:
2003年夏天:電子詞典成為PDA市場上最大的亮點,增幅達到15%。除了電子詞典市場三強-金遠見文曲星、快譯通、好易通之外,聯(lián)想天璣小新880、恒基偉業(yè)記易寶也來了。受PDA市場萎縮影響,恒基偉業(yè)等PDA廠商開始轉移到低端的電子詞典市場,同時家電廠商金正、步步高、電腦廠商聯(lián)想也進入電子詞典市場。
2003年8月:聯(lián)想發(fā)動“掌上商務普及風暴”,涵蓋三款新品高端掌上電腦,包括“PDA殺手”的天璣XP208
2003年第三季度:國內PDA市場出貨量9.1萬臺,比上季度增長6.1%,去年同期比下降63%
2004年11月:大部分PDA廠商停止推出電子詞典新品,主要銷售存貨。
2004年年底-2005年8月:快譯通公司陸續(xù)撤掉全國所有分公司,深圳分公司是僅存的最后一家,但員工已經得到了分公司將要被撤的通知,現(xiàn)在只在進行一些收尾和清理工作。
2005年6月:名人推出英語掌上電腦-名人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