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
家庭影院功放,別名很多: AV功放,AV接收機,AV放大器,影音接收機等等,其實都是一樣東西。
為什么要把家庭影院功放擺在首要的位置呢,因為它是整個影院的核心,頭腦。所有的影院信息都要經過功放的處理后,發送給不同的后端設備,比如說音箱,低音炮,電視,投影機等。
來一張老圖,大家體會一下功放的核心作用。
看出來了吧,說好聽點是核心頭腦,說難聽點就是干苦力的。前面要被信號源插入,后面要被顯示設備插入,還要帶著一堆音箱做拖油瓶,那個累哦。即便是那么重要,功放卻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設備。往往是放在不起眼的位置,甚至關在小黑屋里面,大家更寧愿把錢花在容易看到的地方。
大家知道小燒是安橋粉,以往發的關于影院功放的文章一直喜歡用安橋的功放進行說明。
今天拿到了一臺安橋的TX-SR292BT功放,以這臺功放為例,繼續普及一下功放的選擇以及應用知識。
開箱:
照例放上完整的箱內內容圖。如下:
大家覺得功放這個東西太多功能,太復雜,不知道怎么選,其實很簡單,記住三句話:
"繞后看接口,稱著重量賣,買新不買舊"是功放選購的三大鐵則。
接口篇:
一般來說,功放從前面看上去都差不多,方方正正黑乎乎一塊。但是真正使用起來,都會用到后面的接口的哦。所以功放選購第一條:后部是否漂亮,代表著這臺功放機的檔次。
先來看看一臺中高端機器后部接口的模樣。
安橋TX-RZ3100的后部
怎么樣?玲瑯滿目,大大小小,五顏六色,有木有一種想要插滿它的欲望。可惜,插滿一般是不太可能的…為啥?因為普通人家里沒有這么多設備。能夠插滿四分之一的口已經很了不起了。
看似復雜,其實簡單,其實必要常用的接口也就那么幾個,接上以后家庭影院就打完收工了。為了消除大家的密集恐懼感,以安橋TX-SR292BT的后面接口為例,說一下最常用的接口是哪些,這樣就不會拿到功放以后手(cha)足(cuo)無(ju)措(hua)了。
安橋TX-SR292BT的后部
是不是接口異常清爽,不常用的一律不要。但是必需的端口一個不少哦。預算完全滿足入門要求。
【HDMI接口】
功放最牛x的口有木有。上到4k視頻下到自拍小電影,上到杜比全景聲下到大姐姐們的細語,都可以通過一根線一個接口進行傳輸。感覺高大上有木有。目前基本所有的視頻娛樂設備都會配備一個HDMI輸出口,高清盒子,藍光機,PS4,機頂盒,有多少都往這里插吧,數量絕對夠用。
目前入門功放一般也會配備4個HDMI輸入接口,高端機會有8個以上的輸入,外加2個輸出口,干嗎用呢?可以同時把信號輸出到電視機和投影機2個設備上。
一般來說,大部分人能把HDMI口用成這樣
順便插一句,目前普遍的HDMI接口必須是要支持HDCP2.2,4K/60P,支持HDR(Dolby Vision,HDR10和HLG),同時符合這些要求,才能舒暢的播放4K正版藍光碟。
HDMI連接小貼士:
- HDMI輸入(IN)可以連接好多個設備,通過切換不同的通道,把對應設備的圖像聲音信息傳輸到功放上。再通過一個HDMI輸出(OUT),將圖像輸出到電視或者投影機上。從此媽媽再也不用擔心電視的HDMI口不夠用了。
- 拔插HDMI線的時候一定要關閉機器電源,否則容易燒毀接口。
【音箱接線柱/夾】
喇叭能出聲,全靠這里。普通的5.1配置只需把你的左右主音箱(FRONT L/R),中置(CENTER),左右環繞(SURROUND L/R)的音箱線接到這里,就會出聲音。連接的時候注意正極負極(+/-)。
TX-SR292BT的后部接線柱/夾
注意:入門機型可能把環繞聲道的喇叭接線柱簡化成為的線夾形式。
優點:連接更簡便
缺點: 太粗的話插不進哦(說的是…喇叭線)
接線小貼士:
- 雖然正負極接錯喇叭不會燒,依然能響,但是聲音會變得十分奇怪,
- 如果需要使用香蕉插,需要將接線柱當中的黑色塑料帽拔出
順便提一句,安橋還在這臺292BT的功放后部貼心的標出了揚聲器連接的步驟以及數字,只要按照數字1.2.3.4.5.6依次將揚聲器和低音炮連接完畢,一點都不擔心接錯。
最后別忘記把你的有源低音炮的信號線插到這個低音炮信號輸出口6(SUBWOOFER)上。如果你有兩個低音炮的話,這里正好也有兩個輸出口。
低音炮信號輸出接口
好了,一個5.1的家庭影院系統連接完畢。自己動手一點都不困難。
最后,最好再使用功放包裝內提供的小麥克風,做一下AccuEQ自動房間聲學校正。千萬不要浪費了這個在別的入門機上都省略的功能。保證音響效果。
看到這里,生性節約,不愿意浪費地球資源的朋友們不禁會吐槽:那我要那么多接口干嘛?擺著看啊。嗯,說的對,這些接口就這樣慢慢等著愛折騰的主人的臨幸,隨著經驗與需求的不斷增長,總有一天你會用的過所有的口。
反之,對于只想安安靜靜坐下來看個電影,不想多折騰的朋友,完全可以選擇入門級的功放。
-----------------
功放選擇小貼士:
如何根據自己的情況正確選擇合適的型號?
a. 根據預算。功放的預算一般應為喇叭總價的1/2左右為宜。
b. 根據喇叭個數。從5.1到7.1,到全景聲的9個甚至11個喇叭,一個喇叭就需要一個聲道來推,因此總有一款功放適合您。
數一數下面圖片中有幾個喇叭?
5.1.4的布局
c. 根據喇叭類型。一樣的7聲道功放,功率可以相差一倍。喇叭越大,需要的功率也越大。一般情況下,小型書架箱/衛星箱完全可以用入門功放來推;大型落地箱至少要用用中端功放來推,如果您還有有一個超大的中置喇叭,想獲得電影院般雄厚的對白,建議上高端功放吧。
書架VS落地音箱?
-------------
影院功放在家庭中的實際應用:
很多發燒友認為,入門級別的A/V功放就是一個雞肋,看上去什么都能干,但什么都干不好。
其實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入門級功放的功能已經十分夠用,足以讓用戶體驗得到飛躍。
關鍵在于能否跳出思維定式。一旦習慣了A/V功放的強大功能以及遠超其余類型設備的音質,在家中多配置幾臺入門級的功放相信也并非不可能,畢竟如今一臺高端手機的錢已經夠買好幾臺入門功放了。
【場景一】
電視機HDMI輸入不夠怎么辦?
還記得多年以前,有些平板電視僅僅提供一個HDMI端口
直到現在,常見的電視機依然也只提供了2個HDMI輸入,60寸以上的大屏幕電視機才會勉強提供3個以上HDMI接口。
三個口夠不夠?簡單來算一下常見的設備:
1. 有線電視機頂盒,IPTV等
2. 各種盒子(Apple TV,小米,華為等)
3. PS4,XBOX,Nintendo Switch等游戲機
4. 高清播放器,藍光機等
5. HTPC 等
6. 手機
敢說多數人都經歷過HDMI口不夠的痛苦,有時候不得不拔去一個設備,再接上另一個設備。這就又會造成HDMI燒毀的風險(開機狀態下拔插)。
毫不夸張的說,小燒家里的功放都是處于這個狀態,恨不得再能多幾個幾口。沒有一臺電視機能夠滿足HDMI接口直插的需求。
這個時候,一臺A/V功放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不但滿足了HDMI插口數量的要求,而且無論是在便利性,設備安全性與美觀度上面都達到了一個新高度。不要再去買那些雜牌的HDMI一分多的分配器了,不但有可能不支持4K/HDR,更有可能因為設計缺陷燒毀HDMI口。畢竟安橋作為老牌影院設備大廠,有品質和兼容性上的保證。
然而,電視機搭配AV功放的好處還遠遠不止于此。請繼續往下看。
【場景二】
電視音響太差,裝了Soundbar回音壁還是覺得不夠怎么辦?
如今的平板電視,越做越薄的同時,聲音也越來越差。雖然有大法的屏幕發聲的黑科技,但是音質早已被CRT時代的東芝火箭炮遠遠甩在后面。
一套Soundbar回音壁幾乎成為了如今對于聲音稍有那么一點追求的人們,在觀看大屏幕電視時候的標配。
不可否認,Soundbar在價格以及使用便利性上有著無可挑戰的優勢,這也是這類產品長期占領美國市場影音產品銷售前列的原因。
但是對于聲音有著更高追求的用戶眼中,Soundbar在使用中總有差一口氣的感覺(雅馬哈與索尼大法的那些價格接近1萬元的產品另當別論):
1. 聲音開到最大依然體會不到戰爭片的震撼
2. 大音量下聲音有些混亂,高音些許刺耳
3. 擴展性和解碼能力太差,不帶HDMI接口或者只有一個接口,大多數連個Dolby全景聲都無法解碼
4. 環繞包圍感較差。即使是帶有虛擬環繞技術的Soundbar產品,在5.1或者以上的環繞音效表現上,都無法與實體的5.1音箱相比。
以上就是用性能上的妥協換來的價格優勢以及使用便利性。
其實道理很簡單,單元的尺寸以及功率,還有接口方面的限制,讓這類產品在嚴肅的聲音要求面前敗下陣來。
比較一下Soudbar的喇叭單元與音箱的區別
是不是即使是入門級別的5.1.2全景聲套裝,看上去聲音表現也要好很多。針對于已經布好環繞音箱線的房間,可以考慮來這么一套5.1/7.1系統。如果你沒有布線呢,不要緊,環繞音箱這種信息量比較少的聲道,可以考慮采用無線環繞發射/接收器。或者干脆就直接前三+低音炮,組成一個3.1系統。效果依然遠遠好于Soundbar,還節約了兩個音箱的錢。
無線環繞發射器
【場景三】
電腦的有源音箱效果太差,試試看家庭影院的5.1怎么樣?
其實很多人并不了解,電腦游戲多年前早已開始使用即時演算的環繞音效,什么5.1,7.1,DTS:X,全景聲,對于如今的電腦游戲來說都不在話下。逼真的音效加上幾乎能媲美真實世界的畫面,對設備提出了新的要求。
有沒有想過替換掉多年來老掉牙的桌面 2.1音箱,來一套真正意義上的功放+5.1的家庭影院配置呢?
入門級的功放無疑是這個需求價位段的絕佳選擇。畫面上支持4K HDR,提供豐富的輸入接口,連接電腦毫無壓力。在聲音上,即使是發燒友們嫌棄的功率太小,在游戲應用上也是足夠。
不好意思,小燒早就提前開始享受起來。
《坦克世界》中大口徑榴彈炮射擊的時候,配上一個18寸低音炮的感覺,是一種怎么樣的體驗?
因為電腦游戲的區域并不會很大,即使是5.1的配置,只需開到很低的音量即可滿足效果震撼的需求。
同時,拋棄2.1桌面音箱孱弱的音質表現,換上了功率充沛的AV功放,也帶來了豐富的解碼功能。無需考慮太多的連接和傳輸限制,只需要一條HDMI線,即可傳輸高清音樂,DTS音樂等各種格式。即使是以前很難對付的DSD格式,也能通過HDMI傳輸到功放進行解碼。是不是省心很多?
選擇電腦聲音從AV Receiver(功放輸出)
?安橋迷你機的音箱,配合TX-SR292BT算不算一套西裝(Hi-fi:用同一品牌的產品組成系統)?
【場景四】
手機聽歌不過癮,怎么找開Party的感覺?
家庭影院功放不僅僅能用來看電影,用來聽音樂十分便利。
說起用功放和揚聲器聽音樂,很多人的印象還停留在那些hi-end 的hifi系統上,比如下面。
一對高大威猛的落地音箱,幾臺后級前級,加上黑膠或者CD機。組成了一套昂貴而充滿了儀式感的系統。
其實現代A/V功放聽音樂的方式早已跳出了這個框框。隨著流媒體音樂的廣泛應用,一臺功放+一對音箱的超簡潔音樂系統早已成為家用高品質音樂系統,甚至是全屋音樂系統的主流。
TX-SR292BT就內置了藍牙功能。型號的最后兩個字母"BT"大家不要想歪了,其實就是藍牙,這臺功放的藍牙協議支持如下
手機或者平板等任何設備,只要通過藍牙連接到功放,就可以將音頻流推送到功放。輕松實現"大聲"聽音樂的愿望。
有些人可能還會擔心藍牙的音質,其實大可不必,隨著高品質藍牙立體聲傳輸規范(A2DP)的普及,只要連接雙方都支持這個協議,那么聲音將會以16bit,44.1kHz的CD音質傳輸,音質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
小結
一臺泛用性不俗的入門級別A/V功放,來自音響大廠安橋。
不要再把自己局限在買臺功放只能看電影中。除了本職工作,這臺TX-SR292BT在各方面都能成為家庭影音生活的好幫手。
電影相關優質內容
機。
說說這臺機的情況!
1. 先從電源端看起,它是一百伏進來之后跟一個帶屏蔽的變壓器降壓。降壓來到這里就是整流,整流給了兩個大水塘綠波,這兩個大水塘電容是一萬五千微法六十三伏的,看到它們都很亮,不會鼓包,其他狀態很好。
2. 看完電源,電源端之后再看一下前置放大,前置放大是包括前面的放大電路跟音調組成一起的,就從這里進來有一塊電路板,實現了十倍放大。
3. 來到這里,前面音條,這里我想說的以上是前置放大,就是這里十倍放大,有一個 ic 的,那個是五三二,比較經典的運放之王,所以它的音色也比較柔美,為后面做了鋪墊。
4. 前面的十倍放大之后,左右心斗都有信號線過來了,因為電流還不是很大,所以不用太大的線,去到這里就分開了,左右心道的。
5. 這里有三個放大管,這邊要三個放大管,中間是推動管,兩邊是輸出的電流放大,每星到兩對大管。
6. 安橋的一般用的放大電路是什么?是 w 零寬帶放大電路,達林管的出來的效果就是平寬很寬,就是三種管串在一起,把放大電路乘起來就是放大倍數了,所以放大能量比較大。
7. 達林管組成一種達林管的電路。
最后,這臺機成色非常新,電路板都沒有灰塵的。說的很好沒用,去看一下它的效果怎么樣。
nkyo(安橋)是日本一個歷史悠久的音響品牌,但在最近幾年真是困難重重,因為債務問題而陷入困境。隨著Onkyo一連串的負面消息傳出,我估計大家的心里都有這么一個疑問:以后市面上會不會買不到Onkyo的音響了?答案隨著一臺新款的TX-RZ50 AV功放的到來而打破了大家心中的疑問。
事情的真相就是在去年美國VOXX集團和日本Sharp(夏普)聯合收購了Onkyo的家用影音業務,Onkyo品牌的家用音響產品得以繼續研發,生產以及在市面上銷售。另外,Onkyo旗下的高端品牌Integra同樣歸屬于VOXX集團和Sharp(夏普)。對于新款的TX-RZ50,它主要特征就是支持8K/60p(包括支持傳輸和倍線功能),還同時支持Dirac Live和AccuEQ兩種聲學校正程序。
拆包裝是最讓人興奮的事情,當我打開包裝之后看到樣機就發現,TX-RZ50的外形、尺寸,還有各種接口與我們公司一直使用的TX-RZ840基本一致。多聲道輸出部分同樣是9.2聲道輸出,前級輸出部分最高是11.2聲道,同樣具備THX認證。
當我拆開機箱之后還發現,兩臺機的內部布局都是一摸一樣的。細心對比之后可以發現,最主要的差異就是數字電路部分,TX-RZ50因為支持8K/60p(4K/120p)視頻,以及同時容納AccuEQ和Dirac Live,所以HDMI部分的芯片以及DSP芯片不同。
另外,細心觀察還能發現,負責7.1聲道的DAC芯片也做了更改,TX-RZ840用AKM,TX-RZ50改用了Burr-Brown的。很明顯地,這是受AKM公司的供貨問題而作出的一個更改。
至于模擬音頻部分和電源部分,除了放大電路上的電阻用料上有差別之外,其他方面看起來也沒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但在標稱的輸出功率方面有差異,TX-RZ50更大一些,標稱250W(6歐姆,僅1個聲道輸出時),TX-RZ840為215W(6歐姆,僅1個聲道輸出時)。不難發現,TX-RZ50就是在TX-RZ840的基礎上轉變過來的。
對比兩者的操作菜單,它們兩在界面和主體功能上并沒有什么區別。但細心地觀察下才發現TX-R50的藍牙功能可以支持雙向傳輸了。
另外,在揚聲器功能選項里面也增加了“揚聲器組合”的參數設定,在這設定里提供了某幾款特定型號的Klipsch(杰士)可選,這應該就是把音箱的性能數據存儲到功放里面,讓功放對它們做相應的聲音優化。或許有人不太明白,為什么會是Klipsch(杰士)呢?原因就是Klipsch(杰士)是VOXX集團旗下品牌。
不過,VOXX旗下的揚聲器品牌不僅僅只有Klipsch,還有大家熟悉的Magnet、Acoustic Research(AR)、HECO、Jamo等,或許Onkyo以后還會繼續在AV功放里增加音箱的數據。
在宣傳上,新款TX-RZ50的其中一個賣點就是Dirac Live聲學校正程序,Dirac Live不僅僅應用到新的Onkyo AV功放上,包括之前提到的Integra也會使用Dirac Live。另外,Pioneer,Pioneer Elite系列的新款AV功放上也會使用Dirac Live。
TX-RZ50除了增加Dirac Live,實際上Onkyo以前一直使用的AccuEQ也被保留下來。在操作上,只要把測試麥克風接到功放就會自動開啟校正程序,此時TX-RZ50就會讓你選擇Dirac Live,或AccuEQ,兩者只能選其一,而且操作起來也簡單。
如果使用AccuEQ,那跟以前使用TX-RZ840一樣完全可以通過遙控器操作來完成整個校正過程,而且運行速度快。使用Dirac Live就要在手機,或平板上安裝Onkyo Controller App才能做具體操作。
Dirac Live在進行校正之前會對音頻系統做一次全面的檢查,所以你必須保證三個必備條件。第一,正確連接;第二,保持環境安靜;第三,保證Dirac Lice所需的測試聲壓。否則就要重來。當成功通過檢查之后,Dirac Live就詢問你選擇哪種校正模式,分別是“簡易”和“推薦”兩種模式選擇。其中,“簡易”模式需要3個參考測試點,“推薦”模式是9個。
在校正過程當中,Dirac Live會自動化地給你設定好每個聲道的輸出電平、分頻點、延時,并按照目標頻響曲線做修正,而修正之后也可以對每一個聲道以手動方式調整目標頻響曲線,以及前置左/右聲道、中置聲道和超低音聲道的手動調整。
除了使用Onkyo Controller App,用戶也可以使用電腦版本的Dirac Live軟件,然后連接TX-RZ50做聲學校正,這時候你就可以使用一只性能更好的測試麥克風來測試,校正效果應該會比原廠附送的麥克風更好。
Dirac Live 提供“ 簡易”和“推薦”兩種校正模式
Dirac Live分析之后的特性,并同時設定揚聲器的分頻點、延時和電平
修正之后的目標曲線,如果不滿意效果,還可以做手動調整
說到這里,我可以大膽地想象到,大家此時此刻的關注點在于“Dirac Live”和“AccuEQ”之間的聲音有什么區別。我以純自動方式分別嘗試了兩種校正程序。
對于AccuEQ,我個人認為是一種讓人容易接受的聲音效果。因為它的聲音會偏向暖調,圓潤,中音和中低音部分聽起來會比Dirac Live渾厚,聽感上的量感豐富,整個聲音的是以“金字塔”形式呈現的,整體趨于穩重。相比之下,用Dirac Live自動校正的聲音聽起來的感覺就是清爽的走向,音色取向也是偏素的,聽感上中音和中低音不像AccuEQ那么渾厚,但中高頻的聲音要比AccuEQ來得鮮活明快。與此同時,聲場的寬度感似乎也拉大了一點。
●支持三維沉浸式音效解碼:Dolby Atmos、DTS:X●環繞聲輸出:9.2聲道(包含9個內置功放,2組超低音輸出)/11.2聲道(包含11個前級輸出,2組超低音輸出)●輸出功率:250W(6歐姆、1KHz、10% THD、僅1個聲道驅動)/120 W(6歐姆,、20 Hz–20 kHz, 0.08% THD, 2聲道驅動)●總諧波失真+噪聲:0.08%(20Hz~20kHz)●頻率響應:5Hz~100KHz(+1dB/-3dB@直通模式)●THX認證●尺寸(H×W×D):201.5×435×398mm●重量:14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