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階段選購游戲本,硬件層面認準NVIDIA? GeForce RTXTM30系列顯卡就可以了。性能出色、游戲體驗更好,特別是定位中端的產品,競爭力十足。宏碁暗影騎士·龍就是這樣一款產品,它搭載了NVIDIA? GeForce RTXTM3060筆記本電腦GPU,再加上7499元的搶購價,性價比相當高。

    01NVIDIA? GeForce RTXTM3060

    NVIDIA? GeForce RTXTM3060是一顆素質非常出眾的GPU,它是NVIDIA? GeForce RTXTM30系列GPU的一員。其采用了NVIDIA Ampere架構,該架構是第二代NVIDIA RTX架構,擁有第二代RT Core、第三代Tensor Core 及SM多單元流處理器,在實時光線追蹤效果以及AI功能方面,NVIDIA? GeForce RTXTM30系列GPU可以帶來更出色的體驗。也正是這個原因,搭載NVIDIA? GeForce RTXTM30系列GPU的筆記本將提供強勁的性能,滿足玩家和設計者對于性能、效率的要求。另外搭載全新第三代Max-Q技術的GeForce筆記本會以更輕薄的姿態提供遠超以往的性能。

    搭載NVIDIA? GeForce RTXTM3060

    除了全新Ampere架構、第二代RT Core、第三代Tensor Core、SM多單元流處理器和第三代Max-Q技術外,搭載NVIDIA? GeForce RTXTM30系列GPU的筆記本還可以提供諸多可提升用戶體驗的功能。比如可以自動平衡GPU、GPU 顯存和 CPU之間的功耗的Dynamic Boost 2.0技術,通過內置AI網絡自動優化性能,讓筆記本處理不同內容時始終保持最佳狀態。

    另外,在WhisperMode 2.0技術的加持下,保證游戲性能的同時,游戲本的風扇噪音得到進一步抑制,提升使用體驗;Resizable Bar技術則允許CPU一次性訪問完整GPU幀緩存,提升游戲性能表現。此外還有在不降低畫質的情況下大幅提升幀數的DLSS技術;提供沉浸式、無撕裂、無卡頓游戲體驗的同時,提供更長電池續航的Advanced Optimus技術等。總而言之,搭載NVIDIA? GeForce RTXTM30系列GPU的筆記本將會提供卓越的性能和出色的使用體驗,可以說是目前最佳的選擇。

    NVIDIA Ampere架構

    回到NVIDIA? GeForce RTXTM3060身上,其擁有3840個CUDA核心,顯存為6GB GDDR6,顯存位寬192bit,顯卡核心頻率900MHz,Boost頻率1425MHz,顯存頻率1750MHz,支持實時光線追蹤技術。宏碁暗影騎士·龍所采用的這顆NVIDIA? GeForce RTXTM3060功耗設定最高85W。

    NVIDIA? GeForce RTXTM3060

    功耗設定最高85W

    實測3DMark Time Spy模式總分7836、顯卡分7556;Fire Strike模式總分17806、顯卡分18909。測試成績顯示NVIDIA? GeForce RTXTM3060的性能還是挺不錯的,處于目前移動平臺中等偏上水準。

    Time Spy

    Fire Strike

    使用Furmark進行壓力測試,設置為1920×1080、8X MSAA,34分鐘之后,NVIDIA? GeForce RTXTM3060的核心頻率穩定在1545MHz,功耗穩定在85W左右,核心溫度穩定在67°左右。可以看出NVIDIA? GeForce RTXTM3060在長時間高負載下依舊保持不錯的穩定性,而且溫度比較低。

    GPU壓力測試

    整機性能方面,PCMark 10 Extended模式實測得到總分8000分,其中常用基本功能得分9824、生產力得分9011、數位內容創作得分8658、游戲得分14444。從子項分數來看,宏碁暗影騎士·龍表現非常均衡,在游戲方面比較突出,毫無疑問,這是NVIDIA? GeForce RTXTM3060的功勞。此外宏碁暗影騎士·龍在內容創作方面也得到了不錯的成績,這與NVIDIA? GeForce RTXTM3060能為創作軟件進行加速不無關系。

    PCMark 10 Extended

    游戲測試方面,我選擇了兩款3A游戲進行測試,兩款游戲分別為《古墓麗影:暗影》和《刺客信條:奧德賽》。

    首先是《古墓麗影:暗影》測試。在分辨率為1920×1080、關閉垂直同步、畫面質量為高的情況下,運行內置Benchmark得到平均105幀的成績,可以說游戲表現已經非常理想了。

    《古墓麗影:暗影》

    其次是《刺客信條:奧德賽》測試。在分辨率為1920×1080、關閉垂直同步、畫面質量為高的情況下,運行內置Benchmark得到平均81幀的成績,同樣相當不錯。

    《刺客信條:奧德賽》

    從兩款3A游戲的測試來看,即使面對1080P、高畫質下的3A大作,宏碁暗影騎士·龍依舊可以保證非常流暢的游戲畫面,這是出色游戲體驗的基礎,NVIDIA? GeForce RTXTM3060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宏碁暗影騎士·龍運行3A游戲已毫無壓力,面對要求更低的主流網游自然不在話下,運行《絕地求生:大逃殺》、《CS:GO》、《DOTA》、《英雄聯盟》等游戲的幀數更高。

    02其他硬件性能表現也可圈可點

    CPU方面,銳龍7 5800H是一顆8核心16線程處理器,基于Zen3架構,采用7nm工藝,三級緩存16MB,單核最大頻率4.4GHz。

    銳龍7 5800H

    實測Cinebench R15多核2055 cb、單核233 cb;Cinebench R20多核4795 pts、單核557 pts。銳龍7 5800H的成績相當給力,屬于移動平臺旗艦水平,特別是單核心成績異常亮眼,這也意味著其能夠提供更出色的游戲體驗。

    Cinebench R15

    Cinebench R20

    壓力測試34分鐘,銳龍7 5800H保持全核心3.6GHz,功耗穩定在53W,核心溫度保持在90°。從結果來看,銳龍7 5800H的性能釋放保持在了比較不錯的水平。

    CPU壓力測試

    宏碁暗影騎士·龍的其散熱設計也很出色,其采用了雙風扇、三熱管、四出風口設計,并且支持CoolBoost,通過增壓提高風扇轉速,提升散熱效率。

    NITROSENSE控制中心

    38分鐘的雙烤測試,CPU全核心3.3GHz,功耗穩定在42W,核心溫度保持在90°;NVIDIA? GeForce RTXTM3060的核心頻率穩定在1507MHz,功耗穩定在82.5W,核心溫度穩定在76°。即使長時間雙烤,宏碁暗影騎士·龍依舊保持著不錯的性能釋放,這套散熱系統功不可沒。

    雙烤測試

    硬盤方面,其采用了一塊512GB PCIe 3.0×4 SSD,型號為西數SN530,實測持續讀取2473.77MB/s、持續寫入1806.33MB,性能表現屬于PCIe3.0×4 SSD的中上水平。

    硬盤測試

    03一如既往的顏值和操控體驗

    紅黑配色是游戲本中的經典配色,在這一方面,暗影騎士已經輕車熟路。宏碁暗影騎士·龍整體為黑色,紅色出現在后側出風口,仿佛紅色尾翼包裹下的尾噴,看起來很有力量感。

    紅黑經典配色

    A面對稱的雷紋設計,提供了類似機甲的視覺感受。此外機身線條凌厲,四周也有不規則的切角設計,給人一種硬朗的感覺。在設計層面,宏碁暗影騎士·龍并沒有加入特別夸張的元素,這種克制的設計思路塑造了宏碁暗影騎士·龍低調但不平庸的產品氣質,同時也適合更多使用環境,比如辦公室,擴大了宏碁暗影騎士·龍大施拳腳的空間。

    對稱雷紋設計

    當然,宏碁暗影騎士·龍本身的游戲屬性并未縮減,當你看到它的4分區RGB背光鍵盤的時候,還是可以感受到它躍躍欲試的戰斗熱情。當然,鍵盤背光的顏色和動效是可以手動調整的,用戶可以打造專屬于自己的戰斗色彩。

    4分區RGB背光鍵盤

    鍵盤的手感也相當不錯,鍵程相對較長,有明顯的段落感,手感出色。WASD和方向鍵均有獨立標識,彰顯游戲本身份,而且4個方向鍵均為標準大小,這一點好評。獨立數字鍵區也不可或缺,輸入體驗比較完整。

    WASD獨立標識

    宏碁暗影騎士·龍這塊屏幕也不錯,15.6英寸全高清IPS材質、144Hz刷新率、3ms響應時間,實測色域覆蓋98% sRGB、73% AdobeRGB、75% P3、68% NTSC,最高亮度388cd/m2、平均ΔE=1.76。測試結果顯示這是一塊高色域電競屏,另外色準表現可圈可點,足以應對對色彩不是特別嚴苛的圖片處理、視頻剪輯等設計工作。

    15.6英寸高刷高色域電競屏

    色域

    亮度

    色準

    網絡方面,宏碁暗影騎士·龍提供了Wi-Fi 6無線網卡+Killer Ethernet E2600有線網卡的組合。前者速度快延遲低,后者是專為玩家和發燒友推出的千兆網卡,兩者組合可以提供出色的網絡體驗,對于網游玩家來說非常必要。

    接口方面,電源接口位于后側,好評。機身左側有RJ45、2×USB 3.2 Gen 1和3.5mm音頻接口,右側則有HDMI2.0、USB 3.2 Gen 2(關機充電)和Type-C(USB 3.2 Gen 2)。主流接口全都有,而且還有兩個USB 3.2 Gen 2,理論峰值速度是USB2.0的20倍,可以節省拷貝數據的時間。

    左側接口

    右側接口

    04總結

    作為一款售價親民的游戲本,采用了NVIDIA? GeForce RTXTM3060+銳龍7 5800H的宏碁暗影騎士·龍有著相當不錯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在性能方面,流暢運行3A大作的實力已經說明一切。此外,宏碁暗影騎士·龍還擁有不錯的外觀設計、沒有短板的電競屏、四分區RGB鍵盤和出色的網絡硬件,綜合素質相當不錯。在乎游戲體驗和高性價比的朋友,不妨關注一下。

    (7651374)

    到宏碁的主流價位段游戲本,大家想到的是什么?暗影騎士系列,大塑料外殼?不!這一切都成為過去了。2023年,宏碁的暗影騎士系列進行了調整,劃歸到了掠奪者(Predator)品牌下,比如采用英特爾酷睿平臺的暗影騎士·擎就變成了掠奪者·擎Neo,然后加上尺寸,由此,掠奪者·擎Neo 16誕生了!

    而這種升級,并不是“改個名兒”“換張名片”那么簡單,而是有實實在在變化和提升的,比如,它徹底變為了一位“重量級選手”——當然,其核心價值,可并不是“重”^__^。

    ■屏幕:京東方16英寸2560×1600分辨率高色域165Hz刷新率G-SYNC

    ■處理器:i7-13700HX(8P+8E/24,最高睿頻5GHz/3.7GHz)

    ■顯卡:RTX 4060 8GB獨顯+UHD Graphics集顯

    ■內存:2×三星DDR5 4800

    ■硬盤:512GB PCIe SSD(有第二根M.2插槽可擴容)

    ■網絡:Killer E2600千兆有線網卡+Killer AX1650i WiFi6無線網卡+藍牙

    ■左側接口:RJ-45千兆網口、5Gbps USB大口、TF讀卡器口、3.5mm復合音頻口

    ■右側接口:10Gbps USB大口(左側的支持關機充電)

    ■背部接口:電源口、HDMI2.1口、2×Thunderbolt4口(雷電4口)

    ■重量:2.59kg(含90Wh電池)+1.38kg(330W適配器)

    拼多多價:8186元

    京東價:8499元

    金屬蝕刻花紋A殼,外觀時尚,整機重2.59kg

    在“晉級為掠奪者”之前,宏碁的主流價位游戲本一直給人“很塑料”的感覺,外觀不會給人深刻印象。但新款的掠奪者·擎Neo 16則是一款在外形設計和外殼工藝上都相當考究的“重量級選手”:

    ●相對于老款的暗影騎士系列,該機外觀上的最大變化是取消了“斜切角”設計,時尚感頓時提升。它延續了屏幕前置設置,但尾部造型更前衛,且在散熱槽兩角的位置增設了藍色裝飾,而機身尾部上也有藍色的點、線構成的摩爾斯電碼修飾,給人以外星飛船的科幻感。順便提一句:摩爾斯電碼直譯過來就是“Predator”(掠奪者)。

    ●該機的A面升級到了金屬材質,機身質感頓時提升了檔次。另外A殼左右兩側都有蝕刻圖案,而這些圖案都是有“隱含信息”的,歡迎大家破譯^__#。牛大叔再提示一個,左下角兩行數字,破譯出來是“Predator Hideout”(掠奪者秘密基地)的意思。剩下的是什么意思,就留待大家發揮想象力吧(實在破譯不了,可去https://weibo.com/6696100930/MyqsZ7NzX尋找答案)。

    ●整機的重量有所提升,實測2.594kg,算是比較沉的了(較去年的暗影騎士2022重了至少0.1kg)。最后,電源功率高達330W,重量1.384kg——整機攜帶重量近4kg!說它是“重量級選手”,名副其實!

    實際上,也正是因為略顯夸張的重量,以及極高的電源功率,掠奪者·擎Neo 16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是款高端貨!那么,它的高端,還體現在哪些地方呢?

    接口規格依然高

    掠奪者·擎Neo 16的接口規格絕對是向高端機看齊的:機身尾部兩個Thunderbolt4接口,一個HDMI2.1口,無論是設備擴展、功能擴展還是視頻擴展都游刃有余,再說簡單點就是:規格沒法兒再高了!而機身兩側3個USB大口中,右側兩個甚至是10Gbps的,相當豪華。唯一值得挑剔的是TF(MicroSD)讀卡器口,講真沒啥用,實用價值遠不及標準SD讀卡器。

    ▲掠奪者·擎Neo 16的“重”不是沒價值的,C面扎實堅固,穩定感極佳。另外,腕托區不易沾染指紋。鍵盤和觸控板雖會沾染指紋油漬,但用麂皮可輕松擦掉。另外,鍵盤和觸控板的手感都不錯,光標也是全尺寸的。

    配置猛,功率策略討巧,C面超涼爽

    前面提到了,該機的“重量級電源適配器”輸出功率高達330W,就沖著這個功率,就知道掠奪者·擎Neo 16絕非“尋常之輩”。但實際上,該機卻又在功率策略上“討了巧”,由此,帶來了涼爽的C面溫度感受。來看看具體情況:

    ●處理器爆發功率137W,穩定輸出功率100W

    提示:除特別標注外,絕大部分功率和性能測試都是在“極速”模式和“最大風扇轉速”下進行的。

    ▲Neo 16搭載的是i7-13700HX處理器,8P核+8E核/24線程,爆發功率137W可維持1分40秒,然后降到100W保持穩定。此時P核頻率大多3.8GHz、E核頻率為3.0/3.1GHz。

    而從同為16核/24線程的12代i9 12900HX/12950HX的測試來看,這種16核24線程酷睿HX處理器的“滿功率”可達140W+,英特爾官方給出的功率上限更是高達157W,所以,Neo 16的i7-13700HX處理器僅算是“有限發揮”,并沒有“跑滿功率”。但這也帶來一個好處,那就是處理器內部溫度超低!在處理器單負載20分鐘后,處理器內部溫度僅78℃,這對于高性能本/游戲本來說,這是相當驚人的低溫。

    ●RTX 4060穩定140W,核心配置總體散熱功率175W,整機C面涼爽

    無論是獨顯單負載還是雙考機,Neo 16的RTX 4060獨顯功率都穩定在140W滿功率上。而該機“處理器+獨顯”核心配置整體散熱功率為175W,它是如何分配的呢?

    ▲室溫23℃,雙考機30分鐘,處理器穩定輸出35W,內部溫度僅73℃;RTX 4060獨顯則恒定140W,考機30分鐘后內部溫度86℃,熱點溫度102℃。也就是說,雙考是35W+140W的組合。

    ▲而在雙考35分鐘后,該機的C面依然涼爽到驚人:12個標注點中,除了C面頂部左右兩側的出風口位置(P4、P5兩個點)溫度較高外,C面絕大部分區域甚至不到30℃,觸控板和腕托區域甚至只有24℃左右——要知道,此時室溫都有23℃。而且,即便是最高溫的P4、P5兩個點,也因為是塑料殼C面,依然可以上手,并不會覺得燙。而這一C面溫度表現,也是我們目測評測過的游戲本中最好的。

    但也有個遺憾點,就是該機達到最高風扇轉速時,噪聲很大,近機身位噪聲可達70dBA,用戶位也有58.5dBA。推薦普通用戶使用時風扇設為“自動”模式,不要主動設置“最大轉速”。

    另外,肯定會有讀者問:雙考機處理器才35W,而且是16核處理器,每個核心頻率都很低,怎么玩游戲呢?

    答案是:首先,雙考機時的處理器35W并不是真正玩游戲時的處理器功率上限。玩游戲時情況完全不同,處理器、顯卡是動態協調功率的;其次,玩游戲通常能用到8個處理器核心(通常是大核)就很不錯了,所以就即便是35W功率,頻率也會高不少——后面游戲實測部分我們會給大家展現。總之,從12代酷睿H/HX游戲本開始,大家不用太擔心處理器功率不夠這個問題。

    100W的13代酷睿HX也很猛

    下面來到該機的性能實測環節。既然為了降低溫度,處理器部分僅是“有限發揮”,那是不是意味著“性能不夠看”呢?非也!

    之前給大家講過知識點:處理器都有一個“功率平衡點”,超過這個平衡點后,性能每提升一點,功率都會提升較多——越來越多功率被用于發熱而不是轉化為性能輸出。所以,100W的功率輸出雖然的確沒有發揮出i7-13700HX這顆處理器的全部性能,但也發揮了絕大部分性能,表現絕不會差。讓我們來實際證明一下——對比處理器為同為13代酷睿的14核20線程處理器i7-13700H,功率較充分發揮。

    特別提示:處理器的性能測試不要開啟獨顯直連,就在“自動顯卡模式”下成績會更好。

    ▲CPU-Z基準測試算是短時爆發性能,得分10612;作為對比,i7-13700H的CPU-Z多核得分為7851分。i7-13700HX的CPU-Z爆發性能領先幅度為35%。

    ▲Cinebench渲染基準,R15/R20/R23的得分為3559/8711/22704;作為對比,i7-13700H的得分是2642/6972/18334。i7-13700HX在Cinebench三個項目上領先幅度分別是35%/25%/24%。

    ▲進而,我們測試了Blender三維渲染,3.4.1版本,渲染兩個較復雜的項目Classroom和White Land,耗時分別是4分38秒和13分15秒;作為對比,i7-13700H的耗時分別是5分41秒和16分3秒。i7-13700HX相對于i7 13700H少耗時18%和17%,依然是明確的性能優勢。

    ▲我們還對比了真正的動畫渲染:Cinema 4D渲染2秒動畫共計51幀汽車畫面。i7-13700HX總耗時為14分26秒;作為對比,i7-13700H耗時17分46秒。Cinema 4D動畫渲染環節,i7-13700HX少耗時19%!

    小結:雖然掠奪者·擎Neo 16搭載的13代酷睿i7-13700HX處理器并未輸出最高功率,但相對于酷睿H的優勢依然明顯,進而在專業應用上,有著更寬泛的可用性和適應性。

    140W RTX 4060+酷睿HX=2.5K分辨率游戲徹底無憂

    RTX 4060大家都很熟悉,最高功率140W,CUDA核心數量高達3072個,且集成8GB GDDR6顯存,是今年(2023年)高性能本/游戲本市場的主流高端卡。而它和13代酷睿H/HX的搭配意味著:2.5K分辨率玩游戲(包含大型3D游戲)完全不用擔心畫質問題,超高畫質、終極畫質、最高畫質,基本都能暢玩。即便遇到個別優化爛或是強調光追效果的游戲,RTX 4060還有個終極武器:DLSS 3——把這個功能打開,幀數頓時“打雞血”狂飆!

    所以,下面關于RTX 4060顯卡和擎Neo 16的游戲表現部分,就快速地用圖來說明▼。注意,游戲性能部分,都在BIOS里開啟了“僅獨立顯卡模式”,即獨顯直連

    ▲3DMark Time Spy顯卡得分10810分,算是4060顯卡中比較高的得分。而15919的處理器得分簡單說就是“這顆處理器NB”。

    ▲光線追蹤可創造畫面表現力的奇跡▲,但代價是太吃硬件資源,所以,NVIDIA的DLSS(深度學習超級采樣)功能誕生了,其功能簡單說就是減少渲染量來提升幀速,如今DLSS已發展到第三代,效果驚人,下面3DMark的DLSS測試夸張的關/開幀速對比已經很說明問題——有了DLSS3,幀速慢這個事兒,就不再是個事兒了▼。

    接下來的游戲實測環節不僅要證明2.5K分辨率(2560×1600)下,幾乎所有大型3D游戲都能超高畫質、最高畫質暢玩,也要解釋之前關于“游戲中處理器實際頻率和功率與雙考不同”這個話題。

    ▲這是《孤島驚魂:新曙光》的游戲截圖,從圖中可看到處理器頻率高達4.1GHz,功率達到了53W,也就是說,頻率和功率都遠高于雙考機時的表現。這也就解釋了之前我們說的知識點“雙考機時的處理器、顯卡功率和頻率表現并不能代表實際游戲表現”,所以大家不用擔心“雙考機時處理器功率低”會影響到實際游戲表現——至少從我們的觀察來看,12代/13代酷睿平臺的高性能本/游戲本不用擔心這個問題。而這款游戲,2.5K最高畫質,平均幀速97fps,超級流暢。

    ▲當下對硬件要求極高的游戲《賽博朋克2077》截圖。點擊看大圖,左下角是Benchmark的設置和幀速表現:高畫質,光線追蹤直接開到“超級”,與此同時打開DLSS自動和幀生成,照樣可以跑到66fps,流暢!即便遭遇復雜場景達不到60fps,將光線追蹤質量降低就能輕松搞定了!

    ▲《地平線5》作為狂野的賽車游戲,流暢的定義最好是90fps,而i7-13700HX+RTX 4060,能以2.5K超高畫質達成90fps+!

    酷睿HX+RTX 4060還意味著可替代入門工作站搞定專業應用

    那么,超多核心的酷睿HX+RTX 4060獨顯的搭配,僅僅意味著“游戲無憂”嗎?不!這套組合已經達到了入門級工作站的水平,已能搞定不少專業應用。那么,具體是哪些專業應用呢?

    簡單說:多媒體領域,平面圖形圖像設計都沒問題;FHD級別的視頻剪輯、特效視頻制作也沒問題——但若有條件,可擴容內存到32GB;如果是4K級別的視頻剪輯,建議加大內存到64GB(2×32GB)。

    而在產品開發設計領域,輕量級的三維建模、粗渲染都沒有問題。另外,生命科學領域,負載不重也沒有問題。

    但有些行業需求還是很高的:如果產品開發對象較復雜,其間還要做仿真計算,那游戲本是搞不定的,內存TB級別的工作站是必須的;另外,西門子NX(SNX,也叫UG)因為只優化專業顯卡,所以消費級顯卡RTX 3080/4080以下,對象的旋轉檢視都比較緩慢,但哪怕是入門級專業顯卡(比如T600這種渣性能專業卡)也能“旋轉如飛”。還有就是地質/能源勘探領域,需要的仿真計算量很大,依然得靠內存容量爆棚的工作站。

    這里給大家上兩個領域的SPECworkstation 3.1測試成績,希望對有需求的讀者有幫助▼


    ▲注意,產品開發領域里有個SNX-03項目成績特別低,那就是西門子NX——實際上,西門子NX的產品渲染主要靠處理器,酷睿HX是非常給力的。但設計對象的旋轉檢視環節對NVIDIA的消費級顯卡非常不友好。

    ▲該機標配的SSD讀取速度極高,不過大文件寫入表現普通——但小文件寫入性能相當不錯,這對于文件夾直接拷貝相當有價值。另外,該機有第二根M.2插槽,可以輕松擴容硬盤。

    續航表現:本地視頻播放10小時+

    酷睿HX+RTX 4060+2.5K高刷屏的高性能本/游戲本,功耗自然和輕薄本不在一個水平上。當然,我們也能努力降低功耗:

    開啟“安靜”模式,風扇“自動”,屏幕刷新率從165Hz降回60Hz,然后設置30%屏幕亮度和60%音量(滿足室內觀影需求),關閉WiFi和鍵盤背光,顯卡模式設置為“自動”或“Optimus”——如此一番操作下來,整機閑置功耗可降到10.5W~12W。結合該機90Wh電池,用Win11自帶的“電影和電視”APP全屏播放720P MKV格式電影《LUCY》,正片續航可達10.3小時!

    如果是聯網的輕量級網頁瀏覽、辦公,在后臺沒有系統更新、程序更新的情況下,5小時以上沒啥問題(但如果你裝了一大堆國產軟件就惱火了)。

    評測總結:性能猛溫度低,設計提升值得推薦

    宏碁掠奪者·擎Neo 16是一款個性非常鮮明的高性能本/游戲本。它的外觀設計時尚,機身雖沉,但你能感受得到沉的價值:金屬A面,比較穩定的屏軸,扎實穩定的C面。另外,它的散熱規格也很高,在高速金屬風扇的加持下,即便是持續高負載,C面也相當涼爽。

    而13代酷睿i7-13700HX處理器和RTX 4060顯卡的強悍也令人印象深刻,強強組合,不僅可輕松應對2.5K分辨率的高畫質游戲,也能勝任大量半專業甚至是專業應用,一機高能,一機多能。

    當然它不完美,風扇最大轉速時噪聲較大,所以即便是玩游戲,也建議不要主動開啟風扇最大轉速;另外挑剔地看,揚聲器表現只能說中規中矩,有點對不起該機的厚重——完全可放入功率更大的揚聲器嘛。還有,適配器重量建議優化。

    但總體來說,只要沒有頻繁通勤需求,這款高配的宏碁掠奪者·擎Neo 16還是相當值得考慮的!

    題外話:英特爾平臺利器《騰訊應用寶電腦版》

    最后說個“題外話”——但也是挺重要的信息:

    如今很多人在手機上玩游戲,然后感嘆說,“要是能在電腦上玩就舒服了,屏幕大,操作更便捷準確,也不費脖子”。而很多硬件發燒友則希望所有應用都在電腦上運行,畢竟屏幕更大更爽;且相對手機應用,更保護視力和頸椎。但之前這些手機游戲/應用要想搬到電腦上,得裝安卓模擬器,然后自己進行配置,挺麻煩。

    但如今騰訊與英特爾合作推出了《騰訊應用寶》軟件商店的PC版,也稱《騰訊應用寶電腦版》,整合了應用市場和模擬器功能——裝上后,大家能直接從里面下載/安裝安卓游戲/應用并直接運行!而且,游戲的操控按鍵還能自定義(這一點的價值,懂的都懂,哈哈)。

    這個基于英特爾Bridge技術和Celadon 技術驅動,大佬騰訊開發,并進行“三方合作匹配優化”的利器,無論是應用的匹配數量和匹配速度、優化力度和方便程度,都是其他模擬器無法比擬的。而酷睿HX+RTX 4060的組合,更是讓大家“完全不用操心執行效率的問題”,喜歡啥游戲和應用,下載安裝就是。所以,但凡是英特爾平臺的筆記本,都建議裝上它!

    編輯:牛大叔

    于商務筆記本來說,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換言之,我們對一臺商務筆記本的考量維度應該有哪些?

    筆者認為,安全、續航、接口、性能都應該作為硬性指標特別關注。

    我們今天要聊的就是一款來自Acer的TravelMate P6商務筆記本,TravelMate P6定位專業旗艦,除了擁有穩重、大氣的外觀,它在上述的安全、續航、接口擴展以及硬件性能等方面都有非常不錯的表現。

    Acer TravelMate P6的優缺點如下:

    優點:

    1、續航時間長;

    2、擁有指紋、人臉識別雙重保障;

    3、輕,裸機僅重1.1kg。

    缺點:

    電池沒有固定螺絲。

    01安全性

    作為商務人士的生產力工具,筆記本中存放的文件、數據或多或少都會涉及商業機密,如果泄露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開機鍵集成指紋識別功能

    TravelMate P6擁有兩項專業級安全措施,一是指紋識別,二是人臉識別。TravelMate P6采用電源鍵和指紋識別二合一的設計,將指紋識別功能集成到開機鍵中,按下開機鍵,系統登錄界面自動識別指紋,無需再次按下識別,非常方便。

    關閉攝像頭

    打開攝像頭

    當然如果不方便錄入指紋的話還可以通過屏幕頂部的面部識別紅外攝像頭“刷臉”進系統,并且攝像頭還采用了物理防窺開關,在需要的時候手動打開攝像頭,不需要的時候關閉即可。兩種安全措施足以保障整機的安全性。

    02外觀

    作為一款定位商務領域的筆記本,外觀也要穩重、大氣。

    TravelMate P6商務氣息濃厚

    TravelMate P6的商務氣息就非常濃厚,整機采用全黑配色,A面右上角有一枚金屬材質的acer標牌,表面經過橫向拉絲處理,非常有質感,簡潔的設計也彰顯了TravelMate P6的商務氣質。

    除了有氣質外,TravelMate P6的輕薄度也堪稱優秀。官方給出的重量數據為1.1kg,拿在手里非常輕盈,厚度方面官方標稱為16.5mm,這對商務人士來說無疑大大減輕了出行時的負擔。

    A/C/D三面采用了鎂合金材質

    據了解,TravelMate P6機身的A/C/D三面都采用了鎂合金材質,鎂合金在保證機身堅固的同時能有效減輕整機的重量,而采用鎂合金也幾乎成了Acer輕薄本的專利。

    從TravelMate P6的鎂合金機身上能夠看到一些暗紋,而且鎂合金機身的手感也比較獨特,不像鋁合金那么順滑,但是卻很細膩。

    03續航

    有過出差經歷的朋友應該知道,外出總擔心筆記本沒電,所以經常要坐在插座旁邊才有安全感。TravelMate P6配備了一塊60Wh的電池,續航能力非常出眾。

    續航時間高達8小時22分鐘

    經過實測(PCMark 8 Work accelerated,50%亮度,開啟Wi-Fi),TravelMate P6的續航時間達到了8小時22分鐘(官方MobileMark 2014測試基準下最高可達20小時續航),如果我們以每天8小時工作時間換算的話,TravelMate P6幾乎可以在不插電的情況下使用一整天,非常強勁。

    04接口

    機身左側接口

    機身右側接口

    TravelMate P6配備了雷電3在內的多種接口,具體來看,機身左側有一個HDMI、一個USB 3.1 Gen 1(5Gb/s)、一個雷電3和一個3.5mm音頻接口。機身右側有一個Micro SD讀卡器、一個USB 3.1 Gen 1(5Gb/s,支持關機充電)、一個RJ45網口。視頻輸出、USB、SD卡、網口一應俱全。

    05屏幕

    TravelMate P6采用了一塊14英寸的FHD IPS屏幕,來自AUO友達光電,具體型號是AUO623D,我們在屏庫中沒有找到屏幕的相關信息。經過實測,這塊屏幕擁有93%的sRGB和73%的AdobeRGB色域,△E為1.37,表現都還不錯。據了解,這塊屏幕還可選觸控屏版本。

    93%sRGB、73%AdobeRGB色域

    △E為1.37

    窄邊框屏幕

    TravelMate P6在屏幕上還采用了左右窄邊框的設計,左右邊框約7mm,窄邊框是時下非常流行的設計,一是可以讓屏幕看起來更大,視覺體驗更好;二是可以縮小機身體積,讓筆記本更便攜。

    另外屏幕還支持180°開合,在多人會議或者需要和他人進行屏幕分享的時候會更方便。

    06性能

    我們評測的這款TravelMate P6配置是i5-8265U、8GB內存(單通道)、256GB PCIe SSD、MX250顯卡,下面來劃劃重點。

    Cinebench R15測試

    i5-8265U是一顆4核心8線程的低電壓處理器,也是目前輕薄筆記本中i5級別的主力型號,基于英特爾最新的酷睿Whiskey Lake架構,性能方面我們以Cinebench R15為例,這顆i5-8265U的單、多核分數分別是161和587cb,單核分數表現正常,多核分數稍低一些。

    “滿血版”MX250

    MX250是一顆入門級的獨立顯卡,它分為“滿血版”和“殘血版”,兩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功耗和頻率上,TravelMate P6上的這顆MX250為“滿血版”,性能可以滿足工作之余打打網游的需求。

    CrystalDiskInfo檢測信息

    CrystalDiskMark跑分

    SSD來自金士頓,容量為256GB,走PCIe 3.0×2通道,CrystalDiskMark測試的順序讀寫速度分別是1595MB/s和890MB/s,隨機讀寫分別是39MB/s和82MB/s。

    07散熱

    先來看下TravelMate P6的內部結構。

    TravelMate P6內部結構

    TravelMate P6采用了比較常見的主板上置、電池下置的設計,散熱模組采用單風扇雙銅管的規格(CPU為單銅管,GPU為雙銅管),顯存部分也做了覆蓋,可以看到在CPU下方預留了一個內存插槽,有需求的朋友可以自行升級。

    主板下方幾乎全部被電池占據,不過我們發現電池并沒有固定螺絲,而是采用嵌入的固定方式,在劇烈顛簸中不排除存在電池松動的風險。

    拷機測試

    我們對TravelMate P6進行了30分鐘的CPU單烤測試(AIDA64系統穩定性測試中單獨勾選CPU項),30分鐘后,CPU頻率為3.15GHz,功耗為15W,溫度為80℃。拷機過程中CPU功耗、頻率都比較穩定,沒有出現降頻的情況。

    C面溫度

    C面溫度方面,可以看到鍵盤區域幾乎沒什么熱量,僅有左上部溫度稍高一些,對應內部結構應該是CPU和供電部分,觸控板和掌托部分就非常涼爽了。

    08評測總結

    寫完評測,我對TravelMate P6印象最深的地方有兩點,一是續航,二是安全性。TravelMate P6擁有高達8小時以上的續航,完全能夠滿足商務人士一整天的工作需求,這離不開60Wh電池容量以及對電源管理的優化和調校。

    安全性方面TravelMate P6搭載了指紋和人臉識別兩項安全措施,并且攝像頭還采用了物理防窺開關,在需要的時候打開,不需要的時候關閉,進一步提高了筆記本的安全性。

    在系統安全方面,TravelMate P6預裝了Windows 10專業版系統,Windows 10專業版設備可以通過先進的保護功能來保護工作數據和文件,幫助用戶隨時隨地完成更多工作,并且可以與已使用和擁有的IT基礎結構輕松集成。

    此外,TravelMate P6在外觀、輕薄度、接口、性能等方面也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總的來說,Acer TravelMate P6完全稱得上是一款外觀穩重、素質過硬的商務輕薄本。

    Acer TravelMate P6官網:

    (7241713)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