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期到了,對于那些想要宅在家里聽歌追劇的朋友來說,一款好的桌面HiFi音箱一定會帶給你優秀的影音娛樂體驗。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三款京東熱銷桌面HiFi音箱,而且每一款都是性價比之選,一起來看看吧!

    漫步者S1000MKII

    參考價格:1098元(優惠價)

    作為一款經典的桌面HiFi音箱,漫步者S1000MKII采用高通QCC3031芯片組的藍牙5.0模塊,內置aptX HD解碼器,傳輸速度可達2Mbps,可無線傳輸高清音樂,使藍牙播放可以獲得和有線數字傳輸基本相當的音樂品質。

    漫步者S1000MKII使用的鈦膜球頂是HIFI級別的高端音箱才會用的高音單元,可以還原高達40kHz的高頻信號,獲得更為清澈明亮的音色。5.5寸金屬鋁盆中低音單元,具有高強度、低失真的特點,DSP數字電子分頻器加持,使得聲音的表現更加精準。

    JBL CM220

    參考價格:1288元(優惠價)

    JBL CM220也是一款經典的入門級桌面HiFi音箱,它采用1英寸絲膜球頂高音單元和4英寸金屬盤低音單元,配合專業D類數字功放,輸出功率可達30Wx2,能夠帶來清晰通透的高音和飽滿扎實的低音,是客廳電視及PC電腦的好伴侶。

    JBL CM220支持多種連接方式,包括RCA模擬輸入、無線藍牙、USB連接和U盤播放,能夠滿足用戶多種場景使用需求。外觀方面,JBL CM220的造型精致典雅,啞光黑面板加櫻桃紅側板,無論擺放在客廳還是臥室,都能很好的融入到家居環境中。

    惠威D1090

    參考價格:1799元

    惠威D1010系列與1080系列音箱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該系列音箱是為發燒友設計的高性價比產品。D1090的誕生則再一次為燒友們提供了更高的聲音水準、更豐富的接口與更好的聽音體驗。

    惠威D1090有源音箱承襲了惠威音箱一貫的高檔設計理念與精美的做工,功能上則支持光纖、藍牙、線路、同軸四種輸入方式,并采用了高、低頻增益可分開調節設計,對于喜歡重低音或高頻明亮的音樂愛好者來說,這款音箱能夠滿足你的需求。

    【ZOL客戶端下載】看最新科技資訊,APP市場搜索“中關村在線”,客戶端閱讀體驗更好。

    (7493319)

    、前言:智能音箱界音質“扛把子” 普通用戶也能享受音樂盛宴

    智能音箱從誕生之初似乎就跟音質掛不上鉤,無論是最早的Google Home還是后來的Homepod,它們的主打賣點往往都是智能交互,利用語音命令的能力,在音質方面一句話總結就是:“聽個響就夠了”。

    隨著智能音箱市場增大,雖然智能音箱在市面上銷售的越發火熱,但是它們與傳統音頻產品卻井水不犯河水。你負責專業聲效,我負責智能生活,同一類產品的兩個方向之間保持著微妙的區隔,音質與智能不可兼得,似乎成了默認的規矩。不過在這時,華為卻為業界帶來了一些改變

    與全球TOP3的專業音響品牌廠家——帝瓦雷合作,一款突破性的產品橫空出世——華為Sound X,不僅僅是智能音箱,更擁有媲美專業HiFi音箱的音質,和解了智能音箱與專業音頻領域間的“分割”,讓普通用戶在日常使用時也能領略專業音頻設備震撼的音效表現。

    在智能音箱中,華為Sound X的聲學系統堪稱豪華。它擁有一套極其專業的音頻系統,由兩個對稱式的30W低音單元和6個8W的中高頻發聲單元組成,外加一系列專業的聲場優化。低音震撼,高音通透,各種場景都能有出色的音效,全拜它們所賜。

    當然,按照華為的習慣,優秀的硬件僅僅是開始,后續一系列的軟件生態的搭建才是重頭戲。

    最基礎的自然是語音助手功能。作為一款智能音箱,華為Sound X支持我們熟悉的語音助手——小藝,也支持華為智慧家居生態下各個智能產品的控制。在六個環形麥克風陣列的加持下,任何語音命令都會被清晰地捕捉、準確地執行。

    華為Sound X擁有Hi-Res 認證,支持細節更多的無損音頻格式,當然對個人用戶來說查找資源十分麻煩,所以華為利用自己的生態優勢為用戶構建了專門的HiFi專區,在龐大的音樂庫之外,提供了多達2W+的無損音樂,讓你獨享華為Sound X的超高的音質效果。

    除此之外,在與手機的交互上,華為Sound X還有許多獨特的優勢。靠近喚醒、無線無損投放、手勢控制、全場景便攜通話,甚至將眾多有聲內容平臺打通,帶來大量兒歌、故事、相聲等資源。將手機上的音頻體驗提升到了專業的高度,同時沒有犧牲便利性。

    本次,我們就收到了華為Sound X最新的白金配色版,趁著新款上市,就來評測一下華為Sound X作為一款專業聲學和智能交互的跨界之作,究竟有何魔力。

    二、外觀:金色低音單元裸露可見 通體采用全新白色釉面

    本次評測的是華為Sound X最新推出的白金版,改為白色的主色調后,給人的感覺截然不同,和之前的黑色版相比雖然少了一絲科技感,卻多了一些時尚感。金色的喇叭搭配純白的釉面,放在家中確實是一件不錯的裝飾。

    頂部的控制面板,在未通電時按鍵都被隱藏。只有通電后,靜音鍵、功能鍵、音量加、減鍵才會顯現出來。

    正面印有NFC標志的區域是連接感應區,手機開啟NFC后觸碰即可實現快速的藍牙連接。

    與黑色版配色上的渾然一體不同,白金版的華為Sound X雖然整體為白色,但外露的低音喇叭卻采用了金色的配色,讓華為Sound X頗像一件奢侈品。

    外露的低音喇叭,在播放音樂的時候,隨著節奏的震動肉眼可見,帶來聽覺和視覺上的雙重震撼。

    底部的360°無死角的環繞形全頻喇叭,采用布質編制網包裹,防塵效果非常好。

    背面下部,能看到與帝瓦雷合作的字樣。

    整個音箱唯一的接口在底部,即華為Sound X的電源接口。

    配套的充電器,你可能覺得有點大,但是放在音箱中,這種非“黑磚”的設計已經稱得上是十分精致。

    隨包裝還有一張卡片,介紹了華為Sound X配套提供的資源豐富的HiFi音樂庫。

    三、配對連接:藍牙連接雖方便 APP配對音質更佳

    華為Sound X是一款無線藍牙音箱,并不提供有線接口,這也就意味著想要使用它,必須要借助手機的幫助,來完成音頻傳輸或是無線網絡的配置。

    藍牙傳輸我們并不陌生,許多無線耳機都是借助藍牙與手機連接傳輸音頻。雖然藍牙也可以用于傳播音頻數據,但對于智能設備,尤其是音箱來說,藍牙往往只用于第一次配對。

    由于受帶寬、編碼的限制,使用藍牙傳輸音頻往往會造成音質下降、細節損失,對于華為Sound X這樣一款音箱來說,用藍牙傳輸音頻并非第一推薦。

    直接用手機觸碰音箱NFC區 就可以完成藍牙連接

    Wi-Fi相對于藍牙,就沒有那么嚴重的帶寬限制。下載華為AI音箱APP,利用藍牙發現華為Sound X,跟隨操作指示完成網絡配置,就實現了與華為Sound X的配對。之后使用華為AI音箱APP播放音樂,華為Sound X就會自行聯網緩存資源并解碼播放,保證在音質上不會有損失。

    使用AI音箱APP 就可以完成與華為Sound X的配對

    此外,華為Sound X還支持DLNA推送功能,這一功能本質上也是利用Wi-Fi傳輸音頻數據,不過在適用性上,它能夠支持更多的第三方應用,而不是局限于華為AI音箱這個APP和其配套的資源庫中,適用性更廣,只不過要等待后續的官方更新才能實現。

    四、音質:低音沉穩 高音通透 這音質獨一無二

    首次試聽華為Sound X,那沉穩且有力的低音絕對會讓你一聽就上癮。

    在與帝瓦雷的深度合作之下,華為Sound X的低音表現十分驚艷。2個3.5英寸的低音喇叭對稱放置,不僅可以在發聲時將產生的背波干擾相互抵消,還能夠相位疊加,讓低音的能量表現更為強勁。

    華為Sound X的低音聲壓強度高達93dB,足足是Homepod的一倍以上,裸露的低音單元在播放音樂時的震動肉眼可見,低音下潛深且彈性十足,在碰到持久的低音時,穩定性表現也非常好,聲音更具能量不發散。

    低音單元的震動肉眼可見 甚至能感受到到有風產生

    而在中高頻的表現上,華為Sound X也相當優秀。六個中高頻喇叭,高頻可延伸至40Khz,動態表現不會差。在播放音樂時,人聲和背景音樂能夠保持很好的分離度,不會互相干擾;而面對復雜的音樂片段,解析度也非常棒,你可以聽出每個樂器的聲音,不會混成一團。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人聲聽起來略有一絲“悶”,但這并不是說聲音不好,更像是調音的傾向。

    總體來說,華為Sound X的中高頻段用通透來形容,并不過分。

    360°分布的中高頻喇叭 既可以提供環繞立體聲 也能在靠墻時模擬出5.1聲場的效果

    華為Sound X的六個全頻喇叭在底部360°均勻分布,可以提供無死角的環繞聲場。搭配獨家的空間智慧感知功能,在靠墻放置時會自動調節播放模式,營造出虛擬5.1家庭影院的效果,保證在不同的情景下均擁有最好的聲音表現。

    如果你有多臺華為Sound X,你甚至可以利用他們組成多聲道,來獲得更為立體的聲場表現,畢竟虛擬聲道還是不如實際的物理聲場來得震撼。搭建方式也非常簡單,保證多臺華為Sound X在同一Wi-Fi下,使用華為AI音箱APP即可完成立體聲的組合和聲道的劃分。

    利用APP 可以將多個華為Sound X設置為多聲道使用

    總的來說,通過與帝瓦雷的深度合作,華為Sound X的音質在眾多智能音箱中,絕對是“扛把子”的水準。高音亮、中音準、低音沉,縱使將華為Sound X放在專業音頻市場中比較,在1999元這個價位,都不落下風甚至有一定的優勢。

    五、音頻資源:HiFi資源庫+有聲內容平臺 既能聽相聲也能聽音樂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華為Sound X出色的音質也要有相媲美的資源才行。作為一款HiFi高保真智能音箱,華為Sound X通過了Hi-Res Audio金標認證,只有播放的資源也在Hi-Res標準之上,才能發揮其真正的實力。

    以往,我們想聽高保真甚至無損的歌曲,往往要自己去尋找資源。而這次,華為則直接建立了一個HiFi資源庫,省去了我們搜索、下載的麻煩。

    在華為AI音箱APP中,就有一個HiFi專區,綜合了華為和酷狗音樂雙方的資源,提供了多達20萬多首的Hi-Res高解析度歌曲在線播放和下載。

    華為Sound X的配套APP中資源豐富且詳細

    不僅僅有HiFi資源,華為Sound X的音樂庫中音樂的總數高達2000萬+首,每個音樂都對清晰度做了標識,從標準到HQ,從HQ到SQ,再到頂尖的Hi-Res,你不用擔心找不到自己想聽的歌曲,即使找到了多個結果,也能根據清晰度的劃分輕松做出選擇。

    音樂外的資源可不止兒歌、相聲 像喜馬拉雅上的有聲新聞、節目等資源都能享用

    作為智能音箱,僅僅聽歌也不夠。華為Sound X的配套APP——華為AI音箱還跟多個有聲內容平臺合作,帶來了大量的電臺、相聲、兒歌等有聲內容。這些資源來自喜馬拉雅、蜻蜓FM、樊登讀書等多個平臺,資源的豐富度也不必多說。這些音樂、兒歌、相聲等資源都支持直接語音調用,想聽什么直說就好。

    六、智能交互:手機直連 語音命令 是音箱更是家居控制樞紐

    作為一款智能音箱,華為Sound X在交互上的智能設計可不算少,可以省去不少的繁瑣操作。比如智能音箱不可缺少的語音助手,華為Sound X上就搭載了小藝智能語音助手,不借助手機就可以獨自完成許多問題的回答和命令的執行。

    直接詢問小藝聽歌曲、聽相聲,小藝就會直接從華為AI音箱的資源庫中尋找答案,并且優先采用清晰度最高的資源。

    此外,借助小藝還能完成家中華為HiLink生態鏈智能家居產品的控制,重啟路由器、開關空氣凈化器、啟動掃地機器人等等操作,都變成一句話的事。

    如果你想要小藝擁有更多的技能,還可以通過AI音箱的APP界面的技能菜單進行了解。作為一個智能音箱,華為Sound X的小藝語音助手在技能上分為了五個模塊,分別為兒童、工具、生活、娛樂、知識。

    細看的話,具體的功能非常多,舉個簡單的例子,設定鬧鐘,通過小藝語音助手,幾句話就能完成。

    一碰傳演示

    雖然不推薦使用藍牙播放音樂,但不得不說華為Sound X對于藍牙配對的優化也堪稱完美。華為分享一碰傳的方式,用手機觸碰華為Sound X正面的NFC感應區,就能實現從手機播放到藍牙音箱播放的一碰傳音,整個過程無縫銜接。

    一碰傳音不僅僅可用于放音樂,也支持手機通話的一碰切換。若你接聽電話后,覺得聲音太小不方便溝通,只需一碰就可以切換到音箱播放、收音的模式,不費時間,也不怕對通話交流造成影響。

    用手掌一蓋 就能快速暫停播放

    此外,華為Sound X在播放音樂突然遇到接聽電話這種情況時,快速暫停音樂也十分方便。把手掌蓋在華為Sound X頂部即可快速暫停、播放,比直接找按鈕或是用手機APP控制都要快。

    七、總結:兼顧智能與音質的跨界之作 兩種需求一次滿足

    華為Sound X一經推出,音質毫無疑問的就成為了其最大的賣點。因此,網絡上也不乏針對它的音質對比,更少不了諸如“音質不過如此”的論調出現。

    但是,華為Sound X作為一款跨界的產品,兼具智能音箱與HiFi音箱的功能,把它放在臺面上和傳統音頻廠商那些專注于音質的設備正面PK,本身就不太公平。甚至說,在其他智能音箱都不配入圍的前提下,華為Sound X能享受如此的待遇,就是對其音質的最大肯定。

    更何況在音質之外,在華為Sound X還有另一個身份。集成了小藝語音助手的強大交互能力,華為Sound X能夠輕松勝任家中的智能控制樞紐一職。智能且方便的交互和功能,加上音質這一最大的加分項,帶來的也是與其他產品截然不同的體驗。

    華為Sound X本身就是一款跨界產品,它將智能音箱和HiFi音箱的特點相融合,在音效音質和語音智能上,都帶來了一場革新。誰說智能音箱就會音質稀爛?誰說HiFi音箱就一定只能聽歌?華為Sound X讓用戶明白了,音質和智能從來不是對立面,產品可以二者兼顧,一臺機器就能夠有兩種體驗。

    如果你是一個追求音質的發燒友,我會向你推薦華為Sound X,因為即為智能音箱又有優秀的音質,在你體驗語音交互的方便快捷時,華為Sound X的音質起碼不會讓你的耳朵難堪。

    如果你是一個想要挑選智能音箱的普通用戶,華為Sound X也同樣值得推薦,曾經你或許對于所謂的音質沒有感覺,在聽過華為Sound X與其他產品的差異之后,你的“木耳”或許就能得以畢業。

    目前,華為Sound X白金版已經開始預訂,首發入手只需1699元。如果想要一款智能音箱,又想體驗下何謂好音質,不如就從華為Sound X開始。

    來源:快科技

    論是隨身聽播放器還是USB接口的DAC產品,對DSD音頻的支持在這一年多里變得越來越普及,而從2011年10月得益于PS3的破解,SACD Rip內容流出至今已經過去了近五年,索尼以默許甚至鼓勵的態度來推廣這些明明是盜版的SACD的錄音制品,支持DSD播放的硬件設備也越來越多,甚至可以說達到了普及的程度。DSD是否帶來了更好的音質?可否將所有的PCM音樂全部轉換成DSD?這么做是否可以有音質提升?這些答案都是肯定的。而本文主要來講解如何通過Foobar2000設置,讓所有的PCM音樂,包括16bit/44.1kHz或者高清的24bit/96kHz的音樂,都讓USB DAC以DSD的形式播放。并且會談到簡單的工作原理。

    需要使用的工具與功能

    Foobar2000播放DSD應該使用的工具

    原本,我們打算先寫一篇在Windows10下設置播放DSD的文章,因為在最近測試各種USB聲卡時在Windows ASIO下確實遇到了一些問題。如今在Foobar2000下播放DSD和2012年時寫的文章內容其實有了一點點變化。雖然工具還是那幾個,但版本升級帶來了實用方法和界面上的區別。我們在談到PCM到DSD轉換之前,先來簡單說明一下這幾款工具現在的版本和變化。

    首先,整個測試基于Foobar2000的較新版本1.3.10正式版,要在USB模式下播放DSD的音樂,當然需要安裝用來識別常見SACD Rip封裝文件的插件。在Foobar2000中,這個插件叫做foo_input_sacd版本是0.8.4。同時,USB聲卡需要以ASIO的通道來傳輸數據,需要安裝Foobar2000的ASIO插件,目前的版本是2013年的一次更新為2.1.2.由于以上兩個小插件的更新,其實如果只是播放DSD,已經不需要安裝ASIO Proxy這個插件了。下文我們會談到。

    但是要玩PCM到DSD的實時轉換,或者希望切換DSD的工作模式是Native還是DoP,還是需要安裝ASIO Proxy,這里推薦安裝最新版本0.9.2,這是一個在2016年8月剛剛更新的版本。這個版本其實就解決了0.8.x版本在Windows10下運行不穩定,設置窗口經常無法彈出的問題。

    至此,都安裝上了最新版本的ASIO插件、SACD插件和ASIO Proxy插件后,Windows10下的Foobar2000播放DSD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下面我們來聊聊ASIO Proxy這個插件的強大功能。

    ASIO Proxy插件的功能

    ASIO Proxy插件的名字有點奇怪,聽起來以為是給聲卡的ASIO做一個設置的代理,但從功能上來說它其實是一個DSD到ASIO的通道管理器。在0.7.x的時代,我們雖然安裝了Foobar2000的ASIO插件,但在播放設備中還不能如圖下紅框內直接看到DSD ASIO播放設備[這是新版插件的功能,2012年-2013年還不可以]。所以,我們必須要安裝ASIO Proxy,在里面設置需要用于DSD輸出的ASIO聲卡設備。而現在已經不需要了。

    Foobar2000 DSD播放設置-ASIO/DSD插件下直接可以選擇播放設備

    那么ASIO Proxy有什么功能呢?在0.7的早期版本,ASIO Proxy除了選擇管理聲卡ASIO設備外,還可以選擇這個設備工作的模式。當年DoP1.0的規范剛剛出現。而現在還有了DoP的1.1規范,DSD ASIO Native規范等等。而在之后某個版本,ASIO Proxy開始加入了DSD to DSD、PCM to DSD的轉換功能。至少這在0.8版本中已經出現,這個時間應該已經有兩年多了……但我們忽略了這個強大的功能一直沒有使用。直到前幾個月,Mac上的Audirvana播放器升級,說支持SDM轉換了,研究了一下才明白,原來這就是PCM到DSD的實時轉換器。也就是說,我們平時使用的PCM規格的音樂,通過ASIO Proxy,經過簡單的設置是可以全部以DSD的方式輸出播放的。也就是說16bit/44.1kHz的音樂也可以以DSD64或者DSD128格式播放,可是這有意義啊?我們接下來說說它的簡單原理。

    PCM轉DSD音質為什么會更好?

    跳過或減少Delta-Sigma DAC的多比特多階調制器

    Delta-Sigma ADC和DAC工作流程圖

    圖片轉載自DSD-Guide

    如圖所示,這是轉載自DSDGudie[dsd-guide.com]的一張Delta-Sigma ADC和DAC的工作流程圖。我們先來看DAC部分,即后面那個橙色方塊的流程。Delta-Sigma是A/D和D/A的一套獨特的方法,大概從上世紀80年代起即進入了這一類DAC獨當一面的時代,有興趣可以來看看這個帖子[BBS]Link=00011176[/BBS]。我們目前使用的DAC芯片,全部為這一類DAC。Delta-Sigma的實現方法很難用一個通俗易懂的例子來講解,目前來看只能用數學的方法來描述,這里先不做講解。

    但從音響發燒友的角度,用發燒友常用的詞匯來談談Delta-Sigma DAC和我們常見的一些玩法和說法。首先,如上圖可以看到它將這個模塊標注為Oversampling DAC,即這種類型的DAC是要做升頻的。因為44.1kHz的采樣率相對較低,而低通濾波又不可能像數字上看到的那么理想,所以必須要把噪聲推到更高的頻率段。所以,Delta-Sigma DAC要做多階的調制,對PCM規格的信號進行升頻,并且做1bit化的輸出。這個過程一般習慣稱之為SDM即Sigma-Delta Module.所以,任何Delta-Sigma DAC都具有解碼DSD的能力。老產品不支持DSD解碼,是因為在設計上的數字通道沒有留下硬件上的接口,而不是DAC的問題。

    將PCM轉換為DSD 1bit輸出其實并非SACD之后的專利和產物,從歷史角度來說,SACD還應該是從Delta-Sigma DAC上獲得了靈感而徹底優化后的產物。我們知道,在80年代很多CD機有1bit的解碼技術,例如知名的飛利浦DAC7[這不是一顆芯片],而是TDA1547 DAC和SAA7350芯片的組合。因為設計師看不上TDA1547內的SDM,而外加一顆芯片SAA7350專門做三階調制和數字濾波。所以,今天一些DIY產品只使用TDA1547是不可能做出DAC7的味道的。而在那個時代,由于集成在DAC內的SDM性能指標差,所以外置SDM和外置數字濾波器的方案很常見。這樣看似費力的方案,其實性能確實不輸給今天集成度很高的單一DAC芯片。但是,和優秀的DAC相比,例如CS4398已經有五階的SDM,現代的DAC可能會更好一些。

    Delta-Sigma DAC用一種特別的方法對D/A進行處理,升頻、波形重整的過程大體上說犧牲了速度而換取了精度。升頻的好處對于信噪比來說顯而易見,噪聲被移到了很高的頻率段,對模擬低通濾波來說設計更為方便。但,也正是SDM的多階過程的每一個變化都會產生相位上,時鐘上的失真。也因此我們一直在談論說,數字音頻對時鐘要求多么多么高。這其實是Delta-Sigma方法和PCM編碼帶來的問題,而并不是所有數字音頻的問題。當然,在CD機時代,電動機的伺服系統的時鐘也同樣重要。

    我們能否避免SDM帶來的失真呢?DAC7和80年代的1bit DAC設備告訴我們一個方法,用更好的芯片來完成這個工作。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做法。第一,我們在ADC時就直接使用高采樣率,對于AD和之后的DAC來說,它可以少做升頻,減少失真,降低時鐘Jitter的影響。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聽24bit/96kHz的音樂更好聽的道理,并不是因為你聽到了什么20kHz-48kHz的超聲波,也不是因為96kHz的采樣率記錄了更多的節目信息,而是降低了SDM的負擔,減少了DAC內部的失真[ADC同理]。但這還不徹底。徹底的方式,就是不經過SDM,直接輸出。可不可以?

    當然可以,播放DSD得到好的音質就是這個道理。而我們現在要用軟件來實現SDM更是可以,用電腦的CPU配合播放器軟件來完成整個SDM的工作,而只使用DAC芯片內的DSD解碼部分。所以,從理論上來說這是完全成立的。

    PCM不同規格信號與DSD信號的頻域噪聲信號分布圖

    圖片轉載自DSD-Guide.這張圖片的意思不是說高采樣率和DSD擁有更多的信息,超聲波配合你的超能力,所以聽起來就更逼真。而是說,將噪聲放在更高的頻率段,明顯更容易被模擬器件的濾波器濾除干凈。

    也許你還不相信CPU和軟件算法的能力?我們不如回到ADC,即你聽到的錄音制品制作的過程。即便是DSD64的SACD內容,它也是基于24bit或者32bit的384kHz或者352.8kHz的PCM錄音下,通過SDM轉換而來的,而不可能是DSD直接錄音的。為什么這么說,因為目前DSD音樂無法做后期編輯處理。其實,24bit/352.8kHz已經并不比DSD64差了。

    小結:我們這里做一個小結,來說明Delta-Sigma DAC在解碼PCM、解碼高清PCM、解碼DSD時差別的原因是在于它內部的SDM需要工作在什么狀態。簡單的說,我們使用24bit/96kHz[或更高采樣率]是讓了DAC內部的整形做更少的工作,而不是聽到超聲波。而我們用軟件的方法做升頻,也是同樣道理——軟件的升頻其實是為了DAC內部不升頻。而DSD是更徹底的方案,下面要做的就是用軟件來實現PCM到DSD轉換,讓播放音樂完全進入DSD狀態。

    設置方法與主觀聽感

    Foobar2000 DSD設置之ASIO Proxy 0.9版本 PCM-DSD轉換設置

    在這套設置中,PCM到DSD轉換和播放DSD音樂其實沒有什么差別。這里直接進入設置方法,安裝的插件請見前文。ASIO Proxy 0.9版本如圖所示和0.8版本相比有所變化,看起來更為直觀。在安裝好該軟件后,在ASIO設備中可以看到dsd-asio選項,雙擊單開,如圖看到界面。這個界面頂部可以選擇要使用的聲卡設備。如圖我們使用FiiO ASIO Driver。

    Foobar2000 DSD播放設置-ASIO Proxy 0.8版本設置界面

    Foobar2000 DSD播放設置-ASIO Proxy 0.8版本設置界面

    而圖中有五列內容,第一列已經是現成的采樣率,標明了Input。它是指一個輸入條件,即你在播放該采樣率、該格式的音樂時會做以下四個項目的轉變。Output是指以什么形式輸出,可以選擇DSD64、128和256.DSD256或512,必須要DSD Native才可以,DoP1.0是不可以的。

    Foobar2000 DSD播放設置-PCM實時轉換DSD界面-ASIO Proxy 0.9版本設置界面

    Converter內,是四個類型的SDM,Type ABCD,沒有找到ABCD的官方說明差別。Sample&Hold,不太明白,好像是DSD to DSD時的升頻,似乎沒太大必要了。DSD64和DSD128的差別真得聽不出來,更不要說DSD512了。DSD Mode有常用的DoP和Natvie,當然還有兩個獨家的方案。

    Foobar2000 DSD播放設置-PCM實時轉換DSD界面-ASIO Proxy 0.9版本界面與CPU占用率情況

    如圖所示雖然是FiiO的Driver,當然只是我們一個實驗性的設置,經過測試,飛傲的播放器USB DAC模式是可以支持DoP和Native兩種模式DSD的,但最高只可以支持到DSD64.PCM到DSD的SDM需要消耗一定的CPU運算量,如截圖所示,我們是在做一個24bit/96kHz到DSD64的轉換,在Macbook Air的i5 4250U [1.9GHz 雙核超線程,帶超線程的i5……] CPU下,需要7%-15%左右的CPU占用率。

    而對比macOS下的Audirvana Plus的SDM,Foobar的這套精度應該還比較低,這款播放器下的SDM可以選擇7階和8階[CS43xx系列是5階,而DAC7是3階]的精度,CPU占用率要比這個高2-3倍。我們會單獨寫一篇Aurvana Plus的濾波器功能的文章。

    主觀聽感

    最后,再做一次說明。在看過前文后,我們應該不會糾結44.1kHz如此低采樣率的音樂文件轉換到高采樣率甚至DSD有什么意義?我們以前將44.1kHz升頻到352.8kHz或更高,不是要得到更多的信息量,雖然看上去文件是大了不少。它的意義是要讓DAC的SDM避免或減少升頻、調制工作。而現在我們做的更徹底,把它轉換成DSD。這同樣或者從來就不是一個信息量的問題,而是對DAC芯片內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有所不同。你聽到的完全不是做PCM時DAC工作的單元,而是芯片和電路DSD部分輸出的信號。而其實DSD解碼基本不需要DAC做什么工作,只是一個通道管理,濾波輸出罷了。而PCM是需要做SDM大量的運算工作轉換的。而這里,我們用了更高精度的算法讓電腦的CPU來完成這部分工作。

    主觀聽感的差別也是相當正面的,這與我們以前玩的升頻帶來的差別還是較大的。無論是電腦CPU還是隨身聽、或者聲卡專用的芯片進行升頻,一般會帶來聽感上差異的主要特點是聲音密度,低頻會變得結實,聲音厚度會稍有改善。但SDM后直接通過DSD輸出,會帶來更大改善。

    理論上,不同芯片DSD和低通濾波還是有差異,但是我們對比了Mojo、樂之邦02Mark2、06MX,飛傲X7等DAC基本得到了同樣的聲音變化特征。在DSD模式下,輸出整個聲音背景的安靜程度會有比較大幅度的提升,這對于喜歡追求背景“黑度”的玩家來說和耳機玩家來說是一大福音。其次,整個聲音的后延瞬態變得干凈而平滑,就是聲音收緊的這個瞬態更為自然細膩。如果對比PCM狀態,哪怕是24bit/96kHz,也會覺得它的瞬態發糊,這主要發生在中頻和低頻。而對高頻的改善,同樣是這部分瞬態,聲音的邊緣圓滑了很多,相比PCM狀態就是毛刺感明顯。這種變化不需要你有多么高級的設備,一套入門設備,同樣可以輕易的體會得到。

    總結

    原本我們打算寫這篇文章只是談談ASIO Proxy新版本對于Windows10兼容穩定性,恰好又發現了SDM轉換的魅力,同時也研究了為什么用CPU去做SDM可以帶來好聲音的簡單原理。關于Delta-Sigma DAC和ADC的細節目前還沒有找到一個簡單易懂的方法闡述,但對于發燒友來說,前文的道理已經說得比較明白了。對于可以支持DSD的聲卡用戶來說,還不趕快用ASIO Proxy設置一下,聽聽聲音帶來的變化。

    而每每談到DSD總會說到版權問題,但索尼作為SACD幾乎惟一的技術倡導者,明顯是在默許這類軟硬件的使用。不然,自家以及眾多日本廠商也不會推出支持DSD播放的解碼器。所以,我們認為這是索尼開放的態度,以獨特的方式讓很少一批的發燒友更多領略SACD和DSD的風采。也許在恰當的時候,我們有可能看到DSD音頻技術在互聯網音頻中的應用出現。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