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我因為工作的關系,買過一臺功能復雜的HTC VR設備,工作不需要以后,拿它玩過幾次游戲和電影, 實話說第一感覺確實很新鮮,但整體體驗確實不咋地,主要是2個問題,一個是產品太重,戴著太累。二是清晰度真的很一般,習慣了視網膜屏幕的眼睛真的不再適應這種『大果粒』。但只要用過一次就能感覺到這類不需要大體積,就能實現甚至超越大屏幕效果,并且天然支持3D還不用損失分辨率的技術,一定是未來個人娛樂的方向。
幾年后的今天,我再次拿到了一款頭戴顯示器產品,這款產品不再是VR眼鏡,而是一個單純的顯示設備,幾年的科技發展和更為純粹的功能能否獲得相比當年VR眼鏡更好的使用體驗呢? 測試了一段時間之后,我覺得這真的是一款完成度很高,像是科幻成真的產品。
這款來自酷睿視(GOOVIS)的G3 Max是最新旗艦款,這并不是一個數碼大廠的試水產品或者新品牌的眾籌產物,這家廠商有已經迭代很多代覆蓋各種產品線的頭顯產品,技術積累和設計成熟度上的優勢,以及7000多的售價讓我對這款產品有著不小的期望,同時也會對它有更高的要求。
頭顯本體就是如同頭號玩家里面那樣的一個大號眼罩,正面有一個條形LED指示燈,頗有未來感。
體積已經算得上非常小巧(相比我之前的VR而言),重量控制的也不錯,實測主體(含面罩)344g,單頭帶 167g
背面是兩個對應雙眼的圓形透鏡組,透鏡組背后則是來自視涯的OLED顯示屏,透鏡組進行了光學放大,把屏幕的圖像放大成一個遠距離的虛像,讓雙眼的焦點不在近處而是比較遠的地方,如同在影院看電影一樣更為舒服。
兩塊Micro-OLED屏幕,單個分辨率2460*1440,只看分辨率已經超過多數視網膜屏幕的手機了。而雙眼的組合分辨率達到了5k, 但這個分辨率在頭顯中是什么概念呢?這就要說到PPD了:PPD是VR/AR頭戴顯示類產品重要參數 PPD (Pixels Per Degree) 角分辨率,指視場角中的平均每 1° 夾角內填充的像素點的數量。
也就是說對于頭顯設備,視場角范圍越大,PPD就越小,普通的VR設備為了實現360度沉浸效果,視場角偏大通常在100度左右,但如果僅用來觀影和玩非VR游戲的話,只能用到畫面中心的正方形區域,浪費嚴重。而G3 Max的視場角是63度,更適合觀影,讓16:9的畫面剛好充滿雙眼的視角。這也就造成同樣分辨率下G3 Max能獲得更大的PPD。
G3Max的PPD為45,而通常認為只要達到 30PPD左右時,人眼就注意不到像素顆粒。30PPD 是什么概念呢,大約就是你在 20cm處,使用手機的感覺。清晰度可想而知。而4K分辨率的VR眼鏡PPD只有20,這就是普通VR很容易大果粒的原因。
為了將OLED屏幕的畫面投影到觀看更舒適的遠處,G3 Max通過光學鏡片組來把OLED屏幕模擬成一塊20米外的1000吋巨幕。而且高級鏡片組和普通鏡片的最重要區別就是邊緣畫質,G3 Max用了高端微單鏡頭使用的多片非球面鏡(ASPH)組合,來實現堪比專業鏡頭一樣的從邊緣到中心一致的高畫質。從鏡片上的彩色反光可以看出鏡片做了鍍膜處理,防止鏡片起霧。
G3 Max觀感上非常像IMAX電影院稍微靠后一點的位置,巨大的屏幕完完全全塞滿了視野,距離感也很明顯,確實能感覺出畫面在一定距離之外,是因為屏幕大而不是貼近屏幕造成的那種大屏感。這種滿眼是畫面的感覺真的特別震撼,有點第一次看IMAX的感覺。
得益于OLED技術的天生優勢,這兩塊屏幕無論是參數還是實際表現相比普通LCD顯示器或者電視機都是幾乎碾壓級的。(因為有光學組件的存在,頭顯的屏攝很難拍出真實效果,只能拍到中間一部分畫面,并且有明顯的形變,照片有較大的畫質劣化,僅做參考)
在高PPD的加持下,哪怕放大到影院屏幕那么大清晰度足夠,而且95%P3的色彩表現出色,尤其是全黑環境可以用比較低的亮度,不會出現高亮度時的那種發白感,色彩通透。
OLED天生的高對比度,可以獲得純凈的黑色,和高亮的點光源,在電影游戲這樣的場景中表現出色。其實這塊屏幕的硬件素質完全可以達到HDR的要求,但是并沒有獲得HDR認證,無法完美播放HDR影片。通過和廠商溝通得知,目前的HDR標準是面向平板顯示設備制定,還沒有針對頭顯的認證標準,自然無法取得認證,稍顯遺憾。
盡管如此,效果秒殺多數LCD顯示器和電視,并且遠遠超過VR產品常用的LCD屏+“凸透鏡”組合的顯示效果,效果確實驚艷。
之前說過,經過透鏡放大的畫面會有邊緣劣化的問題,G3 Max使用了素質相當高的非球面鏡片,雖然四個角畫質相比中心有稍微差距,但并不算太明顯,我覺得已經算是控制的相當不錯了。
當然畫質再好,如果戴著不舒服也不能算是成熟的產品,G3 Max的舒適度很不錯,相比之前沉重的VR設備提升太多了:
貼近臉部的地方是一個可拆卸的面罩,邊緣的海綿讓面罩貼合得很是舒適。安裝時能起到隔絕外部光線的作用,從而獲得更好的沉浸感。拆掉以后則可以更多地觀察外部環境,方便使用鍵盤鼠標。
不過這個眼罩是一個固定尺寸的,對我而言有點寬,貼合度一般,如果能做成寬度可調的就更好了。
為了把頭顯固定在頭上,就需要用到這個長得和健身環一樣的可拆卸的頭帶額托配件,G3 Max的舒適度高有一大半是這個頭帶的功勞。
頭帶兩端有大面積的海綿用來貼合頭部,高密度慢回彈的海綿支撐度和舒適度適中。
額托頭帶和頭顯的連接使用了一個可快拆的金屬『合頁』,這個合頁可以旋轉來調整頭顯的角度,但同時又有足夠大的阻尼,讓頭顯可以維持在特定角度不會下墜。所以佩戴的時候,只要把頭顯調整到恰好蓋住眼睛的程度,就可以把重量轉移到頭帶上,頭帶的海綿和腦門貼合,靠頭部來支撐整個頭顯,眼睛和臉頰幾乎可以不受到任何的壓力,再稍微仰頭讓脖子的重心平衡,整個佩戴會相當的舒適。
我拿它已經看了好幾場電影了,基本上連續佩戴2個小時沒有絲毫的不舒服。
但也有一點不如普通屏幕,就是眼睛會有點累,我感覺主要原因是眼前只有屏幕,沒有別的物體可以移動視線,眼睛長時間聚焦同一個位置,時間久了自然會累,但這也不能說是產品的問題,畢竟長時間看手機或者電腦也會很疲倦,而且頭顯是遠眺觀影,比近距離盯著電子屏幕更保護眼睛一些。不過任何屏幕都不要看太久為好,適當休息雙眼才最科學。
而且佩戴這款頭顯的時候,是不需要戴近視眼鏡的,近視的朋友可以直接使用頭顯兩側的屈光度調節功能來獲得清晰的視野,支持的屈光度范圍是是遠視200度到近視700度。我的近視是650和750,得益于屏幕前面的高品質光學組件,屈光度調節的準確度很高,650那只眼睛調解后非常清晰,因為最大只有700,所以750那只眼睛稍微有點模糊(官方提供了定制鏡片的服務,可以定制更高度數或者散光鏡片,我只差50度就省下這比錢了),但整體效果非常好,關鍵是不戴眼鏡的感覺太爽了!
除了調節屈光度,瞳距調節還能確保用戶的雙眼正對屏幕中心,讓雙眼獲得一致且最佳的畫面,這是頭顯的必備功能,沒有瞳距調節的頭顯只能說是玩具。
音量/亮度調節和2D/3D切換在頭顯頂部,盲操也相當順手。因為頭顯這種專業的光學3D顯示器,天生適合播放3D電影,而且頭顯對3D的支持效果非常出色,通過頂部的按鈕一鍵切換3D顯示模式即可享受IMAX影院看3D電影的樂趣。而且無論是家里的電視,還是影院的3D,都非裸眼3D,而是需要佩戴一個明顯影響畫質,尤其是亮度的3D眼鏡。所以3D電影看起來總是黑乎乎的不夠亮,而且本來就近視的我還需要兩層眼鏡,舒適度堪憂。而G3 Max是真『裸眼』3D,亮度、色彩和畫質都還原得很棒,3D效果媲美電影院的出屏效果,在家里看3D的體驗超越影院觀影。
G3 Max還有外放喇叭和3.5mm耳機插孔,但受限于外放喇叭的體積,音質不用抱太大期望,還是用耳機吧。
這套頭顯的巨幕感和高清畫質是一大優勢,另一大優勢就是便攜,這套東西隨便塞進一個雙肩包都不怎么占地方,特別適合隨身攜帶。
比如搭配GOOVIS出品的D3手持視頻播放器,可以做到隨身影院的效果,而且可以幾乎不受外界環境影響,無論是火車飛機,還是酒店方艙,G3 Max能讓你馬上獲得進到電影院的感覺。
G3 Max無內置電池,一根type-c實現了供電和傳輸信號兩種功能,沒有帶著亂七八糟充電器和線的煩惱,就算我這臺不支持TYPE-C視頻輸出的老款播放器,用HDMI轉接TYPE-C之后,也無需給頭顯外接電源。
像帶有type-c接口并支持視頻輸出的手機更是轉接器都不需要,一根線直接小屏變巨幕,不要太方便。
這臺產品確實給了我很大驚喜,沒想到現在的頭顯已經有這么好的表現了,遠超出我基于之前的VR體驗所產生的預期。 尤其是那種戴上瞬間產生的影院般的沉浸感,和超越普通影院的清晰度(其實普通電影院分辨率就是1080p,還有投影的劣化)和大屏的沖擊力,通過G3 Max把很多平時只能在小屏幕上的內容,比如體育比賽,游戲,美劇,放到電影院來觀看,那種震撼感不言而喻。
同時這款產品的便攜性和便利性也相當好,這么強悍的顯示設備能輕松隨身攜帶,使用起來只需要一根type-c甚至大部分情況下不需要外接電源,搭配手持視頻播放器時說它是隨身的IMAX電影院也不為過。
不過,這款產品目前8k的售價決定了它不是一款面向普通消費者的走量產品,更多的是面向小眾電影發燒友或數碼產品愛好者,但電子產品的好處就在于,隨著成本的下降,這些旗艦機器上的技術就會下放到主流市場,也許用不了多久,入門級產品就能做到G3 Max這樣的使用體驗,到時候也許大家觀影玩游戲的習慣都會因此發生改變。
起迷你電腦主機,以其小巧便攜的體積和強悍的性能表現,正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關注和喜愛,特別是隨著越來越多廠商的入局,讓它大有取代傳統臺式機的勢頭。不過國內很多用戶對迷你主機的印象還停留在“體積小、性能弱、散熱差”等,其實隨著近些年迷你主機的不斷發展,目前千元價位的迷你主機基本都能滿足用戶的日常使用需求。甚至一些高端的迷你主機,除了能輕松應對各種工作需求,還能暢玩各種大型游戲。
至于迷你主機的選擇,還是要根據個人需求來決定,簡單來說就是主打辦公使用建議選Intel處理器,而更偏向游戲娛樂則建議選AMD處理器,同價位中AMD處理器的顯卡性能更強。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款零刻SER6 MAX 6900HX高性能游戲迷你電腦,就是一款不僅能輕松辦公,還能暢玩大型3A游戲的迷你主機。目前零刻SER6 MAX擁有6900HX和7735HX兩種型號,兩者的主要差別是處理器性能,6900HX性能稍強,不過日常使用幾乎沒差別。這臺零刻SER6 MAX 6900HX從入手到現在使用也有一個月時間了,下面我就帶大家去全面了解下,看它是否能替代傳統臺式電腦主機。
包裝方面,零刻SER6 MAX 采用了黑色紙質包裝盒,整體設計十分簡約,正面印有大大的“SER SERIES 6”字樣,背面是關于產品的參數介紹。
再來看看盒中都有些什么?除了零刻SER6 MAX迷你主機,還有HDMI線(100cm、25cm各一根)、壁掛式支架,固定螺絲、電源適配器、螺絲刀和使用說明。
零刻SER6 MAX 配備了全新的電源適配器,不僅體積小巧,而且還采用了磁吸接口,使用起來更加方便,特別是官方還對磁吸電源和電源接口提供終身包換售后,所以完全不用擔心用壞。
零刻SER6 MAX采用了全金屬機身設計,讓整機看起來更具質感,擁有墨玉綠、琥珀橙、深空灰、曜石黑共四種配色,可以更方便用戶根據需要選擇。
對于選擇迷你主機的用戶,大多數都是看中它足夠“迷你”的體積,可以更加方便擺放或隨身攜帶。零刻SER6 MAX雖然性能提升較大,但體積卻依舊足夠小巧,單手即可輕松握持,可以釋放更多桌面空間,再加上僅0.62kg的機身重量,即使隨身攜帶也不會有負重感。
機身的上蓋被大面積的金屬網孔占據,這也是迷你主機的進風口,不僅看起來更具金屬質感,而且還能提供足夠的進風量,帶來更好的散熱效果。
機身兩側同樣采用了金屬網孔設計,頂部邊緣還采用了CNC金屬高光設計,讓整機更具時尚感。
接口方面,零刻SER6 MAX可以說是誠意滿滿,其中正面從左到右依次為CMOS孔、3.5mm音頻插孔、Type-C接口(10Gbps)、USB3.2接口和電源開關,其中Type-C接口僅支持數據傳輸,電源鍵還集成了指示燈功能,更方便用戶了解主機工作狀態。
機身背面的接口更加豐富,擁有1個LAN 2.5G接口、2個USB2.0接口、1個DP1.4接口(支持4K 144Hz)、1個HDMI 2.1接口(支持4K 144Hz)、2個USB4接口(40Gpbs)、1個3.5mm音頻插孔和1個磁吸電源接口,可以滿足用戶的多種使用需求。特別是配備了2個USB4接口,不僅支持40Gbps高速數據傳輸和100W供電運行,而且還支持4K高清顯示。
機身底部設計十分簡約,左右兩側是防滑膠條,靠近下方的中間位置預留了安裝孔,搭配壁掛支架將主機直接安裝到顯示器背面。另外在底部左上角還預留了個硅膠拉手,可以更方便用戶拆卸底蓋。
零刻SER6 MAX采用了全新的磁吸式電源接口,可能有用戶會擔心接口的牢固性,通過實際測試,可以看到即使通過電源線將整機吊起,電源線也沒有脫落,連接十分牢固。
外觀設計固然重要,不過內部細節才是更考驗廠商水準,下面我就繼續帶大家去看下內部的構造。零刻SER6 MAX的拆卸很簡單,直接使用附贈的十字螺絲刀即可輕松完成拆解。
將底蓋拆卸后,就能看到內部預留的硬盤插槽,支持M.2 2280 PCle 4.0固態硬盤,如果想要2.5英寸7mm硬盤,可以通過更換硬盤插槽來實現,可以滿足用戶的不同使用需求。另外在硬盤插槽下方是系統散熱風扇,通過引導內部空氣流動,可以將內部熱量帶走,有效降低內存和硬盤等部件的溫度。
將系統風扇散熱支架拆卸后,就能看到內部的主板、內存、硬盤等部件,可以看到主板上的元器件排列整齊、焊點均勻,整體做工十分精細。其中內存和固態硬盤都采用可拆卸設計,更方便用戶根據需要自由更換。
零刻SER6 MAX擁有準系統、16G+1TB、32GB+1TB共三種版本可選,我這款是16G+1TB版本,其中內存條是兩條英睿達8GB DDR5 4800MHz內存,最大支持雙通道64GB;硬盤是英睿達1TB PCle4.0高速M.2 2280固態硬盤,單插槽最大支持2TB,雙插槽最高可擴展到4TB容量。
將固態硬盤拆卸后,可以看到無線網卡,采用了Intel AX200芯片,支持WiFi6網絡,可以帶來高達2.4Gpbs傳輸速率,提供更高效、穩定的傳輸速度。
在主板的背面是高速靜音散熱風扇、VC均熱板、散熱鰭片、CPU等,不過由于在零刻SER6 MAX的主板上加入防拆標簽,為了不影響后期保修,這里就不在繼續進行拆卸了,建議大家不要隨意破壞防拆標簽。
零刻SER6 MAX的拆卸還是比較簡單的,在拆卸過程中只需注意下各種插頭的插拔即可,相信大部分用戶都能輕松搞定。如果家中有閑置的筆記本內存和固態硬盤,可以選擇準系統版本更具性價比。
配置方面,零刻SER6 MAX搭載AMD銳龍R9 6900HX處理器,采用了8核心16線程,最大頻率可達4.9GHz,全新解鎖54W TDP,在保持安全和穩定運行的同時,可以有效提升計算速度和工作效率;其中顯卡是AMD Radeon 680M集成顯卡,擁有12CU顯卡核心數量和高達2400MHz顯卡頻率,性能足以媲美GeForce GTX 1050 Ti獨立顯卡,可以輕松駕馭各種使用場景,暢玩大型主流游戲。
通過魯大師對零刻SER6 MAX進行核心硬件評測,最終綜合性能得分1105720分,整體性能很不錯,可以流暢運行英雄聯盟網游、PS繪圖軟件等,輕松滿足用戶的各種日常娛樂需求。
通過跑分可見處理器的表現還不錯,繼續通過Cinebench R20和R23對處理器的性能進行測試,其中Cinebench R20運行得分為5391 cb,Cinebench R20的單核跑分為1595 pts,多核跑分為13879 pts,整體性能表現很不錯。
零刻SER6 MAX通過AMD Radeon 680M集成顯卡,性能表現足以和GeForce GTX 1050 Ti獨立顯卡相媲美。通過3D MARK對顯卡性能進行測試,其中Fire Strike得分為6157,其中顯卡得分為6909分,對目前的主流網絡游戲基本都能輕松應對,甚至一些大型3A游戲也能流暢運行。
繼續通過PC MARK10對電腦整機性能進行基準測試,最終得分為6341,不僅能輕松滿足用戶的各種辦公需求,即使進行照片編輯和視頻編輯也完全無壓力。
通過AIAD64對預裝的雙通道英睿達8GB DDR5內存進行測試,其中讀取速度49220 MB/S,寫入速度54900 MB/S,復制速度47919MB/S,整體表現還不錯。
零刻SER6 MAX采用M.2 2280 PCLe4.0 SSD固態硬盤,最大支持2TB存儲。通過CrystalDiskMark測試,其中讀取速度為5161MB/s,寫入速度為3657MB/s,讀取和寫入速度都很快,可以輕松滿足各種工作和娛樂需求。
最后通過AIDA64對零刻SER6 MAX進行了系統穩定性測試,采用“Stress FPU”方式進行單烤,當然日常使用中一般很少能達到這樣的強度。通過連續40分鐘的測試,可以看到功耗一直處于54W,除了剛開始溫度迅速上升到80℃后,溫度基本都在80℃~81℃之間,整個測試過程中溫度變化很小。
零刻SER6 MAX由于體積小巧,再加上TDP提升到了54W,很多用戶可能會擔心散熱效果。在進行系統穩定性測試時,內部散熱風扇處于滿功率運行,此時機身內部溫度基本處于最高狀態,正好可以對零刻SER6 MAX的散熱能力進行測試,測試是室內環境溫度為23℃。
通過手中的測溫槍對機身進行全面檢測,其中機身底部、側面的溫度在31℃~33℃左右,頂部溫度28℃,溫度最高的位置是背面出風口處為37℃,整體散熱表現很不錯。此時將手放到背面出風口處,可以明顯感到風力很強勁,不過吹出的風也只是溫熱。
雖然散熱風扇的風力很強,但零刻SER6 MAX的噪音控制還是很讓人滿意的。通過實際測試,在室內環境噪音為36.9dbA時,將分貝儀放在機身前方,在風扇全速運行的穩定性測試時,測試噪音值為49.4dbA,雖然能聽到明顯的風扇噪音,但是并不影響正常使用;而在正常使用時,測試噪音值僅為37.6dbA,基本聽不到機器運行聲。
對選擇迷你主機的用戶,大部分看中的就是迷你小巧的體積,擺在桌上不占空間,可以釋放更多桌面空間。零刻SER6 MAX使用十分簡單,只需將主機和顯示器連接,再搭配一套鍵鼠就能使用。
對于現在的迷你主機來說,隨著Intel和AMD處理器性能的不斷優化升級,可以說臺式機能做的迷你主機也能做到,像上網、看視頻、炒股、處理文件等日常使用場景都沒啥問題。簡單來說,如果你主要用來辦公和娛樂使用的話,迷你主機完全可以取代傳統臺式機,當然如果你主要玩游戲的話,想要體驗更高的畫質和流暢度,目前還是需要繼續選擇配備高性能獨立顯卡的臺式機。
通過實際體驗,除了日常工作和娛樂使用場景,即使進行圖片處理和視頻剪輯也完全沒問題。通過Photoshop、CAD、Pro、剪映等軟件進行測試,整體運行流暢無卡頓,可以滿足用戶建模、設計、視頻剪輯等專業使用場景。
對于喜歡多屏的用戶,零刻SER6 MAX更是給大家帶來了驚喜,不僅配備了HDMI接口和DP接口,而且還加入了雙USB4接口,全部支持4K高清顯示,可以實現最多四屏異顯,滿足更多專業的使用場景。像我就比較喜歡雙屏顯示,左側豎屏上網查資料,右側橫屏寫作,可以有效提升辦公效率,習慣后根本換不回去。
對于現在的大部分迷你主機來說,日常工作和娛樂基本都完全沒問題,但是由于無法配備獨立顯卡,游戲性能一直都是被人詬病的問題。不過隨著AMD集成顯卡性能的不斷提升,就像零刻SER6 MAX配備的AMD Radeon 680M集成顯卡,性能足以和GeForce GTX 1050 Ti獨立顯卡相媲美,已經可以暢玩很多大型游戲了。
下面我就帶大家去實際測試下,零刻SER6 MAX是否真能暢玩大型3A游戲!
先通過LOL游戲測試,選擇1920*1080分辨率,圖像畫質全部調為最高,其中跑圖、打野時FPS都能在140 FPS以上,即使在多人團戰時,游戲幀率也能達到130 FPS以上,整個游戲中無卡頓現象發生,運行十分流暢。
在一局游戲過后,通過“游戲加加”的性能報告可見,處理器和顯卡的占用率并不是很高,其中游戲的平均幀率為136 FPS,整個游戲過程中幀率變化比較平穩,幾乎沒出現斷崖式現象,整體變化較平穩。
繼續通過“原神”進行測試,這款游戲對顯卡的性能要求相對更高,選擇1920*1080分辨率,最高畫質,大部分場景中的游戲幀率都在50 FPS左右,整個游戲過程流暢無卡頓。
繼續通過“游戲加加”生成的性能報告分析,可見顯卡的占用率達到了88%,可見此款游戲對顯卡的要求更高,其中平均幀率為52 FPS,對于這款游戲也能流暢運行。
通過“極品飛車21”進行測試,1920*1080分辨率、游戲畫質調至高,游戲幀率可達33 FPS以上,無論是加速、轉彎、漂移都沒有出現卡頓現象,整個游戲運行流暢。
最后我還測試了“埃爾登法環”這款3A游戲大作,同樣是1920*1080分辨率,游戲畫質全部調為高,游戲中無論是跑圖、戰斗、釋放技能等場景,游戲幀率都能維持在30 FPS以上,可以較流暢運行,如果還想要獲得更高幀率,可以通過降低分辨率或畫質來實現。
通過對零刻SER6 MAX近一個月的使用體驗,它不僅完全能滿足日常辦公和娛樂需求,而且對于主流的大型網絡游戲也能輕松暢玩。那么迷你主機能否成為傳統臺式機終結者呢?目前來說還做不到完全替代傳統臺式機,如果平時主要日常辦公使用的話,個人認為完全可以作為替代品;如果對于大型3A游戲的要求不高,在1080p分辨率和一般畫質下,零刻SER6 MAX也能夠實現暢玩;如果是專業游戲玩家,對于畫質和幀率要求更高的話,還是需要繼續選擇配備獨立顯卡的高性能臺式機。
總的來說,零刻SER6 MAX能夠輕松應對各種工作和娛樂需求,可以滿足像日常辦公、會議、圖片處理、視頻剪輯、游戲娛樂等場景,整體性價比很不錯,比較適合預算有限,又想要體驗高性能游戲迷你主機的用戶。如果你對于迷你主機的性能還有更高要求,可以看看全新的零刻SER7系列和GTR7系列。
T之家 10 月 5 日消息,筆記本廠商 XMG 今日宣布,通過更新 BIOS,旗下 APEX 15 MAX (E22) 筆記本電腦現已支持 AMD 的 R7 5800X3D 桌面大緩存處理器。
據介紹,隨著第二次主要的 BIOS 更新到版本 1.07.09A01,APEX 15 MAX (E22) 筆記本現在可以使用 AMD 最快的游戲 CPU R7 5800X3D。據 XMG 的測試數據,在《古墓麗影》中,R7 5800X3D 比 R7 5700X 的性能高出約 30%。
IT之家曾報道,今年 5 月份, XMG 發布了新款 Apex 15 Max 筆記本電腦,搭載了臺式機上的 AMD CPU,顯卡可選 RTX 3060 或 RTX 3070,屏幕為 15.6 英寸 FHD 240Hz 顯示屏。
此外,這款筆記本的 HDMI 端口升級到 2.1 標準,還有 DisplayPort 1.4 以及 USB type-C 接口。價格方面,這款筆記本售價 1399 歐元(約 9918.91 元人民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