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文作者:柔彤小貝

    序:

    ——首先在這里還是先啰嗦幾句,俺不是閑的慌,而是喜歡值得買,每一篇分享出來的文章都能獲得小伙伴們的支持,每一次都有著滿滿的成就感,或許就是傳說中的緣分,讓你我牽連在這里。

    家里的舊筆記本不要換臉盆,帶你玩出DIY新高度!

    話說,上一次搗鼓【家里的舊筆記本不要換臉盆,帶你玩出DIY新高度】的文章,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照舊,我們還是來回顧一下當時的情況!

    N133HCE液晶屏

    經過改裝DIY=15.6寸顯示器

    是這樣的,在好多年前,當樓主還是一顆“小白菜”的時候,聽了某jian商的忽悠,入手了這款所謂高科超級本,薄、快、準、狠...其實Ta的配置就是一個移動平板,處理器是Intel Atom x5 Z8300+4GB內存+64G硬盤,用了一個月,就卡出“仙”了,最后拆了屏幕做了個顯示器。

    那么問題又來了,咱這塊把屏幕硬生生的取出來了,看到主板驚呆了,這就是所謂的超極本?國人macbook?第一款超薄輕巧超級超級本?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這明明就是一個平板換了件衣服,穿了馬甲而已,好吧,反正已經被坑了!!!再哭也挽回不了什么了,拆...

    剩下的主板這部分又該怎么處理?廢物閑置?不...今天我還要榨干Ta最后一滴性能,就是把剩余的部分DIY成一個mini小主機,筆記本做主機?還有這操作,如果您也不信,那就一起來瞧瞧吧。

    廢物利用:今天的DIY玩法同樣適合以下的小伙伴們。

    例子1:手里的win10平板電腦屏幕爆了,換屏太貴,不換用不了,閑置心疼

    例子2:手里的筆記本電腦屏幕爆了,不想換屏,閑置浪費,何不廢物利用

    1:把所有的零件大卸八塊一一排列好,把電池、喇叭單元、排線、WIFI天線等等零件全部拆下來,也只有這些還能小小利用一下了,其它部分已經榨干凈了。

    假如要定制的是這樣的...

    然后效果應該是這樣的...

    2:把元件先放一邊,現在要想的就是動手為Ta做一件衣裳,按我們中國話它叫——機箱,開始我想過許多種方案,其中就有CAD畫圖定制亞克力板,做一份圖紙,額...不懂畫,而且折騰起來費用就高了,所以還是以最廉價的方式,自己動手,一切從生活周邊開始物色,月餅盒太硬了所以淘汰,奶粉罐太大了所以淘汰,最后連我自己都不相信。

    3:叮...叮咚...材料出現了,沒錯,就是這貨,這是我給娃兒買的雙頭水彩筆,我看中了這個塑料盒子,因為后面用刀開孔會方便一些,擼起袖子加油干,開始ing...

    4:初步DIY的時候,也不知道會有今天的成功,所以在搗鼓的過程就沒拍照,所以沒有辦法一一分享過程出來,下面我就演示一下當時的情況,畢竟手工折騰,會有不完美,將就用...將就看....看官大大們就不要嫌棄了喔,畢竟...畢竟能力有限嘛,首先看中了這個小透明盒子,先把里面的雙頭水彩筆拿出來。

    5:初步規劃一下,大致的位置,也就是說我們要把剛才拆下來的元件通通曬進去這個小盒子,例如我要在這個位置放電池,在那個位置開孔放揚聲器,在左邊焊接一條開機線...

    6: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全部塞進去了,相關的細節部分我都進行了標注,其實并不難,難的地方就是布局和安放,還有一點就是需要手工刀慢慢的開孔、打磨、拋磨...

    7:由于原來的開機鍵是在鍵盤上的,怎辦?不會叫我把鍵盤也移植過來吧,那不就成了大主機了,而不是迷你了,我覺得在這個上是最難的,就是要用萬用表查詢開機那條線路,然后通過飛線焊接出來。

    8:在這里我還安裝了一個暗鎖,沒有任何按鈕,這兩條焊接出來的線就是電源開關鍵,通過鑰匙接觸則可完成開機...亮了,居然亮了...沒報廢耶。

    我們最后來看一下完成后的樣貌,整個主機沒有任何一顆螺絲,大部分采用熱熔膠固定,如果也想搗鼓的朋友,記住一點就好,有些地方記得“絕緣”處理,別讓電子元件觸碰到就好。這個小盒子里裝的就是一臺“如假包換”的小主機,我現在把它叫做下載機.

    主要是利用它打開迅雷,下載高清流媒體電影到移動硬盤,然后拿到客廳的電視機上看,自我感覺還是挺有意思,不放過任何一個地方,把Ta榨干,但在顯示器的部分就有些不喜歡,把HDMI接口開到頂部了,感覺好丑,如果放在底部的話,會美觀許多,等我有時間了,再搗鼓搗鼓。

    好吧,再來看先折騰前,跟折騰后的區別!原來一個好好的筆記本就給我這樣硬生生DIY做成了一個顯示器和一個小主機,是不是覺得我好想“吃飽沒事干”的樣子,人家還不是因為你們喜歡看,所以才搗鼓的,好了,今天的搗鼓到這里又結束了??ヽ(°▽°)ノ?

    PS:好多小哥哥小姐姐都在擔心我家里的東西,心里肯定都在想,照你這個速度下去,家里的東西不都給你拆個遍,什么電視,電腦,電動車,汽車,電飯煲,電池爐是不是都要慘遭你毒手了。

    我只能偷偷的擦著眼淚說:“只要親喜歡,拆遍了又有何干”,我輕輕的來,輕輕的走...不帶走一篇云彩,只帶走你的一個贊、收藏、關注、回復,這樣一切就都足夠了 。

    寫在最后:

    筆記本DIY迷你主機就這么完成了,當然,我還可以分享更多噢,記得關注我噢,或者你想看什么類型的,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回復告訴我,只要我手里有的東西,我都愿意為你搗鼓。

    于小白來說,想要自己組裝一臺電腦主機,若沒有學習一點點硬件知識和電腦組裝經驗,無疑是無從下手的。雖然在裝機之家購買的電腦主機提供免費的裝機服務,不過考慮一些用戶在裝機之家購買電腦配件而想要自己體驗組裝電腦樂趣的朋友,故此曉龍寫了一篇非常詳細的電腦組裝教程,我們只需要跟著裝機教程步驟一步一步學習并實踐,那么很快就可以將這些電腦配件組裝成一臺完整的電腦主機。那么自己如何組裝電腦主機?下面裝機之家曉龍分享一下diy電腦組裝教程圖解詳細步驟+裝機心得,需要說明的是,裝機還是需要一定的動手能力的,如果看了這篇裝機教程你還不會安裝的,那么建議你放棄自己裝機吧,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diy電腦組裝教程圖解詳細步驟+裝機心得

    本次電腦組裝教程的配置清單如下:

    電腦配置清單

    注明:即使配置不同,也可以作為裝機參考,電腦組裝的步驟大同小異,可能有些CPU散熱器安裝有些區別,按照您的散熱器說明書來進行安裝即可,還有就是機箱設計結構不同安裝有所區別,結合實際情況照葫蘆畫瓢。

    所需工具:

    一個常規“十字起子”和一個“螺絲刀套裝”,最好帶強磁的,可以吸得住螺絲。大部分的裝機都是十字起子完成的,螺絲刀套裝最好也有,例如安裝M.2固態需要小點的起子,還有機箱的銅螺柱需要套筒工具等。

    ★diy電腦組裝教程圖解詳細步驟+裝機心得

    再次聲明一下,安裝過程一定要小心翼翼,大多數的接口都有防呆設計,如果插不進去,千萬不要硬插,大力會出奇跡的!按照電腦組裝圖解教程步驟一步一步來,廢話不多說,上才藝。

    步驟一、電腦組裝教程之安裝CPU篇

    由于intel和AMD兩大平臺安裝有所區別,所以安裝CPU篇章分別對intel和AMD平臺提供了安裝教程。

    intel平臺CPU與主板安裝教程:

    1、首先我們取出主板,將CPU插槽旁邊的拉桿向下壓,然后向外拉即可解鎖。

    2、打開CPU插槽的蓋子,如下圖所示。

    3、我們拿出intel CPU,注意如下圖標注的紅色方框位置,CPU左下方一個“三角”圖標,(裝機之家原創)需要對應主板上標注的“三角”或者“圓形”標識。注:CPU兩邊有半圓形的缺口,這是CPU防呆設計,如果CPU安裝反了是放不進去的。

    4、主板上一般都會有三角形或者圓形的標注,與CPU的“三角”圖標對應安裝就可以了。

    4、將CPU放入主板CPU插槽的時候要對準放入,確保CPU已經完全在插槽中。這時我們可以看到CPU兩邊半圓形的防呆缺口已經對應主板插槽兩邊“小耳朵”。

    5、我們將拉桿恢復到之前的位置,完成安裝。


    6、這時候上面的小黑塑料蓋子會自動彈出。小白:小黑塑料蓋子還有用嗎?我:扔到垃圾桶!

    7、完成CPU安裝。

    AMD平臺CPU與主板安裝教程:

    1、AMD CPU與主板的安裝也十分簡單,我們將CPU插槽旁邊的拉桿向外拉開,如下圖所示。

    2、CPU插槽旁邊的拉桿拉到垂直之后,找到主板CPU插槽上的左下角的三角符號,需要對應CPU標注的三角符號,進行安裝,如下圖所示。

    3、CPU標注的三角符號位置,如下圖所示。

    4、我們將CPU對應主板CPU插槽插入,將CPU所有的針腳完整插到插槽中,從側面觀察一下,是否所有的針腳都插到CPU插槽中了,如下圖所示。

    5、確定CPU已經完全插入CPU插槽中,將拉桿復位到之前的扣具上,完成CPU的安裝。

    注:如果AMD平臺需要安裝第三方CPU散熱器,需要將原裝扣具取下來,也就是主板CPU插槽周邊的四個大螺絲。

    步驟二、電腦組裝教程之安裝內存篇

    1、安裝電腦內存條的方法十分簡單,有些類似我們小時候玩的小霸王游戲機插游戲卡的方法,并且內存的金手指部分也有防呆缺口,如果反了是無法插進去的。首先找到主板上的內存插槽,將卡扣向外打開,如下圖所示。注:現在主板內存插槽基本是單邊卡扣,如果主板兩邊都有卡扣,需要將兩邊的卡扣向都向外打開。

    2、內存金手指防呆缺口與主板的“凸起橫杠”防呆處對應插入即可。

    3、用力壓下內存,將內存完全插入主板內存插槽中。

    4、內存金手指部分完全插到內存插槽中,說明內存已經安裝完成。

    內存如何組建雙通道?

    為了更方便大家理解(關注裝機之家科技公眾號),我們先來為內存插槽起個編號,距離CPU最近的內存插槽順序開始編號,分別為1、2、3、4插槽。組建雙通道內存的方法也十分簡單,我們只需要將內存插入編號為“1和3內存插槽”或者是“2和4內存插槽”即可完成組建內存雙通道,從優先級建議優先2和4內存插槽,其次1和3內存插槽,其實2和4插槽優先級最大的好處就是躲開塔式CPU散熱器。

    內存正確插法如下:

    1根內存的情況下,插入在第#2插槽,單通道內存,因為組建雙通道內存,必須2根內存或者以上數量才可以。

    2根內存的情況下,優先插入在第2和第4插槽,其次1和3插槽,完成組建雙通道內存。

    3根內存的情況下,插入在第2和第4插槽,而第三根任意,建議插入到3插槽,避免塔式CPU散熱器擋住,完成組建雙通道內存。

    4根內存的情況下,插滿就對了,完成組建雙通道內存。

    步驟三:電腦組裝教程之安裝M.2固態硬盤

    注:如果您沒有M.2接口的固態硬盤,而是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或者SATA接口的機械硬盤,請跳過此步驟。

    1、在主板盒子中找到M.2固態硬盤的螺絲和銅螺柱,先取出來,準備安裝M.2固態硬盤,如下圖所示。

    2、該主板上共有兩個M.2接口,由于我手上的這款M.2硬盤自帶散熱片有點厚,(裝機之家原創,轉載注明出處)靠近CPU處的M.2插槽插上了M.2硬盤之后,可能會導致部分的散熱器扣具難以安裝(不帶散熱片可能不影響)。所以安裝另一個M.2插槽。我這款華碩TUF GAMING B460M PLUS主板第二個M.2插槽上有一個M.2硬盤散熱片,我們需要使用螺絲起先將M.2散熱片下下來,就可以看到另一個M.2插槽了,如下圖所示。

    3、我們將M.2固態硬盤的銅螺柱擰到第三個孔位中,也就是主板上標注的“2280”規格的位置上,因為目前的絕大多數M.2固態硬盤都是2280主流規格,如下圖所示。

    4、將M.2固態硬盤金手指部分插入主板上M.2插槽中,然后將M.2固態硬盤放下。

    5、使用M.2固態硬盤的螺絲將其固定,如下圖所示。螺絲上緊之后,M.2固態SSD安裝完畢。

    至于這款主板的散熱片,由于我選購的這款M.2固態硬盤自帶散熱片,所以主板自帶的散熱片已經無法安裝了,就不用考慮安裝了。這款主板自帶的散熱片使用也十分簡單,M.2固態硬盤安裝完成之后,將主板自帶的散熱片上面的一層膜撕了,然后安裝到原來卸下來的位置,擰上原本的兩顆螺絲即可。

    如果您的主板沒有自帶散熱片,M.2固態硬盤也不自帶散熱片,其實散熱也沒有什么問題,當然如果有散熱問題,后期可以自行購買一款M.2散熱片進行安裝。

    步驟四:電腦組裝教程之安裝CPU散熱器

    由于每個人選擇的CPU散熱器品牌型號不同,所以安裝方法也是不同的,但是裝機之家曉龍也不可能將所有的CPU散熱器都演示一遍,所以這里我采用熱門的酷冷至尊T400i散熱器作為演示,現在的新款九州風神玄冰400散熱器安裝方法有點類似,如果其它型號的CPU散熱器實在不會安裝,請參考CPU散熱器中的說明書。

    1、首先我們需要將CPU散熱器以及所有的配件、螺絲、硅脂等從散熱器包裝盒中取出來,等待安裝。

    2、將主板反過來,從主板的背面安裝,將CPU散熱器的背板扣具四顆螺絲對應主板的四個孔位穿過去。如果無法對齊四個孔位,可以向外或者向內自由調節背板扣具。

    3、讓CPU散熱器的背板扣具完全貼合主板。

    4、從主板的正面我們就可以看到CPU散熱器的背板扣具的四顆螺絲已經冒出來了。

    5、擰上固定背板使用的四個六邊形螺絲,先用手擰,然后使用散熱器內附送的套筒進行擰緊,如下圖所示。

    6、撕下CPU散熱器底部的一層保護膜,如下圖所示。

    7、將CPU散熱器上的風扇取下來,用手摳風扇卡扣處并往外扣,有點費手哦,用點勁。

    8、將長條扣具固定在散熱塔底座上,使用CPU散熱器附送的螺絲固定,安裝方法如下圖所示。

    9、安裝之后的效果圖。

    10、另一邊的長條扣具安裝方法相同,如下圖所示。

    11、我們取出硅脂,將硅脂的袋子撕了。

    12、將硅脂涂抹在CPU中間,散熱硅脂不要過多,過多可能會溢出。

    13、你可以像我這樣,中間一小坨就可以了,到時候CPU散熱器壓下來會擴散。當然你也可以使用硅脂畫一個十字架,或者花好幾個點點,至于怎么樣,你開心就好。硅脂的作用其實就是填充CPU散熱器底座與CPU之間的空隙。

    14、我們將CPU散熱器主體拿起來,將四個彈簧螺絲對準之前固定的四個六邊形螺絲上,如下圖所示。

    15、使用螺絲刀固定,記得先不要將一處彈簧螺絲固定的太緊,先擰一半,然后再固定對角的彈簧螺絲,也先擰一半,再擰上第三彈簧螺絲,擰一半,擰上第四彈簧螺絲,所有的彈簧螺絲都擰一半了,最后將所有彈簧螺絲完全擰緊,不要問我為什么,這是心得,你自己試試就知道了。

    16、再將散熱器上的風扇安裝回去,先扣住一邊,再上另一邊,如下圖所示。

    17、這時候CPU散熱器的風扇已經安裝回去了。

    18、開始插CPU散熱器風扇供電線了,但是由于CPU散熱器風扇線有點長,所以插之前,為了好看整潔,我們都會將線纏繞,如下圖所示。當然我是一個有講究的人,如果你不在意這些,可以忽視。

    19、在CPU散熱器附近找到主板上標注“CPU_FAN”的英文,這個CPU_FAN插口就是插CPU風冷散熱器風扇的供電接口,插上去就可以了。旁邊還有一個CPU_OPT插口,這是水冷散熱風扇供電插口。

    20、這也是有防呆設計的,反了是無法插進入了,但是大力總會有奇跡,正確插法如下。

    步驟五:電腦組裝教程之將安裝完成的主板主體安裝到機箱內

    21、最后我們已經完成了CPU、內存、M.2固態硬盤以及CPU風冷散熱器的安裝,接下來就需要將主板安裝到機箱內了,并完成機箱跳線安裝、電源安裝、機械硬盤安裝以及獨立顯卡安裝等等步驟。

    1、這是機箱內部附送的螺絲和扎帶,一般在機箱內部,打開機箱就可以看見了,這款安鈦克 暗黑系-弒星者M(DP301M)機箱螺絲配件在機箱后側板中。此外,每一款機箱安裝也有所不同,不過步驟基本同質化,機箱不同也可以參考。

    2、由于我們選擇的機箱是鋼化玻璃的側板,所以固定機箱側板的螺絲在側板上面,(裝機之家原創)一共有四個螺絲,直接手擰下來,鋼化玻璃側板就可以卸下了。如果不是側透機箱,那么螺絲就在機箱背部,一共有兩顆。

    3、順便將另一邊側板也卸下,將機箱背部的兩顆螺絲擰下來就可以了,方便一會走背線。

    4、機箱兩邊側板卸下后,我們在主板盒子中找到主板的I/O擋板,如下圖所示。

    5、需要從機箱的內部進行安裝。

    6、手推進去,可能需要用點力氣,切記I/O擋板一定要完整推進去。

    7、I/O擋板完整推進去之后,我們可以從外面看到I/O擋板上好多小圓點卡扣,說明已經可以了。

    8、根據主板上的固定孔位,安裝銅螺柱,如下圖所示。

    9、有些機箱手擰就可以將銅螺柱擰上去,如果手擰不動,就可以找到合適的套筒工具了,如下圖所示。當然如果你沒有套筒工具,也可以使用老虎鉗子。

    10、切記,銅螺柱是對應主板固定的螺絲位安裝的。有些機箱默認就是安裝好銅螺柱,如果遇到個別銅螺柱位置與您的主板孔位不同,可以將銅螺柱擰下來,重新安裝。

    11、將主板多個孔位對應銅螺柱位置,逐一上螺絲。

    12、大多數情況下,主板螺絲是最小的那種,如下圖所示。

    13、所有的螺絲擰上之后,主板就被固定在機箱內部了。

    步驟六:電腦組裝教程之安裝機箱風扇

    1、沒有風扇就跳過此步驟,風扇一般是輔助機箱內部散熱,這個antec風扇是這款安鈦克 暗黑系-弒星者M(DP301M)機箱附送的哦,也可以自己單獨購買,我們準備安裝到機箱背后,這個地方是機箱風扇的黃金位置,效果是最好的,切記是出風,不是進風,將熱量直接排出機箱外,如下圖所示。

    2、這是機箱風扇固定螺絲,一個有四個。

    3、將風扇四個螺絲全部固定。

    4、來個正面圖。

    5、風扇是固定好了,但是還需要供電對吧,不然風扇怎么轉呢,如下圖我手上拿著的就是風扇的供電接口。

    6、找到主板上標有“CHA_FAN”或者“SYS_FAN”英文字母,這就是機箱風扇的插口,插上就可以了,如下圖所示,如果機箱風扇少一針,也是可以兼容的。注:風扇四針接口代表支持PWM溫控調速,三針不支持PWM溫控調速。

    機箱安裝風扇最佳位置如下:

    1個風扇的時候,安裝機箱后方出風風扇效果最佳,尤其是CPU溫度,降低最為明顯。

    2個風扇的時候,安裝1個后方出風風扇和1個前方進風風扇,降溫最明顯,達到了不錯的散熱效果,前吸冷風后排熱風。

    3個風扇的時候,安裝1個后方出風風扇和2個前方進風風扇,降溫效果最佳。

    4個風扇的時候,安裝1個后方出風風扇和2個前方進風風扇以及1個上方出風風扇,相比3個風扇(前2后1)的時候降溫幅度已經很小了。

    5個風扇的時候,就是在機箱底部增加了一個風扇,對CPU溫度幾乎沒有影響,但是能夠稍微降低了顯卡的溫度,只有1-2度。

    機箱風扇裝幾個合適?

    如果您需要安裝風扇的情況下,一般1-3個風扇降溫效果最佳,風扇再多的話,降溫幅度就非常小了,并且在噪音上會有明顯增加,尤其是夜深人靜的時候。

    我安裝的風扇很多,機箱上沒有那么多風扇供電插口(例如CHA_FAN)怎么辦?

    可以購買一個風扇集線器就可以解決了。

    步驟七:電腦組裝教程之電源安裝方法

    注:由于教程分步驟完成,考慮到步驟九安裝機械硬盤需要使用到電源上的SATA供電接口,我們先將電源安裝到機箱中,電源安裝的方法十分簡單。

    1、我使用的這款電源是安鈦克VP550銅,直出式線材電源,如下圖所示。

    2、我們將電源放入機箱的電源倉位中。由于這款機箱是下置電源設計,所以需要安裝在機箱右側板下方的電源倉位中,切記電源的風扇是往下的,如下圖所示。如果是您的機箱是上置電源設計,那么電源倉位在左側板機箱內部的上方位置。

    3、找到機箱附送的螺絲,找到最大的螺絲,就是電源螺絲,將四顆螺絲全部擰緊,這樣電源就安裝成功了,圖示如下。

    步驟八:電腦組裝教程之安裝機械硬盤(與SATA固態硬盤接線相同)

    1、下面裝機之家曉龍來教大家安裝機械硬盤,如果你的固態硬盤是SATA接口的,那么和機械硬盤是相同接口,所以接線方法也是相同的,不要再問我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怎么接,請參考機械硬盤的接法。如下圖就是機械硬盤,來看看具體如何安裝。

    2、我這款機箱硬盤位采用了抽拉式設計,支架兩邊卡扣向內一摁就可以取出來了,如下圖所示。注:由于機箱不同,尋找自己機箱的機械硬盤位置和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位置。

    3、硬盤支架安裝起來還是十分方便的,免螺絲的,安裝如下,有些機箱設計不同,需要擰螺絲固定。注:再次聲明:機械硬盤是SATA3.0接口的,而SATA固態硬盤也是SATA3.0接口的,所以接線方法一樣。

    4、找到電源上的SATA供電接口(L型),如下。

    5、還有主板中附送的SATA數據線。

    6、將“SATA數據線”和“SATA供電接口”分別插到機械硬盤對應的插口上,有防呆設計,不用擔心插錯,安裝成功如下圖所示。

    7、將已經安裝支架的機械硬盤推回至硬盤倉位中,如下圖所示。

    8、如下圖所示,已經完全推到硬盤倉位中了。

    9、將機械硬盤連接的SATA數據線接口另一頭的插到主板上的SATA插座上,例如SATA6G_1。

    10、已經成功將SATA數據線插入主板的SATA插座上了,SATA接口的硬盤安裝成功。

    主板上那么多SATA插座,到底接到哪個上面?

    一般,SATA插座都是按序號排的,例如SATA6G_1、SATA6G_2、SATA6G_3、SATA6G_4等,理論上安裝到哪個上都可以,但是SATA接口位置不同存在優先級問題,數字越小,優先級越高。舉個例子,你有一個SATA固態硬盤和一個SATA機械硬盤,那么SATA固態硬盤優先級無疑要高于SATA機械硬盤,這樣的話,電腦開機默認硬盤是SATA固態硬盤,而不是機械硬盤。如果機械硬盤優先級高于固態硬盤的話,那么開機默認硬盤就是機械硬盤,那么操作系統都是存放在固態硬盤,會導致無法正常進入操作系統了。當然,我們可以在主板BIOS中設置啟動順序,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那你不覺得麻煩嗎?

    步驟九:電腦組裝教程之機箱跳線與主板的接法

    1、如果機箱前置支持USB3.0,那么我們需要找到機箱上的USB3.0線,如下圖所示。

    2、找到主板上的USB3.0插座,直接插上就可以了,如下圖所示。USB3.0也是有防呆設計的,反了無法插入。

    3、由于我這款機箱前置面板上僅支持USB 3.0接口,但是為了防止大家遇到USB2.0接口不知道該如何插,特地做了一個圖解,將機箱前置USB2.0接口插入主板上標注USB的插座上即可。

    4、一般標注類似“HD_AUDIO”的接口就是機箱前置音頻接口,與USB2.0看起來有點類似,但是兩者防呆設計不同,不能互接。

    5、找到主板上標注AAFP、AUDIO等字眼,就是前置音頻插座,插上去之后,你機箱前面面板的音頻接口才可以使用。

    6、對于小白覺得最難的跳線部分,分別是POWER SW、RESET SW、POWER LED、HDD LED的主板跳線,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些跳線分別是什么意思吧。

    POWER SW:機箱開關機按鍵;

    RESET SW:機箱重啟按鍵;

    Power LED:電源指示燈;

    HDD LED:硬盤指示燈;

    注:由于我這款機箱沒有POWER_LED接口(電源提示燈),不過大多數的機箱都是有POWER_LED接口,所以我在圖片中增加了一個。

    7、其實在主板上已經有標注這些跳線的接法了,按照主板上提示逐個插入即可。

    8、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制作了一張POWER SW、RESET SW、POWER LED、HDD LED的主板跳線安裝示意圖,找到主板跳線位置,我們分別對應插入即可,主板跳線接法圖解如下圖所示。

    注:電源指示燈(Power LED)和硬盤指示燈(HDD LED)必須區別正負極,電源開關(POWER SW)和重啟鍵(RESET SW)可以不用區分正負極的,需要注意一下,如上圖所示,藍色線所指處為正極,而紅色線所指處為負極。

    9、燈效插針

    主板上的燈效接口,3針的接口為5V的供電,不能正反雙插,3針帶來的光效可以通過編程讓不同的燈組顯示不同的顏色變幻,而4針的接口為12V供電,4針帶來的光效是讓LED燈都顯示相同的光效,不支持正反雙插,4針RGB燈針要注意正負極。兩者不能相互通用,每個插針上會有電壓標識,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風扇實際規格來選擇,如果出現風扇過多的情況,可以使用集線器來進行連接。

    步驟十:電腦組裝教程之電源為主板和CPU提供供電

    1、找到電源上的24pin供電接口,如下圖所示。

    2、找到主板上的24PIN供電插座,插入電源上的24pin供電接口,如下圖所示。

    3、再找到電源上CPU供電接口,如下圖所示,電源提供了8PIN的CPU供電接口。

    4、這款主板上也是8pin的CPU供電插座,直接插上。注:如果你的主板是入門級,只有4PIN,那么插上4PIN的CPU供電接口接口,另外多余的4PIN閑置即可。

    5、此外,我這款機箱上還有一個SATA供電接口需要供電,插入即可,這個應該是給機箱RBG燈帶供電的。

    注:對于沒有獨立顯卡的電腦主機來說,已經可以了,但是對于有獨立顯卡的主機還需要安裝獨立顯卡,(裝機之家原創)如果獨立顯卡需要供電,還需要插上供電接口。

    步驟十一:電腦組裝教程之安裝獨立顯卡

    1、首先我們需要將獨立顯卡位置的扣具卸下來,每個機箱由于設計不同,所以拆卸的方法有所不同,大致方法是差不多的。如下圖,我們將頂部的螺絲先拆下來。

    2、根據自己顯卡的插槽的位置,將顯卡擋片卸下來,螺絲擰下來就可以將擋片拆卸。不過有些機箱擋片需要用手扳下來的,這點需要注意下,還是需要結合自己機箱實際情況來。

    3、找到主板的PCI-E X16顯卡插槽,將尾部卡扣摁下去打開,卡扣有些主板可能會有細微不同,方法大同小異。

    4、來吧!展示!您的獨立顯卡!

    5、將獨立顯卡從主機內部對準插到PCI-E X16顯卡插槽中,如下圖所示。

    6、顯卡的金手指部分完全在PCI-E X16顯卡插槽中,說明安裝成功。

    7、擰上螺絲,將獨立顯卡固定在機箱上。

    8、如果顯卡需要外接供電,找到電源上連接的PCI-E顯卡供電接口,如下圖所示。

    9、該電源支持了雙8PIN顯卡供電接口,不過可以按照你的獨立顯卡所需供電的實際情況進行拆分,例如6PIN、8PIN、6+8PIN等。如下圖所示,我們選用的顯卡采用了8PIN接口,我們插上8PIN接口即可,另外8PIN閑置不需要接。

    10、獨立顯卡的供電線已經連接完成,顯卡已經安裝完成了。當然有些入門級顯卡或者功耗較低的顯卡是無需外接供電的,所以還是需要結合自己顯卡實際情況而定。

    來吧!展示走線才藝!先來看下機箱內部走線。

    背線展示,右下圖所示。注:由于24PIN線有點長了,所以走了上一個孔位,(裝機之家原創)大家根據自己機箱和電源線材長短進行調整走線,讓其更美觀。不過其實機箱背面走線也沒有必要太糾結,哪怕線亂點也沒事,背面側板一蓋就看不見了。

    將機箱固定右側板兩顆螺絲擰上去。

    機箱左側板由于是側透玻璃材質,所以出廠有一層保護膜,建議揭開保護膜。

    將固定左側板的螺絲擰上,順利完工。

    最終裝機效果圖。

    電腦開機之后,就可以安裝操作系統了。

    電腦開機無法顯示?這是新手最常見的兩大問題。

    1、有獨立顯卡的情況下,插到獨立顯卡,如下圖所示。

    2、電源上可能有獨立開關,沒有將開關打開。

    以上就是裝機之家曉龍分享的diy電腦組裝教程圖解詳細步驟+裝機心得,編寫這套裝機教程雖然花費了許久時間,但是能夠幫助更多的用戶,也算是十分欣慰了。大家在裝機的過程中,一定要慢、輕、穩,千萬不要大力出奇跡,畢竟硬件在自己裝機的過程中人為損壞是無法享受質保的,切記。其實組裝一臺電腦并不困難,最難的地方也就是跳線部分了,其實跟著以上詳細的裝機圖解教程一步一步操作,完成電腦組裝肯定問題不大。覺得這套裝機圖解教程還不錯,希望大家可以關注“裝機之家科技”公眾號,我們會經常分享硬件知識、電腦配置、裝機教程以及安裝系統教程等。

    擴展閱讀之系統安裝教程

    1、Win10/7系統原版鏡像怎么安裝?Win10/7安裝版系統U盤安裝教程

    2、uefi+gpt安裝Win10/7原版鏡像系統安裝詳細教程(軟碟通篇)

    3、微pe裝win10系統安裝教程 MSDN原版Win10系統U盤安裝的方法

    4、微PE裝Win10詳細教程 手把手教你UEFI+GPT方式安裝Win10系統教程

    5、電腦如何重裝系統Win10?Windows10原版系統安裝教程(優啟通篇)

    6、如何重新安裝windows10系統?微軟官方U盤制作工具重裝系統教程

    著無聊逛論壇,突然被一個大神設計的機箱給種草,心里各種癢癢,本來大神說要量產的,結果

    廢寢忘食,制作了一臺主機!


    閑著無聊逛論壇,突然被一個大神自己設計制作的機箱給種草,心里各種癢癢,本來大神說要量產的,結果等了半年無果人家不量產了。。。

    以前的筆記本是大學買的,雖然當時買的時候的配置還是可以的,但是時間過得好快,轉眼畢業工作三年多了都,筆記本也用了6、7年了,該換新的了,我這樣自我安慰道。

    那就自己做一臺吧,但是自己不會畫圖,CAD沒有學過,機械設計什么的更是沒有接觸過,雖然學計算機專業出身的,組裝電腦也是頭一遭,想想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呀,沒辦法誰讓長草了呢,那就自己搞一臺吧!

    畢竟程序猿是萬能的哈哈!!!(*≧▽≦)

    先看看最終的成品吧

    和iPhone SE 的大小對比

    裝在背包里毫無壓力


    先從腦海里面開始構思吧,怎么設計機箱的各個零部件硬盤主板散熱什么的,每天除了上班其他的時間真的就是滿腦子的機箱3D腦補圖,各種機箱尺寸數據滿腦子的亂飄,感覺幾乎都快走火入魔了。

    哎,還是直接借(chao)鑒(xi)大神的設計吧,畢竟第一次搞這個東西,萬一尺寸哪里有一點不對,各種配件之間有沖突的話,那這加工的機箱結構就報廢了,這個學費我可是不想交的。

    先開始學習3D建模軟件的使用,作為一個程序猿攻城獅,學習個3D建模軟件還是沒有太大壓力的,第一個學習的是SketchUp(草圖大師),基本上一兩個小時優酷搜索個第一視角視頻教程看看就入門了,稍微會點差不多的就行了么,畢竟不是專業的。

    開始畫草圖,看看孔距尺寸什么的是否合適,有沒有沖突什么的,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滿屏幕的輔助線。。。

    風扇支架和底座

    風扇支架是最難畫的,各種改版各種重畫

    差不多了直接找模型過來對比一下尺寸

    畫了一陣之后也想過放棄,太花費時間了,但是又有些不甘心,畢竟,這個以后是可以拿來**的,看~看~老子親手制作的電腦機箱,自己畫的3D圖紙!@&%#~。。。

    自己閉門造車是不行的,于是網站論壇QQ群各種逛,厚著臉皮求科普。。。(●′ω`●)

    知道了我這機箱要用CNC加工工藝,鈔票大大的需要。。。知道了螺絲的型號一般用沉頭M3,從網上down 了thin itx 主板和3.5寸硬盤的layout 規范,知道了主板的空位孔距,知道了擠牙膏的Intel CPU的各種系列,知道了內存已經進入DDDR4時代,知道了M.2接口的固態硬盤。。。

    每天沉迷于制作機箱的泥潭中不能自拔。(/??_??)/

    于是又開始學習3D繪圖軟件,UG,SW 什么的從來沒有聽說過啊。。。一臉懵逼,趕緊百度下載安裝,一個solidworks 安裝包要8G,可憐了我的4G內存的筆記本,雖然運行起來沒有那么流暢,可是我看著畫出來的圖紙心里還是美滋滋啊。尺寸圖使勁看使勁看,就怕搞錯 (*≧▽≦)

    下面的3D圖紙是使用solidworks 繪制:

    thin-itx主板尺寸圖:

    前面板:

    4010風扇尺寸:

    風扇支架:

    M3沉頭螺絲的尺寸:

    軟件確實強大,直接陣列一下,4個就排好了!

    你經歷過絕望嗎請問?

    這**!!!

    微動開關的尺寸:

    電源按鈕:

    經歷無數個日夜的奮斗,終于所有的零件都繪制完成啦!

    最后的裝配體:最后終于有點機箱的樣子啦!

    最后圖紙零件都畫好了,尺寸再三確認,畢竟是第一次發車。。。又沒有老司機帶路,翻車交學費就不好了。?乛?乛?


    之后生成各種格式 的工程圖文件,趕緊上馬云爸爸家問問報價幾何呀,畢竟做出來實物才是檢驗圖紙的最好方法 。按照我的預算1000萬以內應該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BUT,我靠,問的馬爸爸家的第一家的報價給了我個暴擊,2000+,**,我這窮人拿來的這么多錢去造啊。。。 哎想想也是,我就做一套,人家還不夠調設備的功夫呢。。。沒辦法繼續找找吧,又問了幾家,最后終于有一家報價800的,討價還價真不是我的強項啊,最后人家一毛都不讓,就這家吧,下單坐等快遞,這等的真是煎熬啊,第一次有等快遞等到絕望的感覺。

    快遞終于來了,趕緊拆開看,第一次這么激動地拆快遞。在公司大概比劃了一下,差不多沒有問題,回家繼續搞!


    第一次裝配:

    內六角螺絲買的質量太次了。。。

    中間裝配真是各種艱辛,此處省略照片N張 ?乛?乛?

    既然機箱都到了,那就得開始挑選主板CPU內存什么的吧,機箱設計的主板只能使用thin-idx 規格的主板,想著電子產品買新不買舊,怎么這也得上6代CPU了吧,DDR4內存,還得有個像樣的固態硬盤。。。主板本來想買華碩h110t,這個,好在便宜,但是不能使用m.2的2280 固態硬盤,找了半天最終發現這Q170t 還是不錯的,是Q商用系列芯片組,有些花哨的功能,但是太TM的貴了,是H110t的二倍。。。主要是這個板子中國大陸沒有上市,只能在美亞上買。。。嗯,還是萬能的淘寶吧,結果就只有一家有賣的要1350大洋。。。下單吧還是乖乖。

    主板特性連接

    主板是這樣的,配色沉穩,做工扎實,高端大氣,盡顯奢華。希望能夠用它個100年,啊不對10年 o(>_<)o ~~



    等了好久終于等到主板來了(*′☉.?☉)

    CPU就i5 7500 散片吧,畢竟窮人,沒有保修就沒有吧,十年之內能把CPU用壞算我輸,比狗東盒裝的便宜300多大洋,美滋滋。

    內存是賊船筆記本規格的 DDR4 2133,嗯,先買一條8G的吧,以后內存白菜價了再買一個8G的插上,窮人自我安慰道。(′⊙ω⊙`)

    硬盤的話,的話,的話。 看著三星960 evo 挺好的呀,挺好的呀,**就是貴,就是貴。。。250G要900大洋,糾結半天天,正好618 ,上午10點下單,下午3點就到了,給蘇寧點個贊,不怕他驕傲,確實挺快的!

    調皮的小獅子(^ω^)

    下面小丫參演:

    這個硬盤只能說是真的小!M.2 NVME的接口

    和內存差不多大小。

    5年前筆記本上的西數機械盤,掛載上當作存儲用。

    支持5G的 Intel 8265AC 網卡,集成藍牙4.2 ,也是非常小,和一元硬幣差不多大。

    機箱的散熱風扇是標準的磁懸浮4010 ,貓扇的4010 的風扇貴的一筆,一個要100RMB,我這個只要10塊一個。底部的4個風扇都裝上,孔位尺寸完全沒有問題,我想給我自己點個贊了都(*≧▽≦),(PS:風扇設計的是支持4020 規格的風扇的)

    用了個一拖五的PWM轉DC的風扇調速器(忘了單獨拍照片),還支持自定義最大轉速,測速,很穩。

    風扇自帶的線是不夠長的,自己動手改線,挺(湊)完(和)美(用)吧。。。

    散熱器是超微的1U服務器散熱器,價格人民幣99包郵。

    看我的靈魂涂抹硅脂大法!!!隨CPU贈送的導熱硅脂,最后感覺效果不是很好。

    所有準備就緒了,迫不及待的上機測試,電源開關還沒做,杜邦線代替了先(●′ω`●)

    **,萬分謹慎,機械硬盤的掛載螺絲孔位差了1MM,導致只能PCB的一面朝外。。。(當時是按照固態硬盤的參數畫的圖紙,難道固態的和機械的還不一樣嗎?還是我畫錯了!)

    還差最后的電源開關接線板,因為機箱是自己定制的,所以開關面板是不可能直接買到合適的,本來的計劃自己畫PCB,淘寶制作,后來真的是快折騰不動了,其實是懶(jia)癌(ban)發(tai)作(duo),不想學習畫PCB了,直接買個洞洞板自己跳線搞一個吧,丑就丑吧,能開機就行了。。。制作過程運用了各種黑科技在里面,三年前買的鉆頭和銼刀友情出演

    請無視我的靈魂跳線和焊接。。。

    特意給指示燈串接了可調電阻,結果電阻有點小,晚上關燈之后還是亮瞎狗眼。。 。

    兩個歐姆龍開關作為電源開關,按到任意一個都可以開機,實踐表明這個開關手感并沒有想像的好!!!

    特意買了好幾種顏色的燈,各種組合測試看哪個好看。


    所有配件全家福,無線網卡忘記了(*′☉.?☉)。。。

    最后的機箱組裝,才發現后面的IO面板開孔尺寸有點小了1mm,而且主板的固定螺絲孔位有點靠后了,導致后面的主板IO擋板凸出來1mm左右。。。


    過程好累,沒有照片。

    所有的配件都搞定了,但是,BUT,然而機箱的側板忘了制作了,趕緊把畫好的圖紙直接找馬云爸爸亞克力制作一下啊,淘寶是萬能的嘍! 不過亞克力的質感確實不好,加工的精度也不行,還是上鋼化玻璃的好呀!

    來看一下最終的成品效果照片,大小的話可以從這個飲料的尺寸對比出來

    和24寸顯示器相比大小:

    和原版的相比,我這個還缺少了最有逼格的VFD顯示屏,雖然機箱的螺絲孔位已經預留了,但是想想那個VFD 的屏幕要200米,沒必(有)要(錢),有時間多搬磚,多掙錢才是正事。

    性能測試:

    顯卡是走集顯的,性能想想就行了,別太當真

    不過玩個dota2小游戲還是可以的,中等畫質,雙通道內存,穩定在45~55 FPS

    散熱的話,溫度一高,這個風扇就很響了。。

    網卡的測試,網絡基本上能跑滿:

    硬盤測試,速度確實快,但是感覺整個系統提升并沒有多快啊,難道是我開機方式的不對???


    開機速度,我覺得那都是浮云,反正開機進入之后,打開上次chrome 恢復20+個網頁,視頻直接播放都是秒開的(‐^▽^‐)

    總結下來,這個機箱尺寸上有兩個BUG:

    1)主板固定孔位和后面的IO區開孔差了1MM,導致后面的IO凸出來一點 。

    2)機械硬盤的掛載孔位也是差了1MM,導致硬盤只能PCB的一面朝外。

    嗯,畢竟這是DEBUG 1.0 版本,圖紙改一下就行了,希望以后還有時間和精力愿意去搞2.0版本吧。

    最后成本統計:

    機箱制作:820 元

    主板:1350:元

    CPU:1150元

    內存:375元

    硬盤:900元

    散熱器:100

    風扇:10*5=50元

    風扇控制器:25 * 2=50元

    各種螺絲線材燈:100元左右

    無線網卡:70,80元左右

    總計:4975;元

    另顯示器是 dell 2414h 以前買的,1750元。

    感謝Titanium的投稿,讓更多小伙伴們了解產品的本質!

    本文經“什么值得買”社區作者@Titanium授權轉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