甥女的筆記本電腦風扇不轉(zhuǎn)了,拿來看看。東芝L600系列,大紅的外殼 ,配置不高,i5CPU,2G的內(nèi)存,ATI的顯卡,只能對付日常辦公。開機幾分鐘后,故障顯示為風扇異常,具體情況就是風扇不轉(zhuǎn),不能主動散熱,先拆開檢測下是否風扇問題。因為風扇在主板下面,所以主機大部分配件都要拆下來。
主板拆下后就能拆風扇了,從結(jié)構(gòu)看只要拆風扇芯就可以了,拆下后簡單接了下正負極5V電源,風扇是轉(zhuǎn)的。以為是接觸問題就裝上了,結(jié)果進系統(tǒng)幾分鐘后停轉(zhuǎn),并且間歇性抖動。故障依舊。
從某寶購得原裝風扇芯換上
故障排除。
值得注意的是某寶山寨強大,山上的筆記本風扇多如牛毛,品質(zhì)不一,價格極其誘人,會出現(xiàn)聲音大,不降速,磨具尺寸偏差,或者幾個月后潤滑油干枯等問題。其實原裝的也不貴,關(guān)鍵要買對貨。
順便換下的拆開看看,因為是鉚壓結(jié)構(gòu),只能破壞性拆解,電路板很簡單,一個IC兩個原件,軸承是含油銅套結(jié)構(gòu),撥轉(zhuǎn)葉片很順滑一點沒問題,應(yīng)該是那個IC有問題,葉片軸針頂端有凹槽,按進銅套就被里面的卡口卡住了,用力往外拔就能取出葉片。
謝謝觀看!
瀏覽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登錄數(shù)碼之家網(wǎng)站
技術(shù)交流請聯(lián)系原作者
作者:zu_59
本文來源:數(shù)碼之家
為一個鐘愛筆記本多過手機的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對 1KG 是存有執(zhí)念的。在我心里,1KG 以下的筆記本才稱得上極致的輕薄本。
到了 2021 年,市面上重量在 1KG 以下的筆記本已經(jīng)不是鳳毛麟角,但也沒多到如恒河沙數(shù)那樣俯首皆是,不過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年初上市的兩款 900 多克的筆記本卻足夠讓人產(chǎn)生興趣。
▲ ThinkPad X1 Nano,重 907 克
一款是聯(lián)想的 ThinkPad X1 Nano,還有一款則是 VAIO Z 2021 新款。前者 13 英寸僅重 907 克,后者 14 英寸僅重 958 克。而且關(guān)鍵是,后者還采用了英特爾 i7-11375H 標壓處理器,主頻 3.30GHz,通過 Turbo boost 3.0 可達 5 GHz。這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不光是低壓輕薄本進入了 1KG 的范圍內(nèi),現(xiàn)在連性能本也來到了 1KG 俱樂部。
▲ VAIO Z 2021 新款,重 958 克
性能本之所以難以做到輕薄,是因為面對動輒 35W TDP 的 CPU,被動散熱或者小風扇是鎮(zhèn)壓不住熱量的,最終會導致降頻,難以發(fā)揮硬件的性能,所以就要在主板上把風扇做大做多做強,還要鋪上熱管幫助散熱,這些新配件既占用空間還增大了重量,所以很長的時間里,性能和輕薄難以兼得。
性能本進入 1KG 俱樂部這個話題的另一面,其實就是筆記本材質(zhì)戰(zhàn)爭:為了讓筆記本變得輕薄,各家廠商在材質(zhì)上下的功夫,并不比在性能升級上少。
在此之前,愛范兒已經(jīng)討論過《手機顏色戰(zhàn)爭》和《手機材質(zhì)演變史》,在手機上,材質(zhì)往往是為顏色、質(zhì)感、信號和充電方式服務(wù),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決定了現(xiàn)在高端機以金屬中框加玻璃后蓋為主流的大一統(tǒng)方案。
而在筆記本上,機身材質(zhì)有著不一樣的定位:它需要足夠強大,保護脆弱的屏幕以及主板。也需要足夠輕便,照顧同樣脆弱的肩膀和腰椎。
▲ 東芝 T1100 筆記本,真正意義上的首款筆記本電腦
在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筆記本的材質(zhì)被塑料材質(zhì)主導,就像塑料主導手機機身材質(zhì)那樣。從東芝 T1100 到 IBM Convertible 5140 這些筆記本初期的創(chuàng)世神作,到現(xiàn)在不少的中低端學生本上,塑料從未淡出過工程師和用戶的視野。
畢竟塑料便宜,輕便,可塑性強,易加工,強度和柔韌性都不錯,說是最好馴服的材料也不為過。
不過塑料的缺點也會在筆記本身上放大,諸如想要達到一定強度的話,那塑料的厚度就很可觀了,并且相比于金屬等材質(zhì),塑料導熱能力差,不利于散熱。還有就是很難做出上佳的質(zhì)感,所以在高端筆記本的 A 面上,基本上沒有出場機會。
在體現(xiàn)各家制造和設(shè)計水平的旗艦輕薄本上,材質(zhì)戰(zhàn)爭正式打響。
在這場戰(zhàn)爭中,鋁合金就像俄制 AK-47 一樣常見,它的高光時刻當屬 2008 年喬布斯從牛皮紙袋中拿出初代 MacBook Air,它在當時有足夠令人震撼的輕薄和質(zhì)感。
不過初代 MacBook Air 不是最早使用鋁合金材質(zhì)的筆記本電腦,畢竟在從 2003 年開始蘋果就在 PowerBook G4 改款上使用了鋁合金,更早之前的 PowerBook G4 則使用了昂貴的鈦合金。
初代 MacBook Air 很可能是蘋果第一次在電腦上嘗試鋁合金 CNC 一體成型工藝,然后在二代 MacBook Pro 上官宣了這一工藝,直到今天,幾乎全系蘋果產(chǎn)品都在和鋁合金以及 CNC 工藝發(fā)生關(guān)系。
▲ 戴爾 XPS13
另一家在筆記本上對鋁合金加工工藝有所心得則是戴爾,在其顏值擔當產(chǎn)品線 XPS 上,一直以來的主要機身材質(zhì)也是鋁合金:6000 系列鋁金屬配合 CNC 一體成型技術(shù),和蘋果如出一轍,稍有不同的則是一些細節(jié)層面的拋光和切割工藝。
惠普的旗艦系列 Spectre 包括華碩的高端輕薄本靈耀(ZenBook)也是如此,都對鋁合金偏愛有加。而在更早之前,其實 ZenBook 在筆記本的 A 面上使用過一段時間的康寧大猩猩玻璃,但演奏完這段插曲之后,華碩還是回到了鋁合金的主旋律中。
相較于塑料,鋁合金毫無疑問是更適合輕薄本的材質(zhì),基本上塑料有的優(yōu)點它都具備,甚至更加堅固更具質(zhì)感。
即便如此,鋁合金只能說是優(yōu)秀,但還談不上極致,因為在 1KG 俱樂部里,幾乎找不到鋁合金的筆記本。一定強度的鋁合金就是有這樣的矛盾:它足夠輕了,但還是有點兒重。
一般的 6000 系鋁合金(6061-T651)比重是 2.70 g/cm3,相比于比重達到 7.8g/cm3 左右的鋼鐵自然是輕得多,但是要想進入 1KG 俱樂部,這樣的比重還是多了一點。因此工程師們想到了其他材料:鎂合金。
鎂比鋁更輕,用鎂做合金基底可以在一定強度之下獲得更輕的重量,一般來說,鎂合金(鎂鋁合金)的比重 1.80 g/cm3 左右,是鋁合金的三分之二,在機身材料中使用大量的鎂合金,能有效的降低筆記本的重量。
▲ LG Gram 14
比如惠普的 Elite 蜻 13.3 英寸,就是因為采用了鎂合金材料,就剛剛可以進入 1KG 重量范圍內(nèi),同樣堪堪過線的還有 11 代 i5 款 LG Gram 14 英寸版,重量 999 克,也是采用了名為碳鎂合金(學名是鎂基碳納米管增強復合材料)的新材質(zhì)。
可以預見到,未來將會有更多的筆記本會采用鎂合金,其實分辨鎂合金和鋁合金非常簡單,一般而言,鋁合金會有強烈的金屬質(zhì)感和光澤,而鎂合金則看起來就更像塑料一些,很難做出亮面的效果。諸如 Surface Book 也使用了一部分的鎂合金,有一種韜光養(yǎng)晦的感覺,而很多人也誤以為 LG Gram 使用的塑料材質(zhì)。
▲ 10 年前的碳纖維筆記本
在 MacBook 點開鋁合金科技樹的差不多時間,另一邊的 VAIO 則點開了另外一條科技樹:碳纖維材料。碳纖維材料比重和鎂鋁合金差不多,從 1.50 g/cm3 到 2.00 g/cm3 不等,但是強度卻高出一個數(shù)量級,并且不會有金屬疲勞,化學性質(zhì)非常穩(wěn)定。
雖然碳纖維材料一直以先進高端著稱,但它用在筆記本上已經(jīng)十幾年了,用得最多,用得最好的當屬本文開頭提到的 2 個品牌:VAIO 和 ThinkPad。
在 10 年前,VAIO 就能造出 1KG 左右的碳纖維輕薄本了,而后面 ThinkPad X1 干脆把主力機型命名為 ThinkPad X1 Carbon。
直到今年,這兩個品牌分別拿出了各自的得意之作:VAIO Z 2021 新款和 ThinkPad X1 Nano 。
正如鋁合金和鎂合金的加工工藝在過去十幾年里有了長足進步那樣,其實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加工工藝也得到了進步,VAIO 還在繼續(xù)點這條科技樹。
一般來說,其實說使用了碳纖維的筆記本,其實大多只是在 A 面使用了碳纖維材料,比如 ThinkPad X1 Carbon 和 ThinkPad X1 Nano,也有戴爾 XPS13 在 C 面使用碳纖維材料的個例,為什么它們不多用一點呢?是舍不得嗎?其實是做不到。
因為碳纖維材料太硬了太剛了,很難被做成立體的,帶曲面的,這在塑料熱塑,鋁合金壓鑄或者 CNC 上很容易實現(xiàn)的事情,卻有些「強纖所難」了。
不過在 VAIO Z 2021 新款上,VAIO 已經(jīng)做到了機身四面都采用碳纖維材料,也就是立體成型碳纖維機身。
▲ VAIO Z 2021 款碳纖維「堅固的形狀」
但其實,從一兩個面用碳纖維材料,到立體成型四面碳纖維機身,中間是一段跨越。
最開始的時候, VAIO 并沒有考慮在這款電腦上這么做,只是考慮在 A 面和 D 面采用碳纖維,后面又改成四個面都上,但是新的問題出現(xiàn)了,如果只是四面采用平面的碳纖維,其他地方用塑料來過渡的話,那也只是「用到了堅固的材料,而不是堅固的形狀」。
所以 VAIO 內(nèi)部很糾結(jié),畢竟日企風格是循序漸進,但只在兩個面或者四個面上用碳纖維,產(chǎn)品上不夠有說服力。最終公司的討論結(jié)果是,為了粉絲,為了創(chuàng)新,也為了挑戰(zhàn),決定嘗試去把堅固的材料,做成堅固的形狀。
因此,在 VAIO Z 2021 款上,工程師將頂面和邊框一體化,并使掌托部分的前部向底部彎曲,通過形成立體的形狀,讓各部分更加堅固和輕巧。當然,這也得使用類似于金屬成型的卷壓加工(通過對金屬板施加壓力,擠壓成型的加工技術(shù)),正確的說并不是被擠壓,而是將拉伸的碳纖維沿著芯材放入內(nèi)部的做法。
最終,四面立體碳纖維材料的運用,能夠比使用傳統(tǒng)材料輕上 100 多克,剛好彌補因為增加風扇和熱管帶來的重量壓力,最終在一款 14 英寸標壓處理器機型實現(xiàn) 958 克的重量。
說到這里,總在討論材質(zhì)對于筆記本重量和強度的影響,未免有些直男思維了。
在另一條材質(zhì)線上,原木,竹子和皮質(zhì)的使用,則是審美層面的故事了,也誕生過一些或經(jīng)典或美型的產(chǎn)品,但終歸是小眾之作,天然材料的高價格和難以規(guī)模化,使得它們難以在筆記本電腦這種大規(guī)模工業(yè)品上運用。
唯一不變的是,這場筆記本材質(zhì)戰(zhàn)爭不會停止,永遠會有更輕更強的材質(zhì)出現(xiàn),也許再過個幾年,1KG 俱樂部里已經(jīng)人潮擁擠了。
責編:王冬奇
中關(guān)村在線消息:英特爾14nm工藝第五代Broadwell平臺處理器的推出,使得更加輕薄的筆記本成為可能。而東芝近日就發(fā)布了一款搭載Core M處理器的全新Portégé Z20筆記本,這款2合1變形本采用無風扇設(shè)計,使其更加輕薄便攜。
東芝Portégé Z20采用了分辨率1080p的12.5 英寸IPS觸控屏。其平板電腦部分重量為799g,加上鍵盤底座變身筆記本電腦后整機重量也僅為1.59kg。
東芝Portégé Z20新本配Core M處理器(圖片來自cnbeta)
在硬件配置方面,東芝Portégé Z20搭載了英特爾Core M處理器,采用完全無風扇設(shè)計;同時還配備了8GB內(nèi)存和256GB SSD固態(tài)硬盤。
東芝Portégé Z20變形本(圖片來自cnbeta)
這款筆記本屏幕部分設(shè)有HDMI接口、microUSB接口和micro SD 卡插槽各一個;底座部分提供完整的全尺寸接口,無需適配器轉(zhuǎn)換,包括 HDMI 接口、千兆網(wǎng)線接口和 2 個USB 3.0 接口。此外,官方提供Wacom技術(shù)手寫筆作為配件,并支持3G/4G以及Wi-Fi ac/a/b/g/n網(wǎng)絡(luò)。
東芝Portégé Z20變形本(圖片來自cnbeta)
Portégé Z20的鍵盤底座內(nèi)置了額外的電池,使得整機續(xù)航可以達到16個小時,十分適用于移動商務(wù)辦公。并且配備的鍵盤還具備防潑濺和背光特性,并帶AccuPoint指控桿。
東芝Portégé Z20變形本(圖片來自cnbeta)
安全性方面,這款變形本安裝了TPM(Trusted Platform Mobile)模塊,以確保本地儲存數(shù)據(jù)的安全。其他技術(shù)還有英特爾的主動管理技術(shù)AMT,方便IT管理人員監(jiān)控、維護和遠程升級等等。設(shè)備上還設(shè)有一個Kensington鎖。
東芝Portégé Z20變形本(圖片來自cnbeta)
目前,東芝Portégé Z20的官方價格暫未公布,預計將在2015年第一季度正式上市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