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格參數
水泵轉速:3000RPM±10%
水泵噪音:≤18.6dBA
冷排尺寸:394mm×120mm×27mm
風扇配置:3×ARGB風扇/800~2000RPM±10%
支持平臺:Intel LGA2011/1366/115X/775
AMD AM4/AM5
參考價格:699元
當前各家一體式水冷外觀的競爭,主要比的是燈光的效果和玩法。航嘉MVP海神V360將水冷頭背面的RGB LOGO燈升級成了一塊2.4英寸的IPS屏幕,分辨率為640×480,具有比較清晰的顯示效果。同時這塊屏幕能夠展示AVI/MP4/GIF/JPG/PNG等多種格式、各種圖片、動圖和視頻(最大容量500MB),提升整臺電腦的個性指數。
驅動中燈效設置界面
時間顯示
處理器負載監控
當然航嘉MVP海神V360的屏幕還能實時監控處理器和顯卡的溫度、使用率等運行信息,也提升了屏幕的實用性。另外,屏幕支持支持重力感應功能,能夠隨著設備的方向變化自動調整圖像顯示。這樣在安裝水冷頭的時候就不用考慮屏幕方向,安裝位置更加的靈活。
散熱器的安裝效果
除了水冷頭上的屏幕之外,航嘉MVP海神V360還搭載了3個ARGB風扇,通過3pin 5V ARGB插針和主板相連,就能支持華碩、微星、華擎等主流品牌的燈效同步技術,從而打造出整齊劃一的整體RGB燈光效果。
水泵用料方面,航嘉MVP海神V360的純銅底座表面加入了高密度的鏟齒設計,有效增加了吸熱面積,提升了熱傳導效率。為了提升性能,水泵采用了全新密封架構,內置三相9極馬達+陶瓷軸承+新型流體葉輪的配置,支持PWM智能轉速調節,散熱效率高且噪音低。
航嘉MVP海神V360的水冷排尺寸達到了394mm×120mm×27mm,夠大的尺寸下容納了12道水道、S型排列的散熱鰭片,散熱面積更大,散熱更迅速。產品的水管為橡膠材質,覆蓋有編織網罩襯套進行加固,充當了磨損的保護層,降低了在使用中漏液的風險。另外,散熱器自帶的3個120mm風扇支持PWM智能溫控功能,可以根據溫度自動調節風扇轉速,在不同使用場景下實現散熱和低噪聲之間的平衡。
航嘉MVP海神V360提供了多種扣具,能夠支持Intel LGA 115X/1200/1700/20XX平臺還是AMD AM3/AM4/AM5平臺,總的來說就是對主流平臺都有很好的支持。同時我還發現航嘉MVP海神V360采用的是抽查式扣具的設計,與傳統扣具相比,無需安裝細小的螺絲來固定,大幅簡化了操作。
我嘗試將航嘉MVP海神V360安裝到航嘉S980龍卷風EVO背插版機箱中,整個安裝過程并不復雜,參照說明書很快就能搞定,非常方便,3個ARGB風扇的燈效線與電源線長度合適,都可以很順利地放置在背線區域進行固定。
接下來我們進行實戰測試,處理器當然就是Intel酷睿i7-13700K。在室溫22℃的室內,我們通過OCCT進行考機測試。半小時之后,Intel酷睿i7-13700K的核心溫度穩定在了96℃,滿載功耗也達到了275W,表明處理器的性能得到了充分地釋放。在處理器持續滿載的情況下,我們注意考查了航嘉MVP海神V360的噪聲表現,產品的噪聲并不明顯,不會對玩家的使用造成影響。由此可見,航嘉MVP海神V360完全能滿足Intel酷睿i7-13700K這種高端處理器的散熱需求。
作為一款高規格的360mm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航嘉MVP海神V360做工精細、用料扎實,具有優秀的散熱能力和穩定性,特別適合用來搭配高端處理器。在此基礎上,航嘉MVP海神V360在水冷頭頂部搭載了2.4英寸的IPS屏幕,可以顯示多種格式的圖片、動圖和視頻,還能實時顯示處理器和顯卡的運行狀態,好看又實用。再搭配支持聯動的3個ARGB風扇,完全能滿足用戶對于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顏值的高要求。
這樣一款性能、做工、外觀都表現不錯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目前報價為699元,在同類產品中算是價格比較低的一款了。如果你想要打造一套高性價比的高端游戲主機,航嘉MVP海神V360是個值得考慮的實惠選擇。
多電腦用戶都會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給機箱所有位置裝上風扇,只要風扇夠多量夠大,沒什么是吹不涼的。
正好我有位朋友實現了這個大膽的想法,但看起來他似乎并不滿意裝滿風扇后的效果。
其實風扇裝多了,散熱效率也不是按正相關增長,裝一個恰到好處的風扇散熱效果可能比亂裝塞滿還要好。這次就講講怎樣規劃你的機箱風扇讓你的散熱效果最大化。
不想看全文的精簡版攻略
1、風道:合理規劃好風道,遵循前進上后出,下進后出的道理。對于大小各種機箱來說,能做到機箱風扇的進風與出風量相等那就最好不過,但一般來說,選擇負壓的散熱方式最快速起效。
2、風量:即使你規劃好風道,覺得理論上沒問題了,但每個風扇風量不同也會擾亂風道,減弱散熱效果。最省事的方法就是使用一樣型號的風扇,參數都一樣,也不怕轉速不同影響風量。
3、防塵:主機使用久了多多少少會積塵,這些灰塵會堵住機箱進風口,讓風量減弱,散熱效果變差。加裝防塵網是不錯的選擇,但治本的方法還是將家里的衛生搞好吧。
4、噪音:這個點稍微有點題外話了,風扇噪音來源有很多方面:軸承,風量,灰塵附著,運行時的振動等。理論上低轉速的風扇會比高轉速風扇的聲音要小,選擇大口徑低轉速的風扇會保證有大風量的同時還有低噪音。
風道是什么
風道是主機散熱系統中最核心的部分,搞好了這塊,其他的都是小事。讓冷空氣進入,降溫發熱量大的部件,同時散走熱空氣,降低主機整體溫度,這就是風道的存在意義。
首先大家要知道一個基本的物理知識: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火災時匍匐前進也是這個道理。
而機箱的兩個發熱大戶:顯卡與處理器,是安裝在一個垂直安裝方向上的,那么理論上,如果沒有機箱風扇的輔助,最慘的就是CPU。
機箱內部散熱效果跟機箱積熱程度以及機箱內部壓強很有關系。
CPU和顯卡自身的散熱器其實足以處理它們工作時產生的熱量,但排出的熱量并不是直接送出機箱外,熱空氣堆積在機箱內導致機箱內部溫度不斷提高,環境溫度提高即使散熱器再強,CPU和顯卡的溫度也會提高。這就是所謂的“積熱”。
那么,怎樣才能構建一個高效的風道呢?遵循前進后出的法則,我們用單風扇分別測試了前部三個位置的進風、上部與背部的出風散熱效果測試。
經過我們測試,在安裝單風扇的情況下,當風扇以抽風形式工作時,散熱效果比進風形式更好。
而在機箱的背部120mm風扇位裝一把抽風風扇散熱效果最為明顯。當然在機箱前部安裝進風風扇也能提供輕微的散熱幫助,但與“抽風”相比也不過是小巫見大巫。
不過上面的只是單風扇的情況,如果加多幾個機箱風扇,在機箱這種密閉“悶罐”中,要處理機箱內的積熱,進風量與出風量相等是最理想的情況,但日常中卻會出現兩種情況:
當機箱處于“正壓”時,壓出機箱外的空氣并不都是高溫熱空氣,熱量排出機箱效率不高。
而合理位置的抽風風扇,只會將熱空氣抽出機箱,由于“負壓”進入機箱的空氣則都是低溫冷空氣,散熱效率相當高。
總結:
構建你的風道時,最好先以抽走熱風為前提,前進后出前冷后熱,考慮整體風道。經測試,CPU散熱器后方機箱風扇為抽風狀態時散熱效率達到最高。
大風量,負壓的好基友
機箱內部的壓強是否大于外部也關系到機箱的整體散熱效果。當進風量大于出風量,比如說我們裝更多用于進風的風扇,機箱內部壓強大于外部,內部空氣會被壓出機箱。
而當出風量大于進風量,也就是裝更多用于抽風的風扇,機箱內部壓強少于外部,空氣就會自發進入機箱內。
而結合之前的觀點,選擇大風量的背部抽風風扇,更有利于主機整體處于一個負壓的環境。
像長城這種正面自帶巨大進風量的正壓機箱也不失為一種解決方案,直接簡單粗暴將CPU與顯卡的熱量從后方吹走,但沒有這種大風量的前置風扇建議大家還是選擇一個轉速高一點,直徑大一點的風扇安放在后面抽風吧。
定期除塵,百利而無一害
依稀記得當年大學搞義務維修,有個女同學抱著主機下來,跟我講她主機開機就很吵。
拆開一看,隔夜飯都能吐出來:頭發,灰塵,各種昆蟲尸體,在她的機箱里到處都是,本來以為女生宿舍都非常干凈整潔,現在emmmm。。。
言歸正傳,生活中的環境絕對不會一塵不染(不然無塵室是拿來干嘛的),你那臺裝了主機風扇的電腦就會源源不斷將灰塵由機箱的各種縫隙吸入。
尤其是負壓的情況,如果長時間不清潔,灰塵堆積變成了厚厚的一層“土”也不是不可能。進風口堵死,扇葉跟轉軸附上了一層灰,散熱效果變差也是很正常的事。
懶人省事的方案就是在機箱的風口處裝防塵網,從入口將灰塵擋在外面,清洗也非常方便,卸下來用水沖一下晾干就完事。
不過防塵網也不是無敵的,細小的灰塵還是會被吸進去,這時就需要大家勤清潔住處衛生,定期給主機清塵,這些都是你能做到最直接的預防積塵措施。
所以為了你的主機健康,勤動手做家務吧~
題外話:不想鬧心,靜音扇是好選擇
前面總結出來的觀點是:在做好防塵措施的前提下,風量大的后置抽風風扇效果最好。
但正如大家平時吹的風扇一樣,檔數越大,轉速越高,風扇噪音也就越大,短時間還能接受,用久了真的就覺得越來越鬧心,游戲都操作不出來了。風量大且靜音的風扇,就是個比較折中的選擇。
關于噪音:
0-20分貝:很靜、幾乎感覺不到;20-40分貝:安靜、猶如輕聲絮語;40-60分貝:一般普通室內談話;60-70分貝:吵鬧:有損神經;70-90分貝:很吵、神經細胞受到破壞。90-100分貝:吵鬧加劇、聽力受損;100-120分貝:難以忍受、呆一分鐘即暫時致聾。120分貝以上:極度聾或全聾;300分貝左右或以上:方圓20km的人不可修復性耳聾。
多萌新沒有注意到的CPU散熱器在電腦中其實是一個關鍵組件,它不僅為CPU及時散熱,保證不掉頻不藍屏,同時高效的散熱器還需要有良好的靜音表現,不能待機的時候也在咆哮,那么如何避免選擇散熱器的誤區,就請隨筆者走上DIY從入門到放棄之路。
水冷散熱就比風冷強?
水冷散熱器強于風冷可以說是最常見的散熱誤區,因為水冷有更高的定位,所以會讓萌新誤以為水冷就比風冷強,其實在價格相近的條件下,風冷的散熱性能是強于水冷的。
水冷定位高于風冷
同價位的風冷和水冷散熱器,在散熱表現上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差距,如果是較低的價位,水冷并不會有太強大的表現,而高價位的風冷則會有更好的設計和用料提供高效的散熱表現,因此也并不會被同價格的水冷散熱器擊敗。
高端風冷可以碾壓入門水冷
塔式散熱優于下吹散熱?
盒裝CPU附送的下吹式散熱器很多時候不被玩家青睞,而體積更大的塔式風冷則看起來更有安全感,但并不是說塔式就全方位碾壓下吹了,玩家還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使用情況。
下吹式散熱器也能有好顏值
入門及CPU的功率不高,下吹式散熱器其實就可以滿足散熱需求了,而且一般情況下CPU也不是滿載運行,太大的散熱性也沒有必要。下吹式散熱器還有一個優勢在于,風扇帶來的氣流方向不是從前部直接走向后部,而是從中心向周圍流動的,這樣就可以為CPU周圍的元件提供輔助散熱。
散熱器安裝越緊越好?
很多散熱器使用螺絲安裝,那么螺絲擰多緊也是讓萌新糾結的地方,還有很多玩家覺得安裝越緊的散熱器可以貼合的更好,所以應該盡可能安裝的緊一點。
熱管要貼緊CPU沒毛病
雖然理論上沒錯,但是要注意的是,散熱器是安裝在主板上的,散熱器擰得緊,意味著給主板很大的壓力,如果散熱器的重量又很大,在機箱內就會給主板更大的壓力,如果主板是那種入門級別的產品,很容易就會出現變彎的情況,所以也不適用于所有玩家。
大尺寸的散熱器要小心主板變形
其實,關于散熱器的誤區還有很多,有些是玩家想當然得出的結論,還有一些是商家為了銷售故意營造的環境,玩家在選擇和使用產品的時候還是要看準自己的實際需求,不要一味追求高大上,同時避免陷入商家的圈套。
(771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