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剛剛誕生四年,曾吸引2000多家生產銷售商涌入的行業,目前似乎走到了價格的絕地,一臺賣200多元的平板電腦正喻示著產業鏈的命運歸宿。
“299元到599元是目前很多平板廠商出貨的主力檔位,一個機型可能只賺5塊錢。”深圳平板廠商藍魔數碼CEO萬秋陽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現在很多國產平板的需求都在中低端上,沒有什么品牌可言,純粹是按價格比價格。
“價格的無序競爭吞沒了行業的未來。”另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平板電腦生產商對記者坦言,即便是生命力旺盛的山寨產業鏈,在手機領域有近8年的生命周期,而山寨平板電腦卻在兩年內就走完了這條路。從去年的高飛、富格、愛華多媒體,到今年上半年的百利電子、永利,下半年的翔德電子、中恒創,這兩年平板行業提早進入了洗牌期。
陸續退場
低價和無序競爭雖然能讓一個新興的市場快速崛起,但也能讓其快速消亡。然而和前兩年的方案商退場不同,這一次平板行業面對的似乎是上下游產業鏈的全方位洗牌。
10月24日,曾經作為行業黑馬的臺資平板電腦代工廠天鵬盛對外公告,鑒于公司經營重大失誤,導致無法繼續正常經營,公司股東和董事會決定自即日起進入清算程序。
據記者了解,目前天鵬盛已經進入清算環節。在公司10月24日張貼的公告中顯示,公司股東和董事會決定自即日起進入清算程序,清算小組已在市場監督管理局備案,并按照法定程序辦理清算事項。記者致電清算小組相關工作人員,對方表示目前清算工作仍在進行,債權人可以先向公司作出登記,但后續能否獲得賠付尚未有進一步消息。
倒閉之前天鵬盛主要為樂購等海外跨國公司代工平板電腦,集中在中高端產品,每臺售價一般在120美元左右。有消息稱庫存壓力和資金鏈斷裂問題是引發此次天鵬盛關門的導火索。
“事實上OEM廠商這幾年在海外的價格一直不是很好,雖然有量但不一定賺錢。”萬秋陽對記者說,現在看很多市場上的平板,價格雖然便宜,但實際上和我們兩三年前的出貨水平是一樣的。
而那時候的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和研發團隊和測試部門PK。
“經常接到供應商的投訴,一個屏的供應商來找我,他點亮一塊屏讓我看,‘萬總,你說這哪不行?’我是覺得看不出來的,但我做不了主,還得找品質經理、市場部一起討論討論。”就這樣,兩年過去了,萬秋陽愣是把自己磨成了一個業內專家。
萬秋陽對記者表示,藍魔在他來之前,雖然已經做過一陣子的平板電腦,但包括產品和流程都慘不忍睹。“那時我還只是公司的顧問,我們內部開過無數的會,大家都想做一個好的產品,而看到別人上市了,我們就忍不住了。”
也許這就是平板行業的生態,快速迭代下容不下一點遲緩。但緩過神來卻發現,自己仍在原地踏步。
“平板行業從2011年開始到今年應該算是第四年,現在競爭的不是客戶而是同行,只有把同行踩下去才能活,估計到了明年就是客戶之間的競爭了。”有業內平板人士表示,平板行業在前三年基本上大家都能賺到錢,產品也不需要做什么創新。但是今年就不行了,利潤每臺只有0.3美元,做一臺平板和賣電路板的利潤差不多。
倒閉背后
對于平板明年的趨勢,萬秋陽認為消費類平板的增長可能會降至10%以下。
“這里面也有消費類市場飽和的原因,從產品需求的角度看,平板電腦有著天然的劣勢,同智能手機和PC相比,平板并不是必需品。”萬秋陽對記者說。可以看到,代表未來的iPad,近幾年銷量也一直呈現下滑的趨勢。
從最新的財報數據來看,iPhone和Mac均實現了不同程度銷量增長的情況下,iPad銷量卻同比下滑了9%,只售出了1327萬臺,銷售收入也同比下滑了8%。這已經是連續第二個季度出現銷量下滑情況。而如果回顧過去五個季度,你還會發現,iPad的銷售收入有四個季度均出現了下滑。WWDC上公布的數據顯示,蘋果(109.7,0.87,0.80%)累計已經售出8億部iOS設備,其中iPodtouch達1億部,iPad達2億部,iPhone達5億部。
DIGITIMES在給記者的郵件中指出,由于2014年iPad新品的規格更新幅度不如以往,第四季出貨將面臨2000萬臺“保衛戰”。富邦投顧下游硬件分析師更是認為今年整體iPad出貨量僅6200萬臺,年衰退17%,主要原因還包括大尺寸智能機崛起。
此外,利潤低也是平板市場不景氣的重要原因。
“這幾年殺價格殺得很厲害。9.7才賣999,還帶3G,平均貴200、300,我們不能再殺價,殺到最后沒有好處。這個市場的量就是這么多。”萬秋陽對記者說,低價不應該成為品牌商的目標,把價格做上去才有未來。
“我們不是要做全球10%,其實2%、3%就很滿足了,中國的人群是非常多層次的,什么需求都有,不同層次,消費都有,全球兩億多,現在我們1%都到不了。”
此外,如果說需求下降和利潤低是平板市場不景氣的主要原因,那么壞賬則是壓垮平板行業的最后一根稻草。據了解,現在業內有很多所謂的“大單子”,或者訂單數量很大,或者利潤很高,但一律的要求就是放賬。有些廠商貪便宜去接這個單子,過了三個月以后發現客戶不見了,于是資金鏈斷裂,只好倒閉。
“其實如果正規的操作,找銀行介入,放賬也不是不可以做。但在國內很多時候放賬是純粹的口頭承諾,全世界都找不到國內這樣的放賬方法。”萬秋陽對記者說。
引資求變?
坐等洗牌顯然不是這個行業的風格,平板行業的洗牌與整合事實上已經從上游芯片廠商開始。
在今年6月底中國證監會公布的最新IPO預披露名單中,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該公司是智能應用處理器SoC和智能模擬芯片設計廠商,主要產品為多核智能終端應用處理器、智能電源管理芯片等,也是平板電腦芯片的主供商之一。
全志遞交的招股書顯示,201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5億元,較2012年同比增23.23%。雖然營業收入仍呈增長趨勢,但是增速已經明顯下滑。與此同時,數據中凈利潤同比下降26.65%。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財經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對于競爭激烈的平板行業來說,引入資本發展是必然之路,但從招股書來看,全志業績波動幅度很大,需快速找到保證業績的新動力。
而另一家同為平板上游的芯片廠商瑞芯微在今年6月份通過和芯片巨頭英特爾(33.31,0.05,0.15%)的合作拿到了通訊平板所剩不多的“船票”。根據合作協議,兩家公司將合作推出英特爾品牌的移動系統芯片(SoC)平臺。業內人士評價道,和英特爾合作,瑞芯微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取得3G和LTE的技術,為未來的持久發展做鋪墊。
而對于下游平板品牌商而言,資本傳言似乎也在攪動著各家的神經。
有接近藍魔的消息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藍魔正在和比亞迪方面接觸,很有可能進行資本方面的合作。“如果和比亞迪方面達成資本合作,對藍魔而言也是一次很好的機會,這意味著藍魔這樣深圳平板產業的代表企業,開始進入相對完善有序的資本運作階段。”
上述消息人士認為,長期以來,以藍魔為代表的大量深圳平板廠商,積累并握有相對密集的產業資源,但一直因為欠缺成熟的資本運作,難于在更高更大的市場平臺施展能力,而一旦引入成熟的資本運作方式,將企業由傳統的產品制造向新興的整合營銷轉型,彌補短板。“一旦這個行業能夠有序而持續性地吸引資本進入,或將有可能引發全球平板市場由量變向質變的加速轉化。”
雖然對此消息萬秋陽并沒有正面回應,但他對記者坦言,目前公司方面確實在考慮融資的事情,不排除未來在這一塊會和其他廠商進行一些合作。
“目前第一步做的是在給員工配股,希望把利益分給大家,把平板生意做得長久些。”萬秋陽對記者表示,到了明年平板整體市場的增長應該會下滑至10%以下,留住人才,提高品牌的溢價能力是他接下來工作的重點。
而對于更多的白牌平板廠商來說,雖有不甘,但轉型似乎更加困難。
“以前賣一臺平板還能賺個幾十塊錢,現在一臺能賺個十塊錢就不錯了。”桑達電子市場的一位柜臺老板對記者說。而相比去年這個時間,桑達電子市場是人頭攢動,現在卻是門可羅雀。不少原先做平板批發的柜臺老板轉向了做平板和手機配件,顯然在他們看來相比平板,配件更為有利可圖。
源:新京報
稱正式重新回歸游戲機市場,如今游戲領域已向手游過渡;此前轉型廚衛家電等領域,難復游戲機盛景
2017年5月31日,河北石家莊,一臺舊電視連上小霸王游戲機。曾經多少人的童年記憶中有玩游戲和看別人玩游戲的場景。圖/視覺中國
小霸王回歸了。
4月4日,一紙宣告,讓在游戲機市場沉寂多年的小霸王再度進入人們視野。小霸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公告中,小霸王宣稱正式重新回歸游戲機市場,大力開發更加重視玩家體驗的游戲主機與游戲平臺,并將充分尊重知識產權尤其是游戲版權作為自己的企業戰略。
“小霸王其樂無窮!”“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學習機。”一時間,小霸王的復出將眾多網友紛紛拉回童年。
從1993年推出第一款小霸王學習機,到2018年重新宣告回歸,25年時間里,小霸王經歷了輝煌、波折。此次回歸,小霸王似乎希望以“正版”、“精品”游戲重新撬動已不是當年的市場。
2016年,小霸王就已為復出布局。當年,小霸王成立中山市小霸王文化產業有限公司,重新整合小霸王品牌和資產,并與知名游戲芯片廠商合作,同時計劃推出VR主機及高端游戲主機,意欲締造一個“未來超500億VR產業新霸主”。
高端游戲機、500億VR夢,然而,在如今游戲平臺領域逐漸向手游過渡、騰訊幾近壟斷國內游戲的市場中,小霸王的復出能否成功?其重注賭在VR領域的發展目標,又是否能夠實現?
昔日游戲機之王
山寨任天堂不到10年走向沒落
“直到現在,我都能完整地哼出當年小霸王廣告歌的旋律。”4月9日,資深游戲人士郭婉(化名)說,“幾乎每個80后的孩子,小時候家里都有臺小霸王主機。”
4月4日,小霸王公司發布版權公告稱,決心正式重新回歸游戲機市場,大力開發更加重視玩家體驗的游戲主機與游戲平臺,并將充分尊重知識產權尤其是游戲版權作為自己的企業戰略。
公告稱,為穩步推進發展正版游戲、高端游戲機的戰略規劃,并配合計劃中的品牌新一代主機和相關平臺升級,小霸王正計劃著手停止并撤銷對第三方生產商的游戲機生產授權,努力確保在未來避免出現裝有未授權游戲的游戲機的銷售,以維護正版游戲產業的發展。
“當年小霸王所推出的紅白機或多或少‘模仿’了日本任天堂的FC主機。”郭婉向新京報記者表示,“雖然現在看來這一行為算是嚴重的侵權,但在當時知識產權意識尚不完善的年代,小霸王不但成功超越任天堂,成為國內最著名的游戲機產品,更影響了一代人的娛樂形態。”
1993年,小霸王學習機橫空出世。
“當時每臺學習機的價格在200-300元之間。”資深玩家阿黎印象深刻,低廉的價格,可以“模擬”上萬元電腦的使用感受,同時又帶有強大的游戲娛樂功能,讓這款學習機迅速席卷國內市場。“當時打著‘學習’的名義買機器,然后來玩游戲幾乎是玩家的常態。小霸王提供了多款魂斗羅、超級瑪麗等其他主機上的游戲。”
那段時間里,一首“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學習機”的拍手歌,讓全國無數家庭和學生記住了“小霸王”這個名字。據媒體報道,當時這款學習機市場占有率一度逼近80%。
1994年,第二代小霸王學習機出廠,由功夫巨星成龍擔任代言人。一時間,購機匯款單從全國各地打到小霸王公司賬戶上。據當時負責拉貨的司機回憶,當時小霸王公司門口等待拉貨的車排隊都能排一公里,甚至在大年三十凌晨,門口都擠滿了等待的司機。
根據媒體報道,小霸王產值在1994年達到4億元,比1993年翻了一番;而這個數字在1995年再度翻了一番,產值高達8億元,在當時的游戲機廠家中,小霸王一騎絕塵。
但正當所有人認為小霸王會在國內游戲機市場繼續爆發時,公司卻遭遇拐點。
1995年,一手打造出小霸王奇跡的公司負責人段永平辭職出走,之后在一水之隔的東莞創建步步高電子有限公司。
據媒體報道稱,盡管段永平走時只帶走了幾個得力干將,但在隨后的兩個月內,小霸王經歷了一次大的人才流失,多位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紛紛出走。其中不乏此后創建了國內知名充電器品牌“勁牛”的張雨南。
經歷了人才流失陣痛的小霸王,盡管其電腦學習機銷量一路在國內市場銷售領先,但自進入21世紀后,游戲機市場被涌入國內的日本索尼、任天堂等巨頭所壟斷,而學習機也逐漸被價格越發低廉的電腦所替代。
“小霸王后期涉足過很多領域,包括小家電、廚具、手機等等,但真正當初最拉攏玩家的游戲機領域卻感覺被淘汰出局了。”郭婉如此分析。
跨界轉型攤子大
生產數十種產品,難復游戲機輝煌
段永平離開后,小霸王逐步開始加大對其他領域的投入,如1997年,小霸王開始生產VCD,還請來了香港明星柯受良擔當形象代言人;2000年,小霸王聘請時任《正大綜藝》節目主持人愛華代言旗下復讀機產品。
2004年,小霸王“跨界”的步伐進一步加快。這一年里,怡華集團將小霸王“一分為四”,分為中山市小霸王教育電子有限公司、中山市小霸王數碼音響有限公司、中山市小霸王衛廚電器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小霸王電器有限公司。
雖然遭到拆分,但這四家公司卻共同擁有著小霸王的牌子。新京報記者通過網絡搜索到一家“小霸王官方旗艦店”,該店簡介稱,小霸王旗下擁有教育類、影音播放類、廚房電器類和家用電器類四大系列產品,四個系列產品正對應著上述四家“小霸王系”公司。
掛有小霸王牌子的各類電子產品和小家電的種類也由此成倍增長。其中,僅中山市小霸王數碼音響有限公司就生產了至少13種產品,包括MP3、MP4、有源音箱、數字音箱、DVD播放機、DVD舞蹈教學機、家庭影院、數碼攝像機、耳機、GPS導航儀、電子書、錄音筆、手機等。
而中山市小霸王衛廚電器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小霸王電器有限公司則讓小霸王的牌子出現在了家電領域,生產小霸王剃須刀、小霸王電熱水器等。
在一家經營小霸王的網購平臺中,記者細數發現有多達54種“小霸王系”產品。
這些產品大多走的是低端路線。淘寶上,小霸王生活電器企業店首頁顯示,其“鎮店之寶”小霸王家用大吸力抽油煙機目前已售207臺,售價238元,而市場上其他抽油煙機品牌價格上千的很常見。
小霸王官網“發展歷程”一欄未對除游戲機和學習機外的其他產品做過多介紹,僅表示小霸王電磁爐曾在2009年獲首批中標家電下鄉產品。
記者通過天眼查以“小霸王”為關鍵詞搜索,除上述“小霸王系”公司外,還有中山市小霸王數碼通信設備有限公司、中山市小霸王虛擬技術應用發展有限公司、中山市小霸王智能燈飾有限公司等多家布局不同領域的公司。
“從手機到平板,只要是市面上有的產品小霸王都涉及了,但它仍然沒有辦法引起消費者的垂青。這是因為小霸王的產品價格低廉但質量一般,比如售價699元的小霸王X7手機,運行安卓系統但是外形和iPhone 6幾乎一樣,實質上走的還是當年‘山寨’FC紅白機的老路。30年過去,小霸王還是無法擺脫當年小霸王游戲機的影子。”一名不愿具名的消費者說。
記者在天貓以“小霸王”為關鍵詞搜索發現,游戲機依然是銷量最高的產品。如天貓電器城中售價218元的“小霸王游戲機”月成交2143筆,這款產品的生產企業為“中山市小霸王教育電子有限公司”,產品樣式與30年前類似,店鋪宣傳也主要以“懷舊”為主。
除游戲機和學習機外,小霸王系其他產品在網購平臺銷量平平。如天貓上,售價238元的小霸王早教機月成交154筆,而小霸王S16Pro學生手機和小霸王H10學習機兒童平板電腦月成交只有1筆。
雖然賣得最好的還是游戲機,但小霸王對外主要以“學習機”生產商的形象來宣傳自己,如天貓小霸王官方專賣店的宣傳語是“專注兒童青少年教育”。這是由于監管層曾一度禁止游戲機售賣,小霸王游戲機只能轉型“學習機”,生產企業名稱也加上了“教育”二字。
隨著政策解禁,小霸王得以重回熟悉的游戲機市場。
小霸王官網介紹稱,2012年,小霸王自主研發了安卓主機游戲100多款,同年推出了體感游戲機4代產品;2014年,小霸王5代體感游戲機推出。不過,從外界的角度來看,小霸王體感游戲的市場反響并不算太大。“我曾買過一個售價498元的小霸王體感游戲機,但主機很小,手柄連接也很麻煩。說句實話和索尼的產品差距很大,只不過價格便宜。”一名消費者評論稱。
小霸王回歸:
研發高端游戲機,VR游戲前景成疑
2018年4月,小霸王宣告重新回歸游戲機市場的消息,引發圈內一片懷舊聲起。但這一決定似乎并不被所有游戲圈內人士看好。
“小霸王現在宣告回歸,感覺時機有點尷尬。”資深游戲觀察者羅君(化名)認為,“現在整個游戲發展趨勢都向手機游戲傾斜,電腦游戲都出現少有人問津的局面,很多年輕玩家玩游戲的平臺就是手機。”
記者調查發現,如今大多數玩家體驗游戲的主要平臺為電腦、手機兩個平臺,只有部分“資深”玩家才更傾向于在索尼PS4、任天堂等游戲主機上進行游戲。
“之前很多游戲是僅在這些主機平臺上發布的‘獨占’游戲,而現在感覺很多游戲都可以多平臺玩耍。除非特別癡迷玩游戲,普通玩家很少會為了玩游戲而特意去買游戲機。”羅君分析稱。
據移動應用數據公司App Annie與市場情報公司IDC于2017年3月發布的《2017年度游戲回顧報告》顯示,2017年手游總支出比PC和Mac端游戲總支出多2.3倍,比家用游戲機高3.6倍。其中手游2017年在消費性支出部分的產值為700億美元,而PC和Mac游戲該部分的產值為340億美元,游戲機為220億美元,掌上游戲設備為30億美元。
事實上,小霸王回歸游戲機市場的決定,早在2012年就初見端倪。
2012年,小霸王推出旗下體感游戲機,同時推出自主研發的100多款主機游戲,但此時游戲主機市場被索尼PS3、任天堂等海外巨頭把控,這款游戲機并沒引起游戲玩家的關注。
很快,2年后的2014年,小霸王再度推出新款體感游戲機,并直接叫板微軟旗下游戲主機Xbox One。
“對小霸王這款游戲機有點印象。”圈內玩家小飛向記者回憶稱,“當時和Xbox One相比,無論在玩家體驗、游戲流暢等方面都落后于對方。唯一優勢就是價格便宜,Xbox賣4000多元,小霸王的就400元左右吧。”而小霸王在公司官網中稱,根據阿里巴巴相關資料顯示,這款體感游戲機是全網銷售冠軍,超過微軟、索尼的總量。
近幾年,小霸王出現了轉型“高端路線”的勢頭。
2016年6月,小霸王高端游戲機首次浮出水面。小霸王公司宣布與全球知名芯片制造商AMD公司正式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投資4億多元定制一款由AMD獨家授權的芯片,進軍文化教育市場。小霸王還推出VR主機及高端游戲主機,正式布局VR新產業。
2017年8月,小霸王舉行了“VR教育裝備高峰論壇”,時任小霸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方鴻祺表示,小霸王公司在未來全力進入VR領域,打造VR產業鏈。
目前擺在小霸王面前的,除了回歸游戲機市場,還有兩個更大的目標:2016年7月,香港益華控股巨資注入小霸王,小霸王正式啟動上市計劃;2017年,也就是小霸王轉型VR產業、啟動上市計劃的第二年,提出了打造“未來超500億VR產業新霸主”的新的戰略目標。
據艾瑞咨詢聯合GreenlightInsights發布的2017年《中國虛擬現實(VR)行業研究報告——市場數據篇》顯示,中國將成長為全球主要的VR市場,預計2021年中國VR市場規模將達到790.2億元。報告同時指出,2021年消費級內容市場的規模將達到278.9億元,其中VR游戲的占比約35%,市場規模為96.2億元。
“此前VR確實火過一段時間,但礙于設備價格、可玩的游戲有限等因素而逐漸邊緣化。”此前曾參與開發過VR游戲的游戲人陳一(化名)頗為無奈,“現在國內開發VR游戲的團隊并不多,真正吸引玩家的游戲成品也少。”
4月9日,新京報記者查閱小霸王游戲機項目網站playruyi.com時發現,域名擁有者為珠海市小霸王領先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同時該公司法人為吳松。而據公開資料顯示,其曾就職于EA、NVIDIA、騰訊等多家游戲行業知名廠商,還曾負責微軟Xbox在中國地區的產品戰略規劃和內容引進。
“吳松在業內的能力和影響力無需懷疑。”陳一向記者分析稱,“但游戲主機、特別是配套的游戲內容并非短時間內就能制造出來。”
記者了解到,通常一款游戲主機分為硬件、系統兩部分,而當主機制造完成后,還需要游戲廠商就平臺系統提供的游戲。而通常硬件分為芯片、硬盤、主板等零件,要找到合適的硬件進行開發組裝,需要一定周期的時間成本。據游戲業界人士介紹,當前市場最主流的微軟Xbox One、索尼PS4等游戲主機都耗費了2-3年研發時長。
“光是游戲機還不行,還得需要配套的游戲,這些游戲的前提還必須得讓玩家接受。”陳一表示。
據國內媒體報道稱,小霸王上海目前采取的是先爭取國外開發者的策略。海外的游戲內容由于更難拿些,很多是吳松親自去談。
“如今VR風突然爆發很大因素是因為《頭號玩家》的熱映。”陳一向記者分析稱,“這股懷舊風可能會引發玩家對VR游戲的向往熱潮,但能維持多久,誰也說不清楚。”(記者 覃澈 羅亦丹 實習生 楊婷)
■ 人物
小霸王背后的陳氏家族
相比于小霸王的起起伏伏,其背后的金主則長期低調。新京報記者發現,小霸王最初系中山市怡華集團旗下,如今香港上市公司益華控股持有其主要股權。怡華與益華關系密切,背后均有中山一大富豪家族——陳氏家族的影子。
4月4日,小霸王官網更新了一篇文章顯示,新成立的小霸王文化科技產業集團上市啟動大會召開,小霸王文化產業科技集團的成立將開啟品牌的新紀元。
4月9日,新京報記者查閱公司工商資料時,未發現小霸王文化產業科技集團的名字。根據小霸王官網介紹,其運營主體為小霸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小霸王文化),原“中山市小霸王文化產業有限公司”。
小霸王文化工商資料顯示,其股東包括四個,分別是廣東益華百貨有限公司、中山市威信置業有限公司以及自然人林光正、陳士國,持股比例分別為49%、48%、2%和1%。其中,廣東益華百貨有限公司為香港上市公司益華控股經營主體,后者法定代表人、主席為陳健仁。
小霸王官網稱,新組建的小霸王集團由香港益華控股集團主席陳健仁擔任集團董事局主席,親自主導上市工作。
多家媒體報道稱,上世紀80年代,如今步步高集團董事長、著名投資人段永平接手了中山市怡華集團屬下的一間小廠,接手當時,這間小廠年虧損200萬元。站在任天堂帶來的游戲機浪潮風口,段永平果斷帶著工廠轉攻電子游戲機市場。1992年這間小廠產值已達1億元,1995年小霸王的產值已達10億元。
彼時怡華集團的總經理和招聘段永平的人,正是陳健仁。
公開信息顯示,上世紀80、90年代,中山怡華集團是集旅游、貿易、工業、文化于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在中山市僅次于當時名聲赫赫的威力集團和中山國際酒店集團公司,實力名列中山市第三位。
怡華集團工商資料顯示,中山市怡華集團有限公司股東為陳達仁、陸漢興、陳正陶、范新培和徐成海,其中,陳達仁持股比例65%。據記者了解,陳健仁是陳達仁的哥哥。
隨著小霸王的生意越做越火,段永平和陳健仁兩人之間的矛盾也開始出現。
有說法是,怡華集團老總陳健仁不識人才,也有報道說,小霸王所屬怡華集團有時將小霸王的盈利抽走,用于其他地方,而使其發展后勁不足。在小霸王最為巔峰期的1995年,段永平出走了。
據報道,段永平離職時,怡華集團總經理陳健仁親自主持了歡送酒會。在段永平離開后,小霸王頻現人事動蕩。
據報道,段永平走時帶走了“管生產的”陳明永,“管開發的”黃一禾(如今,陳明永是OPPO手機公司CEO,黃一禾則是步步高復讀機業務總經理)。其后兩個月,小霸王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走了將近一半,大多數轉身投奔了步步高。
相比于小霸王的衰落,段永平的生意越做越火。2016年,段永平創立的步步高系OPPO和vivo在全球總銷售量分別排行第四和第五。
陳健仁則押注于百貨業的布局。1995年,廣東益華百貨有限公司成立。2013年12月,益華控股在香港上市,目前市值10.83億港元。
益華控股公告顯示,陳健仁任益華控股主席,而公司控股股東為陳達仁,職務為非執行董事。(記者 趙毅波)
源:新京報
2017年5月31日,河北石家莊,一臺舊電視連上小霸王游戲機。曾經多少人的童年記憶中有玩游戲和看別人玩游戲的場景。圖/視覺中國
小霸王回歸了。
4月4日,一紙宣告,讓在游戲機市場沉寂多年的小霸王再度進入人們視野。小霸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公告中,小霸王宣稱正式重新回歸游戲機市場,大力開發更加重視玩家體驗的游戲主機與游戲平臺,并將充分尊重知識產權尤其是游戲版權作為自己的企業戰略。
“小霸王其樂無窮!”“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學習機。”一時間,小霸王的復出將眾多網友紛紛拉回童年。
從1993年推出第一款小霸王學習機,到2018年重新宣告回歸,25年時間里,小霸王經歷了輝煌、波折。此次回歸,小霸王似乎希望以“正版”、“精品”游戲重新撬動已不是當年的市場。
2016年,小霸王就已為復出布局。當年,小霸王成立中山市小霸王文化產業有限公司,重新整合小霸王品牌和資產,并與知名游戲芯片廠商合作,同時計劃推出VR主機及高端游戲主機,意欲締造一個“未來超500億VR產業新霸主”。
高端游戲機、500億VR夢,然而,在如今游戲平臺領域逐漸向手游過渡、騰訊幾近壟斷國內游戲的市場中,小霸王的復出能否成功?其重注賭在VR領域的發展目標,又是否能夠實現?
昔日游戲機之王
山寨任天堂不到10年走向沒落
“直到現在,我都能完整地哼出當年小霸王廣告歌的旋律。”4月9日,資深游戲人士郭婉(化名)說,“幾乎每個80后的孩子,小時候家里都有臺小霸王主機。”
4月4日,小霸王公司發布版權公告稱,決心正式重新回歸游戲機市場,大力開發更加重視玩家體驗的游戲主機與游戲平臺,并將充分尊重知識產權尤其是游戲版權作為自己的企業戰略。
公告稱,為穩步推進發展正版游戲、高端游戲機的戰略規劃,并配合計劃中的品牌新一代主機和相關平臺升級,小霸王正計劃著手停止并撤銷對第三方生產商的游戲機生產授權,努力確保在未來避免出現裝有未授權游戲的游戲機的銷售,以維護正版游戲產業的發展。
“當年小霸王所推出的紅白機或多或少‘模仿’了日本任天堂的FC主機。”郭婉向新京報記者表示,“雖然現在看來這一行為算是嚴重的侵權,但在當時知識產權意識尚不完善的年代,小霸王不但成功超越任天堂,成為國內最著名的游戲機產品,更影響了一代人的娛樂形態。”
1993年,小霸王學習機橫空出世。
“當時每臺學習機的價格在200-300元之間。”資深玩家阿黎印象深刻,低廉的價格,可以“模擬”上萬元電腦的使用感受,同時又帶有強大的游戲娛樂功能,讓這款學習機迅速席卷國內市場。“當時打著‘學習’的名義買機器,然后來玩游戲幾乎是玩家的常態。小霸王提供了多款魂斗羅、超級瑪麗等其他主機上的游戲。”
那段時間里,一首“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學習機”的拍手歌,讓全國無數家庭和學生記住了“小霸王”這個名字。據媒體報道,當時這款學習機市場占有率一度逼近80%。
1994年,第二代小霸王學習機出廠,由功夫巨星成龍擔任代言人。一時間,購機匯款單從全國各地打到小霸王公司賬戶上。據當時負責拉貨的司機回憶,當時小霸王公司門口等待拉貨的車排隊都能排一公里,甚至在大年三十凌晨,門口都擠滿了等待的司機。
根據媒體報道,小霸王產值在1994年達到4億元,比1993年翻了一番;而這個數字在1995年再度翻了一番,產值高達8億元,在當時的游戲機廠家中,小霸王一騎絕塵。
但正當所有人認為小霸王會在國內游戲機市場繼續爆發時,公司卻遭遇拐點。
1995年,一手打造出小霸王奇跡的公司負責人段永平辭職出走,之后在一水之隔的東莞創建步步高電子有限公司。
據媒體報道稱,盡管段永平走時只帶走了幾個得力干將,但在隨后的兩個月內,小霸王經歷了一次大的人才流失,多位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紛紛出走。其中不乏此后創建了國內知名充電器品牌“勁牛”的張雨南。
經歷了人才流失陣痛的小霸王,盡管其電腦學習機銷量一路在國內市場銷售領先,但自進入21世紀后,游戲機市場被涌入國內的日本索尼、任天堂等巨頭所壟斷,而學習機也逐漸被價格越發低廉的電腦所替代。
“小霸王后期涉足過很多領域,包括小家電、廚具、手機等等,但真正當初最拉攏玩家的游戲機領域卻感覺被淘汰出局了。”郭婉如此分析。
跨界轉型攤子大
生產數十種產品,難復游戲機輝煌
段永平離開后,小霸王逐步開始加大對其他領域的投入,如1997年,小霸王開始生產VCD,還請來了香港明星柯受良擔當形象代言人;2000年,小霸王聘請時任《正大綜藝》節目主持人愛華代言旗下復讀機產品。
2004年,小霸王“跨界”的步伐進一步加快。這一年里,怡華集團將小霸王“一分為四”,分為中山市小霸王教育電子有限公司、中山市小霸王數碼音響有限公司、中山市小霸王衛廚電器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小霸王電器有限公司。
雖然遭到拆分,但這四家公司卻共同擁有著小霸王的牌子。新京報記者通過網絡搜索到一家“小霸王官方旗艦店”,該店簡介稱,小霸王旗下擁有教育類、影音播放類、廚房電器類和家用電器類四大系列產品,四個系列產品正對應著上述四家“小霸王系”公司。
掛有小霸王牌子的各類電子產品和小家電的種類也由此成倍增長。其中,僅中山市小霸王數碼音響有限公司就生產了至少13種產品,包括MP3、MP4、有源音箱、數字音箱、DVD播放機、DVD舞蹈教學機、家庭影院、數碼攝像機、耳機、GPS導航儀、電子書、錄音筆、手機等。
而中山市小霸王衛廚電器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小霸王電器有限公司則讓小霸王的牌子出現在了家電領域,生產小霸王剃須刀、小霸王電熱水器等。
在一家經營小霸王的網購平臺中,記者細數發現有多達54種“小霸王系”產品。
這些產品大多走的是低端路線。淘寶上,小霸王生活電器企業店首頁顯示,其“鎮店之寶”小霸王家用大吸力抽油煙機目前已售207臺,售價238元,而市場上其他抽油煙機品牌價格上千的很常見。
小霸王官網“發展歷程”一欄未對除游戲機和學習機外的其他產品做過多介紹,僅表示小霸王電磁爐曾在2009年獲首批中標家電下鄉產品。
記者通過天眼查以“小霸王”為關鍵詞搜索,除上述“小霸王系”公司外,還有中山市小霸王數碼通信設備有限公司、中山市小霸王虛擬技術應用發展有限公司、中山市小霸王智能燈飾有限公司等多家布局不同領域的公司。
“從手機到平板,只要是市面上有的產品小霸王都涉及了,但它仍然沒有辦法引起消費者的垂青。這是因為小霸王的產品價格低廉但質量一般,比如售價699元的小霸王X7手機,運行安卓系統但是外形和iPhone 6幾乎一樣,實質上走的還是當年‘山寨’FC紅白機的老路。30年過去,小霸王還是無法擺脫當年小霸王游戲機的影子。”一名不愿具名的消費者說。
記者在天貓以“小霸王”為關鍵詞搜索發現,游戲機依然是銷量最高的產品。如天貓電器城中售價218元的“小霸王游戲機”月成交2143筆,這款產品的生產企業為“中山市小霸王教育電子有限公司”,產品樣式與30年前類似,店鋪宣傳也主要以“懷舊”為主。
除游戲機和學習機外,小霸王系其他產品在網購平臺銷量平平。如天貓上,售價238元的小霸王早教機月成交154筆,而小霸王S16Pro學生手機和小霸王H10學習機兒童平板電腦月成交只有1筆。
雖然賣得最好的還是游戲機,但小霸王對外主要以“學習機”生產商的形象來宣傳自己,如天貓小霸王官方專賣店的宣傳語是“專注兒童青少年教育”。這是由于監管層曾一度禁止游戲機售賣,小霸王游戲機只能轉型“學習機”,生產企業名稱也加上了“教育”二字。
隨著政策解禁,小霸王得以重回熟悉的游戲機市場。
小霸王官網介紹稱,2012年,小霸王自主研發了安卓主機游戲100多款,同年推出了體感游戲機4代產品;2014年,小霸王5代體感游戲機推出。不過,從外界的角度來看,小霸王體感游戲的市場反響并不算太大。“我曾買過一個售價498元的小霸王體感游戲機,但主機很小,手柄連接也很麻煩。說句實話和索尼的產品差距很大,只不過價格便宜。”一名消費者評論稱。
小霸王回歸:
研發高端游戲機,VR游戲前景成疑
2018年4月,小霸王宣告重新回歸游戲機市場的消息,引發圈內一片懷舊聲起。但這一決定似乎并不被所有游戲圈內人士看好。
“小霸王現在宣告回歸,感覺時機有點尷尬。”資深游戲觀察者羅君(化名)認為,“現在整個游戲發展趨勢都向手機游戲傾斜,電腦游戲都出現少有人問津的局面,很多年輕玩家玩游戲的平臺就是手機。”
記者調查發現,如今大多數玩家體驗游戲的主要平臺為電腦、手機兩個平臺,只有部分“資深”玩家才更傾向于在索尼PS4、任天堂等游戲主機上進行游戲。
“之前很多游戲是僅在這些主機平臺上發布的‘獨占’游戲,而現在感覺很多游戲都可以多平臺玩耍。除非特別癡迷玩游戲,普通玩家很少會為了玩游戲而特意去買游戲機。”羅君分析稱。
據移動應用數據公司App Annie與市場情報公司IDC于2017年3月發布的《2017年度游戲回顧報告》顯示,2017年手游總支出比PC和Mac端游戲總支出多2.3倍,比家用游戲機高3.6倍。其中手游2017年在消費性支出部分的產值為700億美元,而PC和Mac游戲該部分的產值為340億美元,游戲機為220億美元,掌上游戲設備為30億美元。
事實上,小霸王回歸游戲機市場的決定,早在2012年就初見端倪。
2012年,小霸王推出旗下體感游戲機,同時推出自主研發的100多款主機游戲,但此時游戲主機市場被索尼PS3、任天堂等海外巨頭把控,這款游戲機并沒引起游戲玩家的關注。
很快,2年后的2014年,小霸王再度推出新款體感游戲機,并直接叫板微軟旗下游戲主機Xbox One。
“對小霸王這款游戲機有點印象。”圈內玩家小飛向記者回憶稱,“當時和Xbox One相比,無論在玩家體驗、游戲流暢等方面都落后于對方。唯一優勢就是價格便宜,Xbox賣4000多元,小霸王的就400元左右吧。”而小霸王在公司官網中稱,根據阿里巴巴相關資料顯示,這款體感游戲機是全網銷售冠軍,超過微軟、索尼的總量。
近幾年,小霸王出現了轉型“高端路線”的勢頭。
2016年6月,小霸王高端游戲機首次浮出水面。小霸王公司宣布與全球知名芯片制造商AMD公司正式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投資4億多元定制一款由AMD獨家授權的芯片,進軍文化教育市場。小霸王還推出VR主機及高端游戲主機,正式布局VR新產業。
2017年8月,小霸王舉行了“VR教育裝備高峰論壇”,時任小霸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方鴻祺表示,小霸王公司在未來全力進入VR領域,打造VR產業鏈。
目前擺在小霸王面前的,除了回歸游戲機市場,還有兩個更大的目標:2016年7月,香港益華控股巨資注入小霸王,小霸王正式啟動上市計劃;2017年,也就是小霸王轉型VR產業、啟動上市計劃的第二年,提出了打造“未來超500億VR產業新霸主”的新的戰略目標。
據艾瑞咨詢聯合GreenlightInsights發布的2017年《中國虛擬現實(VR)行業研究報告——市場數據篇》顯示,中國將成長為全球主要的VR市場,預計2021年中國VR市場規模將達到790.2億元。報告同時指出,2021年消費級內容市場的規模將達到278.9億元,其中VR游戲的占比約35%,市場規模為96.2億元。
“此前VR確實火過一段時間,但礙于設備價格、可玩的游戲有限等因素而逐漸邊緣化。”此前曾參與開發過VR游戲的游戲人陳一(化名)頗為無奈,“現在國內開發VR游戲的團隊并不多,真正吸引玩家的游戲成品也少。”
4月9日,新京報記者查閱小霸王游戲機項目網站playruyi.com時發現,域名擁有者為珠海市小霸王領先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同時該公司法人為吳松。而據公開資料顯示,其曾就職于EA、NVIDIA、騰訊等多家游戲行業知名廠商,還曾負責微軟Xbox在中國地區的產品戰略規劃和內容引進。
“吳松在業內的能力和影響力無需懷疑。”陳一向記者分析稱,“但游戲主機、特別是配套的游戲內容并非短時間內就能制造出來。”
記者了解到,通常一款游戲主機分為硬件、系統兩部分,而當主機制造完成后,還需要游戲廠商就平臺系統提供的游戲。而通常硬件分為芯片、硬盤、主板等零件,要找到合適的硬件進行開發組裝,需要一定周期的時間成本。據游戲業界人士介紹,當前市場最主流的微軟Xbox One、索尼PS4等游戲主機都耗費了2-3年研發時長。
“光是游戲機還不行,還得需要配套的游戲,這些游戲的前提還必須得讓玩家接受。”陳一表示。
據國內媒體報道稱,小霸王上海目前采取的是先爭取國外開發者的策略。海外的游戲內容由于更難拿些,很多是吳松親自去談。
“如今VR風突然爆發很大因素是因為《頭號玩家》的熱映。”陳一向記者分析稱,“這股懷舊風可能會引發玩家對VR游戲的向往熱潮,但能維持多久,誰也說不清楚。”
■ 人物
小霸王背后的陳氏家族
相比于小霸王的起起伏伏,其背后的金主則長期低調。新京報記者發現,小霸王最初系中山市怡華集團旗下,如今香港上市公司益華控股持有其主要股權。怡華與益華關系密切,背后均有中山一大富豪家族——陳氏家族的影子。
4月4日,小霸王官網更新了一篇文章顯示,新成立的小霸王文化科技產業集團上市啟動大會召開,小霸王文化產業科技集團的成立將開啟品牌的新紀元。
4月9日,新京報記者查閱公司工商資料時,未發現小霸王文化產業科技集團的名字。根據小霸王官網介紹,其運營主體為小霸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小霸王文化),原“中山市小霸王文化產業有限公司”。
小霸王文化工商資料顯示,其股東包括四個,分別是廣東益華百貨有限公司、中山市威信置業有限公司以及自然人林光正、陳士國,持股比例分別為49%、48%、2%和1%。其中,廣東益華百貨有限公司為香港上市公司益華控股經營主體,后者法定代表人、主席為陳健仁。
小霸王官網稱,新組建的小霸王集團由香港益華控股集團主席陳健仁擔任集團董事局主席,親自主導上市工作。
多家媒體報道稱,上世紀80年代,如今步步高集團董事長、著名投資人段永平接手了中山市怡華集團屬下的一間小廠,接手當時,這間小廠年虧損200萬元。站在任天堂帶來的游戲機浪潮風口,段永平果斷帶著工廠轉攻電子游戲機市場。1992年這間小廠產值已達1億元,1995年小霸王的產值已達10億元。
彼時怡華集團的總經理和招聘段永平的人,正是陳健仁。
公開信息顯示,上世紀80、90年代,中山怡華集團是集旅游、貿易、工業、文化于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在中山市僅次于當時名聲赫赫的威力集團和中山國際酒店集團公司,實力名列中山市第三位。
怡華集團工商資料顯示,中山市怡華集團有限公司股東為陳達仁、陸漢興、陳正陶、范新培和徐成海,其中,陳達仁持股比例65%。據記者了解,陳健仁是陳達仁的哥哥。
隨著小霸王的生意越做越火,段永平和陳健仁兩人之間的矛盾也開始出現。
有說法是,怡華集團老總陳健仁不識人才,也有報道說,小霸王所屬怡華集團有時將小霸王的盈利抽走,用于其他地方,而使其發展后勁不足。在小霸王最為巔峰期的1995年,段永平出走了。
據報道,段永平離職時,怡華集團總經理陳健仁親自主持了歡送酒會。在段永平離開后,小霸王頻現人事動蕩。
據報道,段永平走時帶走了“管生產的”陳明永,“管開發的”黃一禾(如今,陳明永是OPPO手機公司CEO,黃一禾則是步步高復讀機業務總經理)。其后兩個月,小霸王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走了將近一半,大多數轉身投奔了步步高。
相比于小霸王的衰落,段永平的生意越做越火。2016年,段永平創立的步步高系OPPO和vivo在全球總銷售量分別排行第四和第五。
陳健仁則押注于百貨業的布局。1995年,廣東益華百貨有限公司成立。2013年12月,益華控股在香港上市,目前市值10.83億港元。
益華控股公告顯示,陳健仁任益華控股主席,而公司控股股東為陳達仁,職務為非執行董事。(記者 覃澈 羅亦丹 楊婷 趙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