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好,我是貓咪機長。今天再給大家做一期vr眼鏡開啟mtc的教程。
·首先需要準備三樣東西:一部手機、一臺電腦和vr眼鏡。
·第一步,將眼鏡開機,然后連上電腦。現在可以看到電腦上已經識別出了大疆眼鏡vr眼鏡。現在我的版本是一點零七的最高版本,要刷fcc首先要給它降級,降級這邊的觸發升級的提示,這里邊隨便找一級降了就可以,不用,一定要降到最低級。現在等它降級完成就好。
·現在已經將vr眼鏡降到了一點零五版本,然后就可以把眼鏡放旁邊,一會準備升級使用。
·然后需要改下虛擬定位,將位置變成美國。檢查一下打開手機的地圖,現在已經變成了美國,包括高德也是一定是美國,這就代表修改成功了。
·下一步將眼鏡準備好,并且把代理打開,確定它是美國的節點。這個時候打開大疆的飛行地圖來確認一下,可以看到現在已經處于美國,這就證明修改成功了,可以準備升級。
·將眼鏡開機以后把數據線接上,等待機器連到眼鏡。這個時候它會出來升級提示,直接升級。然后它會問你是不是所有的設備一起升級,不用理它,點取消,再點升級。這個時候只要等它靜靜升級版就好。
·現在已經開始升級了,升級的時候聊一下fcc到底是干嘛的?其實它就是美國的無線電標準,因為在各國要遵守不同的無線電標準,在美國要遵守fcc,在中國要遵守src,只不過美國允許的標準功率會比中國的大,所以很多人希望能開fcc。
但是這個東西是如果當gps定位到中國以后就會自動回到slc的標準,所以要做的是讓眼鏡一直認為它處于美國的狀態,就會按照fcc的標準來進行功率的使用。現在只要等它升級完成就好。
·現在看到它提示已經升級完成了,因為它是在美區直接升級的,理論上它的fcc已經打開了,因為要遵守美國的無線電的標準。
·進眼鏡里來看一下是否新到也已經打開,然后眼鏡是沒有插任何的卡的。剛才眼鏡里看了一下,七條新道已經全部打開了,說明fcc已經更新成功,但是因為沒有入它,所以錄不了osd畫面,這里邊只能跟大家說一下了,大家可以自行嘗試。
我是貓咪機長,謝謝大家。
友們鄉親們,今天對于數碼愛好者來說是一個相當熱鬧的日子,各種自媒體可以說是從早忙到晚,不為別的,就是因為果子哥的全新產品 Vision Pro 正式發貨了。
這臺蘋果在去年 WWDC 開發者大會公布的全新設備,看著像是一個虛擬現實 / 混合現實頭顯設備,但果子官方其實管它叫做 “ 空間計算設備 ” 。
但別管它到底是 VR 還是什么計算設備,大家對它的好奇心可以說是空前高漲,于是我們。。。斥巨資購買了 6 臺 Vision Pro !
要知道,這玩意兒的起售價可是 3499 美元,約合人民幣兩萬五。。。
而就在今天凌晨,我們已經收到了其中兩臺設備,并且請來了差評駐美前線記者——阿卡,為大家帶來蘋果 Vision Pro 全球首發開箱!
道理我都懂,可是你為什么是從上海發貨啊,擱這出口轉內銷是吧。。。
咳咳,跑題了,如果你之前有刷過相關報道,應該對它的大致外觀和功能有過一些了解。
這里還是先給大家來個祖傳省流:和市面上的VR 設備相比,比 Vision Pro 顯示效果好的,UI 、交互、生態做得都比它差;比 Vision Pro 的 UI 、交互、生態做得好的。。。
抱歉,壓根沒有。。。
它是一塊頂級的頭顯設備,但是不長的續航和不算輕的重量,再加上兩萬多塊的售價,讓它目前更像是給有錢人準備的玩具。
現階段來講,不論是生產力還是娛樂,他都只是 “ 淺嘗 ” ,而不能 “ 替代 ” 。
甚至,如果你就是單純的想娛樂的話,它的生態表現比三千多塊的 Quest 3 還要差不少。
省流結束,接下來就給大家詳細講講 Vision Pro 。
盡管有一些硬傷,但它的配置確實可以爆殺一眾頭顯設備,不僅有一顆 R1 芯片,還有 MacBook 同款 M2 芯片,以及塞進去了成噸的攝像頭和傳感器。
更何況, Vision Pro 的機身外部直接有一個可以顯示你的面部表情的顯示屏。。。
開箱之后,咱們先把 Vision Pro 進行一個開機激活,讓人有點意外的是,即使你手頭沒有任何蘋果設備, Vision Pro 也能夠單獨設置,但是必須要連接 WiFi 。
Vision Pro 的重量并不輕,根據不同的頭戴配件,它的重量在 600 到 650 克之間,這還不包括電池重量。。。
對,我們拿到手發現電池確實跟官方展示的一樣,單獨連了根線掛在外面。。。
在戴上頭顯開始使用之后,主界面上的圖標也是一股濃濃的果味兒。
這里就要提到 Vision Pro 的交互方式了,以往提到 VR 之類的頭顯設備,大家都會跟著想到手里的兩個手柄,比如 Quest 3 等等。
但 Vision Pro 除了頭顯之外就沒有額外的設備了,絕大部分的交互都依靠手勢和眼球追蹤來識別。
雖然 Quest 3 也有類似的功能,但 Vision Pro 的界面精細程度和交互流暢度都明顯要更好。
而且 Quest 3 好歹還有個手柄作為后手,但 Vision Pro 非常自信,只用雙手和眼睛就夠了。
另外,差友們應該能從錄屏畫面看出來, Vision Pro 的純虛擬場景并不多,大多數都是以 MR 混合現實模式來使用的。
也就是在我們實際生活場景的基礎上,出現了一些虛擬的畫面和界面,進行一個虛實結合,體驗往往比單純的 VR 要更好。
而且它的畫面清晰度也不算差,即使在電腦上面看錄屏畫面,也沒看到有噪點之類的情況出現。
那么問題來了,除了基本的交互, Vision Pro 的 MR 混合現實還能做什么呢?
我們試了一個叫做 JigSpace 的軟件,它可以借助 MR 混合現實,來顯示一些產品,比如把一輛 F1 賽車呈現在你家的桌子上。
你不僅可以輕輕一捏就拆開 F1 的零件,還可以隨意放大縮小賽車的體積,使用起來非常流暢。
輪胎寬就是快,馬力大就是好
這就是 M2 芯片的性能嗎?愛了愛了。
除了這種注重交互的軟件,我們還打開軟件商店逛了一圈,看看都能體驗到什么好玩兒的東西,比如。。。
哦不好意思,《 原神 》商店里現在還沒有,啟動不了。。。
但是 Vision Pro 居然可以玩塔防手游《 明日方舟 》,我們就趕緊試了一下,進入游戲后,游戲會單獨呈現出一個窗口,懸浮在你的面前。
不知道是 Vision Pro 適應性好,還是開發商鷹角專門給游戲做了適配,在往地圖里布置干員的時候,你確實可以用手捏住他,然后放置到地圖上面。。。
不用搓玻璃板或者鍵鼠就能玩舟游,而且還是隔空手勢,體驗還是挺神奇的。。。
你也可以和 MacBook 連接,把屏幕畫面 “ 投屏 ” 到你的面前,于此同時,設備本身的音樂和游戲也不會被關閉,你可以把多個窗口均勻分布在你覺得舒服的位置。
我還替大家試了一下虛擬鍵盤打字,怎么說呢。。。效率比 Quest 3 要高一些,但是它只能 “ 二指禪 ” 來打字,或者用眼神和手勢隔空打字。。。
不僅速度慢,而且用著也挺累的,因為像我們的編輯平常打字時,并不會把精力集中在鍵盤,而是會盯著屏幕盲打。
對我們這種每天能把鍵盤搓出火星子的編輯來說,用起來十分捉急。。。
總的來講,戴上 Vision Pro 之后的體驗還是很不錯的,大多數交互只依靠手指和眼球追蹤就能做到精準且流暢。
盡管這部分跟以前的 VR 相比沒有本質進化,但蘋果最擅長的就是把已有的玩法細節進行打磨,拉開跟競品的差距。
那么接下來就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整活時間,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 Vision Pro 是可以用來打視頻電話的?
相信很多人都跟差評君有著一樣的提問,我帶著頭顯該怎么打視頻電話?
蘋果的做法很簡單粗暴,但是又技術力十足,那就是把你的整個臉部都掃描進去,然后跟別人打電話的時候,別人就會看到你的 “ 賽博面部 ” 。
怎么說呢,這個面部看著多少有點糊糊的,有種又震撼又奇怪的感覺。。。
那除了和蘋果自家生態聯動,可以用它來投屏其他設備之類的嗎?
我替你們試了一下,答案是可以。
不僅可以,被投屏的設備甚至還是 PS5 。。。
不過這里要借助串流 App ,屬于是走了一點小小的邪道才實現的。
但是,我就問你用 Vision Pro 玩 PS5 成沒成功吧?
最后,我還替大家試了一下全景照片和空間視頻。
全景照片大家應該不陌生,手機上都有這個功能,開啟后會拍攝一張超級長的照片,但是可以記錄下更多的景色。
如果你在手機或者電腦上看,那么全景照片除了長之外可能就沒什么了,但是在 Vision Pro 上面,全景照片會 “ 刷 ” 的一下鋪滿在你的面前。。。
這一刻,我才知道了全景照片的真正使用方法是什么。。。
空間視頻則需要跟 iPhone 配套使用,比如差評君手里的 iPhone 15 Pro 相機錄像界面就有一個空間視頻按鈕,打開之后就可以錄制視頻了。
整個錄制過程就跟平常錄視頻一樣,不需要什么額外的步驟。
這時使用 Vision Pro 去看視頻的話,跟全景 VR 視頻相比,其實它更像是一個有邊界的 3D 視頻,可惜大家光看動圖感受不到。。。
最后的最后,我們在體驗 Vision Pro 的這段時間里,還發現了各種各樣的細節,差友們可以一邊看一邊簡單感受一下。
當我們正在用 Facetime 視頻通話的時候,如果把對面的人的畫面推遠,那么這個人的聲音也會變小。
同樣,把畫面拖到左右兩側,聲音的側重也有所不同。
用過 AirPods Pro 的人肯定對這個功能很熟悉,那就是能夠 “ 聽聲辨位 ” 的空間音頻。
這個功能在耳機上,有的人很喜歡用,也有的人覺得挺雞肋的,沒啥大用。
但是在 Vision Pro 上,空間音頻卻成了空間計算的必需品,是補全用戶體驗必不可少的一環。
包括之前在 iPad 和 Mac 上面已經出現的臺前調度功能,感覺只是把后臺給放到前面來了,放在 iPad 上面還挺好用的,但是在 Mac 上面這個功能就挺一般的。。。
結果到了 Vision Pro ,所有的虛擬窗口都會以卡片形式在空間里排布,直接用手拖拽起來也很符合直覺。
以及支持把 MacBook 的畫面流轉到旁邊 iPad 上的 Sidecar 功能,你在 Vision Pro 里同樣可以把 iPad 或者 MacBook 的畫面投射到你的房間里。
這些功能其實在 Vision Pro 發布前就有了,并且分布在蘋果已有產品的各個角落中,你可能每天都在用,也可能壓根就沒注意過。
但是現在,這一個個功能拼成了 Vision Pro 完整的使用體驗。
好你個果子,搞了半天原來是在下這么大的一盤棋。。。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覺得 Vision Pro 很酷炫很強大?
確實如此,它的畫面清晰度就是頭顯設備天花板,交互精準細膩流暢,外面還史無前例地裝上了一塊外屏,讓外面的人可以用屏幕看到你的賽博面部。
但是,它并沒有那種質的飛躍,重量不算低,還要外帶一塊電池,一切都讓步給了視覺體驗和算力。
所以,我更愿意稱它為 Quest 3 Pro Max 豪華升級版。。。
因為 Vision Pro 上面的大多數功能, Quest 3 都能實現,而且它價格也就三四千塊。。。
Quest 3 的 MR 混合現實畫面不夠清晰,手勢操控好用但算不上頂級,界面在更新之后有改善,但也算不上精致。
但重點是, Quest 3 只是做得不夠頂級,而并非完全沒有這些功能。
所以 Vision Pro 是一款很蘋果的產品,他們一定要把各種功能都做到極致,哪怕它的售價干到了兩萬多塊錢。
但你說這交互爽嗎?太爽了。
所以 Vision Pro 確實是一款很頂尖的混合現實頭顯設備,或者按照果子的說法, “ 空間計算設備 ” 。
但你要說它劃時代或者有質的飛躍,那倒也不至于。
如果你是第一次用這類頭顯設備的話,那么 Vision Pro 帶給你的體驗應該還是相當炸裂的。
但是像我們這幫身經百戰的老油條,七八年前就玩過了 HTC Vive 這種鼻祖級 VR ,最近也接連玩過 Pico Neo3 、 PICO 4 、 Quest 2 和 3 等等設備,甚至連微軟的 MR 設備 Hololens 都試過。
那么 Vision Pro 帶給我們的沖擊力也有,但比較有限。
但對于蘋果來說, Vision Pro 只是一個開始,它向外界傳達了一個訊息,那就是我可以把頭顯設備拔高到這樣的程度,甚至可以把 Mac 的芯片都給塞進去。
以前 VR 或 MR 開發者們受限于算力做不出的功能,現在 Vision Pro 可以輕松幫你拿下。
此外,我們還幫大家試了各種奇怪的操作,包括但不限于:
Vision Pro 沒有內置電池,拔電池就直接噶了;
可以像 iPad 一樣把 iPhone 當做無感熱點,理論上真的可以帶出門用;
電池上的 C 口不支持數據傳輸或者視頻輸出等等。。。
等過一段時間,差評君再帶大家看看 Vision Pro 的商店里多出了什么好玩的東西,到時候可能才是這臺設備開始發力的時候。
P.S .還有一個彩蛋,如果你用卡針把電池和連接線斷開,就會發現它的接口居然是。。。
Lightning Pro Max 。。。
蘋果還是忘不了它的接口,我哭死。
本報記者 都芃
暑期來臨,各地博物館人流量增加。近年來,文博產業持續升溫,博物館成為公眾休閑游覽的熱門打卡地。
與此同時,各地博物館積極應用數字孿生、虛擬現實(VR)、裸眼3D等技術,創新展覽、互動形式,讓觀眾感受到科技與文化的交融之美。
虛實結合豐富體驗
“戴上這個虛擬現實眼鏡,可以‘穿越’到古代,看到過去大河村居民的生活場景。”在鄭州市大河村遺址博物館一樓展廳的VR體驗區,大河村遺址博物館講解員劉奕暢介紹,觀眾戴上VR眼鏡后,用手柄點擊不同頁面,就能看到大河村先民的生活場景。
在VR技術幫助下,參觀博物館的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觀眾不再單純用眼睛觀看展品,還可以“參與”到展出中,更直觀地了解展品。
在敦煌莫高窟景區內的數字敦煌沉浸展館,觀眾戴上VR眼鏡后,可以“走進”洞窟,打破時空束縛,“穿越”到1400多年前精妙絕倫的壁畫世界。利用VR技術,工作人員對洞窟進行了1∶1高精度立體還原。在相關設備幫助下,觀眾不僅可零距離觀賞壁畫,而且可以“飛升”到窟頂,化身壁畫故事主人公,與雷公等40余位神仙“共舞”。
與VR技術帶來暢游虛擬世界的體驗不同,增強現實(AR)技術可以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疊加,給觀眾帶來虛實結合的參觀體驗。
在成都博物館,觀眾戴上AR眼鏡走進展館,看著感興趣的展品,隨后眼鏡中便會彈出展品圖片介紹與視頻講解。這使線上講解內容與線下展品有機融合,顯著提升觀眾參觀體驗。
如果不想佩戴AR眼鏡,觀眾也可以在手機上下載指定App,使用AR功能。例如,相關手機App中的AR導覽功能,將AR技術和線上地圖結合,可實現3D立體導航,把導航路線疊加在真實世界道路上,指引觀眾盡快到達目的地。
除此之外,相關App在指定地點還設置了虛擬講解員。觀眾掃描指定內容即可“召喚”虛擬講解員,聆聽有關展品的講解。
光影技術還原歷史
鳥兒飛翔、花朵綻放、溪水流淌……走進浙江省博物館之江新館,隨著全息投屏“畫卷”徐徐展開,高5米、長40米的數字長卷將600多年前的《富春山居圖》生動清晰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借助全息影像、裸眼3D等光影技術,沉浸式數字展覽成為博物館新的展出方式。觀眾站在展廳中便可“重回”歷史現場,近距離感受古代文明。
“利用光影技術輔助展示,在當下已經十分普遍。我們在整個展館100多個位點運用了多種最新的光影技術,包括OLED交互、裸眼3D等。”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水華介紹。
在鄭州博物館二樓的裸眼3D展示屏前,游客只需站在地面上標示的“最佳觀看位置”,就可獲得“呼之欲出”的視覺體驗。
鄭州博物館管理中心主任楊建軍介紹,運用裸眼3D技術,游客無需佩戴眼鏡或者頭盔等輔助設備,就可以看到3D圖像。它打破了傳統的展示方式,讓觀眾可以看到展品更多細節。
目前,鄭州博物館已對5件館藏精品文物進行裸眼3D展示。
線上觀展足不出戶
除了不斷更新展示、交互方式,近年來我國許多博物館借助元宇宙、數字孿生等技術,在網站、小程序等平臺辦起了云上博物館、數字博物館,將線下展覽搬到線上,創新文物展示傳播方式,實現了24小時不打烊。觀眾即使足不出戶,也能夠暢游文化海洋。
西安博物院與互聯網企業合作,采用實時云渲染、生成式人工智能、3D高清建模等技術手段,將文物藏品轉化為可虛擬互動的內容。例如,在以重要館藏《輞川圖》為基礎塑造的元宇宙3D互動空間中,觀眾可以借助手機、電腦、虛擬現實設備等,進入線上元宇宙空間,化身《輞川圖》中的人物,自由行走在王維筆下的輞川二十景中。每到圖中一景,都會觸發相應的圖景介紹以及王維所寫的詩詞,一景一詩,相互映襯。伴隨著畫中美景和王維的詩詞,觀眾可以在筆墨山水間,嘗試體會王維當時的心境。
近年來,中國國家博物館持續推動“智慧國博”建設。國博App、小程序、智慧導覽系統的開發,讓“云端國博”“國博云展覽”“國博云直播”等活動成為常態。觀眾在云端就能欣賞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精品展覽,近距離領略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
2023年底,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活化利用新成果——中華文明云展試點上線。與以往展陳不同,該展覽由我國博物館界首個數智人艾雯雯擔綱導覽,引領觀眾沉浸式線上觀展。
“祝賀可愛的艾雯雯入職”“古代記憶牽手現代科技,穿越現實感滿滿”……網友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官方微信公眾號留言板上寫下了對艾雯雯的贊美。
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活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賀占哲介紹,中華文明云展是以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展廳為基礎打造的線上展廳。
“每年來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展廳參觀的觀眾都特別多。我們希望更多人在家里就能夠看到這個展覽,所以引入數智人艾雯雯,讓它帶領大家參觀,會讓觀眾感覺更親近。”賀占哲介紹,艾雯雯既是一個虛擬角色,也是一個數智角色。研發人員利用數字孿生、骨骼綁定、動作捕捉等技術,讓數智人擁有生動的表情與豐富的肢體動作,使靜態的數字模型“活”起來,變成一位楚楚動人的少女。與此同時,研發人員精準還原了展館三維透視空間,利用三維與實景視頻合成渲染技術,讓艾雯雯“走”進現實場景。
艾雯雯可與館藏文物產生神奇“感應”,具有讓文物“活”起來的獨特能力。除此之外,艾雯雯還擁有超強的自學和自適應能力,能夠不斷更新、豐富自己的知識,提升與觀眾的互動技能。(科技日報)
來源: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