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于一位游戲玩家而言,我們相信顯卡將成為自己PC裝備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怎么說呢?你的顯示器,或者或你的鼠標,全都選擇了游戲標配的高端款式,但是他們可能無法帶來更具沖擊力和樂趣的游戲體驗,反而對方的外設遠比你的垃圾,卻擁有超高的幀速率。這個時候,只能考顯卡的發(fā)揮了,一款好的顯卡對游戲體驗的改善十分明顯。

    那么問題在于,哪一些顯卡值得去買呢?畢竟每一家廠商都號稱自己的顯卡擁有完美的性能。一般的玩家肯定會想,最簡單的解決方法,自然就是買最好、最貴的了,但是昂貴的下那可并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大多數(shù)玩家的預算都不同,而且考慮到自己電腦的其他配置,經過仔細考慮再選擇一款最為搭配的顯卡不是更好嗎?

    如果你已經擁有一臺超高分辨率的顯示器、無瓶頸的處理器,下面就看看我推薦的2015年上半年最值得購買的一批顯卡。需要注意的是,在這里并不會包括AMD新發(fā)布的Radeon R9 Fury X,因為這款旗艦卡暫時還未上市銷售。

    1、Nvidia GeForce GTX Titan X

    這是當前星球上速度最快和最好的單芯顯卡了

    GeForce GTX Titan X的零售價格在7999元人民幣左右。上面我們所說的最簡單購買顯卡的方法,就是買最貴的,那么老黃的核彈Titan X無疑最為合適了,它的價格一點都不便宜,甚至離親民還差很遠,但是毫無疑問也無可爭議,目前就好的單芯旗艦顯卡就是它了,如果你真的任性,又有信仰,首選非GTX Titan X莫屬。當然,為了搭配這塊顯卡,主板、CPU和散熱方案的選擇上,砸一些銀子是必要的。

    2、Nvidia GeForce GTX 980 Ti

    幾乎和Titan X一樣強大的顯卡,但卻便宜不少

    若要選擇一款新的選卡,要求性能最好,有點錢又不想花太多的錢,那么GeForce GTX 980 Ti應該就是最佳的選擇了。這款顯卡的價格在4799元人民幣左右,相比Titan X便宜了超過三分之一的價格,但卻提供了與Titan X差不多相同的新能,再一次被證明為老黃拉高信仰值良心產品,GPU基于幾乎完整的GM200核心架構打造,TFU數(shù)量為192個,ROPs數(shù)量為96個,核心默認頻率為1000MHz,標配6GB GDDR5顯存,簡直就是Titan X的親民版。

    3、Nvidia GeForce GTX 970

    一上市就讓很多玩家想要購買的顯卡

    GeForce GTX 970報價為2400元左右。這款顯卡是很多玩家入門Nvidia Maxwell架構的首選之一,不僅能夠充分利用新架構發(fā)揮出色的性能,而且價格上也更顯得親民,2千元價位幾乎就是它了,因為得益于新的GM204核心,它的性能相比上一代旗艦GTX 780有所提升,并且功耗還大幅下降。需要注意的是,該顯卡曾陷入了“顯存門”,使用超過3.5G顯存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卡頓。不過,如果你只是萬1080p或者1440p的游戲,并不會涉及這個顯存架構設計的缺陷。

    4、AMD Radeon R9 390

    一塊以適當?shù)膬r格就能夠買到的高端顯卡

    由于是AMD新出的顯卡,目前售價仍然高達2600元人民幣左右。但是按照經驗,大量鋪貨之前它的性價比肯定比很多N卡值得購買,說實在,雖然這是一款簡單將上一代旗艦顯卡小福提升后發(fā)布的馬甲卡,但是價格不可避免變得更加便宜了,而且同樣擁有512位的顯存位寬,高達8GB容量的GDDR5顯存,GPU核心提供了2560個流處理器單元,應付

    高分辨率的游戲一點也不虛,所以說它還是顯卡領域的彪形大漢之一。

    5、AMD Radeon R9 380

    這仍將是AMD賣的最好顯卡系列,對于1080p游戲義無反顧

    AMD緊接著旗艦級顯卡的高端系列,從6850到7850再到R9 280,每一代都是普通游戲玩家首選顯卡之一,新上市定價1500元左右。當然,由于AMD好幾年時間沒有升級GPU核心了,所以這仍然是AMD的馬甲卡,用于代替上一代旗艦R9 285。所以,在性能方面,你可以花更少的錢體驗更出色的性能,GPU核心內置了1792個流處理單元,顯存位寬256位,顯存容量達到4GB GDDR5。對于一款千元級的顯卡,其實并沒有什么不值得的。

    6、Nvidia GeForce GTX 960

    老黃賣得最好的Maxwell顯卡,擁有偉大的游戲性能但內存位寬讓它羞恥

    Nvidia歷年來賣的最好的顯卡都是“6”命名,雖然也是定位千元級,但老黃不像AMD改得老玩家都不認識了,不過現(xiàn)在已經到9xx了,下一代不改名的話難道要“1060”?。GTX 960目前報價已經在1500元以內,可以說是目前比較實惠的Maxwell顯卡了,用它充值信仰最合適不過了。不過,該顯卡可能高分辨率的游戲有很大的問題,甚至包括1080p的游戲,畢竟老黃比較小氣,雖然GPU內置了1024個CUDA單元,但現(xiàn)場位寬卻只有128位,需要多開、組多屏和高分屏游戲的玩家,可能不太適宜。話說回來,一款千元級的顯卡,也并需要考慮太多。

    7、AMD Radeon R9 295 X2

    一款瘋狂的雙芯旗艦卡板,為了性能絕不放水

    這款顯卡行貨的量非常少,因此定價參差不齊,從4500到7000元都有,總體在5000元左右。這代表著什么呢?R9 295 X2作為AMD一款雙芯的旗艦卡,竟然比Nvidia的單卡旗艦Titan X便宜3000元左右。當然,在跑分上前者戰(zhàn)勝了后者非常正常,畢竟是雙GPU內核,只是因為功耗太高,默認不得不上水冷散熱方案。

    T之家訊 10月17日消息 雖然在顯卡市場份額上,AMD和NVIDIA這對老冤家孰優(yōu)孰劣已經十分明朗了,但是具體到每一款產品可不能一概而論,AMD今年也推出了像配HBM顯存的Fury三兄弟這樣的明星產品,不過對比NVIDIA的如GTX Titan X、GTX 980 Ti這樣的顯卡,在實際游戲面前能否與之一覺高下,就說不準了。近日國外PCGH網站選擇了15款AMD、NVIDIA公司的顯卡,包含了雙方今年推出的大部分顯卡,有今年的頂級旗艦卡,也有R9 290X、GTX 780 Ti這種上一代的代表性顯卡,分別那他們進行測試對比。

    15款游戲

    據網站介紹,具體的測試方法是,選取15款游戲,分別在1920x1080、2560x1440及3840x2160三個分辨率級別下對15款顯卡進行性能測試,這15款游戲中,DX11游戲有11款,DX10游戲有1款,DX9游戲有2款,還有1款OpenGL游戲。測試平臺方面,主要是超頻到4.5GHz的Core i7-6700K、2x8GB DDR4-2800內存、華碩M8H主板,軟件及驅動則是Catalyst 15.8/9 (HQ)、Geforce 355.82./98 (HQ)以及Windows 10 x64。

    PCGH將每款顯卡在每款游戲不同分辨率的設定下的性能表現(xiàn)進行了匯總,最后分別按照一定的標準換成評分,并做成了統(tǒng)計表。最后還根據上述三種分辨率游戲下的成績進行綜合,做出了一張總體的成績表。從表中可以感覺到,這些顯卡放在一起,可謂群星薈萃。

    1920x1080分辨率下

    2560x1440分辨率下

    3840x2160分辨率下

    綜合排名

    相信各位最關心的應該是結果,好在PCGH比較貼心,做出的統(tǒng)計表比較簡潔明了。首先我們看到無論是在那種分別率下,12GB顯存的GTX Titan X顯卡都是排名第一,最終的綜合成績當然也是毫無意外的問鼎。第二三名也比較穩(wěn)定,分別是GTX 980 Ti和AMD的Fury X第四、四五則是Fury及R9 Nano,都是Fiji核心的。再往下相比就不用贅述了,大家可以參考一下。AMD的Fury三兄弟果然也挺爭氣,前5名中占據了三個名次,不過性能最強的還是被NVIDIA牢牢握在手里。可以預見,如果明年NVIDIA的帕斯卡系列顯卡也能用上HBM顯存,優(yōu)勢恐怕會進一步拉開。不過這里的游戲DX12的比較少,而在DX12中AMD的GCN架構顯卡表現(xiàn)比DX11下好多了。

    微信搜索“IT之家”關注搶6s大禮!下載IT之家客戶端(戳這里)也可參與評論抽樓層大獎!

    處理器一樣,2015年的顯卡市場也是兩家廠商的二人轉——強勢的是NVIDIA,Maxwell架構的高性能低功耗這兩年讓NVIDIA如虎添翼,AMD今年雖然發(fā)布了R300系列顯卡,可惜相當多的新品其實是馬甲上陣,不過Fiji核心的幾員大將亮點很多,因為它們用上了代表下一代技術的HBM顯存,是有跨越式發(fā)展的。

    2015年有哪些顯卡值得我們關注呢?如果你也關心這個問題,那么本文將獻上超能網評選的年度10大顯卡。

    GeForce GTX Titan X:恐怖12GB顯存,Maxwell架構巔峰

    從Kepler時代的GTX Titan算起,NVIDIA在超高端旗艦顯卡上已經領先兩代了,今年的GTX Titan X顯卡更是無以復加,GM200核心首次亮相就用在了GTX Titan X身上,Maxwell架構的高效能、高性能雙重優(yōu)勢使得12GB顯存GTX Titan X成為這幾年來最強的卡皇。

    NVIDIA的GTX Titan X擁有3072個CUDA核心,192個紋理單元,96個ROP單元,搭配384bit位寬,帶寬336GB/s,雖然搭配6GB顯存就足夠用了,但它配備的是12GB顯存,這也是消費級顯卡中單卡顯存容量的最高記錄,估計下一代顯卡都是無法超越的。

    NVIDIA GTX 980 Ti:GM200次旗艦,非公版值得一戰(zhàn)

    GTX Titan X各種完美,除了7999元的價格——所以NVIDIA在Titan X之后又推出了GTX 980 Ti,它使用的也是GM200核心,但規(guī)格有所精簡,但換來的是價格大幅下降,而且有更多非公版選擇,但GTX 980 Ti最終性能并沒有比GTX Titan X低多少,這款GM200核心次旗艦的性價比一下子高多了。

    GTX 980 Ti顯卡的GM200核心在完整版基礎上屏蔽了256個CUDA核心,但依然有2816個CUDA核心,176個紋理單元,完整的96個ROP單元、384bit位寬,顯存容量6GB,雖然不如GTX Titan X的12GB那么YY,但更實用,也降低了成本,實際上GTX 980 Ti的性能跟GTX Titan X差距非常小,完全不會對用戶帶來影響,最終定價為4699元,不過市面上開售的GTX 980 Ti多為非公版,頻率比官方的1000MHz高得多,實際性能尚在GTX Titan X之上。

    GeForce GTX 960:120W TDP的中端卡,128bit位寬的“奇跡”

    GM200是NVIDAIA的大核心,601mm2的核心面積注定了它只能用作旗艦顯卡,價格及定位相對大眾用戶來說還是太高了,NVIDIA今年的奇跡實際上是GM206核心——首發(fā)于GTX 960顯卡上,擁有1024個CUDA核心,128bit顯存,TDP只有120W,而它要取代的GTX 760顯卡TDP是170W,足足下降了50W,性能則要比256bit位寬的GTX 760略高一點。

    128bit位寬的顯卡在性能上領先256bit位寬是技術進步的勝利,但在市場營銷上這也變成了GTX 960的槽點,雖然大家對它的性能和功耗還滿意,但128bit/2GB顯存的配置略顯不足,因為在這一點上友商AMD確實更厚道一些,同級別顯卡配備的是256bit/2-4GB顯存。

    GTX 960顯卡上市幾個月之后,NVIDIA似乎放開了限制,很多廠商主推的已經是4GB顯存的GTX 960顯卡,定位則跟之前2GB顯存的顯卡持平,顯然是想用前者來取代后者。

    GeForce GTX 950顯卡:GM206核心繼續(xù)精簡,高頻率彌補不足

    在發(fā)布GTX 960之后,大家猜測NVIDIA應該還有個稍高端的GTX 960 Ti顯卡來填補與GTX 970之間的空白,但這個顯卡一直是傳聞,NVIDIA并沒有發(fā)布GTX 960 Ti,反而出了GTX 950——它也是GM206核心的,在1024個CUDA核心基礎上減少到了768個CUDA核心,紋理單元減少到48個,128bit位寬、2GB顯存未變,TDP則進一步下降到了90W。

    GTX 950的定價從GTX 960的1499元降低到了1199元,雖然規(guī)格有所精簡,還好GTX 950 TDP功耗的大幅降低使得顯卡頻率可以定的很高,而且顯卡廠商通常都是用GTX 960非公版顯卡的PCB和散熱器來做GTX 950,所以我們看到很多GTX 950顯卡都是頻率高達1200MHz甚至更高,所以其性能相比GTX 960也沒差多少,我們的測試中顯示差距只有10%左右。

    筆記本GTX 980:首款桌面級旗艦GPU,Maxwell高效率的最佳代表

    高性能游戲筆記本是這兩年來的熱點,但筆記本GPU受限于散熱空間及續(xù)航,一直要比桌面GPU矮一頭,因為筆記本GPU就算名字跟桌面GPU同級,但真實規(guī)格往往要比桌面GPU低一截甚至更多,比如桌面版GTX 980M顯卡實際上連桌面級GTX 970的規(guī)格都不到,因此性能差距比較大,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Maxwell 2.0架構今年就突破了這個限制,NVIDIA今年的一大亮點就是推出了適用于筆記本的GTX 980顯卡,名字不再帶M,是貨真價實的桌面級完整版GM204核心,2048個CUDA核心,256bit位寬,加速頻率可達1064MHz,雖然跟桌面級GTX 980顯卡在頻率上還有點差距,但核心上已經同步,性能上也沒有質差了。

    這款顯卡發(fā)布之后,華碩、微星、Acer、藍天等合作伙伴也推出了基于筆記本版GTX 980顯卡的筆記本產品,規(guī)格自然是最頂級的,不過價格也是最高端的,只為滿足狂熱發(fā)燒級筆記本游戲玩家。

    Radeon R9 Fury X:HBM技術先驅,高性能、低空間優(yōu)勢盡顯

    在度過一年多的空檔期之后,AMD今年年中終于推出了新一代顯卡產品線,其中的旗艦就是R9 Fury X,它不僅使用了全新的Fiji核心,而且是首款配備HBM顯存的顯卡,代表著3D堆棧顯存技術終于從實驗階段走向了商業(yè)量產。

    HBM顯存的特點我們之前介紹過了很多,簡單來說它帶來的改變有兩個方面,首先是HBM顯存帶寬高達512GB/s,遠遠超過了目前其他顯卡,在4K高分辨率下尤其有優(yōu)勢,同時功耗還更低。不過,筆者認為HBM顯存帶來的第二點變化才是革命性的——由于使用了全新的3D堆棧封裝,HBM顯存極大地減少了PCB空間占用,所以Fury X顯卡可以做到7.5寸內,即便配上水冷散熱器,整卡依然可以做的非常小巧,跟以往的旗艦卡完全不同。

    AMD Rdeon R9 Nano:接近完美的ITX小卡,初期價格遭吐槽

    如果說Fury X帶來的小巧讓你興奮了,那么進一步瘦身的R9 Nano絕對可以讓人震驚了,因為AMD在保證R9 Nano使用完整版Fiji核心的情況下硬生生將TDP功耗從275W降低到了175W,而顯卡長度則從7.5寸再次減少到6寸,旗艦級性能+超小巧的體積讓它成為這兩年來最讓人期待的顯卡,也是最接近完美的ITX小鋼炮平臺之選。

    R9 Nnao是接近完美的ITX小卡

    雖然R9 Nano顯卡各種完美各種強大,但限制R9 Nano成功的關鍵因素偏偏是讓人無奈的價格——國內行貨定價高達5099元,跟R9 Fury X顯卡是一樣的,這讓很多玩家覺得太貴了,因為差不多可以買到兩塊GTX 970 ITX顯卡了,所以R9 Nano這一次輸在了AMD以往最擅長的性價比上了,還好年末的時候AMD終于意識到了這個問題,R9 Nano降價1400元,現(xiàn)在只要3899元,性價比好多了。

    此外,R9 Nano所采用的通過PowerTune改善顯卡功耗然后推新品的策略也在AMD其他顯卡上應用了,比如前不久推出的專業(yè)卡FirePro W4300專業(yè)卡,TDP從就W5100的75W降至50W,直接做成了刀版卡了。還有就是針對日本市場推出的R7 360E,也是在核心不變的情況下將TDP從100W降至75W,已經不需要外接供電了。

    AMD Radeon R9 390X 8GB:核心雖不變,8GB顯存很誘惑

    在Fiji核心之下,AMDJ今年推出的R9 390X/390顯卡其實并沒有使用全新核心,Grenada核心的工藝、架構都沒變,跟Hawaii核心沒差,變化的只是核心頻率略有提升,但顯存容量從之前的4GB翻倍到了8GB,整體售價也比當初R9 290X/290便宜多了。

    AMD換馬甲上陣是有苦衷的,不過這次升級總的來說還算良心,特別是8GB顯存,這是GTX Titan X之外單卡顯存容量最高的顯卡,但考慮到它的售價連GTX Titan X的一半都沒,所以R9 390X 8GB對很多用戶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Radeon R9 380X:新核心終于來了,直擊NVIDIA軟肋

    再往下的顯卡中,AMD的R9 380顯卡實際上是去年的R9 285,也沒多少新意,但之后推出的R9 380X就不一樣了,這是完整的Tonga核心,去年本來就說有產品上市,但只在移動版R9 M295上用過,桌面版一直無緣得見,在R9 380X上才重生了。

    R9 380X使用的是Antigua核心,有完整的32組CU單元,比R9 380多了4組,有2048個流處理核心,32個ROP單元,其他的參數(shù)基本都和R9 380一樣。最關鍵的是,這款顯卡的定位非常巧妙,打的是NVIDIA的GTX 960與GTX 970顯卡之間的空白,在同價位上NVIDIA并沒有能與之競爭的產品,AMD的田忌賽馬策略又一次成功了。

    Radeon R9 370X:改名風波再起,中國特供顯卡

    上代的R9 270系列顯卡在國內市場很不錯,性能、價格都比較均衡,只不過這一代的370顯卡不幸陷入了很多爭議中,首先是AMD鬧出的改名風波——370系列在海外市場被歸屬于R7 370系列,而國內變成了R9 370系列。第二點則是R9 370X這款顯卡,海外沒有發(fā)售,這款顯卡是專供中國市場的。

    R9 370X的前身其實是R9 270X,最早則是HD 7870,說起來到今天為止其性能也不算落后,有些廠商甚至推出的是4GB顯存版,所以它的性能在千元級市場上還是有把握的,實測性能也比同級別的GTX 950更好一些,所以除開這些口水爭議之外,R9 370X顯卡自身其實并不差,在千元級市場上有相當大的競爭力。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