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智能手機在銷售的時候,賣家通常會強調的手機的運行內存和存儲內存、ROM、RAM之類的概念,很多人都搞不懂,不知道有什么用或者有什么區別。更深入一些,這些存儲是什么類型的存儲器有些專業人員甚至沒搞懂。那么本文就介紹一下這些存儲概念并深入介紹這類存儲。
手機內存和存儲
1,概念區分
手機和電腦上都有“內存”,但二者不是一個概念,手機“內存”包括“運行內存”和“儲存內存”。
運行內存:是作為操作系統或其他正在運行程序的臨時存儲介質,也稱作系統內存。屬于RAM存儲,即隨機存取存儲器。它相當于電腦上的內存。App運行時產生的臨時文件就是放在運行內存中,運行內存越大,可以同時運行的App就越多,所欲運行內存直接影響著手機運行App時的流暢度。
儲存內存:或者存儲內存,也叫閃存,是機身固定存儲空間,屬于ROM存儲器,主要包含手機系統占據的空間和用戶數據空間兩部分。手機中的系統文件,用戶的App、圖片、音樂、照片等通常是存儲在這里面的。它相當于電腦上的硬盤。它的大小影響的是用戶可以存儲的數據量的多少。
綜上所述可知,例如手機標稱的 8G+256G 版本,前面的 8G 代表手機運存,而后面256GB 則代表手機內部存儲空間。
2,器件類型與發展
“運行內存”和“儲存內存”由于其作用不同,使用的存儲器類型也不同。手機運行內存一般是DDR SDRAM存儲器,基于低功耗考慮,通常是LPDDR。而手機存儲內存則為Flash器件,這也是為什么儲存內存也叫閃存的原因。
運行內存發展:
2016年以前,業界主流運存標準是LPDDR3。
2016年各家手機廠商旗艦手機開始采用LPDDR4,性能提升一倍。
2017年開始出現LPDDR4X的旗艦手機。速度從3200MT/s提升到4266MT/s,能耗比LPDDR4降低17%。
2020年小米10首發LPDDR5旗艦手機,進入LPDDR5的時代。綜合場景續航提升大約10%,玩游戲省電大約20%,微信視頻和語音大約提升10%。
2022年LPDDR5X處理器已經發布,相比LPDDR5運行速度提升至1.3倍,功耗也減少了約20%。年底預計會有旗艦手機搭載LPDDR5X發布。
儲存內存發展:
2015年以前,閃存接口主要是eMMC,從eMMC4.4、eMMC4.5到eMMC5.0,最大400MB/s;(eMMC和UFS是兩種不同的傳輸協議)
2015年UFS 2.0存儲技術開始應用于智能手機,速度比eMMC5.0提高2倍;
2016年華為Mate9首發搭載UFS 2.1存儲技術;
2019年UFS 3.0存儲技術首次應用于手機,帶寬提高兩倍;
2020年首款UFS 3.1閃存手機發布,速度和功耗都有提升;
2022年末預計發售UFS 4.0閃存手機,順序讀取速度提升 100%,能耗比提升 46%。
最近幾年手機行業發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可以說各種手機元件的綜合素質都得到了質的提升。存儲技術也同樣不斷發展,UFS閃存更快的傳輸速度能滿足更高分辨率圖像處理、大型游戲高數據量吞吐需求,未來LPDDR的使用范圍也將會從智能手機逐漸擴展到AI、汽車和數據中心等應用場景,市場前景越來越廣闊。
Flash閃存參考閱讀: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69230919440630312
半導體存儲器參考閱讀: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66887627948589605
018年游戲電腦配置推薦,2017pc網絡游戲排行榜,絕地求生吃雞英雄聯盟LOL
2017已經過去了,很多游戲小伙伴們都開始期待2018年有什么好玩的網絡游戲了吧!2018年好玩的網游游戲有哪些呢?2018年好玩又熱門的網游游戲分別是哪幾款呢?相信有很多小伙伴們都還不知道吧,今天大吉和大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2018年的網絡游戲排行榜,大家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盤點2018年網絡游戲排行榜前十名
PS:前五名是按照熱度來排的,后面的是潛力股,和值得期待的!
介于有很多玩家不喜小編評論下面詳細解釋:
世界知名的數據調研公司Superdata發布了一份最新全球游戲數據統計報告,而《英雄聯盟》仍然是全球最受歡迎和市場收入最高的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游戲,在PC平臺上的數字收入排名遙遙領先。But,絕地求生大逃殺已經來臨,現已全民吃雞,騰訊拿下代理勢必成為2018及未來幾年的大熱門!
NO.1 QQ飛車
《QQ飛車》是由騰訊的琳瑯天上游戲工作室開發,騰訊游戲發行的一款網絡游戲,最高同時在線已超過300萬。游戲結合休閑和競技玩法,是專為QQ用戶打造的一款時尚賽車游戲,采用了物理引擎PhysX來保證車輛運行時的真實感。
十年風雨兼程,十年華麗蛻變,在眾多玩家不離不棄的陪伴下,《QQ飛車》終于在2017年的末尾迎來了自己的第十個生日。2018年1月13日十周年慶典晚會震撼開啟,全民女神小橘子全息登場,超多精彩看點不容錯過!
NO.2 劍網3
《劍俠情緣網絡版叁》(簡稱《劍網3》)重制版是由金山軟件西山居開發運營的全新旗艦級3D MMORPG。自主研發的DX11次世代引擎升級畫質。基于歷史典籍的詩情畫意融入江湖與朝廷的劇情篇章,呈現給玩家一個氣勢恢弘的大唐世界。
早在2015年年底,西山居就發出消息:100%會出劍網4。劍網3重制版采用四層材質貼圖、三角形精度全面提升6倍。作為一款已經運營6年的經典作品,劍網3真的是在創造新的神話。而劍網4有望在今年首測,感興趣的小伙伴不妨多多關注一下!
NO.3 英雄聯盟
實至名歸的全球的高人氣網游,無可替代的全年齡適合。
免費的網絡競技游戲,由DotA創始人羊刀領銜,美國RiotGames開發,騰訊游戲運營的大型英雄對戰網游。強大的制作團隊,頂尖的策劃水準,讓其在傳承DotA經典的游戲模式的同時,擁有全新的對戰系統和完善平衡的設定。
英雄聯盟這款網游游戲,現在在的火熱程度和以前是不能相比呢?但是他現在的火熱程度是其他游戲不可相比的。這款游戲到今天也又很多人一直熱愛著這款游戲,網吧內一般情況都是在玩英雄聯盟這款游戲的。當然每年的S賽季總決賽的時候,熱門程度沒有一款可以游戲是比的上。
NO.4 我的世界
《minecraft》(《我的世界》)是一款風靡全球的高自由度沙盒游戲,由瑞典Mojang AB和4J Studios開發,于2009年5月13日發行。2014年11月6日,該游戲被微軟收購。2016年網易取得了該游戲在中國的代理權。
該游戲以每一個玩家在三維空間中自由地創造和破壞不同種類的方塊為主題。玩家在游戲中可以在單人或多人模式中通過摧毀或創造方塊以創造精妙絕倫的建筑物和藝術,或者收集物品探索地圖以完成游戲的主線。
NO.5 dota2
《刀塔2》也被稱作《DOTA2》,由《DOTA》的地圖核心制作者IceFrog(冰蛙)聯手美國Valve公司研發的一款游戲,于2013年4月28日開始測試,發布中文名為“刀塔”,是該系列的第二部作品。
DOTA2這款游戲,一開始是在WAR3的RPG地圖中玩的,現在的DOTA2在世界賽上面中,中國玩家得到過3個冠軍與3個亞軍,也就是說DOTA2這游戲的比賽我們中國玩家是很強力。DOTA2的游戲難度與英雄聯盟的游戲難度要高出許多,列如:補刀的正補與反補、拉野怪刷野等。這一系列的操作高度,需要很高的APM來高效率的玩這款游戲。
NO.6 絕地求生
今年勢必最火的游戲,2018年度沖上排行榜前三沒有任何問題。大吉大利,今晚吃雞!《絕地求生》是Bluehole與《H1Z1》、《武裝突襲3》“大逃殺”模式制作人Playerunknown聯合開發的第三人稱射擊游戲,采用虛幻4引擎制作,游戲登陸PC/XBOX1平臺,游戲于2017年12月21日正式發行。
該游戲是一款大逃殺類型的游戲,玩家需要在島上收集各種資源,在不斷縮小的安全區域內對抗其他玩家,讓自己生存到最后。游戲在中國由騰訊游戲獨家代理運營。《絕地求生》除獲得G-STAR最高獎項總統獎以及其他五項大獎,還打破了7項吉尼斯紀錄。
NO.7 魔獸世界
信仰級游戲,不能忽視的神作也是網絡游戲的巔峰之作。
魔獸滿級之后才開始,練級只是個地基而已。滿級之后能做的事情很多,可以挑戰副本,和敵對玩家對戰,也可以休閑,看風景,做奸商,釣魚,總之能讓你做很多事情,就看你喜不喜歡。另外這個游戲不是RMB游戲,里面的裝備也不是靠什么攀比,有很多娛樂項目你可以玩。
魔獸世界這款年齡最大的游戲,但他的火熱程度雖然沒有70級版本之前的那么火熱,但是現在的玩的玩家也有很多,在網吧你可以看到玩英雄聯盟的、DNF、吃雞的、但是問他們有沒有玩過魔獸世界,有百分之70的玩家都會說玩過而現在已經AFK了。現在魔獸世界玩家都是以一種情懷在玩這款游戲,但是也有少許的新手玩家加入。其實魔獸世界這款游戲花錢并不是說很花錢,也就一張月卡75元,魔獸世界游戲中的商城,玩家可以買可以不買,沒有人會強制你買這些東西,所以小編覺得這款游戲是所有花錢游戲中最少氪金的游戲,沒有之一。
NO.8 穿越火線
隨著穿越火線在過年的持續火熱,不難看出CF也逐漸成熟化。
穿越火線這款游戲,在以前網吧游戲當中的熱門程度很高,但是現在有了英雄級武器的加入,讓平民玩家與土豪玩家的差距也就出現了。CF為什么是國內玩的人數最多的? 它太容易上手了,小學生你教他5分鐘估計都玩的比你溜。而好的FPS他的要求太多了。 你想一般人上網是愿意花5-10分鐘玩容易的CF,還是花1-2小時都未必玩的明白的FPS類游戲?
NO.9 地下城與勇士
90后一代人的回憶,花錢可以玩,不花錢也可以玩,保留意見。
地下城與勇士這款游戲又稱為DNF,在網吧中也是可以隨處可見玩地下城與勇士的玩家們,但這款游戲開銷很大,一般平民玩家每天都在干搬磚,干的死去活來。挺不錯的一款游戲,不過最好是有朋友陪著一起玩,一個人刷比較無聊。還有很多新手刷到三四十級就沒打了覺得無聊,我當初也是。但是玩到后面50級覺醒,70級異界,75級二次覺醒等,后期有些職業要投錢才能玩的好。
NO.10 守望先鋒
這是小編覺得最有潛力的一款游戲,強大的暴雪廠商制作,定不會讓你失望。
北京時間2014年11月8日—— 在25000名暴雪嘉年華現場觀眾以及更多在線觀眾的期待中,暴雪娛樂于今日正式公布《守望先鋒》,這是一款容易上手的第一人稱射擊游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許多風格迥異的英雄和一個全新的暴雪游戲世界,多人組隊對戰的FPS游戲。
結語:可以看得出來,2018年的端游新作,質量都非常好。其中不乏各大游戲廠商的旗艦作品。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關注各大游戲官網或最新消息!
搜索數據來源:http://top.baidu.com/buzz?b=62&c=16&fr=topcategory_c16
最后,小編給大家推薦幾款主流熱門游戲的電腦配置。有需要的老鐵們也可以聯系我交流交流哦!
電腦配置點評:
這套Intel酷睿i5四核獨顯配置,主要用于在高畫質、特效全開下暢玩《絕地求生》游戲,硬件規格都很高,并且全為品牌硬件,適合預算相對充裕,主打游戲的玩家推薦。
最后再推薦一套適合多開或者在2K分辨率畫質下爽玩《絕地求生》游戲的用戶,選用了Intel高端i7處理器,高端游戲顯卡,具體配置單如下,預算在6000+。
電腦配置點評:
這套高端i7獨顯游戲整機適合2K分辨率爽玩《絕地求生》游戲,也可以滿足游戲多開等復雜場景優秀。酷睿i7-7700處理器,搭配GTX1060高端顯卡,16GB大內存、240GB高速固態硬盤,足夠爽玩各類大型游戲。好了,主要還是要看預算,預算夠的老鐵們建議購買此款配置哦!
2018年英雄聯盟lol組裝電腦配置單一:
奔騰雙核四線程G4560處理器、8G內存、120G固態硬盤、七彩虹H110主板、映眾GT1030 2G獨顯
參考價:2230元
2018年英雄聯盟lol組裝電腦配置單二:
酷睿i3-7100處理器、8G內存、120G固態硬盤、華碩H110主板、索泰GTX1050 2G獨顯
參考價:2880元
2018年英雄聯盟lol組裝電腦配置單三:
酷睿i5-7400處理器、8G內存、240G固態硬盤、技嘉B250主板、索泰GTX1050Ti 4G獨顯
參考價:3950元
一臺計算機都必然包含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等五個重要部分,其中作為內存儲器的內存條,歷經KB~GB,每隔幾年就會更新換代,想知道更多主流內存條發展歷史請看下文。
內存在PC中是一個巨大的緩沖區,CPU所需訪問與處理的數據都會經過這里,雖說CPU內部也有各級緩存,但是容量空間是無法與內存相比的,隨著CPU的處理能力不斷的提高,內存的速度與容量也在不斷的提升,每隔幾年就會更新換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內存條的發展歷史。
古老的SIMM時代
其實在最初的個人電腦上是沒有內存條的,內存是直接以DIP芯片的形式安裝在主板的DRAM插座上面,需要安裝8到9顆這樣的芯片,容量只有64KB到256KB,要擴展相當困難,但這對于當時的處理器以及程序來說這已經足夠了,直到80286的出現硬件與軟件都在渴求更大的內存,只靠主板上的內存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了,于是內存條就誕生了。
遠古的30pin SIPP (Single In-line Pin Package) 接口,針腳的定義其實與30pin SIMM一樣的
SIPP很快就被SIMM(Single In-line Memory Modules)取代了,兩側金手指傳輸相同的信號,早期的內存頻率與CPU外頻是不同步的,是異步DRAM,細分下去的話包括FPM DRAM(Fast Page Mode DRAM)與EDO DRAM(Extended data out DRAM),常見的接口有30pin SIMM與72pin SIMM,工作電壓都是5V。
從上到下分別是30pin SIMM、蘋果的64pin SIMM與72pin SIMM
第一代SIMM內存有30個引腳,單根內存數據總線只有8bit,所以用在16位數據總線處理器上(286、386SX等)就需要兩根,用在32位數據總線處理器上(386DX、486等)就需要四根30pin SIMM內存,采購成本一點都不低,而且還會增加故障率,所以30pin SIMM內存并不是完全被大家所接受。
有趣的是DIP芯片形式的內存與內存條共存了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在不少286的主板上你可以同時看到DIP內存芯片與30pin SIMM內存插槽,它們是可以一齊工作的。
隨后誕生了72pin SIMM內存,單根內存位寬增加到32位,一根就可以滿足32位數據總線處理器,擁有64位數據總線的奔騰處理器則需要兩根,內存容量也有所增加,它的出現很快就替代了30pin SIMM內存,386、486以及后來的奔騰、奔騰Pro、早期的奔騰II處理器多數會用這種內存。
FPM DRAM
30pin FPM DRAM
FPM DRAM是從早期的Page Mode DRAM上改良過來的,當它在讀取同一列數據是,可以連續傳輸行位址,不需要再傳輸列位址,可讀出多筆資料,這種方法當時是很先進的,不過現在看來就很沒效率。
FPM DRAM有30pin SIMM和72pin SIMM兩種,前者常見于286、386和486的電腦上,后者則常見于486與早期型的奔騰電腦上,30pin的常見容量是256KB,72pin的容量從512KB到2MB都有。
EDO DRAM
比較少見的168pin EDO內存,通常都用在服務器上
其實也是72pin SIMM的一種,它擁有更大的容量和更先進的尋址方式,這種內存簡化了數據訪問的流暢,讀取速度要FPM DRAM快不少,主要用在486、奔騰、奔騰Pro、 早期的奔騰II處理器的電腦上面,本人第一臺電腦486上面就插著兩條8MB的EDO內存。
在1991到1995年EDO內存盛行的時候,憑借著制造工藝的飛速發展,EDO內存在成本和容量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單條EDO內存容量從4MB到16MB不等,數據總線依然是32位,所以搭配擁有64位數據總線的奔騰CPU時基本都成對的使用。
SDR SDRAM內存
然而隨著CPU的升級EDO內存已經不能滿足系統的需求了,內存技術也發生了大革命,插座從原來的SIMM升級為DIMM(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兩邊的金手指傳輸不同的數據,SDR SDRAM內存插座的接口是168Pin,單邊針腳數是84,進入到了經典的SDR SDRAM(Single Data Rate SDRAM)時代。
SDRAM其實就是同步DRAM的意思,內存頻率與CPU外頻同步,這大幅提升了數據傳輸效率,再加上64bit的數據位寬與當時CPU的總線一致,只需要一根內存就能讓電腦正常工作了,這降低了采購內存的成本。
第一代SDR SDRAM頻率是66MHz,通常大家都稱之為PC66內存,后來隨著Intel與AMD的CPU的頻率提升相繼出現了PC100與PC133的SDR SDRAM,還有后續的為超頻玩家所準備的PC150與PC166內存,SDR SDRAM標準工作電壓3.3V,容量從16MB到512MB都有。
SDR SDRAM的存在時間也相當的長,Intel從奔騰2、奔騰3與奔騰4(Socket 478),以及Slot 1、Socket 370與Socket 478的賽揚處理器,AMD的K6與K7處理器都可以SDR SDRAM。
從1999年開始AMD推出K7架構,到2000年Intel推出奔騰4處理器,兩家處理器的FSB都在不斷攀升,只有133MHz的SDR SDRAM根本無法滿足這個帶寬需求,至于誰是它的繼任者,Rambus DRAM與DDR SDRAM展開了一場大戰。
Rambus DRAM內存
在選擇SDR SDRAM的繼任者的時候Intel選擇了與Rambus合作并推出了Rambus DRAM內存,通常都會被簡稱為RDRAM,它與SDRAM不同,采用了新的高速簡單內存架構,基于RISC理論,這樣可以減少數據復雜性提高整個系統的性能。
RDRAM采用RIMM插槽,184pin,總線位寬16bit,插兩條組建雙通道時就是32bit,工作電壓2.5V,當時的頻率有600、700、800、1066MHz等。
這款內存通常都是用在Socket 423的奔騰4平臺上,搭配Intel 850芯片組使用,然而大家都應該清楚Socket 423的奔騰4是多么的悲劇,頻率高效率低的奔騰4被AMD K7+DDR內存的組合打得滿地找牙,再加上RDRAM的制造成本高,很多內存廠都沒有興趣,這直接導致RDRAM的零售價居高不下,奔騰4平臺的成本相對高,消費者也不買單,最終就是導致RDRAM完敗于DDR SDRAM,最終Intel拋棄RDRAM投奔到DDR陣營。
DDR內存
DDR內存的正式名字是DDR SDRAM(Dual Date Rate SDRAM),顧名思義就是雙倍速率SDRAM,從名字上就知道它是SDR SDRAM的升級版,DDR SDRAM在時鐘周期的上升沿與下降沿各傳輸一次信號,使得它的數據傳輸速度是SDR SDRAM的兩倍,而且這樣做還不會增加功耗,至于定址與控制信號與SDR SDRAM相同,僅在上升沿傳輸,這是對當時內存控制器的兼容性與性能做的折中。
DDR SDRAM采用184pin的DIMM插槽,防呆缺口從SDR SDRAM時的兩個變成一個,常見工作電壓2.5V,初代DDR內存的頻率是200MHz,隨后慢慢的誕生了DDR-266、DDR-333和那個時代主流的DDR-400,至于那些運行在500MHz、600MHz、700MHz的都算是超頻條了,DDR內存剛出來的時候只有單通道,后來出現了支持雙通芯片組,讓內存的帶寬直接翻倍,兩根DDR-400內存組成雙通道的話基本上可以滿足FSB 800MHz的奔騰4處理器,容量則是從128MB到1GB。
DDR內存在對RDRAM的戰爭中取得了完全勝利,所以相當多的主板廠家都選擇推出支持DDR內存的芯片組,當時的主板市場可是相當的熱鬧,并不只有Intel與AMD兩個在單挑,還有NVIDIA、VIA、SiS、ALI、ATI等廠家,所以能用DDR內存的CPU也相當的多,Socket 370的奔騰3與賽揚,Socket 478與LGA 775的奔騰4、奔騰D、賽揚4、賽揚D,只要你想酷睿2其實也可以插到部分865主板上用DDR內存,AMD的話Socket A接口的K7與Socket 939、Socket 754的K8架構產品都是可以用DDR內存的。
DDR2內存
在DDR內存戰勝了RDRAM之后就開啟了DDR王朝,就如大家所知道的,后續的都是DDR的衍生產品,DDR2內存在2004年6月與Intel的915/925主板一同登場,伴隨了大半個LGA 775時代,而AMD的K8架構由于把內存控制器整合在CPU內部,要把內存控制器改成DDR2的比Intel麻煩得多,直到2006年6月AM2平臺推出才開始支持DDR2內存,估計現在還有些用DDR2內存的電腦在服役吧。
DDR和DDR2的關鍵區別是:DDR2內存單元的核心頻率是等效頻率的1/4(而不是1/2)。這需要一個4-bit-deep的預取隊列,在并不用改變內存單元本身的情況下,DDR2能有效地達到DDR數據傳輸速度的兩倍,此外DDR2融入了CAS、OCD、ODT技術規范和中斷指令,運行效率更高。
DDR2內存的金手指數比DDR多,DDR2有240個金手指,DDR只有184個,兩者的防呆缺口位置防止用戶差錯插槽,有一個比較容易從外觀上區分DDR與DDR2內存的方法,就是DDR內存是采用TSSOP封裝的,而DDR2內存是用BGA封裝的,看內存芯片就能分清楚兩者。
DDR2的標準電壓下降至1.8V,這使得它較上代產品更為節能,DDR2的頻率從400MHz到1200MHz,當時的主流的是DDR2-800,更高頻率其實都是超頻條,容量從256MB起步最大4GB,不過4GB的DDR2是很少的,在DDR2時代的末期大多是單條2GB的容量。
DDR3內存
DDR3內存隨著Intel在2007年發布3系列芯片組一同到來的,至于AMD支持DDR3內存已經是2009年2月的AM3平臺發布的時候 ,直到現在他依然還是市場的主流。
然而直到2008年11月推出x58平臺徹底拋棄DDR2的時候DDR3其實還不算是市場主流,在LGA 775平臺上消費者大多數依然會選擇DDR2,歸咎原因主要還算初期DDR3的頻率偏低只有1066MHz,而那時候高端DDR2也是能達到這個頻率的,而且同頻下DDR2的性能更好, 價格更低,所以剛上市那兩年DDR3其實不怎么受歡迎,直到后來DDR3的價格降下來,頻率提到DDR2觸碰不到1333MHz時才開始普及,這種現象其實在每次內存更新換代的時候都會有。
和上一代的DDR2相比,DDR3在許多方面作了新的規范,核心電壓降低到1.5V,預取從4-bit變成了8-bit,這也是DDR3提升帶寬的關鍵,同樣的核心頻率DDR3能夠提供兩倍于DDR2的帶寬,此外DDR3還新增了CWD、Reset、ZQ、STR、RASR等技術。
DDR3內存與DDR2一樣是240Pin DIMM接口,不過兩者的防呆缺口位置是不同的,不能混插,常見的容量是512MB到8GB,當然也有單條16GB的DDR3內存,只不過很稀少。頻率方面從800MHz起步,目前比較容量買到最高的頻率是2400MHz,實際上有廠家推出了3100MHz的DDR3內存,只是比較難買得到,支持DDR3內存的平臺有Intel的后期的LGA 775主板P35、P45、x38、x48等,LGA 1366平臺,LGA 115x系列全都支持還有LGA 2011的x79,AMD方面AM3、AM3+、FM1、FM2、FM3接口的產品全都支持DDR3。
DDR4內存
DDR4在2014年登場的時候并沒有重走DDR3發布的舊路,首款支持DDR4內存的是Intel旗艦級的x99平臺,DDR4初登場的時候其實與高頻DDR3沒啥性能與價格上的優勢,然而x99只支持DDR4內存,想用旗艦平臺你也只能硬啃貴價內存,當然那些選擇旗艦平臺的玩家不會介意這些,DDR4內存真正走向大眾其實已經是2015年8月Intel發布Skylake處理器與100系列主板之后的事情了。
從DDR1到DDR3,每一代DDR技術的內存預取位數都會翻倍,前三者分別是2bit、4bit及8bit,以此達到內存帶寬翻倍的目標,不過DDR4在預取位上保持了DDR3的8bit設計,因為繼續翻倍為16bit預取的難度太大,DDR4轉而提升Bank數量,它使用的是Bank Group(BG)設計,4個Bank作為一個BG組,可自由使用2-4組BG,每個BG都可以獨立操作。使用2組BG的話,每次操作的數據就是16bit,4組BG則能達到32bit操作,這其實變相提高了預取位寬。
DDR4內存的針腳從DDR3的240個提高到了284個,防呆缺口也與DDR3的位置不同,還有一點改變就是DDR4的金手指是中間高兩側低有輕微的曲線,而之前的內存金手指都是平直的,DDR4既在保持與DIMM插槽有足夠的信號接觸面積,也能在移除內存的時候比DDR3更加輕松。
DDR4內存的標準電壓是1.2V,頻率從2133MHz起步,目前最高是4200MHz,單條容量有4GB、8GB和16GB,目前已經很大程度的取代了DDR3,新的主板已經很少會提供DDR3內存插槽了,徹底進入到DDR4的時代只是時間的問題。
展望未來的DDR5
現在DDR4還沒普及談DDR5可能有點早,DDR5內存目前還在研發階段,尚未有具體規范,所以廠商公布的很多規格都不是確定的,其目標是相比DDR4內存至少帶寬翻倍,容量更大,同時更加節能,具體來說就是數據頻率從目前1.6-3.2Gbps的水平提升到3.2-6.4Gbps,預取位寬從8bit翻倍到16bit,內存庫提升到16-32個。至于電壓,DDR4電壓已經降至1.2v,DDR5有望降至1.1v或者更低。
在三星討論的DDR5內存規范中,其目標跟美光基本一致,也是帶寬至少翻倍,預取位寬也會翻倍,不過內存庫數量還是16個,與美光公布的數據略有不同。
以上陳述便是主流內存條發展歷史回顧,在時間點上,DDR5或在2017年完成規范制定,2019年開始生產,之后便是普及,不過大概還需要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