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的Docomo公司公開了將在今年夏季推向市場的產品,索尼的新作Xperia Ace正式登場。
作為一款主打“真小屏”的高性能手機,Xperia Ace在設計上采用了5寸1080P LCD顯示屏,屏幕占比為18:9,前置800萬后置1200萬像素單攝。核心設置上,搭載有驍龍630芯片,4GB RAM,64GB ROM,2700mAH電池容量。支持側邊指紋、NFC等功能,同時具備IP68防塵放水能力。
手機整體為140*67*9.3mm,重量僅為154g,是真正做到了輕巧便捷的一款手機。
據悉,Xperia Ace有黑白紫三色可供選擇,目前Docomo公司給出的預約價格為48600日元,約合人民幣3053元。
5日,索尼官方宣布將為今年的旗艦手機Xperia XZ Premium推出全新“紅銅粉”機身顏色,6月份正式上市。
現在,臺灣媒體已經在索尼移動(Sony Mobile)總部提前見到了這款“溫柔怪獸”的身影,并分享了多張真機照片。
按照索尼色彩設計師Satoshi Aoyagi的說法,“紅銅粉”有別于現在常見的玫瑰金,其在單純的粉色基礎上更加偏向橘色一些,色彩意義更加溫暖,同時也非常的有格調,男女都適合。
外觀材質方面,“紅銅粉”機型與此前發布的黑、灰兩種顏色一樣,均采用前后雙面玻璃設計,銅金屬加深了前后透明玻璃外殼的深度感。
另外,由于“紅銅粉”顏色更加接近膚色,因此也有小的降低了指紋殘留對顏值的影響。算是一個意外收獲吧。
硬件配置方面,“紅銅粉”機型沒有任何改變,依舊搭載5.5英寸4K HDR屏幕,采用高通驍龍835處理器。相機使用了索尼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款三層堆疊式相機傳感器,能夠拍攝960fps的超級慢動作。
尼WH-H910N降噪頭戴耳機評測:年輕時尚的三代目進化,便攜與輕盈降噪之選。
實際上筆者很早就寫過h.ear on3系列前身的100ABN也就是h.ear on1降噪產品,從100ABN到如今WH-H910N實際上手后還是會感嘆,索尼始終對于年輕時尚人群的產品從來不放棄打造新系列的投入,很多技術方面也做出了差異化的屬性定位,主打年輕人更喜歡的外觀色彩工藝和極致的舒適性。
這一點要比旗艦產品1000X系列的臃腫的結構體積要更好,同時旗艦系列的1000X永遠很難賦予h.ear on系列的年輕色彩,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女性用戶和年輕男性用戶在注重著裝和出門搭配時并不選擇1000X系列,因為色彩和設計佩戴兩者的區分度十分明顯。(但索尼是鐵定不給1000X頭戴那些年輕化的色彩,注重嚴謹的商務化沉穩的配色溢價,當然相比BOSE來說目前新BOSE700反而銀色更顯得年輕一些。)
部分同行做耳機的覺得2020年的新品規劃上,H910N是采用25mm單元對比40mm單元有所削減產品降噪性能,不過在耳罩剪裁和佩戴上閉合性方面H910略對比老款H900和1000XM3適配性和封閉性更好,以主動性隔音的佩戴舒適度改善也彌補了單元尺寸的不足。
頭戴耳機用25mm單元只要低頻頻響范圍和動態沒毛病,聲壓量同樣是可以滿足和40mm一樣較高需求的降噪性能,在當前技術主流里邊25mm單元和40mm單元更多是注重于單元本身的設計差異所注重表現的聲音風格和降噪兼顧的考慮,在很大程度上索尼選擇25mm新單元技術嘗試,是為了以后更輕量化頭戴降噪往高性能發展的趨勢做首次市場反饋。
外觀開箱:
對比1000xm3的包裝,實際上H910的包裝色彩更加漂亮年輕化,由于選擇的是橘色版本機身在色彩準確度方面也一直是索尼的看家本領,所以這種日系風的粉色系設計開箱會給人一種更精致的體驗。
作為一個非索粉,不得不提的是這一次H910配置了一款橘黃色的收納袋算是我目前到手最漂亮的一款索尼耳機收納袋,另外配置一根typec短數據線和3.5mm不帶麥克風的aux音頻線,因為麥克風已經集成在耳機左耳。
和1000XM3一樣H910也是MTK平臺藍牙主控設計,藍牙無線規格上從H900和1000XM3的4.1 4.2版本升級到藍牙5.0版本。需要注意的是藍牙版本跟音質沒關系,更多是跟抗干擾和續航有作用關系,所以H910的續航開啟降噪最大為35小時,關閉降噪可以達到45小時。
對比上一代H900開降噪僅28小時和關閉降噪34小時的提升相當大了,對比1000XM3開降噪30小時來說,H910都要多出5小時續航表現。同樣支持LDAC和32位解碼和高達990K的碼率全速運行,而且改進型的藍牙5.0對比1000xm3抗干擾性能略有提升,在音腔結構方面也與1000xm3差距不大,同樣的結構阻尼針對新單元有所調整。
h.ear on3升級了過去雞肋的降噪芯片部分,實際上H910與1000XM3采用同款降噪芯片都是CXD90050也就是QN1芯片,不過很奇怪的是索尼在H910的產品詳情并沒有說明這一點,也許是為了給1000XM3留下溢價空間。
同時輕量化對比上一代H900的290g重量降低至251g重量,從頭梁等外側細節對比上一代完全加強了整體親膚觸感。
是否有老款1000xm3那樣斷頭梁的老問題,顯然這一代設計考慮強化了穩固性。內側的頭梁墊改為硅膠設計其實對比采用皮質更加防汗腐蝕和易清潔耐用也是更聰明的做法。
耳罩厚度方面比1000xm3更厚,采用年輕化的波點色彩耳罩同時在耳罩內采用孔目數更高且輕薄的尼龍編織面,對于聲音直出和悶熱感改善更為良好。
耳罩右側外耳罩滿足手指滑動觸控設計,這一代的操作準確率有很大提升,同時親膚質地的手感漆提供類似硅膠一樣的舒適度并且不會過分有粘灰塵的毛病。所以日常出門喜歡頻繁切歌的人群來說,H910的手感甚至比旗艦的1000xm3要更舒適準確,無論是切歌前后或者是音量調整播放暫停都十分直觀又舒適。
多個手指捂上觸碰右耳罩可以聽到外界聲音跟人對話溝通不需要摘下耳機,方便短時間進行簡單的溝通不需要刻意去切換環境聲。
耳罩左側集成所有實體按鍵操控區域和NFC外側綁定設計,和1000xm3一樣設計了CUSTOM按鍵自定義設計,可以在降噪環境聲切換和微訊云小微之間切換。
type-c接口在充電時可以提供充電10分鐘聽歌2.5小時的充電設計,另外有線輸入的3.5mm接口可以同時開啟降噪使用,避免無線游戲聽歌的延遲問題,更適合打游戲和使用索尼hires的播放器。有線使用降噪同樣可以達到30小時續航,并且有電情況下內置耳放運作聲音效果更好,即便是完全無電量下也可以有線插電腦手機使用,得益于新單元尺寸縮小,可以更容易驅動理想的聲壓。
微訊云小微可以通過按鍵進行喚醒設計,具有語音識別控制音樂播放和聽新聞查詢天氣等ai化的操作機能。
日常智能化聯動,用H910N還是可以做到查詢天氣和聯動QQ音樂語音說出歌名播放,不過需要手機安裝微訊云小微和QQ音樂。
APP上手體驗:H910在APP支援和功能性方面與1000XM3一樣,都具有自適應降噪和多達20級變化的降噪強度調整(老款的H900是沒有這些功能),同時在功能規格上與是首次與索尼旗艦系列站在同一功能化高度,并且在藍牙規格和續航上首次超越旗艦定位的WH1000XM3,這對于過去的h.ear on系列耳機來說是前所未有的。
從結構本質上來說,H910是1000XM3的易攜帶折疊化的版本,在尺寸上進一步緊縮的同時輕量化的設計。
降噪測試:
作為采用與1000XM3同款降噪芯片的第三代h.ear on3代的H910,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定位走輕盈舒適兼顧降噪的考量,更小但同樣聲壓的單元在容積率和指向性裝置上更好平衡針對最新的360音效表現,從目前已經曝光的1000XM4來說在單元指向布局也是和h.ear on3的H910注重指向性。
除了官方略微刻意調整了H910的最大降噪深度和寬度,和1000XM3的差距更多是降噪算法上H910更注重降噪后提供更清新的樂感,H910在低頻噪音降噪上有少許差距。在中高頻方面由于H910改進了耳罩結構,實際上隔音又帶來了一些彌補性的效果,所以H910跟1000XM3降噪取舍平衡下,H910更注重的是表現音樂曲線和低頻質感的彈跳性,合理犧牲一部分降噪提升音樂素質,可以說要比1000XM3音色更為中正。
<s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筆者在B站上傳了一段H910N降噪實測有興趣可以搜索蒼海JMAX用戶尋找,這是一段在馬路環境下進行噪音測量感覺效果相當不錯。無論是日常居室內的各種空調和隔壁裝修噪音降噪效果不錯,基本上公交車和地鐵使用起來也沒有什么問題。可能比較明顯在于飛機的重度噪音差異度會對比1000XM3略有不足,但是相信開音樂后來說已經問題不大。
日常各種高強度噪音還是足以勝任降噪,由于這一代續航時間比XM3還長,因此有線開啟降噪打游戲可以確保更理想的續航時間,特別是在音效的定位表現上H910的指向性表現實際效果也更佳,這也是單元和容積變化后帶來更好的空間定位優勢。
音質評測:
首先關于在一個頭戴內做25MM和40MM的單元在音質上區別,主要是低頻表現方面的差異,這恰恰是一直以來h.ear on系列跟WH1000X和XB900N系列的音色風格區別,1000x注重飽滿全面的聲音,但是有典型的索尼音染濃郁的聲音方向發展,而XB系列頭戴則注重低頻和飽滿流行風格,可以說是日系動次打次的典型。而h.ear on從第一代開始,屬于日系少有的輕染色高還原性的走向。
所以本身用25MM單元更符合它的聲音設計規劃路線,同時25MM單元的h.ear on3代產品,從根本上摸索了降噪耳機另外一個分支,逐步縮減頭戴結構耳罩適配尺寸,讓頭并不算太大的人戴的更服帖舒適,其實從40MM單元改進到25MM要發出同樣的聲壓量一點也不難,但是25MM的單元會在耳罩輕量化佩戴設計中裁剪耳罩尺寸,并且單元和耳罩內的容積關系更進一步平衡,這又牽涉到索尼新開發的360臨場音效,事實上在空間指向上25MM單元在容積和單元裝置角度上確保聲場指向可以在同樣裝置的耳罩尺寸空間內滿足更多的調整余量。
聲學設計上25MM單元聲壓量足以維持,容積率以及滿足360臨場音效的指向性其實都有考量更多的調整,國內某些耳機同行只是片面看到新單元必然會在低頻表現上降低降噪和音樂表現,實際上是根本沒有摸索過索尼三個耳機系列早就創建之初就已經規劃區分的音色發展,因H910N是延續了h.ear on系列注重輕染色,高清晰度的年輕人喜歡爽朗而明快音色風格,跟1000X系列的飽滿均衡發展和XB系列的過飽滿的低頻流行發展來說,h.ear on的聲音是天然的小清新路線。
聲場表現:
H910是屬于低頻不會像XM3那么多,這對于人聲和器樂可以稍微突出清晰度,而且聲場更寬闊顯得人聲位置有更好的空間中央主體位置表現,整體聲場比起Xm3更適合當下的ACG和古風音樂,尤其是大編制古典的還原性也更好。所以聲場還原表現力這一塊實際略比XM3具有更中正的空間表現力,且聲場沒有明顯的染色和細節的壓迫感。
低頻表現:
H910的低頻更偏向于干凈利落的彈性和質感突出,少了一些低頻量反而更凸顯出低中頻高清晰度的過渡細節,這一點反映了新單元設計思路的正確追求高解析路線,同時在h.ear on3下索尼并不過分渲染所謂高端的索尼音色,更偏向日系的中正音色表達,這一點讓H910有點往索尼的監聽系列和欣賞表現上做出了平衡的融合??梢岳斫釮910更注重高質量明快有力的低頻表現,減少過多的下潛和泛音的不自然感。
因此在高動態和明快的游戲音樂表現上,總體控制力反而比起40mm單元略有提升,同時25mm單元對于功耗和耳放的DSP調整上更容易做到理想的驅動表現,因此低頻雖然沒有xm3和xb系列那么多且夸張,但實際上更適合日系音樂原聲尤其是電影和嚴謹的古典樂的低頻表現。
中頻表現:
很多時候索尼千元價位頭戴是必然在中頻上有華麗的渲染話,但是從第一代h.ear on1的abn100開始,這個系列的人聲一直要比1000X更中正,這樣對于學過音樂的人來說會更喜歡這種少一些索尼渲染音染味道的走向,但是終究他還是有一定可以接受的潤色表達音樂味??梢哉fH910屬于典型日系的輕染色的人聲結構,甚至25mm單元在人聲密度和結像上同樣可以表現不錯的男女聲特征感。
而且H910在人聲音色上也足以清晰干凈的同時,讓很多中頻器樂表現上也更加突出,由此可見H910的單元也是屬于復合單元中剛性做得不錯的。對比初代的鍍膜單元依然有一定的音色類似的走向,但顯然密度和低中頻過渡細節卻做到更好,所以聽一些日系高碼率資源時候,尤其是人聲高密度的表達也并不會比HiFi耳機表現差距多少。
高頻表現:
每一代的h.ear on系列的高頻都不錯,畢竟索尼這一次也在H910身上的主控和解碼架構上與1000XM3相等,同樣的32位解碼和降噪也確保了在降噪開啟后高頻的音色變化足夠理想。在LDAC編碼加持下低中頻過渡更豐富 而中高頻的器樂人聲表現也足以顯得不會有明顯的缺失。所以高頻的明亮感和密度表現還不錯,可以滿足很多真實自然的樂器還原性。
而對比上一代的器樂表現方面,H910更注重中正性的音色要素,這對于鋼琴和小提琴等器樂的嚴謹還原都有好處,可以說H910變成目前索尼降噪頭戴中唯一具有頂配解碼又有中正器樂表現的無線頭戴耳機這一點,其實反超過了1000XM3這個旗艦,畢竟少一些染色的器樂,反而更加通透而且真實的音色對于器樂來說更為關鍵。
評測總結:
H910N的25MM單元在聲場表現和細節都對比過去40MM單元更加到位,在降噪效果方面雖然是算法上比較典型刻意拉開少許距離,不過這對于首次在時尚色彩的h.ear on系列來說算是第一次把配置拉到旗艦水準。雖然說有QN1降噪的芯片卻不在產品詳情被提及,也許是擔心H910有點搶奪1000XM3市場。
缺點方面,H910的耳罩剪裁其實是極為高度貼合設計,如果佩戴時沒有很好蓋住那么稍微轉動之間可能會有些耳罩下方翹起少許漏音顯得降噪不夠。所以佩戴時盡量調整好耳罩角度然后稍微壓一下耳罩調整好它的貼合輪廓,盡管有時候出門我是帶著口罩和眼鏡也是沒有什么問題。
在音質上H910實際上聲音更加中正小清新符合嚴謹的器樂表現和人聲更好的還原,這在日系無線頭戴降噪產品來說是非常難得的一點,日常降噪通話基本上出門各種高強度噪音交通工具或者家里遇到鄰里裝修我帶著感覺問題不大,總體而言這一代的h.ear on3的配置和音質算是歷代之最,甚至官方還擔心如果不是降噪刻意拉開少許距離,恐怕1000xm3日常也會沒人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