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信息時代,電子設備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蘋果筆記本以其卓越的設計和優秀的性能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然而,在享受著這款產品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學會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它。下面是一些提高你對蘋果筆記本電腦使用效率的小技巧。
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需求。每個人對于一臺電腦的需求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可能只是用來瀏覽網頁、看視頻或者做一些簡單的辦公工作,而另一些人則可能會進行一些高強度的工作,如編程、設計等。因此,你需要明確自己想要用這臺電腦來做什么,然后選擇最適合你的配置。
我們可以利用好macOS操作系統的一些功能來提升工作效率。比如,你可以使用Spotlight搜索功能快速找到文件或應用;通過Mission Control可以輕松切換多個窗口和應用程序;使用Automator可以創建自定義的任務,從而節省時間。
合理管理文件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一環。MacBook自帶的Finder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和查找文件,而且它的標簽系統非常強大,可以讓你為每個項目或任務分配一個獨特的標簽,這樣就可以方便地追蹤它們的狀態了。
還有一些其他的小技巧也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可以通過設置自動保存選項避免因意外斷電或其他原因導致的數據丟失;通過設置熱鍵快捷方式可以減少鼠標操作,從而更快捷地完成某些任務;還可以安裝一些有用的第三方軟件,以滿足特定的需求。
良好的習慣也能讓我們更加高效地使用Macbook。比如,定期清理硬盤空間,避免由于存儲不足而導致的操作緩慢;定時備份數據,以防萬一發生故障時能夠恢復重要信息;保持電池的良好狀態,以免影響到日常使用的體驗。
要想更有效地使用蘋果筆記本電腦,關鍵在于理解自己的需求,并充分利用各種工具和技術來優化我們的工作流程。只有當我們學會了這些技巧,才能真正發揮出這款優秀產品的潛力,讓它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得力助手。希望以上的建議能對你有所幫助!
別: 版主
好了,如果上面的情況就是你遇到的,那不用百度“mac新手教程”了,我將在這系列帖子中帶你走進mac新世界的大門,一次性解決你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
拿到MAC的第一步是什么?當然是檢查MAC是不是正品了,(好吧,如果你要是說拿到mac后的第一步是拍照發票圈我也無可爭辯…/攤手)無論是mac還是iPhone,ipad,拿到后先別著急拆封,我們先看下外包裝有沒有后封的痕跡。如果你的mac不是從直營店或者官網買的,而是一些其他渠道低價買入的,那JS偷換電源適配器、數據線電源線的情況就可能存在,因此檢驗原封可以保證mac在你拆開前沒有經過他人之手。
1、原廠的封膜平整光滑,上面的封線共有三根,以條形碼為中心,三根封線分別在條形碼左右兩側和條形碼下側,沒錯,上面是沒有封線的。
2、檢查氣孔,原封的包裝會有氣孔在薄膜上分布,且氣孔分布整齊。
3、檢查條形碼是否是原標,原標的條形碼字跡清晰,印刷精致。Mac的條形碼都是黑色印刷字體的。
4、開機激活后,點擊左上角的蘋果標志,選擇關于本機即可查看到配置信息和機器序列號,同時比對機器序列號和包裝上的序列號是否一致。
(ps.如果上面官網鏈接太長不方便輸入,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中搜索“威鋒網”,底部的菜單欄也有查詢序列號的入口。)
1.AppleCare是蘋果的延保計劃,簡稱AC。所有新買的Mac,無論你買的是國行美行港行,都自帶1年保修,AppleCare則將保修延長至3年,換言之,AppleCare保的是第2年和第3年。在保修期內,你帶著不管是國行美行還是港行的Mac,去全球任何一家Apple Store直營店維修無需任何憑證,[url=https://gb.feng.com]天才吧[/url]可直接根據機器序列號查詢保修狀態,只要在保蘋果就會負責。
簡單的說,除了屏幕碎裂和機器進液不保外其他故障都在保,比如常見的屏幕涂層脫落,屏幕顯示故障,電池老化甚至充電器電源線故障等,可以說跟MAC相關的一切都在AC保障范圍內。你要知道蘋果的屏幕3年內故障幾率約10%為行業最低,但一旦故障官方維修成本不會低于4000+,尤其對于MBP和IMAC這種1w+ 2w+的電腦,可以說如果1000多塊錢你沒有更好的用處,那么AC將是你的最好選擇。
如果不差錢且求安心,當然直接從官網買,從美國官網或香港官網購買并不會比中國官網更便宜,折算回ren min bi 其實都差不多,中國官網上13”MBP、MBA、MB12是1598ren min bi ,15”的MBP是2298元,對國內鋒友來說,從X寶買更便宜。以13”MBA和MBP為例,X寶國行AppleCare在1000左右就可買到。
在網上購買時,可能會有盒裝和非盒裝的選項。所謂的盒裝里面就是一個貼了AppleCare條形碼的手冊,AppleCare的注冊是將Mac機身序列號和AppleCare條形碼一對一綁定,網上注冊成功即AppleCare生效后你會收到蘋果的確認郵件,也可以從本機狀態中查看到。這個AppleCare條形碼只是一串序列號,理論上說,只要能完成注冊,有無盒裝并無區別。
AppleCare無需在新購機時候買,如果要買必須在第1年出保截止日之前續上,關于是否要買,你可以有一整年的猶豫期,即便你在購入新機時一起購買也不會有捆綁優惠。
Macbook拿到手了,網上一大堆配件卻還不知道怎么選購,論壇里關于貼不貼膜的話題早就爭辯不休,先別急我給大家匯總下你可能會考慮到的配件
如果你買的是MBP或Macbook12 16款之后的,那轉換頭就是首要購買的配件,沒有之一!在官網下單的機器推薦同時搭配蘋果官方的typeC轉USB的轉換頭。如果在X寶和X東購買轉換頭的話要相信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個人推薦購買TypeC轉USB、HDMI這種標配,除此之外如果你的工作環境wifi不穩定就再增加個網口,如果你是個攝影師需要經常插拔數據卡就增加SD讀卡器的接口。總而言之,按需搭配可以讓你的mac更簡潔實用。
一個內膽包可以幫你解決很多事,MAC放在內膽包里,再扔到背包里就不必擔心被背包的硬物刮傷外殼;MAC金屬表面很光滑,如果外出直接手持攜帶的話易脫手;在較惡劣的環境中不方便將Mac直接放在桌面上時,可以將內膽包作為墊子,墊到mac下。內膽包的用處很廣,推薦購買。
由于這個東西太影響觀感和觸感,我更喜歡摸冷冰冰的金屬而不喜歡滑滑的塑料,所以我個人是不會買的。但粗心大意,毛毛糙糙的鋒友還是買一個吧,出門的時候就套上,主要是在外面應對有些環境比較惡劣的情況,而且有些桌子真不舍得就把macbook這么放上去,但是有個外殼就可以隨便放了!
擁有外置顯示器,配合一把舒適的機械鍵盤,工作效率會翻番的。當然,你要是從事編輯、碼農這樣的職業,我想外置鍵盤已經在你的考慮范圍內了。
這里著重推薦Magic trackpad!MAC的精髓就是觸摸板,我一直覺得mac好像和鼠標有仇,對于一般用戶用觸摸板比鼠標的效率要高,如果你已經決定外接顯示器且購買了外置鍵盤的話,買一個Magic trackpad吧,也許你會愛上他的。如果你堅持要買鼠標的話 官方的Magic mouse和羅X的M558不妨多留意下。(為什么不推薦Anywhere?因為和2.4G的無線網有沖突,在很多環境下沒有M558適用)
如果你有固定辦公地點,多買個電源會很方便,每天上下班可以丟掉背包,只需要帶著本子,生活的幸福感都提升了。
對于一般用戶來講沒有必要,官方也曾表達過,不建議用戶使用掌托貼,可能會導致屏幕合上時不嚴密,且對屏幕可能造成一定損傷。
乞丐版必備,定制機SSD1T以上的土豪可不用考慮。電視劇、電影、音樂統統丟到硬盤里,機器里只存一些軟件。我是將移動硬盤直接接到公司的擴展塢上,擴展塢包含了usb、充電器、hdmi屏幕擴展、外置鍵盤鼠標、網口。每天到公司只要一根線就可以搞定全部外設,立刻開啟辦公環境。
個人不推薦,電腦不是手機,屏幕不會一直暴露在外面,正常情況下也不會出現鑰匙刮花屏幕這種事的發生。如果要買的話一定要買懸浮式靜電吸附的,論壇里搜下屏幕涂層脫落,很多都是劣質屏幕貼膜造成的。
抽煙或者有小孩的同志一定要買,道理大家都懂。除此之外一個質量優良的膜還可以提升一些鍵盤觸感,比如macbook的按鍵鍵程很短,增加了鍵盤膜后觸感變得更有彈性,回饋觸感更足。
支架主要有兩個用處,一是提升散熱,像長期做視頻處理、3D建模這種會出現CPU發熱,發熱大的話系統會降低性能。二是立式支架可以讓桌面更整潔。要是有以上要求的FY,可以去購買適合自己的支架。
如果你長期固定辦公,建議買外置鍵盤、外置鼠標、外置顯示器、電源、支架、移動硬盤。
Mac, Macintosh的簡稱,是Apple公司出品的計算機的操作系統的名稱,現在的版本系列是Mac OS X(不是字母XYZ的X,是羅馬數字,表示10,讀的時候讀ten),然后后面加個版本名稱。早期的版本是以大型貓科動物來命名。2013年10月,蘋果發行了OS X 10.9,命名方式開始轉向加州風景圣地。 截止發帖時,目前官方最新的版本是10.12叫做MacOS Sierra。
那么本文就到這了,最后提醒各位剛入機的鋒友,MAC無需像win一樣頻繁開關機,盒蓋就走,即開即用。
有任何建議和反饋以及你想知道的都可以在下方評論留言,我會盡可能回復,對于鋒友感興趣的話題我會另行開貼討論。
Ps.我會不定期更新系統使用小Tip和軟件分享,可以在論壇中點擊我的頭像,在彈出的界面中找到“關注“按鈕關注我
同時也歡迎follow威鋒網新浪微博及我個人微博 Roy_horizon,下期見。
ac 與 Windows「不可兼得」?
搭載 M1 芯片的 Mac 系列電腦發布后,各路消息紛至沓來 ——M1 芯片的 Mac 不再支持輔助系統;微軟的 ARM 版 Windows 系統只會授權給 OEM 廠商預裝。
我們沒有辦法再使用啟動轉換 Boot Camp 來安裝 Windows 系統,而各大虛擬機軟件由于 M1 芯片架構的轉換幾乎同時失去了對虛擬機的支持,原來的 Windows 系統無法再在虛擬機上運行。
看到搭載 M1 芯片的 Mac 的優秀表現,但又想到沒辦法安心使用 Windows 軟件的你,是否陷入了「要不要換新機」的苦惱?
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或者再往后展望一段時間,想在體驗全新的 Mac 同時,又使用自己剛需的 Windows 軟件,該如何是好呢?下面 A 君就提供幾個解決方案,希望能解答你的一些困惑。
蘋果新機的發布,意味著虛擬機集體「撲街」。由于指令集的變更,一眾虛擬機軟件看到 x86 版本的 Windows 系統只能直呼「臣妾做不到呀」。
可是真的做不到嗎?或者能否曲線救國呢?
UTM:支持 x86 版 Windows 系統,但效率打折
UTM 是一個曾經運行在 iOS 平臺的開源虛擬機軟件。
▲ iOS 系統中通過 UTM 運行 Windows XP. 圖片來自:GitHub
得益于現如今 M1 芯片的 Mac 可以直接運行 iOS 應用,UTM 也發布了可以在 macOS 上運行的版本,并在 Twitter 表示「應該」可以在 M1 芯片上正常工作。
UTM 使用 QEMU 作為后端,同時使用軟件虛擬化的形式來模擬 CPU 等硬件,性能上雖然會有不小的損失,但好處是不必關心實際運行虛擬機的硬件,理論上可以運行多種不同架構的系統。
▲ 在 M1 芯片的 Mac Mini 上使用 UTM 運行 Windows 8.1. 圖片來自:YouTube
不僅僅是 Windows,大部分可以安裝在虛擬機里的系統,都可以在 UTM 中安裝并使用。對于對性能要求不高,偶爾用用銀行軟件等場景的用戶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QEMU:ARM 版 Windows 系統上線
前不久,開發者 Alexander Graf 發推展示了使用 QEMU 運行虛擬化運行 ARM 版 Windows 系統 。通過他所提供的補丁包,已經可以安裝并使用 ARM 版 Windows 系統了。
▲ 在 QEMU 中安裝運行 ARM 版 Windows 系統。圖片來自:MacRumors
在 QEMU 中運行的 ARM 版 Windows 系統有著不錯的性能表現,跑分甚至快于 Surface Pro X。
▲ QEMU 中虛擬化 ARM 版 Windows 系統的 Geekbench 5 跑分
▲ Surface Pro X 中 ARM 版 Windows 系統的 Geekbench 5 跑分
對于在 M1 芯片的 Mac 上運行 ARM 版 Windows 系統的性能終于可以放下心頭的石頭了。
Parallels Desktop:支持 M1 芯片的虛擬機正在開發中
蘋果發布會結束不久,號稱「macOS 上最強大的虛擬機應用」的 Parallels Desktop 發博客稱他們的系列工具,在重新構建為通用軟件之前便可以通過 Rosetta 2 的轉譯,如絲般順滑地運行。
聽起來似乎很美好,唯獨最核心的虛擬機功能無法運行 —— 也就是說不能安裝或者使用之前已有的虛擬機。
不過 Parallels Desktop 也表示,可以運行在 M1 芯片上的虛擬機正在開發中,微軟也將推出可以運行 x64 軟件的 ARM 版 Windows 系統,二者結合將能搞定所有的 Windows 軟件。
上文提到在 QEMU 中已能運行 ARM 版 Windows 系統,那 Parallels Desktop 還會遠嗎?對于你習慣使用 Parallels Desktop ,那不如再做個「等等黨」。
除了虛擬機,我們是否還有別的方法在 macOS 上運行 Windows 程序?答案是肯定的。
Wine:極客同學的嘗鮮選擇
Wine—— 紅酒,在這個章節里,它是一個軟件。
Wine 的命名來源于一個有趣的遞歸縮寫(Wine Is Not an Emulator),它是一個可以在 Linux 和 macOS 等系統上運行 Windows 軟件的兼容層。
區別于虛擬機或模擬器,Wine 是將 Windows 接口的調用轉換為運行系統中的調用來實現對 Windows 軟件的兼容的。
▲ 使用 Wine 在 macOS 上運行 IE 8. 圖片來自:How-To Geek
簡單地說,在裝好 Wine 的系統里,便可以「直接」運行我們熟悉的 EXE 文件了。
聽起來很神奇,不過不要著急,安裝 Wine 比較麻煩,需要對命令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使用 Wine 完美兼容運行各種各樣的軟件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比如兩個軟件使用的依賴庫版本沖突,那要處理好可是要費一番腦細胞了。
CrossOver:使用「簡單模式」打開 Wine
CrossOver 是 Wine 的一個商業版封裝,它提供相比 Wine 更好的兼容性和更簡單友好的使用方式。
就在幾日前,CrossOver 發博客稱使用最新的 M1 芯片的 MacBook Air 最低配版本測試了許多 Windows 下的軟件,都可以很好的運行。
▲ 使用 CrossOver 運行軍團要塞 2 視頻截圖。圖片來自:CrossOver 博客中的視頻
同時,CrossOver 團隊發布了一個使用 Rosetta 2 轉譯 CrossOver 后運行軍團要塞 2 的視頻,居然能夠比較流暢地運行起來,雖然這個游戲本來就有 Mac 版。
當然轉譯后的軟件運行并不是非常完美,CrossOver 團隊也表示還在持續改進它。我們可以期待一下 ARM 版本的 CrossOver 的表現。
如果現在就感興趣的話,還可以將系統更新到 Beta 版的 Big Sur 11.1,使用 Rosatta 2 安裝試用版的 CrossOver 的進行體驗。
遠程桌面:有多臺電腦的「土豪選擇」
除了想盡辦法在 Mac 上運行 Windows 程序,加一臺電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這臺電腦未必需要隨身攜帶,我們可以在 Mac 上使用 Windows 遠程桌面、TeamViewer 等軟件,通過遠程桌面的形式來使用 Windows 下的軟件,網絡穩定的情況下,也可以獲得不錯的使用體驗。
▲ 使用遠程桌面連接到 Windows. 圖片來自:蘋果商店
相比使用虛擬機、CrossOver 等方式,使用遠程的方式更省電腦中的內存、硬盤等資源,對于入門級配置的 Mac 也更為友好。
云電腦與云游戲:云時代下上個云
相比物理主機,在這個 5G 時代,云上的電腦似乎更加有吸引力。
傳統的云服務器廠商阿里云、騰訊云都是靠譜的選擇,你可以購買云服務器來進行遠程使用,也可以選擇一些專門做云辦公的平臺。當然,如果選用這些方法,價格會比較昂貴。
另外,還有陸續登場的云游戲廠家,讓我們在可以在 Mac 下玩到 Windows 平臺下的游戲。
▲ 騰訊 START 云游戲平臺截圖.
一部分的游戲便可以在較低的配置上運行,不占用 Mac 電腦過多的資源,也不會因為 CPU 架構的原因而無法使用了。
回到最初的問題,現在細細想來,在全新芯片的 Mac 上運行 Windows 軟件,方法是不是比想象中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