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1C+1L雙口輸出,羅馬仕自研一根CL線,兩頭都能輸入輸出,新老iPhone及蘋果全家桶都能用,30W石墨烯+氮化鎵,回電不等待、安全不燙手,適用于手機、平板、電腦、游戲機等各種設備。對強迫癥友好的是插頭可以折疊,插頭不外露就不會劃傷包。線身彎折處進行了加固,采用了編織、硅膠材質,韌性得到了提升,不會像原裝線那樣用著用著斷了。充電頭有親膚涂層,質感滿滿,手感還不錯,多巴胺配色讓人眼前一亮。
這樣一款顏值在線、手感舒適、兼容性強、安全快充的充電寶誰不愛?羅馬仕多年在充電領域的技術沉淀,選它用著舒服更是用著放心。
蝙蝠俠站在他的蝙蝠車邊上,用著他的蝙蝠電腦。他有時候是布魯斯韋恩,有時候是蝙蝠俠,但一直是孤兒。”
這句看上去有些如蜜傳如蜜,有點普通又有點沒品,冒犯中還透露著一絲真理的話,出自一個AI之手,這是它在看了1000小時各種蝙蝠俠電影并且進行了深度學習之后,寫的蝙蝠俠劇本的開場詞。
劇本并不算長,只有幾十句話,畢竟需要很好地結合上下文講一個完整的故事,也算是現階段AI技術需要突破的技術難點,它的字不算多誕生的金句卻一點也不少,而且都是那種看完笑了就該下地獄的笑話——
“蝙蝠俠在不斷尋找著自己的父母,但他們依然是死的。”
“小丑給了蝙蝠俠一張父母兌換券,但它已經過期(expired)了”
誠然,這部劇本里也充斥著低質量AI的邏輯混亂和語無倫次,比如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劇本里的管家阿福端上來的晚餐是“哥譚火腿肉(GOTH HAM)”,還會稱蝙蝠俠為“床墊子韋恩(Mattress Wayne)”,但正是因為如此,在AI的筆下,每個角色有都非常神奇地守住了自己的人設,對于小丑這個角色的詮釋,比大多數影視作品中編劇塑造的丑爺更加無厘頭也更符合小丑的形象。
“不遵守規則,就是我的規則,你會遵守嗎?我可不會。”
“蝙日快樂,誕生俠!(Happy Batday,Birthman)”
還貢獻了一些質量非常高的雙關梗。
比如expired有(因到期而)失效、去世等意思,所以上面那句話也兌換券是過期的/換到的父母也是死的雙重含義,可以說是迫害蝙蝠俠的極致了,
還有在決定蝙蝠俠生死的時候,雙面人拋的不是硬幣而是阿福,當阿福人頭(正面)朝上后,他還乖乖撤退了,這里應該是AI識別出了阿福的名字Pennyworth的Penny為便士之意,因此認為阿福具有和硬幣相同的屬性,剛好與雙面人拋硬幣的習慣對應起來。
顯得有點荒誕,但確實很符合雙面人讓硬幣決定人的生死,拋出正面就不殺人的邏輯。只能說AI這1000小時的蝙蝠俠電影確實不是白看的,也讓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蝙蝠俠的爸媽笑話看上去相當地獄和沒品,要是隨便亂刷難免讓人覺得有點低情商,就算流傳了好多年也僅限于小眾圈子里,但大家確實很愛看,不然也不會被AI精準地抓住“痛點”。
這不明年《新蝙蝠俠》要上映了,評論區還有朋友邀請華納電影官方來AI寫的劇本里學習一下角色的塑造手法,當然我們也知道,在迫害蝙蝠俠這點上,官方可比民間賣力多了。
而讓AI寫蝙蝠俠的故事,也不過是是推特上一個網友Keaton Patti在兩年前整的活,他本身就是一個喜劇編劇,后來還讓AI續寫了莎士比亞的名作。
讓AI進行深度學習,然后給予它自行創作的空間,是這兩年很火的一種整活方式。
有人還讓AI續寫了《疾速追殺》劇本,里面不但瘋狂玩梗編排囧維克和他的狗,也有著原作里酣暢淋漓的戰斗場面,比如“囧維克從嘴里掏出一把手槍,車上下來59000個人,囧維克爆頭17000人,還用馬炸死了21000人”,這數字夸張到讓人以為是基努里維斯剛從《賽博朋克2077》的片場回來。
▲囧維克打開了盒子,里面有一張新狗的兌換券,但已經過期了
AI寫作技術不只是國外在研究,國內也有不少UP主上傳各種AI續寫的名作。
只不過有點奇怪,在大多數AI的筆下,故事的發展都沒那么正能量,《兩小兒辯日》的結局是孔子讓兩小兒以劍斗決定勝負,在血流成河后還拍拍屁股走人;
范進在中舉發瘋之后拿著砍刀,從村頭砍到村尾,全村300多口人無一幸免,蒲松林筆下的狼在吃了屠戶之后還討論了一波對于報應因果的反思,最終結果是這就是天譴,然后襲擊了許多城市也并沒有被抓住。
《桃花源記》中的漁人并沒有得到村民的盛情款待也沒有被放回自己的世界,村民們為了保守桃花源的秘密都忽悠他已經死了,還把強行他釘進了棺材,讓這段故事多了一絲恐怖感,甚至被網友調侃為“這可能才是真正的原文”。
在梁山英雄的世界中,武松發現了嫂嫂和西門慶的奸情,卻因為潘金蓮武力值太高,不但沒有成功殺嫂,還在遠征方臘之前就被廢了一條手臂。
這是一件非常細思極恐的事。
AI寫作技術越來越平民化讓人恐懼,對于使用這項工具/技術的人而言,只要通過爬蟲截取網絡上各大爆款網文或是社區中的一些高贊評論構建自己的素材庫,再將剩下的工作交給AI和算法,對于輸入的信息進行簡單邏輯的分析、處理和加工后,幾千字的文章也只需要幾秒鐘就能夠完成,而且一次性能續寫好多個版本,甚至可以按照“恐怖”“修仙”等風格進行調整。
而站在被奴役的AI角度,程序又能否體會到自己拼接的文章中表達的情緒,又是否會在大量機械勞動中歸納出情感的固定公式,或者說,對于蝙蝠俠失去親人的嘲諷、范進屠村、狼作為天譴懲罰人類、桃花源村民對于漁人的欺騙、謀害,這些文章就是AI想說的話,畢竟這些荒誕、難以用邏輯梳理解釋、詭譎的人和故事,根本不像是碳基生物能整出來的活。
看了很多AI寫作之后,我甚至產生了一絲疑惑——藤本樹他不會就是個AI漫畫家吧?
智械危機,或許已經發生在了你我的身邊(笑)。
說過不少房車、船屋的故事,但你聽說過“房機”嗎?前不久,我就發現了一位住在飛機里的大爺,他花很低的價格買下廢棄飛機,并將機艙變成自己獨居的家,轉眼已有21年。
這位大爺名叫布魯斯·坎貝爾(BruceCampbell),今年已六十多歲,他曾是一位電氣工程師,而現在,則專注于他的“飛機之家”生活。
這是一位怎樣的大爺,又是一種怎樣的“房機”生活呢?一起來看看吧~
說起自己的這個飛機之家,坎貝爾大爺的話便多了起來。
坎貝爾大爺說,他自己無妻無子,前半生都在忙工作,到中年的時候,才終于發現了生活的樂趣——沒錯,就是他當下住在飛機里的生活,他認為,噴氣式客機作為航天工程的杰作,結構之堅固完全能滿足日常生活所需。
于是乎,在1999年的時候,他買下了一架1972年產的波音727-200型飛機,當然,它早已被廢棄淘汰;經過一番收拾后,坎貝爾大爺在2000年住了進去,這一住,便是21年。
這架飛機共花費了他100000美元,換算下來差不多是64萬塊,要知道這在1999年的時候,也算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
當然,其中除了購買飛機的錢是大頭以外,其余的開銷都花在了運送和修整上。
目前,這架飛機停在波特蘭郊外的樹林中,處于半與世隔絕的狀態,當然,用水用電倒是不用擔心,這個問題我們后面會說到。
住在飛機里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別急,我們這就進入坎貝爾大爺的家,一探究竟。
▲引擎早已拆卸一空
飛機的引擎最為值錢,當然,在購買時就早已拆卸,但基本的結構卻得以保留,比如尾梯,就被當成了進入家中的正門,邁上臺階,即可進入這個特殊的家。
▲飛機尾端生活區
這個飛機之家呈現出狹長型的格局,整體分為兩大區域。
由于是窄長的格局,所以其實空間并不是很好利用,只能留出中間的過道,在兩側安放功能性家具。
▲既是客廳,又是臥室
一張折疊式的沙發,既滿足了客廳所用,又實現了臥室的功能,獨居的坎貝爾大爺白天時經常會窩在這里看看書、玩玩電腦,晚上,它則變成一張有些簡陋,但也還算舒服的睡床。
沙發一側,則用置物架和掛桿,共同組成了簡易的衣柜,不過收納做得算不上出色,反而略有雜亂感。
雖然家中的空間雖然還算富裕,但坎貝爾大爺還是喜歡將生活區集中在一起,按他的話說,畢竟自己是獨居,這樣緊湊、甚至有點兒亂的空間,反而能讓他覺得更溫馨一些。
▲簡單的小廚房
說是客餐廚一體化空間,但實際上就是將功能區排列在一起,未設隔斷。
廚房僅留下一小塊臺面空間,其它的位置則塞滿了各種罐頭和真空包裝食品,坎貝爾大爺承認,他自己的廚藝并不出色,所以不怎么下廚,更偏向吃一些方便簡單的食物。
有趣的是,飛機上原本的餐車也被保留了下來,現在被他當成了收納糧食的儲物柜,不過,這個小餐車的出現,也在提醒我們,現在是在一架飛機上!
▲微波爐和電烤箱
雖然坎貝爾大爺不會進行一些復雜的烹飪,但該有的廚電還是都有的,面包機、烤箱、微波爐、電烤箱以及冰箱一應俱全,無論是加熱食物,還是食材保鮮都不成問題。
▲廚房對面的工作區
廚房對面,既是工作區又是小餐廳,閑來無事的時候 ,坎貝爾大爺便會充分發揮自己電氣工程師的特長,做一些小玩意兒,也算是打發無聊的時間。
前面我們也說到過,家里的水電一應俱全,這是因為家里基本上保留了飛機原本的管路設計。
▲日常盥洗區
坎貝爾大爺特意買來了一個洗手池,接上水龍頭后當做日常盥洗區倒是也方便,旁邊還安裝了一臺波輪洗衣機,便于日常洗換衣物。
▲飛機上原本的衛生間
原本的衛生間也被保留了下來,洗手池、紙抽柜、馬桶等設備一應俱全,且排水管路也沿用之前的,僅略作改動,算下來這處空間的改動反而是家里最少的。
▲有些簡陋的浴室
而浴室相比之下就有些簡陋了,為了防止水花四濺,坎貝爾大爺找來一塊柔軟防水的塑料板,將其圍成桶裝,平日就在這里洗澡。
▲浴巾隨手搭在一旁
他說,雖然看上去不像一間浴室,但基本的沐浴需求完全能滿足,他一個人住也不用太過講究這些。
當然,底部做了專門的排水槽,輕易不會把地面弄臟。
雖說這個“飛機之家”足有91㎡,但其實一多半空間都并未被利用。
▲兩個簡易柜劃分空間
通過兩組簡易的柜子,讓室內的生活區和飛機前段的閑置區域涇渭分明。
坎貝爾大爺說,他很喜歡這種“留白”的設計,既保留了一部分飛機原本的樣貌,同時也給自己創造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室內活動區域。
▲開燈后
左右兩側的LED照明燈,是坎貝爾大爺自己改裝的,全部打開后,室內變得明亮、通透了許多。
▲原本的座椅
幾排原本的座椅,也被保留下來,重新安裝在了窗邊,有時候坎貝爾大爺會在這里坐上一會兒,想想那個年代的乘客,當時坐在同樣的座位上,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地板改造成透明的
當然,仔細觀察才發現,地板現如今被改造成了透明的,下面的水電管路一目了然,由于底部空間較大,所以坎貝爾大爺甚至可以鉆下去進行管路的維修和養護,二十年時間里,這些工作也確實是由他一人完成。
坎貝爾大爺說,每次到下面的“設備間”里,他都會感嘆工業的強大,坐在復雜的電路中,他由衷地對設計者和創造者感到敬佩。
▲走向機長室
哦對,機長室也被相對完整地保留了下來,雖然一些電器設備早已損壞、拆掉,但大致格局和外觀卻和運行時相差無幾。
這個僅有幾平米的小小機長室,也算是家里一道獨特的風景了。
甚至機長室內也帶有一個小小的衛生間,算下來,這個家其實還算是個兩衛的戶型?
“飛機之家”外,其實可以說的也不少。
▲密林中的飛機之家
前面我們也說到過,飛機位于波特蘭郊外的密林里,平日里被樹木環繞遮擋,但當你看到它第一眼時,絕對會眼前一亮。
為了讓機艙結構更加穩定,坎貝爾大爺特意將其架起,在下方增加了承重的木臺。
包括緊急出口在內的各個艙門,現如今雖然已經失去了電控能力,但還是可以通過手動拆下的方式打開。
想一想有時候漫步在機翼上,也算是一種難得的體驗了~
不過,前段架高的機艙門也可以打開,看上去未免有些危險的感覺。
整體外壁在坎貝爾大爺悉心地養護下,倒是沒有大面積的銹壞、變形,甚至一些警示燈還能點亮。
▲地下埋藏的管路
就像我前面說的,飛機保留了原本的水電管路,坎貝爾大爺將其稍作改造,接入附近小鎮的上下水和電路,即可滿足日常生活所需。
到這里,其實這個“飛機之家”我們就了解得差不多了。
總而言之,看完這個特殊的飛機之家以后,我個人感覺真的是非常有趣,在房車、船屋之外,還有這種變廢為寶的“房機”生活方式,真的很讓人感到驚喜。
不過,這種生活短期還好,感覺長時間住也是會有諸多不便的,再加上這位大爺是獨居,這種生活怕是常人所不能的吧!你覺得呢?
感謝閱讀!
(圖片:KD,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