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文首發(fā)于什么值得買平臺請關(guān)注本賬號獲取更多好文,作者:VitaminC愛攝影

    Hi,親愛的值友們,《值無不言》欄目新的一期上線啦!無論你是想了解更多攻略還是學習更多知識,點擊文尾鏈接關(guān)注話題#值無不言#

    本期值無不言本期請來了生活家@VitaminC愛攝影為我們分享了他的10年筆記本500元升級過程,有任何想法與疑問的可與他溝流交通。

    本期話題:10年筆記本電腦500元升級計劃——戴爾DELL靈越1464

    • 老筆記本是升級硬件合算還是直接換一臺新的合算?
    • 怎樣讓筆記本回復當初的速度?
    • ……

    以上為示例問題,本篇干貨多多,各位值友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求提問嘉賓(使用手機的值友可以在評論@VitaminC愛攝影直接提問,PC端的值友點擊“我要請教”即可直達提問區(qū)咯。)

    我要請教

    ———————我叫分割線———————

    本期嘉賓:@VitaminC愛攝影

    前言

    雖然早在2018年的雙十一就自己攢了臺新臺式電腦,但上大學買的筆記本電腦還是不舍得仍丟,可能偶爾出差或者在外面寫寫測評,修修照片能用得上。目前買臺有品牌,而且配置還行的筆記本都要2000~3000元,于是今年的雙十一前夕就有了升級這臺10年筆記本電腦的想法,把舊電腦好好利用起來。

    原機配置

    這臺DELL 1464原裝配置是第一代i3 350m,內(nèi)存三星DDR3 1333 2G,獨顯ATI 512MB,東芝320G機械硬盤。后來自己又買了一條三星2G內(nèi)存,組成4G雙通道,從2010年就一直作為主力機用到2018,除了拆機清塵以外,電腦就沒有維修過,大學室友的同期筆記本,惠普、宏基、神舟都多多少少都有修過,雖然經(jīng)常有人說錢多人傻戴,但我覺得質(zhì)量已經(jīng)很可以了。

    注意事項

    筆記本電腦不想臺式電腦那樣可以隨意替換配件,尤其現(xiàn)在一些新的超薄本,連內(nèi)存、ssd都嵌在主板上,這樣就無法升級,或者比較大工程。如果也有打算升級筆記本電腦的同學,最好先去確認一下。筆記本的CPU封裝一般是PGA和BGA,而PGA是可以自行更換,BGA則不能。我只知道英特爾i系列前四代都是采用PGA,后面的新筆記本電腦基本都采用BGA封裝。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在選擇升級CPU的時候,由于電源和主板芯片都是不能更換,所以最好是選擇同代和同TDP(功耗)的CPU。還有CPU、主板對內(nèi)存的兼容,譬如最大支持容量和頻率等等。

    升級清單

    CPU:第一代i3 350m → 第一代i5 560m(70元)

    內(nèi)存:兩條三星DDR3 1333 2G → 兩條海力士DDR3 1333 4G(186元)

    硬盤:東芝320G機械硬盤 → 東芝240G固態(tài)硬盤(209元)

    硅脂:出廠時自帶的→ ARCTIC MX-4 4g導熱硅脂(32.9元)

    升級目標

    為這次筆記本電腦升級定了個小目標,除了一般的文字辦公和網(wǎng)站看視頻以外,還想能流暢玩耍英雄聯(lián)盟游戲,Photoshop修照片無壓力,能達成這兩點,我就覺得花這500元值得了。

    配置介紹

    第一代i5雖然有很多選擇,但560m(默頻2.66G,睿頻3.2G)的性價比是最高,雖然往上還有一塊i5 580M(默頻2.66G,睿頻3.33G),但價格貴兩倍,默頻一樣,睿頻多出的0.13G也不一定用得上。再往上就是i7,TDP 45W,比原本的35W要高,同時也怕單銅管會壓不住,放棄選擇。

    在選擇筆記本內(nèi)存條的時候,原本打算選擇三星,但價格要200多一條,兩條就快500元的價格太高了,鎂光好像沒有海力士的好,所以選擇了用海力士顆粒的OME內(nèi)存條,價格便宜,而且也沒打算超頻或者高強度使用,應該問題不大,湊合著用吧。這里要注意的是,雖然支持1333MHz的內(nèi)存條,但實際只能以1066MHz運行。

    在選擇ssd固態(tài)的時候,我先看中的是英睿達的BX500系列,不過看了一下網(wǎng)上的測評,好像口碑非常差,閃迪大號U盤也領(lǐng)教過了,老筆記本的SATA接口是個瓶頸,加上也不常用,沒必須花大價錢買中高端,所以這次就選擇東芝TR200,應付辦公用途240G也基本夠用。

    拆機升級

    這類老款的筆記本電腦,D面也有預留更換內(nèi)存的設(shè)計,但要換硬盤和CPU的話,就完全兩碼事,如要拆得比較深入,不過這臺筆記本我已經(jīng)拆過不下5次來清塵,現(xiàn)在拆起來真是駕輕就熟。

    如果只是清塵、更換散熱風扇和硬盤的話,只需要拆開C面和鍵盤即可,但CPU在主板的另一面,就要扭開主板與機身的固定螺絲,還有mic線、喇叭線等等,這里其實并不復雜,但需要細心,千萬不要大力出奇跡。

    主板背面整體忘了拍照,只拍了CPU這里,單銅管壓CPU+GPU+主板芯片,相比現(xiàn)在的筆記本來看,散熱配置確實是很吝嗇,要是換上i7恐怕就真的壓不住。

    拿開散熱銅管后,無需開蓋就直接能看到CPU的芯片。這塊英特爾第一代酷睿i3-350m的CPU,不知不覺已經(jīng)用了9年,芯片上的硅脂都快干了。左邊小塊點的是32nm處理器內(nèi)核,右邊大塊點的是45nm核顯及內(nèi)存控制器。

    這臺筆記本配備的是ATi Mobility Radeon HD4330獨立顯卡,旁邊是三星的GDDR3內(nèi)存顆粒,不過加起來的顯存只有512M。

    筆記本的CPU鎖跟臺式的不一樣,是這 轉(zhuǎn)軸式設(shè)計,需要用“一字”螺絲刀扭動才能拆除CPU。不過有防呆設(shè)計,看清楚來拆除和安裝基本沒有什么大問題。

    左邊是新買的二手第一代i5 560m,右邊為原機的第一代i3 350m,自帶的硅脂都幾乎干透,用紙巾都難以擦干凈,想學網(wǎng)友那樣,用個小透明盒子裝起來,做成擺件留作紀念。

    升級測試

    裝好所有配件后,一次就點亮電腦,進入BIOS自檢沒問題后就按照系統(tǒng),考慮到win10可能對于老機器的支持不太友好,所以還是裝回win7使用。裝上系統(tǒng)后,也用電腦管家查了一下配置,看有沒有識別錯誤。

    跑分

    鑒于也不是什么新電腦,也沒有很厲害的地方,所以就用娛樂大師跑跑分作為參考。整體跑下來接近4W分吧,大概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上網(wǎng)本水平,甚至更低?這不重要,主要是看看能不能流暢玩英雄聯(lián)盟和用photoshop修圖。

    烤機

    試玩游戲前,先用AIDA64測試一下筆記本的散熱和穩(wěn)定性如何。CPU雙烤機15分鐘,CPU溫度在74~76℃附近浮動,最高為78℃,最低為72℃,CPU核心速度保持在2.9GHz左右。想不到換了新的導熱硅脂竟然如此有效,從以前動不動就99~100℃,現(xiàn)在直降至74~76℃,這個結(jié)果可以說非常驚喜。

    游戲

    PC游戲方面我目前只玩英雄聯(lián)盟。而且是極地大亂斗居多。極地大亂斗雖然地圖小,但一出來就是5人補兵和團戰(zhàn),各種技能特效堆在一起,顯卡的壓力會比普通模式的高出一丟丟,不過中高畫質(zhì)也能全程保持45幀左右。升級前,中低畫質(zhì)想保持30幀都難,現(xiàn)在基本能玩,再降低點畫質(zhì)跑50以上幀也沒問題。

    而普通模式雖然地圖大,但都是分開幾路來打,相對來說技能特效沒那么多,只有團戰(zhàn)時才會出現(xiàn)壓力,同樣是中高畫質(zhì),對線時基本是在55幀左右浮動。從左上角的數(shù)據(jù)看來,雖然CPU只用到50%左右2793MHz,但顯卡已經(jīng)直逼80%(極地大亂斗更是跑到98%),瓶頸落到那張512M的ATI顯卡。

    修圖

    我拍的照片一般是RAW格式,先用Photoshop的Camera Raw打開做簡單的修正,然后開始調(diào)色。由于RAW的照片數(shù)據(jù)量比較大,一張照片都高達20~30M,如果像素更高會更加大,之前用ACR打開一張照片要等個幾十秒,現(xiàn)在2、3秒內(nèi)打開完畢。

    在ACR調(diào)完色之后,進入Photoshop繼續(xù)微調(diào),譬如液化、蒙版、磨皮等操作,液化不算非常流暢,但還能接受范圍,整體影響速度都上來了,再也不用調(diào)一項,需要等十幾秒響應。

    甚至...剪輯視頻?

    我真是膨脹了,居然想試試用來剪輯視頻,導入一個5分鐘左右的1080P@60幀的視頻,用【完整分辨率】預覽播放問題不大,但如果加入調(diào)色、文字、BGM等操作之后,回放就會有卡頓,要降低至【1/4分辨率】才能勉強流暢播放。

    對于我這類vlog視頻,一般是不加什么特效,主要是剪輯、輕微調(diào)色、加點文字和BGM,算是勉強能用吧。最后導出一個H.264,1080P,60幀,VBR 2次,配置文件:主要,級別4.1,使用最高渲染畫質(zhì)的1分鐘視頻來測試,居然花近15分鐘,1分鐘的視頻需要 15分鐘來處理!!!我選擇放棄。

    總結(jié)

    10年的筆記本電腦,即使升級也有很多東西跟不上,譬如屏幕色差、沒有USB3.0、電池續(xù)航連2個小時都沒有等等,但依然能玩英雄聯(lián)盟,Photoshop流暢修圖,我所期望的兩個目標基本都達到了。500元就能讓我這臺九年之多茍延殘喘的筆記本煥發(fā)第二春,作為一個處理文檔、上上網(wǎng)、出差專用的筆記本電腦也是不錯。

    Q&A

    1、老筆記本是升級硬件合算還是直接換一臺新的合算?

    答:那就要看你平時用這臺老筆記本來做什么了,如果像我這樣,只是用于平時工作出差,處理文檔寫寫文章,應付一下臨時的照片修圖需要,看看視頻,基本不拿來玩游戲的,加上原本這臺本本也沒有什么損壞的地方,不想浪費,花個小幾百升級一下還是覺得挺好。但如果是愛玩游戲、重度使用、喜歡新一代輕薄本,那就直接換新吧。

    2、筆記本升級配置是不是很麻煩?

    答:這個要根據(jù)筆記本的實際情況來判斷是否可以升級。一般情況下,筆記本是可以升級或更換內(nèi)存與硬盤,不過還要看主板是否支持大內(nèi)存。如果是超薄本,甚至連升級內(nèi)存和硬盤都會比較麻煩。另外,筆記本的顯卡是焊接在主板上的,因此無論獨顯還是集顯,都無法直接更換或者升級。

    3、怎樣讓老筆記本回復當初的速度?

    答:最簡單省錢的辦法當然就是重裝系統(tǒng),如果想更進一步提升,那就把老筆記本原來的機械硬盤換成固態(tài)硬盤,這樣整體打開文件的響應速度都會有大大的提升。

    efi主板已經(jīng)非常普遍,新出產(chǎn)的電腦默認都是uefi啟動,而且預裝win10系統(tǒng),好多小伙伴不知道Win10系統(tǒng)用uefi還是legacy?uefi是新式的BIOS,legacy是傳統(tǒng)BIOS,在uefi模式下安裝的系統(tǒng),只能用uefi模式引導,同理,如果你是在legacy模式下安裝的系統(tǒng),也只能在legacy模式下進系統(tǒng),下面小編來跟大家說說安裝系統(tǒng)必須用uefi安裝的步驟

    uefi啟動速度比傳統(tǒng)BIOS引導快很多,要在uefi下安裝系統(tǒng)需要系統(tǒng)是64位,而且硬盤分區(qū)表格式是GPT,所以win7系統(tǒng)只能是64為。

    以是宏基筆記本電腦為例

    1、電腦開機時候不停的按F2鍵進入到bios的界面,很多筆記本電腦進入bios是F2,當然也有不同的,具體自行百度搜索。

    ?

    2、然后進入到bios的界面,方向鍵移動到選項的“boot”引導選項。

    ?

    3、在“boot”的子菜單項,可以看到boot mode當前的選項為uefi,也就是uefi啟動模式。

    ?

    4、按鍵盤上的回車鍵,然后就會彈出新的窗口,這里就可以選擇legacy選項,選擇好后按回車鍵就會確認選擇,如果不選擇legacy的話,就保持還是uefi模式。

    ?

    5、在BIOS菜單欄自動到“seurity ”項,然后在子菜單中設(shè)置secure boot,也就是安全啟動,在uefi模式下,這個功能是( enabled)開啟的,在legacy模式下,就要(Disabled)關(guān)閉。

    ?

    6、最后就是裝系統(tǒng)了,如果用uefi模式裝系統(tǒng)的話,硬盤分區(qū)格式為GPT,反之則反,硬盤分區(qū)格式為mbr。用優(yōu)盤啟動盤系統(tǒng)裝系統(tǒng)非常方便,可以自動裝機。

    以上就是uefi裝系統(tǒng)教程了,覺得有用可以點贊關(guān)注一下,謝謝!

    到每年四五月時,我其實都會思考一個問題:PC該如何再創(chuàng)新?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也正是因為每年的這個時節(jié)也都是各大品牌全面推新的節(jié)點。就在今天,二叔就受邀參加了宏碁的2019年度新品品鑒會,與很多傳統(tǒng)“發(fā)布會”的形式不同,這次參會我們第一時間就能實際上手各款新品,甚至整個會議流程我們都坐在這些新品面前,一邊把玩著產(chǎn)品,一邊聽著設(shè)計師講解,可以說是最近距離接觸新品的一次體驗會。

    話不多說,直接切入主題吧,這次宏碁的更新可以說是全方面的,代表輕薄的蜂鳥、代表主流游戲的暗影騎士、代表頂級電競的掠奪者以及全新的設(shè)計師定位產(chǎn)品線Concept D都卯足了勁兒,而且類型并不局限于筆記本,從我的體驗來看,所有新產(chǎn)品其實都在說一件事,那就是創(chuàng)新。

    14英寸890g,不負“蜂鳥”之名

    首先來看Swift蜂鳥系列,事實上宏碁在輕薄本方面一直都很有想法,作為當年第一波支持英特爾“超極本”概念的產(chǎn)品線,這個系列最大的特點就是價格定位能高也能低,而且綜合水平很高。

    先看當打主力蜂鳥Swift7,這是一款超微邊框設(shè)計的輕薄本,邊框只有2.57mm,為此還特意把攝像頭做成了彈出式放到了C面左上方,而且作為14英寸本,它的長寬厚乘積算下來只有610立方厘米,這是什么概念?13.3英寸的戴爾XPS 13的這個數(shù)值有721立方厘米,所以蜂鳥Swift 7的三圍非常小巧。而且它的體重只有890g,合蓋后的機身厚度甚至不到1cm,這可是個相當驚人的設(shè)計水準,事實上它包括散熱器、主板、面板、第六代康寧大猩猩玻璃(沒錯,就這厚度居然還支持觸控)等構(gòu)件的總厚度不過5mm出頭,也就是說機身材質(zhì)加起來也不過4mm多,所以它使用了全鎂合金材質(zhì)打造機身,從現(xiàn)場體驗來看這個機身的剛性是足夠的,即便是比較用力的彎折也很難產(chǎn)生形變。

    很特別的是蜂鳥Swift 7除了傳統(tǒng)的黑色之外,宏碁還準備了一個純白色版,視覺效果特別出色,但同時也有點讓人擔心白色在長時間使用后發(fā)黃的問題,但首先它是不易變色的金屬材質(zhì),更重要的是采用了微弧氧化技術(shù),讓它的表面質(zhì)感接近于陶瓷,而且白色其實更耐臟,因為油污指紋在白色機身上是很難看到的,其他顏色在反光條件下會更加明顯。

    硬件配置方面有低電壓Corei7處理器,最高16GB內(nèi)存和512GB SSD,辦公續(xù)航可以達到13小時。開機鍵也集成了指紋識別器,觸控板同樣采用康寧大猩猩玻璃覆蓋,手感還不錯,值得一提的是蜂鳥Swift 7的按鍵鍵程并沒有因為機身超薄而打折扣,事實上它的手感在輕薄本里還算挺不錯的,這一點有些意外。除此之外它標配了2個雷電3接口,均可雙向充電,這對于頂級輕薄本來說算是常規(guī)操作了……

    蜂鳥系列最大的看點就是輕薄,而且這次宏碁還把這一特性延續(xù)到了全新的蜂鳥系列一體機上,這次一口氣帶來了蜂鳥Swift C27/C24/C22三款,從名字上不難看出它們的尺寸差異,這些一體機均基于英特爾第八代低電壓處理器平臺,所以這個系列最大的機身重量也不過4kg,除電源之外可實現(xiàn)全無線化,所以在家里也是能來回移動的,讓大屏可以出現(xiàn)在你想要的地方,而且采用了分離式攝像頭設(shè)計,在不需要使用時可以取下以保護隱私,這一系列充分體現(xiàn)了宏碁在用戶需求和產(chǎn)品定位上的周全考量,在這方面比競爭對手要想得更遠。


    大屏+輕?。簬谉o槽點的最新暗影騎士系列

    暗影騎士系列是宏碁的主流游戲本產(chǎn)品線,這次的重點是將其切分為兩條不同的產(chǎn)品線,一條是以京東為主要渠道的暗影騎士4,這個系列最大的變化就是在15.6英寸基礎(chǔ)上引入了17.3英寸產(chǎn)品線,這在今年的主流電競游戲本上是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而且全系標配全高清IPS面板144Hz/3ms刷新率72% NTSC色域電競屏,在全系標配英特爾第九代Core i5標壓處理器、8GB內(nèi)存和512GB SSD的情況下,GTX 1050版首發(fā)5599元,而GTX 1650版則首發(fā)為5999元,GTX 1660Ti版的價格是6999元。

    而暗影騎士的另一個系列是針對天貓平臺發(fā)售的“輕刃”系列,該系列僅為15.6英寸版,采用全金屬機身材質(zhì),同時將厚度控制在19.9mm。同樣搭載144Hz/3ms的IPS面板全高清電競屏,在全系標配英特爾第九代Core i5標壓處理器、8GB內(nèi)存和1TB HDD的情況下,GTX 1050版首發(fā)5799元,而GTX 1650版則首發(fā)為6299元,GTX 1660Ti版的價格是7399元。

    這次暗影騎士系列的升級可以說是針對性極強,不僅有更大尺寸的屏幕,而且還給主流產(chǎn)品線引入了全金屬輕薄化的設(shè)計,這都能讓它們在差異化競爭中走出屬于自己的一番天地,說明宏碁對整個市場的調(diào)研還是很到位的。

    翻轉(zhuǎn)、滑蓋以及全塔式新旗艦,腦洞大開的掠奪者系列

    重頭戲來了!宏碁的高端電競掠奪者系列這次的變化可以說是徹頭徹尾,重點的刀鋒900和戰(zhàn)斧700都采用了非常獨特的設(shè)計,我們先看一組圖再來接著聊,首先是刀鋒900:


    看出來了么?刀鋒900采用的是CNC一體成型的“行星臂”設(shè)計,也就是在屏幕外包裹了一圈金屬支架,讓屏幕可以180°翻轉(zhuǎn),以實現(xiàn)傳統(tǒng)筆記本形態(tài)、向后顯示(“臨場”模式)、向前站立(“暢玩”模式)和屏幕放平(觸控“創(chuàng)作”模式)等多種形態(tài),這是頂級電競本第一次以這種形態(tài)出現(xiàn)。

    而且它隸屬于以較小體型為看點的刀鋒系列,也就意味著雖然它是一臺搭載Core i9處理器和RTX 2080級獨顯的性能猛獸,但單機身厚度其實也只有23.5mm,配備了2個宏碁掠奪者系列引以為傲的3D刀鋒速冷金屬扇葉,這個扇葉技術(shù)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第四代,這一代的風量提升相對普通塑料葉片可以達到45%,而且還是噪音降低20%的前提下實現(xiàn),在體驗會現(xiàn)場我開啟最大轉(zhuǎn)速試了試,動靜還是不算小,但比想象中要安靜很多。

    刀鋒900的創(chuàng)意設(shè)計還不止于此,它采用了隱藏式接口來安放XBOX無線手柄接收器,在屏幕向后的臨場模式下可以實現(xiàn)近似用電視玩游戲的效果,畢竟這塊屏幕的素質(zhì)也是頂級的,采用4K分辨率IPS面板,支持100% Adobe RGB色域,并且有硬件級G-SYNC技術(shù)加持,所以這是一款既能滿足電競游戲需求,也符合視覺設(shè)計行業(yè)標準的全能筆記本。

    這還沒完,接著來看戰(zhàn)斧700系列:



    是不是發(fā)現(xiàn)它的鍵盤有點不同尋常,沒錯,戰(zhàn)斧700系列最大的特點就是鍵盤設(shè)計為“滑蓋式”,這個機械結(jié)構(gòu)通過玩家自行滑動來實現(xiàn)整個鍵盤面的位移,在移動完成后伴隨音效和鍵盤燈閃爍,就自動進入到超頻模式當中。這個設(shè)計的主要目的是在能夠充分釋放硬件性能的同時,讓鍵盤這個主要操控區(qū)域能夠離開核心發(fā)熱源,而在滑出鍵盤后不難發(fā)現(xiàn)戰(zhàn)斧700露出了兩個巨大的散熱進氣口,配合2個金屬扇葉風扇的高效率,以AD面全進氣+四個出風口的組合來實現(xiàn)性能的最大化。這個設(shè)計是很聰明的,在鍵盤合起的狀態(tài)下RTX 2080獨顯核心頻率最高不過1440MHz,顯存為7GHz+133MHz,而在鍵盤變形后顯卡核心頻率最高可以到1500MHz,顯存頻率則是7GHz+400MHz,性能提升會相當明顯。

    而且戰(zhàn)斧700的揚聲器表現(xiàn)很驚人,它有5個高音單元和1個獨立低音單元,再加上17.3英寸的全高清144Hz/3ms G-SYNC屏,就算是不戴耳機也能獲得沉浸式的游戲體驗。

    最后,掠奪者筆記本產(chǎn)品線還有更為親民的戰(zhàn)斧300系列:

    戰(zhàn)斧300系列的最大變化就是更換了全新模具,采用藍綠色金屬材質(zhì)打造機身的同時,延續(xù)了掠奪者字體背光鍵盤,而且全高清144Hz電競屏也采用了窄邊框設(shè)計,所以體型看上去會明顯更小巧,但性能上依然有英特爾第九代Core i7處理器加持,顯卡也有RTX 2070 Max-Q/2060和GTX 1660Ti等可選,內(nèi)部有2個NVMe SSDc插槽可組建RAID 0,從性價比來說是很不錯的選擇。

    你以為這就結(jié)束了?錯!掠奪者系列還發(fā)布了全新Orion系列電競臺式機,最搶眼的是旗艦級的Orion 9000:

    這是一個110L容積的全塔式機箱產(chǎn)品,硬件配置可以到第九代英特爾Core i9處理器和雙路RTX 2080的組合,它的內(nèi)部散熱為水冷+多風扇風冷的組合型設(shè)計,機身頂部預留了一個一鍵超頻的Turbo按鍵,這個設(shè)計省去了玩家自行調(diào)整參數(shù)的繁瑣,可靠性高且隨時可以開關(guān)——玩游戲的時候就打開超頻模式以求性能,低負載時就關(guān)掉它來讓電腦安靜運行……

    燈效方面支持多個位置的1670萬RGB燈帶,并且可以配合播放的音樂節(jié)奏來變幻燈光,側(cè)透視設(shè)計可以更好地觀察內(nèi)部運行狀態(tài),也更方便燈效的施展。

    而Orion系列按體型和定位高低還有Orion 5000和3000系列,從外形設(shè)計到燈效布局都延續(xù)了該系列的特點,特別是Orion 3000,體型非常小巧,很適合居家空間較為局促的游戲玩家使用。

    還在買游戲本做設(shè)計?創(chuàng)作者專屬高性能PC來了!

    在我們收到的很多讀者咨詢當中,買游戲本來做視頻音頻、平面三維設(shè)計的用戶不勝枚舉,事實上他們可能并不太喜歡張揚的游戲本產(chǎn)品線,甚至其中有部分用戶電腦里一個游戲軟件都沒有……但因為高性能筆記本目前基本上就只有游戲本一個門類,所以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移動工作站的價格又高高在上……)。

    而這也是宏碁推出ConceptD,創(chuàng)系列子品牌的關(guān)鍵原因,事實上設(shè)計師們需要簡約但漂亮的外形,最好是可以兼顧到輕薄,與此同時還要有非常強的屏幕顯示效果以及中高負載下能安靜運行的散熱系統(tǒng),而且不局限于筆記本,臺式機也不能忽略,Concept D系列則正為滿足這些需求而來。

    在現(xiàn)場先看到的是ConceptD 500臺式機系列,它的機箱設(shè)計非常獨特,白色箱體配合木紋頂蓋且支持Qi無線充電,沒有花俏的燈效,頗有幾分藝術(shù)品的氣息。硬件配置也是高端設(shè)計師所中意的:第九代英特爾Core i7/i9處理器,最高Quadro RTX 4000系列專業(yè)顯卡,可以輸出4塊5K分辨率顯示器并支持HDR效果,而且因為是三風扇設(shè)計,所以即便在工作狀態(tài)下它的噪音也只有40dB,相對于我們以正常音量聊天的聲音,并不會發(fā)出影響工作狀態(tài)的噪聲。


    筆記本方面,先看ConceptD 7,這是一款15.6英寸4K IPS面板機型,屏幕通過了Pantone校色認證并覆蓋100% Adobe RGB色域,Delta E色準1.1,比蘋果MacBook Pro還要更強。而且它的機身厚度僅僅17.9mm,體重2.1kg,在此基礎(chǔ)上它的硬件配置最高可以有第九代Core i7處理器和RTX 2080 Max-Q獨顯,綜合性能是很有保障的。

    如果想要更輕,那還有ConceptD 5,它的屏幕規(guī)格與ConceptD 5完全相同,但體型進一步縮小到16.9mm和1.5kg,硬件配置上搭載英特爾Core i7 8705G處理器,相對于取消了獨立顯卡設(shè)計,更適合應對Photoshop或CAD設(shè)計。

    總的來說,這次宏碁2019年度新品正好可以回答我一開始所想的那個問題,PC的創(chuàng)新始終是以應用方向為基準的,對于輕薄本來說,如何在增強體驗的情況下繼續(xù)做輕做薄,而游戲本又該怎樣才能完全釋放硬件性能又不影響操控,針對非游戲卻又有高性能需求的設(shè)計師們又該推出怎樣的產(chǎn)品來符合他們的需求……這些都是矛盾點,也都是迸發(fā)新創(chuàng)意的熱點區(qū)域,這次體驗會給我的感覺是宏碁雖然略低調(diào),但事實上它們還是做了很多事,不知道看完這篇長文后你會不會與我感同身受呢?

網(wǎng)站首頁   |    關(guān)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chǎn)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