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搞科技教程】今天在這里說一下有關三星i9502手機如何打開usb調試模式的技巧吧,因為現在這個手機系統基本上都到了4.3或4.4的系統了,現在最新的系統基本上usb調試模式都被隱藏了,很多人都找不到,如果按照舊的方法的話肯定是打不開的,如果打不開usb調試模式的話,手機就沒辦法連接上電腦了,下面來給大家說一下說怎么打開usb調試吧:

    1:在手機桌面上找到【設置】圖標,然后點擊進入~

    2:然后點擊【關于手機】

    3:接著拉到手機屏幕最下方,找到【版本號】,然后用手猛點擊5-7下

    4:猛擊過后,如果出現下圖中【您現在處于開發者模式】,說明您猛擊成功;如果沒有,請繼續猛擊,直至出現為止。

    5:然后再回到【設置】頁面,您就可以找到【開發者選項】了!

    6:接著進入【開發者選項】,點擊【USB 調試】選項

    7:于是彈出了一個小窗口,請點擊【確定】

    8:退回【開發者選項】,確認【USB 調試】是勾選狀態

    9:插上電腦,開啟電腦端控制軟件進行連接,這個時候,手機上會彈出兩次這樣的提示窗口,請點擊【同意】。

    10:接下來,已開啟USB調試模式。

    機屏幕再大,也僅能為單一用戶提供相對震撼的視覺享受。但想與家人或朋友一同體驗游戲樂趣,哪怕是6.44英寸的索尼XL39L也相形見絀。想將手機的游戲畫面傳輸到更為震撼的電視屏幕中,有線的“MHL”技術和無線的“Miracast”技術則是兩條必經之路。

    MHL 讓手機與TV“親密接觸”

    MHL是一種手機上的影音標準接口,它以現有的 Micro USB接口為基礎,只需一款MHL適配器或支持MHL的電視機/顯示器,就能將手機上的畫面無延遲地傳輸到更大的屏幕上播放。

    不是誰都支持MHL

    目前支持MHL的Android手機有很多,三星、HTC、索尼、華為、小米、魅族、大可樂等品牌都有部分型號支持該技術(圖1)。需要注意的是,刷入非官方的ROM可能導致MHL功能的失效,一些運行商定制機也可能會“閹割”此功能。比如三星Note 2和S4家族中的聯通定制雙卡版N7102和i9502就不支持MHL,大家在選購手機時需要多加留意。

    此外,以AOC旗下的刀鋒Ⅲ及LUVIA悅影為代表的新一代顯示器都配備了支持MHL技術的HDMI接口(圖2 ),一個接口就可負責信號傳輸和充電的雙重功效(即MHL線直連)。 而那些不支持MHL的顯示設備,則需要可輔助供電的適配器。

    圖2:支持HML技術的HDMI接口會有特別的標注

    5Pin和11Pin的差異

    手機明明支持MHL,為什么買了MHL設配器并按照教程與電視機相連后卻沒有任何反應?這是狠多玩家都碰到過的尷尬場景。原因很簡單,像三星旗下的S3、S4、Note2、Note3等較新的支持MHL的高端手機都采用了11Pin(針腳)的Micro USB接口。而其它品牌支持MHL的手機則以5Pin標準的Micro USB為主。針腳數量的不同,導致兩種標準的數據線互不兼容(圖3 )。

    圖3:5Pin和11Pin的Micro USB接口

    因此,如果你的手機并非三星新品,購買5Pin的通用版MHL適配器即可。如果你的手機是三星S3以后的新品,則需購買11Pin的專用版MHL適配器或5Pin轉11Pin的轉接線(圖4 )。

    圖4:5Pin轉11Pin的轉接線

    MHL的使用細節

    MHL功能的使用很簡單。以不支持MHL的電視為例(圖5 ),我們需要一款MHL適配器(淘寶25元~65元),將Micro USB接口一端與手機相連,HDMI接口一端與電視機相連,而適配器上的另一個USB接口則連接手機充電器(圖6 )。

    圖5:手機MHL功能安裝示意

    圖6:常見MHL適配器

    需要注意的是,當MHL適配器與手機/電視相連后,手機需要重啟一次才能將畫面輸出到電視上(圖7)。首次連接成功之后,中途當你拔下插頭再連接時就不必重啟手機了。雖然MHL在使用時有額外的充電器給手機供電,但手機在播放視頻或游戲時電池依舊會不斷減小(低價MHL適配器都是1.0標準,供電速度比不上電池消耗速度),當電量過低時可能會出現閃屏、黑屏的現象。此外,MHL在播放視頻時幾乎無延遲,只是在傳輸游戲畫面時會有輕微的延時(半秒左右,絕大多數游戲都不受影響)。但如果你在玩快節奏的酷跑類游戲,建議游戲玩家始終盯著手機屏幕操作(此時就別盯著電視畫面了),避免因短暫的延遲而輸掉游戲,而其他觀看者則可通過電視看到實時的“轉播”。

    小提示

    目前MHL已經出現了2.0和3.0標準,其中MHL2.0主要是提升到900mA供電,解決了電量消耗大于充電的尷尬。而MHL3.0則將視頻輸出提升到4K標準,解決了游戲中的延遲問題。

    MHL的替代者出現

    以小米2、魅族MX2為代表的2012年國產旗艦手機都將MHL作為了一大特色賣點并廣泛宣傳。就在我們以為MHL將成為Android手機“標配”功能之際,小米3、魅族MX3卻“閹割”這一功能。對此魅族J.WONG的解釋是,以電視棒、盒子為代表的互聯網設備和無線顯示功能即將成為主流,所以放棄MHL。那么,無線真的可以取代MHL嗎?

    Miracast 讓手機與TV“遠程傳情”

    目前能讓手機和電視遠程互動的技術主要分為“無線推送”(如DLNA)和“無線顯示”(如Airplay、Miracast和WiDi)兩大類。對Android手機而言,其中的Miracast才是最適合游戲的無線顯示技術。

    不要“推送”要“顯示”

    《電腦愛好者》雜志上曾重點介紹過DLNA無線推送技術的搭建方法和使用技巧。但是,DLNA只能推送手機中的圖片、音樂和視頻到電視上顯示。想讓游戲畫面也能以無線的形式傳輸到電視屏幕上,就需要借助Airplay(限iOS設備)、WiDi(限英特爾芯片)和Miracast三大無線顯示技術了。其中Miracast的通用性最佳,只要手機是Android 4.2或以上版本,都可以在設置中找到“無線顯示”的選項,也就是本節重點介紹的Miracast。

    求助“盒子”和“棒子”

    目前只有新興的智能電視才支持Miracast,而老電視或液晶顯示器則需要借助支持Miracast的電視盒或電視棒才能獲得無線顯示的能力(圖8)。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盒子”和“棒子”都支持Miracast,在選購這類外設時大家需要留意該技術的指標。

    實戰Miracast功能

    Miracast的使用方法比有線的MHL更簡單。以小米盒子為例,利用遙控器進入“應用→Miracast”(圖9),此時盒子會自動斷開Wi-Fi網絡并開啟Wi-Fi Direct(Wi-Fi直連)功能,電視屏幕上顯示“等待連接”的提示,接下來就是手機端的操作了。

    不同品牌對Miracast功能的稱呼和設置位置不盡相同。比如OPPO N1 “設置→無線網絡→更多→無線傳輸”界面中的 “WLAN Display”功能就是Miracast(圖10);而美圖秀秀1S則位于“設置→顯示”,其“無線顯示”功能則是Miracast(圖11)。總之,只要手機系統是Android 4.2或以上版本,理論上都是支持Miracast功能。打開對應功能后,就可搜索到等待連接的小米盒子,點擊后即可實現自動連接。

    無線顯示的“后遺癥”

    在Miracast無線顯示模式下,手機的畫面是被等比例放大到電視屏幕中的,一些僅支持豎屏的游戲會浪費掉屏幕的絕大部分空間(圖12 ),只有橫屏游戲才能做到“全屏顯示”。此外,由于手機和電視的屏幕比例多為16:9(720P或1080P),所以可完美輸出。但如果你用4:3(1024×768)的平板電腦和電視使用Miracast技術相連,在全屏模式下畫面會出現一定的形變。

    圖12:豎屏模式電視屏幕兩側會有很大的黑邊

    至于大家所關心的延遲問題,則是取決于手機和電視盒子本身。Miracast技術的本質是模擬一個“中間人”的角色,手機端捕捉屏幕的畫面并將其實時壓縮成H.264編碼的視頻流,通過Wi-Fi直連的技術發送到以電視盒子為代表的接收端進行解碼然后播放。由此可見,手機屏幕的分辨率越高,在實時壓縮/解碼時的壓力越大。在筆者的實際測試中,雖然OPPO N1搭載的高通驍龍600已屬于高端CPU,但在看視頻和玩游戲時都會出現較為明顯的信號延遲(圖13)。而美圖秀秀1S雖采用了廉價的聯發科方案(720P屏幕),但延遲感卻有所降低,玩塔防類的游戲已經壓力不大。

    圖13:無線玩魂斗羅,從子彈的軌跡就可看出延遲感

    小結

    總之,無線的Miracast可以作為有線的MHL的補充,但在現有硬件平臺的基礎上,依舊無法避免延遲的現象。雖然在某些手機和適配器上延遲可以被降到最低,但依舊會影響到《水果忍者》這類要求精準操作的游戲體驗。因此,現階段手機外接電視,更適合家人朋友一起欣賞震撼的游戲畫面,而游戲者還是需要看著手機屏幕進行操作。

    了營造良好網絡生態,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構建天朗氣清的網絡空間,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于2019年12月15日發布《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以下稱:《治理規定》),自2020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治理規定》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安全工作要堅持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維護公民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網絡信息內容為主要治理對象,以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建設良好的網絡生態為目標,突出了“政府、企業、社會、網民”等多元主體參與網絡生態治理的主觀能動性,重點規范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以及網絡行業組織在網絡生態治理中的權利與義務,這是我國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法治領域的一項里程碑事件,而且以“網絡信息內容生態”作為網絡空間治理立法的目標,這在全球也屬首創。

    一、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符合“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

    生態(Eco-)一詞源于古希臘字,意思是指人類的家園或者人類生存的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在“4·19”講話中指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誰都不愿生活在一個充斥著虛假、詐騙、攻擊、謾罵、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間。

    《治理規定》將“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定義為,政府、企業、社會、網民等主體,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網絡信息內容為主要治理對象,以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建設良好的網絡生態為目標,開展的弘揚正能量、處置違法和不良信息等相關活動。

    上述定義反映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提出的“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和創新互聯網內容建設,落實互聯網企業信息管理主體責任,全面提高網絡治理能力,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的精神,特別是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網絡安全工作要堅持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維護公民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的重要思想,符合“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為我國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奠定了堅實的法治基礎。

    二、《治理規定》突出了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主體的多元化

    網絡信息內容生態的治理,應當明確多元參與協同共治的治理模式,要突破市場和政府二元對立和單一主導的模式。在數字經濟時代,要以平臺思維和社會化思維的模式重新審視政府、企業、社會、網民這四大主體在網絡生態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他們已經不是主體支配和被支配的關系,而是基于共同利益和目標的伙伴式關系。

    《治理規定》明確了政府、企業、社會、網民等主體多元參與協同共治的治理模式。事實上,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是由多種文明要素組成的系統,這些要素主要包括網絡主體、網絡信息、主體行為、技術應用、基礎設施保障、網絡政策法規和網絡文化等方面。筆者認為,在參與網絡生態治理的四大主體中,政府的作用是監管、企業的義務是履責、社會的功能是監督、網民的義務是自律。

    首先,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全國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各有關主管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做好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工作;

    其次,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是制作、復制、發布網絡信息內容的組織或者個人,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遵循公序良俗,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特別是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企業應當履行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加強本平臺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

    再次,充分發揮網絡監督作為網絡信息內容的重要監督方式,這是發揮社會監督最有效、最簡單、最直接的形式,能夠形成在網絡信息內容治理領域,人人皆監督、人人受監督的局面;

    第四,網絡時代使人類進入到一個無限內容生產的時代,人人都是內容生產者。因此,網絡信息內容的治理更多的是以網民自律的形式對自身行為的規范和矯正,這是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

    三、《治理規定》重點規制三大管理相對人

    在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行政法律關系中,與行政主體相對應一方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是網絡生態治理的行政管理相對人。鑒于網絡生態治理的對象是網絡信息內容,而信息內容的生態治理主要涉及三類主體,即內容的生產者、內容的服務平臺和內容服務的使用者,為此《治理規定》重點規制這三大行政管理相對人。

    首先,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是制作、復制、發布網絡信息內容的組織或者個人,作為制作網絡信息內容的組織或者個人,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還要遵循公序良俗,加強網絡文明建設;不得制作、復制、發布《治理規定》禁止的違法信息內容,并采取一系列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復制、發布《治理規定》明確的不良信息內容;

    其次,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是提供網絡信息內容傳播服務的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重點建立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機制,一是制定本平臺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細則;二是健全平臺管理制度,重點應當建立和完善用戶注冊、賬號管理、信息發布審核、跟帖評論審核、版面頁面生態管理、實時巡查、應急處置和網絡謠言、黑色產業鏈信息處置等制度;

    再次,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是使用網絡信息內容服務的組織或者個人,這是網絡生態治理的主力軍,應當嚴守兩條底線,一是應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使用網絡,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和用戶協議約定,切實履行相應的法律義務;二是在以發帖、回復、留言、彈幕等形式參與網絡活動時,文明互動,理性表達,不得發布違法信息,防范和抵制《治理規定》明確的不良信息。同時,對網上的違法和不良信息內容有義務以投訴、舉報等方式行使監督權。

    《治理規定》明確了網絡群組、論壇社區版塊的建立者和管理者應當履行管理責任,依法依約規范群組、版塊內信息發布等行為;《治理規定》明確要求,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生產者、平臺不得開展網絡暴力、人肉搜索、深度偽造、流量造假、操縱賬號等違法活動。

    四、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禁止觸碰的十條紅線

    當前,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已成為移動互聯網信息服務生產的主要載體,對提供民生服務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一定的作用,與此同時,少數App也被不法分子利用,傳播暴力恐怖、淫穢色情及謠言等違法違規信息,有的存在竊取隱私、惡意扣費、誘騙欺詐等損害用戶合法權益的行為,多數App過度收集個人信息,且設置的所謂“隱私條款”侵犯用戶個人信息權,社會反映強烈。

    我國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數量龐大,截至2019年12月,我國國內市場上監測到的App數量為367萬款,第三方應用商店在架應用分發總量達到9502億次,其中社交通訊類下載量達1166億次。據騰訊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僅微信的月活躍賬戶數超過了11.5億,QQ的整體月活躍賬戶數增至8.23億,每天有近450多億條消息在微信里傳輸。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利用網絡鼓吹推翻國家政權,煽動宗教極端主義,宣揚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動等等,這樣的行為要堅決制止和打擊,決不能任其大行其道;利用網絡進行欺詐活動,散布色情材料,進行人身攻擊,兜售非法物品等等,這樣的言行也要堅決管控,決不能任其大行其道。沒有哪個國家會允許這樣的行為泛濫開來。對此,《治理規定》第六條明確了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禁止觸碰的十條紅線:

    一是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二是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三是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四是歪曲、丑化、褻瀆、否定英雄烈士事跡和精神,以侮辱、誹謗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的;五是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或者煽動實施恐怖活動、極端主義活動的;六是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七是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的;八是散布謠言,擾亂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的;九是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十是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名譽、隱私和其他合法權益的。

    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違反上述規定,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應當依法依約采取警示整改、限制功能、暫停更新、關閉賬號等處置措施,及時消除違法信息內容,保存記錄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五、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應當防范和抵制八類不良信息

    《治理規定》要求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應當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復制、發布含有下列八類內容的不良信息:

    1.使用夸張標題,內容與標題嚴重不符的信息內容。“標題黨“是互聯網上利用各種頗具創意的標題吸引網友眼球,以達到各種目的,其主要行為簡而言之即發帖的標題嚴重夸張,帖子內容通常與標題完全無關或聯系不大,諸如震驚、驚爆、重磅、罕見、深度好文、轟動全國、絕密偷拍等字眼。筆者在網上搜索了類似“震驚13億中國人“、“感動了中國13億人“、”重磅“、”深度好文“等標題,其內容與標題完全不符,多數以夸張的、曲解的、煽情的甚至無中生有的方式誤導網民。

    2.炒作緋聞、丑聞、劣跡等信息內容。當前,娛樂界炒作緋聞、丑聞以及劣跡比比皆是,以明星緋聞八卦為噱頭,特別是通過明星和狗仔隊的配合來制造緋聞、丑聞、劣跡的熱度,這些低俗文化和行為愚弄了大眾、污染了網絡、觸碰了法律,必須依法治理。

    3.不當評述自然災害、重大事故等災難的信息內容。我國地域廣、人口密集,自然災害種類多,重大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筆者注意到,每當自然災害和重大安全事故等災難發生時,總有一些沒有事實依據的評述,不僅混淆了是非,而且給社會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必須堅決予以抵制。

    4.帶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產生性聯想的信息內容。為了吸引流量,一些網絡平臺,以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等方式進行帶有“性挑逗”、“性暗示“的不良行為,比如所謂的“文愛”、“磕炮”等,這些信息內容均帶有性暗示或性挑逗的軟色情內容,極容易使人產生性聯想。

    我國《刑法》對淫穢物品的定義是,具體描繪性行為或者露骨宣揚色情的誨淫性的書刊、影片、錄像、圖片等,但是將有關人體生理、醫學知識的科學著作和包含有色情內容的有藝術價值的文學、藝術作品排除在淫穢物品范圍之外。

    5.展現血腥、驚悚、殘忍等致人身心不適的信息內容。一些網絡內容制作者為了騙取用戶的點擊量,發布和展示血腥、驚悚、殘忍的圖片和視頻,如有的網站發布大量令人不適的驚悚、血腥、虐殺動物、畸形胎兒的圖片,同時還兼有“標題黨”嫌疑,致人身心感到極大地不適,尤其是對未成年的心理損害極其嚴重。

    6.煽動人群歧視、地域歧視等的信息內容。煽動是指慫恿、鼓動人做壞事的行為,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一些人僅憑自己看到的只言片語就在網上傳播并發布地域歧視和人群歧視等過激言論。如有一則“醫院多次醫療事故不能給公眾解釋”的網絡帖子,煽動當地人群對醫生群體的歧視,該發布者因涉嫌尋釁滋事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10日。

    7.宣揚低俗、庸俗、媚俗內容的信息內容。主要是兩類信息內容,一是低俗的內容,主要是指低級趣味、庸俗,使人萎靡、頹廢的內容;二是媚俗的信息內容,主要是那些迎合于世俗,缺乏自我思想、自我理智,只知隨波逐流等,這些低俗、庸俗、媚俗的信息內容與我國優秀道德文化和時代精神格格不入,必須堅決抵制。

    8.可能引發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為和違反社會公德行為、誘導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的信息內容。當前,我國未成年人網民數量近1.7億,智能手機成為未成年人上網的主要工具,未成年人正處于青春躁動期,有很強的求知欲望,他們對網絡發布的一些不安全和違反公德的信息內容鑒別力很弱、自控能力較差,很容易在模仿后導致惡性事件的發生,未成年人模仿網絡不良行為已經成為威脅青少年網絡安全的主要因素。

    六、三大管理相對人的共同禁止性行為

    《治理規定》要求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和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共同營造良好網絡生態,不得實施以下禁止性規定。

    1.不得利用網絡和相關信息技術實施侮辱、誹謗、威脅、散布謠言以及侵犯他人隱私等違法行為,損害他人合法權。行為人利用網絡和相關信息技術實施侮辱、誹謗、威脅、散布謠言以及侵犯他人隱私,是嚴重的侵權行為,這不僅涉及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也涉及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

    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如果網絡服務提供者知道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2.不得通過發布、刪除信息以及其他干預信息呈現的手段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謀取非法利益。筆者認為,應當重點治理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為了謀取不正當利益通過發布、轉載、刪除信息以及干預信息內容呈現或搜索結果等違法行為。

    3.不得利用深度學習、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新應用從事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活動。AI的深度學習在搜索技術、數據挖掘、機器學習、機器翻譯、自然語言處理、多媒體學習等領域應用廣泛;虛擬現實(VR)是一種靈境技術,其基本實現方式是計算機模擬虛擬環境從而給人以環境沉浸感。無論是深度學習,還是VR技術均與信息內容有直接關聯,利用這些技術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遵循公序良俗,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4.不得通過人工方式或者技術手段實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以及虛假注冊賬號、非法交易賬號、操縱用戶賬號等行為,破壞網絡生態秩序。

    近年來,App刷量、電商刷單、公號刷閱讀量等網絡的黑色產業屢遭曝光,一些互聯網應用平臺通過技術手段篡改、誘導等違規方式將他人的用戶導向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實施流量劫持,獲取不正當商業利益的行為。筆者注意到,很多網絡違法和黑色交易,都與虛假注冊賬號、非法交易賬號、操縱用戶賬號等行為有關聯,這已經形成黑色產業鏈,通過虛假注冊賬號、非法交易賬號、操縱用戶賬號,能獲得大量賬號資源,為不法行為提供網絡身份,以此隱蔽真實身份,制造虛假流量,增加溯源難度,逃避法律追究。

    5.不得利用黨旗、黨徽、國旗、國徽、國歌等代表黨和國家形象的標識及內容,或者借國家重大活動、重大紀念日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名義等,違法違規開展網絡商業營銷活動。

    中國共產黨的黨徽黨旗是中國共產黨的象征和標志,根據《中國共產黨黨章》的規定,黨的各級組織和每一個黨員都要維護黨徽黨旗的尊嚴,要按照規定制作和使用黨徽黨旗;國徽和國歌是《憲法》規定的國家形象標識和內容,任何商業組織都不得用于商業營銷活動。

    七、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的監督機

    《治理規定》要求各級網信部門會同有關主管部門,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會商通報、聯合執法、案件督辦、信息公開等工作機制,協同開展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工作。事實上,我國網絡信息內容治理的監管不僅僅是網信部門的職責,應當全面把握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的各個要素和環節,增強協同體系監管的頂層設計。

    對網絡信息內容的監管,重點是對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履行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情況的監管,特別是要針對自媒體的無序和亂象,平臺企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當指出,信息內容平臺企業不僅是自媒體運營的服務提供者,也是自媒體行業秩序的維護者,必須履行好責任義務,依法運營,嚴格履行信息內容管理的主體責任。

    《治理規定》要求,各級網信部門建立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違法違規行為臺賬管理制度,并依法依規進行相應處理。筆者認為,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違法違規行為臺賬管理制度,是對平臺企業的一項重要管理制度,反映和記載了平臺內各類信息內容違法違規的行為和內容以及分布區域和數量的動態情況等,為網絡主管機構實施信息內容監管提供了有力的事實和證據。

    整體上看,《治理規定》體現了國家在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領域的主權價值取向,展示了網絡空間的自由和秩序、開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務的辯證關系,重點突出了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的統籌與協調,隨著《治理規定》的正式實施,我國網絡信息內容的生態治理將正式納入法治軌道,并將依法形成治理合力。(作者:王春暉,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院首席專家)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