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MC推薦的大多都是針對游戲類的高性能PC配置,而對很多用戶而言,他們對游戲性能需求不高,能夠滿足日常學習、工作、簡單娛樂足矣。比如炒股、運行Photoshop或Office辦公軟件、能玩《CS:GO》之類的網游等。這類用戶的需求明確,如果裝機配置超過使用需求,會出現性能過剩,這其實是一種資金上的浪費。本期,我們將針對需求不高的用戶帶來一套高性價比的融合型配置和兩款辦公型筆記本電腦。其中,融合型配置的好處是既滿足了日常使用需求又節約了裝機成本。
配置亮點解析
AMD銳龍5 PRO 4650G
核心數量:6 線程數量:12 CU單元數量:7 基準頻率:3.7GHz 最大加速頻率:4.2GHz 一級緩存:384KB 二級緩存:3MB 三級緩存:8MB CPU接口:AM4 熱功耗:65W
推薦理由:銳龍5 PRO 4650G作為AMD最新一代融合型處理器,它與銳龍7 PRO 4750G都是銳龍4000系列APU,它們采用的是TSMC臺積電7nm生產工藝,7nm工藝的采用將AMD處理器的晶圓密度提高了2倍,在相同性能下,功耗可以降低一半,而在相同功耗下,性能較前代產品可以提升25%。銳龍5 PRO 4650G采用的是6核心12線程設計,3.7GHz的基礎頻率,最大加速頻率可達到4.2GHz,L1、L2、L3緩存分別為384KB、3MB、8MB,可以看到它的L3緩存相對來說并不高,這是因為它的定位是針對一些特定的行業而進行優化的產品。
在內存的支持方面,它最高可支持到DDR4 3200。顯示核心方面,新一代APU沒有太大的升級,仍是沿用基于GCN架構的Radeon Vega顯示核心,且可能是考慮到處理器核心數增加,為有效控制芯片規模與功耗,新一代APU顯示核心的流處理器數量反而有所減少,銳龍5 PRO 4650G也只配備了7個CU計算單元,而上一代APU旗艦銳龍5 3400G則擁有11個CU單元。不過得益于7nm工藝的采用,銳龍5 PRO 4650G的圖形核心工作頻率大大提升,達到了最高1900MHz,上一代銳龍5 3400G的顯示核心頻率則只有1400MHz。
點評:對于日常學習和普通辦公以及輕度游戲用戶來說,不需要很強的獨立顯卡,只需一顆APU就能搞定,所以我們選擇的這款攀升遷躍者M就能很好地滿足需求。為什么要推薦這種品牌的主機呢?這是因為AMD 銳龍4000系APU只為品牌商供貨,并沒有零售產品。當然,通過一些渠道也能購買到散片,但品質無法保證,所以我們并不推薦。
配置中我們選擇了一顆融合了Radeon RX Vega7顯示核心的AMD 銳龍5 PRO 4650G處理器。這顆處理器具備7個Vega架構的CU單元,擁有448個內核,時鐘頻率最高為1900MHz。它在性能上能夠比肩低端的入門級獨立顯卡,應付一般網游不在話下。
此外,銳龍5 PRO 4650G采用的是6核心12線程設計,基準頻率3.7GHz、最大加速頻率為4.2GHz,二級緩存為3MB,三級緩存為8MB,性能上能夠滿足用戶運行大型軟件和日常多任務處理的需求。同時,攀升遷躍者M還加入16GB內存和512GB固態硬盤,可增強使用體驗。此外,該PC內置的雙頻無線網卡使用更方便。值得一提的是,攀升遷躍者M采用的機箱體積非常小巧,并且采用全鋁材質,還擁有良好的散熱表現。
點評:ThinkBook 13s 2021銳龍版依然采用全金屬機身,A、C、D三面均由鋁合金CNC加工一體成型而來,和普通金屬沖壓工藝相比,CNC加工工藝可以帶來更精密的一體成型外殼,所以我們看到ThinkBook 13s 2021銳龍版整體做工十分出色,在上手使用的時候也能夠明顯感受到機身的高強度和更強的一體感,不像其他一些輕薄本那樣有著略感“松垮”的整體結構。
ThinkBook 13s 2021銳龍版采用了一塊13.3英寸的IPS霧面屏,它的左右兩側以及頂部的邊框僅4mm,由此帶來了高達90%的屏占比。它支持2.5K(2560×1600)分辨率,同時屏幕比例也采用的是16∶10,16∶10的屏幕顯示面積比16∶9的屏幕更寬一些,在相同的頁面下能夠顯示更多的內容,因此它更適合拿來辦公閱讀文檔或者寫代碼。ThinkBook 13s 2021銳龍版有銳龍7 4800U和銳龍5 4600U兩種配置,對于性能有較高要求的用戶建議購買銳龍7 4800U版,這款處理器采用8核心16線程,基礎頻率為1.8GHz,最大加速頻率可達4.2GHz。處理器融合了Radeon RX Vega 8顯示核心,頻率為1750MHz,應對大型辦公軟件和普通網游沒有問題。
點評:全新的榮耀MagicBook 14在處理器方面采用了Intel第十一代酷睿i5-1135G7,該處理器是基于10納米工藝生產,4核心8線程設計,基準頻率2.4GHz,睿頻頻率可達4.2GHz,TDP功耗僅為28W。此外,酷睿i5-1135G7還集成了Iris Xe(銳炬)顯示核心,它擁有1.3GHz頻率、80個EU單元、約640個流處理器。性能雖然一般,但是應對日常辦公和學習已經夠用。同時,由于采用了集成顯卡,所以這也提升了它的續航能力。
全新的榮耀MagicBook14還加入了備受好評的多屏協同功能。如果你是華為或榮耀手機用戶,將手機背面的NFC接觸榮耀MagicBook14的Magic-link標簽,就能快速連接手機,進行文檔、圖片、視頻等的互傳,還能在電腦端直接對手機進行操控、接打電話等操作,這能大幅提升辦公效率。此外,榮耀MagicBook14配備了14英寸的IPS屏幕,分辨率為1920×1080,它擁有100% sRGB色域覆蓋面積,同時還支持DC調光,并通過德國萊茵低藍光護眼認證,在顯示效果上非常出色。此外,榮耀MagicBook14支持快充功能,只需30分鐘就能充入45%左右的電量,同時附帶的充電器也能為其他手機進行充電,外出時帶一個充電器即可。
C端配置深度學習環境本身不太麻煩,但是如果想要使用GPU加速,那么就有點麻煩了。
一是因為CUDA以及CUDNN的下載很麻煩,因為服務器在國外;二是因為各種版本的匹配問題,因為各種版本匹配的涉及到硬件軟件深度學習框架廠家三方。
本文記載一下安裝過程,順便提供CUDA以及CUDNN的安裝包,見百度云鏈接。
軟件硬件背景:
OS:Windows 10
GPPU:GeForce GTX 1660Ti
以英偉達顯卡為例
打開英偉達控制面板,點擊幫助,在下拉菜單選擇系統信息,如下圖所示:
然后在新的界面點擊組件,這時候你可以看到你的顯卡相關信息了。著重留意你的CUDA版本信息,在本列中,版本為11.1,那么在下載CUDA安裝包的時候,版本不得高于11.1。
CUDA的下載鏈接如下:
https://developer.nvidia.com/zh-cn/cuda-downloads
在你進入之后的界面如下:
他的默認選擇是11.1版本的包下載界面,這時候,我建議你不要使用最新版本的包,因為各個框架的廠家對最新的支持沒那么快,建議采用低版本的安裝,比如最新版本是11.x,那么我建議你優先考慮10.X,這樣有一個好處就是能確保各個框架都能支持。更保險的做法是去你要使用的框架的主頁去查看他們支持哪些版本,以pytorch為例,如下圖:
首界面提示的是可以支持10.2和11.1,那么你在安裝的時候,就可以考慮安裝這兩個版本。如果你的機器不支持這兩個版本,那么你可以點擊左下角Previous version of Pytorch去查看她的往期版本,尋找合適的版本下載和安裝。
回到前面說的主界面只有cuda11的下載鏈接,那么我們就需要去尋找其他版本的下載鏈接,在屏幕的下方可以看到一個早起版本的字眼,點擊他:
進去之后的界面如下:
選上圖選擇符合你需求的版本點擊進去,之后顯示畫面如下:
然后再繼續選擇和你系統匹配的版本,點擊下載,如上圖所示。
CUDNN的下載鏈接如下:
https://developer.nvidia.com/rdp/cudnn-download
進入之后,你需要注冊一個英偉達賬號,然后回答一系列問題,才能夠正常下載,此時的下載界面如下:
此時主界面只有兩個版本的CUDNN可以下載,如果主界面的兩個版本與你的CUDA版本不匹配,那么就點擊Archived cuDNN Releases,這里會有所有的歷史版本鏈接
然后去界面選擇要下載的CUDNN版本,在這里要注意,一定要下載與CUDA相匹配的CUDNN版本!!!
雙擊下載好的CUDA,如果C盤足夠大,建議使用默認路徑,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如果C盤不夠用,可以自定義其他地方為安裝路徑。不論安裝在哪里,都要記住這個路徑,因為后面會用到。
將下載的CUDNN文件解壓出來,你會看到如下幾個文件
此時,將這三個文件夾內的內容,分別復制到CUDA安裝根目錄對應的文件夾內,注意,是復制文件,不是直接復制文件夾。
如果你使用的是默認安裝目錄,那么你的目錄應該是C:\Program Files\NVIDIA GPU Computing Toolkit\CUDA。在這個目錄下,也存在bin,include,lib這三個文件夾
右鍵單擊‘此電腦’然后選擇‘更多’,然后點擊‘屬性’
然后選擇高級系統設置
然后點擊‘環境變量’
然后,選擇‘path’,然后點擊編輯:
然后在新出來的界面點擊‘新建’
將如下幾個路徑添加到環境變量中:
1. C:\Program Files\NVIDIA GPU Computing Toolkit\CUDA\v10.1\bin
2. C:\Program Files\NVIDIA GPU Computing Toolkit\CUDA\v10.1\libnvvp
3. C:\Program Files\NVIDIA GPU Computing Toolkit\CUDA\v10.1\bin
4. C:\Program Files\NVIDIA GPU Computing Toolkit\CUDA\v10.1\extras\CUPTI\lib64
注意:要填寫你自己的安裝路徑!!!
3.4.1 進入Windows命令行
3.4.2 進入 C:\Program Files\NVIDIA GPU Computing Toolkit\CUDA\v10.1\extras\demo_suite目錄
cd C:\Program Files\NVIDIA GPU Computing Toolkit\CUDA\v10.1\extras\demo_suite
運行deviceQuery.exe和bandwidthTest.exe文件
如果都沒有報錯,那么就是安裝成功了。
你還可以在cmd下輸入nvcc -V查看CUDA的版本
至此,顯卡的硬件配置完全完成了。
下一篇寫寫Paddle和Pytorch配置GPU的問題。
1
Starter V5.4 HF1新功能
西門子于4月份發布了驅動調試軟件STARTER V5.4 HF1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版本有哪些主要的變化和更新:
02
軟件安裝
2.1 兼容的WINDOWS系統
64-位操作系統:
注意:
2.2 軟件下載
可以直接在西門子全球資源庫當中下載STARTER V5.4 HF1軟件:
https://support.industry.siemens.com/cs/us/en/view/26233208
STARTER V5.4 HF1版本軟件下載與之前不同的是,只需要下載單一壓縮文件。
圖1 文件下載
2.3 軟件安裝說明
(1) 下載ZIP文件后解壓縮到硬盤中的文件夾中。請確保此文件夾的整個路徑名中沒有空格和中文字符。
(2) 通過 SETUP.EXE啟動STARTER安裝程序。
圖2 啟動安裝
默認情況下直接選擇Package Installation進行安裝,當然也可以選擇User-defined Installation(用戶自定義安裝)。
圖 3 可以選擇默認安裝或者自定義安裝
圖4 SSP安裝為默認選項
完成安裝后,可按照提示重啟電腦完成安裝。
本文來自西家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