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是浪涌保護器(SPD)電涌保護器(防雷器)?
浪涌保護裝置 (SPD) 或簡稱浪涌保護器(防雷器)是用于保護電子設備免受電源浪涌或瞬態電壓影響的裝置。
該設備與它必須保護的負載的電源電路并聯在電路中。電涌保護器也可用于各級供電網絡。
浪涌保護器(避雷器)的作用是什么?
浪涌保護裝置是一種通過分流或限制浪涌電流來限制瞬態電壓的保護裝置。
電涌保護器(避雷器)用于保護連接到裝置的敏感電子設備,例如計算機、電視、洗衣機和安全電路,例如火災探測系統和應急照明。 帶有敏感電子電路和影視電源信號的設備很容易受到瞬態過載電壓的損壞。
浪涌保護器,電涌保護器工作原理圖
SPD浪涌保護器是電氣安裝保護系統的組成部分。
浪涌保護有效嗎?
浪涌保護裝置 (SPD) 旨在通過限制瞬態電壓和轉移浪涌電流來保護電氣系統和設備免受浪涌事件的影響。
浪涌可能來自外部,最強烈的來自閃電,也可能來自內部的電氣負載切換。 這些內部浪涌的來源(占所有瞬變的 65%)可能包括負載打開和關閉、繼電器和/或斷路器操作、加熱系統、電機和辦公設備。
如果沒有適當的 SPD浪涌保護器,瞬態事件可能會損壞電子設備并導致代價高昂的停機風險代價。
浪涌保護器,電涌保護器,防雷器,避雷器
浪涌保護器
地凱科技浪涌保護器
SPD浪涌保護器+電涌保護器工作原理描述
從最基本的意義上說,當受保護電路上出現瞬態電壓時,浪涌保護器SPD 會限制瞬態電壓并將電流轉移回其源或接地。
為了工作,SPD 必須至少有一個非線性組件,它在不同的條件下在高阻抗和低阻抗狀態之間轉換。
在正常工作電壓下,SPD 處于高阻抗狀態,不會影響系統。 當電路上出現瞬態電壓時,SPD 進入導通狀態(或低阻抗)并將浪涌電流轉移回其源或接地。 這將電壓限制或鉗制到更安全的水平。 瞬態轉移后,SPD 自動重置回其高阻抗狀態。
地凱科技浪涌保護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浪涌保護裝置包含至少一個非線性組件(壓敏電阻或火花隙),其電阻隨施加在其上的電壓而變化。 它們的功能是轉移放電或脈沖電流并限制下游設備的過電壓。
在正常運行期間(例如,在沒有電涌的情況下),電涌保護器裝置對其安裝的系統沒有影響。它充當開路并保持有源導體和大地之間的隔離部件。
當發生電壓浪涌時,浪涌保護裝置會在幾納秒內降低其阻抗并轉移沖擊電流。 浪涌保護裝置的行為類似于閉合電路,過電壓被短路并限制在下游連接的電氣設備可接受的值。
一旦脈沖浪涌停止,浪涌保護裝置將恢復其原始阻抗并返回開路狀態。
浪涌保護器
浪涌保護器
地凱浪涌保護器 (SPD) 的工作原理解析:
地凱DK-50G(AC380)SPD 通過轉移浪涌電流來限制配電網絡上過電壓的能力取決于浪涌保護組件、SPD 的機械結構以及與配電網絡的連接。 DK-50G SPD浪涌保護器旨在限制瞬態過電壓和轉移浪涌電流,或兩者兼而有之。 它包含至少一個非線性分量。簡而言之,SPD 旨在限制瞬態過電壓,目的是防止由于瞬態電壓浪涌到達它們所保護的設備而導致設備損壞和停機。
例如,考慮一個受泄壓閥保護的水磨機。 在供水中出現過壓脈沖之前,泄壓閥不會執行任何操作。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安全閥門打開并將額外的不安全壓力分流到一邊,使其不會到達水輪。從而保護整個運行線路環境的安全穩定。
電類故障
一、定義:從通電(或復位)到自檢完成這一段過程中電腦所發生的故障。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主機不能通電(如:電源風扇不轉或轉一下即停等)、有時不能加電、開機即跳電、機箱金屬部分帶電等;
2、 開機無任何顯示、開機報警;
3、 自檢報錯或死機、自檢過程中所顯示的配置與實際不符等;
4、 無限重啟;
5、 不能進入BIOS、刷新BIOS后死機或報錯;CMOS掉電、時鐘不準;
6、 機器噪音大、自動開機、電源設備問題等其它故障。
三、可能涉及的配件:電源、主板、CPU、內存、顯示卡、其它可能的板卡;BIOS中的設置(可通過放電來回復到出廠狀態);開關及開關線、復位按鈕及復位線本身的故障。
四、判斷要點/順序。
1、維修前的準備 :POST卡(DEBUG卡);萬用表;試電筆;CPU負載。
2、環境檢查 :周邊及電腦設備內外是否有變形、變色、異味等現象;環境的溫、濕度情況;加電后,注意配件、元器件及其它設備是否變形、變色、異味、溫度異常等現象發生。
3、檢查市電情況: 檢查市電電壓是否在220V±10%范圍內,是否穩定(即是否有經常停電、瞬間停電等現象);市電的接線定義是否正確(即,左零右火、不允許用零線作地線用(現象是零地短接)、零線不應有懸空或虛接現象);供電線路上是否接有漏電保護器(且必須接地火線上),是否有地線等;主機電源線一端是否牢傷心地插在市電插座中,不應有過松或插不到位的現象,另一端是否可傷心在接在主機電源上,不應有過松或插不到位的情況。
4、檢查電腦內部連接:電源開關可否正常的通斷,聲音清晰,無連鍵、接觸不良現象;其它各按鈕、開關通斷是否正常;連接到外部的信號線是否有斷路、短路等現象;主機電源是否已正確地連接在各主要配件,特別是主板的相應插座中;板卡,特別是主板上的跳接線設置是否正確。
5、檢查配件安裝:檢查機箱內是否有異物造成短路;或零配件安裝上是否造成短路(如P4CPU風扇在主板背面的支架安裝錯位造成的短路等);通過重新插拔配件(包括CPU、內存),檢查故障是否消失(重新插拔前,應該先做除塵和清潔金手指工作,包括插槽)。如果總是通過重新插拔來解決,應檢查配件安裝時,是否過松、后檔板尺寸是否不合適、插座太緊,以致插不到位或被擠出; 檢查內存的安裝,要求內存的安裝總是從第一個插槽開始順序安裝。如果不是這樣,請重新插好。
6、檢查加電后的現象:按下電源開關或復位按鈕時,觀察各指示燈是否正常閃亮;風扇(電源的和CPU的等)的工作情況,不應有不動作或只動作一下即停止的現象;注意傾聽風扇、驅動器等的電機是否有正常的運轉聲音或聲音是否過大;主機能加電,但無顯示,應傾聽主機能否正常自檢(即有自檢完成的鳴叫聲,且硬盤燈能不斷閃爍)若有,先檢查顯示系統是否有故障,否則檢查主機問題;對于開機噪音大的問題,應分辨清噪音大的部位,一般情況下,噪音大的配件有風扇、硬盤、光驅和軟驅動機械配件。對于風扇,應通過除塵來檢查,如果噪音減小,可在風扇軸處滴一些鐘表油,以加強潤滑。
五、故障判斷要點:
1、主機電源在不接負載時,將電源到主板的插頭中綠線與黑線直接短接,看能否加電,并用萬用表檢查是否有電壓輸出;用萬用表檢查輸出的各路電壓值是否在規格允許的范圍內;在接有負載的情況下,用萬用表檢查輸出電源的波動范圍是否在超出允許范圍;對于電源一加電,只動作一下即停止工作的情況,應首先判斷電源空載或接在其它機器上是否能正常工作(即檢查上面提到的三點);如果電腦的供電不是直接從市電來,而是通過穩壓設備獲得,要注意用戶所用的穩壓設備是否完好、或是否與我們的產品的電源兼容。
2、 在開機無顯時,用POST卡檢查硬件最小系統中的配件是否正常;查看POST顯示的代碼是否為正常值;對于POST卡所顯示的代碼,應檢查與之相關的所有配件。如顯示的代碼與內存有關,就應檢查主板和內存;傾聽在硬件最小系統下,有無報警聲音,若無檢查的重點應在最小系統中的配件上;檢查中還應注意的是,當硬件最小系統有報警聲時,要求插入無故障的內存和顯示卡(集成顯示卡除外),若此時沒有報警音,且有顯示或自檢完成的聲音,證明硬件最小系統中的配件基本無故障,否則,應主要檢查主板;在準備更換CPU來檢查時,應先使用CPU負載,檢查主板的供電電壓是否在允許范圍內,在電壓正常的情況下才可進行CPU更換操作。如果超出范圍,直接更換主板。
3、配件的檢查:如果硬件最小系統中的配件經POST卡檢查正常后,要逐步加入其它的板卡及設備,以檢查其中哪個配件或設備有問題;對于總是通過重新插拔來解決加電故障的配件,應檢查配件的后檔板尺寸是否不太合適,這可通過去掉后檔板檢查。
4、BIOS設置檢查:通過清CMOS檢查故障是否消失;BIOS中的設置是否與實際的配置不相符(如:磁盤參數、內存類型、CPU參數、顯示類型、溫度設置等);根據需要更新BIOS檢查故障是否消失。
5、其它方面的檢查:在接有漏電保護器的環境中,一定要先檢查市電插座上的接線是否正確(即按左零右火,上地的連接方法;零地線不可短接;零線不能懸空),再檢查漏電保護器是否正確地接在火線上、容量是否過小,接著檢查在一路市電線路上所接的設備的數量(特別是電腦的數量--在漏電保護器的動作電流為30mA時,應可接16~20臺電腦),最后檢查整機設備中有無漏電或漏電流過大的現象;檢查用戶環境中有無地線。在無地線的環境中,觸摸主機的金屬部分,會有麻手的感覺。這時,如果接地后,機器可正常運行,且麻手現象消失,則屬正常現象,不是故障;對于不能進BIOS,或不能刷新BIOS的情況,可先考慮主板的故障;對于反復重啟或關機的情況,除注意市電的環境(如插頭是否插好等)外,要注意電源或主板是否有故障;系統中是否加載有第三方的開關機控制軟件,有應予以卸載。
PS:由于篇幅較長,本次僅更新一部分,僅為上篇。
年來,串行通信是將外圍設備(如操縱桿、打印機和掃描儀)連接到PC的主要方法之一。串行通信最常見的連接器類型是DB9連接器,9針D超小型連接器,有時也稱為DB9或DE-9。
9個引腳足以串行傳輸數據,盡管DB9連接器存在一些缺點,不過它們依然能成為USB開始發展的傳統參照連接器,今天仍有許多設備上帶有DB9端口供用戶使用。本文將單獨圍繞DB9 D-Sub連接器,進行詳解。
一、DB9 D-Sub連接器的缺點
連接器本身很大,在狹小的空間中很難連接和斷開。此外,插腳暴露在外殼中,因此它們很容易彎曲或折斷。雖然DB9連接器可以在不使用指旋螺絲硬件的情況下進行配合,但僅使用摩擦配合,它不會保持良好。如果您確實使用了指旋螺釘,則插入和拔出連接器需要較長時間。
最后,串行通信往往很慢,特別是在較長的長度上,通信中的意外中斷可能會導致PC上的軟件凍結。所有這些問題導致其他標準在相同應用中變得更加流行。
二、轉變DB9 D-Sub連接器劣勢的新思路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DB9連接器是一個失敗的原因。對于上面提到的許多問題,實際上都有可用的解決方案。
例如,直角D-sub適配器通過允許緊密的角度而不損壞連接器,解決了緊湊的空間問題。D型超小型插頭和插孔的保護套廣泛可用,D型超微型插頭和插孔保護套可以在不配合時保護引腳免受損壞,適配器如帶有公/公或母/母端口的D型接口轉換開關,或帶有公/母端口D型插座保護器,可以減少重復插拔造成的損壞。
另一方面DB9連接器也有優點。總的來說,它們更容易定制,至少有9個單獨的引腳可以承載串行數據。雖然速度比其他標準慢,但線纜長度可以更長。例如,USB有5米的長度限制,但RS-232(串行數據最常見的標準)沒有定義的長度限制。RS-422在沒有特殊設備的情況下使用了數百米長。
此外,如果舊設備上只有DB9連接器,也不用擔心。即使D-sub大部分是傳統設備,也有很多轉換選項。USB、以太網和其他標準之間的轉換器是常見的,可以讓用戶在當前的任何計算機上使用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