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公司就是南京享聲SOUNDAWARE,對于音響發燒友而言,這個品牌應該是不陌生的。自11年成立以后,已經推出了多款具有行業領先水平的高清音樂播放器,臺式和隨身均有。A1應該是享聲的代表作,并在2020年初發布了十周年紀念PRO版。
從HiFi音響市場來看,目前從事高清數字音樂播放器的廠家很多,一些并非原本音響圈的品牌也開始涉足該領域,或許是一個普通的數字產品貼上HiFi標簽后就能身家劇增,換區豐厚的利潤。就像我前兩天說的HiFi音響專用交換機、NAS一樣。發燒音響本身就是小眾圈子,只是人傻錢多的消費者比例大而已,不同品牌的相似產品為了爭奪客戶,最終還是演變為價格戰,加上芯片的價極其不穩定,三天兩頭來個特殊事件就開始漲價。為了公司生存必定要找尋新處理,關鍵不能讓研發的員工太閑。
我國的傲嬌品牌群輝帶動了全球NAS產業發展,盜版群輝系統和礦難也讓很多國人認識到了NAS的便捷。恰巧數字音樂近兩年蓬勃發展,國內的版權意識相對淡薄,只要你的帶寬、硬盤足夠,能下到這輩子都聽不完的音樂。高清音樂播放器可以通過外掛或內置硬盤播放音樂,NAS確定通過網絡來隨時隨地進行聆聽,使用更為靈活。因此,音樂專用NAS開始成為新的割韭菜神器。
上圖這款金燦燦的東東就是一款幾年前上市的音響專用NAS,來自日本的fidata。售價接近6萬,網上沒看到成交,但猜測有土豪已經收入囊中。有理由懷疑享聲兩萬多的電腦研發想法來源于此。
外形上來看屬于標準的2U尺寸,和我們常見的電腦主機差距甚遠。應該是采用了比較厚的全金屬機身,重量達到20KG。一般發燒音響器材都會比較重,厚厚的外殼并不是讓用戶感覺錢花的值,主要是增加機身穩定性,減少對聲音的干擾,另外內部都會有比較大的線性電源(環形變壓器)。
這款頂級的音樂服務器共有3種選擇,標準版14999元、定制版24500元、豪華版26980元。差別就是內部的SSD系統硬盤容量、數據存儲盤、光驅、電源功率、內存等。聰明的小伙伴們肯定看到沒有CPU的型號,小編也是找了半天也沒有查到,只在介紹頁看到是四核心,低功耗。網上有人說是賽揚,那么對于這臺電腦能否LOL就抱懷疑態度了。
各種顯示器接口齊全,連VGA都有,可是現在的顯示器幾乎都淘汰這種接口了。有2組USB3.0和2組USB2.0,帶無線WiFi和藍牙。一個音頻專用的USB接口。
其實機身后方這么多接口唯一這個音頻專用USB最為重要,它要輸出數字信號給到解碼器,應該這路是獨立設計,有相關個隔離降噪電路。當然,如果玩ROON的用戶通過網絡傳輸數據,很多ROON的玩家對于升頻功能格外著迷,確實這種算法非常強大,能帶給用戶更多地聆聽細節,可惜的是目前市面上能直接在ROON上升頻到DSD256的電腦都最起碼2萬元左右,想升頻到DSD512更貴,很多號稱ROON專機的萬元設備升級到DSD128都有明顯卡頓,目前的廉價解決辦法是通過ROON外掛HQplayer升頻。很是期待享聲D1在升頻上的表現,但猜測是沒戲,使用的低噪音、低功耗處理器外加16G內存確實性能稍弱。
其實國內花個幾十萬組一套音響系統的人大有人在,對于他們而言,這個級別的數字轉盤或許還會以低價而嫌棄。一萬多的交換機、電源線,甚至是腳釘和保險絲,帶來的聲音改善和money相比不值一提。
普通工薪基層的發燒友買這個或許就有更多考量了。享聲D1支持目前所有的windows平臺音樂軟件,感覺這句是廢話,本身安裝的就是win10操作系統。根據個人的經驗,本地音樂播放推薦roon、JRiver、HQplayer,在線串流推薦QQ音樂和tidal。roon和tidal是付費的,其實QQ音樂的高格式也大部分是VIP才能收聽,總之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因為這款產品也面向燒友組織了多次試聽會,看大家的反饋都還不錯。
我個人沒有實際體驗過,音質不做評價,但對于設計有些問題。本身是個電腦,那就要連接鼠標、鍵盤、顯示器來進行操作,但由于配置一般或放置其他程序對聲音的干擾,也只能用來聽音樂。對于桌面音響來使用的話,2個顯示器和電腦是不是很奇怪,而且這個體積也不適合桌面使用。那大的音響系統放在器材架上主機還好,顯示器和鼠標、鍵盤會不是稍微不協調。這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能想到最合理的使用方式就是居家客廳使用,電視機可以多HDMI輸入,用來作為顯示設備,鼠標鍵盤可以無限控制。但新的問題就誕生了。在聲學上而言,音箱的周圍是最好不要有光面存在,容易造成聲波反射,一般客廳音響都會拿布蓋著電視,起到一定的吸收、擴散作用。
近兩年的音響市場似乎有回暖趨勢,應該和樓市萎靡的影響頗大,兜里閑錢多了以后就開始尋找精神上的愉悅感,買套素質較高的HiFi音響放在家里,天天都可以欣賞堪比現場的音樂會,這種現象中年人居多。初入音響燒友圈在購買器材時一定多了解,多蹭聽,尋找適合自己的音響器材是一個循序漸進過程,不能著急。萬元級別的整套器材往往對于初燒已經非常不錯了。待對系統有了深入了解后可逐步升級,等到燒到一定級別后,才是線材、腳墊這類配件的提升,包括本文的土豪級音樂服務器。
感謝你花費時間閱讀本文,如果有想法和建議歡迎評論……
D1即將正式發貨之際,一位南京的燒友四次來到享聲線下體驗店進行D1的試聽,而且平均每次一聽就是一個下午~究竟D1讓這位燒友體驗到了怎樣的聲音呢?一起來看看這位燒友的實際試聽分享:
原作者:耳機大家壇燒友joizhang
點擊右側鏈接可以前往原帖進行互動留言:原文鏈接
最近看到享聲發布的,“閉關三年”研發出的、以全線電供電并HIFI化主板、為音頻定制版BIOS及為音頻極簡優化定制版WIN10操作系統為特色的“個人音樂中心”D1上市預定的消息,作為一個以電腦本地播放無損&高清音源為主的“準PCHIFI”退燒燒友(因為只用老筆記本電腦接界面玩,從不玩主機專機,所以只能算“準PCHIFI”),情不自禁感到有強烈興趣并付了“早享鳥”定金(這再一次說明燒友的世界里根本就沒有“退燒”一詞——除了窮)。
本人雖與大名鼎鼎的發燒音響公司享聲同在一城,但很遺憾之前并未有過太多交集,只是在“耳邊事”每年的線下活動以及幾年前威虹的一次推廣活動中聽過享聲的西裝套推大耳或箱子,雖然感覺不錯,但因時間短、環境燥,了解并不深入,另外旗艦產品價格也不便宜,也就沒太多想法了。
雖然付了定金,但作為“準PCHIFI”,心里并沒有太多底。因為這么多年來,在發燒的世界里,PCHIFI一直是被眾老燒所鄙視的,本人日常所混的“主群”里,老燒大佬們都是只聽頭版、原版碟、甚至黑膠的玩家,電腦作為音源的“燥”、“吵”、“背景臟”、“數碼聲”也都在大家公認的“頑疾”,雖然很多PCHIFI玩家也通過加USB界面來解決這些電腦“頑疾”,但效果究竟如何,大佬們有多少放棄CD碟改玩極其方便的PCHIFI?也許說明了一切。
本人心里存在疑惑的問題有幾個:
1、D1這種從源頭把“污水”處理干凈的方式,是否真的比界面這種在“出水口”現場處理的“水”更清冽甘甜?
2、D1極簡優化硬件軟件系統,與可能更簡潔的單片機數播相比,有優勢么?
3、本人不玩在線音樂,只聽本地,D1跟享聲數播相比哪個更適合?
這些疑問,只有試聽才能找到答案。在享聲群里,也有人問起有沒有巡回試聽,廠家的解答,因為D1太大太重(裸機20公斤左右),還要打木架,光運費就幾百,很難搞巡回,只能發樣機給代理商處試聽。不過,如果是南京或附近的燒友,廠家新開了一間試聽室,可以隨時預約來聽——歐了!
享聲的試聽室在綠地城際空間站H2座327室,在南京南站南面,從我家坐地鐵4號線轉3號線到宏運大道站下,走五六分鐘可到,也挺方便。于是,跟享聲淘寶客服小哥小辛約好了時間,帶上我的T1大耳、GA390一體機,T400筆記本電腦,還有4T移動硬盤,出發!
享聲辦公房樓下有一間密閉的落地音箱系統試聽室,箱子是15吋低音鋁帶高音的英國亞當有源監聽音箱,前級是金嗓子,解碼是HILO,音源是享聲旗艦D300REF,試聽室外面靠窗還有幾張桌子,可以試聽T1、HD800搭配享聲前級耳放,或搭配真力有源音箱,桌上還有好幾根粗大的享聲電源線。小辛已把D1樣機(豪華版)放在桌子上,右邊是A300,這樣桌子基本放滿了,我的T400電腦和390只能放在D1上面,D1的外接觸屏只能放在A300上,P1沒地方放,就用A300直插T1聽。先后對比了D1/T400 USB分別接A300,D1/T400 分別USB接390再同軸接A300,以及390讀SD卡與D1 USB接390,以及A300接移動硬盤及TF卡,當然也試聽了一下D1/T400/390讀SD分別接箱子系統,還試聽了我帶的獨立界面接D1。
下面簡單說說聽感:
1、D1的聲音特點:背景非常黑,太安靜了,信息量大幅提高,密度相當高,細節變得十分豐富,一耳朵感覺聲音清晰度提升,聽《蘇曼-佳人曲》,就算隔著耳機外面聽,都明顯感覺開頭部分的“鈴鼓”聲,D1比T400電腦清晰太多,聽《2019年廣州耳機展試音曲-弦樂&古典篇》中”羅西尼弦樂集 - Sonata No. 4 in B flat_Allegretto”,D1的小提琴充滿了“靈動”,而一旦切換到電腦再聽,“夏天里在鐘形花上輕輕展翅的那只美麗的蝴蝶就變成一個笨拙的螞蚱了”。
D1聽本人親自抓軌的《Liszt Piano Concerto No.1&2,Totentanz(西德頭版)》,李斯特鋼協1頭版碟鋼琴一開聲那沁人心扉的極其豐富的泛音余音裊裊,聲場“突破了演奏廳四壁限制,像高山上的飛鳥一樣自由飛翔到無邊的空間”。。。好了,正像本人“主群”群主說的,所謂“音樂性”,就是細節,當你聽到音源及整個系統還原出的最多的細節/信息量,什么泛音、空氣感、凝聚、通透、靈動、婉轉、動態、鋼琴的觸鍵顆粒度、小提琴擦弦的松香味、圓號高貴的金屬光澤、長笛毛茸茸溫暖的音色。。。啥都有了!
2、D1比電腦一耳朵提升,那跟390單片機數播比呢?應該說,單片機的背景安靜度這些跟D1是差不多的,聲音的質量相差也不大,風格略有不同,390聲音更舒緩一些,但信息量相比D1還是有差距的,靈動感稍差一點點,聲場相比D1平面一些,而D1則前后層次分明,左右無邊無際,每件樂器你都似乎可以看見。
3、D1跟A300插移動硬盤/TF卡插卡器比,一耳朵的提升,如果只聽本地移動硬盤的資源,嚴重建議入D1.
寫到這里,各位看官對PC能不能HIFI的問題,會有自己的答案么?本人應該是有了
在群里能不能抬起頭來,就靠D1了~
補充一些:
1、D1信息量及其他方面的提升主要是體現在錄音水平高的古典器樂音源中,聽流行歌曲的話相對沒那么明顯,有可能聽那些演唱功力差全靠后期加料的音源或口水歌會很難聽會吐也難說,因為缺點原形畢露了。
2、全套系統的搭配,全套系統的速度(瞬態),對D1的高信息量的完美揭示,也很關鍵,比如享聲那套箱子系統,個人感覺就比較糊(不清楚具體哪個器材的問題),不能完全發揮D1的優勢。
3、播放軟件方面,試聽用的有FB極聽T大優化版1.6CDR5,還有日本BugHead最新20210117版的Nontallion12.46(ASIO), 音質更好的PINK HQ和Quicktoss因D1好像不太支持wasapi沒用起來,日本這個極致內存播放軟件,聲音確實更牛逼到變態,HQPlayer升頻沒有試,因用我T400聽似乎樂器音色不是很自然(太干凈太精致,就感覺少了樂器本應有的泛音,就像女人化了很精致的妝,很好看很舒服但并不真實),以后有機會再試一下。????
么是AMC 10/12?
AMC 10和AMC 12都是美國高中數學競賽,競賽題目一共25道題、考試時長75分鐘的多項選擇題考試,旨在促進學生的解決問題技能的發展和邏輯思維的提高。
AMC 10面向10年級及以下的學生,涵蓋10年級以下的高中課程。競賽當天10年級或以下、17.5歲以下的學生可以參加AMC 10。AMC12涵蓋了整個高中課程,包括三角學、高級代數和高級幾何,但不包括微積分。競賽當天12年級或以下、19.5歲以下的學生可以參加AMC12。
AMC10/12為高中生提供了一個機會,培養他們對分析思維和數學的積極態度,這有助于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AMC 10/12是一系列比賽中的第一場,最終晉級美國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
A版和B版的考試有什么區別?AMC 10和AMC 12的A和B版本都具有相同數量的問題、相同的評分和相同的管理規則。唯一的區別是比賽日期,每個版本都有一套不同的問題,盡管這兩種考試的難度和主題分布是相等的。學校可以訂購一個或兩個版本的測試,只要他們為每個比賽日期支付適當的注冊費,并購買每個日期的比賽捆綁包。
考試安排:2023年11月8日(A卷)/2023年11月14日(B卷)*美國時間
具體以官方公布時間為準
2023年度AMC10-12報名開始-上海夢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