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行業過去幾年的日子不太好過,這個大家都知道,根據統計機構 IDC 的數據,從 2012 年首次出現同比下滑開始,PC 的全球出貨量已經連續跌了 5 年,而且 2017 年很可能繼續跌。
在這個背景下,PC 廠商在傳統的筆記本和臺式 PC 之外,開始向超輕薄本、游戲本、二合一電腦、高端一體機等更加細分、產品單價更高的領域投入更多的資源,并推出了不少堪稱優秀的產品,比如微軟的 Surface Pro 和 Surface Book,戴爾 XPS 13,聯想 ThinkPad X1 系列以及本文的主角惠普 Spectre x360。
Spectre 的中文名字是「幽靈」,在惠普產品線中的定位是超輕薄,目前主打的產品有兩款——Spectre 13 和 Spectre x360。其中,Spectre 13(如上圖)的核心賣點是在采用 Intel 酷睿 i 系列 CPU(U 結尾的低電壓版)的基礎上,將機身厚度控制在了夸張的 10.4 毫米,相比之下,Spectre x360 在厚度上沒有做得那么極致,不過配備了可以 360 翻轉的觸摸屏,有 13 和 15 英寸兩個版本可選,我們拿到的是 13 英寸版。
雖然看上去沒有薄得嚇人的 Spectre 13「拉風」,不過從 2016 年底上市之后,這一代的 Spectre x360 收到的贊譽相比 Spectre 13 可是只多不少:NoteBookCheck 給 Spectre x360 打出了 85% 的優秀評級,LaptoMag 給出了 4.5 的高分(滿分 5),The Verge 甚至將其評為「2016 年最優秀的 Windows 筆記本電腦(The Best Windows Laptop of 2016)」,并給出了 8.9 的高評分(滿分 10)。
Spectre x360 有哪些特別之處?相比同級競品有哪些優勢和不足?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Spectre x360 采用了全金屬機身,全身唯一可以看到的塑料部分是 A 面頂部一條細細的天線條,正面刻著亮面的新版惠普 logo。
作為一款定位高端的產品,Spectre x360 的工藝水準自然也是沒得挑,無論是金屬的切割還是表面的噴涂,都足以媲美筆記本電腦工藝上的標桿 MacBook。在這個基礎上,Spectre x360 又在一些機身細節上做了一些小「折騰」。
Spectre x360 的機身主體部分為黑色,采用了陽極氧化和噴砂工藝,不過在 Spectre x360 機身的兩個側面,惠普采用的是金色的拉絲拋光,注意這兩圈「金邊」不是「貼」上去的裝飾,而是分別和 A 面和 C 面的金屬殼連在一起的。也就是說,在同一塊金屬上,惠普,惠普用了兩種不同的顏色和工藝,這對工藝加工的要求是很高的。
這里還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在 Spectre x360 屏幕和機身后面(也就是轉軸那里),惠普都做了弧形處理,這種設計可以讓拿著電腦出門時,不感到那么硌手,這方面的一個反面代表就是 MacBook。
惠普 Spectre x360 的機身厚度為 13.9 毫米,重量為 1.32 公斤,這兩項數據在高端輕薄本中都算不上多么極致,不過也正是這個原因,Spectre x360 可以不必在基礎體驗上做太多的犧牲。
首先是接口,除了機身右側的兩個均可用于充電的 USB-C(兼容 Thunderbolt 3),Spectre x360 在機身左側還配備了一個標準的 USB-A 母口,在「面向未來」的同時,可以不用像使用新款 MacBook Pro、二合一版 XPS 13 那樣隨身必備個 USB-C 轉接頭。
另外,Spectre x360 配備了 57.8 Whr 的大容量電池,這個數字比新款 MacBook Pro 的 54.5 Whr(無 Touch Bar)和 49.2 Whr(有 Touch Bar)還要略大一點。加上功耗表現更好地 Kaby Lake 處理器,Spectre x360 的續航表現相當不錯。
在我的日常使用中(碼字、上網、在線視頻、修圖等),Spectre x360 可以從上午 11 點連續工作到下午 6 點,并且剩余 20% 左右的電量,算下來差不多能連續使用 9 個小時,和我之前的主力筆記本新款 13 英寸 MacBook(無 Touch Bar)基本相同,只是略遜色于配備 72Whr 電池的聯想 YOGA 5 Pro。
屏幕上,Spectre x360 也追隨了當前輕薄本中的窄邊框大趨勢,不過 Spectre x360 只是將左右邊框做得很窄,上下邊框并沒有明顯的收窄。
相比戴爾的二合一版 XPS 13,Spectre x360 的這種兩面窄邊框看上去沒那么極致,不過這也讓 Spectre x360 可以把攝像頭正常放在屏幕正上方,不必因為上邊框空間不足而不得不把攝像頭挪到屏幕下方(XPS 13 二合一版)或者左下角(XPS 13 普通版)。
顯示效果上,Spectre x360 的這塊 13.3 英寸、1080p 觸摸屏表現也不錯,100% 的 sRGB 色域、最高 300 尼特左右的亮度在高端輕薄本中也都達到了應有的水準。 但估計是人品不太好,我們收到的這臺 Spectre x360 的色溫明顯偏暖,略微拉低了我們對這塊屏幕的評價,不過我們可以在 Windows 系統中對屏幕進行色彩校正,因此算不上什么多大的問題。
另外,Spectre x360 的攝像頭也支持 Windows Hello 刷臉登錄,不過感覺 Spectre X360 的識別速度和準確率并沒有 Surface Book 那么優秀,偶爾會出現怎么刷都識別不出來的情況,不知是不是臉的問題。
Spectre x360 配備了 4 個揚聲器單元,揚聲器開孔直接開在了鍵盤正上方,和惠普的不少產品一樣(比如 EliteBook Folio G1),Spectre x360 的揚聲器上也打上了 BANG & OLUFSEN 的金字招牌。有音頻大廠的認證不代表筆記本電腦的音質好,我們就聽過很多款打著 B&O、AKG 名號但外放音質非常糟糕的筆記本電腦,不過 Spectre x360 不是其中之一,相反,它的外放音質非常出色。
和絕大多數小體積揚聲器那樣,Spectre x360 的揚聲器缺乏低頻,如果你喜歡聽「動次打次」的音樂,Spectre x360 可能會讓你比較失望,但在中高頻上,Spectre x360展現了非常優秀的水準,這讓 Spectre x360 非常適合聽人聲為主的音樂時。
在高端 Windows 輕薄本中,性能、鍵盤、觸控板這三項往往很難有多么出彩的表現。
性能就不多說了,除了 Razer 等極少數廠商,很少有 PC廠商會在輕薄本上嘗試在性能上有所突破,Spectre x360 也是如此。
Spectre x360 采用了 Intel 的第七代 Kaby Lake 平臺,CPU 為 U 結尾的 15W 低電壓處理器,我們這臺頂配版 Spectre x360 采用 Intel Core i7-7500U、集成 HD620 顯卡、8GB LPDDR3-1866 內存(不可更換)、512GB PCIe NVMe M.2 SSD(打開后蓋后可以自行更換)。這個配置足以滿足日常的上網、辦公、看視頻、修圖、輕度游戲,但如果你要用電腦來剪視頻,或者是個重度游戲玩家,就得慎重考慮了。
另外,在使用中,我們注意到 Spectre x360 的風扇有些吵,特別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使用 Chrome 打開幾個網頁后風扇就經常開始高速旋轉了,稍有些煩人。不過或許也正是這個原因,Spectre x360 的散熱表現不錯,只要不拿它玩游戲,基本不會感覺到電腦發燙。
鍵盤上,受限于厚度,Spectre x360 鍵盤的鍵程只有 1.3 毫米,和戴爾 XPS 13 相同,盡管鍵程有限,不過 Spectre x360 的鍵盤手感還算不錯,鍵盤的反饋明確,打字過程中鍵帽穩定不漂移,整體表現比 XPS 13 還要好點,略遜色于 ThinkPad X1 Carbon,后者也是我們在輕薄本中用過的手感最好的鍵盤。
至于觸控板,Spectre x360 這塊玻璃材質的觸控板在 Windows 筆記本電腦中算是不錯的,和微軟 Surface Book 的觸控板有的一拼。不過如果你正在使用的是 MacBook,剛換到 Spectre x360 時很可能得有一陣子的不適應。
當然,這不是惠普的「鍋」,而是整個 Windows 陣營的問題。在相當長的時間里,Windows 陣營的觸摸板始終無法媲美 Mac 甚至是 Chromebook 的觸控板,雖然在過去一兩年中,微軟和 PC 廠商在提高觸控板體驗上做了不少努力(尤其是在高端產品上),但距離 MacBook 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關于這一類產品形態優點以及和 Surface Book 這樣的產品形態的對比,我們在之前的聯想 YOGA 5 Pro 體驗中已經詳細討論過了。
除了常規的使用方式,我們還可以把屏幕翻 270 度,然后用鍵盤把電腦支起來看視頻,也可以翻 360 度后作為平板使用,甚至像上圖那樣,把電腦折疊成「帳篷」然后外接一個機械鍵盤。
不過從平板電腦這個角度上看,由于 Windows 平臺上針對平板電腦優化的app 數量太少,無論是 Spectre x360、聯想 YOGA 5 Pro 代表的翻轉屏,還是 Surface Book 代表的可拆卸屏幕,都算不上體驗有多好,如果你需要一臺優秀的平板電腦,價格更便宜、app 數量高出幾個數量級的 iPad 依然是最好的選擇。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Spectre x360 能不能算是目前最好的 Windows 輕薄本?
我們持保留態度,畢竟除了 Spectre x360,還有 ThinkPad X1 Carbon 2017、戴爾 XPS 13 等同樣很優秀的產品,不過在可翻轉屏幕二合一電腦這個產品門類中,惠普 Spectre x360 的確是我們到現在為止用過的最好的一款產品。
價格上,我們測試的這款黑金配色頂配版在京東的售價為 10999 元(包含觸摸筆),這個價格著實有點貴,不過對于大多數輕薄本的用戶來說,Spectre x360 的低配版(i5-7200U / 8GB / 256GB SSD)已經完全足夠了,而這個版本目前的實際成交價格在 7000 元出頭(黑金版比銀色版稍貴一點),還是有不錯的性價比的。如果正在考慮購買一部優秀的輕薄本,只要不是對 macOS 沒有特別的「執念」,惠普 Spectre x360 是目前非常值得考慮的一個選項。
為小米筆記本電腦的升級之作,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小米這次對產品的升級注入了多大誠意,筆者經過艱難萬分的搶購,非常萬幸的在眾人之中購得一臺,下面我將與網友分享一下開箱情況以及簡要測評情況,看看素來以價格屠夫著稱的小米在筆記本領域有怎樣的表現。
1、包裝
盒子不大,簡潔大方
2、背面登記的配置
第7代i5,GeForce MX150,8G DDR4, 256GB PCLE SSD.
不得不說,這樣的配置在五千元左右的筆記本電腦中性價比已是非常高的,就算大家剛在618活動中以很低的價格購買了輕薄本,但5499元這樣的配置依舊有著非常強的競爭力。
3、開箱
由于筆者買的是銀色版本(搶購的時候只有這個選項),從實物來看,全金屬外殼的觸摸感覺非常棒,外表采用噴砂技術,在使用過程中不易留下污漬,也不會變成指紋采集器,從外觀和使用性上看都非常棒,嗯,顏值很高,估計很多妹子會喜歡這個調調。
4、其余部分
這個沒什么可說的,小米采用的是USB-C的充電口,充電器也能直接沖,顏值和性能都很高,充電速度也非常快。官方號稱半小時充一半的能力,實際使用中會稍微長一點,不過有了這方面的快充,商務辦公使用還是非常方便的。
5、輕薄情況
13.3寸屏幕和全尺寸鍵盤,1.28kg的重量,14.8mm的機身厚度其實中規中矩,沒什么可說的。
6、正面照
哈哈哈,這次小米的LOGO還是十分明顯的,不知道依舊想拿來裝蘋果的人有什么感想?
7、開機!
嗯,win10系統,沒什么好說的,歸功于第7代i5,8G DDR4, 256GB PCLE SSD這樣的配置,使用起來還是十分流暢的。
8、鍵盤布局及指紋識別
鍵盤敲擊的反饋感筆者不是很喜歡,有點粘黏感,不是很清脆的感覺,筆者還是比較喜歡清脆的鍵盤聲。至于鍵盤布局中規中矩,但是電源鍵直接放在了右上角,習慣于按鍵在右上角的人估計會比較難受了。
觸摸板非常靈敏,用著感覺非常好十分便捷,但是指紋識別放在觸摸板的右上方有點讓人有毫無設計感的感覺,筆者依舊認為指紋識別與電源鍵的結合還是一個很不錯的體驗,慶幸的是指紋識別夠快。此外,筆者遇到了一個蛋疼的事情,就是安裝360后又進行了win10更新,然后發現指紋識別就用不了了,去設置一看,發現Windows hello不能用,搞了半天也不行,最后只有重置,略蛋疼,筆者懷疑可能跟360的優化功能有關系,喜歡用360優化電腦的人留心一下。
9、日常使用的散熱,風扇情況及續航
不得不提一句,這次小米的散熱做的很不錯,日常辦公使用絲毫沒有熱度的感覺,遠比第一代產品好了許多。至于風扇,筆者更是喜歡,因為幾乎沒有風扇的聲音,看來小米對于風扇、散熱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贊一下,這方面小米還是挺有誠意的。續航方面,官方標著待機9.5小時,大家注意了,實際使用并沒有這樣客觀,筆者用電腦編輯文檔4個小時,剩余電量58%,不過已經非常耐用了,日常使用足矣。
10、游戲方面的簡評
由于筆者不怎么玩游戲,不過還是選一個當下比較流行、火爆的《守望先鋒》來進行測評,上圖上圖!
這個出了一點問題,因為第一次加載游戲的時候,就算開啟全屏模式,但依舊游戲呈現窗口化,可見GeForce MX150在游戲方面的優化還是有點問題?經過調試之后發現,游戲比較好的體驗還是窗口模式。
筆者玩了十多分鐘,也就一局的時間。從游戲體驗上來看,一是游戲流暢度很高,色彩渲染方面也很不錯,在輕薄本中屬于佳品,150比940的提升還是比較明顯的。二是AKG的聲效很棒,大牌就是不一樣啊。三是散熱問題,輕薄本畢竟是輕薄本,為了便捷需要向很多方面妥協,玩守望先鋒開局2、3分鐘后,筆者發現電腦鍵盤中上側發燙情況十分嚴重,玩游戲時有明顯的灼熱感,雖然不影響游戲運行,但是長時間玩下去就保不齊會有其他問題的出現了,不過既然是輕薄本就不要要求太高,想拿筆記本電腦玩游戲還是優先選擇游戲本吧。
總結
優點:1、顏值高,2、續航強,3、充電快,4、性價比高,5、顯卡性能較強
缺點:1、鍵盤反饋有待提升,2、電源鍵設計不是特別合理,3、指紋識別的位置實在太差了
總的來說,小米筆記本的性價比非常高,在同等價位中有著非常強的競爭力,說性價比第一也不為過(筆者說的是同等價位,非要拿蘋果IBM說事的請你客觀一點)。可以說是中檔輕薄筆記本電腦中的優選,囊中羞澀人員的首選,當然土豪請繞道。其實小米殺入筆記本行業還是比較不錯的選擇,電腦中小米同步這個軟件非常好的架起了米家、小米手機、電腦這三個平臺,進一步拓展了電腦這一板塊,小米智能家居這一戰略又往前走了一大步,估計類似echo的智能音響也會很快出現的。繼續期待小米的其他作品吧。
本文作者極果玩家:十個億的章魚丸子
起華為,在大眾都會想起它的Mate手機,在通信行業都會稱贊它的頂級通信技術以及解決方案,但是華為出了Matebook系列電腦,你又是怎么想的呢?而全新的MateBook X、MateBook D做得十分輕薄,按照我們體驗過的輕薄本音響音質一般都是平淡無奇,而新MateBook筆記本居然內藏與大名鼎鼎的Dolby Labs(杜比實驗室)研發的音響(是揚聲器,并不是單單支持Dolby技術),The Verge更是給出了“音質最佳的筆記本”認可。
杜比公司歷史悠久,發明過很多重要的聲學技術,例如降噪、環回音效、虛擬多聲道等等,不過這些都是技術支持,杜比公司很少會與別家合作開發硬件,都是做做杜比認證之類的。
然而MateBook X筆記本,可是從研發之際杜比就介入到設計之中,促成了目前與消費級數碼產品最深度的合作。最主要的原因是杜比公司目前更加注重消費級產品市場,而不斷發展擴大的筆記本市場是最容易入手的,也是最能發揮出杜比數十年的音頻技術底蘊。
在杜比公司總部的媒體溝通會上,除了展出數臺華為的MateBook X筆記本以外,他們還提供了音質對比。MateBook X外放音樂以及使用AKG耳機聽音樂的對比測試,在場的體驗者都感到不可思議,筆記本也能也有如此好的聲音表現,而且還是超薄的便攜式筆記本。不過杜比公司沒有過多介紹其技術要點,但是杜比公司表示參與設計程度非常高。
而目前杜比公司表示MateBook X上使用播放非Dolby Atoms格式內容時,可以通過內部硬件處理后,輸出更加貼近自然逼真的生產,而且無需考慮揚聲器的數量。若果播放內容支持Dolby Atoms的話,可能兩者差別并不是很大。如此一來,華為的新MateBook獲得目前獨一無二的杜比技術加持的音頻加持,聲音表現更加完美。你對華為的輕薄筆記本有興趣嗎?如果有輕薄筆記本的購買想法,可以和小超哥微信9501417聊一下,他會給你最佳的個性化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