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方電腦城目前已經基本改造為美食城。

    在南方電腦城的一家手機電腦維修店已經被美食城的廣告包圍。

    太平洋數碼廣場A場也將結業!

    繼今年2月28日B場宣告結業,1994年開業、處于商圈地標位置的廣州太平洋數碼廣場A場也即將退場。

    “北有中關村,南有石牌村”“買電腦,到崗頂”,這樣的說法,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只要在廣州待過在人,必然都不陌生。匯聚了太平洋電腦城、天河電腦城、百腦匯的崗頂,曾幾何時是全國最早最知名的電腦商圈。然而隨著網購興起及智能手機的普及,電腦城業態繁華不再,太平洋電腦城B場、南方電腦城都相繼轉型,變身美食廣場。眼下,除了百腦匯、頤高數碼廣場等在不斷加碼餐飲,健身、教育、酒店等紛紛加入戰團,崗頂原有的IT標志性特色業態在大面積的打散后,開啟重構步伐。

    ■新快報記者 陸妍思 實習生 劉威魁/文 寧彪/圖

    浮沉

    曾經“最大的電腦市場”

    將變身公寓酒店

    11月15日,廣州市天河區農村集體資產交易中心公告一則中標公示:天河路560、562、564、566、574號九層大樓#102-9層出租項目,采用現場舉牌競價方式進行交易招標,由深圳城家公寓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以1822000元/月價格中標。

    招標公示中的天河路560、562、564、566、574號,就是太平洋數碼廣場A場。

    廣州太平洋數碼廣場,一般稱為“太平洋電腦城”,曾被譽為“中國最大的電腦市場”,A場從1994年運營至今。隨后,其周邊相繼誕生了廣州電腦城、南方電腦城、百腦匯、總統數碼港等等。因為均集中崗頂一帶,使得崗頂商圈成為華南地區首屈一指的IT產品聚集地,將國內外的電腦廠商、代理商、經銷商、維修商聚于一堂,賣場內密密麻麻的檔鋪云集。除了廣州及周邊城市消費者購電腦必到崗頂外,這里也吸引了眾多外地零售商和批發商,常年保持很高的電子產品出貨量。

    不過,隨著近年電腦城生意逐漸走下坡,曾經人頭攢動的電腦城現在冷清了許多,新快報記者在一天生意最旺的中午時分走進商圈內規模最大、鋪租最貴的百腦匯,發現一樓品牌區空蕩蕩,銷售人員比客人多。

    業內人士分析,在IT產業發展早期,電腦城曾經孵化出無數明星互聯網企業。然而,隨著互聯網產業的深化,處于產業鏈末端、始終未能走出集散賣場的發展模式的電腦城再難承擔重任。IT賣場繁榮之下隱藏著產業無序化和低端化的隱憂,市場魚龍混雜,消費糾紛頻發。在以信用擔保支付和第三方匿名評價為特色的電商興起之后,這種相對混亂的管理模式和產業模式,自然再難受青睞。

    轉型

    改做餐飲后同質化、過剩憂慮又起

    線下IT產業繁榮不再,轉型升級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百腦匯是最早改造增設餐飲業態的電腦城之一,4至6層已變身成美食匯,引入了點都德、九毛九等品牌;太平洋電腦城B場于2018年2月28日因租約到期關停,現在已變身成尚品天河美食廣場,除多個餐飲品牌外,還吸引了亞朵酒店、卓悅教育等進駐,現在A場也即將變身酒店公寓;與太平洋B場轉型路線差不多,已遭遇關停的南方電腦城現在以閑魚創客美食港再亮相,掛出了碩大招商廣告牌,胡桃里已經進駐并開業。

    新快報記者向閑魚創客美食港招租管理處了解到,由于地處黃金地段,美食港一樓商鋪租金相當昂貴,一家30平方米的鋪位租金達3.5萬元/月;二樓的租金相對便宜點,70平方米左右的鋪位租金約5萬元。工作人員透露,之前仍是電腦城時檔口不好租,空置率很高,轉做餐飲后不僅較容易租出去,租值也提高了,目前僅余兩家店鋪。

    鋪租昂貴,電腦城變成美食廣場后生意如何?

    記者走訪尚品天河及閑魚創客美食城發現,在中午就餐的高峰期人流量不少,但消費的大多數還是周邊的電腦城檔主,其他時間人流則較少。

    有餐食檔店主向記者訴苦,原來在崗頂找吃的多數只能去天娛廣場,但近年新開業的中辰廣場、南國會等均是主打餐飲,加上幾家電腦城的餐飲店越開越多,崗頂餐飲業態已嚴重過剩,競爭日益白熱化,除了一些大型餐飲連鎖品牌外,其他小店的轉手率非常高。

    展望

    拓展“服務+體驗”業態

    隨著電腦城一家家轉型,原來的檔主紛紛轉移陣地,仍在堅守的業者都陷入了新一輪的迷惘:崗頂的IT業態會不會成為歷史?到底要用多年積蓄冒險轉行?還是干脆賣掉“家當”回老家?

    對于崗頂商圈未來如何轉型,天河區有關部門表示,崗頂地處萬億級天河商圈的核心位置,坐擁五山諸多高校的優質人才資源,背靠擁有眾多互聯網傳奇企業的“互聯網+”小鎮,IT資源仍是其不可取代的特色。一方面,商圈會繼續圍繞IT零售核心,拓展“服務+體驗”型業態,轉型為IT主題的購物商場;另一方面,該商圈也在逐步去“電腦化”,轉向服務平臺和創客空間發展。

    總統數碼港的陳經理接受新快報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總統數碼港不會放棄IT特色,“現在總統數碼港每一層都有不同的IT主題,如1層是品牌手機IT旗艦店,2層是手機IT服務館,3層是IT通信快修中心,4層是監控防盜設備采購中心。剛過去的9月, 還引入了主營高端DIY PC研發銷售主機的名龍堂線下體驗店,未來會布局更多的電競相關線下體驗。”

    陳經理說,未來將以消費者為主導,改變固有銷售模式,向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轉型,不變的是仍將堅守IT業態主導的傳統,堅守“買電腦,到崗頂”的情懷。

    個案

    “之前吵得腦殼疼,現在靜得心發慌”

    轉做餐飲也不容易

    “以前一到下午,周圍全是膠紙咔咔響的聲音,拉貨的手拖車嘩啦啦,吵得腦殼痛,現在卻靜得心發慌。”回想起崗頂電腦商圈的起落浮沉,李阿姨感慨萬千。上世紀90年代,李阿姨從湖南來到廣州淘金,最早在越秀區的陶街落腳賣碟(VCD、DVD)。2005年,隨著電腦產品興起,她狠下心在電腦城租了一個小鋪位,轉做U盤批發。后來,又隨市場轉型做電腦主板和打印機。“(生意)最火爆是2010年左右,過年我們都不回家,即便只在路邊放張凳子擺攤賣小配件,一天都能做幾千塊生意。”李阿姨用手比劃著回憶道:“那時一個1米左右寬的檔口租金就要1萬多,轉手費至少5萬,還一鋪難求。”

    網購興起之際,李女士讓兒子開了一家網店,將自家的產品放在網上售賣。2012年,智能手機開始普及,李女士主打做起手機配件及維修。但從2017年開始,提供上門維修手機服務的APP開始盛行,手機維修也開始越來越難做,始終堅守電腦城的李女士尋思著如何轉型,她透露,很多以前的同行都改行做餐飲了。

    李阿姨對新快報記者說,其實她也曾考慮跟風轉行餐飲,但同行一個個血淋淋的教訓讓她卻步:“有人投資100多萬元做茶餐廳,結果血本無歸;有人花50多萬元做快餐,不到一個月就轉讓了;有人轉型做網咖,還是栽了跟斗……”

    日門庭若市的南方電腦城如今門可羅雀。

    南方電腦城外小攤販打著高價收購電腦的廣告。

    太平洋電腦城率先轉型,如今成為“美食城”。

    從輝煌到落寞,從消沉到憧憬

    2023年11月底,位于廣州崗頂的新賽格電子城正式宣告撤場,這個華南電子元器件的超級集散地就此結束使命。

    新賽格不是第一個退出崗頂的電子商場,早在2018年,太平洋就率先離開——太平洋A座重組為眾程,太平洋B座改做餐飲。此外,南方電腦城幾乎空空如也,壬豐大廈1樓改行賣車,現在還有一點電子生意的大概只剩下眾程數碼廣場和天河電腦城了。從人滿為患到門庭冷落,昔日輝煌的崗頂電腦城似乎已是昨日黃花。

    不過,依然還有很多電腦老板扎根在崗。已經在這里干了將近20年的老羅說:“現在是沒以前賺得多了,但這里地段好啊,就算轉型肯定也還有生意可以做。”

    ■新快報記者 王敵 文/圖

    1

    走訪

    新賽格撤場了 曾多次改造但難掩蕭條

    2023年11月29日,新賽格電子城的大門正式上封,宣告這個經營了25年的電子元器件商場就此關門結業。

    這座位于崗頂天河路北側的電子批發城于1998年開業,是廣州電子元器件一站式交易的重要場所,各種新奇潮流的電子尖貨都能在這里找到。

    2015年前后,新賽格便逐漸放棄了做電腦方面的生意,將主營業務轉向安防設備、LED照明和儀器儀表等,這是新賽格“遇冷”后的一個轉型,但業態依舊單一、傳統。

    新賽格遇冷8年,關門只用了8天。

    據這里的租客透露,他們2023年11月21日接到通知,限期一周搬離。“通知3天后,大廈就停掉了辦公用電,想再抓緊做幾天生意也不行了,只能趕緊搬,但搬走能減半個月租金。”一位姓祝的檔口老板說。由于還有大量的貨囤在手上,老板們只好臨時搬到了旁邊龍苑大廈的高比雅電子城。因為規模小得多,老板們把這里稱作“方艙”。

    到2023年11月29日,新賽格便人去樓空,大門上多了一紙封條,加蓋兆隆實業有限公司的公章。

    “在新賽格十來年了,對那里也有感情,根本也沒想搬。”祝老板說,其實這里并不屬于新賽格,“等于是新賽格當‘二房東’,然后劃分檔口再租給我們,現在新賽格不干了,我們只能搬走。”

    也有趁著新賽格關門而徹底放棄生意的小老板。原本做安防生意的劉老板認為,新賽格的柜臺太老舊了,他自己都常常感覺壓抑,顧客越來越少很合理。“早就干不下去了,一天到晚也沒幾個人來買東西,大多就是過來看看,很多人看完就去網購了,因為線上線下沒有區別。”

    事實上,為了應對電商的沖擊,新賽格曾進行過多次改造,試圖吸引更多消費者和商家。可惜,這些努力并沒有改變市場頹勢,新賽格最終選擇撤場。

    據兆隆方面的人透露,接下來將裝修改造再重新招租,具體經營用途要視承租人的引進情況而定。

    2

    輝煌

    信息差帶來暴利 裝一臺電腦就能賺三四千

    買電腦,去崗頂!這句話,廣州人都知道。

    上世紀90年代初,電腦城被視作IT經濟的象征。IT產業的繁榮把崗頂托舉了起來,憑借區位優勢,崗頂迅速成長為全國有名的“電腦城”。太平洋數碼廣場、新賽格電子城、KB展望數碼廣場、總統數碼港、南方電腦城、天河電腦城、百腦匯……一時間群雄并起,崗頂也成為華南最大的數碼交易市場和廣州人氣最旺的高科技商圈。

    天河電腦城的老肖說:“2000年前后,我一天裝十幾臺機是家常便飯,生意忙到做不完,經常是右手拿筷子,左手拿螺絲刀。”

    必須承認,組裝機是電腦城崛起的關鍵。

    在國內電腦行業剛興起的時候,懂電腦的人不多,價格也不透明,最重要的是沒有其他渠道可以購買。目前從事游戲研發行業的欣哥表示,國內的電腦行業比國外晚起步了十幾年,所以存在信息差,這就給了電腦商賺差價的空間。在電腦城干過銷售的阿龍說:“九幾年那會兒,我的老板經常自己去香港、深圳進硬盤,裝包里坐火車帶回來,一趟背幾十個,每個硬盤都能賺千八百塊。”

    商家往往可以把過時的、二手的、廉價的元件拼成一臺“高檔家電”,然后高價出售。小鵬汽車CEO何小鵬透露,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是在電腦城淘來的,那時他大學還沒畢業。“1995年到1997年,我在太平洋電腦城干裝機,裝一臺我最多能賺三四千元。”

    利用信息差,崗頂的電腦商都賺得盆滿缽滿。崗頂電腦城的門面也是一鋪難求。“我2012年剛進這行的時候,就租了一個一平方米的玻璃柜臺,月租五六千元。就租這么一個小檔口,也得給‘喝茶費’。”“喝茶費”是電腦城火爆時期的特有現象,下家要給上家一筆錢才能得到檔口的租用權。“那時,稍微像點樣子的攤位‘喝茶費’都得大幾萬。”大偉說。

    即便鋪租這么貴,還得再加一筆不菲的轉讓費,但來電腦城做生意的人依舊擠破了頭,因為只要愿意干就能賺錢,不愿意干了轉讓檔口還能套一筆“喝茶費”,而且根本不愁找不到接盤俠。說起當年的盛況,賣電腦20多年的老宋調侃說:“以前在崗頂開店做電腦生意,如果賺不到錢,要么是偽君子,要么是真傻子。”

    3

    拐點

    價格逐漸透明 電商普及導致生意下降

    因為背靠華師、華工、華農和暨大等高校,崗頂電腦城從來不缺少學生市場。

    欣哥上大學時正是崗頂電腦城體量瘋狂膨脹的年代。1999年,上大三的欣哥攢夠了錢裝了一臺電腦,也見識到電腦城的水有多深,“各種坑,電源、主板、內存條、硬盤都有可能是二手的,雖然完成了裝機,但經常很難用,基本上每個在電腦城裝過機的人都踩過‘坑’。”

    經常混跡崗頂的人都知道,石牌西路還有一個專門收廢舊電腦的二手電子城,主板、CPU、內存條、硬盤、顯卡等電腦基本元件被粗暴地堆在一起,20元就能買到一個CPU。內行花300元就能拼出一臺中古電腦;外行則根本不知道這里的東西經常被拿去電腦城以次充好。

    為什么去電腦城買電腦的人越來越少?欣哥說,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價格透明。“大家都能在網上查到價格,不容易被‘宰’了。”

    電腦城的拐點發生在2009年。這一年,電子商務的風暴開始刮向電腦市場。

    一開始,崗頂的電腦老板們對電商的出現并沒有什么危機感。阿龍說:“我記得有一回客人來購機,給我們看京東上面的報價,我們還跟人家講‘網上有可能買到假貨’之類的蠢話……”

    電商平臺的出現極大地搶占了實體店的市場份額。據@中關村在線統計,從2010年開始,國內實體店的裝機交易量約以每年10%的速度下滑。這一點,大偉深有體會,2012年剛入行時日裝機量大約在8臺至10臺,現在日裝機量大概只有1臺;裝機“油水”也越來越少,“10年前裝一臺機器至少有30%的利潤,現在能有5%的利潤就不錯了。”

    就在電商攻城略地之際,筆記本電腦也因為親民的價格在那兩年大規模普及。從電腦城商家的角度看,筆記本電腦的普及不是一件好事。從賣裝機到改賣筆電的李總打了個比方,“組裝機就像蓋房子,磚瓦都要從電腦商這里來,筆電就像商品房,可以直接拎包入住。”最關鍵的是,由于筆電在出廠時就自帶參考價,經銷商幾乎無法從中漁利。

    2023年11月29日,廣州電子元器件一站式交易的重要場所——新賽格電子城關門結業,成為歷史。

    ■2019年,百腦匯投入5000萬元實施改造,改變大賣場式布局,增加經營面積進行品牌升級。

    4

    現狀

    更追求便攜性 臺式機逐漸退出大眾生活

    家住番禺的攝影師江文現在還會經常來崗頂,但主要是為了相機,而非電腦。江文表示,過去這10年,大家對電腦的主要需求已經從高算力轉向了便攜性。“臺式機雖然可以有更高的算力和更大的顯示,但笨重的軀殼限制了它的移動性,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家用的臺式電腦已經被淘汰了。”

    做外貿的路路家里也沒有臺式機,“在公司有電腦,在家或在外就是用筆記本,手機已經能滿足大多數的工作需求了。”

    做線上銷售的圓圓說:“今年雙十一的直播促銷,我們一天就賣了一千多臺筆記本電腦,但臺式機的銷量不到10臺……”

    不過,在百腦匯上班的阿成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玩游戲和做設計,他一年前花了三四萬元裝了一臺“超強電腦”——i9的CPU、4090(型號)的顯卡、128GB的內存,“朋友都說我買了一臺服務器。”

    從事計算機軟件開發的小俊認為,如今對DIY臺式機還有追求的大概只有設計師和高級玩家兩類人。“傳統電腦可能不會被徹底淘汰,但一定會逐漸退出大眾生活,以后大家對臺式機的印象可能就會像對鋼琴一樣,一看就覺得擁有者很專業。”小俊說,“傳統電腦的優勢在于高算力,屬于生產力設備,如果主要以消費內容為主的話,沒啥必要用到臺式機了。”

    當臺式機逐漸退出大眾生活,這也是電腦城輝煌不在的一個原因。

    5

    展望

    轉向銷服一體 百腦匯率先進行品牌升級

    新賽格不是第一個從崗頂撤場的電子商城。以前,太平洋電腦城是崗頂電腦城的頭號主力,它在崗頂有AB兩座緊挨著的電腦商場。2018年,太平洋電腦城便率先離去,A座重組為眾程數碼廣場,B座則改建為美食城(尚品天河)。

    改做餐飲,這似乎是電腦城的主要轉型方向。

    眾程數碼廣場西面是南方電腦城。這個曾經很火的電腦商場如今最好的位置開起了小酒館,它的隔壁就是一座生意紅火的KTV。商戶們的柜臺上,電腦配件被放在的不太顯眼的位置,賣起了各種五花八門的小電器、直播設備甚至茶葉、飲料,但生意依舊蕭條。

    總統數碼港東面是最后一個進入崗頂的電腦商場——2006年開業的百腦匯。和其他電腦商場是租物業不同,百腦匯是自建物業,擁有更大的自主權。不過,百腦匯的巔峰期也是在電商全面崛起之前。百腦匯廣州店副總曾嘉透露,百腦匯生意最好的時期是2010年到2012這三年。

    為吸引顧客,百腦匯在2019年2月投入了5000萬元對商場進行布局調整。8個月的改造后,于2019年底重新開業。改造后的百腦匯一改從前蜂巢式大賣場的樣子,通過增加經營面積進行了品牌升級。曾嘉說:“百腦匯現在要打造的是IT主題的商場,當線上就已經能夠滿足購買需求,線下購物就必須能給消費者非常好的體驗感,讓他們感覺這里是一個尖端、前衛的地方。”

    品牌升級讓百腦匯的線下銷量有所回升。“在電商的沖擊下,我們還是得持續做品牌升級,最起碼在這么激烈的競爭當中,我們還可以繼續生存下去。”曾嘉說。

    接下來,百腦匯還會對外立面進行整改,換成更先進的裸眼3D屏幕;還計劃增加更多電競熱點和潮玩元素。“我們會增加更多尖端科技的品類和體驗店,逐漸變成科技城,也改變大家對電腦城的刻板印象。”曾嘉說。

    6

    未來

    輝煌已不再 崗頂電腦城亟需升級換代

    巔峰時,崗頂電腦城大概有15000家檔口,現在只有一半不到。是鋪租上漲導致鋪面減少嗎?阿偉透露,他在眾程二樓的40㎡檔口,以前月租要5萬元,現在只要1萬元出頭。李總透露,他在天河電腦城一樓的30㎡檔口,以前月租超過10萬元,現在不到3萬元。幾乎所有在崗頂干了十年以上的電腦商都表示,檔口鋪租的整體趨勢是下降的。

    顯然,電腦城的衰落并不是因為租金。相反,李總認為鋪租高的時候證明了行業的蒸蒸日上,“現在電腦行業衰落了,競爭者少了,大家都沒錢賺了。”

    電腦城也許會很快退出歷史舞臺,但“崗頂IT數碼圈”的故事不見得會就此落幕。

    崗頂電腦城的未來在哪里?誰也說不準。目前來看,百腦匯的IT數碼+科技體驗+餐飲休閑方向比較好,既可以避免傷筋動骨(保留以IT數碼銷售為核心),還可以豐富商圈商業結構,提升商場活力。

    2023年12月1日,天河區印發《天河區助力廣州市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2023-2025年)》。方案中提到,天河將以數字賦能為重點,充分發揮天河路智慧商圈示范建設作用,支持傳統商貿載體、百貨商店等加大新型數字化技術的商業場景運用。近日,崗頂所在的石牌街道商會也專門設立了IT產業專委會,積極推動IT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能看得出,無論是大政府還是小街道,對崗頂電腦城的未來仍然充滿信心。

    在崗頂干了十多年的小老板老羅說:“家用電腦可能沒什么人買了,但大家對電子設備的需求不會減少,以后賣更先進的設備就是,這里的地段這么好,沒道理不賺錢的。”

    從輝煌到落寞,從消沉到憧憬,崗頂也正處在升級換代的當口。面對新的時代浪潮,在奮進的新征程中,我們期待不久的將來,崗頂會以全新的面貌宣告“王者歸來”。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