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年伊始,不完全統計又有八家紙媒休停刊,在媒體轉型的大勢中,紙媒會消失嗎?

    文 | 何蕊

    2021年伊始,當所有人都沉浸在辭舊迎新的喜悅中時,紙媒行業卻正在經歷史無前例的寒冬。

    2021年1月1日,新疆報業集團旗下最大的都市報——《都市消費晨報》宣布調整期刊,由以往的日報(周一到周五)正式調整為周刊;安徽紙媒《皖北晨報》和《銅都晨刊》也發布休刊詞,其中,《銅都晨刊》宣布日后內容將在《銅陵日報》民生版登場;貴州媒體《遵義晚報》于12月31日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刊文稱停止發行其紙質版;此外,湖南《益陽城市報》、四川《廣元晚報》、《內江晚報》、《德陽晚報》四家報刊也接連宣布休停刊。至此,紙媒在元旦的集中停休已連續幾年成為慣例。

    報紙一波接著一波的“死亡潮”對傳統媒體的發展逐漸亮起警示燈,也向行業不斷拋出拷問:紙媒會消失嗎?創刊數十年的地方大報為何紛紛停更休刊?紙媒的未來又將走向何方?

    期刊整合、融合轉型、結束使命

    紙媒休停何去何從?

    伴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共有八家紙媒宣布變革。其中,有的針對期刊和版面進行調整及合并;有的選擇加入新媒體行列,進行媒體融合;有的宣布告別讀者,結束新聞使命。

    作為曾經的烏魯木齊第一大報也是新疆發行量最大的報紙,《都市消費晨報》的休刊最令人惋惜。在創刊的22年中,它與《新疆都市報》、《烏魯木齊晚報》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勢。如今,《新疆都市報》???,《都市消費晨報》從日報調整為周刊,既宣告了晨報的消失,也意味著新疆“都市報”行列中僅剩下《烏魯木齊晚報》一家。

    不僅如此,由于報社集團合并等原因,一直跟隨晨報融合發展的新疆第一門戶網站“亞心網”也于去年12月9日宣布停更,后將依托新疆新媒體中心,與天山網深度融合。這一變化也預示著紙媒行業的變遷將牽一發而動全身,影響著整個媒體產業的變革。

    此外,安徽銅陵日報旗下的《銅都晨刊》也于2020年1月1日起???。在其致讀者的告別辭中提到:“面對時代大潮,我們選擇與時俱進,主動轉型。形式變化,初心未改。今天我們在晨刊惜別,明天我們在銅陵日報再見!”2021年,《銅陵日報·銅都晨刊》的內容將在《銅陵日報》民生版重磅登場。

    12月31日,貴州《遵義晚報》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刊文表示:“當《遵義晚報》紙質版光榮地完成歷史使命,我們和新媒體矩陣已在未來的晨曦中,翹首等待你的到來。”由此宣布停止發行《遵義晚報》紙質版、繼續出版《遵義晚報》電子版的決定。

    緊接著,四川日報官方微博刊發“四川三晚報”休刊消息:“12月31日,《廣元晚報》、《內江晚報》、《德陽晚報》宣布休刊。感謝陪伴!我們不說再見!“此外,益陽市唯一一份定位于市民百姓的都市報《益陽城市報》和安徽宿州《皖北晨報》也分別于上個月28日和31日刊發休刊詞,宣告完成歷史使命,正式???。

    據統計,目前已有八家紙媒宣布從2021年起正式休???,而在2020年內,已有十余家紙媒???。根據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于2020年發布的《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顯示,77.25%的受眾通過微信群等線上渠道獲得新聞,僅有0.68%的受眾從紙媒獲得信息。多家媒體宣布休??⑹鼙娭饾u減少,再一次揭開了新媒體時代紙媒愈發艱難的生存困境。

    “新舊之戰”硝煙彌漫

    紙媒會消失嗎?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特別是移動媒體如手機、平板電腦的網絡化,微博、微信及短視頻平臺的廣泛應用,使得每個網絡個體都可以作為新媒體中的新聞端口向外傳播信息。尤其是在微博、自媒體主導的web2.0時代,網絡新媒體變成報紙的上游,傳統紙媒產業危機浮現。

    新媒體對紙媒造成沖擊主要體現在新聞的時效性和內容形式的多樣性方面。在時效性上,新媒體因網絡的互通互達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在重大消息、突發事件發生的同時,只要敲擊鍵盤點擊鼠標,消息便可在幾秒鐘內發送完畢,甚至可以做到“現場直播”。

    相比之下,傳統紙媒的新聞發布往往需要經過排版、校對、制版、印刷、物流等一系列流程,時效性遠遠比不上新媒體的速度,即便是發行速度最快的日報也并不占優勢。再加之移動設備的便攜性,使得手機成為新聞閱讀的直接渠道,報紙的購買和訂閱過程便顯得尤為繁瑣。

    另一方面,傳統紙媒受版面的限制,版面上的圖片和文字數量有限。對比新媒體上的短視頻、動畫等新業態,傳統紙媒展示新聞的方式和內容較為單一,吸引受眾的能力也相對較弱。

    此外,由于報業的“死亡潮”已經持續多年,專業人才對薪資待遇、發展前景等方面受限的紙媒產業的信心也在直線下降。面對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和高薪的誘惑,在傳統紙媒培養下的記者和編輯很容易跳槽走人,導致紙媒產業中的優秀媒體人出現斷層,人才流失嚴重。

    由此可見,不具備時效性、多樣性及人才優勢的紙媒逐漸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新舊”之戰中敗下陣來,陷入經營困境在所難免。即使社會對新聞內容的需求是剛需,即便優質原創新聞內容仍然需要傳統媒體一樣的機構來生產,但就載體而言,紙媒產業的群眾基礎和專業人才已逐漸流失,僅僅依靠情懷和官方訂閱無法支撐。

    紙媒會消失嗎?它能否被新媒體代替?不甘被“死亡大潮”淹沒的紙媒又正在或即將做出哪些變革?

    新媒體時代同樣大有可為

    優質內容才是王道

    事實上,當傳統媒體在“死亡潮”的困境中迷失方向時,有些紙媒已在變革的道路上迎接黎明的曙光。

    12月29日,甘肅日報報業集團與中國聯通甘肅省分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基于媒體深度融合和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建立深度合作機制。此次合作不僅促成了縣級融媒體中心省級技術平臺“新甘肅云”的建立,更促進了甘肅日報的媒體融合轉型。

    緊接著,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的移動客戶端——“頂端”新聞客戶端于12月31日正式上線運行,意味著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告別“我寫你看,我說你聽”的告知型媒體形態,試圖打造與用戶共享、共參與的新媒體平臺。

    由此可見,紙媒轉網及媒體融合成為紙媒轉型的一大重要方向。由于傳統紙媒例如報刊、雜志的訂閱費用一般在150-500元/年左右,而新媒體例如微博新聞、微信公眾號、客戶端訂閱是免費的。

    傳統紙媒為了擴大訂閱數量,在紙質的基礎上形成了電子化的出版物,數字版的報紙訂閱費用在省去印刷、紙張、物流的成本費用后,往往比紙質版訂閱費用低30%-50%,便攜高效的數字報也更能受到讀者的青睞。

    此外,盡管新媒體已經以不可阻擋之勢占據了信息通道,紙媒作為傳播載體的劣勢很難改變,但在新聞逐漸呈現出“流量為王”趨勢的當下,作為“傳聲筒”和“瞭望者”的傳統媒體,其傳播內容卻仍具潛力和發展空間,越來越多的受眾呼喚“內容為王”,讀者更愿意為其認為有價值的內容買單。這一步,紙媒大有可為。

    有紙媒記者談到:對新聞產品深耕細作,是傳統媒體相較于新媒體而言的市場競爭力。這份深耕細作的原動力是指報紙的工匠精神,是一種追求精益求精的態度與品質,而不是像網絡快餐文學那樣粗制濫造、生搬硬套。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在新媒體浪潮席卷的今天,紙媒的新聞內容和產品應擔負起深度挖掘事實內核的責任。

    事實上,在新媒體時代,海量的信息并沒有使優質內容超載,反而更加稀缺和奢侈,而紙媒能夠產出更為優質的內容以及能為讀者創造更加真實的閱讀體驗。因此,生產值得信賴的、高質量的內容是紙媒增強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基于自身的獨特性,找準定位,創作有深度、有思想、有質感的內容,也許是紙媒的一種發展轉型之道,幫助紙媒在困境中突出重圍。

    從報媒到網媒,從流量為王到內容為王,紙媒會消失嗎,這個問題不應再成為從業者的糾結點,而紙媒的未來之路去向何方,才值得所有媒體人的思考和努力。

    天,觀海君在微博看到一則公告

    陪伴無數人青春時光的《愛格》宣布???/strong>

    “愛格停刊”這一詞條瞬時登上熱搜↓↓↓

    自2007年至今

    《愛格》已經出版16年

    想當初

    觀海君基本每本《愛格》都會買

    已經是遠去的青春~

    微博網友@余有

    微博網友@白嶼森

    《愛格》停刊也引發網友熱議

    開始回憶起與《愛格》之間的故事↓↓↓

    很多忠實讀者為此頗為傷心↓↓↓

    此外,《愛格》還被稱為“影像第一刊”

    青春靚麗的書模在當年引起萬千青少年的目光

    據悉,迪麗熱巴、白敬亭、宋威龍、張云龍等

    都曾給《愛格》做過封面模特↓↓↓

    與此同時

    當年與《愛格》同時期的《花火》也被大家想起

    《愛格》停刊了,《花火》還在嗎?

    對此,《花火》的回應

    也沖上了熱搜↓↓↓

    這些年,許多雜志刊物宣布停刊或無限期休刊

    《文藝風象》《飛言情》《桃之夭夭》……

    一批又一批青春回憶退出歷史舞臺↓↓↓

    觀海君只想感嘆一句:

    紙媒不易,且看且珍惜!

    如今,電子產品發展越來越快

    手機、電腦成了年輕人生活中的“主角”

    但這些雜志刊物卻承載著當年無數人的青春記憶

    陪伴我們走過青蔥歲月

    你還記得

    當年你最愛看的那本雜志嗎?

    快來一起致敬

    那些回不去的少年時光!

    觀海雜話圈

    你還記得當年你最愛看的那本雜志嗎?

    文案 | 程雪涵

    責任編輯 | 岳文燕

    觀海新聞出品

    觀海新聞綜合自新浪微博、愛格微信公眾號、網友評論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作新詞韻最嬌

    ——紀念《京山日報》???0周年

    作者:王章一

    黨定調來我吹簫,自作新詞韻最嬌。彈指一揮間,《京山日報》已???0年了。作為一名在京山日報社工作了18年的老報人,自從報紙???,幾乎夜夜夢見《京山日報》又復刊了。由此可見,我這輩子與《京山日報》難舍難分。


    1984年6月,我從宋河醫院調到縣衛生局,1985年春,縣委張依忠書記抽我去參加《京山報》復刊工作。1985年3月15日,我和另外被抽去的3名同志到宣傳部開會,張書記說這是縣委作出為一項重要決定,并講了復刊《京山報》的意義和工作要求??h委常委、宣傳部長周金波進行了具體分工。從縣廣播站抽來的童厚稷負責編第一版(要聞版)。從工商銀行抽來的張紅衛負責編二版(經濟版)。第三版是綜合版(精神文明建設),由童厚稷、張紅衛負責。我負責編第四版(文藝副刊版)。從縣文化館抽來的李國進負責攝影,張紅衛負責美術。宣傳部新聞科科長涂家哲負責牽頭,戲稱“五條漢子”。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周開文任臨時社長。開文部長跟我說,章一,聽說你不想來,我告訴你,你的老婆和三個孩子都是農村戶口,要想農轉非,是千分之二的指標,即一千人當中只能有2個指標。你想想,衛生戰線那么大,人又那么多,半邊戶也不少,你才調到衛生局,猴年馬月才能輪到你的頭上?我說我既來之,則安之,聽領導的吧。

    1985年8月1日,《京山報》復刊。為了減輕父母負擔,8月末,我把兩個兒子從宋河轉學到京山實驗中學讀書。因人員都是借用的,我還是住在衛生局,兼顧局里的工作,在局里拿工資(每月30.5元)。早上我和兩個兒子在衛生局食堂過早后,他們去上學,我將我們父子三人的飯碗掛在自行車上(報社給我配的一輛嶄新的紅旗牌輕便自行車)到縣委大院上班,中午兒子放了學,我和他們到縣政府食堂進餐后,他們去上學,我便在辦公桌上休息一會后接著工作。晚上下班了,我又帶著父子三人的飯碗回衛生局,等兒子放學回來后去衛生局食堂晚餐。那時我一個人每月28斤糧,三個人吃,缺口很大,家里提供一點,報社的同志如李國進、李環湘、張紅衛等同志養育的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小,飯量小,就把多余的糧票給我救燃眉之急,這真是同志之間的情意深似海。兩個兒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我給他們各打5兩米飯、一份菜,我自己打2兩,不打菜,只倒他們菜中的一點湯在我的飯碗里。采訪時有單位請我吃飯,我也推辭了。


    試刊和復刊期間,報社沒有地方辦公,就借用縣廣播局門前一家個體餐館的一個油毛氈棚子辦公。第二天上班時,辦公桌上落滿了一層黑灰。后來廣播局借了一間10幾平方米的辦公室,里面擺上七、八張桌子,連走動都很困難,像學生娃上課。工作十分繁重,既當記者、又當編輯,自采自編自畫版(那時沒有電腦排版)自校對,還要跑到縣印刷廠跟排字車間工人一起排字改版,字數多了排不下要刪掉,字數少了要增補,缺哪個字,還要澆鑄車間工人師傅找字模澆鑄。有時車間工人被我們搞得很不耐煩而發火,我們只好低聲下氣說好話,不管人家是年輕女同志還是小伙子,我們都喊人家的師傅,反正“叫人不賒本,只要口里滾幾滾”。有好幾位被抽去的同志都半途而退,回原單位去了。我還是跟我原先在農村寫稿一樣,相信“堅持數年,必有好處”。


    1986年1月,縣委組織部正式下文批復,成立京山報社(正科級單位) 陳效良任報社社長兼黨支部書記,涂家哲任總編輯、黨支部委員,童厚稷任經宣科科長,王章一任政宣科科長,李國進任群工科科長、黨支部委員,編制為12人。后來又陸續進來幾名記者,調來2名財務人員,配備1輛吉普車、1名司機。剛開始報紙的4個版面的稿件由社長、總編審簽后,第一版和第四版還要由版面編輯送到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審定。(直到1989年才取消了這道程序)。1986年1月,我和被借用的其他幾名同志便調入報社了,報社搬到縣委辦公大樓一樓辦公,雖然有6間房子,,但因成立了3個科室,人員增加了,也顯得十分擁擠,特別是開會時。1987年,在張依忠書記的關懷下,報社在縣委政府大院北院建了一棟住宅樓,我和其他9名同志搬進了新建的住宅樓。這棟住宅樓東邊是三室一廳,西邊是兩室一廳,我住東一樓。我在陽臺搭了一個雞籠,喂了雞鴨,還到縣政府東邊一口堰塘里摸螺螄喂鴨。這一下可以安居樂業了。


    縣委這么關心我們,我們也不能辜負領導的期望。我除了當記者,負責政治宣傳方面報道外,主要是辦文藝副刊。我反復研究了中央、省、地市及縣市級黨報的文藝副刊(全國各縣(市)級復刊的黨報互相寄報紙交流),上級黨報的文藝副刊我們無法學,一是他們的文稿大都是知名作家和詩人寫的;二是他們是對開報紙,版面大我們四開報紙的一倍,可登長篇大論。因此,我就探索縣級黨報辦文藝副刊的新路子。我發動本地專業和業余文藝作者,結合本地特色辦了“文峰”文藝副刊和“法制連載故事專欄”,每期刊登了本地或外地作者的小小說、詩歌、散文、小型報告文學等?!胺ㄖ七B載故事專欄”則聯系我縣政法戰線上的文藝愛好者根據剛發生的一些案例進行藝術加工,每期只刊登1000多字,很吊讀者胃口,看了這期就想看下期。這些法制連載故事一般都有上萬字,分上10期登完后又有新的連載故事。因故事都是本縣的真人真事,具有貼近性,采用文學手法,又具有趣味性。如《法盲棒打鴛鴦鳥》、《啊,癡情女》、《牛車河上的“風流鬼”》、《人性的泯滅》、《“香菇大王”失蹤之謎》等等,作者是縣公安局的胡永智、楊松鵬及法院的范海波、檢察院的王平、吳月忠等同志。我也采寫了不少。每個故事載完后,我都寫幾百字的“編后語”,引導和啟迪讀者。后來此欄目被荊州地區好新聞評選委員會評為“優秀欄目”。我也寫了一篇業務論文《小報副刊的優勢在于“雜交”》,并獲全國第三屆報紙副刊論文三等獎。后來我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工作大局,策劃并組織了三大宣傳報道戰役,即“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創建百億強縣”,每個戰役由我打頭炮。如在“進一步解放思想戰役”中,我撰寫的評論《來一次思想上的“五師突圍”》被評為全國縣市報好新聞二等獎;在“創建百億強縣”戰役中,我采寫了《溾水瀠波動地詩》(新市鎮篇)。“三大宣傳報道戰役”打響后,在縣內外引起很大反響。所以,除了做好“必選動作”外,我喜歡搞一些“自選動作”。這跟體育競技場比賽一樣,往往自選動作能“加分”。這也是《京山日報》的一大亮點和辦報特色,深受報界同仁贊賞。


    我們《京山報》很快就引起了縣內外讀者的好評和上級領導的關注。時任湖北省委副書記錢運錄、荊州地委書記王生鐵、中國記協國內部主任阮光榮先后寄來了他們為《京山報》的題詞。錢運錄的題詞是:“開拓創新,求真務實”。王生鐵的題詞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阮光榮的題詞是:“片言明百意,妙語曉千家”。革命老人張文秋也為《京山報》題詞:“希望湖北京山日報越辦越好”。不少縣外讀者也訂閱了《京山報》。一次荊州地委書記王生鐵來京山檢查工作,我采訪他時問他收到《京山報》沒有?他說:“收到了收到了,《京山報》有自己的特色,一是辦報方向明;二是服務中心緊;三是辦報對象清;四是小報大世界,豐富了人們的知識,啟迪了人們的智慧,拓寬了人們的視野,使人耳目一新,希望你們把《京山報》辦成黨委的喉舌,人民的輿論陣地”。后來他調任湖北省委副書記,來京山時我又問他,他說:“我每次收到你們的報紙后,來不及看,就捅在包包里在車里看”。


    1986年,我被省人事廳錄用為國家干部 (我招工時是國家職工),1988年,老婆和3個孩子農轉非。后來我被京山縣委定為第二、三屆全縣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之一;1997年6月,被評為荊門市第二屆“新聞名人”;1998年2月,被湖北省縣市報理事會評為“十佳編輯記者”(首位);曾6次被縣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3次被評為縣勞動模范,并獲得晉升一級工資的獎勵;歷任縣政協第三、四、五屆委員、荊沙市第一屆人大代表、荊門市第四、五屆人大代表。1998年,我被省新聞專業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評為主任編輯(副高,縣級報紙不能評正高)。


    回想我的成長經歷,在京山日報社工作18年,我吐出的太少,但縣委和報社領導及全體同志給予我的太多,至今都難以忘懷!

    《京山日報》已經告別我們20年了,我謹以此文來表達我的心情:黨是我的引路人,同志們是我的兄弟姐妹,廣大讀者、作者和通訊員是我的良師益友,報社是我的舞臺,使我在政治上得到錘煉,業務上得到提高,人生中得到豐富。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王章一,京山市宋河鎮人,中共黨員,上世紀六十年代中葉初中畢業,回鄉務農15年,修過一條路(京宋公路)、三座水庫(劉畈、高關、八字門)和兩條河(漢北河、龍王河),拉過板車,喂過豬,后從事新聞職業至退休,晚年愛好自然山水及詩詞寫作。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