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Machine提供了全盤完整備份、增量備份、文件歷史版本等功能。它們在Windows 10中是以不同形式出現。
全盤完整備份:系統原生的"GHOST"
說起系統全盤備份很多人會想起已經淘汰的Ghost軟件。微軟早就放棄全系統備份功能的開發,目前可以通過備份和還原(Windows 7)來制作系統映像。
但老實說,這個東西超級難用,在一定程度上還不如Ghost這種古董軟件好用,更不要說macOS的Time Machine備份了。
限定范圍在免費軟件之內,可以考慮使用Dism++進行系統備份和還原,支持WIM或ESD格式進行壓縮。
增量備份:大步快走不怕扯到蛋
增量備份只處理上次備份后新增或發生改變的數據,省空間省時間。Windows的系統還原功能可以認為是某種"增量備份",在開啟系統保護功能的狀態下每次安裝軟件或更新硬件驅動時都會自動創建還原點。不過系統還原只能還原系統文件,而無法還原用戶文件。
文件歷史記錄:長效后悔藥
文件歷史版本功能在Windows 10中以"文件歷史記錄"的形式存在。常見應用:面對多變的甲方,設計稿改來改去最后定下用初版,已經被多次覆蓋保存的方案依然能夠通過它找回來。
文件歷史記錄可將指定范圍的文件夾定時備份。在設置-備份選項-高級選項中可以選擇備份間隔(從10分鐘到24小時)、保留備份的時間(從1月到2年,或者永遠)。智能程度上不如Time Machine的24小時內每小時備份、一個月內每日備份、更遠日期內每周備份。
除了TimeMachine之外,macOS在硬盤信息識別方面也比Windows更方便。在黑蘋果系統下能夠直接識別鎧俠RD10固態硬盤的固件、序列號以及鏈接速度等各項信息。Windows系統下可以使用免費的CrystalDiskMark來代替:
固態硬盤測速軟件,macOS下有AmorphousDiskMark,Windows下有CrystalDiskMark、TxBench、AS SSD Benchmark等。
回顧上面的對比,macOS系統通常給出單一但有效的功能,Windows下的軟件數量和功能更豐富,但卻不一定比macOS下更好用。不過二者有個共同點,在鎧俠RD10作為系統盤的情況下,它們運行起來都無比流暢。
者的朋友買了一臺配備了四核2.40GHz處理器、2GB內存的電腦,但在使用過程中卻發現使用Ghost備份/還原系統的速度很慢,每分鐘只有160MB~180MB,這明顯是不正常的。
影響Ghost速度的原因
我們知道,影響備份/還原速度通常有以下幾個原因:
1.備份時選擇不同的壓縮比,會有不同的備份還原速度。
在用Ghost做鏡像文件的時候有三個選項:fast、normal、high,分別指的是三種壓縮比模式。選擇fast則是較低的壓縮比,做出來的鏡像文件比較大,但是速度非常快;選擇high則是較高的壓縮比,做出來的鏡像文件較小,可以省下不少空間,但是進行的速度卻非常慢。那么在還原的時候,也就是在解壓縮的時候也是這樣的情況。
2.主板BIOS中有關磁盤工作方式的設置。
磁盤的工作方式也會對備份/還原系統的速度造成很大的影響。
解決方法
針對以上幾點,可采取以下辦法:
1.現在的硬盤容量都比較大,如果硬盤空間不是特別緊張的話,建議選擇低壓縮(fast模式),這樣備份還原的速度就快。這里筆者就選擇了fast模式。
2.在主板BIOS中優化設置。啟動時,按DEL鍵(或F2鍵,BIOS不同則按鍵有所不同)進入BIOS設置,選擇Integrated peripherals(管理主板集成設備和端口的選項),再選擇Onchip IDE Device(IDE設備,主要包括硬盤和光驅設備),接下來可以看到:IDE HDD Block Mode(IDE硬盤塊模式),設定值有: Disabled (禁用)和Enabled(開啟)。
這里筆者選擇了Enabled,可以允許硬盤用快速塊模式(Fast Block Mode)來傳輸數據。打開之后,就能加快備份/還原的速度。
經過以上調節,朋友的電腦用Ghost備份/還原的速度終于突破1GB/min了,這是一個比較正常的速度。
作者:段躍初
發表于《電腦報》
host作為一款非常好用的數據備份和恢復軟件,得到了很多電腦愛好者的廣泛好評,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ghost的一些基本使用方法。
運行ghost軟件:
根據圖中所選選擇備份分區:
選擇需要備份的硬盤(這里可能會有多個選項):
選擇需要備份的分區(不要選錯要備份的分區):
選擇需要將生產的備份文件保存的位置:
選擇位置
給備份文件命名和進行保存
開始進行數據的備份:
選擇生成的文件是否壓縮
開始進行備份
備份過程
備份完成:
退出g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