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客戶拿了一臺映美打印機說有重影問可以維修嗎?打印的字不清晰是重疊的,開始我把打印頭拆下來檢查一下有沒有斷針的,映美的打印機上312k是12針的,沒有斷?又把字車導(dǎo)桿檢查,上潤滑油,裝機打印,故障仍然存在,是哪里出現(xiàn)了問題于是又開始檢查電機和齒輪傳動這一方面沒有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放置了一段時間,突然想起來連接電腦上檢查一下打印機的設(shè)置吧,首先安裝打印機驅(qū)動程序.點擊打印機屬性,打印機參數(shù)設(shè)置,打印機上聽到;滴,一聲是正常,如果沒有請重啟打印機,再次操作,點擊打印方向,選擇單向,點擊設(shè)置,再次重啟打印機故障就解決了,
文由notebookcheck(下文簡稱為NBC)獨家授權(quán)譯者在中國境內(nèi)編譯。
譯文和原文相比,部分有所加強部分有所刪節(jié),全文有9000余字+近80張圖片,自然還是不是打發(fā)碎片時間的爽文,如當下時間不足,建議放棄閱讀,或是先收藏,日后擇機再看。
無可否認,F(xiàn)ramework 13的模塊化機體設(shè)計確實強悍----自它2021年誕生以來,三年多使用了多代、多型號、Intel加AMD的CPU,其機身居然幾乎一直沒動過!
譯者補充:
Framework模塊化筆記本電腦,由2021年成立的Framework電腦公司(Framework Computer Inc)出品,此公司專門設(shè)計出品模塊化筆記本電腦,通過模塊化設(shè)計,企圖使筆記本電腦如同臺式機一樣,內(nèi)部所有的部件都可以不斷迭代升級,而外部的各種端口、甚至包含鍵盤、屏幕,也可以通過模塊化設(shè)計自由替換和升級,目前上市銷售的產(chǎn)品有兩個系列:
Framework Laptop 13為13.5吋,集顯機型,主打輕?。?/p>
Framework Laptop 16為16吋機型,可獨顯機型,主打性能,有模塊化的獨立顯卡和數(shù)字小鍵盤;
本次NBC評測的機型完整名稱,官方叫做Framework Laptop 13 (Intel Core Ultra Series 1),為了行文簡短,在下文中會簡稱為“Framework 13 2024 intel版”,或進一步簡稱為“Framework 13 2024”。
譯者本人也是Framework的密切關(guān)注者,同時也是經(jīng)典筆電深度DIY的愛好者,所以和Framework存在著此方面的溝通和探討。
作為可能是當下全球影響力最大的數(shù)碼評測媒體LMG(Linus Media Group)的創(chuàng)始人----Linus,在Framework成立初期,也通過強勢互動最終成為了Framework重要股東;
譯者推測,應(yīng)該是Linus本人很喜歡這樣的筆電模塊化設(shè)計理念,按捺不住想要親身參與,同時也能給自家LMG帶來更多的“整活”內(nèi)容(這是他現(xiàn)時的最愛了),而Framework呢,也正需要Linus/LMG的影響力和宣傳陣地,就這樣兩者雙向奔赴一拍即合,不亦樂乎?
于是,Linus的22萬5000美元進入了Framework的公賬號:
本次評測的Framework 13 2024,采用了Intel最新的CPU----Core Ultra,相比之前性能更高,同時支持AI加速,以及一些其他改進。
NBC此次評測的是高配版,CPU為inel Core Ultra 7 155H,首次采用了2.8K(2880x1920)120Hz的屏幕,售價約1500美元。
官方還提供無內(nèi)存、無硬盤的準系統(tǒng)套裝,如果選最低配的Core Ultra 5 125H加2256x1504分辨率60Hz的屏幕,價格會降低到900美元。
本次評測的Framework 13 2024詳細配置如下:
Framework 13 2024的主要競品,是其他大牌型13吋、14吋的亞筆記本電腦,如戴爾XPS 13、聯(lián)想Yoga Book 9、惠普Spectre x360 14和華碩ZenBook 14。
譯者補充:
亞筆記本電腦(subnotebooks),又稱小型筆記本電腦,意思是機體較小較輕,主要用于輔助、替補、備用作用,一般不是作為主力使用----空軍戰(zhàn)機兩機組隊配合作戰(zhàn),分長機和僚機,其中的僚機(wingman),和亞筆記本(subnotebooks)相比,也是類似意思。
Framework 13 2024的上市時間、尺寸重量、屏幕參數(shù),和對比機型比較如下:
Framework 13 2024機身形狀大小當然沒有變化,只是屏框 (bezel----B面屏幕周圍的邊框)提供了幾種顏色可選,可選顏色有灰色、橙色、綠色、薰衣草色和紅色。
不過,除了屏框之外,機體其他地方的顏色還是保持和前幾代一樣,C面和鍵盤還是銀色和黑色。
說到鍵盤,F(xiàn)ramework 13 2024是極少數(shù)沒有專用Microsoft Co-Pilot按鍵、但CPU是Meteor Lake-H筆電,所以仍然保有兩個獨立的Ctrl按鍵,原因是其整機設(shè)計理念,就包含了同時支持多種操作系統(tǒng),并不是僅供Windows使用:
與去年使用第13代Intel Core CPU的上一代相比,新一代依然是理所當然保持著四個USB-C 4.0端口;
這四個USB-C 4.0端口功能完全一樣,如果AMD版本的Framework 13,只有部分端口支持 DisplayPort、 而且是USB 3.2而不是4.0。
今年新增了彩色的端口模塊,可選顏色和上面說的屏框可選顏色一樣。不過,這些新增彩色端口模塊是塑料材質(zhì),之前的銀色端口模塊是鋁材質(zhì)。用戶可以繼續(xù)選擇購買銀色端口模塊,這和銀色機身更為融洽。
新增的彩色塑料材質(zhì)端口模塊,如下圖所示:
銀色鋁材質(zhì)端口模塊和彩色塑料材質(zhì)版本的比較,如下圖所示:
評測時Framework 13 2024的機身右側(cè)端口:
2個USB-C 4.0
機身左側(cè)端口:
2個USB-C 4.0;
1個3.5毫米音頻輸出輸入復(fù)合插孔;
SD卡讀卡器
去年評測其上代之時,NBC對其埋怨之一,就是沒有提供全尺寸的SD讀卡器,現(xiàn)在Framework官方對此作出了響亮的回答:提供了全尺寸SD讀卡器端口模塊。
這個全尺寸SD讀卡器的性能非常好,是NBC目前為止評測過的亞筆電中最快的之一:傳輸速率逼近200MB/s,是之前MicroSD讀卡器端口模塊的2倍多。
經(jīng)常需要在筆電上使用SD卡傳輸大量文件的用戶,這個新出的全尺寸 SD讀卡器端口模塊,是不二之選。
大多數(shù)同定位的亞筆電,如XPS 13、Zenbook 13、HP Spectre x360 14和Yoga Book 9 13,根本沒有SD卡讀卡器。
不過還是有個小遺憾:SD卡插入之后會露出一大截在外面。
譯者補充:
這是因為Framework系列的端口模塊,為了確保在所有型號任意位置自由安裝,在設(shè)計之初就固定了規(guī)格尺寸,所以全尺寸SD卡插入時,無法全部容納在讀卡器之內(nèi)。
SD讀卡器性能比較,如下圖所示:
無線網(wǎng)絡(luò)
使用和上代一樣的intel AX210無線網(wǎng)卡,支持Wi-Fi 6E和藍牙5.3。目前Framework 尚未采用支持Wi-Fi 7的intel BE200無線網(wǎng)卡。
無線網(wǎng)卡是可自由拆裝的M.2 2230規(guī)格:
無線網(wǎng)卡性能測試對比,如下圖所示:
譯者提示:
測試使用的無線路由器是Asus GT-AXE11000,測試分5GHz和6GHz兩種波段。
攝像頭
攝像頭還是200萬像素沒得選,而HP Spectre x360 14等競品已經(jīng)開始使用900萬像素的攝像頭了。
攝像頭拍攝畫質(zhì)檢測,如下兩圖所示:偏差峰值為9.1,谷值為1.87。
也許有人會覺得,既然是主打模塊化設(shè)計的筆電,那么像攝像頭這樣的小部件,官方應(yīng)該提供了多種模塊可選的,但事實并非如此。
攝像頭配備了防窺擋板,但還是不支持紅外攝像從而不支持面部識別。
Framework 13 2024零售版包裝箱中的附件,包括一個電源、紙質(zhì)說明書和一把螺絲刀。
令人奇怪的是,盡管官方強烈建議至少選配一個USB-C端口模塊,以便使用USB-C端口進行充電,但默認并沒有USB-C端口模塊;
各種端口模塊,價格最低是9美元的USB-C端口模塊,價格最貴的是125美元的1TB移動硬盤。
維修拆裝和之前一樣,非常簡單易行。官方提供了詳細的整機維護拆裝教程和視頻。
2024年使用Core Ultra 7處理器的Framework 13 2024 intel版,取下機身底蓋后一覽圖
2023年使用Core i-165G7處理器的Framework 13,取下機身底蓋后一覽圖
仔細查看以上兩圖進行對比,會發(fā)現(xiàn)兩者散熱系統(tǒng)有所不同。
這是 Framework之所以模塊化設(shè)計的重點所在,也使其在一眾電腦廠商中鶴立雞群。
Framework 13的機身底蓋使用了50%的消費后回收鋁,屏幕上蓋使用了75%的消費前回收鋁,而余下30%的是消費后回收塑料。
包裝箱則全部使用了100%可回收的紙材質(zhì)。
除了上面說的機身用料和包裝材料,F(xiàn)ramework 還通過其官方網(wǎng)店向用戶直銷售翻新配件。因此和其他廠商競品相比,維修更容易,也更受用戶歡迎----特別是很多大牌廠商根本不直接銷售更換部件。
除此之外,F(xiàn)ramework的用戶還可以在官網(wǎng)社區(qū)的二手交易區(qū),將自己不需要的部件出售給其他需要的Framework用戶。
NBC希望Framework官方能再進一步:比如,提供以舊換新的服務(wù)。這樣可以使用整體購買價格更低,使得有更多原本習(xí)慣使用MacBook或Windows筆電的用戶,改用Framework 13或Framework 16。
一年官方有限保修,可選最長三年的延保服務(wù)。
像Dell Precision或HP Elite等高端商務(wù)筆電,一般是三年保修,當然它們的售價往往也要高得多。
Framework 13三年以來,一直保持著使用唯一一款2256x1504 60 Hz的屏幕,
這次終于新增第二個可選屏幕:
但是,這款新款Framework 13 2024的屏幕,還是不支持HDR和P3廣色域,而大多數(shù)同價位競品筆電,使用OLED屏幕是越來越普及。
盡管刷新率相對上代是提高了,但其響應(yīng)時間相對還是較慢,這塊120Hz的屏幕還是不適合玩游戲。
在顯示高速變化的3D圖像時,存在著很明顯的重影現(xiàn)象,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因為新CPU集成顯卡的性能比之前要好很多,可以說在這方面是被浪費了。
Framework 13 2024沒有使用無邊框玻璃保護層,也不是觸摸屏,使得屏幕的拆裝維修很容易
注意:只有2.8K的屏幕是圓角的:
和觀感更銳利的鏡面屏幕相比,霧面屏幕的顆粒感稍大;
新款2.8K屏幕的子像素微距特寫圖如下:
屏幕實測其邊緣四角的背光漏光和亮度均勻度都控制得非常不錯:
屏幕亮度分布測試結(jié)果,如下圖所示:
此屏幕沒有做出廠校準,此臺開機首次使用實測色溫為7417屬于偏低,這給灰度和色差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負面影響。
使用X-Rite 色度計校準,可以對這個問題進行不錯的優(yōu)化----最終灰度和色差的Delta E 值分別下降到2.4和1.26,由此NBC建議,到手之后用戶應(yīng)盡快對屏幕進行校準,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這款新屏幕的顯示質(zhì)量。
屏幕測試結(jié)果和對比機型的比較如下圖所示:
屏幕響應(yīng)時間
屏幕響應(yīng)時間是指屏幕從一種顏色變?yōu)榱硪环N顏色的速度。
響應(yīng)時間慢會導(dǎo)致殘影,并可能導(dǎo)致移動物體看起來模糊不清(重影)??旃?jié)奏 3D 游戲的游戲玩家特別需要快速響應(yīng)時間。
響應(yīng)時間1:
響應(yīng)時間2:
屏幕閃爍
測試沒有檢測到存在屏幕閃爍/PWM現(xiàn)象。
NBC目前測試的所有屏幕,有53%的機型不使用PWM來控制屏幕亮度。
戶外使用
新款120Hz屏幕比之前的60Hz屏幕略亮(分別為500尼特和400尼特)。
不過這個亮度在戶外使用還是不夠亮,一定要在戶外使用的話,只有在遮陽處或陰天,才能保有不錯的能見度。
屏幕視角
IPS屏幕有著不錯的廣視角,顏色和對比度只在極端角度下觀看才會有所降低
硬件概況
CPU-Z顯示的CPU信息
CPU-Z顯示的主板信息
CPU-Z顯示的內(nèi)存信息
CPU-Z顯示的SPD信息
GPU-Z顯示的顯卡信息
HWiNFO顯示的系統(tǒng)整體信息
測試條件
在運行下面的基準測試之前,NBC將Windows的電源選項設(shè)置為性能模式。
2021年第一代Framework 13采用的是Core-U系列CPU,之后隨著產(chǎn)品迭代,開始采用Core-P系列和Core-H系列,性能當然比Core-U系列更好,但要求也更高。
由于Framework 13系列的機身一直保持不變,其散熱冷卻方案也基本一直保持不變,所以,采用Core-P和Core-H的機型,在高負荷運行時,CPU性能更容易受限。
這個理論不幸地被測試證實:
此臺Framework 13 2024之上的Core Ultra 7 155H,在CineBench R15多核性能循環(huán)測試的第一次或第二次完成之后,性能會下降22%之多,如下圖所示。
Cinebench R15 多核性能循環(huán)測試成績對比:
2023年的Framework 13之上的Core i7-1370P表現(xiàn)也類似,而且性能也差不多。所以,使用了前后兩代機型的用戶,會發(fā)現(xiàn)在CPU性能方面,2024年機型幾乎沒有任何提升。
CPU性能對比,如下圖所示:
Cinebench R23多核性能對比,如下圖所示:
Cinebench R23單核性能對比,如下圖所示:
當然,不可否認Framework 13 2024采用的Core Ultra 7 155H,其集成的NPU有著AI加速功能,但在當下大多數(shù)使用場景中還不能發(fā)揮作用。
在壓力測試中,CPU平均有效時鐘速率和封裝功率可以提升到3GHz和44瓦,維持幾秒之后CPU核心溫度達到96攝氏度。
此后,兩個數(shù)值下降并穩(wěn)定在1.3GHz和31瓦,CPU核心溫度維持在較低的82攝氏度,這個狀態(tài)下的核心溫度,和歷代Framework 13差不多,包括采用AMD CPU的機型。
這表明,由于當下Framework 13散熱系統(tǒng)的機能所限,采用intel CPU的機型,Turbo Boost 帶來的性能爆發(fā)持續(xù)時間不會很長。
在運行游戲測試時,CPU核心溫度的差異比較有趣。
這臺Framework 13 2024的Core Ultra 7穩(wěn)定在85攝氏度,比采用Core i7-1370P的93攝氏度明顯要低,但比采用Ryzen 7 7840U的73攝氏度要高。
這些有趣的差異,可能因為是三者的集顯(分別是Arc 8、Iris Xe 96 EU和Radeon 780M)不同,能效不同帶來的直觀體現(xiàn)。
這臺Framework 13 2024整機空載之時狀態(tài)如下:
運行游戲《賽博朋克2077》進行壓力測試之時,狀態(tài)如下:
運行Prime95進行壓力測試之時,狀態(tài)如下:
運行Prime95+FurMark進行雙壓力測試之時,狀態(tài)如下:
以上四個狀態(tài)之下,CPU、GPU頻率和溫度比較表:
PCMark 10測試的平均成績,比上代要好,特別是由于集成顯卡是性能更好的Arc 8,在數(shù)字內(nèi)容創(chuàng)作測試中具有全面優(yōu)勢。
不過,采用Ryzen 7 7840U的機型,在生產(chǎn)力測試中占據(jù)優(yōu)勢,因為其多核性能更好。
PCMark 10 標準測試成績,如下圖所示:
PCMark10測試成績比較,如下圖所示:
AIDA64內(nèi)存復(fù)制測試成績比較,如下圖所示:
AIDA64內(nèi)存讀取測試成績比較,如下圖所示:
AIDA64內(nèi)存寫入測試成績比較,如下圖所示:
AIDA64內(nèi)存延時測試成績比較,如下圖所示:
此臺Framework 13 2024在使用LatencyMon測試時, 在打開NBC測試指定的多個網(wǎng)頁時有輕微的DPC問題。
播放60FPS 4K視頻非常完美,沒有任何丟幀,和之前AMD版本機型測試時表現(xiàn)完全不同。
譯者提示:
NBC所謂的DPC測試(驅(qū)動延時測試),是在打開多個指定網(wǎng)頁的同時播放Youtube之上指定的60FPS 4K視頻,觀測是否有掉幀現(xiàn)象;還運行Prime95觀測所有中斷和進程的延時最大值,最終用以判斷整機驅(qū)動是否存在較高的延時----延時值越低,就說明整機系統(tǒng)BIOS/UEFI/EC/驅(qū)動的融洽度就越好,這對于音頻實時編輯工作非常重要。
DCP測試成績對比,如下圖所示:
Framework 筆電在硬盤方面,目前官方只提供Western Digital(西部數(shù)據(jù))的SSD,其理由據(jù)說是為了確保性能和質(zhì)量的一致性,而其他廠商的出廠預(yù)裝和可選硬盤,基本上是來自五湖四海。
此臺Framework 13 2024上配置的SSD是WD SN850X,是上代采用的PC SN740的升級版。
Framework 13只有一個M.2 2280 SSD安裝插槽,如下圖所示:
此硬盤實測傳輸速率可達7000MB/s,而之前的PC SN740約為5200MB/s。
在運行DiskSpd 循環(huán)測試5至6分鐘后,會有輕微的性能下降,性能發(fā)揮不錯,如下圖所示。
從Core i7-1370P升級到Meteor Lake-H平臺,帶來最明顯的好處之一,是集成顯卡Arc 8的性能比上代Iris Xe 96 EU高約1.5~2倍。
這大概也是新一代Framework 13,明明知道Core Ultra和Core i7性能持平,依然選擇了Core Ultra CPU的關(guān)鍵原因吧。
這也使得Framework 13 2024的整體性能,和采用AMD的Radeon 680M/780M CPU機型基本持平。
3DMark Fire Strike測試成績,如下圖所示:
3DMark Time Spy測試成績,如下圖所示:
3DMark Steel Nomad測試成績,如下圖所示:
在電源方案設(shè)置為平衡模式時,和設(shè)置為性能模式相比,顯卡性能并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性能下跌,
在只使用電池不外接電源運行時,性能才會下跌10% ~15%。
如下圖 Fire Strike測試成績對比所示。
3DMark測試成績對比,如下圖所示:
只要將畫質(zhì)設(shè)置為低等或中等,集顯Arc 8就能夠在1080p分辨率之下運行大多數(shù)游戲。當然,玩游戲不是Framework 13的定位。
如果需要一款把玩游戲作為主要用途的機型,應(yīng)該選擇Framework 16、或是華碩ROG Flow X13。
游戲綜合性能測試成績對比,如下圖所示:
運行《賽博朋克2077》1080p Ultra畫質(zhì)時的幀速,如下圖所示:
分別在5種畫質(zhì)設(shè)置下、運行10款游戲測試時的幀速統(tǒng)計表,如下圖所示:
系統(tǒng)噪聲:低低高高
在高負荷運行時,其較高的風(fēng)扇噪音有可能會稍微降低,但不會一直保持,會重新回到較高噪音。
此臺Framework 13 2024散熱系統(tǒng)的風(fēng)扇運行策略,和大多數(shù)筆電相比,轉(zhuǎn)速波動周期更有規(guī)律。
即使是設(shè)置為性能平衡模式,其風(fēng)扇噪音總是一會兒完全靜音,一會兒較為大聲,兩者之間不會間隔多久,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
Framework 13 2024的散熱系統(tǒng)比較小巧,如下圖所示:
Framework 13 2024散熱系統(tǒng)的一側(cè),是雙內(nèi)存插槽,如下圖所示:
在各種狀態(tài)下其工作噪音曲線圖,如下圖所示:
譯者補充:
按NBC慣例,各顏色曲線含義如下:
白色:環(huán)境背景噪音;
紅色:系統(tǒng)空閑時;
藍色:運行3DMark 06時;
橙色:運行游戲《賽博朋克 2077》時;
綠色:進行Prime95+FurMark 壓力測試時。
Framework 13 2024各狀態(tài)下噪音水準,如下圖所示:
和其他機型的噪音對比,如下圖所示:
工作溫度
盡管采用的CPU完全不同,但實測Framework 13 2024 intel版機體表面溫度,和NBC之前測試過的Framework 13 AMD版的狀態(tài)非常相似。
這個結(jié)果是意料之中,因為Framework 13 2024 intel版和2023 AMD版,兩者CPU的TDP值都差不多,所以相同機體之下兩者的散熱效果,最終沒有明顯差異。
在紅外測溫儀觀測之下,此臺Framework 13 2024機身后方圖像:
在長時高壓運行時,電源外表溫度超過44攝氏度,最高點達46.6攝氏度:
測試環(huán)境:室溫 20 °C;測量工具:Fluke 62微型紅外測溫儀
長時空載運行時,C面(即鍵盤所在面)溫度圖如下:
長時空載運行時,D面(即機身底面)溫度圖如下:
Prime95+FurMark 雙壓力測試時,C面溫度圖如下:
Prime95+FurMark 雙壓力測試時,D面溫度圖如下:
和其他對比機型的工作溫度比較,如下圖表所示:
音頻播放
Framework 13 2024揚聲器音頻播放粉紅噪聲測試,音頻分析圖1如下:
Framework 13 2024揚聲器音頻播放粉紅噪聲測試,音頻分析圖2如下:
運行功耗
此臺Framework 13 2024,靜置在桌面處于空載運行時,整機功耗在2瓦到6瓦之間,盡管其采用了理論上功耗更高的2.8K 120Hz的屏幕,這個整機功耗還是比之前采用Core P CPU的機型要低,可見今年新采用的CPU確實有著更高的能效比,從而抵消了采用新屏幕帶來的功耗增加。
當處于高負荷運行(如玩游戲或Prime95壓力測試)時,整機功耗還是比之前采用Core P CPU的機型要低幾瓦。
有一點特別要記?。赫且驗樾翪PU集顯Arc 8的圖形性能可達之前老集顯的兩倍,才達成了以上Framework 13 2024和舊機型相比,性能不差而功耗還要低的好局面。
Framework 13 2024使用電源,依舊是2021年首代機就開始使用的60瓦超小型電源,電源接口為USB-C。
在1080p/Ultra畫質(zhì)時,運行游戲《賽博朋克 2077》時整機功耗狀態(tài):均值為54.531瓦;
運行Prime95進行壓力測試時,功耗峰值飆升至62瓦,持續(xù)約20秒,然后下降并穩(wěn)定在 51瓦多一點:
運行Prime95+FurMark雙壓力測試時,峰值達61.48瓦,同樣約20秒后,下降并穩(wěn)定在56瓦多一點:
各狀態(tài)整機功耗測量值,如下圖所示:
各狀態(tài)整機功耗和對比機型的比較,如下圖所示:
電池續(xù)航
Framework 13 2024在NBC無線上網(wǎng)電池續(xù)航測試中,取得的成績?yōu)?0.5小時,比之前采用Core i7-1370P的機型要長,但比采用Ryzen 7的機型要短。
考慮到新屏幕的2.8K分辨率和120Hz的刷新率,比之前的屏幕功耗要高,如果選配之前的屏幕,電池續(xù)航成績應(yīng)該還要好。
使用標配的60瓦電源,將電池從0%電量充滿至100%,用時不到90分鐘。
各種工作狀態(tài)下不同電池續(xù)航時間、和其他機型的對比,如下圖所示:
譯者提示:
此處原文為“Still Versatile After Three Years”,意思是“三年后依然功能多樣”。
而本文開頭的原文“Is this 3-year old design reaching its limits?”,意思是“三年前的老機身是否已達極限?,被譯者改寫成“三年磨一劍?”;
所以,此處使用“鋒芒依然再”,承前啟后----注意是“再”,而不是“在”。
本次評測的Framework 13 2024 Core Ultra 7版,官方俯視渲染圖如下:
優(yōu)點:
缺點
Framework 13 2024保持了一以貫之的充分利用加模塊化設(shè)計的美好理念,它大概率能繼續(xù)發(fā)展,持續(xù)采用不斷迭代更新的新處理器,以相對較低的成本為用戶提供新機型。
從充分利用和環(huán)??沙掷m(xù)發(fā)展的角度來看,這自然是美好的,但這也意味著自2021年首代誕生以來就存在的固有缺點,在未來幾年中將繼續(xù)存在。
比方說,如要采用性能更高的CPU,那么其散熱冷卻解決方案恐怕將難以承受----正是因為這個緣故,F(xiàn)ramework 13和定位類似的競品相比,因為其機身長期固化,整機性能的發(fā)揮需要更高超的技巧來應(yīng)對。
換句話說,F(xiàn)ramework 13被歷史部件兼容性所圍困,機體有任何重大的內(nèi)部或外部更改,如改用均熱板、或采用液態(tài)金屬,用以提升散熱性能或改善風(fēng)扇噪音,都會使整個系列機型的模塊充分利用性超級復(fù)雜化。
如果覺得Framework 13 2024 intel版機型新集成的NPU功能,是個可有可無的雞肋,那么可以選擇使用AMD Ryzen 7 7840U的機型,兩者CPU性能和圖形性能相差無幾,而且AMD機型的價格還要便宜幾百美元。
Framework 13 2024 intel版的帶來的升級,如新屏幕、性能更好的集顯,以及新增的SD端口模塊和彩色端口模塊,當然都提升了Framework 13系列的競爭力,使其在和大牌廠商層出不窮的亞筆電進行的較量中,不至于毫無勝算。
至于對用戶來說,必須記住這一點:
如果你要擁抱Framework筆電模塊化設(shè)計帶來的持續(xù)發(fā)展復(fù)用性,就必須義無反顧地拋棄其他品牌更薄、更輕、更堅固、乃至性能發(fā)揮更高的好處。
NBC基于自家最新的v8評級系統(tǒng)之亞筆電評級標準,給予此次測試的Framework 13 2024 intel版的最終評級為:good(84%):
其具體評級細分成績?nèi)缦聢D所示:
原文作者為Allen Ngo(吳艾倫),是NBC北美站首席編輯,加利福尼亞大學(xué)環(huán)境流體力學(xué)專業(yè),后繼反應(yīng)堆物理學(xué),獲得美國國家委員會頒發(fā)的核反應(yīng)堆操作許可證。其主要負責NBC北美站的日常管理、評測編輯和電競領(lǐng)域等內(nèi)容的制作和發(fā)布。
說今年最吸引眼球的硬件設(shè)備,那還得是Vision Pro啊。
畢竟這些年,整個圈子的新品邏輯那叫一個循規(guī)循矩,用高情商的話來說那叫穩(wěn)扎穩(wěn)打不易出錯,而低情商那叫創(chuàng)新精神嚴重缺失。在元宇宙泡沫散去之后,就連XR市場也講不出什么新故事,Vision Pro起碼算是創(chuàng)新性融合AR與VR,把XR這個理念代入了消費級市場。
理論上來說,作為一個始終追求科技前沿的玩家,小雷不整臺Vision Pro好像沒啥道理。
但是,近30000塊的售價,換算過來就是我這種小職工不吃不喝得幾個月的工資收入,實在不像是一句簡單的“感興趣”就能花出去的金額,更別提小雷本人獨在異鄉(xiāng),每個月不吃不喝都有幾千塊的固定生活費用支出,這要存到30000塊,那確實是猴年馬月的事情。
嘖,理想有多豐滿,現(xiàn)實就有多骨感。
只能說這Vision Pro啊,真就不是咱們這些平頭小老百姓消費得起的東西。
蘋果很懂這點,果粉應(yīng)該懂這點,而華強北可能比蘋果更加懂這點。
事實上,早在蘋果Vision Pro發(fā)售之前,便已經(jīng)有山寨版Vison Pro頭顯現(xiàn)身國內(nèi)二手平臺。名為Vision SE的這款產(chǎn)品,據(jù)說不僅在外觀設(shè)計、UI設(shè)計上和蘋果Vision Pro如出一轍,甚至售價區(qū)間為1500—1800元,價格幾乎是蘋果的二十分之一。
(圖片來源:億境)
只能說,這波目標用戶就很明顯。
我知道,我知道,作為人家公司一眼相中的目標用戶,這波小雷不買就多少有些沒禮貌了,所以我這不是把這臺莫名其妙的“Vision SE”給買回來了嘛。
至于這1500塊錢的Vision SE到底什么水平,跟著我看下去你們就知道了。
老規(guī)矩,我們從包裝部分開始。
該說不說的,就這包裝設(shè)計,沒開箱的時候就已經(jīng)感受到了120%的華強北氣息。
簡陋的方形外包裝內(nèi),除了Vision SE本體外,什么遮光罩啥的已經(jīng)預(yù)先安裝在本體上了,此外就是一個異常簡陋的手柄遙控器,以及一個最高18W USB-C電源適配器。
(圖片來源:億境)
遠遠看過去的話,不可否認Vision SE和Vision Pro確實是有幾分相似的,類似的滑雪鏡式設(shè)計,采用金屬銀色涂層的邊框,以及看著有點像是布料紋理的眼罩部分,至少看上去和正品有七八分相似,甚至按鍵、開孔和散熱的結(jié)構(gòu)都整得大差不差。
不過,只要稍微靠近一點,那就什么問題都暴露出來了。
首先,Vision SE的正面壓根就不是什么屏幕,而是一塊由亮面硬塑料覆蓋的面板,正中間還有兩個非常mini的攝像頭,主要負責的是官方宣傳中的XR部分,具體體驗我們下文再說。
(圖片來源:雷科技)
Vision Pro上的鋁合金中框,到Vision SE上面變成了“鋁合金金屬色”的塑料中框,手感黏糊糊的,至于編織材質(zhì)的眼罩部分,自然也順理成章地變成了編織紋理的塑料眼罩。
(圖片來源:雷科技)
頭帶則是標準雙環(huán)頭帶,布料質(zhì)地有點粗糙,后頸沒有緩沖墊的設(shè)計。
如果說Vision Pro的外觀和做工代表著數(shù)碼行業(yè)天花板的工業(yè)設(shè)計水平,那么Vision SE的外觀和做工突出的便是滿滿的粗糙感,有一種未經(jīng)雕琢和修飾的美。
這種差別,一方面源于材質(zhì)的差距,另一方面則來自它相對拙劣的做工。這當然不奇怪,畢竟價格和成本擺在那里,1000多元的山寨頭顯,用料和做工可想而知。
真要說的話,Vision SE對比Vision Pro唯一的優(yōu)勢就在重量上了。
畢竟Vision SE是一款標準的一體機設(shè)備,這意味著它不需要額外加裝電池包來供能,此外全身輕量化(笑)的設(shè)計,使其機身僅有485g左右,而Vision Pro不帶電池包的重量也達到了630g左右。
再說佩戴方面。
Vision SE的佩戴體驗是挺簡單的,只要把眼睛往頭顯那里對準,然后把頭帶往后面一扣就行了。
想要調(diào)整松緊程度的話,可以借助頭帶上的魔術(shù)貼來重新定位,算是比較方便的調(diào)節(jié)方法了。
(圖片來源:雷科技)
不過材質(zhì)這塊就不敢恭維了,頭帶的質(zhì)地非常硬,頸部沒有緩沖泡棉,這點也增加了長期佩戴時的不適感,而且前面遮光罩的材質(zhì)也不行,與肌膚接觸久了會有種瘙癢的感覺感,和面部的貼合程度也有待改善。
然后是配置方面。
作為Vision Pro的山寨版,Vision SE采用的自然是開源版的方案,商家提供了一份參數(shù)表,讓我們對它的配置性能能有一番了解。
首先,它用的芯片是高通SXR1130,這個型號看起來很陌生對吧。
(圖片來源:億鏡)
事實上,SXR1130是基于驍龍670打造的一顆Soc,兩者擁有同樣的CPU架構(gòu),即2個Kryo 360(A75)+6個Kryo 360(A55),而且GPU都是Adreno 615,而驍龍670是一款發(fā)布于2018年的中低端,可以視作是驍龍660的升級版,也是驍龍680師出同源的好兄弟。
換句話說,這就是一臺套上了XR設(shè)備外殼的廉價入門手機。
(圖片來源:億鏡)
這產(chǎn)品性能,放在六年前的中低端手機市場都不夠看,讓人對它如何實現(xiàn)宣傳中的實時3D畫面呈現(xiàn),以及所謂的XR混合現(xiàn)實效果,又多了一分好奇心。
至于顯示方面,則采用了LCD屏幕,刷新率為72Hz,雙目分辨率達到3664*1920,總像素為702萬,擁有98°的視場角。
這是什么水平呢?真正的Vision Pro顯示畫面總像素達到了遠超主流產(chǎn)品的 2300 萬,熱門國產(chǎn)一體機Pico 4總像素為930萬,入門的Quest 3則為910萬。
換言之,就算不考慮軟件上的差異,Vision SE帶來的畫面清晰度無疑要更加稀爛。
在開機后,小雷能夠確認的第一件事。
就是這款頭顯采用了基于Android 8.1系統(tǒng)的UI界面,唯有整體交互界面高度類似于visionOS。
我說的高度類似于visionOS,其實指的就是懸浮在半空中這個形似PSV的系統(tǒng)界面,這個“四-五-四”的高仿排版,搭配上分辨率嚴重不足的應(yīng)用圖標,給人以一種極其割裂的視覺觀感。
(圖片來源:雷科技)
從該界面下滑,就可以進入Vision SE的場景選擇,但是一共只有六個場景可選之余,其中有三個場景是另外三個場景的夜間版,而且全部場景看起來都有一種非常粗糙的貼圖感。
視覺沖擊是沒有了,只能說我能堅持這幾分鐘還是因為以前常用VR一體機的緣故。
另外,既然是模仿Vision Pro的產(chǎn)品,那一定得有XR功能,因此產(chǎn)品左上方提供了一個場景切換按鈕,通過雙擊按鈕即可快速將畫面切換為現(xiàn)實場景。
而開啟后的感覺……我是建議你別開更好。
(圖片來源:雷科技,原設(shè)備不支持XR模式截圖,通過PS后期模擬還原)
沒錯,Vision SE確實能實時將拍攝到的外部畫面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但是這顆不明參數(shù)的鏡頭,拍出來的畫面可以說模糊到一種新境界,不僅看不清楚有細節(jié)的東西,在使用XR功能的同時開啟別的應(yīng)用還會出現(xiàn)非常明顯的掉幀效果,讓人好一陣惡心。
對了,別看機身前面有兩個主攝鏡頭,其中只有一個是真的。
這一真一假的鏡頭,致敬傳奇山寨手機了屬于是。
操控亦是如此。
如果說蘋果那個“看-點”的操作模式還算饒有新意的話,Vision SE這個「看-點」的操作模式只能說是東施效顰,不但沒有眼動追蹤,頭動追蹤有延遲,光標會自己亂動,而且為了實現(xiàn)點擊,你還要給它接上一個有線遙控器,夢回任天堂WII時代的操作感受。
顯示效果炸了,操作體驗炸了,那我們還能拿Vision SE干嘛呢?
(圖片來源:雷科技)
看片?雖然可以實現(xiàn)窗口選擇、拉伸之類的基礎(chǔ)操作,但是Vision SE內(nèi)部的應(yīng)用窗口顯示效果可謂極度粗糙,滑動刷新時能看到掃描線也就算了,播個在線FHD片源還能有明顯鋸齒。
感覺不如我的……小米14。
游戲?Vision SE只有一個簡單的有線遙控器,機子本身也僅支持3DoF,不僅大部分VR游戲玩不起來,游玩兼容的安卓游戲操作起來那叫一個別扭,可以說毫無體驗可言。
(圖片來源:雷科技)
至于什么辦公、剪輯能力啊……那肯定是沒有的,建議別做夢了。
甚至可以說,現(xiàn)如今市面上所有的AR、VR類眼鏡產(chǎn)品,在它的襯托下,都是神中神了。
作為對比,我讓同事把Pico Neo3給帶過來了。
(圖片來源:雷科技)
不同于Vision SE,Pico Neo3是更傳統(tǒng)的那種VR一體機。
盡管在屏幕的紙面參數(shù)上二者高度一致,但是Pico Neo3采用了高通驍龍XR2平臺,本質(zhì)上是一顆特調(diào)的驍龍865處理器,搭配上功能完整的手柄,二者的娛樂體驗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開機之后,Pico Neo3首先要用手柄進行邊緣檢測,劃定一個大致的安全范圍。
為啥要這樣做,因為它支持6DoF。
所謂3DoF的設(shè)備,是指該設(shè)備可以檢測到頭部向不同方向的轉(zhuǎn)動,但是不能檢測到頭部的前后左右的空間位移。
而6DoF的設(shè)備,除了檢測頭部的轉(zhuǎn)動帶來的視野角度變化外,還能夠檢測到由于身體移動帶來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移的變化,讓你可以置身于完全沉浸式的虛擬體驗中。
當然,這肯定不是啥稀罕功能,只是單純Vision SE沒有罷了。
至于Pico Neo3能做什么嘛……
首先,游戲這塊肯定是碾壓的,PICO應(yīng)用商店里起碼擁有著數(shù)百款游戲應(yīng)用,什么輕拳、重拳再來個格擋,或是和AI來場酣暢淋漓的乒乓對決,是真能把你變成居家運動小天才。
(圖片來源:雷科技)
就是資源量這塊,拍馬也趕不上Meta Quest。
想玩PC VR大作,也是沒問題的。
用PICO互聯(lián)連上電腦就行,比如大熱的VR游戲《半條命:alyx》,游戲內(nèi)的換彈、瞄準都往現(xiàn)實里靠近,自帶的手柄也有著還算細膩的振感反饋,玩起來可謂是相當帶感了。
(圖片來源:Pico)
至于看片這塊,雖然顯示效果也就一般,但是Pico上的資源量確實不是華強北小廠可以媲美的,在抖音強推下,甚至你還能和主播零距離互動、躺著刷刷短視頻什么的。
(圖片來源:雷科技)
小姐姐唰地出現(xiàn)在面前,這放在以前真的是想都想不到。
最重要的是價格,目前Pico Neo3二手價在800塊上下。
如果說Vision SE是用1/20的價錢拿下不到Vision Pro 1/200的體驗的話,那么Pico Neo3可以說是用1/2的價錢拿下了數(shù)十倍于Vision SE的體驗。
當然,這并不是說Pico neo3有多出色,這只是一款合格的入門VR一體機。
只是Vision SE的表現(xiàn),實在太丟人了。
事實上,除了長得和Vision Pro有點像外,我很難說出Vision SE有什么優(yōu)點。
雖然它試圖通過模仿市場上的熱門產(chǎn)品來吸引用戶,但其在性能和體驗上的不足卻是不爭的事實,材質(zhì)廉價、屏幕不行、顯示效果差強人意,這些都直接影響了用戶的沉浸感和體驗質(zhì)量。
為了模仿Vision Pro而加入的XR功能更是讓人失望,拙劣的透視效果給用戶帶來了難以言喻的眩暈,相冊功能甚至存在重影且無法消除,簡直就是一場酣暢淋漓的近視手術(shù)。
(圖片來源:京東)
便宜,那肯定是便宜了。
然而,低價的背后,是顯而易見的體驗犧牲。類似于Vision SE這些高仿設(shè)備在沉浸感、操作方式及功能多樣性上,顯然無法與正版Vision Pro相提并論。
相比于蘋果Vision Pro的手勢操控和眼球追蹤,Vision SE只能依賴傳統(tǒng)的移動與按鈕操作,且使用功能和應(yīng)用場景較為單一,甚至不能滿足用戶觀看視頻或玩游戲等娛樂需求。
與之相比,價格僅為Vision SE一半的Pico Neo3卻能提供更為流暢和真實的虛擬現(xiàn)實體驗,除了沒有彩透效果之外,在性價比上確實是遠高于Vision SE。
在我看來,對于那些對VR游戲有興趣的玩家來說,Pico Neo3以其800-900元的價格,提供了一個經(jīng)濟實惠的選擇。
對于追求更高XR體驗的用戶,3000元擋位的Quest 3則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不僅在硬件配置上有所提升,彩透顯示效果非??捎^,其軟件生態(tài)和用戶體驗也更為成熟。
然而,不論選擇哪款產(chǎn)品,大伙都應(yīng)該意識到,這類虛擬現(xiàn)實/混合現(xiàn)實設(shè)備也就是一種新奇體驗的載體。
在三分鐘熱度后,你還會用它嗎?
在購買之前,我建議大伙都拿這個問題來問一下自己。
2024上半年,科技圈風(fēng)起云涌。
大模型加速落地,AI手機、AI PC、AI家電、AI搜索、AI電商……AI應(yīng)用層出不窮;
Vision Pro開售并登陸中國市場,再掀XR空間計算浪潮;
HarmonyOS NEXT正式發(fā)布,移動OS生態(tài)生變;
汽車全面進入“下半場”,智能化成頭等大事;
電商競爭日益劇烈,卷低價更卷服務(wù);
出海浪潮風(fēng)起云涌,中國品牌邁上全球化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