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 2022 春季新品發布會上,Apple 發布了 iPhone SE、iPad Air 和 Mac Studio 等一眾新品。在諸多新品中,iPad Air 屬于常規升級,所以關注度相對最低。但我卻剛好在深圳疫情、居家隔離期間拿到了這款新品,并且踏踏實實用了幾天,在這篇文章中,我就來談談 2022 款 iPad Air 的上手體驗。
2022 款 iPad Air
由于 iPad Air 是我派讀者們非常熟悉的產品,而且這一代的 iPad 在外觀和功能方面也沒有特別的變化,所以在這篇上手體驗中,我不會再復述那些 可以在 Apple 網站上查到的參數,而是結合我的使用場景,談談 iPad Air 讓我體會最深的部分。
「東西收到了,是正品,孩子很喜歡」
另外,我此前長期使用過 12.9 英寸的 iPad Pro、7.9 英寸的 iPad mini 以及那個不帶任何后綴的老款 iPad,唯獨沒有正經用過 10.9 英寸的 iPad 產品。因此,我也剛好借此機會對比自己使用其它款 iPad 的經驗,為你購買 iPad 提供更多決策資訊。
這一代的 iPad Air 是同系列的第五代,也是 iPad Air 采用方正造型的第二代。和上一代相比,iPad Air 的基礎設計和尺寸沒有任何變化,螢幕也是和上一代一樣的 Liquid Retina display,同樣搭載了側邊 Touch ID。不過,Apple 還是延續了自己「每代產品都有專屬配色」的傳統,為新款 iPad Air 推出了全新的藍色,我這次用上的也是這個顏色。
和其它幾個配色一樣,藍色版 iPad Air 的表面采用了磨砂質感的噴漆工藝。在室內環境中使用時,真機的顏色會比產品圖里更暗一點,更接近深藍。除了 iPad 本體,我還配搭了一套白色版的 Magic Keyboard,「藍白配」的顏色組合也挺搭調。而且白色 Magic Keyboard 比我想象得更耐臟,沾染污漬之后很容易清除。不過也有用過該款鍵盤的用戶表示,長久使用后還是有泛黃的可能。顏值和耐久,需要你在購買前權衡一下。
「藍白配」居然還挺好看的
可以真正體現 iPad Air 價值的是其 10.9 英寸的屏幕尺寸,在我看來,這是一個「足夠大又足夠小」的尺寸,恰當地兼顧了信息量和便攜性。
「足夠大」指它的顯示面積足夠大,可以承載足夠量的有效訊息。iPad Air 的整機大小大約是一張 A4 紙的五分之四,實際顯示面積也與這個比例大體相當。
我使用 iPad 較多的一個場景是查看 PDF 文件。通常情況下,我會以豎屏模式閱讀,在此狀態下,用 iPad Air 讀文檔的感覺與用 A4 紙打印出來非常接近,我的閱讀速度和批注習慣也能在 iPad 上完美繼承。而在我需要一邊看文檔,一邊做點別的(譬如查詞或者聊天)的時候,使用橫屏模式分屏瀏覽,iPad Air 寬度也依然足夠呈現文字內容,不會覺得同屏信息大幅減少。如果用 iPad mini 來完成這個任務,就會明顯顯得局促。
除了看文檔,用 iPad Air 也適合兩個人一起分享影片。最近深圳疫情加重,所有人都居家辦公,我和黛西也就多了許多邊吃飯邊觀影的時間。我倆曾經會把 12.9 寸的 iPad Pro 擺在餐桌上,雖然顯示效果很棒,但 13 寸的大家伙擺在飯桌上著實有點占地方,稍微多炒兩個菜就沒有擺放空間了。iPad Air 的尺寸卻能在不占地方的前提下兼顧兩人看劇的視野,如果是窩在床上一起看劇,雙手托著 iPad Air 也不至于太累。
iPad Air 的體積比 iPad Pro(12.9)小很多,就算桌上一堆菜也能騰出擺它的地方
此外,iPad Air 的顯示比例還給了用戶「你可以像看待一張紙一樣看待我」的微妙暗示。在收到 iPad Air 之后,我還沒來得及搗鼓,黛西就先拿去畫了幾張小畫,并給出了「好用」的評價。然而,iPad Pro 已經在我家擺了許久,它雖然擁有更大的顯示面積,也配備了 Apple Pencil,卻沒有讓黛西燃起作畫的沖動。簡單溝通之后我才意識到,iPad Air 的體積和尺寸讓黛西直覺地聯想到了紙筆,她也自然地遵循著使用紙筆畫畫的習慣用起了《Procreate》。
「足夠小」指的是它在兼顧顯示信息量的同時,體積和重量都要比 12.9 寸的 iPad Pro 小和輕很多,這讓我在不同生活場景中更愿意拿起和使用它。
前文提到的「飯桌上沒地兒放」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類似的情景還有很多,譬如我習慣在睡前閱讀一會兒文字,但 iPad Pro 體積太大,在床上用就會顯得既放不下也舉不久。不僅如此,套上 Magic Keyboard 之后的 iPad Pro 重達 1300 克以上,從體積到重量都比 MacBook Air 差不了太多,已經脫離了平板電腦范疇的輕薄。
不過,iPad Air 的尺寸也并非完美,影響之一就是 Magic Keyboard。在 12.9 寸版的 Magic Keyboard 上,主要功能按鍵都是全尺寸的,但 10.9 寸版的部分按鍵受尺寸所限只能半寬。這些鍵位集中在右側小拇指范圍內,使用頻率也不低,如果按照正常的鍵盤使用習慣就很容易誤觸或者找不到按鍵,影響輸入效率。譬如我輸入文字最常用「+」、「-」兩個鍵進行候選字翻頁,半寬按鍵就經常出錯。寬度限制還導致直角引號的兩個按鍵寬度不一樣,按起來更是有點找不著北。好在此類問題并非無解的硬傷,用上兩天熟悉之后就能適應,但對于特別依賴 iPad 來進行文字創作的用戶來說,半寬鍵位還是會多多少少地帶來一點麻煩,選購時需要考慮一下這個因素。
10.9 寸版 Magic Keyboard 的部分鍵位是半寬的,剛上手時很容易誤觸
在新款 iPad Air 發布后,我看到有朋友關心搭載 M1 芯片之后續航會不會有大的變化。根據 Apple 網站的說明,新 iPad Air 和上一代的續航水平一致,不僅如此,iPad mini、iPad Air 和 iPad Pro 的續航水平也完全相同。從我的使用體驗來看,iPad Air 的續航確實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我將其稱為「真·一天一充」。
我的使用習慣是每天九點開工,打開飛書參與編輯部的昨日文章投票,接下來開會、敲字;中午時用它邊吃飯邊看 YouTube,午休后繼續敲字,期間會聽聽音樂或者在社交工具里聊幾句;下午收工后用它邊吃晚飯邊繼續看 YouTube;睡前看半小時左右的文檔,然后充上電睡覺。在全程都用自動室內亮度的狀態下,iPad Air 的電量剛好能滿足我一天的使用,可謂字面意義上的一天一充。
這個續航算是 iPad 的「常規操作」,沒有比前代更好,但也超過了許多筆記本電腦。不過,由于我此前的 iPad Pro 是 2018 款,用到今天續航能力已大不如新。所以在換上 iPad Air 之后,反而覺得 iPad 的續航提升了,這也算是設備換新的被動收獲吧。
自 Apple 推出 M1 芯片以來,相信你已經看到過無數次關于這顆芯片如何強大的討論,我就不在本文贅述了。在我的日常使用中,無論看片、寫字、修圖還是 iMovie 剪短片,都沒有可以真正觸及 M1 性能上限的場景。對于「當 iPad 遇到 M1 芯片,會帶來怎樣的性能表現」這個問題,在我派此前的《移動平臺最強屏幕 + 芯片,iPad 迎來史上最大升級:新款 iPad Pro 體驗》中也有詳細描述。簡單來說,iPad Air 上的 M1 芯片對比 iPad Pro 沒有做任何取舍或「閹割」,僅就性能表現來看,iPad Pro 所能做的一切,iPad Air 也都能做。
總體來說,從老款 iPad Pro 換到新款 iPad Air,我的使用感受是更加愉快的。但也有一些地方讓我覺得不盡如人意。
最明顯的一點是沒有了 Face ID,解鎖開屏比原來麻煩了一點點。大多數時候,我在點亮 iPad 的時候都處于單手握持平板側面的狀態,在使用 iPad Pro 時,Face ID 會自動檢測我的面部并直接解鎖,相當于我拿起 iPad 的瞬間就完成了解鎖,可以直接操作。但在 iPad Air 上,我還要主動伸手去摸 Touch ID,解鎖過程雖然很方便,但畢竟多了個伸手指的動作,少了之前一氣呵成的順暢感。
其次是高刷屏。iPad Pro 在很早的時候就應用了 120 Hz 的 ProMotion 高刷屏,這也是 Pro 系列的重要賣點。在大尺寸的螢幕上,不同刷新率的區別會比手機明顯很多。無需打開任何 app,僅僅在主介面的不同頁面間劃動,就能感受到 iPad Air 和 iPad Pro 在刷新率上的顯著區別。從 120 Hz 退到 60 Hz,不免覺得每一步操作都有點卡卡的,要持續使用一段時間后才能適應。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談談現行的幾款 iPad 分別適合哪些用戶。
iPad Air 無疑是適合大多數人的設備,它在價格和配置之間取得了相對的平衡,即使只用來看劇、上網課或者玩游戲,購買它也不是一項成本過高的投資。同時,它還有著很高的性能上限和拓展潛力——搭載了和 Pro 系列性能一樣的 M1 芯片、兼容 Pro 系列的全套配件,如果你想以 Pro 的方式使用它,iPad Air 完全跟得上你的節奏。
對于已經明確知道「我想用 iPad 做什么」的高階用戶,iPad Pro 更為適合。和 iPad Air 相比,iPad Pro 上多出的那些「Pro」的部分可能會直接決定一些使用場景是否成立。譬如,如果你是一位室內裝修設計師,可能需要 LiDAR 攝像頭幫客戶快速建模;如果你想用 iPad 做播客,用五顆錄音室級麥克風自然會有更佳的錄音效果;如果你想在 iPad 上進行視覺乃至 3D 設計,更大的螢幕尺寸和 Liquid Retina XDR display 能幫你更好地施展才華。
iPad mini 則可以視為一部「大手機」,適合一定要把平板電腦揣在兜里隨身攜帶的用戶。和手機相比,iPad mini 視野更廣、信息量更大,玩游戲時抓握空間更多,視覺上也更為舒適。但它沒有 Magic Keyboard 等配件,螢幕尺寸也著實不夠大,在需要嚴肅辦公或者創作的時候,iPad mini 可能沒有那么順手。
這一代的 iPad Air 是一部標準意義上的 iPad——攜帶方便,性能強大,配置均衡,價格也不算貴,完全符合大眾用戶對于「iPad」這個詞的印象和期待。很多朋友在購買 iPad 時都有「用它個三五年」的規劃,而 M1 芯片就是讓你長期使用卻不必擔心性能落后的底氣。在使用新款 iPad Air 的這段時間里,深圳疫情逐步升級,我也就困在家里用它辦公、用它娛樂、用它學習。能讓生活變得開心和充實,這就是一部好設備存在的意義。
擊右上方“關注”,第一時間獲取科技資訊、技能攻略、產品體驗,私信我回復“01”,送你一份玩機技能大禮包。
---------------------------------
3月8日消息,據MacRumors報道,iPad Air或將搭載M1芯片,雖然同樣基于ARM架構,但性能表現比iPad 9搭載的A13處理器強太多了。
購買蘋果平板電腦時,我們討論比較多的是iPad或iPad Pro,游戲黨會考慮iPad mini,iPad Air這款產品熱度明顯低一些。小雷詢問過身邊的一些朋友,他們認為iPad Air不吃香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特點。
iPad Pro毫無疑問是最強平板電腦,iPad mini適合打游戲,iPad則是性價比之選,相比之下,iPad Air就顯得沒有什么亮點,而且價格又偏貴。就拿iPad Air 4來說,256GB WiFi版售價5999元,而搭載M1芯片的iPad Pro 11 256GB WiFi版售價不過才6999元,都已經花那么多錢了,再多加1000,配置能高那么多,何樂而不為呢?
正因如此,iPad Air幾乎成了蘋果平板電腦中最不受待見的產品。這一次不同了,時隔兩年,iPad Air終于更新,它帶著M1芯片來了。加入該芯片之后,iPad Air 5與iPad Pro 11的差距將大幅縮小,如果屏幕再稍微升級一下,那么這個價格就能凸顯出一定的性價比。
尷尬的問題就在于,除了iPad Pro,蘋果似乎不愿意給其他幾款平板電腦上好屏幕。平板電腦最重要的兩項硬件配置就是芯片和屏幕,iPad mini 6果凍屏被罵了那么久,iPad 9屏幕素質也一般,恐怕iPad Air的屏幕也不會很出色,高刷更是想都別想。
小雷甚至有一種想法,蘋果是不是在清理M1的庫存?日前彭博社報道稱,蘋果已在多款Mac上測試M2芯片,預計今年下半年就能發布。既然M2都要出來了,那M1的地位肯定就要下降,不一定會直接停產,但確實需要提前清理一下庫存了。
---------------------------------
作者:雷科技團隊,致力于聚焦科技與生活,關注并私信回復“01”,送你一份玩機技能大禮包。
年 2 月份,小米 CEO 雷軍在和米粉互動的時候就曾經透露,今年除了會推出 MIX 系列新機外,還會重啟小米平板產品線。
隨著進入下半年,關于小米平板5 的曝光也多了起來。今天下午,知名爆料博主 @數碼閑聊站 公布了一組小米平板5 官方鍵盤配件的相關設計圖。
根據圖片顯示,小米平板5 將支持外接鍵盤與手寫筆。鍵盤皮套上還置入了一個挖槽,用來收納手寫筆配件,這也表示小米平板5 和手寫筆配件可能不支持磁吸連接。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平板5 的鍵盤套上還配備了一個圓角矩形的挖孔,看起來和蘋果的 iPad Pro 官方鍵盤套有點相似。
此前有爆料稱,小米平板5 將會搭載一塊 TCL 華星提供的 10.95 英寸 LCD 屏幕,分辨率為 2560×1600 ,支持 120Hz 刷新率和 240Hz 觸控采樣率,另外還擁有 4096 級觸控。
而根據之前的渲染圖所示,小米平板5 的影像模組將采用類似小米 11 類似的設計,正面則是無開孔設計,前置鏡頭隱藏在邊框中。
有消息稱,小米平板5 很有可能會在 8 月中下旬正式發布,具體細節還需等正式發布才能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