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家里路由器出了點問題,當初幾十塊錢買的,用了好幾年了,壞就壞了,干脆買個新的,于是購買一個路由器就提上了日程,因為家里對游戲的需求基本接近于無,短期內也沒有自建NAS存儲的打算,所以對這個新買的路由器的要求就是穿墻效果好、質量過關、信號穩定、價格不高。
一開始我在以小米、360為首的新興智能路由器和以TP-LINK、騰達為首的老牌路由器里面糾結,智能路由器好不好?當然好,它的賣點和特色都挺吸引人,但后來轉念一想,我目前在實際使用網絡的過程中,涉及“智能”領域的部分并不多,對路由器最主要的需求就是提供WiFi信號,再加上家里以前用的路由器就是TL牌的,所以也就不折騰了,干脆繼續用這個牌子。
下定決心買TL的路由器,接下來就簡單多了,跑去京東以路由器為關鍵詞搜索,結合價錢、外觀、配置,最終選定了下面這一款:
TP-LINK TL-WR886N 450M無線路由器(寶藍) WIFI無線穿墻王...
P.S.為了曬單去找鏈接,一看居然比我買的時候便宜了10塊,,所以說最恨買完東西就降價的產品了!!!
不知道是不是京東對自己的物流安全百分百信任,收到的包裹就只有一層塑料包裝,連點防震膜都沒有,這點真是不論見多少次心里都有點小緊張,生怕東西被撞壞:
拆開外包裝,就見到了路由器自身的包裝盒,盒子還挺大,質感也不錯,幾個面上標注了產品相關信息等:
包裝盒內裝有路由器本尊、充電頭和線、保修卡和安裝指南等,合照見下圖:
配件沒什么好說的,主要看下路由器本尊,我個人感覺寶藍色這款顏值還算不錯,簡單大方,不過塑料機身多少有些質感不足。
路由器正前方看起來有點像拍扁了的UFO,通電后白色指示燈常亮:
后面是電源接口、重置鍵、WAN口和4個LAN口,可同時連接4臺有線設備,20臺無線設備:
3根可360度轉動的天線,可以擺動成各種姿勢:
天線上凹刻了品牌名:
底部是U形散熱孔以及產品相關信息,為了防止磨損方便散熱還設有4個腳墊:
這款TL的路由器安裝調試非常簡單上手,給路由器通電后,網線接到WAN口,緊接著的調試有兩種方式,一種通過手機,另一種通過電腦,因為前者更加方便快捷,所以這里主要介紹一下前者。
首先使用手機連接路由器的無線信號,無線名字可在底部標簽上查找:
手機連上WiFi后,進入TP link網站分別進行管理員密碼設置、上網方式設置以及無線設置:
設置完成,使用密碼重新連接WiFi即可:
這個時候真的要感慨一下,好幾年沒買路由器了,我對路由器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第一次購買安裝時上,那個時候干什么都得用電腦,結果現在手機輕輕松松就能搞定,真是發展迅速。
TL并不像小米、360路由器那樣智能,但近年來和電子相關的產品不和智能沾個邊就顯得落了下成,對于TL來說,前有狼后有虎,一成不變顯然不行,而這款WR886N的“智能”體現在它的APP上,雖小但聊勝于無。
打開APP,首先進入登錄界面,對于新用戶來說,這個時候可以選擇創建TL ID,也可以選擇管理員密碼登錄,我因為懶得創建ID,干脆直接用管理員密碼登錄,緊接著它就提醒創建免費ID或使用已有ID,選擇跳過,直接進入主界面:
前面已經說了,TL的智能程度不算高,比較有趣的也就是訪客網絡,像我的習慣一般都是路由器密碼設置得非常復雜,準確來說自己也不記得,那如果朋友來了之后問密碼就比較懵,干脆直接打開訪客網絡。這里的訪客網絡可以設置網速、開放時間、密碼等等,操作還是比較簡單的:
APP里面可以下載安裝應用,我對路由器不是特別懂,比較常用的就是IP與MAC綁定,用以防止蹭網:
設置界面包括以下內容,比較常用的是軟件升級、管理員密碼更改、重啟路由器和恢復出廠設置:
優點:外觀簡單大方;安裝調試方便快捷;信號穩定,覆蓋范圍廣,穿墻能力不錯。
缺點:質感稍遜;智能程度不高,手機APP只是簡單的將原先電腦上的操作內容優化后裝成APP安在手機上,雖然起到了方便的作用,但和別家智能路由器的豐富功能比起來有些弱。
附上產品參數圖:
以上。
一陣兒,華為推出了一款酷睿i3版的MateBook 13,首發促銷價僅3999元,引起軒然大波,不過很快就提價到了4399元并一直穩定在4399元上了。而今,榮耀品牌“再續瘋狂”,推出了MagicBook的i3款,該機正價只要3999元,促銷價僅需夸張的3699元!一場新低價傳奇正在上演!
配置和規格
■顯示屏:BOE(京東方)14英寸FHD霧面IPS
■處理器:Core i3 8145U(雙核四線程,2.1/3.9GHz)
■顯卡:UHD 620集顯
■內存:雙通道8GB(2×4)LPDDR3(固化)
■存儲:三星PM981 256GB PCI-E SSD
■網絡:英特爾AC9560 802.11ac無線+藍牙5.0
■接口:1×USB3.0、1×USB2.0、1×USB Type-C(筆記本供電、數據傳輸、DP視頻輸出)、3.5mm音頻口、HDMI口
■重量:1.44kg(含57.4Wh電池)
■系統:Win10 64位
促銷價/正價:3699/3999元
▲MagicBook i3款為三面金屬材質機身,屏幕為左右窄邊框設計,黑色鍵盤,整體風格時尚大氣。
秒殺多數高端輕薄本的易用性體驗
Key:四揚聲器、超大容量電池、指紋識別、鍵盤背光、Magic-link 2.0
我們很少在文章開篇就給一款測試產品極高的評價,但MagicBook i3款毫無疑問是“配得上此殊榮”的,它在易用性層面可以輕松秒掉大部分七八九千元的高端輕薄/輕便機型。
●表現力夸張的四揚聲器系統
不少人對筆記本揚聲器的印象是“比手機好不了太多”,以至于覺得筆記本揚聲器表現如何不太重要——但這是一種嚴重的誤解。因為不少高端機型,包括游戲本和中高端輕薄本,其揚聲器表現是相當不錯的。比如戴爾XPS系列、華為MateBook系列等。但在MagicBook面前,即便是揚聲器表現出色的高端機型,也“很難抬得起頭”,因為MagicBook內置的四揚聲器系統,無論是音質還是音量,表現力都堪稱“爆棚”。就算你之前聽過XPS、MateBook等機型出色的揚聲器表現,“心理預期”已提升很多的前提下,我相信MagicBook依然可以震驚到你!
這里我就不再列舉各種音樂、樂器的“具體形色表現”了,就說一個非常直觀的數據:我們做筆記本續航測試多年來延用同一個標準——Win10自帶的《電影和電視》應用,播放720P電影《LUCY》,而音量和屏幕亮度設置為“滿足安靜室內的最低觀影需求”。而在音量這個環節,這么多年來,測試的筆記本基本都要設置到40%以上,有些揚聲器音量小的機型甚至要設置到50%以上,而MagicBook設置26%就足夠了……
●57.4Wh超大電池、19小時超長續航
說到續航測試,就又提到了MagicBook i3款的另一個驚人易用性表現:該機搭載了57.4Wh的超大電池,即便拉通看市場中所有輕薄本、輕便本,這一電池容量也算很大的。而酷睿處理器的應用功耗非常低,在閑置關屏/斷網時,整機(主機)功耗僅1W左右,在50%屏幕亮度+26%音量的情況下,720P視頻播放整機功耗僅5W左右,所以續航可以達到夸張的19小時3分鐘(實測)。
這里我們也測試了大量不同分辨率、不同類型的多媒體播放應用,以及在線視頻應用的整機功耗。大家可對比720P MKV本地視頻播放的功耗,進行不同應用的續航時間推算。
●指紋識別、背光鍵盤、準確的觸控板
除了揚聲器外,屏幕、鍵盤(含觸控板、電源鍵等)是人機交互中最基礎,也是最容易被用戶感知并進行優劣評價的部分。
MagicBook i3款屏幕為BOE的霧面IPS屏,45%色域,亮度一般,所以大家會發現前面的應用測試都采用的是50%亮度。該機帶鍵盤背光,兩檔亮度可調,能適應各種使用環境,而且鍵盤的按鍵個頭很大,手指可以比較舒適地找對位置。當然,由于機身的輕薄設計,所以鍵程不算長,手感普通。相對的,該機的觸控板顯得無可挑剔,定位準確靈敏。
不過該機在基礎操控層面,真正值得一提的還是它的指紋識別功能。這個功能是整合在電源鍵上的,不過區別于其他廠商的電源鍵指紋識別功能,MagicBook的指紋識別是“一鍵式”的(準確說是整個華為生態下的筆記本都如此),在關機狀態下只用按一次,就能完成開機和指紋識別登錄兩個過程,直接就進入系統了,異常方便——華為把易用性做到了極致。
●Magic-link 2.0以及超實用的電腦管家
作為徹底顛覆了PC與手機互動形態的“大殺招兒”,華為MateBook的一碰傳、榮耀MagicBook的Magic-link這兩個功能體系,大家應該都聽聞過了。它們倆實質上其實是一套系統,也具備一定的兼容性,只是名字不同。華為/榮耀手機,提前與電腦配好對,后期通過觸碰機身C面右下角的NFC標貼,就能完成照片、視頻、文檔的傳輸,或是實現PC錄屏分享,還能共享剪貼板。坦率說,一碰傳和Magic-link功能我們已說過很多次,但我們依然愿意在每次介紹華為、榮耀筆記本時再拿出來說一番,因為我們不希望任何用戶錯過這一功能。
而提到Magic-link,有兩個事情就不得不提。第一個是該機搭載的英特爾AC9560無線網卡,它的最大單一無線連接帶寬可達夸張的1.73Gbps,所以,確保了手機與筆記本的數據傳輸不會有任何瓶頸(即便有,也是在手機端)。另外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市面上不少七八千元的高端機型都在摳成本,采用高通或Realtek的低價位無線網卡,但3699元的MagicBook i3款卻一點沒省!
另一個必須提到的點是華為《電腦管家》應用,Magic-link也是包含在里面的。這個應用的功能豐富實用。舉個例,它有一個二級子項功能,叫“啟動項”,里面列表了所有Windows系統的啟動項,而且針對每個項都提供了開關,可以很方便地進行關閉。最厲害的是,《電腦管家》還為用戶提供了“開啟/關閉建議”,看起來一目了然。坦率說,在應用生態上,華為品牌也好,榮耀品牌也好,的確做得非常出色。
酷睿i3也有不俗性能表現
我們相信不少消費者看到該機3699元的價格時會大吃一驚,立馬心動;然后發現是i3時,又產生一絲猶豫。而在這里牛大叔又要“開篇點題”了——只要你不玩太多3D游戲,第八代酷睿i3 8145U的性能的確是妥妥的!
▲由于是雙核四線程,所以Cinebench R15的渲染成績看起來不那么好看,但請注意,R15的測試時間很短,所以偏重于爆發性能,核心數量多,爆發性能自然會更高。但如果測試時間拉長,如Cinebench R20,長時穩定輸出功率和頻率的側重比例就變大了。而i3 8145U雖然核心數量少,但在同樣的長時輸出功率(15W)下,頻率會更高,所以實際渲染成績也不差,886cb,是i5 8265U成績的三分之二左右,且已把第七代酷睿i5 7200U遠遠甩在身后了——但作為那個時候的主流處理器,沒人覺得i5 7200U慢吧。
▲再結合上三星PM981 PCI-E總線SSD,你完全不會感受到該機慢,相反,你會覺得它奇快無比。
我們這里還特意進行了日常應用的組合測試,以考驗i3 8145U+8GB內存是否真能撐住日常應用較極端的狀態▼:
▲(請點擊放大該圖)我們打開微信PC版;Photoshop CC14開啟了一個15.2MB的JPG圖片,內存中解壓縮后至少有150MB以上空間占用;另外,我們用Chrome瀏覽器打開了20個京東和蘇寧的頁面,而且每個頁面都是完全渲染的——比如這個頁面有10屏那么長,我們是把這10屏的圖片和內容全部打開后再開啟第2個頁面的,其中,京東拍賣是一個起碼長達50屏的超長超多圖頁面,京東閃購起碼也有30屏圖片;最后,我們還開啟了最新的迅雷X高速下載電影。測試結果是該機依然可以流暢響應。
▲兩個圖中,上圖為整機閑置狀態時的處理器和內存占用狀況。大家可通過下圖與上圖的對比,來一目了然地分析不同應用占用不同硬件資源的狀況(比如一個簡單的下載工具《迅雷》對處理器的資源占用是最大的,甚至超過了開啟了20個網頁和上千個圖片的Chrome瀏覽器,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迅雷》優化得不理想)。
▼另外,i3 8145U其實還能玩一些游戲!
▲在雙通道內存的幫助下,UHD 620集顯性能是充分發揮了的,個別游戲應用也能信手拈來,比如《街霸4》,FHD默認特效下平均75fps,高可達近100fps,完全流暢。
▲稍微降一點分辨率到1440×900(基本不會影響畫面精度),《生化危機5》這種畫面級別的3D游戲也不在話下。
極限考機,散熱和溫度表現妥妥
之前我們評測過i3版的MateBook 13,而與MateBook 13的雙風扇設計不同,MagicBook采用的是雙熱管單風扇設計。那么,它的處理器溫度、外殼溫度表現如何呢?
▲MagicBook i3款的內部圖。大家可以看到巨大的57.4Wh電池和大號的風扇。另外,左右兩個雙揚聲器組合都是L轉角造型,個頭也很大。機身上部橫置的是三星PM981 SSD,可自行更換更大容量款型。內存固化無法更換。
▲室溫27℃,Aida 64系統穩定性測試考機30分鐘后的情況。處理器最高80℃,兩個處理器核心基本是在72℃~80℃波動。輸出功率穩定在15W,由于核心數量少,所以頻率較高,可達3.01GHz(穩定值)。
▲考機35分鐘后的情況。室溫27℃,算較高的,所以C面大部分區域在30℃以上,最熱的地方為按鍵E/R/T和周圍一圈,最高溫度44℃。按鍵區域總體有較明顯熱感,但完全不影響操控。另外,請大家務必意識到,我們模擬的是持續極限負載環境,而在實際應用中,針對這款機型,我們很難想象它會有這樣的極限狀態(你會拿來做什么呢?日常應用不可能做到那么極限的負載;如果做視頻什么的,應該考慮四核六核的游戲本甚至核心數量更多的臺式機;做設計、做渲染就更不是它的菜了)。即便你玩游戲,也不是持續滿載,因為游戲的負載是動態變化的,時高時低。
總體來看,即便是持續的極限高負載環境,該機的散熱和溫度表現也是合格過關的,所以日常使用不會有任何問題。
一句話結語:
MagicBook i3款是體驗非常出色,性價比超高的日常辦公娛樂輕便機型,在它極出色的體驗面前,個別不算完美的小遺憾點幾乎可算作沙子忽略不計。
購買小貼士
MagicBook i3 Vs MateBook 13 i3,怎么選?
榮耀MagicBook i3款的促銷價僅為3699元,比R5 3500U版都低,而且體驗的確可秒掉很多七八千元的高端機型,揚聲器更可算作“打遍天下無敵”了,還有超長的續航。所以,如果你的預算低于4000元,MagicBook i3款基本算是最佳選擇了。
但當你的預算為“4000元左右”,那么一個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就是華為品牌的MateBook 13 i3款。實際上,我們已經收到了很多消費者的咨詢,詢問這兩款機型買誰好?
我們認為兩款產品都是非常出色的產品,所以最終的抉擇會落在“你所在意的應用點”上。
●MagicBook i3是14英寸屏,大一些,屏幕談不上驚艷,但是揚聲器表現無敵,另外大電池和超長的續航是它最大的賣點之一。還有一個重要的優勢:它有USB大口。
●MateBook 13 i3款的2K屏是最大賣點。揚聲器也很棒,實際上反而比更高價的MateBook X Pro好,假設MagicBook的揚聲器是100分,那么MateBook 13的可以打95分,而MateBook X pro的揚聲器只有89分。但是該機在電池/續航上就要明顯輸給MagicBook了。另外,MateBook 13沒有USB大口,大部分擴展應用都要轉接。
兩款機型的i3款性能釋放都很出色,表現差異不大,但由于MateBook 13為雙風扇,散熱能力更強(比MateBook 14都強得多),所以機身內部和C面溫度表現好不少。至于指紋識別、背光鍵盤、一碰傳(Magic-link),兩者都有,就不贅述了。
▲MagicBook可輕松開屏180°,方便共享演示,以及在狹小的空間內“立起來看片兒”。
綜合來看,兩款機型,一個是偏重于實用的選擇,一個是偏重于面子的選擇。而就宏觀人群來說,應用特別簡單的女生,或是喜歡修照片(強調,是喜歡在電腦上修照片)的用戶,“面子”更出色更漂亮的MateBook 13 i3款更適合;實用黨,技術直男,操控黨,MagicBook 13 i3款則是優選。
今天對測試平臺進行了改進,將原本普通百兆臺式電腦,更換為一臺HP的塔式服務器。主要的原因是:該服務器有千兆網絡接口,能夠更真實確認效果和速度,網絡拓撲圖如下:
測試網絡拓撲圖
我們測試了TL-WR886N千兆網絡的有線連接測試:詳見我的前一篇原創文章。現在我們開始測試無線連接傳輸性能。
我們用一臺2012年的MacBook Pro連接TL-WR886N路由器,電腦實際的連接速度和IP地址如下:
MacBook Pro筆記本連接速度
從實際連接速度來看,標注450M的無線在MacBook Pro筆記本實際連接速度僅有216.5Mbps,低于我的預估值。
我從服務器復制11.5G的文件,復制時約在12M/秒左右,但速度并不穩定,有時高時低的情況:無線路由器僅連接一臺筆記本的情況,半小時內,無線速度多次在5M-13M/秒的演變……
無線復制時的速度信息
另一臺電腦,我從TL-WR886N路由器Web管理界面,也觀察到流量信息:基本和文件在復制時的速度同步,部分截圖如下:
Web管理界面實現速度1
Web管理界面實現速度2
網頁瀏覽器我用了360、fireFox二種瀏覽器,在實際測試過程中,實際下載速度也都在2M~13.6M/秒不等。詳見以下截圖:
FireFox瀏覽器下載速度
360瀏覽器下載速度
FireFox瀏覽器下載速度
我們用內網全千兆的網絡測試環境,對TL-WR886N 450M無線千兆版進行了有線和無線的測試,觀察到的測試數據和使用體驗,有以下幾點:
經過二天的測試,TL-WR886N 450M千兆版無線路由器表現一般,但對家庭用戶100M+以上寬帶接入,有線網絡足夠使用,無線速度不足發揮出100M以上的寬帶速度。
原創作者:王維翰 首發“”。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依照個人經驗安裝、評測、經驗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大家選購合適的產品,如有違規或違法行為,請通知本人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