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前言:逆風上揚 華為重塑了安卓平板格局

    平板市場收窄、整個產業長期頹靡不振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其原因也眾所周知——智能手機走入全面屏時代之后屏幕越來越大;筆記本電腦掀起了輕薄化的潮流,越來越便攜。

    兩者的“夾擊”使得本就誕生在夾縫中的平板電腦生存空間愈發狹隘。近日,IDC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平板市場出貨量約567萬臺,增幅僅1.4%,整體增速繼續收窄,不甚樂觀。

    但是就在一片萎靡之中,華為平板呈現出了逆勢快速上升的態勢,釋放出了令人始料未及的爆發力,其第三季度出貨量約212萬臺,同比增長了24.4%,出貨量市場份額占比37.4%,首次超過蘋果,拿下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第一名!

    相比之下,蘋果的iPad出貨量約192萬臺,同比增長12.2%,出貨量市場份額33.8%,第一次滑落在華為身后。

    而華為之外的幾乎所有安卓平板廠商順應整個市場大環境的形勢,基本都出現了幅度較大增速跌落,體量越來越小。

    在過去的這段時間當中,華為能夠在平板市場完成絲毫不亞于手機的華麗逆勢突圍,主要得益于新旗艦機型M6系列的高歌猛進以及從低到高全價格段產品的全面開花。

    回顧一下:華為平板M6系列作為三季度主力,8.4英寸版本、10.8英寸版本以及主打游戲的高能版從不同的人群、場景切入點打開局面,哈曼卡頓專業品質調音、2K高清屏幕和獨有的“銳屏”顯示增強技術,帶來沉浸式影音體驗。

    麒麟980芯片和GPU Turbo 3.0技術的搭載,讓使用者能夠獲得大屏游戲娛樂體驗;全系標配的“平行視界”應用分屏功能尤為受到關注,它幾乎是重塑了安卓應用生態,猛戳安卓生態下的體驗痛點,再加以電腦模式等特色,讓安卓平板成為了兼顧生產力、娛樂功能的全能工具。

    華為平板M6系列

    未曾料想的是,華為對于平板的投入依然還在繼續,旗下首款高端Mate平板也已經到來。它的身份有些特殊,在命名上歸屬于Mate旗艦家族——華為MatePad Pro,這是Mate家族首款平板產品。

    華為MatePad Pro 配有手寫筆、鍵盤套等外設,在生產力以及便攜辦公效率等方面帶來新的突破點,同時還采用屏內開孔設計(位于左上角)的10.8英寸大屏,四周4.9mm超窄邊框,成為全球最高屏占比(90%)的平板。

    此前,華為Mate系列已經覆蓋手機、折疊屏等品類,自MatePadPro的到來之后,其進一步豐富Mate系列產品線,成為了華為迄今為止最為強悍的高端平板。

    快科技提前拿到了華為MatePad Pro,接下來是我們的詳細評測。

    二、外觀:最高平板屏占比 它用上旗艦手機的工藝

    智能手機已經走入全面屏時代許久,但平板設備還長期處于大額頭、寬下巴的舊時代,在華為MatePad Pro推出之前我們也從未敢在平板上談屏占比。

    這次華為MatePad Pro帶來了90%的全球最高屏占比平板,可以說MatePad Pro將定義平板的全面屏設計,它具備4.9mm等距微邊框,裁撤掉了傳統“大額頭”、“寬下巴”的贅余。

    帶來驚艷感的不僅僅是90%的驚艷屏占比,華為MatePad Pro的屏幕素質也極佳。這是一塊10.8英寸16:10長寬比的IPS屏幕,分辨率達到了2560x1600,280 PPI,支持96% NTSC的廣色域、540nit超高亮度、1500:1的超高對比度,和超窄邊框是絕配。

    華為MatePad Pro的框架使用鎂合金材質,圖層色澤與機身背部完全一致,也就是完全一體化的設計,不再讓中框有突兀感,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框還融入了微弧設計,握持起來圓潤舒適。

    華為MatePad Pro薄至7.2mm,結合460g的整機重量(比iPad Pro輕8g),顯得十分纖薄輕盈。值得一提的是,天線部分被隱藏起來,不會顯露在外破壞視覺美感。

    華為MatePad Pro 的機身后背用料比較特殊。

    在此之前平板設備大多考慮為成本考慮,使用塑料或者是金屬,而華為MatePad Pro在此使用玻纖后殼或素皮后殼,讓平板的工藝用料第一次接近甚至比擬手機。

    我們手中這款采用的是玻纖材質的后殼,配色為夜闌灰,走的是科技感+優雅范兒的路線。華為MatePad Pro另外還有貝母白配色,以及素皮后殼的青山黛、丹霞橙可選,與Mate30系列手機一樣溫潤親膚。

    這種極為規整、對稱的外觀設計為MatePad Pro帶來歸屬于高階的特別質感,其所具備的美跨越不同年齡段,面向適用于所有群體。

    筆者在評測時還沒有拿到另外的素皮版,現在尤為期待素皮版帶來的親膚觸感。

    三、辦公體驗:一身神器 拯救差旅路上的辦公一族

    面對工作量龐大的稿件需求,比如要求繁雜的方案計劃、三天兩頭要求補充的表格,很難讓人有"輕"辦公的體驗而“輕辦公”對于常年漂泊在外、頻頻登上車船火車飛機的差旅人士來說,是一個直擊痛點的剛性需求。

    既然出差黨們無法從工作量上減負,那不如先從生產力工具方面入手減輕自己的負擔。

    筆者在過去出差時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疲憊不堪時癱坐在高鐵上,主編發來審稿意見,要求刪改幾段話、補充一些圖片,這時候不便鋪開體積稍有些龐大的筆記本電腦,同時還需要為電腦開網絡熱點,接著連網,電腦沒電時還需要找插座供電,讓人焦慮且著急。

    那么,華為MatePad Pro能不能補足如此輕辦公場景下的生產力工具缺位?接下來一同體驗一下。

    不能搭配鍵盤和筆使用的平板談不上是生產力工具,十有八九是“買前生產力、買后愛奇藝”的巨屏手機。我們手中的華為MatePad Pro可以搭配智能磁吸鍵盤進行使用。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此鍵盤是中規中矩的全尺寸鍵盤,極度擬合筆記本電腦的鍵位排布,筆者第一次使用的時候就全然沒有違和感,直接順暢上手,不過由于其未加入Esc按鍵,在全屏游戲想要退出時,需要觸屏退出。

    不過考慮到便攜性和折疊需要,我們所使用的華為MatePad Pro鍵盤厚度有限,鍵程自然相較厚重的筆記本電腦要短一些,但是考慮到“輕辦公”的使用場景,這點可忽略。

    華為MatePad Pro的平板模式常規桌面下采用常見的平鋪式布局,單頁圖標布局組合可以調整。任務卡片中開啟同屏多任務。其系統采用了基于安卓的EMUI10.0.1,針對平板的適配堪稱完美。

    桌面可見無背景的Dock欄,其他應用常規布置在剩余空間,圖標都適應性地針對屏幕尺寸放大,配合EMUI10.0.1全新的輕量扁平圖標,干凈、清爽,遠好于iPad OS強行縮小圖標增大同屏圖標數量的操作。

    全新EMUI10.0.1已經實現了實現多窗口多任務顯示,多應用操作起來十分省心省力。如上方圖片所示,來感受一下全新的應用分屏是如何化解傳統安卓設備多任務操作時需要不停切換應用的麻煩問題。

    只需要在屏幕右側拖出dock區,快速選取兩個應用,拖拉至屏幕上,即可實現應用分屏,屏幕左邊顯示一個應用,右邊同時顯示另一個應用內容。

    應用顯示區域可以左右拖拉大小,并且部分應用甚至支持相互間的內容拖拽。與同事/客戶一邊溝通對話一邊瀏覽網頁,這樣在郵件時無需退出界面就可對照文檔,查閱瀏覽視頻資料時也可以即時聊天。

    華為MatePad Pro系統級多任務多窗口甚至還支持第三個懸浮窗口。當在瀏覽視頻資料時,無需退出當前界面,可在懸浮窗口快速響應彈出的消息;在閱讀或編輯文檔的辦公場景中,也無需退出正在處理的工作,直接通過懸浮窗口快速回復消息。

    華為MatePad Pro可搭配4096級壓感的HUAWEI M-Pencil使用,其可以實現低至20ms的極低延時。

    筆者在使用HUAWEI M-Pencil時能夠體會到其帶來的高度跟手性,無論繪圖還是記筆記,筆跡看不到偏移,書寫體驗有些類似于鉛筆。HUAWEI M-Pencil支持側鋒書寫,筆鋒傾斜即可輕松繪出陰影效果。

    華為MatePad Pro與HUAWEI M-Pencil的藍牙自動配對連接十分簡單,此筆支持主動磁吸式充電,輕輕放在平板頂部便能自動識別連接及充電。充電30秒即可使用10分鐘,1小時即可蓄滿能量,可書寫10小時,待機10天。

    HUAWEI M-Pencil可以搭配全新升級的華為備忘錄使用,支持熄屏提筆速記,在平板鎖屏狀態下,只需將手寫筆輕擊一下屏幕,就可以直接進入到華為備忘錄。在備忘錄中,不僅可以寫字,還可以隨意涂鴉,也能插入圖片。

    華為還同全球知名的手寫筆應用My Script公司合作,為華為MatePad Pro打造了Nebo for華為專業記錄軟件。它支持6種筆勢識別,像玩鉛筆一樣左劃右劃,可擦除寫錯的內容。

    其還支持智能格式編排,讓信息輕松分層。智能圖表編輯,用戶可以直接用手寫筆繪制圖表,手畫的圖表還能自動排列整齊,拉直線條,形成印刷體圖表。

    這非常適合像筆者這樣的文字工作者,在出差旅途當中匆忙記錄筆記或者繪制簡單圖表。

    我們可在下拉菜單中點擊進入電腦模式。

    2秒不到的切換動畫之后,整個系統界面就會被改成類似Windows 10的桌面形式。底端設置任務欄,最左側設置了開始按鈕,時間、電池、連接狀態、輸入法等按鈕信息布置在右側,最右側還設置了有安卓“三大金剛”之稱的導航三鍵。

    左下角是菜單按鍵,可以由此找到你想使用的應用程序,也可以把常用的應用移動到桌面上快速打開。筆者在使用電腦模式時還喜歡搭配藍牙鼠標使用。

    如需查找文件,可以通過鼠標/手指觸屏/手寫筆點擊搜索框快速查找或者定位所需文件及應用,這一點是借鑒來了桌面系統的特色來解決安卓移動端系統的不便。另外桌面系統UI化的平板界面更加條理清晰。并且整個操作邏輯和大家熟悉的PC沒有很大差別。

    值得一提的是,鍵盤對于第三方應用的響應十分精準,比如在視頻軟件中,空格鍵也會像PC端那樣直接控制播放/暫停,不會讓人產生錯亂感,可見華為在EMUI Desktop上做出了十分深入且精細的優化。

    得益于麒麟990的強大性能支持,在電腦模式下,筆者嘗試過同時打開8個窗口(還可以繼續加),其都能保證流暢運行,帶來絲毫不亞于使用PC的體驗。

    華為MatePad Pro系統內置了WPS,可以完成日常的文檔處理(本篇評測的部分段落就是在MatePad Pro上寫作完成),在圖文混排等方面帶來平板模式、智能手機無法帶來的超高生產力。

    四、多屏協同體驗:打破終端壁壘 手機和平板終于無縫隙互動

    還記得今年9月和華為Mate30系列手機一同出道多屏協同嗎?此功能發布之初,被定義為基于分布式技術打破設備和應用壁壘,實現跨平臺、跨系統多屏協同的功能。

    在當時,我們將手機與電腦連接之后,直接在手機與PC之間共享資源,解決近乎電腦桎梏的傳輸體驗問題。這一次,華為MatePad Pro迎來了自己和手機之間的多屏協同交互功能。

    連接方式方面,手機與平板的連接也很簡單,手機打開藍牙,平板下拉點擊“多屏協同”開關。用手機靠近 華為MatePad Pro 便可相互喚醒。值得一提的是,連接需雙向安全確認:手機和平板建立連接時,兩端均需用戶手動確認連接,完全不需要擔心自己的數據安全問題。

    數據互傳是筆者最喜歡的功能。

    在過去手機與電腦之間互傳文件存在較大障礙,尤其是跨平臺的限制,兩者間互傳文件必須通過繁瑣龜速的藍牙;或者保證有網絡的情況下通過QQ、微信將文件保存到本地再進行傳輸。由于筆者經常在社交軟件上接收到體積不小的各類文檔、圖片與壓縮包,所以對此深感不便。

    而華為多屏協同完美地解決了這個痛點,文件在手機、華為MatePad Pro兩個終端上可以無縫拖拽到辦公軟件當中,相互快速互傳,并且圖片、文件和文本內容均不限,文件大小不受限制,速度極快,極大地提升了筆者在部分場景下的工作效率。

    同時方便制作PPT、撰寫圖文混排的長文報告。

    ——互為外設

    借助于華為多屏協同,華為平板與手機可以互為外設,徹底將 華為MatePad Pro終端的硬件能力分享出來,這樣你可以在 華為MatePad Pro界面操作和使用手機,保留 華為MatePad Pro生產力的同時去交互手機:

    我們可以使用 華為MatePad Pro的鼠標外設去操作手機上面的文檔或圖片,也可用全尺寸物理鍵盤在手機聊天窗口輸入文字,顯著提高打字速度和效率,相比前代的共享剪貼板實現了更大飛躍。

    另外,也可以用華為MatePad Pro的喇叭播放手機里面的音樂,拓展出更大面積的音響覆蓋,或者將手游“投屏”到華為MatePad Pro上,放大游戲畫面細節。

    借助多屏協同,甚至還能通過平板接聽手機電話、收發短信,當然這完全是借助手機的通訊能力實現,平板本身不具備。

    在日常使用的時候,尤其是同時使用手機、華為MatePad Pro的場景,再也不需要在兩個設備屏幕之間反復切換,只需要把注意力聚焦在 華為MatePad Pro大屏上,在平板上即能瀏覽手機App,讓工作、生活的注意力不再分散,更加聚焦于一處。

    值得一提的是,在長時間的體驗當中筆者還發現,基于 華為MatePad Pro 與手機實現的多屏協同還支持任務自動接續,也就是說信息內容可以跟隨屏幕轉移,無縫自然流轉、高效協同。

    在手機端沒處理完的文檔、剛剛追了一大半的電視劇、看了一半的劇、還沒結束的聊天都不會被打斷,全部可以接續到平板端繼續查閱或者處理,整個流程沒有絲毫間斷,從頭至尾極為連貫。

    如此一來,結合手機與電腦的多屏協同實現的文件互傳、數據共享,讓 華為MatePad Pro帶來的多屏協同交互在當前對同時擁有華為手機、 華為MatePad Pro和華為電腦的用戶,成為了一個絕佳的專屬享受。

    、平行視界體驗:雙手互博的華為獨家絕技

    應用適配橫屏堪稱 華為MatePad Pro 重塑安卓平板生態的關鍵,在谷歌事實性放棄安卓平板系統之后,安卓陣營的廠商要想做點不一樣的東西就只能自己動手了,好在華為有強大的安卓底層改動能力,曾在華為平板M6系列上首創了“平行視界”功能,這里也延續到了MatePad Pro的身上。

    所謂平行視界,指的是在橫屏狀態下,一個應用的不同界面信息可以左右兩個窗口同時顯示。比如在微博中,打開平行視界之后,則可以一邊刷熱門頭條,一邊編輯私信。而且,遇到想仔細查看的圖片、視頻,只需要點擊,右邊就能獨立播放出來,不但看的仔細,還不影響刷微博,讓用戶在橫屏使用時擁有更好的體驗。

    平行視界解決了Android橫屏使用體驗痛點,它不僅支持雙屏顯示、雙屏操作,而且還能完美融合全屏手勢導航,操作起來高效快捷。

    華為MatePad Pro 的平行視界功能看起來跟以往安卓平板的分屏功能相似,但實際上兩者不是一回事,分屏只是額外顯示一個界面,而平行視界是將一個app界面分屏顯示,看似簡單其實背后是龐大的工作量。

    面對平板體驗不盡如人意的情況,華為多年來就做了針對性開發,進行了大量基礎研究及探索,平行視界功能就投入大量工程師研發了2年才完成,其核心技術是窗口左右分離顯示、雙窗口生命周期管理及雙窗口顯示模式。

    那么, 華為MatePad Pro 的平行視界使用體驗到底如何呢?別的不多說了,下面就來實際體驗一下。

    首先要了解下哪些應用支持平行視界,在設置里可以找到平行視界的選項,里面會根據 華為MatePad Pro 安裝的應用列出支持平行視界的APP,如上所示。

    如果你常用的APP在支持列表中,那使用起來就簡單了,不需要單獨設置,打開相關APP,只要將 華為MatePad Pro 橫過來,那么系統就會自動檢測平行視界,支持的APP中就會彈出提示,這時候APP主界面就會居中而非全屏顯示,這說明平行視界生效了。

    先來看個小視頻,打開快手APP,隨便點擊一個視頻,右側就會彈出小視頻的播放界面——這里就能體驗到平行視界的魅力,因為它真正把一個應用的不同界面信息,左右分屏在兩個窗口同時進行展示,這樣更符合使用習慣,如此一來操作平板的時候左右手都可以用了,左側界面選擇菜單,右側界面顯示視頻(或者文本),而不是像普通平板那樣點擊——返回——再點擊頻繁操作。

    如果是在購物應用中,比如京東,那么平行視界帶來的左右界面也方便了很多,屏幕上始終顯示應用的最新的兩個窗口,右邊為最新的窗口,左邊為次新,用戶可以快速對兩個商品進行比價。這個在我們購物時極為好用,我們可以對心儀的產品進行比價后,選擇最實惠的進行購買。

    不光是娛樂,華為MatePad Pro 還可以拿來當學習工具,比如看外文課程,免不了要翻譯,打開有道詞典,開啟平行視界功能,一遍是查詞界面,另一邊是閱讀界面,有什么不會的單詞復制下來直接粘貼到查詞界面就能翻譯了,不需要來回切換。

    上述舉例的APP只是 華為MatePad Pro 平行視界所支持的數十款APP中的一小部分,總的來說這些APP按照用途主要分為閱讀、影音、翻譯、筆記、直播、下載、購物等,涵蓋了日常工作、娛樂及學習的主要內容。

    華為MatePad Pro 的平行視界功能極大的提高了用戶使用效率、豐富并擴展了用戶在平板產品上的使用場景,為用戶帶來了全新的橫屏交互體驗,同時解決了安卓大尺寸平板下大多數應用不支持橫屏使用的問題,可以說給整個安卓平板市場的交互設計帶來了全新的思考和創新范本。

    六、娛樂體驗:豈止麒麟990 堪稱堆料狂魔

    筆者對 華為MatePad Pro 的定位是輕辦公生產力工具,不過想要拿它用來娛樂,體驗方面也是頂級的。

    華為MatePad Pro 搭載的麒麟990移動平臺采用2個超大核(基于Cortex-A76開發)+2個大核(基于Cortex-A76開發)+4個小核(Cortex-A55)的三檔能效架構,最高主頻可達2.86GHz,與業界主流旗艦芯片相比,單核性能高10%,多核性能高9%。

    能效方面針對不同大小的核精細調校,超大核能效優12%,大核能效優35%,小核能效優15%,帶來更快的手機應用打開速度,日常使用體驗更加流暢。同時業內首次集成16核Mali-G76 GPU,與業界主流旗艦芯片相比,圖形處理性能高6%,能效優20%,實現業界領先的性能與能效。

    內存存儲支持LPDDR4X、UFS 3.0,同時針對高負載游戲應用,重新設計了智能緩存,GPU和內存之間的帶寬需求減少了40%,同時內存功耗降低了20%。

    標準的UFS 3.0存儲速度

    華為MatePad Pro配備高至8GB LPDDR4x 雙通道內存設計,搭配128GB/ 256GB/512GB UFS 3.0存儲,甚至還支持最高256GB NM存儲卡拓展。

    而在影音娛樂方面,也不得不說 華為MatePad Pro 確實強悍。搭載2560x1600分辨率IPS屏幕,280 PPI,高達96% NTSC的廣色域、540nit超高亮度、1500:1的超高對比度。

    另外此作還加持有華為獨家“銳屏”顯示增強技術,畫面動態范圍自適應調整,針對視頻播放、圖片瀏覽、游戲娛樂三種場景,實時動態發現畫面細節不清晰、對比度不足的問題,進行算法調節,讓畫面暗區細節可見,保證畫面色彩飽滿。

    這次 華為MatePad Pro搭載Histen 6.0多聲道3D立體音效、四聲道立體聲、大振幅揚聲器,依然繼續沿用哈曼卡頓調音,如此規格的配置也是在安卓平板當中絕無僅有。

    ——關于充電續航

    華為MatePad Pro支持7250mAh超大電池+標配20W快充+全球首款無線正反向充電,同時支持40W超級快充。

    在線看完一部106分鐘的電影僅耗去17%的電量

    7250mAh的超大電池容量,配以麒麟990強大的能耗表現和EMUI節電技術所展現的續航能力,可使10.8英寸的MatePad Pro播放在線1080P高清視頻預計超過11個小時。

    華為MatePad Pro 標配20W快速充電,支持40W超級快充,可快速滿血復活。充電30分鐘,使用3小時;2.5小時充滿電,可使用12小時。不論在家,還是出門,都可以持久使用。

    華為MatePad Pro 還是全球首款無線正反向充電的平板,7250mAh的電池堪比大型充電寶,可為其它設備快速應急充電。只要支持QI無線充電協議的產品,均可與MatePad Pro相互無線充電。

    支持無線充電的手機、耳機等,輕輕一貼,均可在平板背部進行無線充電。

    七、總結:從此開始 安卓平板成為生產力工具

    在整個平板市場萎靡黯淡的情況下,華為品牌的平板設備一枝獨秀、逆勢突圍的原因便在于精準抓握高質感+高性能的需求。

    10.8英寸2K分辨率大屏幕和四聲道音頻系統等功能的加持下,首先讓華為MatePad Pro能夠作為一款具有出色影音娛樂體驗的傳統平板而存在。

    而憑借華為一貫的出色工藝以及獨特的電腦模式、多屏協同,結合智能磁吸式鍵盤和手寫筆使用,讓華為MatePad Pro還能隨時變成“電腦”,與手機無縫隙交互,應付所有的輕辦公場景。如果真的需要更進一步的重度辦公體驗,內置的華為云電腦功能還可以直接提供云端電腦,帶來更加高效的移動辦公體驗,你甚至還能使用這樣一臺平板玩各種大型的PC游戲。

    通過多日的體驗,華為MatePad Pro讓我看到了華為重塑安卓平板業態的決心和實力,更讓使用安卓平板進行移動辦公的可能性與想象成為確切的現實。

    另外麒麟990旗艦芯片、8GB LPDDR4x雙通道搭配128GB/ 256GB/512GB UFS3.0存儲的加持,讓華為MatePad Pro的整體性能得到了不同于往日的飛躍提升,辦公、影音都得到了頂級流暢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MatePad Pro還具備支持7250mAh超大電池+標配20W快充+無線正反向充電,同時支持40W超級快充,這種絲毫不亞于旗艦手機的瘋狂堆料,在過去是完全無法想象的。

    總的來說,華為MatePad Pro打破了安卓平板只能服務于影音娛樂的局限小眾定位,為長期陷入停滯的平板產業帶來了富有生命力的發展思路。

    可以說,安卓平板成為生產力工具,就此從華為MatePad Pro開始。

    、前言

    兒子今年6歲了,即將離開輕松愉快的幼兒園,步入更加緊張規律的小學一年級生涯。身為歷年高招分數線居高不下的土生土長的河南人民一員,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各種興趣補習班以及網上學習項目也逐步提上日程。目前已經給兒子報了三個課外興趣班,暫時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線下課程,所以決定購買一款平板電腦作為線上學習工具使用。



    經過各種對比,最終選定了這款聯想小新pad 11寸標準版。選擇這款平板電腦的原因有三,第一,11寸的屏幕尺寸足夠大,即便離得比較遠也能看清屏幕上的內容,可以有效保護視力。第二,聯想作為傳統電腦品牌的一線大廠,其產品品質做工以及售后服務體系都很讓人放心,所以購買平板電腦產品,我個人也會優先考慮這些一線品牌。第三,不足1500元的售價,配合這款平板電腦的硬件配置,這是我目前找到的配置與價格最均衡,最具有性價比的安卓平板電腦,更何況我購買的時候正好趕上活動促銷,1299元就買到的6+128GB存儲版本。

    二、開箱



    包裝盒為常規的天地蓋設計風格,整體呈白色,表面除了產品渲染圖之外,只有一些對產品的重要參數描述,相對比較簡約緊湊。但比較奇怪的是,包裝盒的上蓋并不能完全覆蓋下蓋,如果沒有塑封保護膜固定,上下蓋很容易分離,即便把里面的平板電腦本體以及附件取出來,上蓋依然不能完全覆蓋下蓋,也不知是故意這么設計的,還是在包裝盒上進行了偷工減料。作為擁有大尺寸屏幕的平板電腦的包裝盒,這種設計并不能對平板電腦進行很好的保護,如果快遞運輸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對平板電腦本體造成損傷,希望下一代能夠有所改良。



    打開包裝盒,內部也相當簡潔,除了聯想小新pad平板電腦本體之外,就只有常規的說明書和三包憑證以及黑色的充電線和充電頭,并沒有附贈保護膜和保護殼。



    黑色的充電頭體積不算太大,當然輸出功率也僅有20瓦,作為平板電腦,尤其是千元平板電腦,這個功率也可以接受。

    三、外觀






    聯想小新pad 11寸版本僅有灰色這一種配色,正面邊框為黑色,加上黑色的屏幕,在息屏狀態下,一體感非常強,正面顏值出眾。即便在亮屏狀態下,黑色的邊框也不算特別寬,對于平板電腦來說,完全可以接受,更何況套上厚厚的保護殼之后,黑色的邊框也基本被掩蓋,并且保護殼并不會覆蓋正常顯示區域。我個人對聯想小新pad的正面顏值還是非常滿意的。



    聯想小新pad的背面為灰色配色,因為采用的是鋁合金金屬與塑料拼接工藝,所以背面一體感并不是很強,上下兩側拼接處有明顯色差。塑料區域相對金屬區域的顏色略深,看起來不太協調,當然這種設計風格好看與否也是見仁見智。

    金屬區域采用磨砂噴漆工藝,摸起來比較光滑細膩,塑料區域應該有類膚質涂層,摸起來手感不錯。但兩個區域礙于本身材質與配色,難免會成為指紋收集器,如果不帶保護殼,裸奔使用,手掌碰觸下很容易留下清晰的指紋指印。





    聯想小新pad的后蓋左上角僅有一顆1,300萬像素的單攝攝像頭和單色溫閃光燈,攝像頭的造型我個人比較滿意,但攝像頭明顯有突出,如果裸奔使用,放在桌面上肯定會把平板變成蹺蹺板,必須佩戴保護殼才能解決攝像頭突出問題。



    聯想小新pad的邊框為鋁合金材質,這種材質的邊框可以有效加強平板電腦機體強度,增加品質感,有一定的抗摔能力。邊框顏色與后蓋金屬區域保持一致,同樣為灰色。




    如果把平板電腦豎置擺放,那么開機鍵就位于上邊框右側,音量鍵位于右邊框上側,音量鍵和電源鍵并不在同一區域,而且音量+鍵和-鍵同樣是分開設計的,并非一體。這種按鍵擺放配合四四方方棱角分明的機身,讓我想起了iPhone5時代的設計風格。




    聯想小新pad的上邊框除了有電源鍵之外,還有兩排揚聲器開孔,下邊框同樣有兩排揚聲器開孔,與之不同的是,下邊框除了兩側的揚聲器開孔之外,中間位置還有一個type C數據接口。




    左側邊框設計比較獨特,位于中間部位有三個金屬觸點,兩側分別有一個比較深的孔洞,這種設計是專門為配套的無線鍵盤準備的。觸點可以實現平板電腦與無線鍵盤的連接,孔洞可以有效固定鍵盤,把平板電腦變身成類似于筆記本電腦的形態。左側區域的功能對于我來說肯定是用不上的,我并不會為這款平板電腦配備無線鍵盤,畢竟只是買來給小孩子上網課用的,沒必要增加這些用不上的外設裝備。





    聯想小新pad的本體重量就達到了490克左右,我又給它配了一個厚厚的翻蓋式硅膠保護殼,再加上鋼化膜,總重量輕松突破800克,裸機厚度7.5毫米,配合厚厚的保護殼和鋼化膜,輕松突破兩厘米,這個重量和厚度都快趕上一些極度輕薄的筆記本電腦了,即便是我這個練就多年麒麟臂的成年人拿在手上使用也會墜手。所以平時使用的時候肯定更適合放在桌面上。當然,給小孩子使用也必然會要求其放在桌面上使用,肯定不允許兒子拿在手上躺在床上或坐在沙發上使用。為了11寸的超大屏幕以及有效的續航時間,如此厚度和重量在所難免。

    四、屏幕




    聯想小新pad采用的是11寸2000×1200分辨率的顯示屏。官方宣傳為2K屏,當然正常換算下來肯定達不到2K,大概相當于1.3K左右,但是得益于屏幕采用的是標準RGB像素排列的LCD材質,即便只有1.3K左右,這塊11寸的屏幕顯示依然清晰細膩。按照我自己的視力水準,除非距離屏幕低于10厘米,否則基本看不到顆粒感。正常使用肯定不會在距離屏幕10厘米以內觀看,我也不可能允許兒子在這么近距離下觀看平板。雖然達不到官方宣傳的2K分辨率級別,但是在我的使用場景下,這個清晰度完全在可接受范圍之內。




    屏幕色彩顯示偏向平淡,風格并不艷麗,作為給孩子上網課的工具,這種顯示風格恰巧是我所需要的,太過艷麗的色彩顯示反而會加劇眼睛疲勞。



    這款平板電腦的屏幕亮度最高僅有400尼特,這在智能手機上肯定屬于比較落后的,但放在平板電腦上,我個人覺得算是正常水平,畢竟對于平板電腦來說,應該很少有在太陽底下直接觀看的使用場景出現,我也肯定不會允許小孩子在太陽底下使用平板電腦。但即便放在太陽底下使用,把亮度調到最高的情況下,顯示效果還是可以接受的,并不至于完全看不清。總體而言,聯想小新pad的這塊屏幕,無論是清晰度,精細度,尺寸,色彩表現等各方面都很不錯,符合我的預期并且對得起售價。

    五、性能



    購買聯想小新pad之前,最讓我顧慮的就是其性能是否能夠滿足使用需求,畢竟其搭載的是高通驍龍662處理器,這顆處理器只能算是三年前的舊產物,而且即便在三年前也屬于中端類型的產品,14納米制程工藝放到現在已經相當落后。在此之前,我手上有一臺搭載驍龍660處理器的小米note3手機,根據這臺手機的表現,日常使用經常出現卡頓,所以對于擠牙膏升級的驍龍662也沒抱太大希望,但正好遇到聯想小新pad促銷活動,所以沒忍住還是下手了。

    根據這些天的實際使用,驍龍662處理器在這款平板電腦上的表現卻并沒有讓我太過失望。畢竟我購買這款平板電腦最大的目的就是給小孩子上網課使用,在這個使用場景下,最常用的是線上視頻觀看以及使用一些負載比較低的教育學習類APP,驍龍662處理器在這兩方面可以完美勝任,并沒有出現明顯卡頓,也只有應用啟動的瞬間才會偶爾卡頓,只要沒有強迫癥應該都能忍。

    至于聯想小新pad的游戲表現,我并沒有嘗試,畢竟我購買這款平板電腦,并不是為了打游戲,也絕對不會允許小孩子用它打游戲,根據我使用驍龍660處理器的手機的心得,這款平板電腦用來玩王者榮耀級別的游戲應該問題不大,可以保證流暢運行,但是如果想玩和平精英這個級別的游戲就比較吃力了,如果是光明山脈這種級別的游戲,完全不用指望。作為千元級別的平板電腦,本身也不是為游戲愛好者打造的產品,更適合用來影音娛樂以及教育學習。



    我手上這臺聯想小新pad采用的是6GB運行內存加128GB存儲空間的組合,對于安卓系統來說,4GB運行內存目前來說并不算太夠用,6GB算是稍有富余,聯想小新pad開機啟動之后內存占用達到40%左右,平時后臺開啟一兩個學習應用,前臺開啟一個直播APP,內存占用也很少超過80%,很少出現殺后臺的情況。



    至于128GB存儲空間,對于平板電腦尤其是對于我的使用場景來說,完全綽綽有余,甚至是浪費,畢竟我的使用場景下主要是在線上看直播課或錄播視頻,不可能在平板上下載大量的影視劇以及安裝大型游戲,也不會用這款平板電腦拍攝視頻和大量照片,所以已經使用一段時間之后,剩余存儲空間依然超過90GB,我覺得在這款平板電腦有生之年不可能出現存儲空間緊缺的狀況,如果不是64GB版本搭載的只有4GB內存,我可能會直接購買64GB版本。

    六、相機

    對于平板電腦來說,最不受重視的應該是拍照,大多數人拍照已經習慣于使用手機,而且最近兩年各大廠商在手機拍照上堆料都很足,更進階的玩家會使用更專業的相機,應該很少會有人拿著大塊頭平板電腦拍照,而且需要用平板電腦拍照的場景也少之又少。所以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廠商,在平板電腦相機方面的關注度都不是很高,只要求平板電腦有相機功能并且能用就行。但是對于我這種買平板電腦主要是給小孩子當作上網課工具的用戶來說,平板電腦的相機功能還是有一定需求的。

    許多學習類APP都有掃題糾錯以及拍題搜題的功能,這對于后置攝像頭拍攝的清晰度有一定要求,而且一些網上直播課需要小孩子和老師進行線上面對面交流,所以平板電腦上的前置攝像頭的素質同樣重要。所以我對平板電腦的相機表現雖不要求特別驚艷,但也必須好用,在清晰度和對焦速度上不能拉胯。好在聯想小新pad的相機表現完全可以滿足我的使用需求。







    聯想小新pad后置攝像頭雖然只有1,300萬像素,但是用來拍作業拍文檔也能做到足夠清晰,即便放大兩倍也能看清細節,完全可以滿足給小孩子拍作業糾錯搜題的需求。我也用這顆攝像頭拍了幾張風景照和家居照,照片質量還算湊合,屬于能看能用的類型,當然和現在的拍照水平比較高的智能手機相比還是有明顯差距,好在平板電腦本身就很少用來拍攝這些類型的照片。



    聯想小新pad相機算法方面應該沒有下太多功夫,好在常規功能都具備,比如拍照、視頻錄制、人像模式等。






    比較讓我驚喜的居然還配備了AI拍照功能,可以通過AI算法對文檔進行拍攝掃描,直接把文檔區域截取出來,類似于掃描儀的功能,拍作業相當方便,而且還能拍攝證件照,這個功能在個別大品牌手機上都不具備。對于家中沒有打印機的用戶來說,AI拍照甚至可以取代打印機的掃描功能。



    聯想小新pad前置攝像頭為800萬像素,在視頻通話過程中可以保證人臉足夠清晰,用來上網課直播綽綽有余,而且這顆攝像頭位于平板電腦邊框中間位置,平板電腦橫著擺放的情況下,只要正對平板,人臉就位于平板正中間,并不會出現偏移。這種設計方案比起把前置攝像頭放在左上角或右上角的方案更加實用也更人性化。

    就目前而言,聯想小新pad無論是用后置攝像頭掃題搜題,還是用前置攝像頭視頻通話,都能滿足我的使用需求,符合心理預期,完全達到了好用級別。

    七、音質




    聯想小新pad總共采用了4個全對稱揚聲器,可以實現杜比環繞立體聲效果,如果把平板橫著擺放,左側和右側分別擁有兩個揚聲器,聲場足夠廣闊,當然我買這款平板并不會用來聽音樂,對于音質追求并不高,只要求音量足夠大,足夠清晰就行。我把音量調到最大的情況下,把平板電腦放在客廳,隔著一堵墻的臥室內都能清晰聽見,聯想小新pad已經是我家里除了電視之外音量最大的設備了,而且音量調到最大之后,并沒有出現過破音,音質表現在千元級平板電腦里應該算是名列前茅了。對于音樂發燒友來說,其音質表現或許達不到要求,但對于普通的影音娛樂用戶來說,其環繞立體聲效果還是很震撼的。

    八、續航



    聯想小新pad采用的是一塊7700毫安的電池,這個電池容量在11寸超大平板電腦上只能算中規中矩,僅有7700毫安的容量面對11寸超大屏幕以及制程工藝相對落后的驍龍662處理器,續航表現恐怕不太盡如人意,我的實際體驗也證明了這一點。

    平時讓兒子借助這款平板電腦看網課視頻,通過學習類APP做口算題,以及偶爾通過相機掃描作業文檔,每天使用時長大概在一個多小時不會超過兩個小時,除此之外,平板電腦都是在聯網狀態下進行待機。僅僅這樣的使用強度,每隔三天左右就需要充一次電。如果換算成正常連續使用,估計也只能堅持七個小時左右,達不到官方宣傳的10至12小時的續航水平。這個續航水平對于使用者來說使用強度不高。并且只在家中使用的人群來說還算可以,如果經常需要攜帶平板電腦外出,續航就有點捉襟見肘了。




    比起續航,聯想小新pad的充電表現還算令人滿意,配備了一個支持QC3.0快充協議的20瓦充電頭,在千元級別平板電腦上,這個充電功率屬于比較優秀的水平。前面90%的電量回血速度還算比較快,不到三個小時就能充到90%,但后面10%應該處于涓流充電環節,速度相當相當慢,大概會消耗將近一個小時,所以如果平時不追求把平板完全充滿電,建議充到90%左右就可以了,沒必要為了剩下10%的電量再額外等一個小時,除非不急于使用。





    在設置的電池管理界面,聯想小新pad對于電池使用狀況的統計還是比較詳細的,可以根據不同的應用,不同的使用時間以及不同的硬件,分別查看各個部分對于電量的消耗。如此詳盡的統計數據,雖然對于提升續航沒有什么幫助,但至少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到每分電量消耗在了什么地方。

    九、系統



    聯想小新pad采用的是基于安卓10深度定制的ZUI操作系統,這款平板的出廠系統版本為ZOI12.0.5,經過兩次版本迭代,目前是12.0.615。之前接觸過蘋果的IOS,小米的MIUI,魅族的fly me,華為的EMUI,這還是我第1次接觸ZUI定制系統。這套定制系統給我的最直觀印象就是精簡流暢,沒有其余幾大廠商定制系統的功能豐富,但放在平板電腦上,這套定制系統的功能算是夠用。經過這些天的使用,這套深度定制系統的諸多功能中,對我最有用或者印象最深刻的主要有三項,分別是學習助手,電腦模式以及內置的集合了諸多教育學習資源的趕考狀元APP。



    學習助手顧名思義是一套專門針對使用此款平板電腦當做學習工具而用來管理平板各種使用行為的系統組件。




    學習助手可以實時計算平板電腦在亮屏狀態下的使用時長,可以有效掌握小孩子利用這款平板電腦的時間,從而防止過度沉迷使用以及長久使用而帶來的眼睛疲勞而且可以以天或者以周為單位,單獨統計各個APP的詳細使用時長,并自動對這些APP以游戲或影音或學習等類別作出分類整理,讓家長可以很明確的看到小孩子在使用哪些類型的APP以及某種類型的APP或者每個單獨的APP的具體使用時長。




    家長也可以通過學習助手這個組件分別對每一類APP在這款平板電腦上的每天使用時長進行靈活設置,也可以單獨設置某個APP的使用時長,一旦超過設置時間,想要繼續使用,就必須輸入家長提前設置的密碼才可以。



    學習助手還能對應用程序的安裝行為進行監督管控,某些非教育學習類APP想要被安裝也必須輸入家長密碼才可以。




    總的來說,通過學習助手組件,家長可以全方位掌控這臺平板電腦的所有使用行為,可以有效防護小孩子瀏覽不良網站或應用,可以有效限制小孩子的使用時長,進而為孩子打造一個健康良好的使用環境。



    電腦模式是聯想小新pad的一個重要功能。雖然是平板電腦,但畢竟是傳統PC大廠的作品,所以在系統層面上也做了許多針對PC操作場景的優化,電腦模式就是其成品之一。







    在系統設置中切換到電腦模式,聯想小新pad的顯示界面會發生明顯改變,整個UI風格更近似于windows操作系統,而且還專門針對多應用多窗口疊加以及拖動顯示做了深度優化,使得操作體驗更接近于PC。如果配合定制的無線鍵盤和鼠標,完全可以把其變身為一個簡化版筆記本電腦,可以處理一些簡單的文檔,實現少量的生產力屬性。

    但是不得不承認,底層系統畢竟是基于Android,各種強有力的生產力軟件在安卓平板電腦上的支持并不友好,所以這個功能的可用性并不高,再加上高通驍龍662處理器的性能瓶頸,也很難實現太過復雜的數據處理工作。所以我拿到這款平板電腦之后,也只是打開了一次電腦模式,圖個新鮮而已,隨后就沒有再打開過這個功能,也不會為這款平板電腦配備無線鍵盤和鼠標,畢竟買它主要是為了給小孩子上網課,也用不了這個功能和配件。



    聯想對這款平板電腦的定位也比較明確,影音娛樂以及教育學習。在教育學習方面,聯想小新pad內置了一個專門的APP,叫做趕考狀元。說實話,在接觸這款平板電腦之前,這個趕考狀元學習平臺我還從未聽說過,還專門去網上查了這個學習平臺的資料,發現其與國內許多家知名教育機構都有合作。





    打開趕考狀元APP,其內部功能還是比較豐富的,擁有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總計12學年的各個版本各個學科的教材的錄播課,而且每一套教材都不止一套錄播課。



    另外一個比較有價值的內容就是在線題庫,可以讓小孩子根據所學內容刷題練習,并且自動記錄做錯的題,歸類到錯題本,方便以后鞏固學習類似題型。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包括詩文朗讀,課文朗誦,知識點重點難點解析,生字書法教學等10余項功能板塊。功能挺豐富,內容也挺多,但質量如何有待后續觀察。

    比較遺憾的是,大多數資源必須開通VIP才能免費觀看,當然這也能理解,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為知識為教育付出成本理所當然。




    拿到平板電腦的第一時間,本想開通一個VIP,讓孩子利用這個平臺立刻進入學習狀態,但打開VIP界面一看價格立刻被嚇住了,全套12年VIP總計2298元。所以是否要開通VIP使用趕考狀元這個學習平臺目前還在糾結猶豫之中,畢竟該平臺在此之前并沒有太大的名氣,后續課程質量能否有保障以及能否堅持12年不倒閉也是未知數。好在目前已經報名的幾個線下興趣班都有配套APP可供線上學習使用。

    總體而言,聯想小新pad的系統比較簡潔,沒有常規的應用雙開手機分身兒童模式等功能,當然對于平板電腦來說,這些功能有則算是錦上添花,無責也無關緊要。但有一點必須要吐槽,只不過這個并不是聯想小新pad本身獨有的問題,而是整個安卓平板電腦生態都有的問題,專門針對安卓平板電腦開發的應用程序實在太少太少了。各種主流的影音類軟件比如騰訊,優酷,愛奇藝等,倒是有專門針對安卓平板開發的版本,使用體驗還不錯,但是我買這個平板電腦并不想用它來刷劇,只想用它給小孩子上網課學習。但是應用商店中能夠搜到的比較好的學習平臺類APP,比如有道精品課,猿輔導,百度漢語,騰訊課堂等,都沒有專門針對安卓平板電腦進行開發優化,所以即便能夠安裝在這款平板電腦上,平時使用的時候也是以豎屏顯示,也就是手機版的放大版而已。但平時使用聯想小新pad,尤其是配合翻蓋式保護殼,都是橫屏使用的,所以使用這些只能豎屏顯示的應用時,會非常不方便。

    十、總結

    聯想小新pad優點;

    1 金屬機身,做工優秀,廠商提供兩年質保。

    2 邊緣預留金屬觸點和固定孔位,方便后續搭配連接無線鍵盤。

    3 標準RGB像素的LCD顯示屏,顯示清晰細膩。

    4 后置攝像頭拍照清晰,前置攝像頭居中擺放,設計人性化。

    5 4個全對稱立體揚聲器,音質和音量表現出色。

    6 6GB+128GB存儲組合,可以保證日常運行流暢且空間充裕。

    7 學習助手功能相當實用,可以有效幫助家長管控平板電腦的使用行為。

    8 6GB+128GB存儲版本日常價1499,偶爾活動促銷價僅1299,性價比極其出眾。

    聯想小新pad缺點;

    1 灰色的后蓋采用金屬和塑料拼接工藝,色差明顯且容易沾染指紋,不耐臟。

    2 高通驍龍662處理器性能有所欠缺,兩年后恐難以勝任。

    3 專門針對平板電腦做適配的APP太少,應用生態不佳。

    總體而言,經過這些天的實際使用,我對聯想小新pad還是比較滿意的,足以滿足我的各種使用需求。

    十一、選購建議

    如果你是一位手游愛好者,這款聯想小新pad并不適合你,11寸的超大屏幕以及將近490克的裸機重量并不太適合拿在手上玩游戲,而且驍龍662處理器的性能也決定了這款平板電腦并非為游戲用戶打造。

    如果你是重度影音愛好者,平時以愛奇藝,騰訊,優酷,抖音等視頻平臺作為主要娛樂渠道,11寸超大窄邊框屏幕配合4個對稱式立體環繞聲揚聲器,足以俘獲你的身心。

    如果你是一位正在為孩子挑選上網課工具的家長,擁有11寸超大屏幕以及可以全方位管控平板電腦各種使用行為的學習助手功能的聯想小新pad絕對是你目前能夠買到的最便宜最合適的裝備之一。

    于一個碼字民工來說,除了文字的自我修養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自我修養就是保護腰椎和頸椎。

    在辦公室不光要坐人體工學座椅加靠墊,還要配顯示器輔助坐姿,在外出差呢,就得尋找各種背得舒適的背包,以及更為輕薄的筆記本電腦。

    我再也不是從前那個少年,體形也在一點點改變。

    曾經我覺得背著外星人游戲本出差也沒什么,就像穿著匡威也敢上球場一樣,如今哪怕是走路我都選緩震好的鞋子,選電腦也是這種心態。

    過去兩周,我嘗試讓 Surface Pro X 成為我的「第二臺電腦」。

    纖纖細腰,盈盈一握

    終于,等來了一臺光從外觀上就能區分出來的 Surface Pro 產品。

    微軟更新了沿用 4 代的模具,讓 Surface Pro X 成為了 Surface 家族中顏值能打、身材最好的一位,可謂是「蘇家有女初長成」。

    盡管在尺寸上與同期發布的 Surface Pro 7 相當,但 Surface Pro X 有著更窄的邊框,在 12 英寸的機身里塞進了 13 英寸的屏幕。

    除了窄邊框,另一個讓人一見傾心的外觀細節,莫過于 Surface Pro X 的腰圍。雖然 774g 的重量與前幾代 Surface Pro 數字系列相差無幾,但 7.3mm 的機身厚度可以說苗條了一大圈。

    Surface 家族中從未有過這樣的纖纖細腰,加上 Surface Pro X 更加圓潤的機身邊角,當以平板模式手持時,更有「盈盈一握」的感覺。這一回,它終于是像平板,而非電腦了。

    Surface Pro X 之所以能擁有如此苗條的身材,很大程度上歸功于那塊微軟和高通聯手打造的 Microsoft SQ1 處理器芯片,只有 7W 的熱設計功耗,大大降低了電池和散熱系統的壓力,也簡化了主板。

    此外 Surface Pro X 的機身材質也沒有繼續沿用前代的鋁鎂合金,而是采用了和 iPad 、MacBook 類似的陽極氧化鋁,金屬質感更強,耐久性也更好,不過說實話,黑色金屬倒是沒那么耐灰塵耐汗漬,大家沒事記得擦一下。

    Surface Pro X 這樣的體積和厚度, 非常適合可以在日常放在挎包內通勤,經歷過廣州地鐵三號線上下班高峰的朋友,就會知道意味著什么。

    而在我的出差旅途中,比起 1.35 千克的 MacBook Air 13 英寸,Surface Pro X 也能讓我減負不少。尤其當我需要在狹小的經濟艙座位中趕稿時,Surface Pro X 輕薄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

    當然,筆記本的輕薄程度是和性能通常是呈正相關的, 為了這樣的極致輕薄,Surface Pro X 付出了什么代價,我在后文會詳細介紹。

    魔鬼在細節中

    正如微軟首席產品管 Panos Panay 所說的,「Surface 是品質與細節的堆積」。這不僅體現在迎合設計潮流的窄邊框高屏占比薄厚度上,也在它的靈魂伴侶配件上。

    鍵盤

    愛范兒資深 Win Boy 曾說:沒有鍵盤的 Surface Pro 不是一臺好平板。鍵盤是「二合一」設備里不可或缺的二分之一。

    Surface Pro X 的鍵盤蓋,采用了和 Pro 數字系列完全不同的全新設計。在鍵盤上方有一個凹槽,用以收納 Surface Slim Pen,并為其無線充電,折疊起來后可以將手寫筆完全隱藏。

    比起過去將手寫筆磁吸在機身側邊,這樣的設計更不容易丟失,也不用再翻遍包里來找被蹭掉的手寫筆。而且,這也意味著無需依靠電池供電了。

    Surface Slim Pen

    為了將手寫筆放進凹槽,新款的 Surface Slim Pen 也設計得更加扁平,同樣支持 4096 級壓感。也許有人會還是認為圓柱形的 Surface Pen 手感更好,但靈感來源于木工鉛筆的 Surface Slim Pen,在書寫和繪畫時則多了幾分臨場感。

    Surface Slim Pen 的頂部可以直接作為橡皮檫使用,這在我做筆記和給文章做標注時就非常實用了,十分接近傳統鉛筆的體驗。

    根據官方數據,Surface Slim Pen 的 Slim Pen 延遲為 2 毫秒,比 Surface Pen 要略勝一籌,在實際的書寫體驗中其實基本已經感受不到延遲。雖然對于我來說,手寫筆在日常使用的頻率并不高,但 Surface Slim Pen 讓我找回了當年在課堂上抄抄寫寫的感覺。

    不過要注意的是,新款鍵盤蓋是 Surface Pro X 的專屬設計,其他機型并不適用。而 Surface Slim Pen 則可以在其他 Surface 設備上使用。

    接口

    在評測 Surface Pro 6 時候,我們對這臺設備的評價是:「萬事俱備,只欠 Type-C」,這次 Surface Pro X 砍掉了 USB-A 接口,直接配置了兩個 USB-C 接口。雖然我認為現在的筆記本還有得有個 USB-A 接口比較好,但是念在 Surface Pro X 的厚度,這自行車兒我們要不了。

    近年來 USB-C 大有一統天下之勢,無論是外接顯示器、高速硬盤、外置顯卡和相機等,還是為其他設備充電,優勢都是顯而易見的。

    擁有兩個 USB-C 的 Surface Pro X ,擴展性也得到了顯著提升。這帶來的生產力的飛躍和背包重量的減負,我的同事文俊在之前一篇文章就介紹過, USB-C 的高可擴展性,既能省去一些配件的負擔,還能組合出「準電腦」級的配置。

    所以,買了 Surface Pro X,周邊產品也可以升級一番了。

    Surface Pro X 用的還是磁力自吸電源接口,一靠,一吸,那一聲清脆的「啪」,引起極度舒適,這也是如今為數不多仍然保留磁吸充電口的筆記本了。

    當然,如果你覺得用設備原配充電器略顯笨重,完全可以帶著支持 65W PD 充電協議的充電器,通過另外兩個 USB-C 接口充電,速度和磁吸接口是一樣的。

    如果說砍掉 USB-A 接口是出于輕薄考慮,那么一個可能讓人不太習慣的細節是,Surface Pro X 也砍掉了 3.5 mm 耳機接口。沒辦法,筆記本電腦也走出了這一步,乖乖買藍牙耳機吧。

    多嘴說一句,別看 Surface Pro X 這么輕薄,揚聲器效果還挺不錯的,清脆洪亮,都說萬元以下聽個響,反正 Surface Pro X 的響在輕薄本里算中上了。

    好拆

    另外,Surface Pro X 的固態硬盤(SSD)也可以自行拆卸更換,支持從 128GB 擴容到 512GB, SSD 下方就是 SIM 卡的卡槽,這對于一直以「難修復」著稱的 Surface 來說并不常見。

    iFixit 破天荒地給 Surface Pro X 打出了 6 分(10 分制)的可修復評分。這是什么概念?

    Surface Pro 系列前面六代的分數加起來,才有 Surface Pro X 這么高(分數越低表示越難修復),而隔壁的 iPad 全系則是堅挺的 2 -3 分。

    這樣的易拆卸體現了 Surface Pro X 的靈活性,而靈活機動,正是這款設備最大的特點。

    日常辦公體驗

    對于世界現代設計影響深遠的包豪斯風格中,有一條被奉為圭臬的設計原則: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

    所有的設計,最終都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因此衡量一款產品好不好用,還是要在日常的使用中找到答案。

    由于 Surface Pro X 采用了 ARM 架構的處理器,不支持絕大部分 64 位的桌面應用,主要通過模擬 X86 環境運行 32 位程序或 UWP 應用,軟件的兼容性和運行效率恐怕是很多用戶對這臺設備最大的顧慮。

    而我的日常辦公場景大概是這樣的:

    在 Chrome 上打開十多個標簽頁尋找選題素材,并在線編輯文章;

    打開網易云音樂作為我的工作背景聲;

    通過微信和企業微信與同事進行協作;

    用 Zoom 、騰訊會議件進行線上會議和遠程采訪;

    用潑辣修圖給文章配圖修改尺寸和添加水印;

    時不時需要用到 Office 三件套編輯資料。

    從這兩周的體驗來看,上述提到的這些應用,在 Surface Pro X 上同時運行時基本能做到流暢不卡頓,即便是「內存殺手」Chrome 的網頁也不會出現未響應的現象。

    對于我這樣以碼字為生的文字工作者來說,打字的體驗是不能將就的。 Surface Pro X 的鍵盤的穩定感和鍵程固然無法和機械鍵盤相提并論,但在旅途中寫稿時 ,掏出這樣一臺設備顯然更加輕松。

    不過跟很多二合一設備一樣,由于重量主要集中在平板部分,導致頭重腳輕, 如果將 Surface Pro X 放在大腿上碼字,感覺還是有點吃力,不如傳統筆記本穩固。

    值得一提的是 Surface Pro X 鍵盤套的觸控板,這是我轉向 macOS 后,第一臺讓我可以拋棄鼠標的筆記本電腦,這對于經常出差辦公的我來說十分重要。

    而 Surface Pro X 支持的的 4G LTE 連接,一開始我覺得是沒有必要的,畢竟連接 WiFi 和熱點已經非常方便。但當我在外辦公臨時接到一個需求時,那種一打開電腦就在線的體驗,我也只能說一聲「真香」。

    除了像我一樣需要在外趕稿的媒體人,不少新媒體運營者常常也遇到很多隨機性強的密集輕辦公需求,比如綁定公眾號管理員和開通白名單,但只是為了這些需求帶著筆記本出門,則過于沉重了,因此不少人都需要 Surface Pro X 這樣的「第二臺電腦」。

    這正是微軟對 Surface Pro X 的定位:「推動外出生產力」。既然是主打移動辦公,續航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官方給出的最長續航是 13.5 小時,我們都知道那是實驗室數據。

    在實測中,在屏幕亮度 50%、二檔模式(一檔續航最強,四檔性能最強), 連接 WiFi ,打開微信和企業微信,同時用 Chrome 打開 18 個標簽頁,在線編輯文檔,一小時消耗的電量約為 13%。

    也就是說,在網頁瀏覽和文字編輯為主中強度辦公下,可以支持 7-8 小時的使用,基本能夠覆蓋全天候的輕辦公場景。

    如果只是用平板看電影,我用 Chrome 打開 Bilibili 播放一部 1080P 的電影,一小時耗電 15% 左右,連續看三四部電影也不成問題。

    Surface Pro X 也配備了 65W 的快充,官方數據是 1 小時可以充電 80%,實測基本可以達到這個水平。如果在上述中強度辦公中同時充電,一小時則可以充電 68%。

    此外 Windows Hello 人臉識別登錄依舊如絲般順滑,體驗過這樣一氣呵成的順暢登錄,有種使用手機 3D 結構光解鎖手機的感覺。

    當我在評測完畢,再次切換回自己的電腦前時,打開需要輸入密碼的登錄界面時呆了幾秒,仿佛那個拿著 Game Boy Color ,卻把它當成觸控屏戳的小女孩。

    微軟和高通打造的 ARM 處理器,有多少生產力?

    我知道,如果不看跑分數據,對于采用 ARM 處理器的 Surface Pro X,你可能始終會有些疑慮。

    畢竟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推出 ARM 處理器的 Surface 設備,而當年推出的 Surface RT 與 Surface 2,無一例外都成了「前車之鑒」。

    ▲ Surface RT. 圖片來自:Wired

    但跟過去兩次不一樣的是,這次 Surface Pro X,運行的不是 Windows RT 這樣的殘缺版系統,而是完整的 Windows 10 系統,這對于基于 ARM 架構的處理器,也是更大的挑戰。

    在 GeekBench 4 的跑分測試中, Surface Pro X 在 ARM 環境中單核得分為 3395 ,多核得分為 10305,這個水平大概和搭載 AMD Ryzen 處理器的 15 英寸 Surface Laptop 3 相當。而 Adreno 685 GPU 的性能也超過了 Intel 10 代酷睿。

    微軟表示,Surface Pro X 每瓦的性能是 Surface Pro 6 的 3 倍,如果允許 ARM 原始程序, Pro X 的表現其實還有所提升。問題就在于,目前 ARM 應用的生態尚未成熟。

    比如在跑分測試中,兼容性問題就暴露得比較明顯。不少跑分軟件都不兼容,可能會在安裝和測試過程中報錯,類似的情況在其他一些應用中也時有出現。

    這對于定位為生產力工具的 Surface Pro 系列來說,很多人可能無法接受。不過在我們談論生產力的時候,首先需要定義什么是生產力。

    正如愛范兒在之前的文章指出的,生產力不應該由設備去決定,而是取決于你的需求。換言之,每個人的生產力需求可能都不一樣。

    我們經常看到有很多設計師和畫家用平板創作出各種精美的畫像,前兩年一期 《紐約客》封面就是用 iPad 繪制的。

    可是,就算給我再好的機器,我也畫不出來,更重要的是,我并不需要。對于我來說,這就是過剩的生產力。

    我所需要的,要一臺能夠出差時輕薄便攜,而且在網頁瀏覽、文字編輯和在線協作等方面不拖后腿的設備,甚至連 Photoshop 也不需要 ,很多時候美圖秀秀或者潑辣修圖就已經足夠。

    性能和輕薄不能兼得,當 Surface Pro X 用低功耗的 ARM 處理來換取日常使用的機動性,它所提供的生產力,就是為了滿足我這樣對移動辦公有需求的用戶。

    相反,如果你是需要處理大量 4K 視頻素材的視頻剪輯師,是需要精修各種平面圖的攝影師和設計師,那當然需要性能更加強大的設備。

    值得買嗎?

    對于是否值得購買的問題, 拋開 Windows 和蘋果陣營的站隊,買 Surface 還是 Mac,買傳統筆記本還是二合一設備,永遠是爭論不休,但沒有結果的問題。

    如果主要用于移動辦公,目前桌面系統的體驗還是更勝一籌。作為運行完整 Windows 10 的 Surface Pro X,比起 MacBook Air ,優勢也一目了然:

    • 史上最薄的 Surface+窄邊框,觀感和手感更加舒適
    • 新的鍵盤設計,觸控筆更不易丟失
    • 支持 4G LTE 連接,開機即在線
    • 可以自行更換升級 SSD
    • Windows Hello 人臉識別帶來的「無摩擦」體驗

    但如果放在其他辦公場景, Surface Pro X 劣勢也可能被進一步放大:

    • ARM 處理器對于性能和兼容性的限制,大型 64 位應用基本不可用
    • 砍掉了耳機插孔

    作為二合一設備中的代表, Surface 的價格一樣是標桿級別的。 Surface Pro X 國行版起步 8488 元,頂配 13988 元的價格,值不值得買?到底還是看你的使用場景。

    像是出差頻繁的商務人士和媒體工作者,以使用 Office、瀏覽器等輕度應用為主,輕薄的 Surface Pro X 不失為腰椎友好之選。

    但如果你主要的使用場景還是在辦公室,就要考慮你移動辦公的頻率和強度,是否需要匹配一臺這樣價位的設備了。

    不可否認,ARM 處理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Surface Pro X 的生產力,但有消息稱微軟將在今年推出 Adobe 等原生支持 ARM 64 的大型生產力應用。在微軟和高通兩位大佬的支持下,這個生態未來也會越來越好。

    ▲微軟展示 Adobe Fresco 在 Surface Pro X 上的應用.

    所以,于我和很多人而言,Surface Pro X 其實很適合做用戶的第二款 Windows 設備,尤其是用戶已經有了一款 Surface Book 2 或者 Surface Studio 了,那么 Surface Pro X 的到來,就恰好填補了 Surface Go 和 Surface Laptop 3(Surface Pro 7)之間的空白。

    更何況,它真的很像平板,沒事帶個平板出門,不會顯得很社畜吧?

    本文配圖由梁夢麟拍攝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