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今天來打造一個全能小主機,通過ESXI虛擬機為底層,在此基礎上安裝OpenWRT軟路由+群暉NAS+Windows/linux系統,軟路由負責上網,NAS負責文件存儲,Windows等負責多方面,如下載等功能,實現集一身的功能,不要讓你的小主機性能浪費了,主要職責分配圖如下~
AIO示意圖
本期包含了ESXI系統的詳細安裝以及OpenWRT+NAS+WIndows系統的詳細安裝過程,不太懂的小伙伴們跟著步驟就可以了,絕對是保姆級教程。
首先來簡單介紹下ESXI,這是一款服務器級別的虛擬機,你可以在ESXI上安裝各種操作系統,當然,本期主題也不是介紹ESXI的詳細歷史之類的,大家大概了解下就好~或者去ESXI官網查看~
本期的演示機型依舊是這臺小主機,目前的配置是3865U處理器+8G內存+64G固態硬盤,因為單純把它用來當軟路由的話性能有點浪費,所以才想到安裝ESXI虛擬機打造All in one,物盡其用嘛~
3865U小主機
當然,每個人的機型或配置都是不一樣的,你的處理器可以比我更強,英特爾或AMD都可以,但必須有兩個前提:
1,你的處理器必須支持虛擬化技術,也就是英特爾處理器要支持VT-x或AMD處理器要支持AMD RVI,具體是否支持,大家可去處理器官網查看參數列表~英特爾官網,AMD官網自行查找吧。
內存的話建議是8G起步,4G說實在的,有點小了!
還有,處理器當然是越強越好,我這臺3865U玩AIO就體驗不是很好,但垃圾佬嘛,能用~
2,如果你是想跟著我本期教程安裝,你的小主機或電腦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網口。
可以看到以下示意圖,LAN即第一個物理網口設置為LAN口,也就是說這個LAN口可以接電腦或交換機,讓支持網線的設備上網或連接無線路由器來發射WIFI,第2個網口對應虛擬機OpenWRT系統中的WAN口即聯網用,NAS連接虛擬機OpenWRT,Windows也是連接虛擬OpenWRT軟路由進行上網~大概是這樣分配,所以至少兩個網口可以達成這個AIO的操作,后續安裝過程中將跟著這張圖來操作,會多次出現,這里做一個總體了解~
AIO架構圖
最后,依舊需要準備一個U盤,在安裝ESXI時,將使用U盤做為安裝盤,所以U盤內資料要備份好,U盤至少2G起步吧,別太小了,2G不行,就最好4G起,ESXI安裝包都近1G了,我這個是8G的U盤。
好的,碎碎念完畢,下面進入正題吧~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本期涉及的所有安裝資料了,涉及的鏈接和安裝資料還是挺多的,下文會提供一個視頻鏈接,請看此視頻中的描述獲取安裝資料即可,或者按圖中文字所示搜索,也可直達所提到的界面。
首先要下載ESXI的ISO安裝鏡像,我這里使用恩山大佬的ESXI集成網卡6.7版鏡像,當然你也可以去ESXI官網下載,但ESXI比較挑網卡,如沒有網卡驅動,安裝會失敗,恩山大佬這個反正就是集成了常見的網卡驅動,基本打包都有,所以我推薦使用這個版本,在打包鏈接中有提供此鏡像下載,或者去恩山大佬這個界面中也有提供下載地址~下載的是ISO鏡像,下載過程就不說啦~
還有,如不確定你小主機的網卡型號是否支持ESXI,可以去ESXI網卡兼容列表中查詢一下,輸入你網卡型號就會出現支持哪些版本的ESXI,不支持也會有提示~
下載后長這樣的一個文件~
然后下載一個寫盤工具,這里使用Rufus寫盤工具,官網直達~它的作用就是將前面的ESXI鏡像寫入到U盤中,這樣可使用U盤進行安裝ESXI系統~這些資料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在打包中都有提供了,篇幅有限,一個個介紹可不行啊~
現在,插入你的U盤,打開rufus寫盤工具,按以下圖示,將ESXI鏡像寫入U盤中,注意,如U盤之前寫過其他鏡像,可以使用資料包中的DiskGenius分區助手恢復一個U盤分區~
選擇開始后,等狀態條跑完就會有提示寫入成功之類的提示,然后拔出U盤備用~
現在,進入ESXI正式安裝,不接任何網線,首先將你要做AIO的小主機接上剛剛制作好的ESXI安裝U盤、連接鍵鼠、顯示器等,開機~(此時你的小主機內置硬盤和內存等默認裝上了)
開機瞬間,長按進入BIOS的快捷鍵,每臺電腦快捷鍵不同,大家隨機應變,一般是F1-F12中任意一個鍵或Delete鍵,進入BIOS中,然后將U盤設置為第一啟動項~
然后在BIOS中找到Boot選項,將第一啟動項設置為ESXI安裝U盤,注意,優先選擇UEFI開頭的U盤選項,回車確定,按F10保存設置退出,此時電腦會重啟,會進入U盤中的系統,等~
然后就是跑代碼之類的,等界面跑完,時長不等,幾分鐘也可能~
看到這個界面,回車進入安裝~
然后會掃描硬盤之類的,選擇要把ESXI安裝到哪塊硬盤,硬盤會被格式化,所以確保備份了資料,確定硬盤后,回車進入下一步
然后再次提示,硬盤會格式化之類的,確認沒問題,就回車進入一步~
然后選擇US鍵盤,回車,進入Root密碼設置,注意看圖中密碼示例,不然你輸入的密碼無法通過,搞個自己能記住的就行,確認后回車進入下一步~
最終確認,沒問題就按F11進入正式安裝~
然后等安裝完成,幾分鐘不等,等進度條跑完,會有提示要你移除安裝U盤,移除U盤后回車重啟吧~
重啟后,等,會來到這個界面,我們要配置一個系統,按F2進入設置~
然后輸入默認root,密碼是你剛設置的密碼,回車進入設置~
然后選擇Configure Management Network回車,選擇IPv4 Configuration回車,進入~
然后來到這個頁面,移動到第3個Set開關選項,按下空格鍵,會打上o,代表選擇這個設置
根據前面的AIO架構圖,IPv4 Address中輸入ESXI的管理后臺地址,后續將使用這個地址進入ESXI后臺進行管理,我這按圖規劃是設置成192.168.66.6,當然你可隨機應變,新手就跟著我這個地址吧~
子網掩碼即Subnet Mask就默認輸入255.255.255.0
Default Gateway就設置成虛擬軟路由的管理地址即192.168.66.1,雖然此時沒安裝虛擬機軟路由系統,但最后,這個聯網和IP分配還是會分配給OpenWRT來處理的,完成后按回車鍵確認~
確認后會再次回到這個界面,選擇圖中1處的『Network Adapters』回車進入,會來到2界面,此時是設置哪個網口有權限可訪問ESXI管理后臺,因為我是6網口,按AIO規劃圖,第2個網口是WAN(WAN聯網用,所以不需要分配后臺管理權限),所以我將除第2個網口外的所有網口都設置為有權限訪問ESXI管理后臺,移動到對應網口,按空格鍵,會打上x,代表此網口有權限訪問管理后臺,如果你是4網口,你此處就只有4個選擇,因為我是6網口機器,所以有6選項,雙網口的話就默認第一個打上x就行了,統一第2個網口不打勾,因為它要當WAN口,確認后,回車保存。
保存后會回到設置界面,我們按Esc鍵,會提示是否保存,按下Y鍵,即保存的意思。
保存后再按Esc鍵,就會來到最開始的界面了~注意那串IP地址,這串IP地址就是ESXI后臺管理地址~記下它~
然后使用網線將ESXI主機和電腦連接,注意要連接到其中一個有權限進入管理后臺的網口,我是除第2個網口外都有權限,所以我連接第一個,比較好認~
此時,因為沒裝OpenWRT軟路由系統,所以我們要手動分配IP才能進入ESXI管理后臺~找到控制面板-網絡和共享中心-點擊以太網-屬性-協議版本4,選擇使用下面的IP地址,IP地址和網關、掩碼等如圖照抄即可,然后確定保存,確定保存即可~這樣就完成了IP的手動分配~
然后打開瀏覽器,輸入192.168.66.6即可進入ESXI管理后臺,這個IP地址是AIO架構圖中有說明的~注意,如不安全提示,點開選項,選擇依舊前往即可。
可以看到66.6就是管理地址
然后來到這個界面,然后輸入root用戶名,輸入你設置的密碼,登錄。
然后找到下圖中的設置,輸入那串許可證,進行分配和激活~
下一步,找到網絡-虛擬交換機,選中vSwitch0-編輯設置,將除了上行鏈路1的所有上行鏈接刪掉,只保留上行鏈接1,然后保存。
對了,還有一步,點開安全選擇,將混雜模式改為接受,再次保存即可~
保存后,選擇『添加標準虛擬交換機』,會彈出以下界面,輸入vSwitch1,點開安全選項,全設置為接受,保存~
因為我有6個網口,所以要繼續添加vSwithc2到vSwithc5這幾個虛擬交換機,并且安全選項卡中全設置為接受,注意別錯了,以下是添加完成的界面如果你是雙網口,只需添加vSwithc1就可以了,如你是四網口,則只添加到vSwithc3就可以了,以此類推。
然后找到端口組,選擇添加端口組,首先名稱輸入VM Network1,虛擬交換機處選擇前面添加的vSwithc1,最后添加~
然后以此類推,繼續添加端口組,名稱依次為VM Network2到VM Network5,對應的虛擬交換機vSwithc后的數字和Network后面的數字一樣就可以了,我是6網口,所以要手動添加VM Network1-5,如你是2網口,只需要添加到VM Network1就行,四網口就添加到3,以此類推~添加完成如下圖所示。
好的,ESXI基礎配置完成,下面就可以安裝OpenWRT軟路由虛擬機了~我在頭條內發表過視頻相關,以下以視頻演示為主哦~
前面整理了文字版,還心有余悸,這些步驟用視頻來說明,可能會很方便快速,但如果用文字整理,雖然過程簡單但各種步驟或按鈕非常多,也會讓各位小伙伴眼花繚亂,是不是看完前面的ESXI安裝過程就已經有點暈啦?后續步驟請看此視頻哦,標注了時間軸,請點藍字部分即可。
ESXI安裝Op+NAS+Win后續步驟
接下來的ESXI中安裝OpenWRT系統的步驟我就不一步步整理了,我發現其實用視頻來表示會更加直觀和清晰,并且在視頻中也能更好傳達哪些步驟或哪些需要注意的點,所以,接下來的安裝OpenWRT、NAS、Windows步驟我會使用上面提到的視頻來演示,并且我會告訴你安裝這一步的時間點,您可以拖動下方進度條找到開始的點和結束點,大家跟著視頻步驟來安裝吧~
ESXI中安裝OpenWRT系統在以下視頻的起始點為:15分25秒,結束點為23分40秒,您可以拖動進度條去到這個點即可。
ESXI中安裝群暉NAS系統在以下視頻的起始點為:23分40秒,結束點為32分35秒,拖動到進度條定位即可。
ESXI中安裝Windows系統在以下視頻的起始點為:32分35秒,結束點為34分18秒,您可以拖動進度條去到這個點即可。
ESXI增加多塊硬盤以下視頻的起始點為:34分18秒,結束點為35分14秒,您可以拖動進度條去到這個點即可。
通過前面的安裝過程,相信您已經成功裝上了ESXI版的AIO,那么為了最大化發揮AIO的性能,在可以直通的情況下,也一般建議大家做直通處理~因為直通直通理論會帶來更好的性能,在虛擬機中,硬件不需要虛擬設備或者軟件進行轉換,虛擬機可以直接調用硬件,可以最大化發揮性能~
ESXI硬盤+網卡直通!
這個ESXI下硬盤RDM直通+ESXI網卡直通的視頻版教程已經出了,大家請看以下視頻,非常詳細~加上前面的完整安裝過程,算是把AIO的基本安裝和設置都搞定了。
相信看到此處,您的AIO已經成功完成了部署,恭喜入坑,祝玩機愉快!
以上是本期AIO的系統架構圖,在安裝過程中,也可參考以下網口職責分配圖,可以更好理解安裝每個虛擬機系統時為什么要這樣設置的原因,加深理解,圖畫的可能有點簡陋,大家見諒。
當然,你也可以在以上基礎中繼續安裝你需要的系統,比如linux系統,讓你方便練習linux運維等,各種各樣的系統都可以安裝,只要你的AIO宿主機性能足夠強大。
安裝過程可能有點繁瑣和長,但一次配置,長久使用,使用起來還是很舒服的,大家再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優化下就好了~
整理了好長時間才整理出這個文字版的,如果對您有幫助請關注、點贊,感謝~
、主角N270登場:
首先介紹下這個N270老古董CPU,現在都3個2(2022)的年代了,這個32位的U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堪稱經典的電子垃圾。如果你還沒有碰到,就果斷不要再碰這個U了。有錢一定要上新款和主流款,千萬不要找老爺款,否則你會走上自我折磨的不歸路。
以上是N270的技術規格,已經無法在現在起步都得是64位CPU的時代生存了。如果非要給它找一個優點,那就是功耗小,省電,省錢,所以不管你是小白還是大白還是其他什么白,我都不推薦你購買使用。
二、我和N270的前世今生
3年前作為標準可愛的純小白稀里糊涂的購買了一塊N270的實達主板,以低功耗、雙網口(千兆+百兆)、接口豐富、無風扇散熱等噱頭說服了自己,關鍵是價格極低,50塊錢就可以買一塊帶CPU的主板,你說你心動不心動!可偏偏是這些花里胡哨的賣點讓我沒有理性評估我的實際需求,為我以后和N270的漫漫愛恨情仇路奠基了堅實的基礎。
主板到手后,添置了2G內存條,320SATA機械硬盤、電源轉接板、電源適配器、機箱、鍵盤、鼠標、顯示器,一套組合拳下來發現,50塊錢只是入場券,后面這些投入能抵得上好幾個50,大意這套消費生態了。就像你一開始只想買個摩托車騎騎,可當你買摩托了,你會逐漸掉入資本主義消費陷阱卻退不出來,頭盔護具手機支架行車記錄儀運動相機哪個你都覺得缺,你永遠都跌在消費陷阱里跳不出來,永遠有一種錯覺,我還缺個什么裝備,這個裝備不夠好,我該買個更好的,到頭來買車是小頭,后面一系列的消費生態才是大頭。
萬事俱備,只差一個好用的系統,我從OPENWRT開始刷起,到32位的Padavan老毛子固件,XP、WIN7、WIN10以及各種32位版本的LITE精簡系統,甚至都刷了各種Linux系統,連復古游戲系統Lakka、Batocera我都沒放過。先不說32位系統有多難找,單單做個系統因為是N270冒出來奇奇怪怪的問題想讓你罵娘,這微弱的處理能力系統跑起來費時費力,堪稱手扶拖拉機里面的鼻祖了。
在我艱難的測試完成我能找到的以上系統后,徹底磨滅了我對它的信息,得出一結論:這貨果真是電子垃圾,應該用大錘碎掉才是它的正途。
三、N270起死回生
在我把自己折騰夠嗆后,索性我直接把N270扔進了小黑屋,讓它開始了無休止的吃灰之際,我開始了對蝸牛星際的折騰,刷了群暉,從開始的照片備份功能到各種復雜的Docker用途,也折騰的夠嗆,但總體滿意。某天突然靈感來了,我可以讓N270做個輕量級的群暉,回歸使用群暉的最初需求,小力氣就干小力氣活也不錯,哪怕只是做一個照片備份或者本地百度網盤也不錯。低功耗、無風扇散熱、靜音電源、小體積,這些都是很好優點。
說干就干,但是回頭看走過的路,我發現了一個道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是真的骨感!為了一個簡單的想法,走了不少彎彎路。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為了自己以后不重蹈覆轍,也為了在這條路上正在摸索的人提供捷徑,更是為了勸住那些打算走這條路的人。
四、先說結果
輕量群暉系統,雖然沒有docker、虛擬機等高級功能,但相冊備份、視頻、音樂、文件共享、記事本、百度網盤備份這些最實用的功能都有,這才是我選擇群暉的初衷。突然發現,這么多年只知道砥礪前行,卻忘記了初心。
五、群暉5.0安裝手冊
1、BIOS設置
開機按F2進入BIOS。
首先就碰到一個攔路虎,每次斷電重啟后就無法自動啟動進入系統,分析后發現原來是BIOS電池老化的問題。更換了一個電池問題就解決了。
安裝系統BIOS設置正確非常重要,特別是群暉系統,否則你會陷入無休止的錯誤循環中不能自拔。
本次安裝BIOS設置關鍵點如下:
這里需要提醒的是硬盤對應的sata一定要設置成compatible,這點非常重要。
2、找對與硬件相匹配的群暉5.0引導文件和PAT文件
一定要找對,找不對文件都是在抓瞎和浪費時間精力;找不對,你會遇到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你就是刷一萬次系統也解決不了問題。這點也充分說明了群暉系統是認硬件的,切記!
我這個機器使用的引導文件是NanoBoot-x86-5.0.3.1-fat.img,PAT文件是DSM_DS214play_4493.pat。
3、制作群暉5.0 引導U盤,燒錄軟件我用的是balenaEtcher,U盤用的63M無品牌U盤。如果直接燒錄無法啟動,使用DiskGenius把U盤分區全部刪除后即可燒錄。
4、設置BIOS,把燒錄好的U盤插上電腦,并作為第一啟動項開始安裝系統。這里需要提醒的是這款實達機器是雙網口,網口1是百兆,網口2是千兆,但群暉只能識別百兆網卡,所以網線只能接在網口1上,這點著實太坑爹了。
5、經過一系列自建和代碼后,通過群暉助手查找群暉服務器,點擊右鍵安裝群暉系統,安裝系統的操作我就一一再述了。
其實群暉系統安裝有兩個途徑,一個是群暉助手里面對群暉服務器雙擊左鍵后,會直接跳轉到網頁,進行提示安裝,但是我這個機器,跳轉后顯示網絡連接失敗。
第二個途徑就是群暉助手里面對群暉服務器點擊右鍵,通過瀏覽本地PAT文件進行安裝,實達這個機器只能用這種方法安裝,具體原因不清楚。
6、安裝成功后進入系統,通過控制面板和套件中心,對用戶賬號、共享文件夾、應用程序進行初始化設置和優化。
7、對系統進行測試和烤機。
(1)通過手機、PC,使用網頁和app對功能進行測試驗證;
(2)對系統進行重啟和斷電測試;
(3)對系統進行連續開機進行烤機測試
8、測試正常后,一定要對系統進行備份,俗話說有備無患,這話絕對沒錯!備份可是在捍衛你以上的勞動成果,同時來預防下次出意外后,可以最快最省力的恢復。
六、終于完工了,中間有多折騰只有自己知道。本以為自己對群暉已經輕車熟路了,但是沒想到群暉5.0 32位系統和老古董N270機器著實坑太深,所以選擇的話,盡可能選擇主流,否則你連作業都沒的抄,孤軍奮斗那就看運氣了。
寫文章也很累人,但是還得寫,一是給自己看,就是我說的所謂的備份,第二就是給有需要的人借鑒,希望你彎路能不走就不走,能少走就少走。
最后,祝你成功!
、總體情況
研究了幾個星期的nas,心水入坑,已經安裝了黑群暉系統(6.23up3,可以去gxnas博客的網盤下載相關的系統和補丁驅動)已打核顯補丁,已經硬解。以后逐步試水aii in one。
參考網站:b站、張大媽,GXNAS博客(大佬牛逼,只要能在他博客找到的資料,基本都是專業解答,不會走彎路),nas云論壇和openos論壇都不錯(以后群暉后續設置可學習),隔壁網關閉注冊不推薦。
因本人較懶,圖片就懶得拍了,大家可以自行搜索,封面是心水的機箱,以后有米再換。
二、踩坑總結
1、u盤一開始格式化后,做引導盤沒成功,u盤是愛國者的,后來再次格式化(格式化后不能讀盤,需重新插拔才能讀),再次做引導盤,做了2-3次才成功。
2、阿文君的DS918+_6.23-25423-1.04b補丁齊全半洗白,做完引導盤后,電腦上直接找不到群暉,不管是網頁還是群暉助手。直接再次格式化u盤,用上述博客網站的引導,ds918+8125b-1.04b引導文件,成功。用該引導文件,同時下載群暉網站的DSM_DS918+_25426,安裝黑群暉成功,沒升級,直接版本是6.23up3。
3、然后按照阿文菌的教程,打核顯補丁,打了一輪之后,雖然沒有各值友說的黑屏進不去系統之類的,但是仍然不能核顯。后來參考GXNAS博客大佬的說法,再打核顯補丁的基礎上,又打了一遍驅動補丁(博客網盤的DS918-6.23擴展驅動包v0.13.3(添加了2.5G網卡,無SCSI和SAS)),最后重新啟動成功搞定核顯補丁,并用gxnas大佬的命令行,測試能夠硬解。【補充,如果打了各種補丁都不行,可能像值友所說,需要更新主板的bios,更新的時候最好u盤下載好更新,不要在bios里面直接更新,昨晚本來已做好最壞的打算,幸好最后不用走到最后一步。如果更新了bios還不行,只能換主板了】
4、最天坑的一個(目前未解決),黑群暉關機后,突然不能開機了(不是黑屏,是什么都不動,相當于沒電),大晚上急的滿頭大汗,心想不會是硬件壞了吧,一通折騰,包括不限于插拔內存,主板跳線短接,主板電池放電等。反復搞了1小時沒成功,最后判斷可能是電源壞了。最后用主力機電源測試,果然是電源有問題
三、配置和價格
價格:除去硬盤,總價不到1900,自我感覺性價比很高,除了cpu是二手測試版,其他都是全新。且性能很強,就是體積略大,機箱顏值不高。這里簡要就為什么這樣配置說明一下:10100t的功耗低,且價格不高,微星主板做工扎實,且560系列可以買到在旗艦店買到全新,售后有保障,海康的oem盤是最近貼吧的吧盤,性價比很高,其他下面具體介紹都有提到。
具體配置:
1、cpu ,i3 10100t,淘寶650元。
2、主板,微星b560m爆破彈,網卡是realtek 8125b,2.5g接口。淘寶470元(優點微星做工好,且能打核顯補丁能硬解。2.5g接口識別目前尚未測試,缺點是擴展性略低)
3、硬盤,老硬盤和海康威視的希捷oem盤4t,拼多多370元。
4、機箱,invasion x5(8盤位),主板(24.5*24.5),電源atx(16.5cm),散熱器(17.5cm)。淘寶289元(無品牌,做工一般,體型跟一般的atx機箱接近,如覺得大可買4或6盤位的,勝在價格便宜,送3風扇。缺點是風扇聲音有點大或者機箱隔音不好,旁邊的喬思伯umx4主力機對比完全是云壤之別,喬思伯完全靜音)
5、電源,全漢hydro mxd 450銅牌(atx),非模組,單路12v-35a,拼多多207元。按照硬盤3a一個,組8個完全沒問題。跟益恒電源7025b相比,優勢2個,一是單路12v穩定,二是價格便宜。
6、內存,光威2133(可買2666),8g*2,拼多多224元,可適當超頻下。
7、cpu散熱器,紅海mini,完全壓得住,淘寶30元。普通待機36度。
以上除了cpu是二手,其他都是全覺得新。個人覺得cpu、內存、機箱可以二手,其他建議全新。
四、總結
對于接近40歲的老漢,折騰一天一宿真不容易。好在大的技術問題都解決了,接下去就是愉快的實現各類功能了。也希望這篇文章有些地方對于希望組裝nas的朋友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