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常用的幾個小功能。
·小鍵盤的控制開關鍵是這個鍵,按一下燈亮,這個小鍵盤就可以正常使用。按一下燈滅了,這個小鍵盤就關閉了,就不能使用了。
·這個是英文的切換,大小寫鍵按一下,按完之后右邊這里中間的燈亮起,那么它就是大寫的英文。如果再按一下燈滅了,它就是小寫的。
·這個兩個鍵是輸入法之間的切換,兩邊都有按,同時按下去就可以了,不管你按哪一邊都行。
·鼠標這是叫右鍵或反鍵,這邊是叫左鍵或者是正鍵,中間的是滾輪,網頁上下滾動就是靠它。
點酷玩每日答疑,今天回答網友提問《鍵盤既然已經有了1-9數字鍵,那為何還要有NumPad區域?》原題截圖和描述如下,這篇小文我來答疑解惑。
NumPad的前三個字母是“數字”(number)的英文縮寫,這個小鍵盤區域一開始就是為了數字而設——獨立出來的數字按鍵,明顯可以大幅提高集中輸入數字和進行運算操作的效率,以至于有人會專門買一個獨立小鍵盤,配合沒有NumPad區的筆記本或者非100%配列鍵盤組合使用。
不過,這個小鍵盤區域誕生較晚,大概40年前才逐漸成為鍵盤標配,在此之前,鍵盤的布局都以QWERTY主功能鍵區為主,即26個英文字母和頂上一排數字鍵加少許功能鍵(不包括F1~F12那一排)。
QWERTY布局早在1874年就已大規模應用,至今已經150歲了,甚至比1946年誕生的世界第一臺電腦ENIAC還要早上70多年。
1874年的QWERTY布局并沒有用在鍵盤上,而是作為打字機的按鍵布局得到正式商用。同一時期,也有其他鍵盤布局方案,比如1917年的JCUKEN布局、1936年的Dvorak布局等等,然而QWERTY先入為主帶來的輸入慣性過大,那些“更高效的”布局方案全數敗北,最終QWERTY延續至今,成為絕大多數電腦鍵盤通用的主要按鍵布局。
以最早商用的個人電腦為例:無論是蘋果1977年發布的首臺帶有鍵盤的Apple II型電腦,還是IBM于1981年推出的首臺PC——IBM5150,都繼承了QWERTY布局(但兩臺電腦的鍵盤按鍵數量和鍵位有差異)。它們的1~9、0數字鍵都位于QWERTY主鍵區的上邊一排,可以通過換擋來打出特殊字符和標點,與現在的鍵盤基本一致。
然而這一橫排的數字按鍵距離略遠,雙手擊打也沒那么順暢。如果單獨設計一個小鍵盤區,可以讓右手單手快速、高效、低誤觸地輸入數字,像操控計算器一樣盲打,是不是更好用呀?
于是最初的鍵盤布局演化,便是在字母數字的主控區外(右側),附加一個額外的“九宮格式”數字小鍵盤區;為了“鍵”盡其用,還在周圍附帶加減乘除和回車,并可通過NumLock來將一些數字鍵切換為上下左右方向鍵、上翻頁、下翻頁、Home、End、Insert、Delete等功能鍵。這樣一來,就有了現在的獨立NumPad區。
由于NumLock切換到數字功能時,方向翻頁等功能鍵會暫時失效,于是又將集成在NumPad上的方向鍵、翻頁鍵、Home、End、Insert、Delete“二次獨立”,安置在NumPad與主鍵區之間,就演變成了如今常見的104/108鍵(100%配列)布局標配。
隨著時間推移,鍵盤布局還在演化。比如砍掉NumPad,整合部分功能鍵,形成低于100%的各種配列。既有應對特定使用場景、需求之意,也有迎合用戶顏值喜好之嫌。然而,附帶NumPad小鍵盤區域的100%配列依然是主流標配。
#鍵盤#
T之家 4 月 26 日消息,你有在使用惠普品牌電腦嗎?根據國外科技媒體 Windows Latest 報道,惠普電腦安裝近期 Windows 10、Windows 11 系統更新之后,屏幕會出現“Caps Lock On”和“Num Lock On”通知。
惠普用戶反饋只要按下大寫字母或數字鍵之后,屏幕上就會出現相關的浮窗提示。該媒體發現這種情況是在安裝 4 月 25 日的更新之后出現的,而該更新會通過 HP Support Assistant 自動安裝。
如果用戶不希望看到這些提醒,可以在任務管理器中禁用 HP System Event Utility 進程,然后在開機項中關閉和惠普相關的任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