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磁盤由盤片、讀寫磁頭、盤片、步進電機等組成。
硬盤的盤片是金屬或者玻璃材質,把磁粉通過濺鍍到基板表面,盤面的密度是非常高的。
步進電機是為了能夠讓磁頭精確定位磁道。磁盤的儲存原理是把數據用磁頭的控制電路通過硬盤讀寫頭去改變磁盤表面的極其細微的磁性粒子簇的N、S極性來加以存儲。
機械硬盤邏輯上被劃分為磁道、柱面、扇區等。
盤面:硬盤的盤面用鋁合金或者玻璃做基片。磁頭傳送裝置是使磁頭做徑向移動的部件。用來變換磁道。硬盤的一個盤片有上、下兩個盤面。每個盤面都有一個盤面號,每個盤面都對應一個硬盤的讀寫磁頭。硬盤的盤片一般很多。
磁道:磁盤在格式化的時候,被劃分成許多同心圓,這些同心圓軌跡叫做磁道。磁道從硬盤盤面的最外圈向內圈從0開始順序編號。在最外圈,距離硬盤主軸最遠的地方是0磁道,0磁道存放著操作系統啟動必須的程序代碼。0磁道損壞,硬盤就報廢了。新式大容量機械硬盤每面的磁道數很多。
柱面:所有盤面上的同一個磁道,在豎直方向上構成一個圓柱,被稱為柱面。磁頭讀寫數據時,首先在同一柱面內從0磁頭開始操作。然后按照順序,在圓柱的豎直方向,在同一個柱面的不同盤面(磁頭)上進行操作。在同一個柱面所有的磁頭全部讀寫完畢之后磁頭才轉移到下一個柱面。選取磁頭通過電子切換完成,而選取柱面需要通過機械切換,即尋道。電子切換比使用機械把磁頭向鄰近磁道移動速度快,所以數據讀寫按照柱面進行,而不按照盤面進行。一個柱面寫滿后,才轉移到下一個柱面開始寫數據,可以減少尋道的頻繁度。
扇區:把硬盤上每個環形磁道等距離切割,形成等長度的圓弧,每個圓弧就是一個扇區。劃分扇區的目的是為了使數據存儲更加條理化。每個扇區一般存儲512B字節的數據和其他信息。
所以磁盤容量=磁頭數(head) ??磁道(柱面Cylinder)數 ??每磁道扇區數 ?? 每扇區(Sector)字節數(默認512字節)。
使用frisk -l可以查看到扇區大小,一般是512B。扇區大小是磁盤的物理屬性,它是磁盤設備尋址的最小單位。
塊是文件系統的抽象,一般文件系統塊大小是4KB,也就是4096字節。塊大小是文件系統的抽象,而不是磁盤本身的屬性。
查看某個分區的塊大小,可以通過:
blockdev --getbsz /dev/sda查看,Linux文件系統默認塊大小是4096字節。
tune2fs -l /dev/sda1| grep Block可以看到操作系統的block塊大小。
扇區頭標包括組成扇區三級地址的三個數字。
磁頭編號、扇區所在的柱面(磁道)、扇區所在磁道的位置也就是扇區號,構成了CHS地址。柱面Cylinder、磁頭Header、扇區Sector三者簡稱CHS,扇區的地址又稱為CHS地址。磁頭通過讀取當前扇區頭標中的CHS地址,就知道當前處在盤片上的哪個位置。比如是內圈還是外圈,哪個磁頭在讀寫(同一個時刻只能有一個磁頭在讀寫)。內圈或者外圈可以通過磁道編號查看,磁道從外圈向內圈按照順序編號遞增。
CHS編址是早期小容量硬盤的編址方式。
磁盤
鼓勵話語:雖然自己沒有一飛沖天的實力,也沒有什么像樣的成績。但是我可以像蝸牛一樣,永不停歇地向前爬!感謝一直以來永不服輸的自己,感謝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自己!
起選購電腦,更多的人更熱衷于DIY裝機。所謂“DIY裝機”,通俗地說就是組裝機,我們可以自行選擇電腦的各個硬件,在滿足兼容性、合理搭配的條件下組裝成一臺完整的電腦。
說到這里,接下來老毛桃跟大家聊聊在組裝時,我們應該怎樣選購硬盤呢?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固態硬盤逐漸成為了選購的主流和趨勢,但它大多數出現在高端配置裝機上,因此主流裝機中依然少不了傳統的機械硬盤。但固態硬盤之所以成為趨勢是為何呢?
1、固態硬盤啟動快,沒有電機加速旋轉的過程。
2、固態硬盤不用磁頭,快速隨機讀取,讀延遲極小;且基于DRAM的固態硬盤寫入速度極快。
3、相對固定的讀取時間。由于尋址時間與數據存儲位置無關,因此磁盤碎片不會影響讀取時間。
4、固態硬盤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活動部件,不會發生機械故障,也不怕碰撞、沖擊、振動。
5、低容量的固態硬盤比同容量硬盤體積小、重量輕。另外不得不說,固態硬盤唯一的缺點就是容量太小,現在主流的一般裝機方法都是將系統盤用固態,而另外單獨掛一塊機械硬盤存儲資料用。
1、硬盤的品牌
很多人在選購時首先考慮的就是牌子,有哪些牌子值得一買呢?老毛桃給大家列舉幾個供大家參考。
機械硬盤:西部數據、希捷
固態硬盤:三星、Intel、浦科特、Toshiba、建興、閃迪、金士頓、威剛、WD、影馳、七彩虹、臺電等
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建議首選三星、Intel和浦科特,其次是金士頓、閃迪等等,當然,如果你是一個追求性價比的人,那就可以選擇影馳、威剛、臺電、七彩虹等等。
2、硬盤的容量
說到容量,機械硬盤的最大容量達到14TB,而固態硬盤是沒有極限的,在同系列的選擇下,容量越大,速度也會越快。機械硬盤的容量通常是1T、2T、3T、4T;固態硬盤的容量通常分為120G、240G、320G、500G、1T、2T等。
但由于大容量的固態硬盤價格昂貴,因此在大儲存的情況下,我們最好搭配機械硬盤作為 儲存運用。
3、硬盤的接口
機械硬盤:SATA3接口
固態硬盤:SATA3接口、PCI-E接口、M.2接口(242、2260、2280規格)
關于硬盤接口,SATA3具備更高的傳輸速率,而且它可以向下兼容,因此大家不需要擔心會出現SATA接口兼容問題。
4、硬盤的尺寸
機械硬盤一種為2.5寸,大多應用于筆記本電腦上面,而另一種為3.5寸,則多數應用于臺式電腦上面。但大家需要注意一點,各種大小型的服務器運用硬盤標準不一,有些使用2.5寸硬盤有些使用3.5寸硬盤。
固態硬盤按照接口輸入方式分類大體也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SATA接口,第二類是PCI-E接口。SATA固態硬盤的尺寸是2.5寸,大多應用在筆記本電腦上面。而PCI-E固態硬盤就比較豐富了,具體就不多說了。
簡單來說,SATA接口的硬盤可以應用在筆記本,PCI-E接口的固態硬盤只適于臺式電腦,并不合適筆記本,而M.2和SATA的固態硬盤,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都是通用的。
如何選購硬盤老毛桃給出這幾點建議,當然,如果想要深入了解硬盤并非只有這幾點,這就需要大家閱覽更多的相關知識啦。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議,歡迎大家在下方積極評論!
態硬盤和移動固態硬盤現在已經被大部分用戶熟知并接受。固態硬盤的好處很明顯,作為機械硬盤的好兄弟,固態硬盤的優勢在于超群的讀取速度,如果作為系統盤可以幫助電腦快速開機,作為正常存儲盤使用還能加速文件傳輸速度,讓應用軟件和游戲的加載效率更高,節省時間。移動固態硬盤則是因為目前高速USB協議普及,大容量的移動固態硬盤逐漸代替U盤,在維持高速的情況下便攜傳輸大量數據,這是以前U盤無法辦到的事情。如果你是內容創作者,固態硬盤和移動硬盤在日常中會顯著提升工作效率。
固態硬盤和移動固態硬盤種類很多,用固態硬盤來舉例,固態硬盤通常根據協議來區分種類,一般我們分為SATA 3.0協議和NVMe協議,SATA 3.0協議可以兼容SATA接口以及M.2接口,而NVMe協議只能使用M.2接口。
SATA 3.0協議的固態速度不如NVMe協議,所以通常價格便宜,追求性價比的用戶會選擇它。比如致鈦SC001,這就是標準的 SATA 3.0協議固態硬盤。這款硬盤支持SATA接口以及M.2接口,同時提供256GB、512GB以及1TB容量,也就是說總共有6種產品你可以挑選,基本能滿足升級的需求了。
致鈦SC001 Active SATA(1TB)
致鈦官方數據顯示這款固態最大連續讀取速度能夠達到520MB/s,而最大連續寫入速度到達510MB/s,SATA 3.0協議固態硬盤標準速度,遠勝于機械硬盤,正常讀寫要求不是太高的用戶,足以保證日常流暢使用,此外這款固態內部搭載長江存儲自研Xtacking架構的高品質閃存顆粒,質量有保障。
如果你覺得500MB/s的左右的讀寫有些意猶未盡,那說明你該看看NVMe協議的固態硬盤,致鈦還推出過一款致鈦PC005產品。這是致鈦的旗艦產品,速度上,致鈦官方標注致鈦PC005度最大連續讀取速度能夠達到3600MB/s,而最大連續寫入速度到達2900MB/s,確實遠超SATA 3.0協議固態硬盤的固態。致鈦PC005接口為M.2,容量同樣提供256GB、512GB以及1TB三種選擇。
與致鈦SC001一樣,致鈦PC005同樣采用Xtacking架構長江存儲第二代3D NAND閃存顆粒,同時搭載了智能SLC緩存技術,并采用高TBW設計,性能穩定還經久耐用。
最后就是移動硬盤,其優勢在于便攜,即插即用,對比U盤還能存儲一些經常需要移動的大容量數據。U盤的存儲介質是閃存,而移動硬盤采用的是磁性介質最為存儲,最早都是移動機械硬盤,現在也有不少移動固態硬盤,速度比U盤快多了。
致鈦當然也有移動硬盤產品,致鈦木星10就是代表型號,這款產品采用Type-C接口,提供512GB以及1TB三種容量,順序寫入510MB/s,順序讀速可以達到530MB/s,跟SATA 3.0協議固態硬盤讀取速度旗鼓相當。
致鈦木星10也不用擔心體積問題,它只有76x46x10mm,輕薄便攜,名片大小的體積隨拿隨用。
目前致鈦這三種存儲產品:致鈦SC001、致鈦PC005以及致鈦木星10都在參與京東雙.11促銷活動, 價格來到一年中冰點,如果你進去需要更換固態硬盤和移動硬盤,不妨考慮考慮這三款產品,想必不會讓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