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收了臺被雷劈的主機竟然不虧?
今天來看一臺不一樣的主機,一臺被閃電被雷劈過的主機。
這臺主機客戶在使用的時候打雷,打完雷以后好像是被閃電擊中了,不對,就是在使用的時候電源被雷擊了,電腦莫名其妙的就開不了機了。
這臺主機也是比較古老的一臺機子,是一個幸運的被雷劈過的主機,現在是點不亮,不通電。
接下來看一下主機里邊,一個散熱器,一個老的,這個是插機嘴的主板,加一塊一零六零 3G 的顯卡。
客戶說這個機子能不能修,我說十有八九是這個板子壞了或者是顯卡一起壞了。
客戶置換了一下,這個機子我可能收的有點虧,因為這一臺壞主機置換的時候我給他算了是 300,這個不知道會不會虧,希望不虧,因為已經虧麻了。
現在能不能修好?接下來直接插電看看能不能充電,直接試一下能不能開機,開機一點反應都沒有,也有可能是顯卡被 p 短路了。
這種情況把顯卡拔掉,聲卡拔掉,顯卡拔掉再開機,這是一張明影的一零六零 3G 顯卡,做一下有可能還不是很虧。為什么?因為顯卡拔掉了以后機子不通電,說明只是這里面的主板、CPU、內存條掛掉了或者是電源掛掉了,顯卡有可能是好的,顯卡如果是好的不就賺了嗎?
接下來也不測這個機子了,把顯卡放到另外一臺電腦上去看一下,一個單 6pin 的供電,把供電插上,連好了。
接下來進行開機,風扇可以正常轉,可以正常開機。
打開魯大師看一下硬件參數,里面可以看到是可以識別顯卡的,這么簡單的跑個分,影響一下顯卡的跑分正常,說明顯卡沒什么問題,顯卡的功能基本正常。
這次 300 收的這臺被雷劈的機子就回本了,因為二手的顯卡可以賣到 350-400 左右,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還賺一個報廢的機箱、電源、散熱器,這是還是算回收標成功,最起碼沒有虧。
PC 世代過渡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我們,曾經徹夜研究只為購買最厲害的配件來組裝一臺性能超強的臺式機的經歷,似乎離大多數人越來越遠了。對于打游戲非常菜的我自己來說,一臺「臺式機」最重要的地方可能并不在于「能否帶得動古墓麗影」,而是「是否足夠安靜」、「安裝是否足夠方便」以及「后期升級空間大不大」等等。
Intel NUC,全稱叫做「Next Unit of Computing」,即「下一世代的計算單元」。NUC 本身是一臺小巧的「準臺式機」,內部集成有 CPU、主板和必要的 I/O 接口,加上自己購買的內存和硬盤,就成為一臺完整可用的 PC 了。最近我涉及到一些在 macOS 平臺無法進行的項目,因此我購入了 Intel NUC 這臺「迷你臺式機」。很難想象,這臺體型似乎并沒有比我鍵盤大多少的 PC,里面藏有這么強悍的性能。
▍外觀
Intel NUC 和它的包裝盒子
我購買的是內置有第八代 Intel Core i5 處理器的 NUC,具體的型號是:NUC8i5BEK。這一串字母分別代表:NUC - 第八代 i5 - BEK 版本。內置有同樣 CPU 的 NUC,分為 BEK 和 BEH 兩個版本。它們的價格一樣,唯一的區(qū)別在于 BEK 版本的 NUC 比 BEH 版本的少了一半的厚度,也少了一個 2.5 英寸的硬盤卡槽。我選擇的是「瘦子版」BEK 版本的 NUC。
NUC 整體非常簡潔,正方形的機身、通體黑色的外觀讓 NUC 即使擺在桌子上也非常優(yōu)雅,更不要提僅僅 10cm 長寬(117mm * 112 mm * 36mm)的外形。在 Snazzy Labs 的 YouTube 視頻 The 0 "Mac mini' You Wish Apple Sold 里面有這樣的一個對比:
圖片來自 Snazzy Labs YouTube 頻道視頻靜幀
可以看到,Intel NUC 確實小的令人震驚。實際上,拿到手上的時候,我先是被快遞包裝的小巧所驚訝,接著被里面僅僅快遞包裝盒 3/4 大小的 NUC 外包裝所驚艷,緊接著又被僅僅一半不到的 NUC 本體所驚異。小巧精致的機箱,確實讓 NUC 成為下一世代的「小鋼炮」。
▍接口
在這個一切「能 USB Type-C 就 USB Type-C」的時代里,Intel NUC 的接口竟顯得可圈可點。
我們從前面板開始,小巧的 NUC 機箱前面板有:
仔細看,面板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小小黑色孔,那是集成的麥克風陣列。
Intel NUC 的前面板
接下來,后面板的接口更加豐富。NUC 的后面板放置了:
其中 HDMI 2.0a 接口支持輸出 4K 60Hz 的畫面。
Intel NUC 的后面板
對了,機身的側邊還有一個 SD 卡的讀卡器,以及密密麻麻的散熱。
側面板的 SD 卡讀卡器和密密麻麻的散熱
我想四個標準的 USB 3.0 接口已經足夠良心了,但是這個雷電 3 接口才是 NUC 性能和后期可升級空間的體現。畢竟全功能的雷電 3 意味著我可以外接顯卡,也就意味著,我可以在這樣小巧的機身里面跑起來 3A 大作。我想這也是 NUC「性能小鋼炮」的最佳體現。
▍組裝
由于 NUC 本身僅僅是一個「準系統」,里面僅內置有 CPU、主板的必要的接口,因此我們需要單獨購買內存和硬盤進行組裝。
Intel NUC 拆開背板的樣子
組裝 NUC 和組裝一臺普通的臺式機相比,簡直容易太多。我們將 NUC 底部的背板拆下來,就能看到內部的電路板和各種零部件了。
▍內存
兩條 8GB 的內存條
NUC 里面有兩個內存條卡槽,支持最高 2 × 16GB 共 32GB 的雙通道內存。我購買了 ADATA 的兩條 8G 筆記本內存條,組成了 16GB 的雙通道內存。需要注意的是,NUC 所使用的并不是全尺寸臺式機內存條,而是筆記本內存條。所以最初我購買了兩條全尺寸臺式機內存回來,正興高采烈的準備進行組裝,結果發(fā)現內存條本身比我 NUC 機箱還要大的時候,內心是多么崩潰。
安裝內存條的過程非常順利,安裝也非常簡單。將內存條邊緣凹槽和 NUC 主板上面的缺口相對應,一壓,咔噠一聲,內存條就安裝穩(wěn)妥了。日常使用的時候,16GB 內存對我來說是非常充足的。無論我同時開啟多少應用,NUC 的內存占用都幾乎很少超過 60%,這一點我還是非常滿意的。
▍硬盤
三星 PM981 SSD 固態(tài)硬盤
由于我購買的 NUC 是「瘦子版」BEK 的,所以內部只有單個 M.2 的硬盤槽。這個硬盤槽是 M.2 22×42/80 接口的1 ,支持 NVMe 和 SATA 3 協議的固態(tài)硬盤。我購買的是同學推薦的三星 PM981 固態(tài)硬盤,256GB。
安裝固態(tài)硬盤的過程非常順利,將硬盤側向插入卡槽,聽到咔噠一聲,之后用固定螺絲將硬盤固定妥當就安裝完成了。256GB 的存儲空間其實對于僅安裝一個系統來說還是可以接受,但是如果后期想要再安裝一個 Linux 或者 macOS 就顯得有些空間告急了。
▍安裝系統
由于 Intel NUC 本身是一個沒有硬盤的準系統,我們當然也要為它安裝操作系統才能正常使用。
Windows 10 專業(yè)教育版本
這里我選擇了安裝 Windows 10,安裝過程沒有特別需要折騰的地方,制作一個 USB 啟動器就可以正常安裝了,我也不再贅述。
如果你再另外購買一個顯卡塢和一個 RX580 顯卡,利用強大的雷電 3 接口,NUC 就搖身變?yōu)槊逼鋵嵉摹感阅苄′撆凇沽恕?/p>
不過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博通的無線網卡如果想要直接安裝進 NUC 機身,需要占用 M.2 的卡槽。具體型號是:BCM943602CDP Wi-Fi/Bluetooth + M.2 NGFF Key B+M Adapter(需要另外購買一根 M.2 轉接頭)。這樣一來,我們就只能購買「胖子版」BEH 型號的 NUC,用另外 2.5 寸僅支持 SATA 3 協議的硬盤槽作為我們的主存儲。只是我不希望犧牲高速的 M.2 硬盤接口,所以并沒有進行這樣的折騰。
▍使用體驗
日常使用的 CPU 和內存占用
從我購買安裝這臺 NUC,并使用到現在,差不多有一周的時間了。我個人對這臺 NUC 無論是性能、外觀還是后期的可升級空間,都是非常認可的。第八代 i5 處理器,配上 16GB 雙通道內存,256GB M.2 的固態(tài)硬盤,以及 Intel 目前較高端的集成顯卡 Iris Plus 655,這臺 NUC 算是坐實了「性能小鋼炮」的稱號。
同時,如果不進行相對復雜的工作(比如渲染視頻、編譯大型項目),NUC 的風扇聲音幾乎都注意不到,非常安靜。又因為它僅僅 10cm 大小的外形,我們也可以通過顯示器固定架將它安裝到顯示器后邊。當然,靈巧小型的機身讓我甚至能夠帶它出門。
當然,我對這臺 NUC 也有不滿意的地方,比如這個外置的電源:
龐大的電源
NUC 并不是通過 USB Type-C 供電,而是通過一個巨大的類似老式筆記本的電源,通過圓形的私有接口進行供電。嗯,電源都快比我機身大了。?
▍尾巴
Intel NUC
人們都說,PC 的世代已經過去。確實,裝機似乎離很多人越來越遠了,但是 NUC 這臺準系統,卻讓我體會到了曾經裝機的樂趣。主機本體、內存和 SSD 配置下來我只花了大約 3500 元,無論是從自定義、性能、可拓展性還是性價比,NUC 都是一臺極佳的小臺式機。
目前,我還有另外的一臺 MacBook。通過 OneDrive,我可以實現在 NUC 上面撰寫文章,之后需要外出的時候,背上 MacBook,我撰寫的內容就全部同步過去,等我到達目的地就可以無縫銜接的繼續(xù)寫作。總的來說,NUC 在我心目中,確實是「下一世代的計算單元」。感謝閱讀。
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駱倩雯
明明樓頂安裝了避雷裝置,樓房建筑也沒事兒,但一場雷雨天氣過后,樓內的電器卻損壞了。近些年來,京城發(fā)生的雷擊事件明顯減少,但在今年發(fā)生的一些雷擊事件中,建筑物和人員都沒有任何損傷,“受傷”的卻幾乎全是電子設備。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兒呢?
事件:建筑物沒事,電子設備全壞了
今年5月24日,京城遭遇了一場強對流天氣,一時電閃雷鳴。在這場雷電天氣下,東城區(qū)一家古建單位,消防控制室內的配電柜和消防控制柜,遭受雷擊損壞。
古建單位的樓頂,安裝有避雷帶,可以防止建筑物被直接雷擊造成損壞,可讓人不明白的是,單位內的配電柜、消防控制柜卻都被雷擊壞了。
接到雷擊事件后,北京市氣象災害防御中心高級工程師李京校等3人來到這家古建單位進行雷災調查。結果發(fā)現,這起雷電事件的“元兇”,是雷電產生的雷電電磁脈沖,并不是雷電直接打在建筑物上造成的。
就在同一天,懷柔區(qū)的一個村,村民們的電腦、電視、空調等電器,也幾乎全被雷擊壞了,沒有辦法正常使用。
今年6月,還是在雷電天氣下,海淀一處辦公場所,又出現了建筑沒事兒、設備配電室供電主開關受損的情況。
分析:毀設備的元兇是“電波紋”
現場調查發(fā)現,雷擊事件這天,古建單位的中控室施工改造尚未完成,本來該單位也安裝了可以防止雷電電磁脈沖的浪涌保護器,可由于中控室當時正處于施工改造狀態(tài),用于防雷的連接線并沒有完全接好,導致相關設備并沒有受到應有的保護,以致紛紛受損。
李京校高工告訴記者,其實現在雷擊事件中比較多發(fā)生的,并不是直接的雷擊情況,而是打到距離10米或者20米的位置,在雷電電磁脈沖作用下,產生了電流,對電子設備造成損壞。“就像咱們往水里扔小石頭,水波紋就相當于電磁脈沖,碰上電線就會有‘電波紋’,對設備產生影響。”
人們通常所說的避雷裝置,主要是為了防止直接雷擊,如在建筑物的最高處安裝一個避雷針,當雷電擊打時,就會打在最高處的避雷針上,避雷針則會把電流引入大地,從而使建筑物免遭雷擊。
這么多年來,隨著人們對雷電的認識,安裝避雷針等裝置已不在話下,成為建筑物的“標配”,但如何避免雷電對樓內電子設備的影響,很多小單位或者早期的住宅樓等,還缺乏這個意識,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據了解,近些年來,北京的雷擊事件已經大幅減少,原因包括人們防雷意識的提高和防雷裝置的不斷完善等。今年到目前為止,官方收到的已上報的雷擊事件僅為4起,但損壞的全是電子設備。
支招:家庭如何保護電子設備
“電磁脈沖的破壞作用不能忽視,輕則導致電子設備故障,重則能直接燒毀電子設備。”李京校說。如何防止雷電電磁脈沖的破壞,主要是安裝符合國家標準的浪涌保護器以及做好等電位連接和采取電磁屏蔽措施等。
記者了解到,對于家庭而言,保護好電子設備免遭雷擊,最好的辦法就是雷電發(fā)生時將其關閉,同時還需要拔掉相應的電源線、信號線等,以防止受到雷電電磁脈沖的影響。或者也可以在家里配備一個防雷插座,因為這種插座把浪涌保護器做在了插座內,所以也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