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紙書更適合商務人士
首先需要弄明白什么是電紙書,其實可以簡單理解為支持書寫的電子書。當然很多平板電腦也支持手寫筆,不過綜合體驗方面,我認為電紙書更適合商務人士。我以Leadpie推出的最新款產品Leadpie智能電子書X1為例,說一下我的理由。
理由共有四個。
首先,電紙書的書寫體驗更接近原紙書寫,相比之下平板電腦的書寫體驗并不好。Leadpie智能電子書X1附帶電磁筆,與精調蓋板配合,可以提供極為接近原紙書寫的體驗,這種書寫感覺非常棒,特別適合記錄。同時電磁筆不需要充電,還能提供4096級壓感,滿足書寫、繪畫需求。同時Leadpie智能電子書X1的重量只有425g,拿在手里真的如同記事本一樣。
書寫體驗更接近原紙書寫
而平板電腦的書寫體驗就差很多,書寫時總感覺要滑走,單純這一點就非常影響使用體驗,相信用過的朋友都有體會。
其次,電紙書的實用功能集中于一體,而平板電腦需要借助第三方應用,而且需要跨應用使用。Leadpie智能電子書X1支持手寫筆記、錄音筆記、視頻微記等記錄方式,內置了豐富的筆記模板,同時支持多種電子書格式,并可以對其進行批注。還支持移動投屏等實用功能,甚至還可以充當手繪板。功能豐富且集中于一體,無需下載、開機即用。
實用功能集于一身
平板電腦確實可以通過第三方應用實現相應功能,但需要跨應用使用,應用間數據能否互通就是個大問題。而且在多個應用之間切換,會顯著降低效率。
其次,電紙書的續航非常長,平板電腦充電頻繁。Leadpie智能電子書X1采用了低功耗芯片,如果每天使用2小時,充電一次可使用一周,續航能力非常強大。平板電腦的續航能力就沒有這么強了,基本和智能手機的充電節奏是差不多的。
續航時間長
最后,電紙書更容易讓人專注,而且護眼,平板電腦容易讓人分心,長時間使用對眼睛不好。Leadpie智能電子書X1的功能專注于書寫和閱讀,所以使用者更容易專注于要做的事情,而且其采用的是電子墨水屏,無背光、無前光、全反射,觀感和普通紙張差不多,長時間使用,眼睛也不會累。
更容易讓人專注
相比之下,平板電腦功能豐富,很容易讓人分心,而且長時間觀看對眼睛不好。
Leadpie智能電子書X1
基于以上四個理由,我認為電紙書更適合商務人士。目前電紙書市場中產品并不多,Leadpie智能電子書X1作為一款功能強大的新品,在功能點、易用性、本地化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值得關注。
(7461225)
百年來,紙和筆形影不離,人類用筆在紙上留下字跡,凝聚成書籍,將知識一代代傳承下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電腦、手機等智能產品次序誕生,屏幕也替代傳統紙張成為現代書寫的主要載體之一。而經過千余年沉淀,書寫已經成為刻在人類基因中的一種“本能”。通過書寫來加深記憶也成為多數人的習慣。而在無紙化的呼吁聲愈發響亮的當下,選擇一款功能全面書寫感流暢的智慧產品顯得十分必要。對于有著極強學習需求的學生黨來說,一部華為MatePad,一支HUAWEI M-Pencil,既能全面提高學習效率也能為無紙化貢獻出一份力量,可謂一箭雙雕。
記錄是學習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環,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通過一遍遍的摘抄記錄,能夠在腦海形成更為深刻的理解從而加深記憶。如今,科技的發展突破了紙和筆的限制,學生只需手握一支HUAWEI M-Pencil即可在華為MatePad記錄知識,讓學習和記錄變得更簡單。
華為MatePad內預置了Nebo for HUAWEI軟件和EMUI自帶的HUAWEI Memo軟件。其中Nebo for HUAWEI支持智能筆勢識別,搭配擁有4096級壓感并支持側鋒傾斜書寫的HUAWEI M-Pencil手寫筆,可通過六種高頻筆勢還原自然書寫體驗,一起一落間寫畫感可媲美傳統紙筆一般。此外Nebo for HUAWEI還支持智能格式排版、智能圖標編輯等功能,讓書寫變得更規范,更高效。而HUAWEI Memo支持息屏提筆速記,當老師上課時,在息屏狀態下使用HUAWEI M-Pencil敲擊屏幕就能直接進入HUAWEI Memo,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記錄下來。支持4種筆刷7種顏色自由切換,還支持語音輸入、圖片插入、筆記分類,便于學生將課堂重點及時、詳細、形象的記錄下來,不僅加強了課堂學習效果,亦有利于課后的系統復習。
除了自帶的備忘錄和Nebo for HUAWEI筆記應用之外,華為MatePad和HUAWEI M-Pencil手寫筆還支持大量第三方軟件。如果你正面臨升學考試,學業十分緊張,筆者推薦Noteshelf這款功能強大堪稱安卓筆記神器的軟件,要知道,這款軟件也是許多UP主的心頭好。Noteshelf支持上傳PDF格式的學習資料,可在溫習過程中標注重點以及隨意寫畫。這樣一來,在查閱資料時即可輕松標記重點內容,學習效率顯著提高。
此外,Noteshelf還具備掃描功能,可對紙質書進行掃描上傳,放假回家時,再也不用帶著重如泰山的大部頭學習資料,只需攜帶華為MatePad即可。Noteshelf支持對不同的筆記資料按文件夾分類整理,歸檔更清晰,也便于學生隨時查找所需的筆記資料。還可以自定義筆記封面,將一本一本筆記放在書架上,也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它還適配橫屏操作,充分發揮出平板電腦的大屏優勢,提升了使用體驗。
除Noteshelf外,類似FiiNote、OneNote等筆記應用也都是不錯的選擇。OneNote常用于筆記本電腦或臺式電腦,但更適合用于如華為MatePad這樣支持手寫筆操作的平板電腦,在這類設備上可使用觸控筆、聲音或視頻創建筆記。
目前,在華為MatePad的OneNote版本中,書寫、錄音、拍照、附件、超鏈接等功能一應俱全。如圖所示,使用華為MatePad運行OneNote不僅能體驗到出色的書寫和繪畫手感,還可以在筆記中插入音頻、圖片等,用文字、圖片和聲音記錄我想表達的故事。
筆者作為一個OneNote重度用戶,最喜歡OneNote“唯一的筆記本”這一定位,使用OneNote時,你永遠不會擔心筆記本會缺紙,同時還可以提供一個位置收集你的所有筆記、研究、計劃和信息,能夠將你記錄下的一切都羅列其中。此外,無論是文章、筆記,在使用時也可以自由安插在其它分區和筆記本中,這樣就可以將相同的文章、筆記進行分類歸納,方便日后查閱。
當然在制作PPT時也可以使用鍵盤進行輸入。用戶可采用無感藍牙連接配對的方式將HUAWEI MatePad智能鍵盤與華為MatePad相鏈接,進一步提升輸入效率。將華為MatePad放置在鍵盤上,可視角度舒適,穩固可靠。華為MatePad智能鍵盤還擁有1.3mm大鍵程,按鍵回彈手感舒適,配合WPS使用,輸入速度大幅提升,讓學習事半功倍。
此外,華為MatePad還搭載了為基礎教育量身定制的“華為教育中心”,并與有道精品課、學而思網校、洋蔥學院、納米盒等頭部教育應用聯合,實現了從幼兒到高中各階段基礎教育精品課程全覆蓋,為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群體提供豐富的優質教育資源。可以看出,華為對學習領域的創新研發仍在繼續,未來華為MatePad還將為學生們帶來怎樣的驚喜,讓我們拭目以待。
國科學家曾成功地將1878年錫箔上記錄的聲音傳輸到計算機上。這段錄音是用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錄制的。雖然聲音嘈雜,只持續78秒,但這是現代人能聽到的最古老的可播放錄音,也是歷史上第一次錄制的音樂表演。
錄音,顧名思義,記錄過程被記錄在介質上。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記錄手段已經從機械記錄、電聲記錄、磁帶記錄到數碼光學記錄等等。
最早的錄音儀器是1857年法國科學家斯科特發明的聲學振動計。它是利用聲波產生的震動記錄聲波“圖像”的儀器。聲振動記錄儀雖然不能顯示聲音本身,但它使人類首次實現了聲音信號的轉換,也為真正的錄音設備留聲機的發明吹響了號角。
1877年,美國發明家兼商人托馬斯·愛迪生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臺留聲機。這臺“會說話的機器”轟動了世界,正式開啟了人類錄音的歷史。愛迪生在一個有螺旋槽的金屬圓筒上軋了一片錫箔。一根短針的一端與箔片摩擦,另一端與接收器相連。當曲柄搖動金屬筒旋轉時,短針被起伏的聲音振動,在錫箔上刻有不同的凹槽。當短針沿凹槽反復振動時,會發出原聲。
這臺機器被稱為“19世紀的奇跡”,愛迪生因此而出名。然而,新誕生的留聲機錄音時間短,聲音低沉,聲音模糊。愛迪生繼續推動研究,終于研制出第二代留聲機。在第二代留聲機的麥克風上,愛迪生加了一個喇叭形的音管作為揚聲器;然后他用蠟筒代替錫箔紙,這樣蠟筒就可以重復使用;同時,表殼內還安裝了一個驅動結構,只要每一個繞組都收緊,就可以自動錄音和播放時間。圓筒留聲機經過改進,聲音清晰逼真,也開始進入商業應用階段。
然而,早期的圓筒留聲機錄音流傳很少,主要原因是它一直未能解決臨摹和臨摹的技術難題。那時候,如果你想錄制一個樂隊演奏的音樂,即使你同時使用10個擴音器留聲機,樂隊耐心地演奏同一首曲子20次,也只能得到200個圓筒拷貝。由于制作成本高,難以推廣。
1891年,德國工程師伯利納成功地開發出一種以鍍金銅模為母盤,蟲膠為鑄造復制原材料的唱片復制方法,正式拉開了以留聲機取代圓筒留聲機的序幕。留聲機仍由人工繞線供電。它也是基于針穿過唱片凹槽發出聲音的原理。只是原來的氣缸旋轉被圓盤旋轉所取代。唱片誕生之初,由于其復制簡單,可以批量生產,因此留聲機得到了極大的推廣。
然而,由于技術上的限制,錄音的速度非常快,達到78轉每分鐘,這直接導致每邊錄音不到3分鐘。因此,整個20世紀早期的美國流行音樂都很短。78家唱片公司幾十年來一直主導著唱片業,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蟲膠的主要來源地印度被封鎖。當時唱片公司要求買家交上一定數量的舊唱片,以換取新唱片。這一政策導致78r唱片上許多珍貴唱片的消失。
1948年,二戰后,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的總工程師格德馬克發明了一種全新的唱片。馬克使用鉆石作為觸控筆和乙烯基塑料作為錄音材料,將錄制速度降低到33.3rpm,并增加了凹槽密度,這樣一張12英寸的唱片可以在每一面播放20分鐘以上的音樂。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緊湊記錄”,也稱為“長記錄”。光碟的誕生極大地促進了流行音樂市場的繁榮,使留聲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輝煌時期。
在留聲機普及的時代,錄音形式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20世紀20年代以前,音樂是以純“聲學”或“機械”形式錄制的,這就迫使音樂家在錄制音樂時痛苦地擠在錄音室的擴音器里,錄制的音效很差。隨著廣播和無線電報技術的進步,電聲錄音技術正在興起。1924年,貝爾實驗室成功地進行了電聲記錄實驗,人類記錄的歷史開啟了電氣化時代。電聲記錄是將聲波轉換成電信號,然后通過這些電信號記錄下來。
電聲錄音有兩個優點:第一,電聲錄音可以更真實地記錄和還原聲音。特別是1945年Decca公司寬帶技術推廣應用后,錄音頻率上限達到14000Hz,接近人耳極限,極大地提高了錄制效果,尤其是弦樂的音色更加細膩逼真;其次,電聲錄音誕生了對傳聲器等擴聲設備和傳聲器依靠電容對板厚的敏感響應來達到擴聲效果。麥克風的出現可以讓音樂家在更輕松的環境中自由演奏。可以說,電聲錄音的出現是留聲機發展的一次質的飛躍。
其實早在20世紀初,丹麥科學家鮑爾森便發現了磁化的鋼絲可以儲存聲音信號,但鋼絲笨重不便,影響了這種錄音方式的普及。到了20世紀30年代,德國科學家福勞耶瑪將磁性鐵粉涂在紙帶和塑料帶上,這才有了現代磁帶的雛形。
磁帶是一種載有磁層的帶狀材料,通常是在塑料薄膜帶基上涂覆一層顆粒狀磁性材料或蒸發沉積上一層磁性氧化物而成。磁帶錄音的原理也是始于電聲錄音機理,首先通過傳感器把聲音振動的能量轉化為強弱跟隨聲音變化的電信號,然后錄音磁頭按照強弱變化的電信號,改變其線圈特性,磁化磁帶上的磁性物質,并且根據電信號的不同,磁化后的物質特性也不同,從而記錄了聲音信號。二戰期間,德國廣播電臺已經開始大量運用磁帶錄音機,但此時的磁帶還僅用于記錄和播放軍事將領的講話。
戰后,經過美國人改良,磁帶錄音才開始和音樂接軌。磁帶相對于唱片來說擁有很多優點:首先,磁帶的錄音時間更加不受局限;其次,磁帶錄音易于編輯,不需要的片段可以很容易地被剪去,這種后期編輯修改技術的發展對錄音技術和演奏實踐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最后,磁帶錄音帶來了同步錄制多個軌道的可能,即可以通過多組麥克風錄制的聲音可以分別被存儲在不同的獨立軌道中,錄音完成后再被混合起來,而這種多軌錄制方式最直接的產物就是立體聲錄音和多聲道錄音。
然而,磁帶的壽命要比留聲機唱片差許多,一般的磁帶在儲存10年左右后,其內部的磁信號便會明顯弱化,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唱片至今仍有存世,且音質保持良好,二者差距明顯。單單的壽命優勢并沒有影響磁帶撼動密紋唱片的錄音統治地位。
1963年,荷蘭飛利浦公司研制出盒式磁帶錄音機,由于盒式磁帶具有輕便、耐用、互換性強等優點,產品一上市,便得到迅速的推廣和發展。到了20世紀70年代,盒式磁帶已經作為一種廉價方便的音樂載體在全世界流行起來。
磁帶是一種具有磁性層的帶狀材料,通常是在塑料薄膜磁帶基片上涂一層顆粒狀磁性材料或蒸發沉積一層磁性氧化物制成。磁帶記錄的原理也從電聲記錄的機理開始。首先,通過傳感器將聲振動的能量轉化為隨聲強變化的電信號。然后,錄音頭根據電信號改變其線圈特性,對磁帶上的磁性材料進行磁化,并根據不同的電信號,磁化后的材料特性不同,從而記錄聲音信號的編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廣播電臺開始使用錄音機,但錄音帶只用于記錄和播放軍事將領的講話。戰后,隨著美國人的進步,錄音開始與音樂融為一體。與記錄相比,磁帶有許多優點:首先,磁帶的記錄時間更不受限制;其次,磁帶記錄易于編輯,不必要的片段可以很容易地被剪掉。這種后期編輯和修改技術的發展對錄音技術和表演實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最后,磁帶錄音帶來了同時錄制多個曲目的可能性,即:,同時錄制多個音軌可通過多組麥克風錄制的聲音可以存儲在不同的獨立音軌中,然后在錄制后進行混合。
這種多聲道錄音方法最直接的產物是立體聲錄音和多聲道錄音。然而,磁帶的壽命比留聲機唱片的壽命要差得多。磁帶在存放10年左右后,磁信號會明顯減弱。但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唱片仍然存在,音質依然很好。兩者之間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光是長壽的優勢并不影響光盤刻錄的主導地位。
1963年,荷蘭飛利浦公司研制出盒式磁帶錄音機。由于盒式磁帶具有便攜、耐用、互換性強等優點,產品一上市就得到了迅速的推廣和發展。到了20世紀70年代,盒式磁帶作為一種廉價、方便的音樂載體在全世界廣受歡迎。
飛利浦光盤在1979年誕生之后,在全世界第一個高密度光盤存儲系統中展示了飛利浦光盤的普及。高密度光盤是一種不同于磁性載體的光存儲介質。它通過盤中螺旋狀的小坑圈記錄信息。
CD的記錄原理是:首先將外部聲音信號壓縮處理成脈沖信號,控制激光束,使激光束按照脈沖信號的規律發射。當光學系統被收集并投射到涂有光刻膠的原盤上后,原盤在主軸電機的驅動下運動,激光束在光盤的信息軌跡上形成一系列凹坑。這些坑的長度和間隔與控制脈沖相對應,也就是說,它們包含要記錄的聲音信息。在播放光盤信息時,它是在激光頭的照射下,通過探測光盤凹坑的反射光束來提取信息。
在CD刻錄中引入數字技術,可以有效地避免信號和噪聲的干擾,存儲的音頻信息干凈、不失真。可以說,CD的出現引發了音樂產業的一場技術革命。它卓越的音質和耐磨性標志著數字音樂時代的開始。
上世紀80年代,CD、MD、DVD等數字載體的不斷升級,不僅音質有了新的飛躍,而且存儲容量也越來越大,但體積越來越小。例如,誕生于1979年的第一張光盤直徑為12厘米,可以存儲74分鐘的高保真音頻信號,接近普通磁帶的容量;上世紀90年代,飛利浦公司開發并推出了容量為4.7GB的DVD,可存儲近1000首流行歌曲。1986年,CD播放機的銷量首次超過了錄音機;1988年,CD-ROM的銷量首次超過了磁帶機。進入21世紀,錄音機終于淹沒在科技創新的浪潮中,被人們銘記在心。
然而,CD光盤已經繁榮了20多年。自2005年以來,CD媒體的音樂銷量大幅下滑。這是由于20世紀末21世紀初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同時,由于個人電腦性能的不斷提高,存儲容量的不斷增加,以及各種錄音軟件和相關硬件設備的普及,音樂制作機構開始向錄音棚和個性化方向發展。許多音樂家、音樂學家和音樂愛好者可以隨時在自己家或教室的鋼琴房里錄制高質量的唱片,作為個人參考、相互交流、網上點播,甚至可以送到唱片公司正式出版。
在當今的數字時代,除了智能手機外,最專業、最常見的錄音設備就是一種叫做錄音筆的數碼錄音機。它的形狀像鋼筆或者小盒子,便于攜帶。同時,它還具有激光筆和MP3相關功能。記錄筆的主體是記憶。由于采用了flash存儲器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核心系統,整個產品小巧輕便。記錄筆的記錄原理是通過數模轉換器對模擬信號進行采樣編碼,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然后壓縮存儲。即使這種數字信號被多次復制,其聲音信息也不會被破壞,并且可以保持不變。
如今,借助各種移動應用,我們的手機和平板電腦可以隨時隨地錄制他們的歌曲和對話,并立即與朋友分享。錄音技術不再只是一種專利設備,而是多媒體技術的一部分。留聲機、唱片、磁帶、CD今天最先進的技術也許幾年后就會被遺忘。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誰知道今天的聲音明天會存往何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