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頭鐵路警方輾轉10多個省市區,成功打掉兩個長期盤踞北上廣等特大城市利用淘寶刷單進行詐騙的犯罪團伙,2019年1月,12名犯罪嫌疑人被包頭鐵路運輸法院依法批準逮捕,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制裁。
案起刷單 出行旅客巨款被騙
案件信息來源于2017年10月25日,趙女士乘坐由青島開往包頭的K711次列車,途中她用手機登錄QQ時收到一條好友驗證消息:“淘寶刷單請加QQ”。由于旅途漫長,為打發時間,趙女士便添加了犯罪嫌疑人青某的QQ為好友,對方表示每次刷單可獲10%的傭金。隨后趙女士點擊對方發過來的鏈接,購買指定商品并付款完成后,很快收到對方返還的本金和傭金。小有收獲讓趙女士逐漸放松了警惕,但事情的發展并不像想象中的簡單。
隨著刷單次數的增多,青某先后以“操作過于頻繁”、“網絡故障”等為由,要求趙女士繼續完成下一批任務,才能返還之前墊付的本金。隨后,趙女士又將余額寶內的3萬元、螞蟻花唄的5400元及三張銀行卡上的現金,共計58266元,全部用于刷單,但結果卻是越陷越深。當趙女士發現青某將其從QQ好友刪除后,才反應過來被騙了,于是,趙女士立即向包頭鐵路警方報案。
順藤摸瓜 幕后黑手層層浮現
近年來,隨著網絡科技的迅猛發展,電信詐騙犯罪活動亦呈現多發的態勢,此類案件常為跨國跨境作案,涉案款項流水復雜、數額巨大、查證難度極高。接此案件后,包頭鐵路公安處領導感到案情復雜,高度重視,立即抽調多警種精干力量成立“10·25”電信詐騙專案組。
專案組根據受害人提供的線索,調取了犯罪嫌疑人青某的支付寶消費記錄,發現其在網上購買了一部手機和五萬八千余元的QQ幣,并查實購買手機填寫的收貨人叫李軍,收貨地址為上海市寶山區某寫字樓內。偵查員立即趕赴上海,很快找到李軍并將其控制。
經訊問,李軍真名為蘭某,接收的快遞并非自己的,是幫一個QQ好友石某代收的。通過偵查得知,石某因涉及其它案件已被重慶警方抓獲,隨后偵查員又趕往重慶對石某進行審訊,并掌握了石某作案時所用的支付寶賬號、銀行卡和實施詐騙的聊天截圖。
根據石某的供述,對受害人趙女士進行詐騙的青某真實身份為鄭某烈,自己只負責幫助鄭某烈進行銷贓,從中獲得小額利益。原來狡猾的犯罪嫌疑人鄭某烈為了逃避警方追蹤打擊,指使石某將詐騙所得贓款購買的手機、QQ幣,多次通過網絡電商平臺進行倒賣,最后再將倒賣所得錢款轉入自己賬戶。
雷霆出擊 斬草除根一網打盡
通過對石某、鄭某烈的銀行卡轉賬信息、支付寶交易記錄進行查詢,徹底打開了此案的資金鏈。依據銀行卡的交易記錄,偵查員將此案的取款地點鎖定在廣東省潮州市。偵查員隨即趕赴廣東省調取了自助提款機的監控,確定了取錢人鄭某烈有重大嫌疑。
至此所有證據都指向了鄭某烈,廣東省潮汕市人,并認定鄭某烈為該案的核心人物。專案組圍繞鄭某烈進一步擴大擴線偵查范圍,很快查明了一個以鄭某烈為組織者的詐騙犯罪團伙,并鎖定了該團伙的藏匿地點。
2018年4月20日,專案組在深圳、潮汕、蘇州等地將鄭某烈、鄭某浩等團伙成員抓獲,繳獲作案手機6部、電腦3臺、銀行卡10張、U盾5個。
經專案組全體參戰干警的共同努力,前后歷時6個月,先后奔赴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深圳等地,成功破獲這起涉及全國10多個省市區,升級版的利用淘寶刷單的特大電信網絡詐騙案。
玉龍
“只需要租借個人微信、支付寶等賬號,就能日賺千元?”長沙市公安局3月31日發布預警,這些看似誘人的“跑分”網絡兼職項目,實際上是不法分子參與“洗錢”等信息網絡犯罪的“障眼法”。
據長沙警方介紹,所謂“跑分”,就是利用微信或支付寶的收款碼,為別人代收款,隨后賺取傭金。“跑分”平臺打著兼職招聘的旗號,招攬群眾出借自己的支付賬戶。這樣的兼職賺錢之道,看似有利可圖,實則危害很大。比如,用戶在“跑分”平臺誘導下,繳納一定的代理費,若代理商跑路,用戶將遭受資金損失。同時,在平臺提供的大量真實個人資料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收集利用,會造成諸多不良后果,比如名譽受損、被推銷電話或短信騷擾、接到詐騙電話、賬戶密碼被盜等。不僅如此,這些租賃來的支付賬戶被大肆用于電信網絡詐騙、賭博、色情交易等違法犯罪活動,實際上就是“洗錢”。
以媒體報道的案例為例,幾名犯罪嫌疑人以長沙縣多個賓館為隱藏地點,在互聯網上發布所謂“游戲代充值”的兼職招聘信息,吸引大量兼職者前往應聘。不法分子利用兼職者的身份信息、手機號碼、銀行卡,注冊大量支付寶賬號用于QQ群“跑分”,為境外賭博網站或電信詐騙團伙非法提供資金支付通道,并以此牟取傭金,僅今年3月涉案資金就高達700余萬元。
相關支付平臺須切實負起責任。騰訊曾表示,對于涉嫌宣傳和組織微信“跑分”,涉及賭博、色情、欺詐收款等違規賬號,根據賬號違規程度采取限制收款、凍結等措施,情節嚴重并涉及違法犯罪的,將移交司法機關。我們期待其他相關支付平臺都積極行動起來,既保障用戶的合法權益,又對不法行為給予有力回擊。
再者,網民也須提升互聯網媒介素養。此類“跑分”賺錢之所以有市場,與受害者警惕性不高有著重要關系。由于招募者宣稱來錢快、回報高,不少年輕人特別是在校大學生參與其中,學校對此應予以高度重視,教育引導學生增強科學上網能力、注意防范被網絡騙局所傷。廣大網民應拒絕網絡上不切實際的高額利潤誘惑,不隨意出租出借自己的身份信息及支付賬號信息。
金財經12月3日消息 據昵稱為“禾盛”的社交賬號銷售商稱,微信帶圈(即朋友圈)老號400元,探探女性賬號170元,男性賬號200元。這一消息迅速引起網友的關注。據了解,這是一種通過賬戶買賣掙錢的模式,被稱為黑產。
在賬戶買賣的黑產鏈條中,黑產人員只需通過卡商和解碼平臺,就能夠獲得手機號及驗證碼,再利用自動化程序工具,就可完成整個注冊流程。所謂卡商,就是指的販賣手機卡的“卡販子”。除了卡商外,還有負責批量注冊賬號的注冊商、銷售賬號的銷售商以及對賬號識別認證的認證商。
所謂解碼平臺,可簡單理解為接收驗證碼的平臺,只不過用的不是自己的手機卡。但在黑產從業者的眼中,接碼平臺被認為是“黑灰產的入門武器”,下游可對接詐騙、薅羊毛、刷單、水軍等多個黑灰產。
作為銷售商的李峰稱,每個號需花80元從上家提貨,再以100元的價格賣出,買賣一個號就可以獲得20元的利潤。差不多每天可以收入幾百元。有網友氣憤地表示,卡商這待遇不錯,足不出戶,就能達到月入過萬!
目前已經有許多的接碼平臺“轉接”到微信公眾號,也就是說,僅通過接碼平臺,就可以在短時間內注冊多個APP的賬號。據接碼人員介紹,具體操作流程為,付款之后,他提供一個手機號,購買者將手機號導入到各大APP后點擊“發送驗證碼”,他便會將驗證碼發送過來,便可注冊成功。值得注意的是,整個操作過程,通常不會超過一分鐘。
數據顯示,自2016年至2018年,網絡詐騙案件被告人主要利用的虛擬犯罪工具為微信、QQ、支付寶等,占比分別為42.21%、35.23%、15.28%。利用微信實施詐騙的案件在全部網絡詐騙案件中的占比逐年快速提高,到2017年已有趕超QQ之勢。微信的普及使其成為2018年網絡詐騙犯罪分子使用較為頻繁的工具。其中,被告人在實施網絡詐騙案件時,以冒充他人身份來欺騙受害者的案件占比最高,約占31.52%。(紫金財經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