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是基于成本的限制,國內百元左右的Android平板電腦在設計方面已經很久沒有“新花樣”了,而定位基本上就是看看影視內容、漫畫、電子書、玩玩小游戲等。近段時間,國產平板電腦品牌“酷比魔方”就推出了一款比較有意思、具備“新花樣”設計的百元Android平板電腦:iPlay 9T。
這款平板電腦的“新花樣”設計就是搭載了雙Type-C接口以及支持8K解碼,價格則為699,這兩個設計在同價位的平板電腦當中算比較少見的,并且有點拉高同價位百元平板水準的味道。那么,酷比魔方iPlay 9T的綜合體驗如何?雙Type-C接口設計是否實用?讓我用這篇文章來告訴大家吧。
大家應該都知道,多數平板電腦只設有一個Type-C接口,有時候我們忘了給平板電腦充電,而在這種急需充電的情況下又需要進行OTG外接擴展設備/數據傳輸操作的話就是個難題了。而酷比魔方iPlay 9T采用的雙Type-C接口針對上述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可以做到同時進行OTG外接擴展設備/數據傳輸以及充電。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實測酷比魔方iPlay 9T的雙Type-C接口,其中一個接口支持數據傳輸/OTG/充電,而另一個接口僅支持充電。但我個人感覺,如果這兩個接口都支持數據傳輸/OTG/充電就好了,這樣就能進一步豐富酷比魔方iPlay 9T的體驗。
酷比魔方iPlay 9T的定位是一款影音娛樂平板,在屏幕設計方面采用了一塊10.5英寸,1920*1280分辨率的IPS顯示屏,并且在正面屏幕邊框上還搭載了一顆200W像素的前置攝像頭。
酷比魔方iPlay 9T的屏幕顯示效果。
用酷比魔方iPlay 9T看漫畫效果實拍。另外,酷比魔方iPlay 9T還有一些屏幕功能這里就不多說了,例如:可以將系統全局變成近似于“電紙書”顯示效果的閱讀模式、一定程度上能防藍光的護眼模式等。
至于機身的后蓋設計較于以往酷比魔方推出的百元平板電腦而言有了些變化,不再是那種一體純色,而是采用了金屬材質的拼接后蓋。同時還能看到酷比魔方iPlay 9T搭載了一顆后置攝像頭,像素則為500W。
酷比魔方iPlay 9T還支持2TB的TF存儲卡擴展。另外,作為一款影音娛樂定位的平板電腦,在揚聲器設計方面自然也要給力,否則滿足不了用戶的影音體驗。而酷比魔方iPlay 9T則采用了BOX音腔雙揚聲器的設計,實測音質不錯、音量也挺大。
酷比魔方iPlay 9T在系統設計方面還是老樣子,搭載了基于Android 11的系統,整個系統界面有做一些定制優化,沒有預裝什么APP,很干凈簡潔。另外,有個好消息,酷比魔方目前也在弄自家的定制系統,也就是跟技德合作的酷比魔方OS,這個OS可玩性更高,但現在還處于測試階段,只有個別機型可以提前體驗。
酷比魔方iPlay 9T的系統支持分屏功能。
酷比魔方iPlay 9T系統預裝的這個JOY直播功能挺有意思,可以在線看一些地方衛視頻道,能將其當作一臺網絡電視使用。
另外,酷比魔方iPlay 9T還可以在官網下載“智慧課堂”教育APP,該APP可以實現幼、小、中學這三個學齡段的多科學習體驗,例如:同步點讀課本、在線名師課堂講解等。
智慧課堂更多界面實拍,還可以看到支持錯題本、綜合詞典等功能。說實話,就沖酷比魔方iPlay 9T支持智慧課堂APP,我感覺都值回699了,你看哪個國產品牌的699平板有專用的教育學習APP?
上圖實拍的則是智慧課堂中“同步點讀”這個功能,該功能就相當于點讀機,手指觸控到課本內容上,酷比魔方iPlay 9T就會讀出來。
如果點讀英語課本的話,還會有中文翻譯。所以安裝上該APP后,酷比魔方iPlay 9T就能當作一臺教育學習平板來用,入手后送給孩子日常上網課以及學習之用也是一種不錯的用途。
而至于酷比魔方iPlay 9T的性能方面,處理器搭載了RK3566,RAM為3GB,ROM則為32GB,安兔兔跑分約為10W。說實話,這個性能成績并不是特別高,但是699的平板,我們還要什么自行車?并且酷比魔方iPlay 9T因成本限制、加上其定位是影音娛樂,又或是用來學習的,并不是用來玩游戲的。
至于8K解碼設計,酷比魔方iPlay 9T支持播放8K 25幀的視頻解碼,并且還支持H.264/H.256等多種格式高清解碼,較于其它品牌的同價位平板,酷比魔方iPlay 9T在播放本地視頻的時候,可能不需要轉換格式就能直接流暢播放。
我認為酷比魔方iPlay 9T是一款明確定位的產品,如果只想入手一臺價格便宜的百元Android平板電腦,平時用來看看本地視頻、在線視頻以及漫畫書等,那么酷比魔方iPlay 9T較為值得入手,再加上雙Type-C接口設計,能一邊充電一邊數據傳輸/OTG/充電,還能安裝教育APP當一臺學習平板給孩子使用,體驗也挺豐富的。
所以綜合來看,699的平板電腦能給予這些體驗,也算可以了吧?大家就別對其有太高的要求了。
碎鈔機賬單明細:書包500元、文具組合180元、護眼臺燈600元、步步高點讀機1400元、升降書桌5480元、新衣服新鞋子1000元……”日前,長沙市民陳先生在朋友圈曬出的一份上萬元的“開學賬單”,引起了不少家長的共鳴。
昨日,記者走訪發現,從本周起,長沙各中小學陸續開學,長沙城區各大商超、書店、文具店都已啟動以開學為主題的消費熱潮。部分家長曬出了學生的“開學賬單”,直呼有點貴。
“新三樣”走俏,智能音響、平板電腦等成新寵
從鉛筆、橡皮到多功能文具盒,從書包到多功能書桌,從電話手表到點讀機……開學季來了,但凡和學習有關的產品,柜臺前都很火熱。
記者了解到,如今的80后、90后家長們開學前就開始為孩子添置各類行頭。一些中小學生已經不再滿足于鉛筆、書包等開學“標配”,開始追求平板電腦等“高配”裝備。
“現在家里就這么一個寶貝孩子,放學時人又多,為了防止走失或者偶爾晚點接,特地給他配了電話手表。”
市民朱女士告訴記者,現在電話手表已經不稀罕了,兒子小學班上好多同學都戴了。不同于“標配”的電話手表,平板電腦、點讀機則是近兩年才成為中小學生的“新寵”。“開學學校發了磁帶,我們昨天去超市想買個播放磁帶的,結果銷售員一勸導,就買了臺學生平板電腦,將近2000元。”朱女士說。
令人意外的是,智能音響繼平板電腦、點讀機之后晉升為中小學生入學“新三樣”行列。“智能音箱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流行的,它不僅能用來聽故事、聽音樂、學英語,而且售價在300元左右,性價比較高,十分受家長和學生的歡迎。”某品牌電子專賣店銷售人員李藝表示,這段時間智能音箱的銷量比平時增加了至少三成。
壓歲錢傍身,開學花銷“不手軟”
春節到開學前,各商家都瞅準孩子們的“壓歲錢”展開各種優惠活動。昨日,記者探訪長沙城區市場發現,各大商超、書店、文具店、手機店都已啟動以開學為主題的消費活動,小到各類文具用品,大到家教機等電子類產品均進行打折、買贈等促銷活動。
有市民表示,有壓歲錢“撐腰”的孩子們在開學花銷上更加慷慨。記者在走訪時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柜臺結賬時,掏錢買單的部分是孩子本人,孩子們很多都是用壓歲錢來購買自己需要的學習用品。
“早在過年前就跟孩子說好了,今年壓歲錢給他自己存著,但是新學期的學習用品,得由他自己負責購置。”陪兒子來新華書店買書的張先生告訴記者,過年孩子收到了5000多元的壓歲錢,本來孩子想把錢用來買玩具,他們不同意。針對壓歲錢的何去何從,張先生一家開了一次小會,最終達成協議,一部分用于買玩具,一部分用于購買學習用品,剩下的存起來。
配齊一套,家長覺得有點貴
走訪中,記者發現中小學生的“開學賬單”基本以千元起步。新書包、新衣服、新鞋子,這是傳統的“三大件”;接下來的必備品有鉛筆、橡皮、文具袋之類的“文具套裝”,以及餐袋、雨衣、水壺等生活用品;再就是智能音響、平板電腦、點讀機等“新三樣”。
“中小學生的全套‘裝備’買下來至少需要兩三千元甚至更高。”某商場銷售人員表示,“最近兩周,童裝、文具、運動服飾等品類的銷售額直線上升,至少比去年同期上漲20%。”
當然,也有很多家長表示,開學的“高消費”確實有些吃不消。“我不鼓勵孩子買這些高價的東西,比如學習桌,家里的桌子難道不能寫字嗎?”二年級學生家長馬先生說,很多時候不是孩子攀比,而是家長在跟風。
記者手記
“開學經濟”也需要“經濟開學”
如今,一次開學的消費已從傳統的“文具書包”,升級為科技元素十足的“新三樣”。誠然,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不少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迫切,對孩子的投資也絲毫不含糊。給孩子買些開學需要的裝備是必不可少的,但選購的時候還應以實用、安全作為最重要的標準,同時也要量力而行、奉行節約,不盲目跟風、攀比,這樣才能真正有利于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小學生正在電子產品上做家庭作業。
“孩子用平板電腦做英語作業,做著做著就玩起游戲,總不能孩子每次用手機、電腦做作業,我都得在旁邊盯著吧?”周末剛過,臨沂家長鄭先生就抱怨,兒子周末用平板電腦上的APP做作業,但卻很難控制自己,“不僅英語,不少學科老師都會在手機上布置作業,老是對著手機,真的很擔心他的視力。”
目前,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互聯網教育正在日益普及,越來越多學校讓學生通過電子產品輔助學習,利用科技手段讓學生增強學習興趣,減輕課業負擔,實現個性化學習,學生作業已經慢慢從“線下”轉到了“線上”。
電子作業日益成了“剛需”,然而,不少家長也因此有了自己的擔憂:“孩子們的自控力差,怎么保證孩子使用手機時是真的在做作業?而且長時間使用手機難免對眼睛產生傷害,用手機做作業真的好嗎?”
關于手機作業,家長們的憂慮很多
“平時就防著孩子玩手機,從他手里拿走手機就劍拔弩張了,結果現在都要往他們手上送手機,因為要做作業。”說起手機作業,家長周女士很有話說。周女士的兒子上五年級,老師有時會在手機上布置數學和英語作業,每次兒子做作業,周女士一不留神他就打開游戲或視頻軟件,或者做完作業不吭聲繼續玩手機,直到周女士大聲呵斥才肯把手機放下。
“我覺得學校在手機上布置作業的初衷是好的,孩子能有更多種形式學習,學習個性化,還能方便老師批改,不過要怎么保證孩子真正有效地使用電子產品真的是個大難題。”周女士說自己平時一直在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但為了作業,孩子再緊盯屏幕家長也無話可說。
家長郭先生夫妻倆為了防著孩子邊做作業邊玩游戲可謂是絞盡腦汁。“孩子今年上小學二年級,電子作業確實不少,一米閱讀、作業盒子、校園安全教育、奧數盒子,還有些需要背誦或者朗讀的語音作業都得在平板電腦上完成。”郭先生說,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制力畢竟有限,孩子一拿平板電腦,就要防著他玩游戲、看視頻。現在我們把平板電腦上與學習無關的軟件全部刪掉了,刪不掉的電腦自帶軟件也盡量注冊成會員,希望能起到一些防范效果。”
除了手機這個主力軍,電腦、平板、點讀機……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因為學習充斥在孩子身邊,最讓家長們焦慮的,還是孩子的視力。
多數學校都有布置線上作業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城區小學和初中或多或少都會給孩子布置線上作業,其中初中因為英語聽力人機對話的改革,用手機完成英語作業的最多,小學英語學科也相對較多,其他如科學、數學占的比例也較高。
在市區一所小學擔任英語老師的陳老師告訴記者,在小學階段的作業APP中,很多學科學習尤其英語等語言類科目學習生動有趣。“手機上多是情景教學,趣味性強,學生們就像闖關一樣,會分成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等去完成作業。”陳老師說,通過網絡布置作業,也方便老師對作業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有助于提高老師批改作業、評價和反饋的效率,還能通過大數據分析孩子薄弱知識點,遇到有典型錯誤的題,還可以通過手機課堂進行統一講解。
尤其是初中階段,城區各大初中都使用大數據融入教學,線上作業系統會自動統計出學生整個學期的作業完成情況數據,可更好地輔助老師幫學生補短板,發揮特長。
至于家長們擔心的視力問題,記者了解到,不少學校對于線上作業的時間其實有一定控制,正常情況下,會控制在15至20分鐘左右。“線上作業不能完全代替紙質作業,如果學生能有效地完成線上作業,其實是可控制的。”初中信息技術老師齊老師表示。
也有學校將教育大數據的客戶端安裝在了家長們的手機里,讓家長將學生的個性化作業單打印出來再完成,拍照上傳再信息集成。
電子產品是雙刃劍,關鍵在于有效的監督和引導
對此,市教育局基教科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相比傳統的作業完成方式,線上教育有其獨特的優勢。比如,學生完成作業后的大數據統計,能夠直觀地評估到學生學習的狀況,活潑的作業方式也有利于學生投入學習。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線上教育也有弊端,比如,使用時間過久會影響孩子視力。
今年9月,教育部聯合八部門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要求在學校層面,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初中不得超過90分鐘,原則上采用紙質作業;控制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得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
“科技的進步幫助孩子們更加高效地學習,防控近視,并非完全禁止電子化作業,而是需要進行差異化的教學,科學規劃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基教科工作人員表示,家長們的擔憂是現實的,也是需要正視的,電子產品是個雙刃劍,因此老師和家長在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應該進行有效的監督與引導,防止學生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沉迷網絡。“我們跟學校也在一直探尋更好的方式來有效地監督和使用電子產品,它只是一個輔助教學的手段,不能純依賴,老師們也是取其之長,將其規范使用。”
□記者手記:不要讓手機作業成為洪水猛獸
對于用手機做作業,有家長擔憂對孩子的視力會產生危害,還有家長擔心對孩子的書寫能力產生影響……這些擔憂無疑是現實的,可是技術在發展,教育也在發展,技術的發展其實對孩子更加個性化的學習實際上是有幫助的。
個性化的教學、個性化的作業實際上是減輕學生負擔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大數據的科學衡量對自己評估,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量,和適合作業的方式,實現個性化學習。
不過,在教育與“互聯網+”深度接觸的當下,教育部門、學校、老師、家長等各方都應該與時俱進,不能讓“互聯網+”的探索失控,以為“互聯網+教育”就是APP學習軟件的簡單運用,忽視了運用的規范和引導,需要劃定APP學習軟件運用的底線,避免教育教學對其的過度依賴。
使用電子產品做作業,關鍵還在于有效使用,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需要積極引導孩子正確使用,幫助他們控制使用手機做作業的時間和頻率,真正做到既給學習帶來幫助,又不影響身心健康。
手機做作業,更多只是作為傳統作業的補充手段,家長可以選擇做或者不做,或者做一部分。對于老師們來說,無論采取哪種作業的方式,都應該從“輕負高質”的角度去考慮,盡量不給學生造成額外的負擔。
我們的教育仍需回歸到素質教育的初衷,讓教育減負更加腳踏實地,避免教育教學給孩子們的成長帶來沉重的負荷,讓“互聯網+”的探索輕松前行。
沂蒙晚報記者 衣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