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玩家擁有豐富的個性和時尚選擇,DIY用戶對機箱的要求也隨之多樣化,機箱的發展自然而然開始呈現出時尚多元的趨勢。
在目前的時尚風格機箱中,最大的亮點要數側透機箱了,側透面板越做越大,甚至有玩家自己DIY裸平臺使用,催生了不少個性時尚的裝機秀,不過這些鏤空、大側透和裸平臺還會帶來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問題,那就是電磁輻射。
不使用機箱的裸平臺裝機
我們經常可以聽人說電磁輻射,電磁屏蔽,而且一旦和輻射兩字搭邊就會備受關注,作為我們經常使用的電腦,其電磁屏蔽也應該有充足的了解,下面筆者就為您分析一下機箱的電磁屏蔽設計。
時尚風格的側透機箱(圖片截自京東商城)
本位對健康方面的論述及說明僅供參考,不應作為專業意見。如果在健康方面需要幫助,請咨詢醫師或其他專業人員。
年來,DIY裝機和早期出現了很大的不同,最典型的地方就是機箱,可以說清一水的玻璃/亞克力側透+RGB燈光,你要是買個全鋼板箱子,出門可能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然而人們在追求新潮的同時,對于曾經的機箱選購指南似乎都忘了比較重要的一條,那就是“電磁輻射屏蔽”。
由于計算機本身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電子系統,可以說其中的每個部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電磁輻射外泄,這是無法擺脫的。外泄的電磁輻射可能會對其他的一些電器帶來影響,例如把超短波收音機放在機箱旁邊可能就會受到電磁波干擾而出現較大的雜音。除此之外,如果周邊的一些電磁輻射過強,可能還會干擾計算機的正常運行,例如百度問答上曾經有人出現過手機一來電,電腦就重啟的現象。
而且這還不是個案。
在電子設備的電磁輻射屏蔽方面有兩個常用詞,一個EMI,另一個是EMC。前者我們可以認為是電子設備本身的電磁輻射,后者可以認為是電子設備對于電磁輻射的防護兼容。所以現在的電子設備在CPU、內存和射頻等芯片都配備了金屬屏蔽罩,早期的筆記本的D面內部也有大面積的金屬片。
因此,電腦機箱的電磁防護,既是為了防止主機本身的輻射外泄對于外界造成影響,也是為自身提供了防護。十幾年前的機箱不僅擁有較高的鋼板厚度,而且箱體和側蓋之間還配備了EMI彈片來提高接觸性能,而且EMI彈片位置也是不能噴漆的,如下圖所示。有些標明防輻射的機箱還會在前置USB接口和光驅位加額外金屬擋板來防止電磁泄露。
那么話說回來,側透機箱的電磁輻射外泄和電磁防護兼容能力怎么樣?曾經有有媒體評測,側透與普通機箱的輻射值相差3倍,當然也可以認為電磁防護兼容能力也與普通機箱相差3倍。因此側透機箱雖然潮流漂亮,但可能也就僅剩下了內部配件的承載功能。早期的電腦主機對于電磁輻射和靜電比較敏感,還記得上學時候學校的機房不僅鋪了木地板,甚至還要戴鞋套才能進入。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各個配件的電磁防護性能都有了較大的提升,打電話電腦就死機或者重啟的現象也基本不存在了(除非買到了劣質的山寨品牌主板)。
除此之外,電腦主機中的電源供應器內部有大量的變壓器、電感等元件,可以說是整機最大的電磁輻射源,而現在的機箱往往都配備了獨立的電源艙位,除了提供更好的散熱條件,在客觀上也起到了一定的電磁屏蔽作用,所以現在的機箱基本都是側透的了,也不再去強調EMC/EMI電磁屏蔽了,但對于品牌機來說這些都是標配,因為不通過EMC電磁兼容是無法拿到3C和CE認證的。
至于電磁輻射對健康的影響,人們已經吵了很多年,實際上對于人體健康有較大危害的是諸如X光、CT等電離輻射,而EMI/EMC電磁屏蔽也只是防外界干擾內部運行和內部干擾外部設備,并沒有對于人體健康防護的條文。因此,如果對于電磁輻射有顧慮的話,將機箱與人體保持50cm的距離即可,但仙人掌防輻射就是扯蛋了。
(8362770)
到電腦機箱,可能幾乎所有的小白都認為它就是電腦的一個容器而已,其實可有可無,只要外觀好看就行。但是,機箱真的就是這樣的一款產品嗎?
其實,機箱在一些高端玩家眼里,還有保持風道加速散熱的作用,以及防共振和防潮的左右。但是,除了這些之外,機箱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防輻射。
電腦內部的輻射,主要有電離輻射和電磁輻射。而機箱的材質一般多為無鉛鍍鋅鋼板,這種材質就是為了很好的吸收輻射。當然,一些機箱為了美觀,還帶有側透設計。
對于很多非常透明的機箱,大多都是由亞克力材質為主而打造。因此,對于這樣的機箱,往往都帶有防輻射彈片,也就是EMI彈片。它也是可以吸收輻射的。
對于電離輻射,人體可以接受的短期輻射大概在100毫西弗以內。超過的部分,都會對人體造成危害,而且人體一年可承受最大輻射1000微西弗。?對于電磁輻射以及其安全值,在不同國家不同環境下標準也是不一樣。就我國來說,0.3μT以下就算是對人體無害的,0.3μT至0.4μT被稱作警戒值,而到了0.4μT以上就屬于較強輻射了。
而在電腦中,主板處理器供電部分平均有0.174μT,而顯卡則平均高達28.4uT,因此輻射量還是相當驚人的。所以,好的機箱,還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