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月8日記者實測安裝百度瀏覽器時需要的授權。手機截圖

    上周,江蘇省消費者保護委員會(下稱江蘇省消保委)向百度公司提起民事訴訟,指控百度旗下APP涉嫌“監聽電話、定位”。1月8日,百度召開媒體溝通會,再次強調旗下APP不會、也沒有能力監聽電話,同時百度APP敏感權限均需授權,且用戶可自由關閉。

    專業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只要用戶給予APP相關權限,技術上是可以做到監聽等操作的。但也有人表示,不會有人這么做,因為很容易被發現。

    不是所有安裝都會提示授權

    上周,江蘇省消保委以手機應用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兩次約談無整改為由,向百度公司提起民事訴訟。

    根據江蘇省消保委的說法,在百度公司最終提交的整改方案中,對手機百度、百度瀏覽器兩款APP中“監聽電話”、“讀取短彩信”、“讀取聯系人”等涉及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的相關權限,并未進行整改,也未明確提示消費者軟件申請獲取權限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供消費者選擇。

    百度方面表示,在過去的幾個月里,百度與江蘇省消保委已經就手機APP的隱私保護和用戶權限管理機制問題進行了多輪溝通,百度也對江蘇消保委方面的疑問進行了多次說明和澄清。百度表示:“我們會繼續與江蘇省消保委積極溝通,與消保委一起讓個人信息安全得到更廣泛的重視、在互聯網及其他行業得到更充分的保護?!?/p>

    手機百度高級經理田彪向媒體展示了一段手機百度安裝并獲取權限的視頻。視頻中,一臺恢復出廠設置的手機,在首次下載安裝和使用手機百度APP時,會彈窗提示用戶是否授予電話、位置及存儲權限。

    當然,并不是所有安卓手機在首次下載手機百度時都會出現彈窗?,F場演示環節中使用的另一款手機在下載手機百度時就沒有出現彈窗。田彪指出,有的系統會授予它認為安全的APP一些權限,安卓系統的權限授予非常復雜,權限授予完全取決于手機系統本身,而并非由APP自身判斷和決定的。

    百度:所獲權限都有使用場景

    江蘇消保委和百度之間一個重要的分歧點就是,手機百度、百度瀏覽器是否存在過分調用用戶數據的問題。此前,江蘇消保委表示,用戶在安裝手機百度、百度瀏覽器兩款APP前,未被告知百度公司獲取各種權限的目的。作為搜索及瀏覽器類應用,上述權限并非提供正常服務所必須,已超出合理的范圍。

    過度調用用戶數據的問題由來已久,騰訊社會研究中心與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聯合發布的《網絡隱私安全及網絡欺詐行為研究分析報告(2017年一季度)》顯示,手機APP越界獲取個人信息已經成為網絡詐騙的主要源頭。高達96.6%的安卓應用會獲取用戶手機隱私權限,而iOS應用的這一數據也高達69.3%。越界獲取隱私權限是指手機應用在自身功能不必須的情況下獲取用戶隱私權限的行為。

    據百度方面介紹,目前手機百度和百度瀏覽器較為常用和敏感的權限包括存儲、獲取地理位置、讀取通訊錄、攝像頭、麥克風、短信等,這些權限都有非常明確的使用場景,也均需用戶授權后才能夠開通,開通后也可以隨時關閉。

    比如,讀取通訊錄,是在社交和手機充值場景下的授權;提供基于位置的天氣信息、手機百度接入百度地圖等服務時,需要獲得位置權限;讀取短信授權的使用場景,是在手機錢包綁定銀行卡情況下,幫助用戶便捷讀取短信驗證碼進行登錄注冊。當用戶需要使用圖像搜索和語音搜索時,則彈窗提醒用戶授予攝像頭及麥克風權限。如果用戶還有調取通訊錄進行手機充值的使用需求,則需要通過彈窗提示,點擊授權同意APP調取通訊錄權限。

    追問1

    百度的兩款APP獲取了哪些權限?

    1月8日,新京報記者使用安卓手機安裝手機百度和百度瀏覽器APP時發現,手機百度開啟時要求獲取“位置權限”以及“存儲權限”,百度瀏覽器在打開頁面時除了上述兩項權限外,還要求獲取“電話狀態”權限。拒絕授予上述權限后,這兩款應用就都無法開啟。

    當記者允許這兩款應用獲得位置權限及存儲權限后,兩個應用可正常使用。但記者在手機的“應用權限”一欄中發現,除經記者同意開啟存儲和位置權限外,百度瀏覽器還自動開啟了相機權限、電話權限以及麥克風權限;在“單項權限”一欄中,其開啟的權限還包括調用攝像頭、啟用錄音、獲取瀏覽器上網記錄。手機百度則自動開啟了通訊錄權限和電話權限,“單項權限”中開啟的權限包括讀取本機識別碼、讀取聯系人以及應用自動啟動等。事實上,上述權限記者均未在打開應用時授權,屬于應用“暗中開啟”。

    百度方面昨日稱,有的系統會授予它認為安全的APP一些權限,權限授予取決于手機系統本身,而并非由APP自身判斷和決定。

    相對于安卓系統,手機百度和百度瀏覽器兩個APP在iOS系統中對權限的索取則“低調”不少。用戶只要下載安裝就可立即使用,并沒有出現安卓環境下安裝時彈出的權限索取提示。在iOS系統中的“允許訪問”界面中,這兩個APP也并未自動開啟其他權限。只有當記者在使用APP中“圖片搜索”和“語音搜索”功能時,才會跳出要求開啟相應權限的選項。

    南洋理工大學互聯網相關專業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APP向安卓系統和iOS系統所要求的權限不同,一個主要原因是iOS系統使用了沙盒機制。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沙盒機制在計算機領域指一種安全機制,為運行中的程序提供隔離環境,確保應用程序只能在為該應用創建的文件夾內讀取文件。上述專業人士稱,此前iOS系統曾被用戶詬病無法像安卓一樣輕松傳輸數據或實現APP間跳轉,部分原因也是受限于沙盒機制的安全考慮。

    追問2

    手機APP能否監聽用戶電話?

    對于手機百度和百度瀏覽器受到的“監聽電話”質疑,手機百度昨日表示,“無論是蘋果還是安卓系統,根本不可能向應用開發者提供能監聽用戶電話的接口或權限。百度的手機應用沒有能力、也從來不會申請這一權限?!?/p>

    不過,互聯網安全專家劉海(化名)表示,只要用戶給予了APP相關權限,技術上是可以做到監聽電話等操作的,至于做不做就看APP方想不想了。

    “電話權限至少可以分為電話通訊錄、通話記錄、錄音權限以及讀取本機識別碼四種?!?月8日,北京互聯網從業者趙謙(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其中涉及監聽電話的是錄音權限這一項。如果在打開電話權限的基礎上再啟用錄音權限,APP方從技術上是可以監聽電話的?!?/p>

    系統沒有開放接口或權限也能實現監聽嗎?趙謙表示,“APP方通過錄音然后存儲錄音文件,再調文件上傳,同樣可以達到監聽用戶通話的效果?!币幻酌焙诳鸵矊π戮﹫笥浾咧毖浴颁浺艉屯ㄔ捊涌诓皇且换厥隆薄?/p>

    對于上述監聽方法,獵豹移動安全專家李鐵軍告訴新京報記者,很少有人真的這么做。“這種數據監聽,然后上傳的行為很容易被發現。這個過程需要APP有調用錄音的動作,APP代碼就能識別。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手機端的安全軟件就能發現,任何一個會程序逆向分析的人都能發現?!?/p>

    趙謙還介紹稱,在安卓系統中,APP方獲得相應的權限就可以拿到對應的信息?!笆謾C管家和應用寶上都可以顯示權限,如果用戶不給批準,APP方PC上的內容就顯示為空白,但用戶如果同意了(通訊錄)權限,立馬幾百個聯系人的信息就都過去了。”

    事實上,目前大部分手機用戶都并不清楚自己開通相關權限后,將會把什么信息暴露在風險之中。

    一家互聯網企業的架構工程師舉例稱,如果用戶向APP開放相應權限,可以讀取到一個叫做“MAC地址”的東西。MAC地址指向手機中一個負責WiFi通信的芯片,它有一個ID來標識手機獨一無二的身份,其本意是幫助手機連接WiFi信號,但它也有一個“副作用”,就是讓旁邊的WiFi基站知道了有誰在附近。“

    追問3

    APP是否有必要獲取那么多權限?

    去年7月,江蘇省消保委對用戶較多且具有一定行業代表性的27家APP所屬企業進行了調查和約談,包括12306、愛奇藝、去哪兒旅行、騰訊視頻、蜻蜓FM、百度瀏覽器、手機百度等。

    1月8日,新京報記者用安卓系統體驗了曾經一同被約談的12306、去哪兒旅行、騰訊視頻、蜻蜓FM四個應用對用戶權限的索取情況。體驗發現,12306、去哪兒旅行、蜻蜓FM均在開機前向記者索取了相關權限。其中,12306索取了位置、相冊、電話狀態等5項權限,去哪兒旅行要求獲取存儲權限,蜻蜓FM則要求電話權限。騰訊視頻沒有索取任何權限。

    除了在APP打開界面“明示”的權限外,在后臺“應用權限”列表中,記者發現去哪兒網、騰訊視頻均直接開啟了電話權限,去哪兒網的電話權限中包括撥打電話和讀取本機識別碼兩項權限,騰訊視頻則只有讀取本機識別碼一項權限。

    “為什么要這么多的權限,有些應用明明不需要?!眲⒑1硎?。

    而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占領認為,收集個人信息有無必要,取決于產品的功能和定位,“一些新聞客戶端收集用戶訪問記錄,分析用戶興趣、偏好,以便實現精準推薦,這并不違反必要原則”。

    新京報記者查詢多位手機用戶的APP發現,大部分APP都開啟了“讀取本機識別碼”權限。公開資料顯示,許多APP需要從手機中讀取一個標識符來標識用戶,相當于在用戶未登錄的情況下讓服務器知道用戶身份,要讀取這個標識符就需要申請電話權限,這也是大部分APP需要獲取電話權限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四款APP雖然都開啟了電話權限,但均未開啟錄音權限。

    記者梳理發現,在安卓系統手機中,應用索取最多的幾個權限分別為“讀取本機識別碼”、“讀取已安裝應用列表”、“讀取位置信息”、“調用攝像頭”、“懸浮窗”和“啟用錄音”六項。

    追問4

    用戶個人信息靠什么保護?

    初次安裝“手機百度”后打開APP時,頁面底端的一行小字會默認勾選“已閱讀并同意手機百度《服務協議》和《隱私政策》”,如取消勾選則無法使用手機百度。

    記者查閱了這兩份協議。《服務協議》提到,百度搜索軟件會為用戶的短信、通話記錄和通訊錄等建立索引以便用戶查找信息,但在該服務過程中用戶的信息不會被上傳?!峨[私政策》中以加粗加下劃線的形式強調:數據信息采用匿名的方式。同時,會對信息采取加密處理,保證信息的安全性。該政策承諾,一般情況下不會未經用戶同意向任何第三方共享用戶的信息。

    一位互聯網從業人員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多數APP會要求用戶同意與百度《服務協議》《隱私政策》類似的授權協議,但很少有用戶會仔細閱讀協議的內容。“仔細讀的話會發現,按照協議,用戶使用APP所產生的數據是歸APP方所有。這樣APP就‘合理合法’地獲得了獲取用戶信息的途徑。”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網絡服務提供者收集個人信息需要遵循正當、合法、必要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被收集者同意?!壁w占領表示,江蘇消保委起訴百度關鍵有兩點,一是百度獲取權限、收集用戶信息是否經過用戶同意,二是有無必要收集這些個人信息。

    趙占領認為,手機百度用戶“已閱讀并同意手機百度《服務協議》和《隱私政策》”可以認為是收集個人信息經過了用戶的同意,“只是部分個人信息沒有單獨通過彈窗的方式獲得授權,但是目前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獲得用戶同意的方式,實踐中絕大多數的應用都是通過用戶協議約定的方式進行”。

    據趙占領介紹,我國目前已經制定了多部與個人信息保護相關的法律;江蘇消保委起訴百度作為涉及個人信息保護的公益訴訟,將有助于社會各界更好地厘清個人信息的范圍以及收集個人信息的法律邊界,有助于各界增強個人信息保護的意識。

    記者 馬婧 羅亦丹 朱玥怡

    源:新京報

    3月26日,李彥宏一段關于隱私問題的發言,迅速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

    當天,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公開場合表示,“中國人對隱私問題的態度更加開放,也相對來說沒那么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就愿意這么做。當然我們也要遵循一些原則,如果這個數據能讓用戶受益,他們又愿意給我們用,我們就會去使用它的?!?/p>

    有網友表示,“中國用戶在個人隱私方面更加開放和不那么敏感,并不代表不經人容許就可獲得他人的隱私信息、更不意味著沒經人明確表達同意就可以默認人家同意而拿人家的隱私交易就合法?!鄙踔劣腥朔Q,包括百度在內的很多公司的APP會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獲取他人隱私權限。

    3月27日,新京報記者在安卓系統環境下,選取了10款當前的主流APP,對其獲取隱私權限情況進行實測。

    實測結果顯示,10款APP中有2款未經提示直接開啟若干隱私權限,有5款APP若用戶不同意開啟某些權限,就無法正常使用。本次測評中,百度貼吧和愛奇藝兩款百度系APP未經提示就直接開啟了有關隱私權限。另外,百度、百度地圖、百度外賣等APP也比同類APP要求獲取的權限多。

    APP名稱:百度

    功能類別:搜索客戶端

    獲取隱私權限:通訊錄等多種權限

    用戶選擇權:拒絕后無法使用

    首次安裝并打開百度APP后,首頁彈出的提示顯示,其會開啟包括通訊錄、位置等在內的幾乎全部敏感權限。

    該提示有“不同意”與“同意并繼續”兩個選項,若選擇“不同意”,則百度APP無法打開,只有選擇“同意”并開啟儲存與位置權限后,才可以打開。此外,進入百度APP后,當記者想要使用搜索引擎首頁的語言錄入與拍照功能時,其跳出了要開啟相機與錄音權限的彈窗,只有同意,才可以繼續使用相關功能。

    在后臺權限系統中,記者發現被開啟的敏感權限不止位置、相機與錄音,還有通訊錄權限。

    APP名稱:UC瀏覽器

    功能類別:瀏覽器

    獲取隱私權限:要求獲取位置等權限

    用戶選擇權:拒絕后也可使用

    首次安裝打開UC瀏覽器后,首頁會有彈窗提示,“在使用UC提供的服務之前,請務必認真閱讀相關隱私條款”,并附有“不同意”與“同意并繼續”兩個選項。若選擇不同意,則UC瀏覽器無法繼續使用。同意后方可進入。

    需要注意的是,具體的隱私條款需要用戶二次點擊才可觀看。用戶也可以選擇不點擊具體條款,直接同意。

    進入UC瀏覽器,彈窗要求獲取位置權限,關閉權限,UC瀏覽器會再次彈窗“請求”,不過用戶若堅持取消,UC瀏覽器仍然可以運行。若用戶通過,則會開啟位置權限。

    在后臺權限系統中,記者發現UC瀏覽器開啟了讀取已安裝應用列表、讀取本機識別碼等普通權限,并未開啟任何敏感權限。

    APP名稱:愛奇藝

    功能類別:視頻

    獲取隱私權限:撥打電話等

    用戶選擇權:未提示,直接開啟

    記者3月27日首次安裝打開愛奇藝后發現,該APP并未出現任何彈窗提示,可以直接進入。

    不過,在后臺權限系統中,記者發現愛奇藝開啟了撥打電話權限和使用呼叫轉移權限。但是,在使用該APP時,記者并未發現其有任何功能需要撥打電話或進行呼叫轉移。

    APP名稱:優酷

    功能類別:視頻

    獲取隱私權限:手機/電話等權限

    用戶選擇權:拒絕后可以使用

    首次安裝打開優酷,首頁提示“需要獲取手機/電話權限以及儲存權限”,該APP解釋稱,“手機/電話權限保障賬號數據安全,提供更懂你的內容推薦。儲存權限進行視頻緩存,降低流量消耗?!?/p>

    不同于其他APP的“同意”以及“不同意”選項,用戶看到優酷的這則提示后,只能選擇點擊“下一步”。點擊后優酷又要索取儲存權限,點擊“取消”,優酷主界面仍可正常顯示,視頻也可以點擊,只是無法正常播放。

    記者打開后臺權限系統發現,優酷“默認”開啟了數個敏感權限,包括調用攝像頭、啟用錄音、讀取位置信息以及獲取瀏覽器上網記錄。而記者并未在優酷APP中發現與攝像頭、錄音、位置相關的功能。

    APP名稱:百度外賣

    功能類別:外賣平臺

    獲取隱私權限:電話信息、儲存空間、位置信息

    用戶選擇權:拒絕后無法使用

    安裝并打開百度外賣后,APP首頁彈窗提示“如需正常使用百度外賣,需要以下授權:電話信息、儲存空間、位置信息”。

    若選擇拒絕其中任一一項權限,百度外賣會再次彈窗提示。如果用戶拒絕電話權限,百度外賣會自動退出。只有開啟了上述三項權限后,百度外賣才能正常使用。記者進入手機后臺權限系統發現,百度外賣開啟了撥打電話、讀取通話記錄、讀取位置信息、使用呼叫轉移等權限。

    新京報記者進入百度外賣后發現,首頁外賣商家均為用戶所在的城市,而當點擊商家界面時,可以直接從APP里撥打商家的電話。

    APP名稱:餓了么

    功能類別:外賣平臺

    獲取隱私權限:儲存空間、位置信息等

    用戶選擇權:拒絕后不能使用

    安裝打開餓了么后,首頁提示“需要以下權限:儲存空間、位置信息”。若記者選擇拒絕其中任一一項權限,餓了么就會自動退出。當同意上述權限后,記者進入手機后臺權限系統,發現餓了么開啟了讀取位置信息的權限。

    需要注意的是,同樣作為外賣APP的百度外賣開啟了撥打電話權限,但餓了么并未開啟這項權限。據業內人士介紹,撥打電話權限可以使用戶能夠直接從APP界面撥打電話。沒有開啟這項權限的餓了么,是否無法直接撥打外賣商家電話呢?

    記者在餓了么APP中點擊一個外賣商家的電話后發現,界面直接從APP跳轉到了手機撥號界面,這說明即便未開啟撥打電話權限,用戶依然可以通過餓了么聯系外賣商家。

    APP名稱:百度地圖

    功能類別:地圖

    下載量:1.9億

    獲取隱私權限:儲存空間、地理位置和錄音權限

    用戶選擇權:錄音權限可拒絕

    安裝百度地圖并打開后,首頁彈窗提示,“需要獲得儲存空間、地理位置和錄音權限”。若拒絕儲存權限,百度地圖顯示“使用地圖必須打開儲存權限”,直到給予授權之后,APP才可繼續運行。位置權限也具有類似情況。不過,用戶可以選擇拒絕錄音權限,拒絕之后APP仍可正常運行,只是無法使用語音錄入功能。

    不過,記者打開后臺權限系統發現,雖然百度地圖確實沒有開啟錄音權限,但其“默認”開啟了攝像頭權限、撥打電話權限以及使用呼叫轉移權限。

    APP名稱:騰訊地圖

    功能類別:地圖

    獲取隱私權限:定位、儲存和電話權限

    用戶選擇權:拒絕后無法正常使用

    新京報記者昨日下載并安裝了騰訊地圖,打開該APP后首頁直接彈出了“騰訊地圖軟件許可及服務協議”,其中涉及權限的部分,騰訊地圖表示“在使用本服務的過程中,可能需要使用一些必要的信息,例如:為向您提供路線查詢服務時,需要獲取您的地理位置”。

    隨后,騰訊地圖會向用戶索取定位、儲存和電話權限,若用戶拒絕,則無法使用該APP。

    當記者選擇允許騰訊地圖索取的權限后,打開后臺權限系統發現,騰訊地圖只開啟了位置這一個敏感權限,只有在用戶選擇使用語音錄入時,其才會彈窗要求用戶開啟錄音權限。

    APP名稱:百度貼吧

    功能類別:社區類

    獲取隱私權限:多項隱私權限

    用戶選擇權:未提示,直接開啟

    記者3月27日首次安裝打開百度貼吧后,沒有看到任何提醒,即可直接進入該APP。而當記者打開后臺系統發現,該APP開啟了調用攝像頭、啟用錄音、讀取位置信息、撥打電話、發送短信、讀取通話記錄、讀取聯系人等幾乎全部隱私權限。

    需要注意的是,作為社區類應用,百度貼吧用戶可以發布視頻或語音。但是記者并未發布任何視頻,也未進行撥打電話、讀取聯系人等操作,相關權限卻處于開啟狀態。

    APP名稱:豆瓣

    功能類別:社區類

    獲取隱私權限:儲存權限與位置權限

    用戶選擇權:可以選擇拒絕

    3月27日,記者首次安裝打開豆瓣APP后發現,其會在首次打開時索取儲存權限與位置權限。但即便選擇拒絕位置權限,該APP仍可正常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作為社區類應用,除儲存權限外,豆瓣沒有“默認”開啟任何其他權限。在使用過程中,只有開啟“掃一掃”功能時,用戶才需要開啟相機權限。除此之外,沒有涉及電話、通訊錄等敏感權限。

    附注:新京報記者3月27日使用基于安卓系統的華為P9手機測評。

    【追問】

    用戶愿意放開隱私權限嗎?

    3月27日,新京報記者隨機采訪了30名手機用戶,詢問其是否愿意對APP放開自己的隱私權限。

    結果顯示,有15名用戶明確表示不愿意使用隱私換取便捷。其中,有10名用戶稱如果不給APP開通隱私權限就無法使用,會選擇直接卸載APP。從事金融工作的王女士表示“如果APP在非必要的情況下強制要求我開通定位、通訊錄等權限,我認為這款APP本身就帶有惡意,不會繼續使用它”。

    還有10名用戶認為使用隱私換取便捷需要“視情況而定”。其中,3名用戶認為,如果是微信、支付寶等較為普遍的APP,會給予自己的隱私權限,而如果一些不知名的APP索取隱私權限則不會給予。7名用戶表示,是否為APP開通隱私權限,要看實際情況,如一名學生直言“開不開定位要看是否必要,比如美團這種確實需要定位功能的會給,但其他的一般不會”。

    另有5名用戶表示“會使用隱私換取便捷”。其中3名用戶認為“可以接受APP知道自己的定位和通訊錄等信息”。1名用戶認為,“不給權限很多功能用不了,不得不給。”而創業者錢先生的想法則較為獨特:“我幾乎會開啟除推送外的所有權限,因為我認為我的隱私并不值錢,而且早就已經泄露了。”

    用戶隱私泄露有什么危害?

    如果APP方真的獲取了用戶的隱私,會不會損害用戶的權益?

    “隱私泄露現在已經是一個老話題了?!北本┗ヂ摼W從業者趙謙(化名)表示,“各家企業都在做大數據、用戶畫像等的調查,我們的隱私信息早就已經‘上網’了??梢哉f只要想獲取,通過技術手段挖掘到用戶的一些隱私信息并不難?!?/p>

    “APP方沒有理由直接損害用戶的權益,但他可以通過精準推送等向用戶有針對性地發送廣告信息。”一家互聯網企業的架構工程師稱,APP可以讀取一個叫做“MAC地址”的東西,其本意是幫助手機連接WiFi,但它也有一個副作用,就是讓旁邊的WiFi基站知道了有誰在附近。

    “據我了解曾有好多民營醫院部署了‘黃金眼’系統,其原理就是通過WiFi根據MAC地址關聯到用戶的手機號,如果你的手機注冊了某一款APP,它還可以再關聯到用戶本人。這樣他們就知道用戶是誰,離自己有多遠,而用戶本人對這一切毫不知情。”上述架構工程師表示。

    新京報記者發現,幾乎所有知名APP在用戶協議中寫有“將保護用戶的隱私數據,相關數據可能會運用到推送中”等的表述。

    “現在大部分用戶已經將隱私‘泄露’給APP了,相比之下,更需擔心的是這些公司的用戶數據可能會遭到盜取,這樣用戶信息有可能流入不法分子的手中,這才是真正有害的地方?!壁w謙表示。

    用戶的個人隱私如何保護?

    在趙謙看來,個人隱私的泄露途徑非常多,針對APP這一個渠道,最好的保護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權限。

    “只要APP方獲取了相關權限,在技術上確實可以獲取用戶的隱私信息?!壁w謙告訴新京報記者,“在安卓系統中,手機管家和應用寶上都可以顯示權限,如果用戶不給批準,APP方PC上的內容就顯示為空白,但用戶如果同意了(通訊錄)權限,立馬幾百個聯系人的信息就都過去了?!?/p>

    事實上,保護個人隱私也需要隱私保護立法的及時跟進?!毒W絡安全法》規定,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被收集者同意。

    而《信息安全技術 個人信息安全規范》規定,個人信息收集、使用其一是要保證收集信息的合法性要求,其二是滿足收集個人信息的最小化要求,同時,個人信息的使用、保存、委托處理、共享、轉讓或公開披露等必須滿足個人信息安全基本原則和規范,個人信息的不當獲取、使用、加工處理涉嫌違法犯罪,要負法律責任。

    記者隨機采訪了30名手機用戶,有15名用戶表示不愿意使用隱私換取便捷。其中,有10名用戶稱如果不給APP開通隱私權限就無法使用,會選擇直接卸載APP?!叭绻鸄PP在非必要的情況下強制要求我開通定位、通訊錄等權限,我認為這款APP本身就帶有惡意,不會繼續使用它”。(記者 羅亦丹)

    實上,2022年4月8日,第二次版號寒冬已經結束,國家新聞出版署正式恢復了游戲版號審批。饒有意味的是,恢復版號審批至今,騰訊仍未獲批哪怕一個新的版號。




    8月17日,騰訊發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財報。如外界所預想的,這份財報沒有帶來奇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騰訊的日子反而變得更苦了。

    財報顯示,騰訊的營收為1340.34億元,同比下降了3%。凈利潤為186.19億元,同比下降幅度達到了56%,近乎腰斬。而“56%”并不是一個孤立的數字,在過去的四個季度里,騰訊的凈利潤一直處在下降通道中。

    騰訊財報的慘淡,并不令外界感到意外。在過去的這段時間里,騰訊股價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大的跌幅。和2021年初的775港元每股相比,騰訊股價已經下跌了50%以上。連續多個季度持續下跌,足以證明騰訊如今遇到的困難。而在大環境沒有改變的前提下,騰訊股價持續下跌的趨勢,仍然存在。

    目前,多家機構對騰訊股價進行了重新評級——總體來說,不容樂觀。雖然多家機構看好騰訊的長期盈利能力,但由于騰訊遇到的困難短時間內無法改善,第三季度凈利潤恐怕仍將繼續下跌。

    而在多家機構的評估報告中,“降本增效”以及“游戲收入”,成為出現率極高的關鍵詞。

    2022年初,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將騰訊目前的狀況形容為“過冬”,在增值服務(含游戲業務)和廣告收入這兩大業務板塊,騰訊正在面臨嚴峻的挑戰。財報顯示,騰訊2021年總營收為5601.18億元,凈利潤1238.88億元,和2020年相比增速大幅下降。馬化騰基于此提出的降本增效,通俗一點說,就是要騰訊勒緊褲腰帶過冬。

    對于騰訊這樣的巨無霸公司而言,并不能簡單地將其看作是游戲公司——雖然在各大游戲公司排行榜單中,騰訊總是名列前茅,但網絡游戲的收入,其實只占到了騰訊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社交網絡、廣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同樣是騰訊的收入大頭。

    疫情之下,廣告業務的持續低迷,是國內眾多互聯網公司所面臨的共同問題,騰訊也不例外。而作為騰訊第一支柱的游戲產業,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皆出現了1%的跌幅,至今仍然萎靡不振?;诖?,降本增效自然就成了騰訊的主旋律。

    公開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 年3月31日,騰訊在職員工數量為116213人,而截至2022年6月30日,騰訊在職員工數量為 110715人,減少了5498人。考慮到騰訊仍在不斷招聘新員工,實際被裁員的人數,會比5498這一數字更高。

    此前有消息顯示,即便收入接連下降,但騰訊員工的平均月薪仍然高達85473元。這一數字并不嚴謹,但卻基本反映出了騰訊的用人成本。而另一組數字顯示,2020年Q1,騰訊在職員工數量為6.4萬人,到了2022年Q2,經歷了裁員后這一數字仍然高達 11萬人。短短的兩年時間,騰訊員工數量翻了一倍,即便考慮到業務擴張的需要,騰訊內部人員的冗余,也已經不容忽視了。

    而在經濟下行時期,裁員自然就是降本增效的途徑之一。

    降本增效的另一個切面,是騰訊業務上的收縮。

    8月16日,騰訊正式宣布關?;煤藬底植仄钒l行,已經購買過該平臺數字藏品的用戶,可以選擇繼續持有或申請退款。距離幻核數字藏品上線,僅僅過去了一年。

    事實上,近些年入局數字藏品的企業并不算少,包括騰訊在內,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等多家企業,都開展了數字藏品相關業務。其中,騰訊還是較早入局數字藏品的弄潮兒。在相關法規逐步出臺后,國內對數字藏品的二手交易進行了強監管,包括幻核在內的多個平臺,都出現了數字藏品滯銷的情況。如今,數字藏品市場逐漸進入了存量競爭階段,騰訊的階段性敗退,算是降本增效下的無奈之舉。

    另一則讓業內關注的熱點傳聞,是“騰訊或將出清美團股票”,受此傳言影響,美團股價應聲下跌,一度蒸發千億港元,而騰訊股價則有所回升。

    對于騰訊減持美團股票的傳聞,騰訊集團市場與公關部總經理張軍進行了辟謠。同時,騰訊方面表示,雖然騰訊減持了一些合作伙伴的股票,但雙方的合作關系仍然穩固。耐人尋味的是,在Q2電話會議上,騰訊并未正面回應傳聞,而是表示“報道不準確”。

    在此之前,騰訊已經幾乎將持有的京東股票清倉,并將減持的股份作為分紅,送給了騰訊的股東。受此影響,京東股價一度下跌,而騰訊則順勢上漲。當時就有傳聞稱,騰訊還將出售美團、拼多多的股票。

    可以看到,即便騰訊的利潤率持續下跌,但仍然沒有到缺錢的地步,尚不至于因為現金流短缺而拋售股票。而其降本增效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指向了長期存在的反壟斷壓力——主動對相關業務進行“關停并轉”,或許是個一舉兩得的措施。

    但是,游戲收入的長期萎靡,卻并不是騰訊想要看到的。

    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2021 年,騰訊共計關停了46款游戲,其中既有2012年上線的《節奏大師》這種長時間運營的老游戲,也有2021年才上線的《我的王朝》這種新游戲。基本上,這些停運游戲的類型,涵蓋了RPG、SLG、射擊、體育類等各種游戲類型,包括《使命召喚OL》端游。

    進入2022年,騰訊游戲關停的步伐依然沒有停止。7月18日,耗費4年時間制作的SLG《征服與霸業》,上線一年后宣布停運。8月17日,2016年上線的《戰爭雷霆》宣布即將停運。在過去的半年時間里,騰訊已經先后宣布關停了超過30款游戲。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2年上半年,騰訊僅僅上線了9款游戲。此前已經曝光的多款手游,包括和日本光榮公司合作制作的《信長之野望手游》,至今依然沒有上線,外界推測背后的原因是騰訊未獲批版號。

    事實上,2022年4月8日,第二次版號寒冬已經結束,國家新聞出版署正式恢復了游戲版號審批。饒有意味的是,恢復版號審批至今,騰訊仍未獲批哪怕一個新的版號。同樣沒有獲批新版號的,還有網易。

    誠然,中小企業對版號的需求更為迫切,但這并不意味著騰訊、網易等大廠,可以不受版號的影響。尤其是騰訊,坊間一直對其有著“騰訊曲線”的調侃。

    所謂騰訊曲線,是指騰訊發行的游戲,大多會存在開服流水極高、運營一段時間后流水大幅下跌的現象。即便是《天涯明月刀手游》這樣的頭部游戲,也無力改變這一規律,如今的流水已經遠低于開服階段。在版號充裕的時代,騰訊可以依靠體量優勢,源源不斷地上線新游戲,搶占市場份額,維持住游戲的總體收入。但當騰訊也拿不到版號的時候,這種“走量”的模式,就將成為無源之水。

    圖源:B站UP主“_江之島盾子_”


    除了版號帶來的困擾,騰訊目前正在運營的游戲,也面臨著各式各樣的挑戰。

    最近幾年,騰訊對SLG賽道的重視程度非常高,先后上線了多款競品,但都沒有達到預期的熱度。

    2020年底,騰訊代理發行了三國題材SLG《鴻圖之下》。雖然這款游戲使用了虛幻引擎,畫面表現力頗高,但在上線后并未引起太大風浪,如今已經歸入到了“不溫不火”的行列。

    2021年9月,騰訊代理發行的《榮耀新三國》與玩家見面。憑借天氣系統、坐騎系統,以及對鋪路玩法的優化,《榮耀新三國》頗受策略玩家期待。遺憾的是,上線幾個月后,這款游戲同樣出現了玩家流失的問題,熱度逐漸下降。

    今年3月,騰訊旗下天美工作室制作的《重返帝國》迎來公測,有著帝國時代IP的加成,外界對這款游戲關注度頗高。經歷了5個月的時間,《重返帝國》7月的月流水,大體維持在6642萬,相較于6月下跌了53%,熟悉的“騰訊曲線”似乎又要來了。

    圖源:B站UP主“希羅王大大”


    對于SLG賽道,騰訊出現了少見的久攻不下的局面。目前所推出的幾款競品,不要說和《三國志·戰略版》相比,離《率土之濱》都有著相當大的差距。而騰訊這種廣撒網的模式,目前來看收效甚微。

    尷尬的是,如果騰訊長時間無法獲取版號,或者無法輕松獲批大量版號,像過去這種“以量取勝”的模式,將難以為繼。現實中,這種情況正在發生。

    而在國內游戲市場,虹吸效應正在逐漸凸顯。于騰訊而言,移動端的MOBA與射擊賽道都已經處于領跑狀態,但在二次元、SLG等細分領域,阿里的《三國志·戰略版》、米哈游的《原神》等游戲,則打破了騰訊的壟斷,牢牢占據頭部位置。

    如今,隨著中小游戲廠商陸續拿到版號,此消彼長之下,騰訊將會面臨的沖擊,不容小覷。

    以米哈游為首的“上海四小龍”,正在成為沖破騰訊護城河的強大勢力——米哈游的《原神》《崩壞3》、鷹角的《明日方舟》、莉莉絲的《萬國覺醒》、疊紙的“暖暖”系列女性向游戲,皆取得了很好的市場反饋,在各自的賽道里名列前茅。

    更為關鍵的是,以米哈游、鷹角為代表的中小游戲公司,正在逐步改寫渠道為王的格局——內容為王的時代,已經成為新的共識。在這一點上,《原神》體現得尤為明顯。在不依賴強勢渠道的前提下,《原神》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時至今日,《原神》只登錄了小米商店和應用寶,外界傳言分成比例是7:3,打破了過往渠道商5:5分成的慣例。

    另一方面,游戲出海,已經成為國內游戲市場從上到下的共識。近幾年,中國手游海外收入榜單,已經進入到群雄爭霸的局面,網易、米哈游、三七互娛、沐瞳科技等多家公司,都在海外市場斬獲頗豐。2022年7月的海外收入榜單中,騰訊依靠長期強勢的《PUBG MOBILE》,以及和動視暴雪聯合推出的《使命召喚手游》,掙得了一席之地。而在日本市場,網易則比騰訊的表現要好得多,《荒野行動》維持著強勁的勢頭,成為日本市場最為成功的射擊游戲與競技手游。

    可在射擊游戲之外的品類下,騰訊暫時無法拿出具備說服力的競品。二次元開放世界動作角色扮演游戲《原神》,繼續維持著海外市場的強勢表現;SLG品列下,《三國志·戰略版》榜上有名。而騰訊一直在國內保持領先的移動端MOBA賽道,其出海之路卻困難重重,整體收入尚且比不上《Mobile Legends: Bang Bang》——后者曾經一度被拳頭游戲告過抄襲《英雄聯盟》。

    可以說,在海外市場,離開騰訊引以為傲的渠道優勢后,騰訊旗下的眾多游戲并未在競爭中討到多少便宜。

    圖源:Sensor Tower


    同樣是版號停發,但網易現在的處境,相對而言要稍好于騰訊。一方面,網易較早布局海外市場,已經在日本、東南亞等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尤其是在日本市場,依靠《荒野行動》的強勢表現,力壓騰訊等公司,牢牢把握住了射擊游戲與競技手游的市場份額。

    端游方面,《永劫無間》打開的冷兵器大逃殺賽道,也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饋。今年6月,《永劫無間》就官宣突破了1000萬銷量。

    毫無疑問的是,在出海這條路走通之后,相信網易會繼續加大出海投入。而在網易、米哈游等公司的示范作用下,國內游戲市場的出海的勢頭,不會放緩。

    與網易相比,騰訊在海外市場的布局,就顯得稍微遲緩了一些。今年8月,騰訊旗下海外發行品牌Level Infinite,代理發行了完美世界出品的移動端手游《幻塔》的國際服?!痘盟穱H服自上線以來,遭遇到了不少BUG,玩家怨言頗多。即便如此,《幻塔》國際服依然在全球多個iOS免費榜名列前茅,海外玩家的熱情頗高。如果,《幻塔》國際服可以在海外發行上取得成功,那么至少在發行側,騰訊同樣可以證明自己的實力,它所欠缺的就只是一個爆款。

    另一方面,大廠有大廠的玩法。事實上,騰訊、網易各自在海外投資了大量游戲工作室,正在“借雞下蛋”,醞釀新的動作。已有的資料顯示,騰訊在北美、英國、新加坡等地,陸續成立了游戲工作室,據傳正在醞釀3A游戲。其中,騰訊在美國加州成立的LightSpeed LA,網羅了業內知名人士Steve Martin,其曾參與過Rockstar旗下多款3A游戲的開發工作。

    網易在海外的布局,同樣不容小覷。在日本成立的櫻花工作室,吸納了小澤健司、赤塚哲也、吉田亮介等眾多日本知名游戲從業人員。2022年1月,網易還出資協助“人中之龍”系列的制作人名越稔洋,成立了名越工作室。5月、7月又先后在美國德州、西雅圖成立了工作室,其中西雅圖工作室Jar of Sparks的CEO,是前343 Industries的高管Jerry Hook。

    而老牌游戲公司,如FunPlus、新近迅猛躥升的米哈游等,也都在海外展開了布局。中國游戲公司,正在加速融入全球游戲市場。在離開引以為傲的渠道優勢后,騰訊能否在這場競爭中力壓群雄,還未可知。

    可以預見的是,經歷了兩次版號寒冬后,國內游戲市場仍然有收緊的趨勢。版號的限制,讓騰訊無法像過去一樣,在國內輕松上線新游戲——這種尷尬的局面,很可能將會繼續持續一段時間。而對于正在面臨無版號可用的騰訊,勢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進入到游戲出海的競爭中去。以騰訊引以為豪的移動端MOBA賽道為例,其流水超過90%都來自國內,目前顯然不具備足夠強的國際競爭力。騰訊想要在海外取得成功,并非易事。

    而在內容為王的趨勢下,騰訊代理到爆款游戲的難度,將會比過去更大。加之網易、米哈游等公司,正在通過一個又一個自研的新IP,贏得玩家的口碑,提振市場的信心。比起疲于防守的騰訊,挑戰者們的攻勢要顯得更為凌厲。

    近兩年涌現出的騰訊的挑戰者們,正在通過實踐證明,騰訊的護城河并非不可突破。即便是在國內市場,離開渠道發行游戲,已經被證實可行。當然,騰訊在國內的基本盤依然穩固——它的苦日子,也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苦日子”。據最新數據顯示,微信的月活用戶達到了12.99億,加上QQ、應用寶、騰訊電腦管家等強勢渠道的存在,騰訊依然有著其他公司無可比擬的體量優勢。瘦死的騰訊,顯然還是比馬大的。

    而在已經公開的信息中,騰訊手里的存貨同樣不少。前不久,光子工作室群的《代號:致金庸》發布了實機演示,亮點頗多。在2022騰訊游戲發布會大軸登場的《阿凡達:重返潘多拉》,則是騰訊與卡梅隆工作室合作的項目。以及《金鏟鏟之戰》《英雄聯盟電競經理》等新作,都取得了很好的市場反饋。在2021年曝光的《信長之野望手游》,也證明騰訊對SLG這一賽道仍有后招。

    圖源:Sensor Tower


    騰訊不可能永遠拿不到版號,騰訊也不可能一直裁員、降本增效下去。但問題是,騰訊是否已經到了觸底反彈的時候呢?或許,這個“冬天”,會比騰訊過往的低谷期,要更加難熬。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