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或許防范了新冠肺炎,卻不幸出現了肩部僵緊、頸部酸脹、手機病等不適,導致氣血的流動出現異常。久而久之,頸背部僵硬、肩部酸緊,真是痛苦難言!
萬病之源,起于頸椎
《素問·調經論》中指出:「五臟之道,皆出于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是故守經隧焉」。
人體是由臟腑、經絡、皮肉、筋骨、氣血、津液等共同組成的一個整體,一切筋傷病的發生發展無不與氣血有關。
頸椎的位置非常重要,它上承大腦,下連軀干,并且頸椎又是脊柱椎骨中體積最小,但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負重較大的節段。
頸椎一旦出現了問題,將表現出:后頸有疼痛感,嚴重時手和胳膊會有疼痛和麻木感;會有頭痛、頭暈、目眩、惡心等感覺;手臂無法抬高,脖子不管什么姿勢都不舒服等癥狀。
因此,有句俗話說是「萬病之源,起于頸椎」。
頸椎病的病因病機
在中醫里,一般認為頸椎病的形成,常與虛、寒、痰、瘀有關:
1
虛:頸部勞損為前提
頸部勞損導致氣血瘀滯,筋脈失養,即導致「正氣不足」。
2
寒:寒性收引為外因
寒邪會首先侵襲我們的頭頸、背部,循行與頸部的主要有膀胱經、督脈、三焦經、膽經等。
當有寒邪侵襲,受了風寒,就會覺得脖子發硬、疼痛、怕冷,這是因為寒性主收引。
3
痰、瘀:濕邪停留為內因
《黃帝內經》有云:「諸痙項強皆屬于濕」,若是沒有受寒的外因,頸椎出現僵硬,多屬于濕邪停留于頸部所致。濕邪為患,往往夾痰、夾瘀,導致病情復雜難愈。
那么,該如何保護我們脆弱的頸椎呢?
緩解頸椎疼痛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這個具有平肝息風,祛風解毒,通利官竅作用的穴位,風池穴。揉捏風池穴,能治療頸椎病所致的頭暈、頭脹痛、頸項強痛不適、頸椎活動受限、頸椎怕風怕冷等。
取穴定位:位于頸后兩側枕骨下方,發際兩邊大筋外側的凹陷處。
按摩手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身后,一只手扶住被按摩者的前額,另一只手用拇指和食指分別置于被按摩者的風池穴處,揉捏半分鐘左右,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講:「東風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頸項。」這句話中,「俞」是通假字,通「運輸」的「輸」,也通「腧穴」的「腧」,也就是通道的意思,換言之,春季肝病高發,而肝在肌表有一個通道,就是脖子。
在需要養肝、舒肝的春季,養護好我們的頸椎就是養護肝臟,也就是在養命!那么,《黃帝內經》還有沒有更多關于養護頸椎的方法?在飲食、生活起居方面還有沒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頸椎病患者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項
1
保證良好的坐姿
從事會計、寫作、編校、打字、編織等工作的人員,由于工作體位和姿勢的關系或長期低頭,使頸部的肌肉處于一種長期非協調受力狀態,頸后部的韌帶和肌肉易于受到牽拉、勞損,椎體前緣由于相互磨損而增生,頸椎間盤出現老化、慢性勞損,從而繼發一系列癥狀。
因而正確的坐姿應采取自然端坐位,保持頸部、胸部挺直,頭部略微前傾,眼和桌面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離;工作時間超過1小時,應稍休息幾分鐘,做頸部運動或按摩。
此外,桌椅的高度要適中,如桌子過高或椅子過低,就會使人頭部過度后仰和雙肩上抬、眼睛和桌面的距離縮短,易造成頸肩部肌肉勞損及視力疲勞和近視;如果桌子過低或椅子過高,則使頸部過于前傾前屈,更易導致頸項部的勞損。
2
保證良好的睡姿
人體軀干部、雙肩及骨盆部橫徑較大,側臥時脊柱因床墊的影響而彎曲,如果長期偏重于某側臥位,脊柱會逐漸側彎,輕者醒后腰背僵硬不適,需要起床活動才能恢復正常,重者可發展成脊柱病。
睡眠應以仰臥為主,側臥為輔,要左右交替,側臥時左右膝關節微屈對置。
3
合理用枕
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過的,枕頭是頸椎的保護工具,枕頭的高低軟硬對頸椎有直接影響,最佳的枕頭應該是能支撐頸椎的生理曲線,并保持頸椎的平直。人在熟睡后,頸肩部肌肉完全放松,僅靠椎間韌帶和關節囊的彈性來維護椎間結構的正常關系。
如果長期用高度不合適的枕頭,使頸椎某處屈曲過度,則此處的韌帶、關節囊會因為牽拉而損傷,造成頸椎失穩,發生關節錯位,進而發展成頸椎病。患者常表現為睡眠中或醒后頸項不適、落枕、頭暈、頭痛或頑固性失眠等癥狀。
枕頭要有彈性,枕芯以木棉、中空高彈棉或谷物皮殼為宜。喜歡仰臥的,枕頭的高度為5厘米左右(受壓以后的高度);喜歡側臥的,高度為10厘米左右。仰臥位時,枕頭的下緣最好墊在府胛骨的上緣,不能使頸部脫空,頭應放于枕頭中央,以防落枕。其實,枕頭的真正名字應該叫“枕頸”。
枕頭不合適,常造成頸椎間盤突出癥,反復落枕往往是頸椎病的先兆,要及時診治;另外要注意的是枕席,枕席以草編為主,竹席一則太涼,二則太硬,最好不用。
4
糾正生活中不良姿勢,防止慢性損傷
頸肩部軟組織慢性勞損,是發生頸椎病的病理基礎,生活中的坐、臥、看電視的不良姿勢是形成慢性勞損的主要原因之一。
頸椎病患者在飲食上要注意
1、對于正處于頸椎病的發急性發作期的患者來說,不僅要采取合理的治療方法,還要在飲食上進行一些適當的調整,如避免湯和啤酒的飲用,否則將會引起椎體病灶處水腫,反而加重癥狀。
是滋陰功效的食材都可以增加肌體內的水分。常見的食物有:銀耳羹,鴨架湯,涼茶,排骨湯,啤酒等。腰腿痛的病人食用后會感到肢體沉脹不適,甚至疼痛加重。
2、食用具有抗利尿功能的食物,可導致椎體病灶處發生水腫,甚至使病情加重,許多成品瓜子中含甘草成分,甘草是可以“保水”的。
雪碧等含苯甲酸鈉的飲料,在飲用后常引起小便減少,體內水分增加,照樣能加重癥狀。
3、中老年頸椎病患者在飲食方面應注意以清淡易消化的飲食為主,避免食用油膩食品。而視力模糊、流淚者,宜多食用鈣、硒、鋅含量較高的食物。
如豆制品,動物肝,蛋,魚,蘑菇,蘆筍,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豆芽,海帶,木耳,大蒜,芹菜,地瓜,冬瓜,綠豆等等。不要經常吃生冷和過熱的食物。
頸椎病給患者帶來的危害是相當大的,因此大家一定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做好有效的預防,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如果頸椎部位一旦出現不適感,應及時的進行治療,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醫院,才能夠更好的治療。(本文轉自 道醫 )
前,大家會覺得骨刺是老年人的專利,但國外研究的數據顯示,頸椎骨刺的發生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我從自己的臨床觀察也發現,有愈來愈多的病患在三、四十歲就飽受頸椎退化長骨刺的困擾。或許你不知道,骨刺年輕化,主要原因竟然是長時間的低頭玩手機/電腦。
曾經在門診遇過一位二十歲出頭的小男生,因為長期的頭暈目眩、肩頸酸痛且手麻來看診。結果X光一看,發現頸椎的骨刺已經面目猙獰,把神經通過的神經孔壓迫了將近一半。這位男生還在大學念書,是典型的宅男,他告訴我除了上課和吃飯以外,其他時間都待在宿舍,一天坐在電腦前面超過十個小時,幾乎都要到半夜兩、三點才會上床睡覺。
他看起來很疲倦、垂頭喪氣、兩眼無神,即使才剛剛提醒他要抬頭挺胸,卻不到五秒鐘就又駝了下去。他的下巴前伸、頸椎前傾,是個典型的“猿人族”。
“猿人族”的特色是下巴前傾,脖子向前伸,連帶的上半身會駝背,兩者間互為因果,“下巴前傾就會駝背,駝背就會讓下巴前傾”,這樣的姿勢可是會對身體健康產生非常深遠的負面影響。
打個比方,如果人的頭像是一顆丸子,而頸椎就像是一支牙簽。頸椎撐住頭部的重量就像是一只牙簽上面插著一顆丸子一樣,這是需由頸椎本身與肌肉出很大的力氣,才有辦法完全承擔所有的壓力。
國外的研究發現,在正確的姿勢下,頸椎所承受的壓力約為11斤,如果頭往前移了1寸,頸椎就必須承受29斤的壓力,如果頭往前移了2寸,頸椎所承受的壓力竟然高達38斤!
換句話說,如果頭往前掉了5公分,我們的頸椎就要承受正常姿勢下3倍以上的壓力,再加上頭部的轉動或擺動,頸椎所承受的壓力就更不止于此!
想想看,一天兩天、半年一年、五年十年……,可憐的頸椎在我們不經意的錯誤姿勢下竟然要苦苦承擔這么長期又巨大的壓力,提早發生各種退化現象(長骨刺、椎間盤突出、神經壓迫……)自然就不足為奇了。
生活中還不止于手機電腦,比如開車、睡覺時枕頭墊太高、躺著看書看電視,都是造成頸椎提早長骨刺的常見錯誤姿勢。早在1994年美國《疼痛管理》期刊就明白指出,因為錯誤姿勢所造成的后遺癥,除了頸椎長骨刺以外,還包括了慢性疼痛、下背痛、頸因性頭痛、壓力癥候群;錯誤姿勢也同時會影響身體呼吸和荷爾蒙的平衡,還會使心肺功能退化降低。
身體靠著墻站立,兩腳腳跟輕輕并攏并且距離墻面約15公分,讓自己的肩胛骨和臀部可以自然地靠著墻面,這時候試著把頭也往墻面上靠。如果你要很費力地才可以把頭靠在墻面,或者是頭靠墻的時候脖子很緊很痛,都是強烈暗示你已經是猿人一族。
你必須要很小心,因為上述癥狀都可能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沒有人希望自己的頸椎長骨刺,但骨刺卻是在我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慢慢生成。沒有人希望自己長期飽受疼痛或是壓力癥候群之苦,但錯誤姿勢卻是在我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慢慢的殘害我們的身心。
頸椎骨刺來自于錯誤的姿勢,而錯誤的姿勢卻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最常見的打電腦、玩手機、開車、睡覺、走路、聊天……中,在你、我和下一代都有可能發生,我們真的不可以掉以輕心!
抬頭挺胸吧!提醒自己、提醒身邊的人、還有提醒我們的下一代。抬頭挺胸的好習慣將會為我們避免掉很多身心的疾病,為我們帶來更好的生命品質。
您還有哪些健康養生方面的問題,頭條關注南方健康,三甲醫院醫生顧問持續為您提供專業的健康知識!
#我的養生日記##清風計劃# #健康早班車#
刻在屏幕前工作或玩手機的你,
有沒有出現過以下癥狀:
看會電腦就會眼睛發干、酸脹、頭痛?
躺床上看手機會突然一陣刺痛、淚流滿面?
總是要用力頻繁的眨眼睛,
才覺得舒服點或視線清晰點?
眼睛癢,總想不停揉眼睛,卻越揉越難受?
相信有不少人已經“中槍”了……
這樣的癥狀,其實是干眼癥的典型表現,我們不管做什么都要用到眼睛,但是這些不適卻給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很多困擾。
圖片來源于網絡
干眼癥是什么?
干眼癥,簡單來說就是眼睛干燥,醫學上稱為干燥性角膜結膜炎,是一種雙眼長期干燥引起的結膜角膜脫水。
正常的眼睛表面覆蓋一層淚膜,淚腺分泌淚液,人每次眨眼使淚液擴散至整個眼球表面,對眼睛有保護和營養作用。
而當淚液量太少或發生異常,導致淚膜穩定性降低時,就會引起一系列眼部不適的癥狀及眼表損傷,就會導致干眼癥。
干眼癥的癥狀包括眼睛干澀、容易疲倦、眼癢、有異物感、分泌物黏稠、怕風、畏光、對外界刺激很敏感。
有時候眼睛太干,淚液分泌量不足,反而刺激反射性淚液分泌,會經常流淚。比較嚴重的患者眼睛會紅腫、充血、角質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絲狀物黏附,這種損傷時間長了可能造成角結膜病變,并會影響視力。
為什么會得干眼癥?
當長時間近距離閱讀、工作、電腦操作時間過長時,會使眨眼頻率減少,引起淚液分泌減少,同時眼表淚液蒸發過快,眼睛過度疲勞,導致干眼癥。
另外,長期待在空調環境、長期戴隱形眼鏡、或用眼不衛生都是干眼癥的致病因素。
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何改善干眼癥呢?
1、合理用眼、多眨眼
不要連續長時間工作,每用眼20分鐘休息20秒,閉上眼睛轉動一下眼球或眺望遠方。
眼睛與屏幕的距離應保持在50厘米以上,最好采用下視10~15度的視角。
多眨眼,長時間凝視電腦,會減少眼睛眨動,引起眼睛的干燥,多眨動眼睛,能減慢眼睛表面水膜的蒸發,保持眼睛濕潤。
2、環境亮度與電腦亮度接近
辦公場所的環境亮度與電腦的亮度接近最好,亮度差別越大越容易引起視疲勞,所以盡可能的使得室內光線不要過于昏暗。
調整電腦熒幕顯示器光線,不要太強或太弱。同時應注意熒幕位置,以看不到任何光線反射為準,電腦不應放置在窗戶的對面或背面。
如果是晚上,看電腦或玩手機久了,會有眼睛酸脹的情況,所以晚上除了適度休息外,最好再配一盞護眼臺燈。
3、提高環境濕度
在干燥的環境下,尤其在空調房長時間待著,淚液蒸發會明顯加快。
可以使用空氣加濕器,或在空調房間里放上一盆水提高環境濕度,緩解眼睛干燥的癥狀。
圖片來源于網絡
4、飲食補充
長期面對電腦的人,可以多吃一些含維生素A豐富的食物,如牛奶、雞蛋,和含胡蘿卜素的蔬菜、魚肝油等。
維生素A是抗干眼病的重要因子,飲食中如果缺乏維生素A就會引起角膜干燥。
還有就是多喝水,補充身體水分。
5、盡量戴框架眼鏡
長時間看電腦最好戴框架眼鏡,由于佩戴隱形眼鏡會減少眨眼次數,隱形眼鏡也會吸收眼球的水分,導致眼睛干澀。同時,長時間看電腦也會加重眼干的癥狀。
6、熱敷眼睛
早上或睡前使用溫熱的毛巾敷眼,每次10至15分鐘,有利于瞼板腺油脂的分泌和促進眼部血液循環,能有效改善干眼癥狀。
眼睛眼睛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們感受外界事物的重要感官。所以,保護好我們的眼睛也就非常重要,別等到眼睛“罷工”了再來后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