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文介紹了AAC文件,包括如何打開一個ACC文件以及如何將一個ACC文件轉換為不同的音頻文件格式。

    什么是AAC文件

    具有AAC文件擴展名的文件是MPEG-2高級音頻編碼文件。它類似于MP3音頻格式,但包括一些性能改進。

    蘋果的iTunes和iTunes Store使用高級音頻編碼作為音樂文件的默認編碼方法。它也是許多其他設備和平臺的標準音頻格式。

    使用iTunes打開的AAC文件

    AAC文件肯定可以使用.AAC文件擴展名,但它們更常見于M4A文件容器中,因此通常帶有該文件擴展名。

    注意:AAC也可以是一些與這種音頻文件格式無關的術語的縮寫,如Acer America Corp.和Advanced Access Control。

    ?如何播放AAC文件

    你可以使用iTunes打開AAC文件。在Mac上使用“文件>添加到庫”,或在Windows中使用“文件”>“添加文件到庫”或“添加文件夾到庫”。

    播放此音頻文件的另一種方式是使用VLC、Media Player Classic(MPC-HC)、Windows Media Player、MPlayer、Audials One,以及可能的許多其他多格式媒體播放器。

    在下載和使用Audacity隱私政策之前,請務必查看該政策,以確保你對其條款感到滿意。

    如何轉換AAC文件

    如果你安裝了它,使用iTunes將AAC轉換為MP3既簡單又方便。但這并不是唯一支持轉換的程序,MP3也不是唯一可以將AAC文件更改為的格式。

    什么是最適合你的音樂格式:AAC還是MP3

    你也可以使用專用的免費音頻轉換器。該列表中的大多數程序都可以將其中一個轉換為MP3、WAV、WMA和其他類似的音頻格式。你也可以使用免費的音頻轉換器將文件保存為M4R鈴聲,以便在iPhone上使用。

    FileZigZag是你可以在任何其他操作系統上在線轉換AAC文件的一種方式,因為它可以通過網絡瀏覽器工作。上傳文件,可以選擇將AAC轉換為MP3、WMA、FLAC、WAV、RA、M4A、AIF/AIFF/AIFC、OPUS和許多其他格式。Zamzar非常相似。

    通過iTunes購買的一些歌曲可能以特定類型的受保護AAC格式編碼,因此無法使用文件轉換器進行轉換。

    仍然無法打開文件

    AAC文件擴展名與不相關的文件格式使用的其他文件擴展名共享一些相同的字母。這方面的一些例子包括AC(Autoconf Script)、AAE(Sidecar Image Format)、AAF、AA、AAX(Audible Enhanced Audiobook)、ACC(Graphics Accounts Data)、AC3和DAA。

    這個競爭異常激烈,分分秒秒都吵著要秒殺友商的手機行業當中,有這樣一個品牌從來不主動去和友商唇槍舌戰,但卻頻頻出現在友商的發布會上成為對比的標桿,它就是喬布斯創立于1976年的蘋果。從2007年初代iPhone問世至今已經有13個念頭,iPhone也經歷了多個版本的迭代更新,憑借出色的硬件設計和獨有的iOS系統,占據著手機行業主要的市場份額。

    在后喬布斯時代,庫克似乎更加看重市場占有率,這也與安卓陣營的崛起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面對行業競爭,蘋果也難以穩住一年一更且孤品一臺的陣腳,從2013年開始推出多彩的iPhone 5c,2014年推出大尺寸的Plus版本,2016年在大屏普及的時代推出了小屏版的iPhone SE,這一連串的動作也正是蘋果希望補足自家產品線,贏得用戶市場的真實寫照。

    從去年開始,在機圈就爆料出各種關于iPhone SE第二代的消息,期間各種諜照流出、分析師爆料已經習以為常。本以為這臺新版的小尺寸iPhone會隨著2020年春季發布會一同亮相,但無奈受到全球疫情的影響,最終在4月15日晚間在蘋果官網看到了它的身影。最近有幸收到一臺紅色版本的iPhone SE第二代,紅色小號蘋果正確吃法是怎樣的呢,一起往下看。

    丨包裝開箱

    熟悉iPhone的同學想必對這個經典的包裝都有著特殊的感情,開箱也是每一位果粉充值信仰的重要環節。iPhone包裝盒正面的圖案與真機完全一致,紅色配色在蘋果產品當中也是獨樹一幟的存在。

    盒子側邊的iPhone字樣以及蘋果的圖形Logo也采用紅色的燙金工藝,與整體的視覺風格保持高度一致,也算是蘋果在包裝設計上一絲小小的情懷。

    盒子背部依舊是經典的排布,上方貼紙印有容量信息以及包裝附件詳情,下方則印有版本號、入網信息等內容。

    天地盒包裝的阻尼感恰到好處,只是近幾年來開箱iPhone的頻率越來越高,傳說當中的那股淡淡的檀木香味已經不復存在了。包裝內仍然是熟悉的陳列方式,紙質版的附件置于最上方,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

    以上分享一張全家福,包含iPhone SE第二代、EarPods耳機、Lightning數據線、電源適配器、取卡針以及多份紙質文檔。

    丨結構設計

    在ID設計方面,蘋果一直是業內領先的企業,話句話說蘋果的設計會引領手機行業未來幾年的設計方向。當然這幾年隨著安卓陣營逐漸摸索創新,iPhone的外觀則有些略顯疲態了,一款ID沿用好幾代產品已經成為常態,也成為廣大機圈玩家詬病的話題。

    第二代iPhone SE延續了iPhone 8的外觀ID,經典的4.7寸小屏和實體Home按鍵組合,在這個大屏當道的時代仍然有一小部分忠實用戶。伴隨著iPhone發布一路成長的同學,拿起這臺手機那種熟悉的感覺油然而生。

    如果從傳統測評的角度切入iPhone SE第二代的外觀設計的確有些不太合適,畢竟在2020年再去聊2017年的設計,何況這個設計還是基于2014年iPhone 6的一次小改,最終的結論已經不言而喻了。既然iPhone SE是為了那些偏愛小屏的用戶準備的,那我們索性就來聊一聊iPhone外觀設計的歷程。

    iPhone SE第二代搭載了一塊4.7英寸的屏幕,三圍尺寸為138.4*67.3*7.3mm,整機重量保持在148克,在這個一言不合就輕松彪上200克的時代,這款稍顯落后ID設計卻顯得那么友好。

    沒有全面屏的設計,也為機身內部結構堆疊留出了更多的空間。額頭和下巴部分保持等寬,頂部中間為聽筒開孔,左側分布有前置攝像頭,聽筒上方靠近頂部的位置還隱藏有兩顆傳感器,黑色的前面板將這些元素很好的掩飾起來,尤其是息屏狀態下整個機身正面十分平整,一體性非常強。

    下巴部分中間是凹陷的實體Home鍵,話說這幾年連iPad都去掉Home鍵以后確實很久都沒有摸到這樣的手感了。iPhone SE上的這顆HOME鍵在蘋果的歷史上應該算是第三代HOME鍵,采用的是不能按壓的指紋實體按鍵,通過Taptic Engine線性馬達的振動實現觸覺反饋。

    前后面板均采用2.5D玻璃,屏幕四周邊緣處會更圓潤一些,整個機身看起來精致,細節部分得到很好的修繕。手指劃過邊緣更加順滑,沒有明顯硌手的感覺。結合我個人這幾年來搞機的感受,我認為3D弧面玻璃的效果會更好一些,不過大曲率的雙側曲面就不是我的菜了。

    從iPhone 8開始蘋果回歸了曾經引以為傲的玻璃后蓋,因此中框和后蓋也不再是金屬材質一體成型。但考慮到機身結構強度的問題,中框部分仍然采用金屬材質,整體輔以磨砂質感,也是對經典ID的一種傳承。當然采用金屬邊框,需要為天線預留斷點也是不可不免的問題。

    小尺寸的iPhone其中一個最顯著的優勢就是單手握持,尤其是像我家中小姐姐這樣手掌比較小的用戶,單手握持iPhone SE第二代,手持可以輕松搭在左右兩側的按鍵上,屏幕覆蓋率也比較高,操作起來會更方便一些。

    機身底部為對稱式的開孔,但并非雙揚聲器,左側是麥克風開孔,只是保持了一側各五個圓孔的設計。中間是蘋果自家的Lightning數據接口,兩側為五角固定螺絲。

    講到機身背部就要先聊一聊紅的配色,眾所周知在之前的iPhone產品中也少量的發售過紅色的版本,細心的同學也不難發現在紅色版本背后標記有“Product”字樣,其實這是蘋果發售的特別版本,這款紅色版本的收入會用于防治艾滋病防治等公益事業,前不久蘋果也表示將這次iPhone SE第二代紅色版本的收入用于全球COVID-19救災基金。

    當然很多中國的小伙伴也會稱其為中國紅,與大紅色相比要偏暗一些,加之玻璃后蓋的材質映襯會顯現出的獨特的視覺效果。看膩了白、黑以及五彩斑斕的顏色之后,這一抹紅色則顯得十分提神。與iPhone 8最明顯的不同就是蘋果Logo的位置稍微向下移動,居于整個機身背部中間的位置,這也是為了與同為十三代iPhone的11系列保持一致的設計語言。

    攝像頭排列在頂部左上角的位置,凸起與機身表面,邊緣處延伸出一圈紅色金屬材質作為包裹。旁邊排列有麥克風和雙色溫閃光燈。

    此外,iPhone SE第二代還支持IP67級別的防塵防水,能夠有效抵御日常使用環境中汗水、雨水的侵蝕以及灰塵顆粒,在水下1米可以停留30分鐘,最大限度的保證手機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

    站在今天這個時間節點上來看,iPhone SE第二代的外觀設計并不算特別出彩,甚至還會顯得有些陳舊。但是如果加上“一款小尺寸的手機”這個前提,那么這個ID設計則有著和當年一樣的口碑和影響力。在iPhone SE第二代上市之后,蘋果全線下架了iPhone 8系列以及之前相同ID的產品,這也意味著這款SE將成為唯一傳承經典的機型。

    丨屏幕表現

    LCD永不為奴,這是我看到iPhone SE第二代這塊屏幕之后第一句浮現在腦海里的話,這幾年AMOLED屏幕憑借著本身輕薄柔軟且支持局部發光的特性在行業中大放異彩,就連蘋果也從iPhone X開始正逐漸放棄了LCD屏幕。

    iPhone SE第二代搭載的是一塊4.7英寸的LCD屏幕,采用IPS技術,分辨率為1334*720像素,像素密度保持在326ppi。這塊屏幕的對比度為1400:1,支持原彩顯示和DCI-P3廣色域,最大亮度為625尼特。

    不足1080p的分辨率如今已經很少見到了,但考慮到屏幕尺寸比較小,并且IPS屏幕次像素排列技術的問題,326ppi在正常距離觀看不會有明顯的像素顆粒感,當年蘋果提出視網膜屏幕也幾乎是劃定了人眼能夠分辨的上限。當然如果和更高像素密度的iPhone 11 Pro或是其他安卓手機擺在一起對比,在文字邊緣還是有些許的毛刺感。

    色彩表現方面,蘋果也一直是行業的標桿,無論是LCD屏幕還是AMOLED屏幕,蘋果的駕馭和調校都是一流的水準。看慣了A屏的濃艷之后,再回頭看LCD屏幕會顯得有些清淡,就好像每天大魚大肉,突然有一天上了一道小蔥拌豆腐一樣,不過這種感覺也確實讓人感覺十分清爽。

    這塊LCD屏幕支持DCI-P3廣色域,這是一種應用于數字影院的色域,從色域覆蓋圖上來看要比sRGB色域的覆蓋面積更大,也就意味著能夠顯示更豐富的顏色,尤其是綠色和紅色方向。通過幾組樣張的觀察,iPhone SE第二代的色彩表現還是比較出色的。

    在屏幕亮度方面,LCD屏幕由于材質本身的問題就稍顯劣勢了,官方宣稱的最大亮度為625nits,經過實測手動最高亮度為482nits,保留有一定的激發亮度。上圖是我手中三臺手機的亮度測試結果,在顯示全白色畫面的時候,iPhone SE第二代要明顯暗淡很多。

    當然,600+nits的屏幕亮度在生活中也基本夠用,為此我也拿著iPhone SE第二代到室外進行測試,在光線充足和太陽直射的環境下,都能夠看清楚屏幕上顯示的內容,參數黨無需過多揪心。

    在體驗過程中我還發現了一項有意思的功能,叫做原彩顯示,也就是依靠聽筒上方的光線傳感器檢測當前環境的亮度,屏幕會根據亮度自動調節色溫,從而達到比較舒適的觀感,特別是光線變暗以后冷色溫會特別刺眼。我之所以發現這項功能,還是源于前幾天體驗一款國產安卓手機中也有一項類似的功能,而原彩顯示在iPhone前幾代產品中就已經加入了。

    講到這里,屏幕部分也就基本上告一段落了,可能有很多同學還在期待HDR10、高刷新率等在安卓陣營中比較常見的特性,很遺憾的告訴你這些在iPhone SE第二代上都沒有。由此也不難看出,iPhone SE系列更傾向于是一款主打小屏幕和基礎體驗的性價比產品。

    性能表現

    性能方面的升級我認為也是iPhone SE第二代最有意義的地方,否則老款的iPhone 8完全可以再戰三年,盡管A11的性能已然不弱,不過隨著iOS系統和軟件的更新,也會顯得有些力不從心。iPhone SE第二代搭載了最新的A13芯片,內置有第三代神經網絡引擎,為此蘋果甚至打出了“與大哥iPhone 11 Pro平起平坐”的Slogan。

    去年秋季問世的A13是一顆六核心處理器,由2個高性能核心和4個效能核心構成,采用7nm工藝制程,并且集成了四核心圖形處理器和八核心神經計算引擎。跑分是最直觀的挖掘SOC性能的方式,分別使用安兔兔和魯大師進行跑分測試,實測結果安兔兔為405032分,魯大師為112847分,具體單個項目的分數如上圖。

    內存和存儲方面,蘋果向來是不公布內存容量的,當然由于iOS系統優化的邏輯,顯然無需像安卓陣營一樣堆疊到12GB的內存,用戶只需要關注實際體驗就可以。存儲方面提供有64GB、128GB和256GB三種規格可選,也是蘋果目前唯一符合套路的內存設定,我收到的這臺是64GB的版本,在今天來看有些偏小,推薦大家選擇128GB或以上版本。

    談及性能大家最關心的就是游戲體驗,其他一些小的App對性能消耗并不大。這里以騰訊旗下的兩款熱門手游《王者榮耀》和《和平精英》進行測試,單機游戲方面選擇了我比較喜歡的《極品飛車》。

    進入王者榮耀手游之后,默認沒有開啟高幀率模式,最高幀率被限制在30fps以內。為了壓榨A13的實力,我選擇手動開啟高幀率模式和角色描邊,游戲幀率上限提高至60fps以內。使用騰訊的PerfDog軟件輔助測試,整場游戲下來平均幀率保持在60fps,上下浮動范圍也不大。

    和平精英默認將畫質調整為高清畫質和高幀率,并非最高可選畫質和幀率。在此模式下實測整場游戲平均幀率為30fps,幾乎沒有幀率浮動的現象。

    手動將其調整至超高清畫質和超高幀率,并打開水面反射,讓畫面細節渲染和幀率處于最佳狀態。繼續一場游戲下來,平均幀率保持正在59.9fps左右,幀率浮動范圍在0.1fps左右,游戲操作中并沒有感覺到明顯的卡頓現象。

    在單機手游極品飛車中,游戲幀率被限制在30fps以下,實際試玩測試下來平均幀率保持在29.7fps左右,幀率浮動為1.7fps左右,游戲體驗流暢自然。

    體驗游戲半個小時左右,還是能夠感覺到后蓋部分的溫度有所增加,尤其是在開啟高幀率和高畫質的狀態下更加明顯。使用溫槍測得機身內部最高溫度集中在蘋果Logo上方的位置,為36.1度。

    隨著抖音等短視頻App的火熱,讓很多非專業用戶也可以輕松的使用手機創作視頻,期間視頻渲染環節同樣非常考驗手機的性能。在測試中我錄制了四段長度為30s,分辨率為1080p的視頻片段,在剪映App中導入視頻素材并添加同一段背景音樂,輸出一段時長為2分鐘的成片。

    實際測試下來安卓陣營搭載高通驍龍855的小米9耗時21秒,搭載A13芯片的iPhone SE第二代耗時38秒,可見A13在視頻渲染方面是不如855表現出色。

    綜合上述測試和體驗結果來看,A13的確為iPhone SE第二代提供了強勁的性能動力,無論是跑分數據還是游戲體驗,以及應用的開啟速度和后臺喚醒,都達到了與iPhone 11 Pro旗鼓相當相當的表現。

    不過此前也有看到有同學吐槽,SE并沒有與11 Pro一樣分辨率的屏幕或是蘋果還在醞釀中的高刷新率,搭載A13屬實有些大材小用。這里我想說的是,在iPhone 12系列上市之后,iPhone 11會照例下架,而iPhone SE第二代卻不會。在蘋果的規劃當中,一款產品的生命周期決定了它應該配備怎樣性能的零部件,選擇A13也是為了經得起時間的洗禮。

    丨影像創作

    影像方面并不是此次iPhone SE第二代的重頭戲,從硬件配置就不難看出,僅為1200萬像素的單攝像頭已經與時代主流格格不入,作為第十三代產品甚至連雙攝都沒有。對比參數不難發現,SE上的這顆攝像頭就是當年iPhone 8上的那顆攝像頭,蘋果再一次用行動詮釋了忘記參數。

    這顆1200萬像素的攝像頭來自索尼大法,但具體不太清楚用的是哪顆傳感器,光圈值為f/1.8,支持最高5x的數碼變焦,這些數字已經沒有任何亮點。不過喜人的是,光學防抖、人像模式、人像光效、藍寶石鏡頭玻璃、智能HDR以及HEIF無損圖像這些功能得以保留。

    iOS 13的取景界面也比較簡單,在橫置狀態下左側依次為LivePhoto開關、二級菜單開關和閃光燈;右側為前后置切換、快門按鈕和照片預覽;中間分布有拍攝模式選項,上下滑動即可切換。

    上面幾張是iPhone SE第二代實拍的樣張,在戶外光線充足的情況下拍攝直出,在不放大畫面細節的情況下來看,1200萬像素的解析力也還不錯,日常發發朋友圈、社交平臺曬單都沒有太大的問題,也可以拿來直接沖印5寸照片。

    色彩表現方面,只看單獨的樣張也找不出太大的問題,尤其是iPhone的智能HDR功能,在一些大光比的場景下能夠自動抑制高光,提亮暗部,保留更多的畫面細節。

    夜景方面,iPhone SE第二代沒有獨立設計的夜景模式,依舊是通過普通拍照中調用智能HDR來提高畫面的寬容度。

    由于手邊很難找到一款同為1200萬像素的手機,這里就拿小米9作為參考對象。這里提前說明,小米9的主攝是4800萬像素,與iPhone SE第二代并不在同一個量級,以下僅為參考,不存在故意抹黑,噴子請繞道。

    通過上面一組樣張可以直觀的看到,iPhone SE第二代和小米9在色彩還原方面有著明顯的不同,單從觀看來看iPhone SE的樣張比較通透一些,符合真實的場景,并且也更討好眼球;小米9的天空部分則出現了明顯的偏紅現象。

    放大畫面細節,通過樓體邊緣部分能夠直觀的表現出1200萬像素和4800萬像素在解析力方面的差距。不過光線比較好的部分差距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明顯,這可能也是SE堅持使用1200萬攝像頭的主要原因。

    這組暗部細節的差距就比較明顯了,左邊iPhone SE第二代樣張中樓體紅色瓷磚部分縫隙不是特別清晰,出現了肉眼可見的涂抹和噪點;右邊小米9的表現則相對要好一些。

    由于iPhone SE第二代采用的是智能HDR算法,在取景界面沒有HDR開關選項,系統會根據光線情況自動選擇是否啟用HDR;而小米9則保留了HDR開關。上面一組樣張為小米9手動開啟HDR之后的效果,整體來看除了天空部分的過曝有所修正以外,偏紅的現象仍然存在。

    這是一組主攝1x變焦狀態下拍攝的樣張,解析力方面小米9更有優勢,但從畫面實際觀看來看小米9反而因為色彩問題導致畫面有些泛灰。

    在這組逆光場景下,兩者樣張的色彩傾向又有明顯的不同,iPhone SE的還原會更加真實一些。觀察樹葉部分iPhone SE的暗部亮度更高,依稀可以看到一些葉子上的紋理和細節;再看窗外高光部分,小米9的表現則扳回一局。

    色彩還原表現,通過上面一組樣張直觀展示。

    這是一組微距樣張,iPhone SE第二代沒有獨立的微距模式,小米9這邊也沒有切換到微距模式拍攝。在不放大樣張的情況下觀察,兩者的解析力差別不大,iPhone SE的樣張畫面偏暗,背景虛化沒有小米9出色。

    來看另一組微距樣張,兩臺手機的對焦點似乎不太一樣,但從虛化程度來說還是小米9更好一些。在這組樣張中iPhone SE第二代的畫面更亮一些。

    5x數碼變焦下拍攝的樣張,iPhone這邊已經滿是噪點了,可見高像素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

    iPhone SE第二代沒有獨立的夜景模式,只能通過智能HDR來平衡高光和暗部的表現,可以看到房頂暗部沒有壓到特別暗,雖然房梁和管道的部分清晰可見,但同樣噪點也要更多一些;相反小米9則壓制的比較厲害,畫面觀感更好一些。

    觀察屋頂的三個射燈,小米9的炫光控制也更好一些;再看書架的部分,iPhone同樣因為光線控制問題導致書本顯得很凌亂,觀感不是很通透。

    在這一組夜景樣張中,小米9白平衡偏紅的問題暴露出來,天空、樓體和樹葉部分非常明顯,夏天拍成了秋天的趕腳。反觀解析力方面,iPhone SE第二代則沒有太大的優勢,天空部分有明顯的噪點,樓頂發光文字曝光控制也不如小米9。

    這是一組在友商實體店極暗環境下拍攝的樣張,各位看官可以自行比對。

    接著來聊一聊人像模式,上面一組為人像模式默認直出樣張。需要說明的是兩臺手機在人像模式下的取景范圍差別非常大,為了保證人物在畫面中的比例,在拍攝時通過前后移動調整過拍攝距離。從膚色來看小米9在低檔位下也不會對臉部有過多的美顏處理。

    相信有不少同學從上面的樣張中也看出,iPhone SE第二代幾乎沒有任何的背景虛化。其實不然,iPhone這邊默認直出的照片是沒有虛化的,但在相冊文件夾中會附有一個AAE格式的文件,在iPhone相冊的編輯功能中可以手動調節背景虛化的程度。

    iPhone SE第二代的前攝為700萬像素,光圈值為f/2.2,同樣支持自動HDR、人像模式和人像光效功能。

    這一組是前置默認狀態下的拍攝效果,很顯然自動HDR對于高光部分的抑制比較好,天空部分被還原成了藍色,衣服部分的細節保留也更多。

    開啟人像模式以后,小米9對人臉做了些許的磨皮和美白處理,臉部的細節瑕疵得到了修繕,iPhone則只是能夠對背景進行一定的虛化處理。

    iPhone在人像方面還有一項非常實用的功能叫做人像光效,在iPhone X那一代產品上首次發布。人像光效主要用于在特定的環境對人臉部分進行補光,包括自然光、攝影室燈光、輪廓光、舞臺光、單色舞臺光和高調單色光,每一種補光方式補光的位置和幅度都不相同,具體要根據實際的拍攝環境選擇,且支持實時預覽。

    實測前三種補光方式適用于大多數環境,后三種需要進行一定的摳圖算法,建議在純色背景下使用效果更加,人物輪廓、發絲邊緣與背景融合更好。

    視頻錄制方面,iPhone SE第二代最高支持錄制4K 60fps的視頻,這對于Vlogger們來說是一個福音,日常使用手機拍攝的視頻畫面更加清晰,分辨率更高也意味著后期有更大的畫面裁切空間。

    畫質方面,iPhone SE第二代還支持擴展動態范圍,但僅適用于30fps幀率的視頻,能夠自動平衡畫面中高光和陰影部分,帶來更多的畫面細節。240fps慢動作、延時攝影、視頻防抖和立體聲錄音這些常見的功能得以保留。

    在這一環節的開頭也有講到過,用iPhone SE第二代和小米9對比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文中也不存在故意抹黑誰的問題,只是將兩者的實際樣張直觀的對比。盡管1200萬像素不如4800萬像素,但通過對比也能認識到差距在哪里,并且這樣的差距能否接受,畢竟SE第二代3299元起步的售價已經足夠買一臺安卓陣營的性價比旗艦了,而這臺小米9一年前的售價也才3599元。

    丨音質網絡

    外放音質是蘋果一直以來都比較重視的問題,不過一直在默默地優化,從來沒有在發布會上特別強調過。iPhone SE第二代搭載的是雙揚聲器,上方的聽筒單元也能作為揚聲器來使用,尤其是在橫屏看電影或玩游戲的狀態下,聲音從兩邊發出,立體感會更強。有關于是否可以聽聲辨位,還是要看各位玩家自己的發揮了。

    耳機方面,iPhone一直都堅持隨機附贈的邏輯,盡管近幾代產品已經取消了3.5mm耳機接口,不過耳機也改為了Lightning接口,但SE這代產品中卻不再附贈3.5mm轉接線。從目前發展的趨勢來看,Lightning接口的耳機也只是一個過渡產品,藍牙版的AirPods有著大一統的趨勢。

    網絡制式方面,iPhone SE第二代支持4G全網通,不過比較遺憾的是不缺少雙卡雙待,網上查閱資料得知國行版閹割了e-SIM功能。此外,第十三代iPhone全系不只支持5G也是一個不小的遺憾,不過很快9月份發布的十四代新品就會支持,只是不知道SE會退出5G版本還是退化成為老年機。

    不過,第十三代iPhone卻是比較早一批支持WiFi 6協議的手機,作為新一代的WiFi傳輸協議,WiFi 6擁有比更高的傳輸速率,能夠有效的減少手機終端與路由器之間的傳輸損耗。當然想要體驗WiFi 6,還需要購買支持該協議的路由器才能協同工作,今年以來國內外也有不少廠商推出相關的產品。

    丨生態系統

    iOS對蘋果而言不僅僅是操作系統,更是生態系統,這或許也是一些用戶愿意花3299元購買這臺單攝小屏iPhone SE的主要原因。曾經的iOS貴在穩定的體驗和高質量的應用,而如今的iOS則意味著完整的智能生態鏈,從生活到辦公,一氣呵成。

    近幾年國內定制安卓系統憑借著對國人使用習慣的迎合獲得了良好的口碑,而一些國外的安卓系統則因為水土不服飽受詬病。時至今日,要說iOS是UI最漂亮的操作系統,已然無法說服用戶。但iOS之所以沒有受到影響,這其中的原因也比較復雜,它是獨一無二的,它聚集了無數的優質應用開發者,它也在隨著用戶的需求而做出改變。

    在系統方面,由于iPhone SE第二代保留了實體HOME鍵,因此在交互方面還是沿用傳統的交互方式,單擊或雙擊HOME鍵會給與一定的振動反饋,模擬真實按鍵的觸感。

    值得一提的是,iOS 13加入了深色模式,不同于以往的夜間模式單純的將屏幕調整至暖色溫,深色模式則是將整個UI界面全部更改為暗色調,包括圖標、菜單以及文字都以更低的亮度顯示,在夜間使用的時候不會傷害眼睛。

    但事實上,深色模式的適配是一項非常龐大的工程,相當于所有系統UI和第三方軟件的UI要全部重新改寫為深色,或許iOS單純的干這件事并不覺得有多復雜,無非多請幾個設計師去做適配就好了。但要想讓第三方應用也能具有深色模式,那就必須讓應用開發者主動去適配,這就需要平臺方有足夠的號召力。

    但實際結果表明,蘋果做到了。前不久和一位iOS軟件工程師聊天,它說現在AppStore上架的應用要求必須適配深色模式,否則審核是會被打回的。細思極恐,這樣的話語權和壟斷力,在業內恐怕也只有蘋果才拿得到。

    其次是照片管理方面,iOS在相冊App中也做了一些升級和改進,添加了以年、月、日為單位預覽照片的模式,照片管理和歸檔更加方便。同時在UI上也做了一些調整,比如年和月中以卡片形式顯示相冊封面。

    幾個月前,蘋果推送了iOS 13.4.1正式版,全面支持全國公交地鐵支付,從此iPhone用戶出行也可以使用手機隨意刷了。在使用狀態下手機靠近讀卡器即可支付,前提是手機需要保持指紋解鎖后的狀態。此外,在標記有ApplePay和云聯閃付標識的地方也可以進行支付,需要提前綁定中國銀聯系統的銀行卡。

    不過考慮到手機數據的安全性,iPhone的NFC功能僅能作為蘋果授權的支付驗證使用,無法與安卓設備聯動或傳輸數據,也無法模擬門禁卡。這也是iOS在用戶隱私安全方面的保障措施,在iOS 13中,蘋果針對Safari瀏覽器、地圖、照片、信息、Siri、健康、錢包、ApplePay等多個應用都設計了專門的隱私保護措施。

    用過很多代iPhone之后,iOS系統也沒有太多值得拿出來細說的亮點,穩定高效四個字就能直截了當的總結,期待馬上發布的iOS 14會有哪些新的特性吧。

    除了操作系統層面,iOS對于蘋果來說也是生態系統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套完整的系統由iOS、iPad OS、Mac OS、Watch OS、TV OS五大板塊與不同的終端設備所組成。在萬物互聯的時代,生態系統的重要性更加顯現出來。

    蘋果生態最顯而易見的感知就是無縫互聯,舉個簡單的例子,對于像我這樣的內容工作者而言,在手機上看到一段文字覺得不錯,想要發送到電腦上一般會先復制,然后粘貼到微信文件同步助手中,通過電腦端的微信接收到以后,再復制粘貼到文本文件中。這看似復雜的過程,在蘋果生態中只需要在iOS手機端復制,在Mac OS電腦端粘貼即可。

    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通過隔空投送(AirDrop)功能可以直接將手機上的照片發送到Mac電腦上;iPhone來電以后會在Mac電腦上彈出提醒,可以通過Mac電腦接聽電話,等等。由此可見蘋果生態對于辦公一族的優勢非常明顯。

    而在生活方面,蘋果系統也有著同樣的優勢。AirPods耳機開蓋即可與iPhone、iPad或是Mac電腦建立連接,無需經過繁雜的藍牙配對,這一功能也讓安卓陣營競相模仿;又或者在iPhone上播放的音樂可以直接推送到HomePod或Apple TV上與家人一同分享。

    在最近幾年,智能家居也逐漸普及開來,蘋果也推出了HomeKit智能家居系統,iPhone可以作為統一管理和控制的終端,不僅可以對單一設備進行控制,還可以將多個設備進行聯動,組合成固定的使用場景,配合Siri或者是HomePod可以實現語音指令控制。目前在國內已經有不少智能家居單品支持接入HomeKit系統,相信未來的體驗會愈加完善。

    實體HOME鍵的保留使得iPhone SE第二代依舊沿用了指紋解鎖的安全方式,這套驗證機制在軟硬件側面經過蘋果多代產品的更新已經非常完善了。最新一代的Touch ID在識別則準確率和解鎖速度方面的表現可以說非常出色,基本可以實現手指放置即刻解鎖。

    丨續航充電

    電池和內存容量一樣,一直都是蘋果的未解之謎,照例蘋果沒有公布iPhone SE第二代的電池容量,支持標注“續航時長與iPhone 8大致相同”,但考慮到A13和A11存在性能上的差距,兩者的電池容量也未必一致。

    按照個人使用習慣進行五小時模擬續航測試,具體方法為720P本地視頻1小時,刷微博1小時,刷抖音1小時,游戲王者榮耀1小時,游戲和平精英1小時。實際測試結果如上圖,五小時后已經關機。由此可見iPhone SE第二代的電池容量并沒有進步,反倒是A13處理器對功耗有了更大的需求。

    充電方面,iPhone SE第二代支持18瓦快充,官方宣稱半小時可以充至50%,不過隨機附件中的充電器仍是祖傳的5V-1A,想要體驗快充還是需要額外付出經濟成本的。這里使用隨機附贈的5瓦充電器進行0~100的充電測試,完整充滿大約需要3個小時左右。

    此外,iPhone SE第二代還搭載了Qi協議無線充電功能,由于蘋果官方的無線充電器幾次跳票,目前使用第三方無線充電器是唯一的選擇。我這里找到一款友商華為的無線充電器,實測充電過程中最高功率可以達到5瓦左右。

    丨體驗總結

    久違了,是iPhone SE第二代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在真正地把它當做主力機使用一周之后,其實也不難從中感受到蘋果在戰略上的高瞻遠矚以及在堆料上的克制保守。作為目前售價最低的iPhone,它依然是你心中的那個iPhone。

    全新的iPhone SE第二代沿用了iPhone 8經典的外觀ID,4.7英寸的屏幕和小尺寸的機身仍然有一部分忠實用戶。要說變化最大的就是性能方面的提升,選擇A13也是一個長久的考慮,這一代SE產品很可能又要陪伴我們很長一段時間。相機硬件沒有更新,但iOS 13卻帶來一些新鮮的玩法;率先支持WiFi 6,但受限于時間節點,不支持5G網絡;18W快充、無線充電等技術一應俱全。

    一句話總結,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蘋果賦予這臺iPhone SE的意義就在于能夠讓一些經濟能力有限的消費者體驗到iPhone、iOS甚至是蘋果生態。文章前面也提到過,如今的蘋果勝在生態,勝在各個產品之間的無縫融合,通過iPhone SE大幅降低了消費者邁進這個生態圈的門檻。一方面向著更高端的Pro系列發力,另一方面通過SE系列吸納更廣泛的用戶群體,豐富蘋果系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這對于蘋果來說有著更加現實的戰略意義。

    對于消費者而言,iOS和蘋果生態也是這款iPhone SE最具吸引力的地方,3299元的售價足夠買一臺具有性價比的安卓旗艦,如何選擇完全取決于消費者關注的方向。對于消費者而言,iOS和蘋果生態也是這款iPhone SE最具吸引力的地方,3299元的售價足夠買一臺具有性價比的安卓旗艦,如何選擇完全取決于消費者關注的方向。

    閩南網]

    快影作為快手專屬的視頻編輯軟件,可以為視頻添加簡單的倒放、變速、轉場效果,操作又十分便捷的,非常適合視頻分享達人,而字幕作為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自然是需要多加考量的。

    字幕制作:

    其實為視頻添加字幕的方法并不復雜,用戶在打開快影的軟件之后,首先需要選擇底端的“+”按鈕導入手機本地的視頻素材文件。

    在進入視頻編輯界面之后,我們接著點擊底部的“T”按鈕,這樣就能夠添加字幕進行編輯了。

    添加字幕的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語音識別自動添加,另一種則需要手動編輯,下面就來看看具體操作吧。

    自動添加:

    可以將含有旁白聲音的素材導入快影,選擇字幕,可以看到有一個自動識別的菜單。盡量使用普通話,辨識度較高。

    可以看到上方提示我們正在識別語音,而且可以看到識別進度。

    識別完成之后,我們點擊右上角的完成按鈕。

    手動添加:

    如果您對于語音識別效果不滿意的,可以手動進行編輯

    滑動視頻進度條,輸入相應的字幕之后,我們還可以隨意調整字幕的字體格式、大小、顏色狀態,讓字幕和視頻內容更好的貼合在一起!不過目前字體尺寸只有小號中號大號三種。

    最后找到保存完成的視頻,點擊播放,在視頻的下方可以看到我們添加的文字。這些文字可以是根據我們視頻中的語音轉換而成的文字,也可以是自己加工過的。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快影視頻添加字幕教程,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了解下。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