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家寶寶目前4個月,原本在3個月時,就已經實現了自主入睡??删驮谧罱?,寶寶突然變成了睡渣。從原來的一晚上只醒1次,變成了一晚上至少醒3次。每次入睡前不抱著就會大哭,好不容易睡著了,2個小時左右就扭來扭去,然后一個翻身就醒了,又開始大哭不止。但去醫(yī)院檢查又查不出什么問題。
其實,這是由于寶寶進入了睡眠倒退期引起的。
在寶寶3-5個月時,會進入人生的第一個睡眠倒退期。這個時期如何引導寶寶睡眠十分關鍵,它決定了寶寶今后80%的睡眠質量。所以,這段時期也被稱為寶寶最終成為睡渣還是睡神的分水?。
寶寶之所以會有睡眠倒退期,是因為寶寶睡眠模式的改變引起的。
寶寶在4個月之前的睡眠模式,只在兩個階段交替進行。一個是活躍睡眠階段,一個是安靜睡眠階段。在活躍睡眠階段,寶寶的睡眠表現為睡眠淺,容易醒;在安靜睡眠階段,寶寶的睡眠則表現為睡眠深,不易喚醒。
在這期間,寶寶進入睡眠后,會先進入活躍睡眠階段,約25分鐘左右,會進入安靜睡眠階段,一般也為25分鐘。兩個階段會循環(huán)交替進行。
寶寶長到4個月左右,他的睡眠模式開始有了變化,逐漸地從嬰兒的睡眠模式,向成人的睡眠模式轉換。這時,寶寶的睡眠模式從原先的兩個階段交替,變成了復雜的四種睡眠階段進行交替。
睡眠模式的這一變化,對寶寶來說是一個比較困難的過程。從而導致原本睡眠不錯的天使寶寶,變成了頻繁夜醒的睡渣寶寶。
4個月大的寶寶,除了睡眠模式有了重大變化外,對于因果關系的認識也有了一個重大的發(fā)展。
這個階段的寶寶,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他們已經開始明白他的一個行為,會引起一個結果。比如,他知道用小手拍打玩具,玩具就會發(fā)出聲音;當他哭鬧時,大人就會來安撫他。
然而,媽媽在面對寶寶睡眠倒退期的各種折騰時,往往很崩潰。為了讓寶寶趕緊入睡,媽媽就會在寶寶哭時用盡各種辦法哄他,比如奶睡、抱睡等。
一段時間后,寶寶就會產生對應的因果關系的聯想。他們會將睡覺這事與吃奶或抱相關聯,認為他之所以能睡著,是因為媽媽的奶或媽媽抱他引起的。他們已經忘記了自己也有自我安撫入睡的能力。
在這期間,如果媽媽過于焦慮,在寶寶入睡前過度安撫,就會讓寶寶養(yǎng)成不哄不睡的習慣。寶寶一旦養(yǎng)成了這種睡眠習慣,今后他就會從假睡渣變成真睡渣。
在了解了寶寶睡眠倒退期是一個正?,F象后,媽媽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焦慮,相信寶寶現在的情況是暫時的,寶寶一定會盡快適應這種新的睡眠模式。
同時,媽媽要將寶寶的睡眠目標設定為,如何引導寶寶盡快適應新的睡眠模式。
媽媽可以繼續(xù)沿用之前有效的哄睡方式,但不要輕易升級安撫強度。常見的安撫方式,按照由弱到強的排序,分別為:自主入睡、聲音或語音、陪伴及聲音同時進行、陪伴及聲音加上肢體接觸、借助外界道具、抱睡、奶睡。
也就是說,原先寶寶只需拍拍就能睡,那么,現在也繼續(xù)用拍睡來哄睡。不要因為寶寶進入睡眠倒退期,就將拍睡升級為抱睡或奶睡。
大多數寶寶睡眠時的自我安撫能力,并不是生來就會的,而是需要一個練習的過程。媽媽可以通過逐步減弱的安撫方式,逐漸地幫助寶寶提升自我安撫能力。
規(guī)律的作息可以幫助寶寶培養(yǎng)良好的睡眠習慣。在這階段,我們可以慢慢拉開寶寶進食的間隔時間,逐漸幫寶寶建立進食后玩,玩后睡的作息模式。
4個月左右的寶寶,正處于翻身等大運動發(fā)展的時候。有些寶寶會一邊閉著眼睛一邊練習翻身,這對于這個階段寶寶的睡眠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建議媽媽可以在白天適當安排寶寶練習翻身的時間,幫助寶寶盡快熟練掌握翻身技巧。
寶寶頻繁的夜醒,不僅會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也讓家長疲憊不堪。面對寶寶睡眠倒退,家長能做的,就是幫助建立規(guī)律的作息,培養(yǎng)寶寶良好的入睡習慣,寶寶才能盡快地適應新的睡眠模式。
周,聯想小新筆記本正式官宣了小新Pro 13的各項屏幕信息。其中,16:10、2.5K分辨率以及高達90%的屏占比令人印象深刻。就在昨晚,小新筆記本官方微博又曝光了小新Pro 13將采用56Wh的大容量電池,模擬日常使用的測試續(xù)航時間長達9.5小時。就這個電池容量和續(xù)航時間應該是目前市面上13英寸筆記本電腦能達到的最好成績。
一般來說,13英寸輕薄筆記本電腦的電池容量達到40Wh算是及格,所以大多數的輕薄本配備的電池容量大多都在40Wh左右,可能是出于內部空間限制和重量的限制,很少有13英寸的輕薄本的電池容量能夠達到50Wh,而本次曝光的小新Pro 13的電池容量居然達到了56Wh,這已經達到了15英寸輕薄本的水平,可以說是相當驚人。
有了大容量電池作為保障,小新Pro 13的續(xù)航成績自然也非常的給力。根據小新筆記本官方微博曝光的圖片來看,在測試機型為i5-10210U/8GB/512GB/集成顯卡/智能模式,以及150nit的亮度條件下,小新Pro 13在MobileMark 2014基準測試的續(xù)航成績達到約18.5小時,本地1080p視頻播放續(xù)航時間約20小時,網頁連續(xù)瀏覽續(xù)航時間約17小時,這樣的續(xù)航測試成績已經大幅領先同級別產品。
本次聯想在小新Pro 13的續(xù)航測試項目加入了一個名為BattClues的日常使用模擬測試環(huán)節(jié)。根據官方的說法,在i5-10210U/16GB/512GB/MX250/智能模式、70%亮度、50%音量、外接風扇模擬外設的條件下,循環(huán)測試:待機休眠→Office辦公→Skype視頻通話→待機休眠→Chrome瀏覽京東、微博、新浪新聞→FTP下載→本地1080p視頻→愛奇藝在線1080p視頻→網易云音樂播放→待機休眠,依次來模擬用戶日常使用電腦的強度,最終有獨顯的小新Pro 13達到了約9.5小時的續(xù)航成績,真正能夠滿足一整天的不插電辦公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小新Pro 13的屏幕分辨率達到了2560×1600,耗電量肯定比常見的1920×1080高,所以其搭載的56Wh的大容量電池也為其如此長的續(xù)航時間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另外,據內部人士爆料,小新Pro 13還在Fn+Q中加入了全新的智能模式,可根據用戶的使用場景實時調節(jié)電腦功耗,該功能也在模擬日常使用續(xù)航測試環(huán)節(jié)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從目前已知的信息來看,小新Pro 13將搭載13.3寸 IPS玻璃屏幕,更加適合辦公的16:10屏幕比例,分辨率達到2560x1600的2.5K標準,高達90%屏占比,100%sRGB高色域,且支持DC調光不閃屏以及德國萊茵防藍光護眼認證,56Wh大容量電池,2個全功能Type-C+1個標準Type-A的USB接口。據悉,小新Pro 13將在9月23日的發(fā)布會上正式與大家見面,未來幾天應該還有更多勁爆特點曝光,而之前大家備受期待的拯救者Y9000X也將同時發(fā)布,中關村在線也將持續(xù)關注聯想新品的最新消息。
搭載最新第十代酷睿處理器的小新Air 15將于9月18日正式公布
最后,再和大家透露一下搭載十代酷睿的小新Air 15將在9月18日正式公布,此次全新的小新Air 15除了擁有之前火爆銷售一空的小新Air 14的各項特點之外,還擁有15英寸大屏幕、數字小鍵盤和70Wh超大電池,首發(fā)將有Core i7-10510U/12GB/1TB/MX250和Core i5-10210U/12GB/1TB/MX250兩款配置,喜歡大屏幕長續(xù)航輕薄本的朋友們可以開始準備銀子啦。
兒的誕生,在他人看來是一個值得慶祝和喜悅的時刻,然而切身經歷過的爸爸媽媽們才懂得,我們心中呈現最多的情感除了喜悅還有忐忑和困惑。在眾多的育兒問題中,如何將孩子“哄睡”就是其中一個老大難。
有一部分父母覺得自己的寶寶是個“哄睡困難戶”,平時抱著孩子至少得哄個半小時才會入睡。但是細心的父母會發(fā)現,如果把寶寶放在嬰兒車里,推著車走一走,寶寶竟然“秒睡”了!為什么這些寶寶在嬰兒車越顛簸反而睡得越快?這樣的哄睡方式是好是壞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
初生的嬰兒與成人對比而言,生理、心理都是完全不同的。對于一個新生兒來說,在顛簸的嬰兒車入睡更快,玫瑤老師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當寶寶仍在母親的子宮里時,寶寶是被羊水包圍著的,而包著羊水的是羊膜,這就像一只裝滿水的氣球,由子宮緊緊包圍著。在這個狹小的空間里,寶寶有了第一次觸覺和本體感的經驗。他可以用手觸碰到自己的臉和腳,母親走動時羊水的波動也會讓他感受到顛簸的狀態(tài)。
子宮里狹小的空間、顛簸的環(huán)境,這些都和寶寶躺在移動的嬰兒車里或多或少有著相似之處。當寶寶躺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時,容易找到孕期時的“參照點”,熟悉的感覺讓孩子容易放松自己,加速進入到睡眠的狀態(tài)。
俄國作家屠格涅夫:人人都在生活,但是只有少數人在熟悉生活。
而嬰兒正是這一類用自己的感官連接生活、熟悉生活的人。
當寶寶躺在在移動的嬰兒車里時,緩慢的外部運動會刺激孩子大腦的前庭系統,讓孩子變得冷靜。
這并不難理解,自古以來,如果寶寶煩躁時,母親本能地會把他抱在懷里,溫柔地輕輕搖擺安撫。以前的嬰兒房里也有吊起來的搖籃和搖椅,這都說明了輕柔的前庭刺激可以安撫嬰兒,讓他們變得更加平靜。
我們經常聽的許多的搖籃曲,也是遵循著四四拍左右搖擺的節(jié)奏,讓人忍不住輕柔的抱著寶寶搖動起來。這種輕柔的搖擺和寶寶在嬰兒車里的移動很相似,可以讓寶寶更加容易進入睡眠狀態(tài)。
還有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當外部的刺激變少、光線變暗時,我們也更容易進入睡眠狀態(tài)。嬰兒車提供了一個相對半封閉的環(huán)境,也減少了人為的干擾。
當孩子感覺“無聊”的狀態(tài),很多寶寶自己就會打個哈欠,把小手放進嘴巴里自我安撫,很快進入夢鄉(xiāng)。
雖然嬰兒車讓寶寶入睡更容易,偶爾在嬰兒車里睡也沒有什么大問題。但是如果長期這樣做,可能會引起“睡眠聯想”,不利于正確睡眠模式的養(yǎng)成。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偏好的“睡眠聯想”。比如說有些人喜歡睡前看一會書,或者喝杯牛奶,會讓他們感覺更容易入睡。
有一些人的”睡眠聯想“比較特殊,比如說睡前必須要吃宵夜,否則就會感覺肚子空空、輾轉難眠。還有一些人必須要聽著電臺的音樂聲音才能入睡,這些就是相對來說不健康的睡眠聯想了。
如果你的寶寶每次都需要在嬰兒車里推著才能入睡,我們?yōu)榱斯?jié)省自己的時間,每次就讓寶寶在嬰兒車里哄睡,這可能會讓孩子養(yǎng)成不正確的睡眠聯想。
有些人或許會認為:睡覺不是人的天性嗎?如果累了自然就會睡了。然而事實是每一個孩子都需要通過自己的經驗學習自我入睡的能力。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不能分清白天和黑夜,也不知道如何安撫自己讓自己平靜下來,如果我們能給予一個正確的環(huán)境,會讓他們更好的獲取自主入睡的能力。慢慢的,孩子睡的時間會越來越規(guī)律,他們也不會因為一丁點聲音就醒過來了。
我們可以利用睡眠聯想來哄寶寶睡覺,每個人的睡眠都是有睡眠周期的。
人們正常的睡眠結構周期分兩個時相:非快速眼動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動睡眠期 (REM)。NREM與REM交替出現,交替一次稱為一個睡眠周期,兩種循環(huán)往復,每夜通常有 4~5個睡眠周期,每個周期90~110分鐘。
嬰兒的睡眠時間更長,且周期比成人要短,這也是為什么他們更容易醒的原因。在這個睡眠周期內,孩子會經歷一個有5個不同階段的周期,國際睡眠醫(yī)學將非快速眼動睡眠分為淺睡期、輕睡期、中睡期和深睡期4期,然后進入快速眼動睡眠期,算是一個睡眠周期結束,而后繼續(xù)啟動下一個睡眠周期。 [1]
如果你的寶寶習慣了被照顧著入睡,(即被抱著、搖晃、喂奶、撫摸)那么在孩子一個睡眠周期結束后,(通常在快速眼動期后)他會醒來,然后希望環(huán)境里有同樣的照顧才可以再次入睡。相反,如果你把寶寶放在搖籃或者嬰兒床里,他自己睡著了,那么他就會學著醒來后靠自己慢慢地繼續(xù)“接覺”。
這個睡眠聯想的環(huán)境,就是孩子醒后再次入睡的關鍵。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fā)現孩子在半夜醒來后,他自己翻翻身,不需要給奶,也不需要安撫就可以自己再次入睡。
從這個角度來說,長久“車睡”的方式或許不利于孩子建立正確的睡眠態(tài)度。因為他幾乎沒有機會學習自我安撫入睡,而是需要依賴于搖晃的嬰兒車。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是說我們就把嬰兒丟在床上讓他自己哭到絕望地入睡。孩子首先需要經歷一個被人照顧著入睡的階段,比如溫柔的撫觸和輕柔的對話。尤其在出生后的兩個月,母親的陪伴和擁抱可以培養(yǎng)出孩子對他人和世界的信任,而父母也可以借此培養(yǎng)出自己對育兒的敏感度。
當孩子經歷著被照顧著入睡的階段,然后孩子可以自然地進入自己入睡的階段,因為他已經發(fā)展出了對世界和父母基礎的信任。
孩子會明白,當他哭泣的時候父母是會回應他的,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這種嬰兒時期積極的回應會讓孩子產生對世界的信任,幫助他們相信自己在這個新環(huán)境里可以安全入睡。
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相信孩子本身就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他們完全有能力學習入睡,只要我們給予一個恰當的環(huán)境。曾經有一個保姆對我說:“這個孩子就是得要被抱著睡、搖著睡、在嬰兒車里推著才可以睡”,這實際上反射的是大人對孩子的不信任,也反射了保姆希望能夠被孩子需要的自我需求。
如果我們愿意相信孩子,給予孩子一些時間,你會發(fā)現他們的能力驚人,他們可以快速的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與身邊的世界和諧相處。他們會發(fā)展出屬于自己的“睡眠信號”,如:
a.打哈欠。
b.揉眼睛。
c.吃手。
d.雙眼無神。
當我們觀察到孩子這些睡眠信號時,及時給孩子提供安靜的環(huán)境,拉上窗簾,帶他去到臥室的床上,就可以幫助孩子把“睡眠”和“床”聯想起來。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明白:床是可以用來睡覺的地方,當我累了,我可以來到這里休息。這就建立起了自然且健康的睡眠聯想,一旦這個習慣被養(yǎng)成,后續(xù)孩子自我入睡和接覺的能力會快速提升。
為了讓孩子可以更好的自我入睡,玫瑤老師推薦抱、拍、睡三個步驟循序漸進地引導。
1.抱抱孩子
最嬰兒初期,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抱著寶寶,用充滿信息的思維方式與你的寶寶交流:
a.你的睡覺時間快到啦,我要在你睡覺前給你換個尿布。
b.你看起來好像有點累了,很快就能睡著拉。
這樣的溝通方式會讓孩子知道自己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他很快就能形成自己的入睡習慣。當我們把孩子看成一個合作的伙伴時,你會發(fā)現孩子的能力會超乎我們的想象。
2.拍拍孩子
把孩子放在床上,陪在孩子的身邊溫柔輕拍,可以讓孩子感覺到安全舒適。我們從抱著孩子,逐漸進階到只是拍拍孩子,距離上拉遠了,但是卻會留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學習自我入睡。
3.放下孩子
我們要在孩子清醒的時候就將他放在床上,而不是等完全睡著了再放。
這個道理我和我們成人入睡的道理是一樣。想象你自己在床上睡著了,睜眼一看是在另外一個地方,不是剛才入睡的環(huán)境,是不是會突然嚇一跳醒來?
因此我們要從孩子快要入睡的狀態(tài)就把他放下床,讓孩子熟悉睡眠的環(huán)境。這樣的方式對孩子醒了之后的“接覺”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慢慢的,我們將奶睡和車睡慢慢調整為抱睡,孩子快迷糊的時候再放床上逐步進階到在床上拍睡,再到不拍睡,只是靜靜的陪在旁邊。你會神奇的發(fā)現,孩子自己在床上自己眨巴眨巴眼睛,就自己入睡拉!
我們還要盡量創(chuàng)建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作息環(huán)境,在嬰幼兒早期,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主要取決于爸爸媽媽。
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孩子,記錄孩子睡眠的時間,積極的發(fā)現孩子睡眠的規(guī)律。在睡覺這件事情上,只有嬰兒本人才能使自己養(yǎng)成相對的入睡習慣。Pikler教育理念的傳播者潘尼·布朗利曾說:
沒有人可以迫使別人睡覺,你的寶寶是唯一一個能使自己入睡的人。
我們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作息模式和安靜的環(huán)境,讓孩子把睡眠和床進行睡眠聯想。當我們讓寶寶做好了睡前準備,愜意地躺在床上時,我們把手輕輕放在孩子的身上,平靜而有信心的對孩子說:寶寶,好好休息吧!孩子會通過我們的手感受到我們的平靜和信任,寶寶也會感受到內心真正的和諧,甜甜地進入夢鄉(xiāng)。
參考:
[1]美國睡眠醫(yī)學會(AASM),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臨床睡眠醫(yī)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