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上,CPU的性能跑分受以下因素影響:主板供電功耗,電腦散熱能力,環境溫度等。相同的CPU,在不同的筆記本上跑分,結果不一樣。
CPU的排名是取大量統計的結果,雖然并非絕對準確,但也比完全不懂電腦,被奸商糊弄強!
(天梯圖轉自極速空間站站長pc小蟲)
天梯圖將CPU性能按高低排列,上面的性能高,下面的性能低;像梯子一樣排列起來,因為科技永遠在進步,所以這個梯子上不封頂,叫天梯圖
左邊是,intel公司的酷睿cpu
右邊是,AMD公司的銳龍cpu
兩家公司是競爭對手,同行死對頭;你也可以認為,他們兩家壟斷了windows電腦的CPU市場
彩色豎條里有小數字,是給cpu打分,分數越高,成績越好,代表筆記本電腦用越流暢,用得越久
彩色豎條的頂端箭頭處有“桌面版”三個字,桌面版指的是臺式電腦CPU,彩色豎條里的i9-13900K指的就是臺式機i9處理器,方便讀者將筆記本和臺式機的做對比pk。
聯想小新Pro14 2023款,是i5-13500H(1150分左右),筆記本電腦二選一的時候,記得來比一比。
“11代”、“12代”、“13代”
就像蘋果手機11,12,13一樣
這兩家公司每年都出新款cpu
intel公司最新款是13代酷睿
AMD公司最新款是7000系銳龍
H標壓,標準電壓,功率高,高性能
U低壓,低電壓,省電,輕薄本
P高輕,高性能輕薄,介于H和U之間
HS,給H標壓降了功耗,增加續航
HK,超頻,可以給cpu增加功耗突破性能上限,適合電腦發燒友
HX,從臺式機cpu移植過來的,性能強,同樣可超頻
CPU在600分以下的筆記本:
性能較弱,如果這臺電腦高于4000元則不建議購買,展示出來是為了方便查閱舊機型的性能。
CPU在600-800分的筆記本:
性能較好,價格約3000-4500元;適合商務辦公論文做表ppt網課查資料剪輯短視頻,學習辦公影音娛樂均可,流暢用五年以上。
CPU在800-1200分的筆記本:
性能極高,價格約4500-6000元;適合軟件多開,代碼編程、負責數據處理,業余剪輯視頻,缺少電腦無法工作的生產力工具。
CPU在1000分以上的筆記本:
性能極高,搭配高性能的電腦顯卡,價格約6000-15000元。主要用于高畫質的3D游戲,三維建模、三維渲染、影視剪輯、視頻渲染,AI機器學習模型訓練等等。
管現在臺式機和筆記本CPU越來越接近,但相信大家還是有一種感覺,就是筆記本CPU的功耗、頻率啥的都擺在那里,和臺式機CPU相比,性能還是不夠給力。這是真的嗎?咱們今天就通過近期放出的一些測試數據來看看吧。
測試基于兩臺桌面主機,沒錯,其中一臺為了追求小體積而采用了移動版處理器AMD銳龍7 5800H,另一臺則是英特爾酷睿i7-11700。它們采用的核心是同期產品,又分別屬于定位類似的銳龍7/酷睿i7級別,且均為8核16線程配置,使用16GB DDR4 3200內存。
由于兩臺電腦是商用機,都使用內置集成顯卡,基本上和高端游戲“絕緣”,所以咱們首要考察的還是CPU性能。至于3D支持能力,就直接用3DMark游戲項目測試一下CPU理論能力作為參考吧。
結果是不是有點讓人驚訝,45W的筆記本CPU完全不虛,單線程相差就不算大,多線程更是常常能戰勝臺式機CPU。當然,這里還有兩個問題,首先是為啥體驗上似乎不一樣呢?很簡單,我們常常需要斷開電源使用筆記本電腦,而使用電池時電腦一般會通過降頻或抽空休息來降低功耗、延長續航,會讓我們感覺響應速度、處理性能都要差一些。
對玩家小伙伴來說,筆記本電腦的顯卡配置也會大幅改變實際體驗,第一是考慮到功耗和成本,筆記本電腦的獨顯配置常常較低;第二則是和“同型”臺式機顯卡相比,中高端移動GPU的配置、頻率常常更低,實際性能當然也更差。這樣的顯卡顯然會限制CPU的發揮,讓人感覺不如在臺式機上玩得爽。
第二個問題就是肯定會有小伙伴質疑為啥用AMD和英特爾比較,難道英特爾沒有8核移動處理器嗎?確實,英特爾也有i7-11800H等8核移動CPU,但缺少采用這一CPU的大品牌臺式機,無法做這樣的直接對比。至于其性能,我們可以參考之前與11700K的對比,同等TDP功耗下真的沒差多少,和11700相比就應該就更不在話下了。
很明顯,同時代核心、配置類似的移動版CPU真的不比臺式機CPU弱,還有更冷靜,適合小型系統等優勢,唯一的問題就是價格比較高,在筆記本電腦中還可能需要設置和較好的周邊配置才能讓它全程高能運行。但至少在實際性能方面,需要便攜或小型電腦的小伙伴,就不用擔心了。
命名規則:
CPU都能從具體型號上快速判斷性能和特點,下表以“酷睿i5-12500H”為例直觀的解釋說明:
Inter CPU 命名規則
型號、參數、特點、定位:
Inter 12代酷睿產品型號很多,基本覆蓋了筆記本電腦的全部需求,詳見下表:
《酷睿12代H系列產品明細表》
《酷睿12代P/U系列產品明細表》
H、P、U系列的不同功耗和用途定位:
H、P、U系列的功耗和定位
不同型號性能特點的差異,導致用途定位的不同,舉個栗子:
i7-12700H 比 i5-12500H 的性能要好一些,前者多用于高配置的全能本或游戲本,后者常用于中端產品。
i7-12700H 比 i3-1215U 的性能好很多,二者定位就完全不同。
i3-1215U 功耗低、續航長、便攜性好,非常適合辦公及輕娛樂的輕薄本。
實際上12代還有兩個非酷睿品牌的產品:奔騰8505和賽揚7305。這兩個型號性能很弱,采用的筆電產品也很少。
Intel已宣布,2023年處理器產品中,沒有了奔騰、賽揚,改用“Intel Processor”品牌。奔騰和賽揚這兩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功勛品牌就此落幕。
Inter 標識:
筆電的C面(鍵盤面)能看到它的標識,這表明該機型采用的是哪個等級的CPU。如下圖為分別是酷睿i3、i5、i7、i9的標識。
筆記本鍵盤左下角的酷睿標識,旁邊綠色的是英偉達的顯卡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