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好,我是筆點酷玩。今天給各位分享一下我的桌搭布光經驗。不說廢話,之聊干貨,請君收藏。
我的電腦桌后是大白墻,嫌棄色彩太單調,就想學別人搞一些RGB燈帶產品做做RGB背光,花多少錢,能否達到比較實用的功能,是我考慮的2個要點。
2022年6月,我安置了新的電腦顯示器,新買了一條Yeelight RGB彩光燈帶,背膠站在桌子靠墻的的那一面桌沿之上,實現了向桌后墻面的半截背光,這個背光范圍有限,大概只能到下圖顯示器的半高位置,所以又入手一個Yeelight 智能屏幕掛燈Pro,這款掛燈除了桌面(不對稱光)的照明功能,還有向后射出的RGB氛圍光區,這樣的話,剛好與桌下RGB燈帶的光區銜接完整了,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很大范圍的背墻布光,滿足了我的需求。不過,你看我標出的成本,實際消耗了699+169(如果買加長版還要多消耗100多),已經相當奢侈。
將近800元才完成的布光,兼具了屏幕掛燈本身的功能,對我來說還算能夠接受。所以這也是我的現行方案,有關這個雙Yeelight的布光方案,我前幾天也發過評測,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閱。
但我想說,如果你現在已經有了屏幕掛燈(不帶RGB背光)的同學,意味著不劃算。有沒有預算消耗更低的方案?有,實際上在這個“奢侈方案”之前,我已經用了1年的“性價比方案”,這個布光方案當時我也有拍攝安裝過程。正好最近網友求助,我就把這個方案公之于眾,希望能給各位一個參考。
1,將電腦桌顯示器背部的墻面用RGB布光打亮。
2,RGB布光品質越高越好,亮度和色彩、模式設置的靈活度越高越好,支持軟件自由設置、可隨電腦開機一同啟動者、能聯動APP者、能通過AI語音控制者更佳;
3,所用產品質量越高越好,成本越低越好;
4,可重復使用、重新調整的靈活度越高越佳。
1,通過自查搜索研究,入手思碼光追光氛圍燈帶1條;只花費500;
2,余下全為手動安裝,只需固定在顯示器的背面就行,此外再無消費。
1,收貨挺快的,開箱就一條燈帶,和附帶的線纜+電源適配器;一些帶3M背膠的燈帶固定支架零件,說明書,
2,選它是因為市面上燈帶都是那種分隔距離較遠的燈珠,遠看光線還行,近看布光不均勻;這款燈帶是自帶可以自由彎折的柔光硅膠“燈管”,一方面,里面的光源得到保護,且可以無阻礙的發射出均勻的光線,另一方面,耐用性很強,可以重復地擺出各種造型,扭轉抻拉也不易出問題,拆裝特備方便。
特寫看清楚內外構造。
3,支架有兩種,這種是直角的,適合粘在平面上,另一種是適合粘在顯示器背面有斜坡的。與燈帶的結合方式,屬于卡扣式,燈帶是三棱(三角)柱的,卡進去就固定了。
4,供電這里有個硬件的開關,和適配器。二者用3pin插腳結合,可以臨時拆卸分離。然后開關盒還引出一根線插入電腦USB接口,就可以通過PC上的思碼光軟件來進行各種模式設置和調試。
兩種支架特寫。
5,我的舊顯示器背面就是光溜溜,雖然有隆起,但都在中央。
安裝燈帶前,先從支架上拆下,平放好操作,屏幕那邊正好墊著鼠標墊保護。
6,哦,這也是配件之一,有了這個貼紙,可以較為方便的找準燈帶拐彎處應該粘貼的支架固定點。
看圖學習,很輕松搞定。
角落各2個,走直線的位置再酌情固定幾個,基本搞成這樣的倒U形就Ok了。當然,也要根據你的顯示器大小自己調整,我的是27英寸的普通寬屏。
7,特寫看卡入前后的細節。此時還未接電源線。
由于我顯示器背面是有USB擴展接口的,所以可以直接接入燈帶的USB插口,實現控制。
8,第一次布置之后,我又做過一次調整,下圖是調整之后的方案。由于我后面還接了屏幕掛燈,走線有點亂,正面完全看不出來就好。
開著燈看效果,走線清爽,背光布滿顯示器后面大面積區域,軟件方面可以進行多種模式設置,1600萬色彩,且背光均勻,過渡自然,離墻面再近也看不出瑕疵。
而且可以設置各種動態靜態,以及情景模式,軟件這一年來更新了若干版本,功能增補都是比較與時俱進的,比如可以開機同時開燈,關機關燈,連接筆記本,PC都很好用。個人感覺軟硬件方面比較滿意。
這張圖是2021年6月拍的,關燈效果,手機直接拍出來的效果如何?
同樣是手機拍攝,再來2張。這2張是2022年5月我新裝PC主機的CPU散熱器時拍的。
大家也可以看我2022年5~6月的評測分享,基本有拍顯示器、桌面的照片,都會有這條RGB氛圍燈帶在默默的發光。
1,安裝簡單,燈帶質量本身,和發光的質量都滿足了我的需求。消費只用了500多。
2,可以重復利用,雖然現在我已經換了新的布光模式,它還可以用在其他顯示器甚至當做一個高質量的可用電腦軟件控制的燈帶,發揮你的聰明才智,好多地方可以用。
3,不支持智能家居APP聯動和AI語控是有點遺憾的,但支持與PC等硬件的聯動,比如開機自啟啊,記憶功能,此外它也支持無極調光,相比市面上1顆燈珠1個IC,這3in1確實牛掰。
4,比Yeelight的方案少花錢了,但不具備桌面照明功能,所以大家酌情自選,兩種方案,都是可行的,如果你們有更好的方案,在評論區分享一下,我們一起改進。
我是筆點酷玩,這篇桌搭布光心得就寫到這里。下期干貨分享再見!
起來也奇怪,每次布置完桌面,都陷入了一個循環。看似干凈整齊的桌面,沒幾天就會恢復混亂。細細探究,感覺還是桌面的設備太多,又缺乏收納,導致收拾的時候放不開手腳,沒法一掃光。因此決定進一步精簡桌面的產品,桌面盡量少擺放數碼產品,達到極致簡潔。
一直想在房間擺放一張大升降桌,可惜空間不允許。插座面板的位置都是在離地900mm高的地方,電動升降桌靠墻擺放時,就會出現問題。
房子本來就小了,還要把桌子距離墻遠遠的。桌面空間不多,還要擺放排插,空間使用率實在低。閑逛某寶期間,還發現了完全解決我問題的西門子五孔帶USB Type-c+USB睿宸插座。它帶有USB快充的開關面板,能淘汰USB充電器。搭配轉折頭的USB數據線,能進一步解放空間,讓桌子更靠墻擺放。
另外還入手了一個系列的普通插座面板,讓插座面板更統一美觀。這款面板是沒有開關的,長條形的DC電源也可放心使用。能實現去掉排插,解放桌面空間。
這種USB快充功能的插座面板設計很巧妙的,能充分利用了接線盒的空間。背部就能看到相對普通插座,其背面有更大的電子元件模塊,相當于把充電器融合到插座面板里面。
面板安裝上去后很整體,沒了開關,長條形的電源插頭終于能夠直插在墻面的插座面板上。表面有啞光UV外漆,所以相對我原來的廉價插座,表面不會有那么亮的反光,要耐看一些。
當初裝修圖省錢,插座面板是哪個便宜買哪個。使用過程中才注意到,原來事關用電安全,小面板是不能省的。舊面板非常難拆解,基本把墻壁都撬爛了。究其原因,是廉價插座的兩個卡扣模具精準度不高,因此安裝后很難拆卸。睿宸的模具明顯精準,安裝后也能很容易拆下面板。
以原插座面板和睿宸進行對比,能看出更多差距。例如睿宸設計上更整體,外層面板背部有加強筋設計。廉價插座和外層面板之間的空隙非常多,因此日常敲擊會有清脆的聲音。而且原插座應該是ABS材質的,拆過程中一些卡扣已經斷裂。
背面看框架上廉價插座面板是鐵塊刷防護漆,邊緣已有銹跡。西門子睿宸是鋅合金壓鑄而成,更厚實一點。壓鑄鋅合金邊框,強度高、大扭矩電動螺絲刀安裝,邊框都不易變形。同時,壓鑄鋅合金耐腐蝕性好,不易生銹,日常使用無后顧之憂。在設計上,廉價面板為了節省用料,其主體其實很小,靠框架撐大。由于主體小,三個接線柱靠得很近,不是很合理。西門子睿宸則比較合理,火線接線柱在一邊,地線和零線在另一邊。
因為不用再安裝PD充電器,插座面板又比較薄,桌子能夠更靠近墻壁擺放。iPhone 13充電實測,能夠實現20W PD快充。充電過程中檢測儀測試顯示電流電壓都很平穩,充電速度達標、發熱低。協議方面,檢測儀測試顯示支持Apple BC1.2、三星AFC 5-9V、華為FCP 5-12V、QC3.0 5-12V和PD 3.0等,因此不僅僅說iPhone手機能快充,其他品牌的手機、平板電腦、鍵鼠、無線耳機都可以通過它實現快速充電。
我是搭配PITAKA MagEZ Slider充電座使用的,它既是無線充電寶,又是iPhone無線充電底座,還是iWatch和Airpod的充電基站。這款充電座對PD電源是有一定要求的,功率至少20W而且得供電穩定,不然無法同時給多個設備供電。我使用睿宸接PITAKA MagEZ Slider,iPhone和Airpod同時充電完全沒問題。
解決了大桌子的靠墻擺放,第二個要解決的是大桌面的維持。我是經常外勤的打工人,筆電成了我不離身的好幫手。在家里還喜歡外接顯示器使用,因為大屏辦公,對眼睛會友好一些。
筆電和顯示器兩者一起會占用非常多的空間,為維持桌面空間整潔,我使用了北弧LDT20筆電+顯示器雙臂懸浮支架應對。這款支架是夾持式設計的,只有一個小小的固定底座,占用的桌面空間非常少。
北弧LDT20還是模塊+插銷式快拆設計,筆電和顯示器能很方便地進行左右切換。筆電的快裝板還能很快轉換成顯示器快裝板,也就是說還能轉換成雙顯示器支架。
懸空之后的顯示器角度調節更為自由,能調節到和筆電屏幕同一水平線上,雙屏辦公的時候觀感更舒適。調整顯示器支架期間還發現了一間有趣事情,睿宸插座面板不小心被支架刮到了,不過啞光UV外漆面一點刮痕也沒有。
支架阻尼是支持調節的,所以筆電的挪動可以非常順滑。繪圖期間需要使用鍵盤的時候就挪過來,不想用就推開。線都被我藏在線槽里面,所以挪動支架的時候不必擔心線會亂動。我的線也不多,只有一根。
之所以只有一根,是因為我采用了全功能USB-C接口兼顧視頻、數據和電力傳輸的擴展功能。早上出門,把USB-C線拔掉即可帶筆電出門。晚上回家,插上USB-C線就能充電和接通顯示器。
以往我使用的是USB-C擴展塢實現擴展的,可是擴展塢蠻占用地方,為了節省空間入手了USB-C一線通顯示器CF272HC。這款顯示器支持PD 60W快充,所以日常依舊只需插一根線,就能解決筆電供電和視頻信號傳輸的煩惱。一樣是早上出門,把USB-C線拔掉即可帶筆電出門。晚上回家,插上USB-C線就能為筆電充電和接通顯示器擴展畫面。
筆電和顯示器都被懸空放置,底部空間就被釋放出來。能擺放充電底座、屏幕掛燈遙控等物品。作為畫圖匠,桌面上筆架是必備品。不過我發現了一個更優解,使用顯示器增高架進行立體擴容,擺放畫筆和小物件。邊緣角落,還能夠擺放群暉NAS主機、路由器mesh節點、雷電3顯卡擴展塢等。
使用的這款北弧G600胡桃木增高架底部是鈑金支腳,很細又牢固。如此一來,畫筆可以平整擺放在桌面,方便取用和收納。和桌面產生距離,清掃桌面的時候,又不會碰到畫筆。
繪圖是一個很枯燥的過程,尤其是被甲方帕帕多次否定,越改越苦悶。所以還喜歡在辦公桌上擺放音箱,一邊干圖一邊聽歌放松下心情。音箱對于桌面來說,是個蠻占用空間的產品。因此在音箱選擇上,就盡量選擇體積小音質又出色的產品。
我選擇的是3/4高音單元+4英寸低音單元的真力G Two,三圍尺寸是242mm×151mm×142mm,算是蠻小的產品。還能搭配真力原裝桌面L型支架或壁掛支架,釋放桌面空間。可惜我使用的是升降桌,假如音箱采用壁掛固定位置不變,就會出現音箱聲軸和耳朵水平位置不在一條線上,影響聽感。
原裝桌面L型支架和顯示器支架一個情況,有個大腳板占據桌面空間。在朋友推薦下,發現了這種類似顯示器懸掛支架的柱式支架。可以實現旋轉,以及上下高度調節。夾具固定在升降桌上,就能伴隨升降桌進行升降。
這款支架只是作了抬高音箱的作用,因此依舊可使用真力原裝的Iso-Pod隔振軟膠支架,能很便捷對音箱進行正負15°內調節俯仰角度調節。音箱被調高后和人耳的耳朵水平位置有差異,容易出現聲音好像在上方的感覺,向傾斜一點聲音會偏向正前方,更自然一些。
關于角度調節,很大程度和音箱的空間擺放有關。其實在選擇真力G Two之前,就有因為空間問題有糾結過買真力G系列哪一款音箱,還有是否要搭配個F低音炮湊成2.1系統。因為大尺寸音箱聲壓大低頻下潛更深,很多音箱發燒友都會盲目追求大音箱而忽略自己的房間大小。
桌面音箱的擺放追求的都是兩只音箱與聽者呈現一個等邊三角形,即內傾對著聽者。如此一來坐在椅子的聽者才有準確的結像,聽感更好。這個等邊三角形的邊長,也就是聽音者和音箱的距離,則與音箱的喇叭尺寸有關。根據真力官方根據二分頻音箱測得的數據,聽音距離和聲壓呈現如圖所示的關系。其中綠色的是建議的聽音距離,橙色到紅色是不建議的聽音距離。
對于我書房這種3.6m×2.7m的小空間而言,真力G One和G Two已經有很好表現,沒有必要選更大尺寸的音箱。假若單純考慮坐在桌面使用,真力G One已經很足夠。為了兼顧在書桌前方的床上也能聽到優美的音樂,才選擇了真力G Two。
低音炮方面認真考慮過,對我來說是沒什么必要。真力G Two雖然體積小,但是頻率響應范圍是56Hz-25kHz(-6dB),基本滿足了我的聽音需求,很少有低于56Hz的極低頻場景。在小空間,音箱被迫靠近墻角擺放,更大問題是低頻過量,聲音大了就容易悶。解決方法是在真力G Two背面的DIP開關里,通過打開Bass和Low Bass開關進行補償。
真力DIP開關還是蠻人性化的,例如我比較討厭桌面光污染,感覺容易讓人分神。DIP開關里面有個LED OFF開關,能關閉前面板的指示燈,更符合我的使用需求。
追求方便使用,我的真力G Two不是直接連接電腦使用的,而是RCA連到iFi neo DSD解碼器。手機和筆電都能通過藍牙連接上去,使用起來更方便。雖然是藍牙連接,但是中、高、低頻都有很好的辨識度,很通透自然,不會擠在一起。書桌上也有不錯的立體聲效果,例如大編制音樂中,樂器結像清晰,有很明顯方向感。DSD1793 DAC芯片搭配真力G Two,聲音還很圓潤柔和,放松心情之余不會轉移注意力影響工作。
市面上銷售的大桌面升降桌,很多都是沒有抽屜的。為了收納外設,保證桌面只有圖紙,決定自己加裝一個。
我利用的是北弧G600胡桃木增高架進行改造的,它的底部鈑金支腳是快拆設計,很輕松就能拆掉支架。搭配某寶買的懸掛滑軌,就能轉換成收納抽屜。鼠標和鍵盤等外設日常是放在懸掛式抽屜里,收納起來就完全不占用桌面空間。
而且方便收納和取用,鼠標和鍵盤等外設都是無線產品,沒有線的束縛。我用的是LOFREE洛斐小翹鍵盤,鼠標是羅技的M570軌跡球,兩者都是干電池供電。相對鋰電池產品,干電池供電的產品使用壽命更長。很多鋰電池產品在使用多年后,電池會鼓包,電量會衰弱,使用干電池的產品就沒這種煩惱。
LOFREE洛斐小翹鍵盤有自定義搭配的客制化玩法,還蠻特別的說。可以小程序搜“洛斐拼搭”自己自由搭配底座和鍵帽,軸體也能進行更換,哪一天軸手感變粘滯了,能免烙鐵進行更換。軸體使用膩了也能進行更換,自由度高。
我比較偏愛100的,因為它緊湊,節省桌面空間。又具備關乎辦公效率的數字鍵盤,滿足我日常工程建模大量數字輸入的需求。因為無線設計,支持藍牙、2.4G和有線這三種連接模式,兼容Windows、Mac、iOS和安卓設備。所以不僅僅電腦可以使用,手機也是可以使用的。
改造之前,桌面總會無緣無故被亂七八糟的東西占據。圖紙、畫筆一堆,很難進行整理。改造之后,桌面的空間完全得到了釋放。一旦桌面東西過多又急需用空桌子,大手一揮即可,省心又省力。
以往進行桌面改造,走了不少彎路。買過RGB燈條、輝光管時鐘、量子燈等等,把桌面搞得色彩繽紛,一股賽博朋克的感覺。時間一長就感覺燈光很丑,塞箱子不再使用。這次從實用向出發,修改了墻面插座,讓桌子獲得更多退讓空間,能更貼墻擺放。使用了支架掛起筆記本電腦、顯示器、音箱、鍵盤等,釋放了桌面空間,桌面變得更好收拾。
唯一遺憾是墻面的洞洞板不怎么好看,后面應該會換成吸音材料,好讓音箱的表現更好。另外還會分享下廉價顯卡擴展塢的搭建,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下一次更新。
代展示墻 展示墻背墻
這是一款在揚州精心設計并制作的現代化電子設備展示墻。這款展示墻巧妙地融合了科技與藝術,核心元素包括兩款不同的顯示器,它們可能是高清晰度的LED或LCD屏幕,為觀眾提供卓越的視覺體驗。此外,展示墻上還融入了創新的崔白技術,這是一種先進的光影效果,能增強展品的立體感和吸引力。
電腦渲染和電腦藝術的應用使得整個展示墻更具現代感和藝術感,每一處細節都呈現出精致和專業。展示墻的設計理念是以最少的元素營造出最大的展示效果,使得各種電子設備能夠以最引人注目的方式呈現。
對于客戶來說,這種設計帶來的利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這提升品牌形象:獨特的設計和高科技元素可以提升品牌的專業形象和創新力。
2強化產品展示:顯示器和崔白技術的結合使產品更加醒目,吸引潛在客戶的注意力。
3節省空間:一體化的展示墻設計,高效利用空間,使得即使在有限的空間內也能展示大量產品。
4提高互動性:如果顯示器支持觸控或其他交互功能,可以增加客戶參與度,提升購物體驗。
5靈活適應性:這種設計可以根據需要調整展示內容,適應不同的產品推廣需求。
總的來說,這款揚州設計的展示墻是一個集科技、藝術和實用性于一體的解決方案,能夠有效地幫助客戶提升產品展示效果,吸引更多顧客,并增強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