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天是你生日,特意去向工頭借支了半年的工資,再向同事借了5000,去買了你喜歡的蘋果筆記本給你,當看到你才能從阿斯頓馬丁副駕駛下來的時候,你接過去說了聲謝謝,他問你我是誰,我主動的說是送快遞的,我不想讓你丟臉,因為我懂你,我們所追的那些華而不實的東西,總是鞭策著我們的前進。

    ————尼古拉斯阿雨

    作為一名95后,小時候就喜歡玩DNF這款游戲,當初也是總偷偷摸摸的去網吧報道,體驗那種刺激且上頭的感覺,當初最大的夢想就是擁有一個掌上電腦,那還是一名小學生的幻想,于是我就暗暗發誓,成為科技家,去開發掌上電腦。

    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份最初的夢想也隨著阿斯頓馬丁的啟動漸漸的出現在我的腦海,當然渺小的人總是多愁善感。而我今天給大家評測的產品就是一部尺寸僅為8英寸的GPD WIN Max掌機,讓我們來看一下這款產品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

    GPD WIN Max掌機

    GPD WIN Max掌機采用簡約的造型設計,再加一系列的細節打造,為玩家提供比較適用的性能外,還具有非常強大的便利性,較小的尺寸能夠應對多種場景的需求,這也是一款能玩Steam游戲的掌機,先讓我們來看看這款GPD WIN Max掌機的特點。

    1、采用Intel Core i5 1035G7處理器,能夠滿足大部分用戶的需求。

    2、搭載了8英寸的全高清觸控屏,在保障便攜的同時還能提供觸屏操作的效果。

    3、雙熱管結合大功率渦輪風扇,大排量側吹式設計,進一步增加散熱效率。

    ■GPD WIN Max掌機基礎介紹

    GPD WIN Max掌機的上蓋采用CNC工藝鎂鋁合金設計,既能夠提供細膩的金屬感,還能起到保護的作用。機身采用的是采用的是LG-DOW121H航空級抗沖擊ABS合成樹脂,能夠起到耐高溫的功效,還具有非常強悍的抗擊性。

    GPD WIN Max掌機采用便攜的設計

    在外觀方面,GPD WIN Max掌機采用便攜的設計,屏幕采用的是第五代康寧大猩猩玻璃,并加持了H-IPS技術,同比S-IPS技術能夠大幅度提高響應時間,減小色彩漂移,提升色彩還原度。此外,GPD WIN Max掌機屏幕僅為8英寸,分辨率為1280x800,像素密度為189PPI,在這里要強調,并不是分辨率越大越好,每一個屏幕尺寸都有自己適合的分辨率。

    除此之外,GPD WIN Max掌機屏幕還采用全觸屏的設計,支持10點觸控,可以通過在屏幕上或者觸控板來進行掌機的操作控制,當然也可以連接鼠標以及外設,具有非常強的靈活使用性。

    Xbox360手柄

    GPD WIN Max掌機內置了類Xbox360手柄的布局設計,包括仿PS4手柄的分體式方向鍵,L1/L2R1/R2鍵,雙3D搖桿。

    大排量側吹式設計

    對于游戲本來說最大的難點在于散熱問題,強力的散熱能夠進一步的保障整機的性能發揮。GPD WIN Max掌機搭載了雙熱管結合大功率渦輪風扇,大排量側吹式設計,9孔超短距離排風通道,熱風排出效率提升是上代產品WIN2的8倍。

    GPD WIN Max掌機接口

    在接口方面,GPD WIN Max掌機搭載了HDMI*1、USB Type-A 3.1 Gen1*2、Thunderbolt3*1、Type-C*1、RJ45有線網口*1、3.5mm耳機/麥克風二合一接口*1、MicroSD卡插槽*1,能夠滿足大部分用戶的擴展需求。

    65W超級快充

    在續航方面,GPD WIN Max掌機搭載的是3x5000mAh/ 57Wh鋰電池,輕度使用能夠達到14小時的時間。此外,其還支持65W超級快充,基于PD3.0快充協議,可同時給手機、平板、筆記本等多設備充電。

    支持最新的Wi-Fi 6

    除此之外,GPD WIN Max掌機配備了藍牙5.0,能夠提供3MB/s傳輸速度,并且最多可接7個藍牙設備。同時,其還支持最新的Wi-Fi 6,相比Wi-Fi 5G,速度大幅度提升。

    小結:GPD WIN Max掌機這款產品并不同于傳統掌上電腦,這款產品主打的方向是游戲,這就意味著同比傳統的掌上電腦在性能上會有很大的提升,當然性能的提升,就要有更好的散熱方案。除此之外,續航能力也是重中之重。而GPD WIN Max掌機在散熱方案以及續航上采用的技術是同類產品中的佼佼者,此外,GPD WIN Max掌機下載軟件和我們正常的臺式機電腦相同,下載軟件只需要到軟件的官網下載即可。

    讓我們來看一下:GPD WIN Max掌機在性能上的表現如何。

    ■測試環節

    簡單介紹一下GPD WIN Max掌機的主要硬件信息。

    GPD WIN Max掌機硬件信息

    處理器:采用的是Intel Core i51035G7,采用10nm工藝,4核8線程的設計,基準頻率1.2GHz,睿頻加速3.7GHz,2MB二級緩存,6MB三級緩存,4GT/s OPI總線速度,處理器性能超越桌面旗艦i7-4790K。

    CPU-Z

    此外,處理器內置11代Iris Plus Graphics 940核顯,基準頻率300MHz,最大動態頻率提升至1.05GHz。

    Disk Mark

    固態:采用的是BIWIN M.2 SSD 512GB,支持NVMe協議,同比傳統的SATA硬盤,在傳輸速度上有著數倍的差距。在使用DiskMark軟件的測試成績如下,讀取速度為2028.9MB/s、寫入速度為1615.9MB/s。

    內存:采用的是SKHynix LPDDR4 3733MHz內存。

    游戲測試:

    ■《地下城與勇士》游戲測試

    測試幀數軟件:MSI Afterburner,這是一款多功能的軟件,能夠在游戲中起到記錄幀數的作用,還能夠測試出游戲內的平均幀數。

    《地下城與勇士》游戲測試

    其實我并不想測試這款游戲,但是還是選擇測試了一下,這是青春的氣息。GPD WIN Max掌機在刷圖平均幀數為103幀,幀數的波動不大,能夠達到全程流暢游戲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可以通過搖桿來控制人物的移動,進一步增加了游戲的體驗感。

    《英雄聯盟》游戲測試

    《英雄聯盟》游戲測試

    這款游戲絕對是主流網游之一,也承載過我的青春,這也是一款網游上的一部神作,通過測試整局比賽的測試,GPD WIN Max掌機在《英雄聯盟》中獲得了111幀,全程很流暢,沒有撕裂感以及卡頓的情況發生。

    ■《CSGO》游戲測試

    《CSGO》游戲測試

    《CS:GO》測試成績:GPD WIN Max掌機在《CS:GO》中獲得了67.98幀的成績。測試使用的是《CS:GO》社區中的自定義地圖進行測試,并且測試了兩次,兩次測試幀數差值不超過3幀。

    ■辦公軟件測試

    辦公軟件測試

    現在是全民自媒體的時代,PS軟件已成為了大多數人的裝機必備,GPD WIN Max掌機可以完成PS的工作。當然其他的辦公軟件如Excel、Word、PPT也是完全能夠駕馭的。

    ■游戲直播測試

    游戲直播測試

    很多手機游戲玩家有直播或者錄制的需求,但是游戲直播需要使用電腦進行畫面采集,而使用GPD WIN Max掌機能夠提供便攜的直播條件。此外GPD WIN Max掌機在錄制游戲時,CPU占用率在20%左右,完全無壓力狀態。當然,開啟直播CPU的占有率進一步提升,而且還會占用較大的內存,而GPD WIN Max掌機內置16G內存,完全不用擔心。

    ■AID64拷機測試

    最后我們使用AID64這款軟件對GPD WIN Max掌機進行拷機的測試,看看這款掌上電腦能不能抗住高負載應用的壓力。

    AID64拷機測試

    經過20分鐘的拷機,CPU的溫度在69度左右,溫度表現比較不錯,沒有出現死機綠屏等不良反應。

    ■寫在最后

    GPD WIN Max掌機使用場景

    GPD WIN Max掌機是一款新時代潮流的電子產品,屏幕的尺寸僅為8英寸觸屏顯示器,而且還加持了搭載了Xbox360手柄的設計,進一步增加了整體的操作感。此外,GPD WIN Max掌機采用的是Intel Core i51035G7,采用的10nm的工藝,在保障性能的同時還能提供較好的性能。在游戲方面也能夠暢玩當下的一些熱門網游,而且還能夠進行一些常用的辦公文件的處理,是一款集多功能于一體的。

    除此之外,現階段的筆記本種類層出不盡,但是以當下的形式來看,在未來掌機或許是新的潮流~

    年前,我因為工作的關系,買過一臺功能復雜的HTC VR設備,工作不需要以后,拿它玩過幾次游戲和電影, 實話說第一感覺確實很新鮮,但整體體驗確實不咋地,主要是2個問題,一個是產品太重,戴著太累。二是清晰度真的很一般,習慣了視網膜屏幕的眼睛真的不再適應這種『大果粒』。但只要用過一次就能感覺到這類不需要大體積,就能實現甚至超越大屏幕效果,并且天然支持3D還不用損失分辨率的技術,一定是未來個人娛樂的方向。

    幾年后的今天,我再次拿到了一款頭戴顯示器產品,這款產品不再是VR眼鏡,而是一個單純的顯示設備,幾年的科技發展和更為純粹的功能能否獲得相比當年VR眼鏡更好的使用體驗呢? 測試了一段時間之后,我覺得這真的是一款完成度很高,像是科幻成真的產品。

    這款來自酷睿視(GOOVIS)的G3 Max是最新旗艦款,這并不是一個數碼大廠的試水產品或者新品牌的眾籌產物,這家廠商有已經迭代很多代覆蓋各種產品線的頭顯產品,技術積累和設計成熟度上的優勢,以及7000多的售價讓我對這款產品有著不小的期望,同時也會對它有更高的要求。

    產品體驗


    頭顯本體就是如同頭號玩家里面那樣的一個大號眼罩,正面有一個條形LED指示燈,頗有未來感。

    體積已經算得上非常小巧(相比我之前的VR而言),重量控制的也不錯,實測主體(含面罩)344g,單頭帶 167g

    背面是兩個對應雙眼的圓形透鏡組,透鏡組背后則是來自視涯的OLED顯示屏,透鏡組進行了光學放大,把屏幕的圖像放大成一個遠距離的虛像,讓雙眼的焦點不在近處而是比較遠的地方,如同在影院看電影一樣更為舒服。

    兩塊Micro-OLED屏幕,單個分辨率2460*1440,只看分辨率已經超過多數視網膜屏幕的手機了。而雙眼的組合分辨率達到了5k, 但這個分辨率在頭顯中是什么概念呢?這就要說到PPD了:PPD是VR/AR頭戴顯示類產品重要參數 PPD (Pixels Per Degree) 角分辨率,指視場角中的平均每 1° 夾角內填充的像素點的數量。

    也就是說對于頭顯設備,視場角范圍越大,PPD就越小,普通的VR設備為了實現360度沉浸效果,視場角偏大通常在100度左右,但如果僅用來觀影和玩非VR游戲的話,只能用到畫面中心的正方形區域,浪費嚴重。而G3 Max的視場角是63度,更適合觀影,讓16:9的畫面剛好充滿雙眼的視角。這也就造成同樣分辨率下G3 Max能獲得更大的PPD。

    G3Max的PPD為45,而通常認為只要達到 30PPD左右時,人眼就注意不到像素顆粒。30PPD 是什么概念呢,大約就是你在 20cm處,使用手機的感覺。清晰度可想而知。而4K分辨率的VR眼鏡PPD只有20,這就是普通VR很容易大果粒的原因。


    為了將OLED屏幕的畫面投影到觀看更舒適的遠處,G3 Max通過光學鏡片組來把OLED屏幕模擬成一塊20米外的1000吋巨幕。而且高級鏡片組和普通鏡片的最重要區別就是邊緣畫質,G3 Max用了高端微單鏡頭使用的多片非球面鏡(ASPH)組合,來實現堪比專業鏡頭一樣的從邊緣到中心一致的高畫質。從鏡片上的彩色反光可以看出鏡片做了鍍膜處理,防止鏡片起霧。

    G3 Max觀感上非常像IMAX電影院稍微靠后一點的位置,巨大的屏幕完完全全塞滿了視野,距離感也很明顯,確實能感覺出畫面在一定距離之外,是因為屏幕大而不是貼近屏幕造成的那種大屏感。這種滿眼是畫面的感覺真的特別震撼,有點第一次看IMAX的感覺。

    得益于OLED技術的天生優勢,這兩塊屏幕無論是參數還是實際表現相比普通LCD顯示器或者電視機都是幾乎碾壓級的。(因為有光學組件的存在,頭顯的屏攝很難拍出真實效果,只能拍到中間一部分畫面,并且有明顯的形變,照片有較大的畫質劣化,僅做參考

    在高PPD的加持下,哪怕放大到影院屏幕那么大清晰度足夠,而且95%P3的色彩表現出色,尤其是全黑環境可以用比較低的亮度,不會出現高亮度時的那種發白感,色彩通透。

    OLED天生的高對比度,可以獲得純凈的黑色,和高亮的點光源,在電影游戲這樣的場景中表現出色。其實這塊屏幕的硬件素質完全可以達到HDR的要求,但是并沒有獲得HDR認證,無法完美播放HDR影片。通過和廠商溝通得知,目前的HDR標準是面向平板顯示設備制定,還沒有針對頭顯的認證標準,自然無法取得認證,稍顯遺憾

    盡管如此,效果秒殺多數LCD顯示器和電視,并且遠遠超過VR產品常用的LCD屏+“凸透鏡”組合的顯示效果,效果確實驚艷。

    之前說過,經過透鏡放大的畫面會有邊緣劣化的問題,G3 Max使用了素質相當高的非球面鏡片,雖然四個角畫質相比中心有稍微差距,但并不算太明顯,我覺得已經算是控制的相當不錯了。

    當然畫質再好,如果戴著不舒服也不能算是成熟的產品,G3 Max的舒適度很不錯,相比之前沉重的VR設備提升太多了:

    貼近臉部的地方是一個可拆卸的面罩,邊緣的海綿讓面罩貼合得很是舒適。安裝時能起到隔絕外部光線的作用,從而獲得更好的沉浸感。拆掉以后則可以更多地觀察外部環境,方便使用鍵盤鼠標。

    不過這個眼罩是一個固定尺寸的,對我而言有點寬,貼合度一般,如果能做成寬度可調的就更好了。

    為了把頭顯固定在頭上,就需要用到這個長得和健身環一樣的可拆卸的頭帶額托配件,G3 Max的舒適度高有一大半是這個頭帶的功勞。

    頭帶兩端有大面積的海綿用來貼合頭部,高密度慢回彈的海綿支撐度和舒適度適中。

    額托頭帶和頭顯的連接使用了一個可快拆的金屬『合頁』,這個合頁可以旋轉來調整頭顯的角度,但同時又有足夠大的阻尼,讓頭顯可以維持在特定角度不會下墜。所以佩戴的時候,只要把頭顯調整到恰好蓋住眼睛的程度,就可以把重量轉移到頭帶上,頭帶的海綿和腦門貼合,靠頭部來支撐整個頭顯,眼睛和臉頰幾乎可以不受到任何的壓力,再稍微仰頭讓脖子的重心平衡,整個佩戴會相當的舒適。

    我拿它已經看了好幾場電影了,基本上連續佩戴2個小時沒有絲毫的不舒服。

    但也有一點不如普通屏幕,就是眼睛會有點累,我感覺主要原因是眼前只有屏幕,沒有別的物體可以移動視線,眼睛長時間聚焦同一個位置,時間久了自然會累,但這也不能說是產品的問題,畢竟長時間看手機或者電腦也會很疲倦,而且頭顯是遠眺觀影,比近距離盯著電子屏幕更保護眼睛一些。不過任何屏幕都不要看太久為好,適當休息雙眼才最科學。

    而且佩戴這款頭顯的時候,是不需要戴近視眼鏡的,近視的朋友可以直接使用頭顯兩側的屈光度調節功能來獲得清晰的視野,支持的屈光度范圍是是遠視200度到近視700度。我的近視是650和750,得益于屏幕前面的高品質光學組件,屈光度調節的準確度很高,650那只眼睛調解后非常清晰,因為最大只有700,所以750那只眼睛稍微有點模糊(官方提供了定制鏡片的服務,可以定制更高度數或者散光鏡片,我只差50度就省下這比錢了),但整體效果非常好,關鍵是不戴眼鏡的感覺太爽了!

    除了調節屈光度,瞳距調節還能確保用戶的雙眼正對屏幕中心,讓雙眼獲得一致且最佳的畫面,這是頭顯的必備功能,沒有瞳距調節的頭顯只能說是玩具。

    音量/亮度調節和2D/3D切換在頭顯頂部,盲操也相當順手。因為頭顯這種專業的光學3D顯示器,天生適合播放3D電影,而且頭顯對3D的支持效果非常出色,通過頂部的按鈕一鍵切換3D顯示模式即可享受IMAX影院看3D電影的樂趣。而且無論是家里的電視,還是影院的3D,都非裸眼3D,而是需要佩戴一個明顯影響畫質,尤其是亮度的3D眼鏡。所以3D電影看起來總是黑乎乎的不夠亮,而且本來就近視的我還需要兩層眼鏡,舒適度堪憂。而G3 Max是真『裸眼』3D,亮度、色彩和畫質都還原得很棒,3D效果媲美電影院的出屏效果,在家里看3D的體驗超越影院觀影。

    G3 Max還有外放喇叭和3.5mm耳機插孔,但受限于外放喇叭的體積,音質不用抱太大期望,還是用耳機吧。


    使用場景

    這套頭顯的巨幕感和高清畫質是一大優勢,另一大優勢就是便攜,這套東西隨便塞進一個雙肩包都不怎么占地方,特別適合隨身攜帶。

    比如搭配GOOVIS出品的D3手持視頻播放器,可以做到隨身影院的效果,而且可以幾乎不受外界環境影響,無論是火車飛機,還是酒店方艙,G3 Max能讓你馬上獲得進到電影院的感覺。

    G3 Max無內置電池,一根type-c實現了供電和傳輸信號兩種功能,沒有帶著亂七八糟充電器和線的煩惱,就算我這臺不支持TYPE-C視頻輸出的老款播放器,用HDMI轉接TYPE-C之后,也無需給頭顯外接電源。

    像帶有type-c接口并支持視頻輸出的手機更是轉接器都不需要,一根線直接小屏變巨幕,不要太方便。


    總結

    這臺產品確實給了我很大驚喜,沒想到現在的頭顯已經有這么好的表現了,遠超出我基于之前的VR體驗所產生的預期。 尤其是那種戴上瞬間產生的影院般的沉浸感,和超越普通影院的清晰度(其實普通電影院分辨率就是1080p,還有投影的劣化)和大屏的沖擊力,通過G3 Max把很多平時只能在小屏幕上的內容,比如體育比賽,游戲,美劇,放到電影院來觀看,那種震撼感不言而喻。

    同時這款產品的便攜性和便利性也相當好,這么強悍的顯示設備能輕松隨身攜帶,使用起來只需要一根type-c甚至大部分情況下不需要外接電源,搭配手持視頻播放器時說它是隨身的IMAX電影院也不為過。

    不過,這款產品目前8k的售價決定了它不是一款面向普通消費者的走量產品,更多的是面向小眾電影發燒友或數碼產品愛好者,但電子產品的好處就在于,隨著成本的下降,這些旗艦機器上的技術就會下放到主流市場,也許用不了多久,入門級產品就能做到G3 Max這樣的使用體驗,到時候也許大家觀影玩游戲的習慣都會因此發生改變。

    惠普的“精靈”系列產品自“游戲本”這一細分領域誕生之初就憑借其出色的性價比、優秀的模具設計、與時俱進的硬件配置和成熟的產品力贏得了眾多用戶的認可。如今,光影精靈已經來到了第六代,可謂是歷久彌新。今天我們來測試一款剛剛在8月上線的惠普光影精靈6 Max 16寸大屏筆記本,看看這款“Max”有何不同之處!

    惠普光影精靈6 Max(i5 10300H/16GB/512GB/GTX1650Ti/綠光)



    惠普光影精靈6 Max 16寸大屏筆記本


    我們今天拿到了惠普光影精靈6 Max 16寸大屏筆記本的中配版本,其具體配置為:

    CPU:英特爾第十代酷睿i5-10300H

    GPU:Nvidia GeForce GTX 1650Ti

    內存:雙通道16GB DDR4 3200MHz(運行在2933MHz)

    硬盤:512GB M.2 NVMe 固態硬盤

    屏幕:16.1英寸 72%NTSC色域 全高清IPS屏 60Hz


    整體配置

    01 屏幕Max!16.1英寸屏幕 照樣便攜

    目前筆記本市場中,屏幕尺寸多集中在13英寸、14英寸與15.6英寸,但無論是游戲還是辦公,更大的屏幕都將會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消費者對大屏幕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

    雖然市面上有很多搭載了17.3英寸屏幕的筆記本產品,但這類產品絕大多數都背棄了消費者購買一款筆電的“初衷”——便攜,17.3英寸筆電優點和缺點共存,這也使得它一直無法站上筆電市場的主流位置。


    光影精靈6 Max

    在相當一段長的時間里,消費者在市面上根本找不到一款能夠兼顧便攜性的大屏高性能筆記本,惠普就此推出了全新的光影精靈6 Max 16寸大屏筆記本,算是彌補了這一市場空白。


    纖薄的機身

    在近乎15.6英寸的機身之中,光影精靈6 Max搭配了一塊16.1英寸屏幕,采用了窄邊框設計,左右兩邊邊框僅為5.69mm,屏占比達到了80.53%,帶來了很強的沉浸感。雖然屏幕大小提升至了16.1英寸,但在機身尺寸方面與15.6英寸筆電并無太大差異,厚度僅為23.5mm,具有很好的便攜性,正常大小的背包都能放得下。


    光影精靈6 Max B面窄邊框設計

    除了屏幕尺寸提升之外,這塊屏幕的色彩也相當不錯,實測這塊霧面IPS屏幕色域覆蓋96%sRGB,68%NTSC色域,最大亮度近350nit,色準△E平均值1.49,屬于高色域屏幕,可以進行一些諸如建模、視頻剪輯等對色彩要求不太嚴格的設計創意類工作。


    色域


    亮度


    色彩精準度

    總的來說,對比其他15.6英寸的筆電,在高色域屏幕的加持下,不論是在游戲、辦公還是追劇的場景下,光影精靈6 Max都能帶來更佳的視覺體驗。

    02 經典外觀設計

    惠普光影精靈6 Max延續了光影精靈系列家族式的設計語言,與普通版的光影精靈6在細節之處略有差別。我拿到測試機為蘇寧獨售的綠色版,機身上的惠普品牌LOGO、鍵盤刻字及背光都為綠色。

    整機的外觀依舊簡約低調,由類膚材質打造,兼顧多場景應用,符合它“游戲全能本”這一產品定位。產品的A面采用扁平化設計,沒有過多的線條修飾,僅有一個惠普的LOGO設立在正中央。


    惠普光影精靈6Max A面

    與15.6英寸版本的光影精靈6略有不同,光影精靈6 Max的轉軸明顯拉長了許多,且沒有采用“跑車式”的出風口,而是將出風口設置在了轉軸處的下方,出風口面積更大,提升了機身后方的氣流量。此外,這樣的設計使得光影精靈6 Max整機調性更加平和,加強了它“多場景運用”方面的屬性。


    轉軸處更加低調

    來到產品的C面,非常吸引眼球的立體式菱形揚聲器保留了下來,增加了整機的立體感,B&O調教的音響依然非常出色。鍵盤采用帶小鍵盤的標準鍵盤,三檔亮度調節,鍵盤按鍵回彈利落,手感偏硬,適合游戲的操作。


    光影精靈6 Max C面

    光影精靈6Max的接口布局略有變化,但是接口的數量、豐富度基本與光影精靈6保持一致,機身左側依次為一個電源接口和一個USB3.1接口(支持關機充電),機身右側分別為一個HDMI接口、一個USB3.1接口、一個RJ45網線接口、一個USB3.1Type-C接口(支持視頻輸出)、一個耳麥接口以及一個SD讀卡器。


    機身左側接口


    機身右側接口

    03 理論性能測試

    在開始測試理論性能前,先簡述一下測試環境:

    BIOS版本:AMIF.10

    Win10版本:1909

    系統內置的HP Support Assistant、Omen Command Center已經為最新版本,GPU驅動更新至Game Ready 451.67版本,保證性能正常輸出。


    顯卡驅動版本:Game Ready 451.67

    我拿到的測試機型搭載的處理器是英特爾第十代酷睿i5-10300H處理器,由Comet Lake-H架構打造,14nm工藝,四核心八線程,基準頻率2.5GHz,最高睿頻4.5GHz,三緩8MB,TDP45W。


    CPU基本信息

    在CINEBENCH R15中,這塊i5-10300H單核得分188cb,多核得分920cb;在CINEBENCH R20中,單核得分444cb、多核得分2083cb。從測試結果來看,這顆i5-10300H表現正常,性能水平處于中端,對比上代同級別產品i5-9300H有10%左右的性能提升。


    CINEBENCH R15


    CINEBENCH R20

    與這塊CPU搭配的GPU是NVIDIA GeForce GTX 1650Ti,4GB GDDR6顯存,1024個流處理器,顯存位寬128bit,基準頻率1350MHz,Boost頻率1485MHz,是目前廣泛搭載在游戲本中的一塊中端獨顯。


    GPU基本信息

    針對這塊GPU進行3DMARK基準測試,其中在Time Spy模式下得分:總分為3769分,顯卡子項得分為3609分;Fire Strike模式下得分:總分為8713分,顯卡子項得分為9689分;Fire Strike Extreme模式下得分:總分為4300分,顯卡子項得分為4339分。從測試成績來看,這塊GTX 1650Ti發揮正常,可無壓力運行各類電競網游,應對3A大作時適當調低些畫質也能流暢運行。


    Time Spy


    Fire Strike


    Fire Strike Extreme

    硬盤方面,512GB M.2 NVMe固態硬盤,來自西數,型號SN730,屬于整個西數產品線中的高端型號,實測這塊SSD最大讀取速度:3219.3MB/S,最大寫入速度:2699.8MB/S,性能表現強悍,在傳輸數據、游戲加載方面可以得到明顯的速度提升。


    CrystalDiskMark硬盤速度測試

    鑒于光影精靈6 Max產品定位更偏向于全能本,我們也對它進行了辦公方面的性能評估,使用PCMARK 10中測試項目較多的Extended模式進行測試,整體得分5137分,其中在包含電子表格與文檔編寫的生產力項目中得分7825分;在包含照片編輯、渲染、視頻編輯的數位創作部分得分3834分;在游戲方面得分7023分,光影精靈6 Max在游戲與辦公的基礎上,亦可勝任一定的創意工作。


    PCMARK 10 Extended模式綜合性能評估

    04 實際游戲測試

    在實際游戲測試中,選用到《DOTA2》、《絕地求生大逃殺》兩款相對來說配置要求較高的電競網游,以及兩款3A大作:《古墓麗影:暗影》、《刺客信條奧德賽》。本次游戲測試均在1080P分辨率下進行。

    在《DOTA2》中,畫質如下圖所示,關閉垂直同步,為了避免坑害隊友,在首頁隨機選取一局游戲進行觀看并且記錄幀數,整局游戲幀數波動如下圖所示,平均幀數:110幀。


    Dota2畫質設置


    《Dota2》整局游戲幀數波動

    在《絕地求生大逃殺》中,將整體畫質調整為“高”,關閉垂直同步,在海島圖中進行一局第三人稱的四排游戲并記錄幀數,整局游戲幀數波動如下圖所示,平均幀數:75幀


    《絕地求生大逃殺》畫質設置


    《絕地求生大逃殺》整局游戲幀數波動

    在《古墓麗影:暗影》中,將整體畫質調整為“High”,關閉垂直同步,使用游戲內置的Benchmark進行測試,平均幀數:56幀


    《古墓麗影:暗影》整體畫質及平均幀數

    在《刺客信條奧德賽》中,將整體畫質調整為“中”,關閉垂直同步,使用游戲內置的Benchmark進行測試,平均幀數:64幀。


    《刺客信條奧德賽》整體畫質及平均幀數

    通過對以上四款游戲的測試來看,光影精靈6 Max應付主流的電競游戲還是信手拈來的,而在3A大作中,只要不將畫質開滿,完全可以流暢運行,實際游戲體驗表現良好。

    05 烤機測試

    在進行烤機測試時,測試環境的溫度為28攝氏度,室溫比較高。

    先進行單烤測試,使用AIDA64穩定性測試中的Stress FPU模式,30分鐘后,CPU全核心頻率穩定在3.7GHz~3.8GHz,溫度84度,功耗45W。


    Stress FPU單烤測試

    最后進行雙烤測試,在Stress FPU的基礎上加入FurMark,選擇1920*1080分辨率,8xMSAA,同樣在30分鐘后,CPU全核心徘徊在3.6GHz~3.8GHz,溫度97度,功耗43W;GPU頻率1635MHz,溫度72度,功耗50W。


    Stress FPU+FurMark雙烤測試

    對于一款全能本來說,這個烤機成績非常驚艷,CPU與GPU的頻率均穩定維持在較高水平上,性能釋放相當給力。雖然CPU的溫度較高,但由于CPU與GPU的位置位于機身內部的右側,機身左側的主要操作區域哪怕在雙烤測試中也是冰冰涼的。

    06 評測總結

    光影精靈6 Max定位為可以打游戲的全能本,簡潔低調的外觀+不妥協的充沛性能,適用于游戲、學習、辦公多種場景應用,幾乎適合所有人群,這也就是為什么惠普光影精靈系列產品始終在電商銷量榜中名列前茅。

    光影精靈6 Max作為惠普“精靈”系列的新丁,延續了“精靈”系列的傳統優勢,并且引入了16.1英寸大屏幕,依舊保持了近乎15.6英寸的常規游戲本尺寸,打破了目前同質化嚴重的游戲本市場,在重量、尺寸、價格沒有改變的情況下為用戶帶來了更爽更優秀的產品體驗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